论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精选8篇))由网友“cchh”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论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希望大家喜欢!
篇1:论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
论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概述有关情绪智力的几种主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培养幼儿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以及探讨了培养幼儿情绪智力的多种方法,对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夏赛元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5(4) 分类号:B844.12 关键词:幼儿 情绪智力 培养篇2:情绪智力及其培养
情绪智力及其培养
情绪智力是相时于传统智力的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它是因为传统智力不能满足时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解释而产生的.情绪智力的'定义内涵还在讨论形成之中,没有普遍认可的共识,各种时情绪内容的描述都是一家之言.情绪智力的生理机制复杂.情绪智力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情绪智力的培养,着力点很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作 者:李虎君 作者单位:衡水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心理教研室,河北,衡水,053000 刊 名:衡水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SHUI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6(2) 分类号:B842.6 关键词:情绪智力 智力 情商篇3:论家庭教育中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
论家庭教育中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
文章主要探讨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尝试从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运用积极合理的教育措施、创设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三个方面对儿童的情绪智力进行培养.
作 者:焦丽梅 JIAO Li-mei 作者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1(9) 分类号:B844.1 G78 关键词:家庭教育 情绪智力 情感氛围 教育措施 物质环境篇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1 重视家庭情感教育
家庭是情绪智力培养的核心环境。家庭的情绪氛围、成员间沟通交流与矛盾的处理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个体情绪表达、自我控制等能力的发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意识到良好的情绪对智力的促进作用,要教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管理并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要营造利于孩子抒发情感的氛围,引导孩子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激发自身情绪以实现某一目标;要教导孩子学会观察他人言行,指导孩子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对他人的情感表达做出适当回应;要鼓励和带领孩子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交活动,通过与人交往学会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修复人际关系裂缝,培养孩子的沟通技能。
2 学校要对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引起重视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情绪智力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生情绪智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和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提高学生承受挫折与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当学生遇到突如其来的变化时,要指导学生保持积极心态,引导学生以乐观的态度应对各种变化;当学生遭遇挫折时,要鼓励学生管理和转化消极情绪,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形式,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 成年个体要有意识培养情绪智力
一方面,要广泛阅读书籍。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拓视野,还能使人心情放松,使心境变得平和,情绪得到平复,是一个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好方法。通过读书能进一步提高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互动。社会活动可以增加与人的沟通接触。通过沟通实践,锻炼个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了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情绪智力的构成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包括5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1)了解自我。指个体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也称自我觉知。自我觉知是情绪智力的关键和核心之处,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能理解自我和进行心理直觉感知的能力。
(2)管理自我。指个体管理并控制自己情绪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指个体能妥当的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使其能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化情况。
(3)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一个人为了服从某一个目的而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个体把情绪专注于某一对象之上,从而激发自身积极向上。
(4)识别他人情绪。指对他人的情绪感受进行了解与感知的情感归向。识别他人情绪也称移情。它不仅包括能够分享别人的感情和体验,理解别人的处境,又包括能实事求是理解和分析他人的情绪体验。
(5)处理人际关系。是指个体能够调节对他人情绪反应的一种技术与能力,是一种与人交往的特殊情感才能或艺术。
情绪智力的5种能力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认识自身情绪,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妥善管理自身情绪,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比如,自我安慰,主动摆脱焦虑、不安情绪。有人发现,当自己情绪不佳时,可用以下方法帮助调整情绪:(1)正确查明使自己心烦的问题是什么;(2)找出问题的原因;(3)进行一些建设性引动。
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如此,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
认识他人的情绪
认识他人的情绪,指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能“设身处地”地、快速地进行直觉判断。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在人际交往中,常从对方的语言及其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姿势等来作判断。常常真正透露情绪情感的就是这些表达方式。故捕捉人的真实性情绪情感的常是这些关键信息,而不是对方“说的什么”。
人际关系的管理
人际关系的管理,这是指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人际和谐程度都和这项能力有关。深谙人际关系者,容易认识人而且善解人意,善于从别人的表情来判读其内心感受,善于体察其动机想法。这种能力的具备,易使其与任何人相处都愉悦自在,这种人能充任集体感情的代言人,引导群体走向共同目标。
篇5: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
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适当地调节情绪,并常常鼓励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渲泻,把情绪调控在一个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激情)、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情绪调控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更多是教育培养、教育环境影响的结果。情绪调控同知识系统与认知能力一样,是种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而它的学习又不同于认知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情感经验的积累。所以,从教育途径上,应更多地考虑周围情境的氛围以及整个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式的特殊社会组成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从个体情感发生上来看,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幼儿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这说明某种程度上儿童在家庭中其情绪是不受抑制的,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特殊的家庭情感氛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情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较高的亲和力,孩子的情绪表达(主要指不良情绪)一般不会招致惩罚或其他严重后果。而在社会氛围中儿童情感表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端地发泄情绪容易受到惩罚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如教师的批评,伙伴们离他而去。其次,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有时又因惧怕惩罚或因权威人物如教师在面前而控制着,孩子往往把积压的情绪带回家里,向父母发泄,从而使他(她)的情绪得到某种微妙的平衡。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即孩子常因一些琐屑小事而跟父母过不去,大哭大闹,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和自然感受的体验中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帮助幼儿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围,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处理好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幼儿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情感氛围的另一个构成是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可能会给幼儿学习情绪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会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低下。在大多数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显然父母永远处于主导地位,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父爱、母爱的扭曲。这种父母之爱极易走极端:一是溺爱,父母对子女过分迁就孩子易形成以“我”为核心的优越感,形成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二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味服从家长的意愿。这种家庭独裁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情绪方面表现为孩子情绪的压抑,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情绪发展受到潜在的阻碍。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一种理解、尊重、理智之爱。孩子是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即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惟有首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达其情绪的需要,才能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家庭氛围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绪的不良表达方式,如暴躁、武断、独裁以及动辄施以威胁或惩罚,应设法跳出亲子关系中因父母与子女的不平等性产生的权力陷井,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以理智的方式博取孩子的信任,成功地开启亲子沟通的大门。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渲泄其不满情绪,但孩子的渲泄有可能受阻,因为他(她)的情绪渲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绪的发泄可能较为频繁,父母难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冲突,结果可能是父母情绪占了上风,而孩子情绪没有发泄出来,抑郁纠结,逐渐积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发。这样下去是危险的,孩子情绪不仅得不到渲泻,反而越积越多,情绪发展有可能走向消极方面。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情感氛围的作用和影响,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幼儿实现其情绪的渲泄。
二、积极的教育环节,是帮助幼儿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关键
首先,家长应帮助幼儿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幼儿当然不会对自己的情绪有什么认识,情绪是好是坏,幼儿是不会自己去探究的,而父母要教育幼儿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是要使幼儿对一些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这是赢得情绪调控的第一步。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式方法,如言语表达方式。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特定的言语将情绪表达出来。再如倾诉表达方式。每当情绪不稳定时,应向父母、老师和同伴“倾诉”自己的情绪感受,不要憋在心里,而应释放出来。在这方面,父母应做出示范,应向孩子主动谈论自己的情绪情感,并经常与孩子一道讨论彼此的情绪感受,这既能给孩子提供与同伴交流的范例,又能为孩子提供学习情感语言的机会,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制情绪。运动方式也是一种调适情绪的好方法。通过剧烈的运动,发泄孩子的消极情绪,通过轻缓运动,控制孩子的情绪冲动。家长应让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如玩水、玩沙、打球,在运动中促使幼儿表达其情绪,如果没有别的办法,哭也不失为情绪的自然表达法。实际上,对那些爱哭的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好的、永远有用的方法。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在自我实践体验中培养情绪调控能力。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和情绪的表达往往不一致,体现为情绪表达发展的滞后性,因此让孩子在自我实践、体验中实现情绪调控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从孩子的情绪健康角度来讲我们应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但为了促进孩子的情绪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我们又应该让孩子全面体验各种情绪,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既要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又要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只有当孩子面对一些负面的消极情绪时,才有可能实践情绪调控的学习。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1.为孩子设规范。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客观分析,满足其合理要求,拒绝不合理要求。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幼儿获得消极的情绪体验,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逐步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做出价值评判。只有当幼儿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做价值评判时,才具有实现情绪调控的可能性。当然生活中也应教育孩子适度节制各种欲望,抵制各种诱惑,让孩子时常既有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又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体验,这样慢慢就能正确对待需要和满足的关系,慢慢就能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适当的调节。
2.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和条件。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同伴交往,幼儿如果长时间独处,会产生莫可名状的孤独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状况可能导致慢性的情绪压抑。积极与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愉悦孩子的身心,也为孩子提供了实践情绪调控的机会。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同伴的榜样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孩子接受和模仿。幼儿可能从同伴身上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尽管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不免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但正是这些“茶壶里的**”使孩子们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愿望,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等。孩子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服从规则要求,要想参与就必须约束自己行为,否则会遭受排斥,失去参与活动的机会,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幼儿的情绪控制机制。另外,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松弛紧张情绪,渲泻消极情绪的有效方式,在游戏中幼儿会借助于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发泄消极情绪,在内心产生一种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3.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由于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不一定很长,这也表现出一种对情绪的无意识调节。面对孩子的过激情绪,父母可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幼儿注意力等等。但同时家长又应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其情绪。如教给幼儿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譬如告诉他们,当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暗暗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者在不愉快时想想其他愉快的事情。
三、创设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
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将为幼儿学习情绪调控提供物质上的可能性。它包括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合适的图书资料及玩具等。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可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在家庭中应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整洁有序,宽敞明亮的生活空间,以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显然,家庭空间的局促狭窄可能导致孩子潜在的心理压抑,如果孩子在其他因素影响下情绪出现波动甚至失去控制,居室的杂乱无章不仅无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和改善,还会加剧幼儿情绪的不稳定。
情绪调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图书为中介的大量实践活动。难度适宜、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玩具、图书等活动材料可以激发并维持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幼儿的情绪调控力也就在运用有关活动材料达到自己目的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适合幼儿阅读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还可以使幼儿获得诸如如何认识情绪,如何对待同伴,做个好孩子等一系列与情绪调控有关的间接知识,明白一些情绪调控的粗浅道理,为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提供知识性基础。
此外,家庭生活内容的丰富与否也会影响幼儿情绪的正常发展。家庭生活单调乏味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反之,丰富的家庭生活内容能使幼儿生活得快乐、满足,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因而有利于初步的情绪调控力的培养。在家庭生活中,合理的膳食搭配能为大脑提供维持正常情绪状态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有利于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篇6:护士的情绪智力培养方法
情绪智力,又称情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其重要性是学术智力和工作技能之和的2倍[1]。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护士每天都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不但需要护士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应该有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得情绪控制和情绪识别能力得以提高。当处理与患者的关系时,可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改善沟通成效,进而提高护患沟通满意度。因此,本文就情绪智力在护理工作中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情绪智力概念
情绪智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对情绪智力的界定分成三种取向:能力取向、混合取向和人格取向。能力取向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一组相互关联的基本能力,其代表人物是Mayer和Salovey等;混合取向认为情绪智力是认知成分与人格成分的合金,以Goleman,Bar-On和Cooper等为代表;人格取向则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人格特质。
Mayer and Salovey 认为情绪智力是“情绪的知觉、评估、表达能力可通过言语、声音、表情和行为并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别情绪涵义的能力[2]。”他们的团队认为,大脑有一个负责处理情绪信息的独立系统,能够通过整个思维过程探测、思考、处理并调节情绪[3]。Bar-On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而预测情绪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系列人格特质[4]。特质是持久的人格特征,可描述在不同情况下的个人行为[5]。Goleman的情绪智力概念是在学术界最广为人知的,Goleman解释说,情绪智力“是指理解自身及他人的感受,从而激励自我、更好地管理情绪和与处理他人的人际关系”。Goleman 写到:人类的思维包含感性和理性的成分,理性能够做出反应和决定,然而感性反应“快,但草率”[6]。在他看来,感性反应,还需要经过理性的锤炼。
.国内外情绪智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现状
情绪智力与学术智力一样,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习得。目前国外护士的情绪智力培养方案可分成经验交流讨论会、团队辅导活动及诊断辅导跟进等不同形式进行的。护理学科的培养对象可分为护生、临床护士、护理管理者等,培养的内容有发展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人际关系、影响力、动机情绪恢复力等不同的方向[?]。Latif等曾提到,通过课堂学习与实践的方式,可使培训对象改变认知,促进培训对象实现自我意识和行为的转变;Rebecca将情绪智力培养开发成包括:准备、实施、转化和评估四个基本阶段的程序,通过自我导向的参与和新目标的设定来控制自身“坏”情绪,并不断的学习和信息反馈逐渐的提升护理管理者的情感技能和社会技能[7]。Cadman等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培养是个逐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8];Estelle用同伴辅导和月讨论会的方式对31名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情绪智力干预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积极的情绪表达能力及处理问题技巧[9]。Bellack等研究建议,情绪智力培养应贯穿于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中[11,12];。Joan也提出在与病人的密切接触过程中,要掌握沟通技巧,如表达技巧、倾听技巧、移情技巧等,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情绪智力[13]。
国内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临床护士情绪智力的培养的切入点主要包括:提高管理者和护士对情绪智力的认识水平;积极优化护士情感品质,即优化护士情绪情感的倾向、深度、稳定度和效能;提高护士情感能力,包括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感知并转变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护士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14-16]。培养的目的皆为帮助护士减轻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情绪智力的培养方法主要为:提供有效的环境刺激,如冥想法,音乐熏陶等信息,个体了解掌握后,可能促使个体内部环境信息的流动,形成适宜情景特征的认知体系;提供个体内部信息的加工模式,如心锚法、情绪 ABC 理论等模式的培养,可能改变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的认知,形成恰当的情景状态的情绪行为[17]。针对年轻护士开设专业辅导课,如社会学、心理学、人文沟通学等专业课程,并对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辅导。对年长护士积极开展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提高的训练,使其掌握情绪的控制与宣泄的适当方法[18]④医院管理者通过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原理,去激发护士的动机、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励她们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做一名高情商的护士[19]。⑤定期或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讲座,如关于怎样面对临床中不良情绪与工作关系、语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护士自身情绪感知及控制的能力,了解自我情绪特征,对情绪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训练,并学会怎样更好感知他人情绪,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接待艺术,学会如何去缓解、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加强语言艺术,减少护患纠纷[20]。⑥举办各种经验交流活动,如新患者入院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促进信任关系的形成。健康教育中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交流,采用不同的方式、语气、语调、语速提供适宜健康教育的沟通技巧等等。
展望
护理学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重视临床护士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更要加强其情绪智力的培养,特别是护士人际关系、人际沟通能力,只有护士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减少沟通障碍,减轻护患矛盾的发生。因此各级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应该高度认识到情绪智力在护理职业中的重要性,全方位加强护士情绪智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但是具体的临床护士情商培养的内容、培养措施仍需要更多护理同仁的研究与讨论。
篇7:如何培养幼儿园学生的情绪智力
培养幼儿园学生情绪智力的方法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幼儿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时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设法立即进行解决,不能让孩子过长时间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状态是希望小孩子能总是保持微笑。其实,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表达除了喜悦这种感情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感情。
毋容置疑,在孩子不能说话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当了语言的功能。比如孩子需要某样东西,但是他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就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幼儿饿了,他会哭;感觉很热,也会哭。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在学会说话之后,哭泣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功能,变成了另一种表达需要的工具。比如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个十分漂亮的玩具,嚷着要买。但是玩具的价钱贵得离谱,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给孩子买。于是,这个男孩哇哇大哭起来。这个时候,一般的父母会怎么做呢?表现得最多的行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别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来,将玩具买了,以此让孩子破涕为笑。其实,这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达和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误解:那就是哭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在表达一种情感。按理说,这个时候这名男孩子应该感到一种挫折,为表达挫折这种感情而进行哭泣。所以,对待刚才男孩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学会置之不理,态度强硬,让其尽情地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监视孩子的行为。直到孩子止住哭声了,才继续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这样,让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满了喜怒哀乐的,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智力很强调情绪对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因而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促进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对孩子进行情绪调节方法的介绍上,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其中,通过举孩子身上或者身边的例子来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广泛。比如要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方法中的合理情绪化法。合理化情绪法的核心观点就是个人对一个事情产生的情绪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这个人对该事情的解释引起的。如果直接给孩子这样讲,孩子肯定不会明白。那么,就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种情绪调节方法。假设你的女儿念幼儿园的文静今天早上睡懒觉,结果上学迟到了,被老师当众批评了,觉得心里很难过,因为感觉在小伙伴前丢了面子。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去教会孩子使用合理情绪化法去调节她的情绪呢?作为父母,你就应该给她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你难过的原因是你迟到后被老师批评了。那你要想一下,这其实是告诉你一个道理:上课要守时。否则,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被老师批评。所以,不要再难过了,以后不再睡懒觉,不再上课迟到了,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通过这样来逐步引导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问题。因此,其它情绪调节的方法也可采取类似的方式,传授给孩子。
最后,要教孩子学会有效地察言观色。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别人的表情和反映出来的心理情绪状态,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别人的情感,评价别人的情感,并自己思考如何合适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只有引导孩子多去体会和感受别人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让自己逐渐明白怎么去应对别人所表达出的情感,做出恰当的回应,提高自己的人际适应性水平。
培养自己情绪智力的方法
(1)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所接触的人群和社交场合;尽量降低负面情绪的产生。如具有社交焦虑的个体会努力避开社交场合以减少焦虑的发生。在分配任务时,组织也要考虑到个体的个性特征,给予相应的任务。
(2)当不可避免时,员工应主动应对而不是消极接受影响情绪的事件。员工应当努力思考改变这一局面的方法,或者迫使自己抛开不利因素,将注意力仅关注在其中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例如当工作环境恶劣时,不要一味怨天尤人,而应努力发现其中有利的方面,或转移自己的视线(如:工作环境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同事相处都很融洽)。
(3)积极的面对周围的事物,对于任何工作中的变动,都应该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如: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认为是上级对你的考验,而不是有意的刁难。
(4)通过反映关注情绪调节的方法(强化、弱化、延长或缩短)来改变工作环境对其情绪激励的影响。尤其是当自身负面情绪高涨时,不要马上发泄,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去思考其中对错。
培养大学生健康情绪的方法
(一)认知情绪
1. 认知情绪
(1)要坦率而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某种不良情绪,承认自己某种不良情绪的存在。
(2)弄清楚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3)寻找解决不良情绪的方式。
2.认识自己情绪的方法
(1)心里问卷测试法;
(2)沟通法;
(3)记录反思法。
(二)管理情绪
1. 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技巧
(1)转移不良情绪
(2)善于宣泄不良情绪
① 适当的哭泣;
② 向他人倾诉;
③ 痛快地喊叫;
④ 适度的运动;
⑤ 写出烦恼;
(3)学会自我安慰
当一个人无法达到其预定的目标或遭遇挫折时,为了减少自身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常为自己的失败寻找一个自认为是合理而且能够接受的理由(借口)来安慰自己。 如:“酸葡萄效应” “甜柠檬心理”。
(4)自我暗示
是以内心的主观想象,并相信它能引起相应的生理、心理变化来进行的自我心理疗法,以便达到放松紧张心理、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如:语言暗示、情境暗示、睡眠暗示。
(5)将压抑升华
是指将强烈的情绪冲动所带来的负面能量,转化为有建设意义、有价值、积极事情的力量。这是对不良情绪的一种高水平的调适,通过其它方面的成功来改变自己的失败处境、改善自己的心境。如:《少年维特之烦恼》
(6)情绪放松法
① 松弛练习
松弛练习是一种通过将全身心调整到轻松舒适的自然状态,来增强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从而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② 音乐疗法
音乐是人体的“特种维生素”,不可缺少。研究表明,不同的音乐旋律,可分别起到镇静、兴奋、止痛、降压等有利于保健和疾病康复的治疗作用。
(7)让幽默带走尴尬和难堪
当我们有不良的情绪时,一句适当得体的幽默话语,可以消除忧虑、稳定情绪,还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尴尬和困境、增强自信心。
2. 控制情绪“污染”
“情绪传染”是指由于一个人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其他人的情绪。
小故事分享:
“有个小男孩心情不好,在路边遇到一条小狗便狠狠踢去,吓得小狗狼狈逃窜。小狗无端受了惊吓,见到一个西装革履的老板便汪汪狂吠。心情不好的老板在公司里逮住他的女秘书大发雷霆。女秘书回家后把怨气一古脑撒给了莫名其妙的丈夫。第二天,这位身为教师的丈夫如法炮制,对自己一个不长的学生一顿臭批。挨了训的学生,也就是前面的那个小男孩怀着恶劣的心情放了学,归途又碰见了那条小狗,二话没说又一脚踹去……”
篇8: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能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期。幼儿如果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之中,就会养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一下子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往往会产生一种恐慌和不安全感。因此,有意识地创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刚入园,可以请家长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带上,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玩自己心爱的玩具;在摆弄这些玩具过程中,孩子的不安情绪会得到缓解。经常让幼儿跟教师拥抱、交流、逗乐,孩子会跟老师打成一片,从而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建立老师与幼儿之间良好的情绪互动,这是幼儿良好情绪形成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老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与教师相处久了,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身边,有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采取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要求孩子言听计从,不给他们自己思考和情绪准备的时间,这样的结果,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情绪对抗,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笔者曾经遇到几个特别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在班级不受欢迎逆反心理强,看准他们的性格特点,笔者便反复叮嘱他们要做“听话的好孩子”,平心静气地跟他们谈话,并表示愿意做他们的好朋友,就这样,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情绪实现了良好互动,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此外,还应该让幼儿在自立尝试中找到快乐,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信而快乐。
★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论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精选8篇)】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的体会2022-12-15
激励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教育论文2023-02-19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2023-10-17
结合幼儿心理浅谈对幼儿园设计的认识论文2022-09-19
音乐对心理影响的探讨论文2022-09-14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022-11-06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2022-11-11
儿童发展读后感2022-08-07
浅谈论工科课堂教学教育论文2022-06-04
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论文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