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集锦12篇)由网友“犀奕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
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
和L聊房子,由社会的不公平谈到了阶级分化上。
说到“富人区”的房子拥有好的教育资源、配套资源、医疗资源,这样一代传一代,好的资源其实还是在少数富人手里,无产阶级要想往上爬,其实是很难的'。但是,允许阶级分化才是一个社会成熟的形态。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那个朝代不是等级森严的,有严密的等级存在,才会产生更高的效率,激励一部分人往上爬往上努力。我大天朝DYJ时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是做到了阶级平等,但是没有激发人的效率,反而是惰性显现出来了,这一点上,苏联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允许阶级存在,并没有坏处。
我记得,笃姬里面有一幕,是笃姬和妈妈一起去郊外,发现有人很穷,很饿了还没有饭吃,笃姬很同情她们,回去后也不吃饭了,想和他们一起感同身受。她妈妈劝解她,和她们一起去吃苦,不吃饭,体验他们的痛苦,并不能对他们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你要想着为他们做什么才能给他们带来好的改变,而不是只顾着同情他们。
我想到,目前不也是允许有富人的同时也有穷人,这么多贫困人口存在,国家不会给他们甩一把钱让他们和富人一样富有,只是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篇2:圈子与社会杂文随笔
圈子与社会杂文随笔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
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与别人扯上关系,或是朋友,或是敌人,又或是陌生人。
关系多了,就形成了圈子。
圈子,简而言之,就是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组织。
圈子就像是社会的缩影,它时刻上演着一幕幕生活悲喜剧,而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演员。圈子外面的人想进去,圈子里面的人想出来。
每个人都有朋友,他会帮助你,你会帮助他。你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互相的,也可能不是。
你们可能会反目成仇。此时,你们就形成了另一种关系:敌人。
你们会争风吃醋,相互算计,你们会想方设法地使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你们之间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赢家,但一定会有输家。
圈子与个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圈子一定有组织。一个人,谈何组织?
有了组织,就一定会有领导者。
领导者的职责在于:领导别人,使他们服从并且信任你。只有这样,这个组织才能够长久且兴旺。
一个社会,成于人,也败于人。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篇3:从修齐治平谈起杂文随笔
从修齐治平谈起杂文随笔
蒋梦麟老先生说,“大学”讲修齐治平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宗旨二字没有引号,说明这是个现实。那位喜欢弄心灵鸡汤的在央视总结中国教育时,大赞教育就是要培养栋梁之才云云,这恰好是“修齐治平”延绵不息,直至今日的证明。
蒋先生没说错,“修齐治平”是中国教育的宗旨,而且是一贯的宗旨--从两千多年前一直到现在。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就是宗旨。
以“修齐治平”为宗旨,听了一辈子,但总觉怪怪的,哪儿不对劲?我说的不是斩头去尾后的怪,就是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加上去,再把整篇原文都加上去,也还是觉得怪怪的。
是孔孟之道不对劲?不是。就我个人而言,孔孟,以及后来新儒家(比如宋儒)的思想观点我崇敬有加,也勉励自己践行(至于做到多少,天晓得)。怪怪的,我错了?孔孟在生活在君主极权时代,他们不期望明君行仁政还能指望什么?难道要他们提出民主选举,提出议会制,提出三权分立?就算“修齐治平”让人们都去做伟大的治国安邦的伟人,去做圣人等等,虽然离谱,但要说错,也不是的啊?
不错就是对?那就是说孔孟思想在今天还管用,管用,我怎么就觉得怪怪的呢?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一种思想,凭什么去判定其对与错,判准是什么?用今天的眼光去评判两千多年前形成的一个思想观点有意义吗?
思想判准无非就是用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思想,去度量别的思想,事实是:很多情况下自己认为正确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荒谬的,反过来也一样。
用现代文明去衡量古代文明,就好比谴责古人为什么不去住钢筋混泥土大厦,情愿蜷缩在草棚里;为什么坐慢吞吞的牛车而不去乘快捷的汽车。荒谬的离谱。
两难。
怪就怪在“管用”二字。
何为“管用”?不管什么,一个物件也好,一种思想也好,拿过来,适合自己叫“管用”。我“管用”了,别人也一定“管用”?不一定。就我而言,也是这样,比如孔子不怎么待见宰我,碰到就训斥,可我觉得宰我很对我的口味,他敢直接反对老师孔子“守孝三年”的教导;还有子路,听到点流言,就毫不讲情面的质问老师:跟南子是不是搞过?孟子不喜欢农家,讨厌许行,把农家的理论驳的“一塌糊涂”,可我就是觉得农家那一套也没什么不好,何况当时农家的信徒不见得比儒家少。老庄以柔克刚,清静无为与孔子的谦谦君子好像不矛盾。
说了好多,还能说好多,还是迷糊,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
密尔:“我们有中国这个前车之鉴。中华民族富有才能,在某些方面甚至也富有智慧,由于遇到了难得的幸运,在早期就配备好了一套特别好的习俗,这是一些人的杰作,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是最开明的欧洲人也必须(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尊称其为圣人或贤哲。他们之不同寻常还表现在他们有绝佳的办法,来把他们所拥有的最佳智慧深深的印在社会的每一个心灵中,......做到这一点的人民无疑已经发现了人类进步的奥秘,必已牢牢的的站在世界运动的前列。恰恰相反,他们已经变成静止不动的了,维持现状达数千年之久;如果说他们还会有所改进,那必定是外人做的'。”......这就使一个民族人人都雷同,以同样的格言和规则来管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论自由”第三章)
密尔肯定了中国古代圣贤的格言和规则(“即便是最开明的欧洲人也必须尊称其为圣人或贤哲”)。但正是圣贤的格言和规则使整个中国变成“静止不动的了,维持现状达数千年之久”“这就使得一个民族人人都雷同,以同样的格言和规则来管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格言,即《论语》里孔子的语录,我们当“圣训”,老外看来,是睿智的“格言”,意思差不多吧。规则就更简单了,诸如“非礼勿视”等一类的行为准则。
西方人怎么说他们自己的思想家呢?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总结:西方哲学家总是习惯盖好一座大楼,自己却住在边上的一座小房子里。哲学家就是我们语境中的睿智思想家。大楼,即思想体系。
住进去,就是把思想体系当做格言和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住进去,就是只当是个思想体系来研究,观赏而已。
中西方区别就在这儿,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一样。
有点开窍了:面对一个思想体系,比如儒家,我觉得好,那只是我觉得,而张三可能觉得农家的更好,而李四更崇拜名家,王二麻子则皈依佛门,谁也无法强迫别人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们哥儿几个的思想,言行跟先秦诸子百家一样,不受别人是拘束,用密尔的话来说是自由的,不过那只是在先秦。
极权建立,皇帝尝到了法家禁锢思想的甜头,并学会了怎么办,方法可谓绝无仅有:否定了法家鼓吹灭儒的蠢办法,反而选定了看起来那么睿智的儒家思想塞满人们的头脑,当人们头脑中被美好的,伟大的、仁义的......等等圣贤智慧占满了的时候,整个民族人人都雷同,变得静止不动了,这一禁锢就是两千多年,变成一种“习俗”了。
雷同,表面是一统的儒家“格言”和“规则”,其实,是雷同的思维方式。
雷同的思维模式,怎么描述呢?对,都知道柏拉图的“山洞寓言”故事:囚徒被关在山洞里能看见么?能啊,能看见洞的后壁,那是关他们的人规定的--只能看后壁,而且头颈不会转动。后壁上有影像在动,那是关他们的人设计的。久而久之,囚徒们习惯了,他们把后壁上的影像当成真实的,以至于有人闯出去,回来将外面的五彩世界讲给这群可怜的囚徒听的时候,囚徒们反而不相信,并嘲笑之。
当被后壁“影像”养成“习惯”后,囚徒们丧失了思考能力--因为不需要思考,言行都被规定好了。
“习惯”造就了两种人,一个是还没醒来的那一部分,他们只承认世界就是后壁上面的影子。另一个则是已经醒来,相信外面有更精彩世界,可是他们思维已经僵化,一时间难以恢复,他们明白,是那后壁上的影子骗了自己一辈子,却认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就是后壁上的影子,他们奋起,将拳头对准了后壁上的影子,而放过了制造影子的家伙们。五四,被西方来的德、赛先生,小姐弄得飘飘然的“醒过来”的人们,他们看到了千百年来,只有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子”在表演,于是他们将攻击矛头指向了儒家,甚至认定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表演了几千年的“影子”害的中国积弱(溺)难反,只有彻底推翻,打倒这些个“影子”,中国才能强大他们认为这才是向西方学习。
打倒“影子”就行?“影子”制造者还在,没了这个影子,他们还会造出那个影子,西方的民*主、自*由,......也照样可以成为影子,成为“圣训”,成为“规矩”,成为“格言”。
篇4:初入社会的杂文随笔
初入社会的杂文随笔
上班了以后才发现,自己能真正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了。
这几天一直睡得很晚,但是想做的事没做成几件,时间总被琐碎的杂事占满。
现在是凌晨1:30,而现在之后我才有了我的时间。
工作和上学真的不一样,在学校里,你可以任性,可以由着自己性子来,而在工作中,你无法适应则会面临淘汰,为着钱,很现实。
我也是上了班以后才发觉,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技术可以学,而人却无法复制。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随时都在互相打着交道,可是对于我,这算是一件比较生疏的事情。
我不知道要以哪种面貌面对来人,我会害怕我的表现不被别人喜欢。
我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因着无法融入团队被boss劝退。
六个人的team,我是最晚来的那一个,带着未褪的稚嫩茫茫然开始了工作,可是一片空白。
不知道如何开始,木楞愣的坐在那里,看着别人各有所忙,想去主动帮忙,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懂,什么忙也帮不上。
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服,有自己的客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做什么,而我感觉更像一个过客,轻飘飘的被抛在了他们的外头。
他们人冷漠吗?不,正相反,他们很友好。
可是各自都被安排着有事做,而我感觉可有可无,更像是被考察着的实习生,随时可以把你fire掉。
心里这么想着,表现出来也变得诚惶诚恐,自然生出了一条嫌隙,与队友,与领导,都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不敢做错事,不敢说错话,最后沉默着,无事也无话。
队友对我说,你需要去改变。
这也挺好,去在人海中知人情,懂世故,历经磨难修得金刚不坏之身总好过一叶扁舟被拍死在巨浪之中。
这从来都不是一条轻松简单的路,可这也是人生必经之路。
我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会表现出很多不同的样子来。
有些时候总会有些莫名的拘束和恐慌横在我于别处之间,想着去改变,可是临了头一如既往。
但是在另一些地方,则是轻松自在的多。
同样都是初次见面,同样都是新的环境,但是心中感觉却千差万别。
我很庆幸离开了第一份工作,如果硬着头皮去融入自己都感觉很膈应的环境,就像拿着苹果给喜欢梨子的人吃,哭着吃下去还要责怪你苹果那么好吃为什么哭。
对boss也心存感激,我们始终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如果别人不来推我一把,我可能就会一直那么得过且过的过着,自己很累,别人看着也累。
现在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也是刚开始,前方路漫漫,我并不知道我会遇到怎样的故事,可是我对前方充满了希望。
我相信我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不是多有出息,而是内心欢欢喜喜。
其实,你已经进步很多了。
其实不用那么刻意。
人与人之间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有人喜欢高谈阔论,就有人喜欢侧耳倾听,与其矫捏造作,不如任之自然。
人们都喜欢真实的小瑕疵胜过完美的小虚假。
以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相处,互相都会觉得很舒服。只要真诚一点,没有什么很困难。
可是还是要提醒自己,踏实一点。既然已经在外工作,就得独立养家,大手大脚的习惯要改掉了。既不是千金大小姐,就不要养成千金大小姐的习惯。
虽然挣钱不多,可却踏踏实实,平平和和,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这比家财万贯都更有意义。
工资少但是自己喜欢和工资高但是不喜欢的,我选择前者。
我选择让心去流浪。
篇5:当我从深渊苏醒杂文随笔
当我从深渊苏醒杂文随笔
“嘀~嘀~嘀—嘀!”,海蓝色的波浪随心跳声的停止而逐渐平息了下来,心电监护仪的屏幕上只剩一条平行的直线,仿佛那就是一座通往彼岸尽头的奈何桥。洁白色的病床上躺着一位身材娇小而美丽的少女,她那粉嫩的耳边落下两只白色的蝴蝶,似乎还在微微煽动着翅膀。
忽而不知从哪里飘来了一朵纯洁的玉兰花,随着绯红的窗外吹来一阵清风拂过,两块白色的帘布便游荡在棕色的木板上方。
玉兰花从湛蓝的天空中降下,轻轻飘落在灵心月的额头上。她的左手微动突然紧紧拽住了病床上的被褥,然后支撑着自己缓缓从病床上坐了起来,身后还随风飘动起一席银白色的长发。
[我是活着,还是死了?]
她身穿一套蓝白色的褶边连衣裙,四处望着整个房间从病床上走下来,光着双脚踩在棕色木板上的旁边,还安放着一双拥有羽翼的天蓝色高跟鞋。
[秋水明在哪里?]
灵心月小跑到窗户边望着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人来人往,金属构造的汽车不断在马路上奔驰而过,远方成片林立的高楼直达天际,巍峨的山峦环绕在整座城市的边缘。
[这里是另一个世界?]
洁白的.羽毛从她背后缓缓舒展,一道飓风从她脚底下徐徐升起。想要飞出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心情,让她一下又一下地煽动起巨大的双翼。
[呐!你见过妖精吗?]
微微错愕中她中途立刻停了下来,转过视线向背后说出这句话的人望去,水蓝色双眼所看见的是火红色的眼睛。他身高1.65m背后的黑色双翼微微竖立,并全身穿着一件黑色的学生服饰,这让刚刚恢复记忆的灵心月,立刻想起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人“启云绯!”
“你醒过来了我的姐姐,他从头至尾都在用这个谎言欺骗你!”灵心月不甘心地扭过头问弟弟“我不相信你,既然他一直都在欺骗我,那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启云绯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然后从手里递给她一张照片离开说。
[也许你可以去问问这个名叫“墨颜玉”的人。]
照片上是一个和秋水明极为相似的男子,他有着一双琥珀色的眼睛和清淡的眉眼,唯独不同的是举止之间似乎毫无生气。
灵心月好奇地翻开照片的背面,上面用黑墨水写有一段文字:
入秋的时候红叶纷纷落下,彼时的雨水如知音般寥寥无几,而我;已不知何时,才能再次遇上你。漫漫长夜中,唯有苍月能与你再次相遇,水中的涟漪;独自荡漾在泪水划过的天际。那映入谁眼中的笑容,在风声中不停地嬉戏,远方的天空;在乌云中电闪雷鸣,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也不知道;到底哪里还有你的记忆!
篇6: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文随笔
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文随笔
青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我一直在思索,现在的我,是不是还青春着?也一直在问自己,如果考不上,我将何去何从?好像,人生除了生死,也没什么大事,但如果真的是没有结果的结果,我会不会从容地接受?
每次看关于青春的电影,都会让我觉得自己还热血,但放在活生生的世界里,好像每一天都是这样。或许正是因为我们不敢过某一种生活,或者没有能力过那种生活,才会把它写成故事,拍成电影,让很多人相信,原来有人,是过着那样的生活呢!
我很害怕,没错我是个胆小鬼,害怕失去,害怕面对繁琐复杂的事情,害怕面对自己的缺点,害怕明明能解决的事情最后让自己搞得无能为力。朋友说,她现在相信人生是公平的,因为每一个看上去活的很好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了很多,他们相信努力这两个字的力量,真的不能只是说说那么简单。
生活本就平平淡淡,考研更得按部就班,如果心中所思之事多过所复习的东西,最后可能谁也不能怪,说实话来到这里偶尔丧一下,是真的'很害怕自己面对未知的东西,是以怎样的形式,会不会狼狈不堪?有时候乐观的是外表,这层外衣下,是一个无法拯救的悲观的灵魂。
或许也和异地恋有关系。你信不信爱情?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为了对方放弃一切,性子向来热情,爱情也要热烈,遇到符合愿得一人心的人,生生死死,真想快点结束暗无天日的思念,考研期间,大致会半年不见。
发现自己发愁的东西好多,有时候丧到想放弃全世界。你说那些每天都热爱生活的人,该多么让人羡慕。
谁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可如果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是不是更难过了?
篇7:从女王到女仆杂文随笔
从女王到女仆杂文随笔
今天又逢三月八日,看见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和打折消息,微信群里也是铺天盖地的红包雨,动作敏捷地抢了几个,再看看励志满满的祝福语,不禁心有戚戚焉。
相信每个恋爱中的女孩都曾经幸福的犹如公主一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对自己千依百顺、柔情蜜意、深情款款、情深不渝......(此处省略一百个形容词)
终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幸福的日子更是比蜜甜。及至怀孕升级做了准妈妈,娇滴滴的公主也母凭子贵地被家人簇拥着成为了家中的女王。
然后呢?
哪里还有什么然后?
前几年曾有句很流行的话:女人,二十年的公主,一天的皇后,十个月的贵妃,一辈子的保姆。
这个形容真的是既形象又深刻,结婚生子以后,女人就开始了从公主到女王再到女仆的漫长生涯。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享有半天的假期福利。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的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
这个节日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从19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经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但在一些地方,这个节日已经失去了政治意味,成为了简单的男人表达对女性的爱的时刻,类似于母亲节与情人节的混合。
比如在我国,尤其是近几年,网购的大力发展,使得购买礼物赠送礼物变得简单方便快捷。
前几年那种捧着一大束玫瑰花傻兮兮的站在路旁等着接女友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少见了。更多的是由快递小哥将礼物和鲜花送到单位,引起同事们的羡慕和赞叹,而女生们的虚荣心由此而得到最大的满足。
当然,这是少女和女王们的专利,是“三八线”以左之女生的权限。一旦跨过“三八线”,步入了女仆的行列,境遇则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贴心的丈夫依然会买了礼物和鲜花以搏夫人一笑,但是更多的男人则大大咧咧地认为“老夫老妻的,花那个闲钱干啥?”
而已经降级为女仆的女人们在繁琐忙碌的岁月中也逐渐被消磨掉了追求浪漫、柔情、礼物、惊喜.....的愿望和权利。
她们只希望孩子能少生点儿病、考试成绩能再进步一些、个子能再长高几厘米......她们每天考虑的是今天晚上给家人做什么菜、明天天气变冷千万别忘给孩子加衣服、下个月婆婆生日要买什么礼物......
她们对男人的态度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日的`工作和家务压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哪里还有闲情去花前月下?
她们更关心的是老公是否能升职加薪,以期可以换更大的房子、可以给孩子报更多高质量的课外班、甚至准备足够的钱送孩子出国留学。
从女王沦为女仆的女人们似乎早已经忘了自己也曾经是一枚如花少女,也曾娇滴滴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也曾一袭锦衣闯天下。
生活这个大熔炉,早就已经把娇滴滴的少女历练成了几乎全能的“女金刚”,“为母则强”是她们唯一信奉的教条。
商家们还在不遗余力地挖掘着各个商机,都说这个世界上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的确,几乎所有的所谓节日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群体,其中,又属孩子为盛。
动则几万元的教育经费早就已经不稀奇,而同时报七八个课外培训班也已经趋于平常。可要支撑这些高额的费用单靠男人一己之力的确是很艰难,所以女人们撑起半边天一点儿也不算是神奇的事儿。
其实,大多数时候,可能撑起的还不仅仅是半边天吧?
女强人屡屡现世,在许多家庭中,也算是十足打了自诩为大老爷们儿的脸面。可是,又有什么法子?你若是想摆足男子汉的威风,我倒是巴不得可以做个吟风听月的居家小女子呢?
可是,现实就这么摆在眼前,可能做到吗?
可悲的女仆们,不仅仅在家中辛苦劳作却拿不到半分薪水,倒还要出门工作赚钱来补充养家费用。
所以三月八日称之为劳动妇女节才是真谛啊!且让辛苦的女人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和三五友人喝喝茶、看场电影、吃个小饭,稍稍地歇息放松一下吧!
也就这半日吧,晚上归家后,还要去当女仆呢!
篇8:从昨天站到了今天杂文随笔
从昨天站到了今天杂文随笔
下午,自己的战场还在进行呢,便被呼唤去江湖救急。
离开一地蹂躏的绿油油,奔赴他人现场,协助张罗所有的东西,搬运一件件,一趟趟从电梯里拖着进会议室。
我说“我一宿没睡,原谅我脑子二虎”,摘下帽子,我又说“我的头发还好吧?我没洗脸没刷牙没吃饭没喝水的,从昨天站到了今天”。
真的是没有半点的夸张,昨天在外讲课,傍晚回来干活,靠着中午的一碗麻辣烫顶到了现在,还没有饥饿感,前半夜间断地喝了点水,后半夜就持续干活,到下午三点半讲课时,滴水未进。
一夜未眠,依然面带微笑,热情地给白领们讲解,粗糙的我被精致的.她们一声声唤着“老师”的称谓,其实就是个接地气的草根。
结束后,我拎着一个盛着湿透花泥的篮子,提着十五把剪子,走在市中心的大马路上,等红绿灯的时候,看着和平路远远的上空夕阳照出自己的影子,不知为何,觉得有种悲催感,又叹服身体的耐力,不吃不喝还挺有精气神儿的,好奇怎么从凌晨到傍晚会没有渴感呢。
虽然两个小时里,几个电话订花拒绝了,五点回店里,老天爷还是比较眷顾我,一进门,就打来电话,几分钟后,他开车过来要了两束花,等我做完取走,花儿算是卖空了。
两天一夜,睁着眼,过完了。
篇9:从土地到大地杂文随笔
从土地到大地杂文随笔
新年还没有过完,春天又一次来临了。迎春花已绽开了黄色的瓣儿,枯黄的柳条儿也泛起了薄薄的绿色,清晨的鸟鸣也变得清脆悦耳了,一切都饱含着新生的美好。可是,上天偏偏就让一颗火热的心在万物复苏时,陡然停止了跳动,他生命的脚步再也不能矫健地行在这初春的阳光下,感受这世界的美好了。2月24日(农历的正月初九),著名作家红柯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陕西,离开了他深爱的西域!那团喷薄的、浪漫的火焰在初春的暖风中熄灭了!
当看到微信群里的消息时,我全身的肌肤像是拉开又放手的松紧,瞬间收缩在一起,并弹出了惊愕和疼痛。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相信群里的消息。可是,再次翻阅手机时,关于红柯去世的消息已是铺天盖地。赶紧询问几个文友,他们的肯定证实了这个突来的消息是真的!
一刻间,那个直发变卷发的、一半胡人一半汉的强壮的红柯先生就立在我的眼前。怎么会突然倒下去呢?突如其来的变故叫人实在不能接受。站在窗边,看着泛绿的柳枝儿,叹人生无常,生死是多么的难以把握呀!面对生命的脆弱,怎能叫人不感伤,还有惋惜呢!第一时间将这不幸的事情告诉了西安的杭盖兄,知他与红柯老师相交甚密。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是同我一样的惊愕和质疑。在我消除他的质疑后,兄长说了一句话:“让我哭一会......” 挂掉电话后,我也极力地克制着涌上胸口的心酸。
去年,听了两次红柯老师的讲座,都是满满的'收获。红柯老师的讲课只要听一次,便会铭记在心,记下他对生活和文学的激情,记下他知识的渊博,还有那新疆和关中混合的特有的语调,和他精明智慧的目光。
“从土地到大地”,是红柯老师12月30日在西安汉唐书城讲课的主题,他说,大地产生了土地,产生了村庄、绿地、荒漠、人、动物、植物,所有的生命都依靠大地存活着,所以,一切都是大地的,和大地都是一体的。由此引申到张载的“民胞物与”,说陕西是大概念,陕西文学是中原文化的交汇。他讲秋天虽然是收获的时节,但于牧人是悲痛的,长调、呼麦,就是牧人抒发悲情的。牧人是最喜欢夏天的。但是,不管是欢喜还是悲痛,牧人都尊敬生命。新疆人对树木花草都是敬重的。所以,人类要尊重一切,尊重生命。可是,他为了热爱的文学却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呵护好。
红柯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拿着相机捕捉他生动有趣的形象,他便有意的给镜头合适的角度,那不需言语的意会,是大家的谦和。年前,杭盖兄还说等年后春暖了,一起拜访红柯老师,给他做一次专题访谈,然后再给老师拍些低调人像呢,却不想,这些都成了无法兑现的约定了。现在,红柯老师在课堂上那些激情四溢的照片还收藏在我的电脑里,怎奈,再也没有机会听他讲骏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了!
从泥土中走出来的红柯,不管是客居新疆,还是回归中原,他的创作风格都离不开大地,他的作品中带有新疆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他的笔下流淌出来的是多彩绚烂的才情,以他特有的道德观和历史视角描绘出一幅幅色彩奇异的新疆地理、风俗、民族生活方式的画卷,形成了只有红柯才有的特色创作风格。从文学角度来讲,民族的风俗民情比自然景观具有更深层的心理和文化蕴涵,因此,红柯的作品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面貌。
秦岭,祁连,天山,是中国的龙脉,一条丝绸古道让中国龙脉更加彰显文化历史的重大意义。红柯,出生关中,客居新疆十载,不惧风霜,奔走在丝绸古道上,书写初心,他就是丝绸路上的大地歌者。今天,不管他是归去天山,还是沉睡在关中大地,那些歌声会永久吟唱在丝绸之路上,吟唱在中华大地上。
红柯,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红柯因心脏病突发,在西安去世,享年56岁。红柯,本名杨宏科。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代表作有《西去的骑手》《老虎!老虎!》《乌尔禾》《少女萨吾尔登》等。曾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少女萨吾尔登》获“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图书著作奖主奖”,是目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
篇10:从北京的高考分数线看社会不公平得出结论。
从20北京的高考分数线看社会不公平得出结论。
北京高考分数线
文科理科
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524 494
本科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474 441
本科三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439 401
提前批次专科录取面试参考线(三科总分)180 170
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308 287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专业(体育成绩60分)350 330
看了找个分数线,哥内心的十分悲痛。教育资源都被浪费了
篇11:男权社会的女人们的杂文随笔
男权社会的女人们的杂文随笔
古代一向是男权社会。而一代女皇武则天石破天惊般地出现在盛唐,试图提高妇女的地位,她自己首当其冲,敢于用铁血政策压得那些须眉男儿敢怒不敢言。那时候全天下的男人在她面前也是无能的,以至于只能咬牙切齿地暗暗痛恨或加以诬蔑。小时候听《薛刚反唐》,众好汉杀到长安城头,武则天派出私生子驴头太子出战,居然是人身驴头,力大无比,当时觉得特别神奇。很多年后偶尔再翻到这本书时猛然醒悟:那些撰书人和说书人也是够无耻,但更从侧面反映出:男人被女人压制到五体投地了,才会这般没底线地编排女人,貌似诋毁了则天大帝,实则恰恰映射出了自身的无能,也算是丢人丢到家了。
在顽固得如同磐石般的历史遗留面前,武则天的一已之力显得那么卑微,所以唐代的妇女地位并没有得到太明显的提高,至于后来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更不可能让国人“只羡生女不羡男”。有唐一代妇女以胖为美,那恰恰说明唐代的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女人们这才更健康。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审美观点,但我想不管哪个时代,一脸菜色的“柴禾妞”也不会美到哪里去。
不过总的来说,唐朝的女人还是比较开放,尤其是上流社会。很多唐朝史料、绘画都能反映出唐代女人的着装大胆。古诗中也有“粉胸半掩疑晴雪”、“胸前如雪脸如花”之类句子。前几年把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敞开的女人胸口全都遮挡了,其实也是有点冤。李唐本就是鲜卑的后代,对这种儒家的礼法虽然接受,也并不是视如金科玉律的。反观民间百姓倒是保守依旧,他们多数是汉族,祖宗礼教是一辈传一辈的。
也许是物极必反,到了宋代,理学渐入纲常,中国女性难过的日子就来了。“笑不露齿”、“行不露足”,还有把四根脚趾头弯到脚心,再用布紧紧缠绕。三寸金莲是不能脱鞋看的,即便是夫妻行周公之礼,这双脚也要包裹起来,因为包上就是两弯眉月,解开来就是双残疾之脚。但凡有人性的人,想想都觉得疼啊,尤其“施刑者”往往是自己的父母或者自己,这况味,怎一个“惨”字了得!
不止如此,有着这样一双小脚的女人连大门都不能随便出的。男女授受不亲,即便是下了聘礼,双方即将结为夫妻了,婚前也是不能朝面。男方女方到底什么样,一切由媒婆说了算,媒婆的嘴就跟现在微信圈里的美颜照一样,能把猪八戒P成“女儿国国王”,能把沙和尚P成“小鲜肉”。等送进了洞房,揭开盖头,再操着刀去砍媒人,已经来不及了,她又忽悠下家去了。
从《清明上河图》中就可知,那么热闹的一个东京汴梁城,那么重要的一个传统佳节,五百多个形神兼备的人物,女性寥寥无已,偶有几乘女性小轿,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味。由此可见,当初的礼法对女性自由的限制有多么苛刻!男人们折磨女人的花样总是伴着各种智慧的.,我不知道理学家们在家有多么受女人的气,他们对女人的恐惧似乎无以复加。他们应该也知道女人们的自由是难以限制的,所以不遗余力地普及“小脚”这种酷刑--包上这样的小脚,走路都成问题,更别提清明去“上河”了。
如此重重禁锢的社会风气中,城市中必然少了最靓丽的色彩。想想满大街全是小男人、大男人和老男人,偶尔能见到几个掉光了牙齿的老太太,年轻一点的就是晒得乌黑满腿淤泥的乡下妇人,平时街上连个小女孩都少见,这能不乏味吗?女人们困守“监牢”,男人们除了自己家老妈和老婆,都不知道隔壁妹妹长什么样,这谁能受得了?
当然受不了,大家都知道,连官府也知道。从《宋史》某些章节可以看出,官府也很人性化,在元宵灯节、庙会等热闹的节日,还是鼓励妇女上街的。于是乎女人们双眼放光了,再冷血的囚犯也期待放风,再矜持的女人也需要逛街啊!大户人家有家僮仆人陪着,特别富有的还派出十几个人,扯着长布围成幔帐,夫人小姐在幔帐里面往外观景,吃瓜群众被幔帐隔开,只能抻长脖子远远看一眼。
而小门小户就没这个条件了,但也得是母女妯娌相伴,几双小脚互相扶持着,出门看个热闹,不能不去啊,一年才放一两次风呢。
全城最忙的,就要数那些青年的男子了,别看平时一个个子曰诗云的,这时候眼睛都绿了。终于有机会验证这个世界里还有漂亮女人了,只恨只长了一双眼睛,忙不过来啊!内心躁动的“小流氓们”天不亮就起来了,梳洗打扮,拉帮结伙,若碰到个漂亮的,那是几条街几条街地围追堵截啊!不追不行啊,再遇到这样的“盛事”又得一年以后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再森严的礼法,终归是要输给人性的。所以扼杀人性的“程朱理学”现在输给了历史,而尊重人性的“阳明心学”,则渐渐被历史承认并发扬。历史证明,对人心禁锢得愈重,反抗也就越重,所以每次放女人出去,总有爱情发生。于是一段段秋波在暗送,一段段佳话在上演,让理学家们崩溃的事情层出不穷。《三言二拍》中就有几篇关于灯节爱情的故事,有浪漫的,也有偷情拐骗的,还有的官府为此反省:这个世界就是不能让女人出门,一切的是非都是因为把女人放出来惹的,还有的就此禁了灯节等等。
禁,只能禁了“小脚”,却禁不住人心。禁不住女人心,也禁不住男人心。在“放风”中心猿意马的女人们又关在“监牢”中了,但即使身在高墙,仅凭一架风筝,她们也能荡出层层院墙,让自己的心飞到外面广袤的世界。而男人,更是在几道墙外,不见其容,光听笑声就心神俱醉,衍生出无数浪漫的想象来。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篇12:编辑记者的社会担当杂文随笔
编辑记者的社会担当杂文随笔
新千年来了,我从部队转业脱下了军装,在一家电视台当编辑的时候,见到一对老夫妻带着“残疾小孩”来到了电视台。
老齐给我说:“我们电视台应该宣传一下吧,两个老年人,都是好心人,他们几年前就收养了这一个弃婴,照顾弃婴吃喝拉撒睡,真不容易的。你是编辑,接待一下吧。”
我看见老夫妻看了我,或者他们想说什么话,又在等着我说话,这是一种期盼的眼神。
我说:“来吧。到办公室说一下吧。”
老夫妻带着小孩来到办公室。就简单给我说了事情经过。
那是三年前,这一个残疾弃婴,在村委会的门前躺着,不少人看,发现小孩是残疾的,兔唇,没有人要了。
村干部妇女主任说:来吧,你不是爱办好事吗?领回家养着吧,就算是你的儿子吧。
他们把残疾小孩带回家,当时也有人给派出所联系了,派出所答应给小孩上户口的。因为孩子是残疾,据说需要几次手术的。第一次去医院问了一下,大夫说:过一段时间做吧,孩子太小了,受不了。
孩子两岁时,去医院做手术,花了几千元。医院的大夫说:最少需要三次手术。
收养一个残疾小孩,吃喝不说了,手术的钱,自己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希望电视台宣传一下,看好心人给一些支持吧。
我感到这一个事情不错,马上打电话请示台长。台长说:“马上回到电视台。见面之后再说吧。”
老夫妻两个人很高兴。十几分钟之后,台长回来了,据说副台长给台长说了一些情况。台长给我说:这一个事情,等一等再说吧。
我劝说老夫妻先回去。留下电话,今后再联系。
几天之后,老夫妻打电话,给我说:“刚进电视台,见了几个人,好像有人不让电视台管这事。那一个老齐,真是一个好心人,说你是编辑,一定能帮助的。所以老齐就把我们领着找你来了。现在就请编辑老师了,求你给我们想想办法吧。”
我只好说:“等几天,我给你们打电话。”我想了不少,也找老齐问了一下,老齐就是不说具体情况,可能害怕得罪谁吧。最后,我给报社记者,说了情况。报社的记者同意采访一下,问一下具体情况。
我马上打电话,叫他们老夫妻带着残疾弃婴来报社,进行了采访。
老夫妻很高兴,来到报社给记者说了事情经过。
几天之后,报社就发表了通讯。我们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就有不少的议论,开始了思考。
“我说,编辑可以想办法帮助吧,你们不相信。现在,市里边的报社发表文章了,就是支持好心的老夫妻收养弃婴。咱们应该继续宣传这一件事情呀。”老齐说道。
“你是什么呀?你多管闲事。即使《北京日报》发表了,我们电视台不想宣传,也是有借口的。现在你说这样的话,什么意思?你想干什么?”马上就有人对老齐发难了。
“我不想干什么。我们同情好心人错了吗?你们没有同情心呀。”
“那一对老夫妻是好心人?他们想叫大家给他们捐款,为小孩做手术。现在,大家一提捐款,就担心是骗子。”
“什么骗子?我们电视台去采访,不是很方便吗?去采访,还看不出来是不是骗子?”
“凭什么,我们去采访?这一对老夫妻是你的亲戚吧?”
“你们又在胡说八道啦。编辑关心老夫妻,编辑也是他们的亲戚?”
他们的辩论,提到了我,我不说话,就不好了。于是,我说:
“你们不要事后诸葛亮好不好?你们不要提我好不好?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一点困难,用实际行动说话吧。”
他们几个不再议论了。这时,大家已经看到那一对老夫妻带着弃婴又来了。
他们给我说:“村干部不同意给小孩上户口。希望电视台编辑给打电话,催办一下。村干部想刁难人呀。”
我马上给他们的村干部打电话,询问这事。村干部生气了,说:“你们不要单方面听他们的一面之词好不好。我们按照政策办理。”
我纳闷了,问:“是不是弃婴?是不是派出所同意上户口的?是不是民政局同意上户口的?你们村干部为什么不给办理?”
村干部问我:“你给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么说话?”
“你说是什么关系?没有关系,你们就不办了吗?我是电视台的编辑,给你们打电话,你们不办理。你们还想叫市里的报社记者打电话,你们才去办理吗?有什么原因,不方便给电视台说吗?”我拿着电话真是想知道是什么原因。
“如果把小孩的身份定下来,是老人的儿子,就可以马上下户口的。但是老人不想把小孩当儿子,是想把小孩的户口,下到孙子辈上,这就麻烦了,不能这样下户口的。”村干部说出来这样一个哭笑不得的原因。
“啊,原来是这一个原因呀?我知道了。我劝一下老人,看看他们能不能想通这一个问题,谢谢你们给他们提供方便。”我挂了电话。
我劝老夫妻说:“这一个孩子,下户口就算是您的儿子吧,村干部马上就给下户口的。”
“这样不好。因为这小孩一直叫我们爷爷奶奶的,户口本上变成儿子,村里人就会看笑话的。”
“这算什么?儿子、孙子,都是一样的弃婴,大家知道你们是好心人的。这小孩长大了,知道具体情况,仍然是感谢你们好心人收养他的`。”
我劝了一番,老人有一些思想变化,我就劝他们先回去,看他们能不能改一下态度,如果这一个孩子,真不能当“孙子”,就当“儿子”,提高一辈吧,不就是办一个弃婴小孩的户口吗。
老人终于有了笑容,愉快的回去了。
几天之后,我接到老人的电话。电话里告诉我:小孩的户口办好了。
电视台的几个人知道这一个情况之后,笑着说:“你帮助他们好心人不少,你就当那一个小孩的干爹吧。”
我笑着给他们说:“难道说,我就是为了当小孩的干爹吗?小孩不叫你们干爹,你们就不去帮助好心人吗?你们说的,真有意思呀。”
他们不再说话了,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吧。我也因此思考了不少问题:小孩手术费用问题、今后小孩的上学问题、老人的养育弃婴问题、社会对待弃婴问题、电视台宣传的问题、报社记者的关注问题,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认真思考一个社会担当的问题。
★ 读书笔记1000
★ 民主与教育读后感
★ 读书报告作文
【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集锦12篇)】相关文章: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2024-02-26
谈宅生杂文随笔2022-09-13
《拿来主义》高中语文教案2023-10-06
读了阿Q正传后心得总结2022-06-10
拿来主义 教案2023-05-22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2022-07-22
当我们在谈论道德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杂文随笔2023-03-12
一半是佛一半是魔杂文随笔2022-11-30
拿来主义教案2022-05-14
关于焦虑的随笔:我要学会自己化解焦虑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