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遥远的地方看见 杂文随笔(推荐19篇)由网友“小狼崽”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从遥远的地方看见 杂文随笔,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从遥远的地方看见 杂文随笔
从遥远的地方看见 杂文随笔
从超市回家的路上,大概要走二十多分钟。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会变成一条长长的直路。平时因为买很多东西胳膊很重,于是都无暇顾及周围的环境,今天却发现,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居然可以看见室内的`一座塔,是我之前一直都没有注意到的。
能看到那么高的塔,这条路来来回回走了那么多次,而为什么之前我一直没有注意到呢?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随着朝家的距离渐渐缩短,这个塔的可见范围也渐渐缩小,它开始被面前的一堵墙给挡住。明明是朝着目标物前进,却渐渐地看不清目标物,在遥远的地方看着的时候,却看得十分分明,是墙妨碍了我们前进的信心吗?究竟是强调即使是因为墙而暂时看不见的目标也要继续前进好,还是在警醒我们,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不是直进?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带有一点鸡汤的成分呢。
等走到家附近的路口时,已经完全看不见这个塔的痕迹了。有些东西在近的地方看不见,只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看见,真是神奇呢。
篇2:因为遥远所以亲切的杂文随笔
一、因为遥远,所以亲切
生活里注定有很多的承担,也有挥不去的无奈。
无法一一言明,并非不能言明。
如同天空里的灰暗阴晴,我们最后能得到的是什么,可能不在我们有什么,而在于我们怎样去对待。
因为还有所期待,即便遥远,也值得期待。
篇3:因为遥远所以亲切的杂文随笔
PS:
我们生活亦或说生存的状态已经简单的被所谓的关键词所覆盖了。彼此手机推送的资讯是相同的,彼此一日三餐,上班下班都是透明的。所有的感动与焦虑都是类似的,说好的丰富多彩呢?如今的时代,想另类都难。
点煤油灯读书写字的年代,看似遥远,其实不遥远。那时的'人特别单纯,作恶之人是会受到一致谴责的。如今的价值观,不说颠倒,却是十足的畸形。心态浮躁了,为了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社会上不是没有大师,而是大师才成长到一半,就全都沦陷在物质利益面前了。炫富至于登峰造极,神仙也挽救不了众生。
当今社会的人精神领域全面退化了。只要自己活得好好的,别人的生死都是小事。当一个社会的冷漠成为主流,当一个人只能看鸡汤文里刻意剪辑编排的那些特例场景与故事才有所感动时,我才发觉自己的心盲目或者麻木太久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经历就可以选择屏蔽所有存在。很多年都没有认真读完一本所谓的好书了。对书籍的如饥似渴只是记忆中的一个片段。70后在迅速老去,不知道哪里可以安放他们跌宕起伏的那些过往与故事。
交得几个朋友算不算成功?当然算。但这和成功人士挂不上号。一年多参加了几场笔会,一年多赚得一万稿费是不是成功?当然不算,连别人小目标的零头都没有。可能在人生路上,根本没有成功与失败一说。自己什么时候能驾驭得了自己的情操,才是大成功。否则任何的成功被翻船都是迟早的事。
遥远是因为感知尚不真切,遥远是因为信息还不能随时传递。而唯有情感世界里的想念可以铺天盖地,可以全知全能,可以无所不包,可以纵贯始终。
——.2.4、
二、人生无奈,爱与不爱
天逐渐阴冷起来,有阳光的日子也感觉比较珍贵。岁月是划过耳际的一阵清风,你不去感觉它时,它似有若无,你注意到它时,心里就有了无数的感慨和叹息。
如浮云过境,毕竟一个人能留下来的东西太少。看破红尘须得历经红尘才行的,没有一个过程,别说红尘,名利也是看不破的。如同我等在红尘里挣扎,冷暖尚且不能如意,谈何更高远的理想和更高层次去参透生命的玄机。
恨海无边,回头无望,有时候人是活在自己设定的无奈城池里。象猪一样的幸福生活吧,没有忧惧,不必太多憧憬。
PS:
看花开花落,看湘水长流,一日日度过,一年年逝去。简单生活,平淡从容即可。生命中奢望奢求过的那些东西,在多年以后只能是奢想了。
房子和车子我倒是不去奢想的。能出行方便就行,能有躲避风雨的地方即可,如此而已。一生努力,就为整那么点花样,实在有些卑微。
往大了说,有一段时间确实想为社会多奉献一些微薄之力,无奈社会这个大染缸早已不是我们少年时幻想的样子了。社会这条臭水沟不仅容不下有些想法的人,还会连带围困波及所有人。自己想要做自己想样的样子,这样的奢求是不可能的了。生逢于世,无法选择自己所处时代,却又没有利器或者力气去穿越到别的时代,如果不随波逐流,就只能被淘汰和淹没。你唱赞歌我不和,你住高楼我选择山坡。
小时候要渡过湘江去河那边的外婆家,无数次经过破旧的古易俗河镇,如今那地方要被改造翻新做洛口古镇了。似乎很多古旧的东西历经岁月淘洗,现在又值钱了一样。一部分是无奈,一部分是对远去的繁华与文明的追思。直到最后我们自己变成了四不像,千年以后,我们手里还能留下啥有用的东西吗?
我的观察是:物质的高度发达与人文情怀的逐渐没落形成鲜明对比。人文的博大与宽容被社会当成笑柄,总有一天,社会里的人会自食其果。
而个人能做到的,除了像猪一样生活,确实找不到好的办法与突破口。一花一菩提,一草一世界,爱了就爱了,至少充盈你的世界。
篇4:爱上一个遥远的人杂文随笔
爱上一个遥远的人杂文随笔
喜欢上正正的这段时间,我觉得好像是爱上了一个遥远的人。你们并没办法互相了解,你并不知道他每天多久起床、早餐会吃点儿什么、今天会做点儿什么……但是你又会觉得他其实就在你身边,好像身边的那缕阳光就是他,好像新鲜的空气就是他,好像那朵云就是他,是一种很奇幻的感觉。
我不是没有喜欢过明星,只是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有一种爱上一个遥远的人的感觉。我很感谢这个时候的正正出现,我知道我还没有丧失爱人的能力,我知道我还可以寄托我的感情,因为我不会期待有回应,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喜欢。这种喜欢是只能在偶像身上的,我爱他,无关其他,不求回应,只要他还在我的.世界就好,只要我还能远远地看着他就好。
我可以去看他的演唱会,我可以在一天的学习后看看他的脸,我可以追追他的综艺他的作品,我可以买买他的代言,我可以去他想去的地方,我可以什么都写给他,真的好像在谈一场热烈的恋爱,并且毫无顾忌的喜欢。
我爱上了一个遥远的人,我希望他能够在遥远的地方每天开心。
篇5:从修齐治平谈起杂文随笔
从修齐治平谈起杂文随笔
蒋梦麟老先生说,“大学”讲修齐治平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宗旨二字没有引号,说明这是个现实。那位喜欢弄心灵鸡汤的在央视总结中国教育时,大赞教育就是要培养栋梁之才云云,这恰好是“修齐治平”延绵不息,直至今日的证明。
蒋先生没说错,“修齐治平”是中国教育的宗旨,而且是一贯的宗旨--从两千多年前一直到现在。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就是宗旨。
以“修齐治平”为宗旨,听了一辈子,但总觉怪怪的,哪儿不对劲?我说的不是斩头去尾后的怪,就是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加上去,再把整篇原文都加上去,也还是觉得怪怪的。
是孔孟之道不对劲?不是。就我个人而言,孔孟,以及后来新儒家(比如宋儒)的思想观点我崇敬有加,也勉励自己践行(至于做到多少,天晓得)。怪怪的,我错了?孔孟在生活在君主极权时代,他们不期望明君行仁政还能指望什么?难道要他们提出民主选举,提出议会制,提出三权分立?就算“修齐治平”让人们都去做伟大的治国安邦的伟人,去做圣人等等,虽然离谱,但要说错,也不是的啊?
不错就是对?那就是说孔孟思想在今天还管用,管用,我怎么就觉得怪怪的呢?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一种思想,凭什么去判定其对与错,判准是什么?用今天的眼光去评判两千多年前形成的一个思想观点有意义吗?
思想判准无非就是用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思想,去度量别的思想,事实是:很多情况下自己认为正确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荒谬的,反过来也一样。
用现代文明去衡量古代文明,就好比谴责古人为什么不去住钢筋混泥土大厦,情愿蜷缩在草棚里;为什么坐慢吞吞的牛车而不去乘快捷的汽车。荒谬的离谱。
两难。
怪就怪在“管用”二字。
何为“管用”?不管什么,一个物件也好,一种思想也好,拿过来,适合自己叫“管用”。我“管用”了,别人也一定“管用”?不一定。就我而言,也是这样,比如孔子不怎么待见宰我,碰到就训斥,可我觉得宰我很对我的口味,他敢直接反对老师孔子“守孝三年”的教导;还有子路,听到点流言,就毫不讲情面的质问老师:跟南子是不是搞过?孟子不喜欢农家,讨厌许行,把农家的理论驳的“一塌糊涂”,可我就是觉得农家那一套也没什么不好,何况当时农家的信徒不见得比儒家少。老庄以柔克刚,清静无为与孔子的谦谦君子好像不矛盾。
说了好多,还能说好多,还是迷糊,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
密尔:“我们有中国这个前车之鉴。中华民族富有才能,在某些方面甚至也富有智慧,由于遇到了难得的幸运,在早期就配备好了一套特别好的习俗,这是一些人的杰作,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是最开明的欧洲人也必须(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尊称其为圣人或贤哲。他们之不同寻常还表现在他们有绝佳的办法,来把他们所拥有的最佳智慧深深的印在社会的每一个心灵中,......做到这一点的人民无疑已经发现了人类进步的奥秘,必已牢牢的的站在世界运动的前列。恰恰相反,他们已经变成静止不动的了,维持现状达数千年之久;如果说他们还会有所改进,那必定是外人做的'。”......这就使一个民族人人都雷同,以同样的格言和规则来管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论自由”第三章)
密尔肯定了中国古代圣贤的格言和规则(“即便是最开明的欧洲人也必须尊称其为圣人或贤哲”)。但正是圣贤的格言和规则使整个中国变成“静止不动的了,维持现状达数千年之久”“这就使得一个民族人人都雷同,以同样的格言和规则来管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格言,即《论语》里孔子的语录,我们当“圣训”,老外看来,是睿智的“格言”,意思差不多吧。规则就更简单了,诸如“非礼勿视”等一类的行为准则。
西方人怎么说他们自己的思想家呢?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总结:西方哲学家总是习惯盖好一座大楼,自己却住在边上的一座小房子里。哲学家就是我们语境中的睿智思想家。大楼,即思想体系。
住进去,就是把思想体系当做格言和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住进去,就是只当是个思想体系来研究,观赏而已。
中西方区别就在这儿,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一样。
有点开窍了:面对一个思想体系,比如儒家,我觉得好,那只是我觉得,而张三可能觉得农家的更好,而李四更崇拜名家,王二麻子则皈依佛门,谁也无法强迫别人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们哥儿几个的思想,言行跟先秦诸子百家一样,不受别人是拘束,用密尔的话来说是自由的,不过那只是在先秦。
极权建立,皇帝尝到了法家禁锢思想的甜头,并学会了怎么办,方法可谓绝无仅有:否定了法家鼓吹灭儒的蠢办法,反而选定了看起来那么睿智的儒家思想塞满人们的头脑,当人们头脑中被美好的,伟大的、仁义的......等等圣贤智慧占满了的时候,整个民族人人都雷同,变得静止不动了,这一禁锢就是两千多年,变成一种“习俗”了。
雷同,表面是一统的儒家“格言”和“规则”,其实,是雷同的思维方式。
雷同的思维模式,怎么描述呢?对,都知道柏拉图的“山洞寓言”故事:囚徒被关在山洞里能看见么?能啊,能看见洞的后壁,那是关他们的人规定的--只能看后壁,而且头颈不会转动。后壁上有影像在动,那是关他们的人设计的。久而久之,囚徒们习惯了,他们把后壁上的影像当成真实的,以至于有人闯出去,回来将外面的五彩世界讲给这群可怜的囚徒听的时候,囚徒们反而不相信,并嘲笑之。
当被后壁“影像”养成“习惯”后,囚徒们丧失了思考能力--因为不需要思考,言行都被规定好了。
“习惯”造就了两种人,一个是还没醒来的那一部分,他们只承认世界就是后壁上面的影子。另一个则是已经醒来,相信外面有更精彩世界,可是他们思维已经僵化,一时间难以恢复,他们明白,是那后壁上的影子骗了自己一辈子,却认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就是后壁上的影子,他们奋起,将拳头对准了后壁上的影子,而放过了制造影子的家伙们。五四,被西方来的德、赛先生,小姐弄得飘飘然的“醒过来”的人们,他们看到了千百年来,只有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子”在表演,于是他们将攻击矛头指向了儒家,甚至认定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表演了几千年的“影子”害的中国积弱(溺)难反,只有彻底推翻,打倒这些个“影子”,中国才能强大他们认为这才是向西方学习。
打倒“影子”就行?“影子”制造者还在,没了这个影子,他们还会造出那个影子,西方的民*主、自*由,......也照样可以成为影子,成为“圣训”,成为“规矩”,成为“格言”。
篇6:当我从深渊苏醒杂文随笔
当我从深渊苏醒杂文随笔
“嘀~嘀~嘀—嘀!”,海蓝色的波浪随心跳声的停止而逐渐平息了下来,心电监护仪的屏幕上只剩一条平行的直线,仿佛那就是一座通往彼岸尽头的奈何桥。洁白色的病床上躺着一位身材娇小而美丽的少女,她那粉嫩的耳边落下两只白色的蝴蝶,似乎还在微微煽动着翅膀。
忽而不知从哪里飘来了一朵纯洁的玉兰花,随着绯红的窗外吹来一阵清风拂过,两块白色的帘布便游荡在棕色的木板上方。
玉兰花从湛蓝的天空中降下,轻轻飘落在灵心月的额头上。她的左手微动突然紧紧拽住了病床上的被褥,然后支撑着自己缓缓从病床上坐了起来,身后还随风飘动起一席银白色的长发。
[我是活着,还是死了?]
她身穿一套蓝白色的褶边连衣裙,四处望着整个房间从病床上走下来,光着双脚踩在棕色木板上的旁边,还安放着一双拥有羽翼的天蓝色高跟鞋。
[秋水明在哪里?]
灵心月小跑到窗户边望着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人来人往,金属构造的汽车不断在马路上奔驰而过,远方成片林立的高楼直达天际,巍峨的山峦环绕在整座城市的边缘。
[这里是另一个世界?]
洁白的.羽毛从她背后缓缓舒展,一道飓风从她脚底下徐徐升起。想要飞出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心情,让她一下又一下地煽动起巨大的双翼。
[呐!你见过妖精吗?]
微微错愕中她中途立刻停了下来,转过视线向背后说出这句话的人望去,水蓝色双眼所看见的是火红色的眼睛。他身高1.65m背后的黑色双翼微微竖立,并全身穿着一件黑色的学生服饰,这让刚刚恢复记忆的灵心月,立刻想起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人“启云绯!”
“你醒过来了我的姐姐,他从头至尾都在用这个谎言欺骗你!”灵心月不甘心地扭过头问弟弟“我不相信你,既然他一直都在欺骗我,那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启云绯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然后从手里递给她一张照片离开说。
[也许你可以去问问这个名叫“墨颜玉”的人。]
照片上是一个和秋水明极为相似的男子,他有着一双琥珀色的眼睛和清淡的眉眼,唯独不同的是举止之间似乎毫无生气。
灵心月好奇地翻开照片的背面,上面用黑墨水写有一段文字:
入秋的时候红叶纷纷落下,彼时的雨水如知音般寥寥无几,而我;已不知何时,才能再次遇上你。漫漫长夜中,唯有苍月能与你再次相遇,水中的涟漪;独自荡漾在泪水划过的天际。那映入谁眼中的笑容,在风声中不停地嬉戏,远方的天空;在乌云中电闪雷鸣,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也不知道;到底哪里还有你的记忆!
篇7: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文随笔
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文随笔
青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我一直在思索,现在的我,是不是还青春着?也一直在问自己,如果考不上,我将何去何从?好像,人生除了生死,也没什么大事,但如果真的是没有结果的结果,我会不会从容地接受?
每次看关于青春的电影,都会让我觉得自己还热血,但放在活生生的世界里,好像每一天都是这样。或许正是因为我们不敢过某一种生活,或者没有能力过那种生活,才会把它写成故事,拍成电影,让很多人相信,原来有人,是过着那样的生活呢!
我很害怕,没错我是个胆小鬼,害怕失去,害怕面对繁琐复杂的事情,害怕面对自己的缺点,害怕明明能解决的事情最后让自己搞得无能为力。朋友说,她现在相信人生是公平的,因为每一个看上去活的很好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了很多,他们相信努力这两个字的力量,真的不能只是说说那么简单。
生活本就平平淡淡,考研更得按部就班,如果心中所思之事多过所复习的东西,最后可能谁也不能怪,说实话来到这里偶尔丧一下,是真的'很害怕自己面对未知的东西,是以怎样的形式,会不会狼狈不堪?有时候乐观的是外表,这层外衣下,是一个无法拯救的悲观的灵魂。
或许也和异地恋有关系。你信不信爱情?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为了对方放弃一切,性子向来热情,爱情也要热烈,遇到符合愿得一人心的人,生生死死,真想快点结束暗无天日的思念,考研期间,大致会半年不见。
发现自己发愁的东西好多,有时候丧到想放弃全世界。你说那些每天都热爱生活的人,该多么让人羡慕。
谁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可如果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是不是更难过了?
篇8:从女王到女仆杂文随笔
从女王到女仆杂文随笔
今天又逢三月八日,看见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和打折消息,微信群里也是铺天盖地的红包雨,动作敏捷地抢了几个,再看看励志满满的祝福语,不禁心有戚戚焉。
相信每个恋爱中的女孩都曾经幸福的犹如公主一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对自己千依百顺、柔情蜜意、深情款款、情深不渝......(此处省略一百个形容词)
终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幸福的日子更是比蜜甜。及至怀孕升级做了准妈妈,娇滴滴的公主也母凭子贵地被家人簇拥着成为了家中的女王。
然后呢?
哪里还有什么然后?
前几年曾有句很流行的话:女人,二十年的公主,一天的皇后,十个月的贵妃,一辈子的保姆。
这个形容真的是既形象又深刻,结婚生子以后,女人就开始了从公主到女王再到女仆的漫长生涯。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享有半天的假期福利。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的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
这个节日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从19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经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但在一些地方,这个节日已经失去了政治意味,成为了简单的男人表达对女性的爱的时刻,类似于母亲节与情人节的混合。
比如在我国,尤其是近几年,网购的大力发展,使得购买礼物赠送礼物变得简单方便快捷。
前几年那种捧着一大束玫瑰花傻兮兮的站在路旁等着接女友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少见了。更多的是由快递小哥将礼物和鲜花送到单位,引起同事们的羡慕和赞叹,而女生们的虚荣心由此而得到最大的满足。
当然,这是少女和女王们的专利,是“三八线”以左之女生的权限。一旦跨过“三八线”,步入了女仆的行列,境遇则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贴心的丈夫依然会买了礼物和鲜花以搏夫人一笑,但是更多的男人则大大咧咧地认为“老夫老妻的,花那个闲钱干啥?”
而已经降级为女仆的女人们在繁琐忙碌的岁月中也逐渐被消磨掉了追求浪漫、柔情、礼物、惊喜.....的愿望和权利。
她们只希望孩子能少生点儿病、考试成绩能再进步一些、个子能再长高几厘米......她们每天考虑的是今天晚上给家人做什么菜、明天天气变冷千万别忘给孩子加衣服、下个月婆婆生日要买什么礼物......
她们对男人的态度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日的`工作和家务压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哪里还有闲情去花前月下?
她们更关心的是老公是否能升职加薪,以期可以换更大的房子、可以给孩子报更多高质量的课外班、甚至准备足够的钱送孩子出国留学。
从女王沦为女仆的女人们似乎早已经忘了自己也曾经是一枚如花少女,也曾娇滴滴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也曾一袭锦衣闯天下。
生活这个大熔炉,早就已经把娇滴滴的少女历练成了几乎全能的“女金刚”,“为母则强”是她们唯一信奉的教条。
商家们还在不遗余力地挖掘着各个商机,都说这个世界上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的确,几乎所有的所谓节日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群体,其中,又属孩子为盛。
动则几万元的教育经费早就已经不稀奇,而同时报七八个课外培训班也已经趋于平常。可要支撑这些高额的费用单靠男人一己之力的确是很艰难,所以女人们撑起半边天一点儿也不算是神奇的事儿。
其实,大多数时候,可能撑起的还不仅仅是半边天吧?
女强人屡屡现世,在许多家庭中,也算是十足打了自诩为大老爷们儿的脸面。可是,又有什么法子?你若是想摆足男子汉的威风,我倒是巴不得可以做个吟风听月的居家小女子呢?
可是,现实就这么摆在眼前,可能做到吗?
可悲的女仆们,不仅仅在家中辛苦劳作却拿不到半分薪水,倒还要出门工作赚钱来补充养家费用。
所以三月八日称之为劳动妇女节才是真谛啊!且让辛苦的女人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和三五友人喝喝茶、看场电影、吃个小饭,稍稍地歇息放松一下吧!
也就这半日吧,晚上归家后,还要去当女仆呢!
篇9:从昨天站到了今天杂文随笔
从昨天站到了今天杂文随笔
下午,自己的战场还在进行呢,便被呼唤去江湖救急。
离开一地蹂躏的绿油油,奔赴他人现场,协助张罗所有的东西,搬运一件件,一趟趟从电梯里拖着进会议室。
我说“我一宿没睡,原谅我脑子二虎”,摘下帽子,我又说“我的头发还好吧?我没洗脸没刷牙没吃饭没喝水的,从昨天站到了今天”。
真的是没有半点的夸张,昨天在外讲课,傍晚回来干活,靠着中午的一碗麻辣烫顶到了现在,还没有饥饿感,前半夜间断地喝了点水,后半夜就持续干活,到下午三点半讲课时,滴水未进。
一夜未眠,依然面带微笑,热情地给白领们讲解,粗糙的我被精致的.她们一声声唤着“老师”的称谓,其实就是个接地气的草根。
结束后,我拎着一个盛着湿透花泥的篮子,提着十五把剪子,走在市中心的大马路上,等红绿灯的时候,看着和平路远远的上空夕阳照出自己的影子,不知为何,觉得有种悲催感,又叹服身体的耐力,不吃不喝还挺有精气神儿的,好奇怎么从凌晨到傍晚会没有渴感呢。
虽然两个小时里,几个电话订花拒绝了,五点回店里,老天爷还是比较眷顾我,一进门,就打来电话,几分钟后,他开车过来要了两束花,等我做完取走,花儿算是卖空了。
两天一夜,睁着眼,过完了。
篇10:从土地到大地杂文随笔
从土地到大地杂文随笔
新年还没有过完,春天又一次来临了。迎春花已绽开了黄色的瓣儿,枯黄的柳条儿也泛起了薄薄的绿色,清晨的鸟鸣也变得清脆悦耳了,一切都饱含着新生的美好。可是,上天偏偏就让一颗火热的心在万物复苏时,陡然停止了跳动,他生命的脚步再也不能矫健地行在这初春的阳光下,感受这世界的美好了。2月24日(农历的正月初九),著名作家红柯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陕西,离开了他深爱的西域!那团喷薄的、浪漫的火焰在初春的暖风中熄灭了!
当看到微信群里的消息时,我全身的肌肤像是拉开又放手的松紧,瞬间收缩在一起,并弹出了惊愕和疼痛。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相信群里的消息。可是,再次翻阅手机时,关于红柯去世的消息已是铺天盖地。赶紧询问几个文友,他们的肯定证实了这个突来的消息是真的!
一刻间,那个直发变卷发的、一半胡人一半汉的强壮的红柯先生就立在我的眼前。怎么会突然倒下去呢?突如其来的变故叫人实在不能接受。站在窗边,看着泛绿的柳枝儿,叹人生无常,生死是多么的难以把握呀!面对生命的脆弱,怎能叫人不感伤,还有惋惜呢!第一时间将这不幸的事情告诉了西安的杭盖兄,知他与红柯老师相交甚密。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是同我一样的惊愕和质疑。在我消除他的质疑后,兄长说了一句话:“让我哭一会......” 挂掉电话后,我也极力地克制着涌上胸口的心酸。
去年,听了两次红柯老师的讲座,都是满满的'收获。红柯老师的讲课只要听一次,便会铭记在心,记下他对生活和文学的激情,记下他知识的渊博,还有那新疆和关中混合的特有的语调,和他精明智慧的目光。
“从土地到大地”,是红柯老师12月30日在西安汉唐书城讲课的主题,他说,大地产生了土地,产生了村庄、绿地、荒漠、人、动物、植物,所有的生命都依靠大地存活着,所以,一切都是大地的,和大地都是一体的。由此引申到张载的“民胞物与”,说陕西是大概念,陕西文学是中原文化的交汇。他讲秋天虽然是收获的时节,但于牧人是悲痛的,长调、呼麦,就是牧人抒发悲情的。牧人是最喜欢夏天的。但是,不管是欢喜还是悲痛,牧人都尊敬生命。新疆人对树木花草都是敬重的。所以,人类要尊重一切,尊重生命。可是,他为了热爱的文学却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呵护好。
红柯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拿着相机捕捉他生动有趣的形象,他便有意的给镜头合适的角度,那不需言语的意会,是大家的谦和。年前,杭盖兄还说等年后春暖了,一起拜访红柯老师,给他做一次专题访谈,然后再给老师拍些低调人像呢,却不想,这些都成了无法兑现的约定了。现在,红柯老师在课堂上那些激情四溢的照片还收藏在我的电脑里,怎奈,再也没有机会听他讲骏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了!
从泥土中走出来的红柯,不管是客居新疆,还是回归中原,他的创作风格都离不开大地,他的作品中带有新疆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他的笔下流淌出来的是多彩绚烂的才情,以他特有的道德观和历史视角描绘出一幅幅色彩奇异的新疆地理、风俗、民族生活方式的画卷,形成了只有红柯才有的特色创作风格。从文学角度来讲,民族的风俗民情比自然景观具有更深层的心理和文化蕴涵,因此,红柯的作品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面貌。
秦岭,祁连,天山,是中国的龙脉,一条丝绸古道让中国龙脉更加彰显文化历史的重大意义。红柯,出生关中,客居新疆十载,不惧风霜,奔走在丝绸古道上,书写初心,他就是丝绸路上的大地歌者。今天,不管他是归去天山,还是沉睡在关中大地,那些歌声会永久吟唱在丝绸之路上,吟唱在中华大地上。
红柯,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红柯因心脏病突发,在西安去世,享年56岁。红柯,本名杨宏科。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代表作有《西去的骑手》《老虎!老虎!》《乌尔禾》《少女萨吾尔登》等。曾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少女萨吾尔登》获“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图书著作奖主奖”,是目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
篇11:悲伤是需要被看见的杂文随笔
悲伤是需要被看见的杂文随笔
可能是因为春季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又或者是因为最近又逢水逆。我和身边的朋友这段时间都有点难过。
跨过成年这扇大门之后,到了二十来岁的年纪,大家都慢慢有了一种自觉,不会再轻易把喜怒哀乐展现在脸上。
于是,“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
最新一期的《奇葩大会》里,有一位情绪摄影师,叫大王。她拍了很多人哭的照片。
镜头下的大多数人,哭起来的样子,克制、隐忍,眼泪一颗一颗地往下掉,嘴角却还在硬撑着向上斜。
照片里的人都是些普通人。他们来找大王拍照,在大王镜头的关注和一步步的引导下,向她说出自己悲伤的故事。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经受着痛苦,受到过伤害,内心里满是难过和失望,却找不到身边有人可以诉说。
大王看着自己拍的这些人,说,悲伤是需要被看见的。“如果说悲伤有一个人能看见,我相信他能好得更快。”
在这个过于崇尚正能量的社会,负面的情绪,是不受人欢迎的。
大家都喜欢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人。见到有人情绪低落,要么像没看到一样走开,要么走上前轻描淡写地说一句 “你开心一点嘛” “会好起来的啦”。却甚至连对方究竟在难过些什么都不清楚。
可是,悲伤是需要被在乎的。它和快乐一样,值得被看见和记录。
所以,我把我所看到的难过写出来,希望在说出来之后,那些难过的人,心里能好受一点。
“我难过起来很消极的”
@一甘,女,19岁
老实说,我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有点危险。
就比如说,前两天上英语课之前,我在座位上玩手机。一个平时还挺聊得来的朋友,过来跟我讲她在公众号上看到的一篇推送。当时候我看着她的脸,面部保持微笑对她点头。
但其实我就只看到她嘴巴一开一合,她说的什么,我根本听不进去。
然后我心里特别不耐烦,就觉得,你怎么想,你怎样,关我什么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听你在这儿跟我叨逼叨?
意识到自己这种想法的时候,其实还挺害怕的。感觉自己好像,对周围的人和事情,都失去了去了解去关心的热情。极度的不耐烦。
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很难过吧,我难过的时候看什么都会很消极。就觉得,人与人之间,其实没有什么相互交谈、相互关怀的必要啊。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感同身受。所以你根本就关怀不到我,因为其实你根本都不知道我在难过些什么。
就算我告诉你,我告诉你我是为什么难过,我心里在烦恼些什么,你也只是从我的描述中,找到一些和你的经历感悟有关联的片段。你所感受到的,只是你的投影,而不是我真正的表述和在乎。
既然这样的话,大家就没有必要浪费唇舌了吧。
“我很害怕成为包袱”
@阿三,女,19岁
我以前是那种喜欢就一定会说出来的`人。但是现在我不这样了。不是学会了斤斤计较,不是信了什么“女孩子家要矜持一点”的邪。而是,我开始很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我很害怕对方因为我的热情而感到压力,很害怕成为他想甩却甩不开的沉重包袱,让他因为我而觉得负累。
我就有这样地害怕自己被人讨厌。
“我总担心大家是不是真的喜欢我”
@不苦,女,19岁
我很羡慕我一个同学。她经常因为身边的人对她说一些亲密的、温暖的话,就觉得很开心。还会发朋友圈把这种开心分享给所有人。
我很羡慕她那种感受幸福的能力——能够发现别人对她的细小的在乎和关心,并从中获得充分的愉悦感和莫大的满足。
当有人对她好的时候,她就会很自然地相信,那些对她好的人,都是真心喜欢她的。而我做不到。
我永远无法确定,一个人对我好言相向,是出于一种礼貌,还是真的喜欢我。我总在怀疑。
我们都做过明明讨厌一个人,却还笑嘻嘻和他相处的事情。可能这个在我面前跟我举止亲密的人,心里却对我嫌恶得不得了?
现代社会,出于涵养,我们都不会再轻易表达自己的不喜欢了,所以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你。
“我难过的时候不想别人知道”
@小十六,女,18岁
我难过的时候不喜欢待在有人的地方,不喜欢跟人说话。因为害怕自己表现出的太过负面的情绪,让别人觉得我不好相处。
我很怕自己那些消极阴暗的想法,会吓到他们,让他们不敢再和我接触。怕他们从此对我另眼相看,
而且,我也并不想把我难过的事情随随便便就说给任何人听。
以前还写写日记,现在日记也不想写了。因为很多东西,一旦以文字的形式固定,就很容易固化,就更加牢不可摧。
所以,我一般有什么不开心了,就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自己把情绪都消化掉。等把状态整理好了,才会再出去见人。
有一次,我眼泪都流到一半了,看了眼舍友,怕打扰到她们,硬生生把眼泪给憋住。揣了包纸巾,自己一个人跑出去,找到个没人的地儿,才开始哭。
我会觉得说,她们喜欢我,都只是喜欢我的阳光开朗、热情大方啊,她们只是因为我曾经给过她们这样的感觉,才会对我抱有好感和善意的。
没有谁会喜欢那个晦暗狼狈的、本来的我的吧。
然后也会觉得,如果大家可以对难过这件事情的接受度高一点,允许所有的情绪平等地存在,那会很好吧。
“不开心的时候不要假装开心”
@啊水水,女,20岁
我特别讨厌一件事,就是有人在我不开心的时候,非得要我开心、要我振作。好像有一点不高兴就怎么了似的,容忍不了负面情绪的存在。
我觉得,每种情绪都是有必要的啊。
快乐和悲伤应该是两种平等地存在。可以允许开心,那为什么就不能接受难过呢?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处在同一种情绪状态下啊,生活里也不可能到处都是阳光和鲜花嘛,那碰到荆棘丛生、泥沼遍地,还不允许人不开心了?
过分压抑正常的情绪释放,是会憋出毛病的。
是,一个人的确不能长时间郁郁寡欢,但也不能,至少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刻保持阳光向上啊。
当身边有人,或者自己难过的时候,其实可以尝试着去接受这样一种情绪啊。
不要排斥它,去面对它,哪怕它不够美好,它也是你的一部分。同样值得被你珍重对待。
可能你在难过的时候,会有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释放出来,可是那又怎样?
你很重要。你所有的情绪都很重要。
开心的、难过的、鲜活的、腐坏的,它们都一样的重要。是它们所有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独一无二的你。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你的种种,好的或坏的,都是你自己的最珍贵。
所以啊,你不用一直笑,不用一直跑。不开心的时候不用假装开心。不高兴的时候就好好难过一下。没关系的。
真的。
篇12:一颗善心终究会被知音看见杂文随笔
夜里总会想很多事情。比如朋友圈。
朋友圈里,我们会比较喜欢点赞,尤其是给有一点熟,但又没有那么熟的人点赞。为什么呢?想维持这段关系。但为什么不喜欢评论呢?因为你不知道你跟他的关系到底在一个什么程度。你怕万一评论了,人家没有回你怎么办?心细一点的人会想,可能我在他眼里并没有那么重要吧。心粗一点的人会想,她可能比较忙,我就不打扰他了。反而越和你熟的人,你的心就越粗,就越不敏感,越不脆弱,因为抬头不见低头见,总会有解决矛盾的.时候。我们每天刷着朋友圈,看着上帝一样看着各式各样的人生。也许很多人心里都有一把称,一边放着她的生活,一边放着你的生活。
这是微信的朋友圈。再说说我们现实中的朋友圈。
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巧合,机缘巧合一起生活的室友,来自五湖四海的的同事,还有从小到大一起走过来的发小和朋友。这些形形色色的鲜活的有着各种色彩的人组成了一个朋友网络,中心是你,她们就像星射线一样从你身边散发出去。这张图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大到形成半径几千米的圆,小到身边只有一圈人被你点亮。那种生活好?都好,看你。我们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看不惯的人,看不顺眼的事,理智一次次告诉你who care?但感性却让你坐立难安。
活得简单一点吧朋友。活得舒心一点吧朋友。
你诚以待人,人诚以待你。
篇13:总要留个地方,安放灵魂杂文随笔
总要留个地方,安放灵魂杂文随笔
也许,这里才是安放灵魂最好的地方
今天上午遇到一件,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两件事,让我突然想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今天有个简友说,想加我微信和我交流写作的问题。
对于简友这样的要求,我总是有求必应:我觉得因为有缘,我们才能在简书相见,只有缘深,我们才可能互加好友甚至互加微信,不让彼此走丢,是不是?
没想到,没多久朋友就告诉我:你的朋友圈一点儿都不简书。
我笑,真的是笑:我不知道他是第几个“上当”的人。是的,我的朋友圈一点儿都不“简书”,相反,那里充满着“市侩”,因为我做微商。
所以,如果是有点交情的简友加我微信,我都会事先声明:“我做微商,如果你介意,可以屏蔽我,没关系的,真的。我知道,我很多同事都屏蔽我。”
因为,我不想让人看到我“无奈”,甚至委屈的一面,虽然做微商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我知道那绝对不是我的本意,那只是生活所迫。是生活的“淫威”,让我不得不做着被很多人所不耻的“微商”。
然,很多时候,肚子真的比面子重要,所以我依然坚持着,甚至要一次次面对朋友们的质疑,责怪,但我更知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好玩的事情就是这样来得措不及防:几乎是同时,简书上有人在简信里教我怎么做广告,增加自己的收入。
他说,他非常羡慕我有那么多粉丝,7万多呀,要是我在文章里面植入广告,这样就可以收益多多,而且他会教我怎么操作。
我也笑着告诉他:“谢谢你,我不在简书里面做广告。”
“为什么呢?这样做真的可以带来很多收入的,你加我微信,我马上教你。”
“不为什么,我就不想在简书做广告,因为我想留着简书,安放自己的灵魂。”
我的话说完了,天就这样被我聊死了。
真的,这不是我矫情,更不是我作,讲真,现在的我玩了近10个APP,只有简书,几乎和钱没关系。
我只想让它纯粹点,再纯粹点,我只想把自己的灵魂轻轻安放在简书,静静的,一旦自己受伤了,我可以躲在一隅默默地流泪,自己给自己舔伤口。
相反,如果连简书,这个我心灵的最后的“净地”也和钱沾染了,那么我真就找不到自我,更找不到疗伤的地方了。
曾经,那个地方叫“网易博客”。
我用十年时间,在那里码下200多万文字,1000多篇文章,更是写下许许多多的心情:开心得意时,那里的博友们会放大我的喜悦;伤心失望时,那里的博友们可以减半,甚至消除我的烦恼。
所以尽管网易状况不断,但我始终不曾远离,因为它是我这十多年来最好,也最贴心的陪伴,直到去年2月底,我知道我该换阵地了:因为网易早已人气萧条,相熟的博友们也所剩无几了,我想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正因为自己痴迷网易,所以也曾凌晨2点半,在网易微博写下自己的团团迷惑;也曾夜里4点还在奋笔疾书,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夜太长,心太伤,人无眠!
所以,那时候我郑重其事地对外宣称“经营博客”,是的.,我是用心在经营,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寻得片刻的安宁,只为让灵魂能清净一会儿,再清净一会儿。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更是常常笑话我,说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很假。
对,我和很多女人不太一样,第一,我不打麻将,也从来不学,因为我觉得那东西不该属于我。
第二,我不爱逛街,看到这里,同为女性的你,笑了没?真的,我觉得逛街太累,太花时间,我上街几乎都带购物清单,买完走人。
某宝完全就是为像我这样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搜材质、价钱,看尺寸,然后就可以下单了。
付款成功,马上退出来,同事曾笑话我:“你真理性,而且理性得简直不像个女人,因为你禁得起诱惑,我觉得那里的东西都很便宜,都想买。”
但我却只在需要的时候登录,从来不“瞎逛”,更不乱买所谓便宜的东西。
第三,近几年,我还把电视都给“戒”了,只在春晚时候瞄上几眼。
也许,女人活成我这样,活该不被人理解,活该只能置身于文字当中,活该只有文字才能“拯救”我!
所以,文字于我,是春天盛开的娇花,是炎夏甜蜜的冰淇淋,是秋天黄透的落叶,是寒冬取暖的炉火。
而简书,是爱好写作者的“天堂”,我怎么忍心在此发广告,我怎能亵渎简友们对我的关爱,我又怎么可以浪费编辑们的宝贵时间?
所以,不管我的粉丝有多少,无论我的真爱粉有几何,我都不会向我的简友们推广我的各种产品,更不会在这里卖广告!
平凡如我,朋友们会加我为简友,我想,TA一定是冲着我的文字来的。我永远希望,我能打动简友们的是,我的文字,我的真情,而非其他!
所以,尽管生活有诸多不易,但简书,依然是我的不二的“净土”,是我永远的“诗和远方”。
世界以痛吻我,我虽不能报之以歌,但我却依然希望,简友们能在我的文字里听出我的歌!
篇14:一夜之间从春到秋杂文随笔
一夜之间从春到秋杂文随笔
下班的公交车上,听到广播提醒下一站站点,要到站了,抬起头透过窗户:咦这是哪里?怎么不像家附近的街道啊?
车辆行驶,路过了几家熟悉的店铺,才敢确认的确是在家附近了!再扭头看看刚驶过的高楼,瞬间明白过来:之前这里是一排的毛坯房!记得刚刚住到这附近,整幢整幢的楼外面还都是蓝色网子包裹着呢,之后能看到明显的水泥外墙和施工吊车之类,可是现在整幢楼已经竣工,有整齐亮丽的窗户和大气沉稳的深灰色外墙,处处散发着一个成熟小区的气味~
不禁感叹:真快啊,万丈高楼已经平地起,可是我却感觉好像就就是一夜之间!
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还是初春,穿着羽绒服,好像也不过就是上个月的事情!原本以为我可以在一个新的城市有新的发展,可是我发现我错了!以前以为我自己可以适应一切环境的变化,亲身去体会才知道有些事情没法适应,尤其是生活习惯这种事,不要轻易的挑战自己!
从来没有觉得大蒜是如此让人恶心的食物,明明大蒜也是我家厨房必不可少的一个食材啊,可是到了这里我真的是不止一次的要被那股味道给逼疯:午饭后回办公室的电梯里,弥漫在整个电梯的大蒜味道真的让我觉得分分钟要窒息;老板办公室开会,也是一股大蒜的味道让我总忍不住去想老板是不是一个十分邋遢的人,对他的印象也是大打折扣:以前不理解口香糖的作用,现在我每天都在思考要不要送老板一盒口香糖?
吃饭方面也是我目前特大的一个问题!!!对于不爱下厨的我,一直是靠外卖存活着,可是在这里半年的时间,从没有一家店的东西让我觉得好吃愿意去点第二回!印象中的肉夹馍是肉和菜剁在一起,夹在一个馍中间,可是这里的肉夹馍是真的“肉+馍”!!!印象中的凉皮是有凉皮,面筋,海带,豆芽和黄瓜丝一起的,可是这里的'凉皮基本上只有凉皮,面筋,和少量豆芽黄瓜丝,上次忍不住和店家说:可以多点黄瓜丝么?对方很不耐烦:就是个点缀,要么多干嘛?我:……
对了还有这个城市十分出名的羊/牛肉泡馍,我特意吃了两次,第一次吃了不好吃,寻思着可能是去的地方不对,过了几天就又换了一家吃,才不得不承认,就我个人而言,是真的不喜欢吃!以前我觉得我很喜欢吃牛羊肉,觉得很香,可是在这里尝试了几次以后不得不反省:到底是我以前吃的牛羊肉都是假的,还是其实我并不喜欢吃牛羊肉,以前只是错觉?
大概支撑我在这个城市活到现在的就是黄焖鸡了吧,毕竟黄焖鸡倒是全国各地味道都做的差不多!然而自从上次新闻看到某城市群众从地下挖鸡肉鸡爪的图片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一次鸡肉……
现在的我,每天都在为吃什么而发愁,更愁的是我什么时候能离开这里?
来的时候还是春天,我就跟朋友说我不喜欢这里,我不要呆在这里;可是如今已经秋天天要变凉了,我还在这里~
篇15:从匾牌错别字说开去杂文随笔
从匾牌错别字说开去杂文随笔
也许是职业习惯,我总喜欢留心观察街道两旁的店铺,机关单位大门口的匾牌,对联,墙壁上大幅的广告或凌空而横的条幅的字画。并对其带有挑剔性的鉴赏,自我品评,或舒展或蹙眉,表情时而变异。
某重点高级中学也可谓我市的“最高学府”吧。今年春节校门口贴了一幅有五十余字的长联,联中竟出现几处错字之误。撰拟此联者应是该校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学识造诣不浅的人。内容、韵脚、格式等都不错,无可挑剔。而恰恰就是这几个错字使人大倒品味,最显眼的错字是“志”。其字上下结构,上“士”,下“心”属会意类字。“士”是指人,只有人才有思维,有心理活动的本能,把“士”写成“土”,几万个汉字中查不出此字。这是“错”字,而不是“别”字。古人造这样的“士”字头,是表示,人有志向,理想,都是从心底里生发的。若写成“土”字就大错特错了!“土”在五行中居中的一个行,狗的生肖属“土”。狗若被人打死了,只要未剥皮没打碎脑,放在地上,不要很长时间它又会复活。据说狗心是“土”心。它的“尸体”放在地上受“土”气作用而复活。“志”这个错造的字若要给它注上音那就可读(gǒu狗),那么“志气”就成了“狗气”,“志喜”、“志哀”便成了“狗喜”“狗哀”了,“标志”也就成“狗志”啦。古人没造错,而今人却弄错了,这是对古人对汉字的一种亵渎。堂堂一个“最高学府”,文化殿堂竟然在大庭广众面前于此不尊重我们的汉字,未免有点丢“学府”的脸面大刹文景吧。
此还只算“小巫”,还有一个“大巫”。也是城区内一乡级“最高学府”,在校门口一块近十米见方的水泥贴瓷板上铸写的金光闪闪的校训,两行八个大字上一行,“团结”、“严谨”中的“结”,又是一个大错字。提醒该校可申请该字的专利了,“结”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吉”是“士口”,而非“土口”,是指只有人能开口说话,表达幸福、吉祥等心意义项的字,而写成“土”,不知错到哪里去了。说句俏皮话,错到外婆家去了。由“吉”字构成的字有十五个之多,一个“吉”字既错,所有含“吉”的字会皆错,一人写错,一群人跟着错,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呗。这一代已错下代甚而三代仍错。不是危言耸听。俗言,讨坏一台亲带坏三代人。这真是谬种流传误人不浅!若到该校学生中测试一下。写错的人恐怕为数不少,这些可能还都是好学生,因“校训”有效应啰。
上述两校的对联、校训的字都是电脑打出来的正楷体,字形还蛮洒脱漂亮。其错是否应归咎于电脑呢?若然,则就未免是拉屎不出怪土地了。字体无论怎样似花一样艳丽,也无法掩饰其错的丑陋。恰似是“好花”插在牛粪上。此错是否是该校能识字的教师们,尤其是语文执教者们,还有学校的官们都熟视无睹,还是不知其错呢?不禁使人感到有点悲酸。如此重要的传播文化知识的圣地,出现了如此不应有的疵漏真是太不应该了。说重一点的话令人发指,说句不客气点的粗话,真是太……的了。
有错就改,校训错字的学校要有胆量,大白天当众纠正,收回谬种影响。千万不要在晚上改正。纠正是要“一定”的哟!要让它“献身”,不要让它永远呆在那里,“现世”“卖丑”了。不然,若再上电视爆光,面子就会丢得更大了、更尽了。
诚然,在使用汉字的人群中,不写错别字的恐怕没有,那只在个人的日记、书信、文稿中提笔忘字。笔误所致,偶尔有之,其情有可原,能够理解。再则对他人也无有多大影响。
汉字的构造也有些字使人容易出错。近段时间有关服务行业为揽生意,在店门口挂起有关横幅标语。
一日,在下去缴话费,在该店门口看到一幅正在挂悬的红底白字的大横幅:“祝莘莘学子金榜提名。”我想这还挺关心学生的呐,不错值得称道,可中有别字“提”就不敢恭维了。我请站在下面观望的一工作小姐把横幅念念,她看了我一眼轻声念出将“莘莘(shen—众多义)念成(xin—劳苦义),我估计她是念不准这两字的,果然,要她念似是在捉弄她。再说“名”不是用手“提”起离开地面,而是题写在“榜”上的,我纠正告之,他们连忙取下横幅去改正了。不过现在还可以在一路公交车沿线旁的.某家“大饭店”“大酒店”“超市”门前看到有这样“提”字的横幅还大大方方地凌空而荡。在运用汉字上我们千万不要做“三字先生”,写错是错字先生,读错是白字先生,用错是糊涂字先生,《增广贤文》言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是真理。曾从有关刊物读文悉知,新疆乌鲁木齐一大型企业与日本一印刷会社签定一印刷商标图案合同,商标印制倒是精美,可因“乌”成了“鸟”。一字之差,花了几千万元给世人买了个教训,应感谢他们胆识不错,奉献精神可佳哩。
只要留心看,写错字招牌的还有些许部门单位店铺等。
写错别字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是文化垃圾影响市容,政府有关机构是否也应过问一下呢?我想应该。错别字泛滥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影响。
然而,也有故意把字错写为解悬难的。清康熙帝亲征新疆。因气候突变恶劣异常征军受阻天山。军饷一时供给不上,然则影响征剿大事,帝心急如焚,带官员去寺庙求拜神灵保佑以解悬难,其虚渺的神灵何能解脱悬难呢?是时,随驾出征的左宗棠将军进言,不妨把五位金塑大神铸成铜钱以解眼下之难。帝沉思犹豫不决。左又进言,今借金神一用,战胜后定重塑金身隆重祭祀。帝还在思虑,担心,金铸成铜钱,难以收回,损失太大了。左心有成竹又献密计,将铜钱上“康熙通宝”四字中的“熙”铸错,把上左部分错写成“臣”,以后便于能收回。帝心悦肯首依计而行。征战结束凯旋后,帝命派大员重塑金神并举行隆重开光祭祀。同时诏告当地百姓,凡“康熙通宝”铜钱的熙字错铸了的以后不再通用,现在可以一兑二换钱。没多少时日,金币基本收回。这则史事的成功演释得就于故意写“错”字的类似故事,古代外史野史记录为数不少,今予摘录只是凭添点有意思的笑料而己。
我们绘制匾牌的技艺门市的技师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先生们,有一定学识的家长们,我们要爱护有几千年历史,现在联合国通用的五种文字之一的,世界有影响的汉语汉字,使她更纯贞、庄重、威严、神圣、光映世界、恩泽万代。
惟楚有才,汨罗是楚之重要一隅之地,是蓝墨水的上游,是容不得任何疵点玷污汉字文化的。我们要认真地学好、读好、用好每一个汉字,不要愧对我们敬爱的祖先造就的汉字。把每一个字当成一个动听的音符,演奏出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汉字歌”。
篇16:从水街轻轻走过杂文随笔
从水街轻轻走过杂文随笔
铁像寺,这个名字,乍听起来颇有几分怪异,读起来有种坚硬。而水街,则多了几分柔媚和灵动。铁像寺水街倒底是怎样的一个所在呢?
带着这个问号,在七月初伏天的一个黄昏,我造访了它。
虽然已近黄昏,但太阳依旧很烈。蝉在树叶的缝隙里,单调地唱着疲惫的歌,好在还有风,倒也不觉得太热。
沿宏盛街,过天桥,再穿过一个路口,便是铁像寺水街了。
铁像寺是一座寺庙,也是当时汉族地区唯一的一所尼众道场。据说在明万历十八年,由于掘地得铁而铸释迦牟尼佛像,故建寺供奉,并以铁像名寺。当然,今天的铁像寺是上个世纪末重建的,寺院大门上的“铁像寺”三字,是由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字迹古朴厚重。寺院尼众,秉承藏传佛法,宣扬“善”“禅”,普渡众生。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上善若水”这个词,也许在佛教徒而言,佛在心中,尤如清水流过,荡去了世间尘埃。于是,我对“铁像寺”三个字,又有了新的解读。从“铁”中读出了铁律和坚定,从“像”中读出了榜样和效法。由此看来,铁像寺有着坚硬外表包裹下的似水柔情。这样,它便与“水街”触为一体了。
寺院的后面就是水街。肖家河穿街而过,河上拱桥数座,两岸雅舍古朴,树木苍翠,的确是上佳的休闲之所。
说是“水街”,其实并不卖水。这似乎与我的传统认知有些偏差,因为,在我看来,“水街”本就应该是卖水的,就如我家乡的“水巷”一样。说起家乡的“水巷”,我的脑海里便立刻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条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挑水人“哒哒”的脚步声,高家井、程公井光滑的井沿和井边浆洗衣物的“啪啪”声。
漫步在水街,一切与“水”关联的事物,便映入了眼帘,钻进了耳鼓,镌刻在脑海里。
水街拐角处的老戏台就与“水”有关。你看,两边回廊,中间拱卫着一个高高的戏台,戏台两边斤柱子上嵌着一副对联:昆高胡弹灯曲绕高梁,生未净旦丑功出梨园。戏台下面是一大片的木桌和竹木椅,散放在平地里。随着夜色的降临,听戏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了,他们应该是老主顾了,三三两两,择个桌位,要上一壶茶,几碟瓜子,坐下慢慢喝,细细品,惬意聊。至于,戏台上在演什么,似手与他们无关。来这里听戏喝茶的,大多是上了岁数的人。属于大众消费类型,每桌每人15元,这个价格老年人基本上可以接受。
而年轻人则更喜吹高端、雅致一些的场所,如瓦库茶吧、浣月茶屋、妙音阁、熙轩啤酒馆和新桃源咖啡之类。里面环境优雅,温馨浪漫,一丛翠竹,几许藤萝,更是凭添了几分素雅和古朴。在溪水一样舒缓的音乐中,与亲爱的.她或他,喝着杯中物,品着眼中情,浸着时光的陈酿,迷醉彼此。
水街临河而立,一字排开,肖家河上的拱桥,如弦月,似彩虹,连接着水街的两岸。特别有意思的是桥的名字,每一座桥都颇具意蕴。最东边的是“高升桥”,寓意踏上此桥,便能“步步高升”,十分吉祥。中间有座“通锦桥”,寓意“通往锦绣前程”,成都在古代蜀锦织造业极为发达,蜀锦与宋锦、壮锦齐名。当时,朝廷在成都设立了“锦官”,因此,成都又称“锦官城”。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还有一座“驷马桥”,源出汉赋大家司马相如。据说,司马相如初入长安,从成都升仙桥出发时,他在市门上题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的句子,后来,他果然得到了朝廷赏识,乘高车驷马而归,于是“升仙桥”便易名为“驷马桥”。伫立桥上,除了欣赏流光溢彩的水街美景,更是能遐想盛唐文韵,岂不快哉。
水街的尽头,“回澜塔”高高耸立,这是一座风水之塔,七级六面,镇于万里桥头。肖家河水在此东流,颇有韩愈“障百川以东流,回狂澜于既倒。”的意味。
在这里,铁像寺与水街相安相生,一个远避红尘,一个远离喧嚣。但它们都像一泓清水,洗涤心灵,静化苍生。我从水街轻轻走过,月色满怀。
篇17:从压岁钱看你的关系杂文随笔
从压岁钱看你的关系杂文随笔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少不了要发压岁钱。
而压岁钱给谁发?发多少全靠关系。
01
每年过年,表姐都会来我家,今年也不例外。
每年我都会收到表姐给我的200元压岁钱。
表姐是所有表姐中唯一一个给我压岁钱的人。
从小表姐就很喜欢我,记得小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表姐已经上班了,那年暑假,表姐带我去她上班的地方,这一去就呆了1个月的时间。
表姐上班总是早上比较忙,下午就没事了。
所以总是早上表姐在上班,下午带我出去逛街、玩。
整整呆了一个月,表姐送我回家,给我买了很多很多好吃的,也买了好几件衣服。
那时候我心中的偶像就是表姐,希望有一天如表姐一样,做一份轻松的工作,能有自己的`经济实力。
而当自己上班后才发现,原来那时候表姐并没有什么钱,每个月的工资300多,那一个月,表姐应该是除了工资,花着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带我玩。
而现在,表姐有了孩子,经济条件并不宽欲,但是表姐依然还是每年给我压岁钱。
其实我每年都在拒绝,但是表姐说再怎么样,我的压岁钱不能少。
我们表兄妹共有10几个,我是唯一一个到现在还收到表姐压岁钱的人。
02
大年初一,朋友圈不是晒吃的,就是晒红包,大家都在晒老公或男朋友给了自己多少红包。
几乎看到的不是1314就是520,或者666。
对这些数字已经麻木了,然而另外几个微友,老公发的红包着实令我吃惊。
其中有一个老公发了5.2,另外一个老公发了13.14,还有一个稍微大度点的发了52。
其实从这些压岁钱来看,后面的老公普遍不是抠门就是随意。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就过个意义,没必要对金额较劲。
其实我和很多朋友也探讨过这个问题,大多数结了婚了都表示,自己很清楚家里的情况,即使老公发太多也不舍得全部花掉。
还有一些说这些钱发给我就由我支配,有可能会买一个自己期待已久的礼物,但是也会给老公或者男友买他需要及喜欢的礼物。
所以,其实发多,第一表示对她放心,第二表示,很爱她。第三表示很大方。
而往往有很多人用5.2来打发人。试问5.2能干嘛?就算发了520,被她花了又如何?
所以从压岁钱能看出他对你爱的程度。
03
压岁钱,过年很多人都能收到,但是你收到的是谁的?
喜欢你的对你好的会给你压岁钱,而无感的人不会给你一分钱压岁钱。
而敷衍你的人会给你意思一下的压岁钱。
听起来有压岁钱,但是什么都干不了。
所以从压岁钱能看出来你们的关系。珍惜那些一直给你压岁钱的人,珍惜那些爱你的人。
一个人一生中能遇到几个除父母之外爱自己的人?所以好好珍惜他们的存在。
篇18:从卡夫卡到陶渊明的杂文随笔
从卡夫卡到陶渊明的杂文随笔
一觉醒来,我竟然成了卡夫卡,搞不懂这是为什么。我只知道自己可写不出那类穿越的,神话的,传奇的东西,故我之“我”,全因文章格外注重琐屑的对话,在对话中衬托想要表达的思想意境和感悟,以至于常有人讲我走的是卡夫卡的路子。
我晓得这评价可不是什么好评,反而嘲讽之意尽显。更令我啧啧称奇的是,我的文章又与卡夫卡有何关系呢?我又不是没读过卡夫卡的作品,我与他所写完全是两种风格,可能对世界上的痛苦和冷漠,对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我们是一致的吧。他的文章荒诞不经,我的文章则琐屑无比,这便是我们文章的差异。之所以获此评,想必是因为卡夫卡作品的风格获得了大批量的热议和认知吧,而这种认知不免会被人框架,我就被框架了,仿佛一切涵盖痛苦冥思的文章都被冠以“卡夫卡现象”。
我特别讨厌这种评价,但又能怎么样呢?众口难平,只能忍着啦。
中国特色的思想意境精粹便是忍,虽说看似软弱,虽说总感觉这思想像是出自于政权喉舌之口,但不可否认的是,忍这一绝,有时候确确实实可以令自己摆脱掉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争斗。与其同无知者横眉立目争吵不休,倒还不如避其锋芒,恬然做自己更舒坦。
我这个人对一些所谓传统的思想素来嗤之以鼻,并且认定纷杂的传统思想之中,有好些个是不可取的,无奈的是,该当照做的还是得照做,这也是卑微之人的“通性”。有人管这叫做“与世无争”,有人管这叫做“闲云野鹤”,也有人管这叫做“洁身自好”,还有人管这叫做“看破红尘”。其实要我说呀,无非因自己没有推揽世界的威力,索性给自己一个安分守己的座右铭,把自己当成陶潜似的人物,整日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为自乐。
提起五柳先生陶渊明,我在偶阅杂章时竟发现了他讲过的一句话,记得是在《晋书》上看到的,“吾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初读此言,不自觉对陶渊明其为人甚是钦佩,遥想千年,他的骨头竟如铁似钢,格外坚硬。可当继续读之,又不禁抛出个疑问来,为何他要在岁末辞掉官职呢?想必“占田”的收成还是要拿到手才甘心吧。
如此一来,他的形象也就没那么伟大,没那么坚硬了,反而倍感亲切——原来他也是个人,不是神,他也同现在这帮辞职之前与领导清算工资待遇的人一样,断不会由于瞧顶头上司格外厌恶,甚至连应得的东西都给摒弃掉。
看起来,个性这东西远远没有金灿灿的粮食,明晃晃的钱币重要啊,饶是背景如此显赫的陶公亦逃不脱其中利害。仔细想想,身为轻微小民的我现实一点儿,势利一点儿,也该当情有可原呀。
另外,有一句说一句,陶公觐见上官时那随性使然的做派,那一意孤行的打扮,换作现在,怕不止于辞职,而是被“双开”了吧。
令我哑然失笑,却又不得不心怀理解的是,国家也好,种族也好,宗教也好,都特别喜欢“造神”,或直接虚构出来一个神,或编排出来一个近乎于神的大英雄,抑或是把数百年之前,数千年之前的某些真实存在的人全面提升一下,如老子、孔子,以及我上述提到的陶渊明等,俨如把他们架到“封神台”上,直接“封神”。成了“神”之后的他们,一下子变得高大了许多,连同为人的细微通病也不见了,这又是何等之健康,何等之完美呵。
之所以封了这么多“神”,为的就是对当前一代人的教育,毕竟有了典范,才好“因材施教”嘛。典范又怎么可以有缺点,有毛病,不健康呢?
篇19:从远方来找我的朋友杂文随笔
从远方来找我的朋友杂文随笔
过去曾经有个两个朋友从城市的另一端来到我们学校说要参观,到达的时候已经天黑了,尽管要求我们做导游,其实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觉察不到高楼的眼神,树的品种,或者湖水的眼神,一切在灯无法触及的地方都是不同深浅的黑色,亦或说是不同剪影的集合。
当时的我其实不是很情愿做她们的导游,因为当时忙着做作业,觉得时间紧迫,但是尽管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导游,但是我也十分庆幸最后我有和她们一起游览了整个漆黑的校园。就像所谓的.理智只是个借口,你知道做这件事情没有益处,或者说你一个人的时候不会选择这样没有利益的举动,但是和朋友一起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你们在进行这样平时你会判定“无聊”的事件时所没有想到的结果出现了,可能是放松的心情,也可能是愉悦的记忆,总之,结果比想象中一个人完成这件事为佳。
但是今天我却领悟到当时我出现的另一种意义。就是“出现”对于维系感情是如此的重要,其实真的相信有很多人乘搭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或者飞越好几个城市的上空,真的与你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只是在于“你”这个人本身。然而当我们翻越重重障碍只为了与朋友闲话家常,甚至不是为了特别事物的时候,如果得到朋友的误解,认为你的出现打扰了她原本的生活节奏,是多么让人伤心的一件事情。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以被寻觅的对象自居,有一天当我们成为那个寻觅对方的人的时候,才会觉察到这种小心翼翼而又不敢惊动对方的心情吧。就像只是期待与对方喝杯咖啡,但是对方却认为单是与自身喝咖啡并不值得你跋涉如此久,于是害怕你期望或者说要求得有更多,于是便会先行疏远你。
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坦诚地告诉她们,我只是来见你一面。
★ 晚自习杂文随笔
【从遥远的地方看见 杂文随笔(推荐19篇)】相关文章:
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2023-02-26
温度杂文随笔2023-08-03
七月唤起往事杂文随笔2023-02-12
八字歌的杂文随笔2022-05-27
清明雪杂文随笔2022-11-11
老茶馆杂文随笔2023-06-08
小欢喜杂文随笔2023-06-23
我所想要的生活杂文随笔2023-07-03
好色之徒夜里点灯杂文随笔2022-04-30
思念依然无尽杂文随笔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