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

时间:2023-02-26 08:04: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精选17篇)由网友“jh0000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

篇1: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

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总怕天通人意,以细雨浓稠人们清明的哀思,而延误祭奠已过世的亲人。哥哥总是定在清明前给祖先上坟。今年定在清明前的周末。那天天气晴朗,万里蓝天无一丝白云,怕中午太热,就相约上午10点开始。买好香纸冥币,打的一路急赶,可到家哥和其他的人已都出发了。

坟地都在山上。家乡那绵延的山峦,以改冬日的素雅,而春意昂然了。我无暇顾及周曹的春意,急速赶往坟地,当赶到父亲的坟地时,哥哥们及侄子、侄孙们一大群人都以跪在地上正准备点火,我心里一丝欣慰(总算赶上了!),急急的拿出自己买的纸及冥币,侄子献上祭品我们就烧纸开始了。父亲离开我们已了,早已痛定。如今我们以此来缅怀,寄托自己的怀念之情。说是痛定,总觉得有一缕缕惆怅氤氲心间、、、

我们的亲人们埋在两个山上,中间隔着一个小的山峦,从较近的父亲坟地开始烧起,从这座山峦到那座山峦,还有两个婶子,叔叔,然后爷爷,奶奶,、、、一个个的烧完快也得两三个小时,祭奠完所有的亲人我们就开始放慢脚步下山。沿途的风景似一幅清丽优雅的风景画,家乡的春天没有万紫千红的浓妆艳抹。绵延的`山峦被层层的小草绿树围绕包裹,春天悄悄的为大地换上了青葱翠绿的新装,绵延的山脉像穿上新衣的小孩,在阳光下窃笑,那一簇簇的桃花、杏花调皮的从山腰间探出粉粉的脑袋,点缀着这满目的绿色。真有动人春色无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味道。山下片片油菜花迎风曼舞,春风轻吻着面颊,带走了方才祭祖的淡淡哀思与忧郁。阵阵惬意曼入心脾,心中充满舒畅和快慰。我们拉着家常,静赏着这无限的风光不经意间就走完了两座山脉,到家门口了。

到了家门,就到了清明祭祀的尾声,分麻花!我们家有一个习俗,就是,我们同一个祖父的兄弟们,每年清明按每家人口,每人出几块钱,除了买一些简单的香纸,冥币和祭祀的食物其余的钱就是买麻花,然后在祭祀完毕后就把剩下的麻花,又人均分配,大家在树荫下吃着分到的麻花,拉回儿家常就各自回家,据说吃了祭祀后的食物,就可以带来福运,我咬了口麻花,好酥脆哦!幸福的感觉随蔓延全身每个细胞。

篇2:闲思杂文随笔

闲思杂文随笔

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当心在闲适中流浪时,不期然间,总会莫名其妙地有一丝怅然若失的感觉,在心头缠绕。

看着蓝蓝的天,听着树叶在风中舞蹈,心绪,有些时候仿若无处依傍。

虽已挥别多愁善感的日子,生活的安稳与舒适或许已成了别人眼中的“幸福之处”。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总在寂寞中发起袭击,让心显示出无助的疲惫。也许是为了逝去的年华,也许是为了一些错过,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些无奈,也许很多很多……

好想找一处无人的地方,不被打扰地放空心灵。现实的社会,再简单也是有负累。所谓的以为然的轻松,其中也蕴藏着繁杂。毕竟,不是所有的不喜欢都能避开,不是所有的向往都能够靠近。很多的理想和追求,不是输给了年龄,就是败给了岁月。获得的东西,有些在别人眼中是闪耀,在自己的心里却是负重。

人,终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以简单去应对复杂,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累;以柔软去对抗坚硬,那是一种看不见的内伤。我不知道自己处于何种状态,那扬起的嘴角,其实偶尔也不是发自内心的。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淡然一点会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则就是迷茫了。

然,渐行渐远的时光,总会留下斑驳的回忆,在渐凉的岁月里震荡着没有篱笆的心。那些深刻的,不管是乐是悲,总是最慢褪色,于是,蓦然回首间,会为找不到旧时的踪影,会为留下的痕迹,徒增一声轻叹!

好想找一些文字,作为情绪的引子,泄下所有的负面。生活终归五彩缤纷,有亮色也有灰暗,没有人能完全避得了那些灰,那些暗,唯一能做的,是让灰暗不要占据心中太大的空间。

生活,很多时候需要苟且,诗和远方就像旅途中一个又一个的瞭望台,当匆匆忙忙赶来时,获取的,最多只是一副望远镜。又或者,就像琐粹日子里一段段短途的旅行,只提供一些暂时的'欢乐而已,真的别让自己一生一世都在奢望诗和远方。

淡然过往,坦然未来,或许是最能安抚内心的状态。不企求,不奢望,或许是让心安静最有效的途径。真正的随遇而安,不知要经历多少历练,才不至于让心总在漂浮中。

我在寻找着,寻找着一种最佳的心境,最好的姿势来应对生活。人生在世,难免有一些是不得已而为之,难免有一些牵绊是不能轻易解除的。那就学会自我排解,自我调节吧。

闲暇的思绪,有失落,才会有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调整。有调整,才会彻底去除无聊的感觉。没有了无聊的感觉,生活才能真正过得舒心,

谁说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既是修行,那又怎能没有痛苦?没有怅然若失的时候?

我放过自己,把心靠在理性的边上,看天空飘过一朵朵的白云……

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让一切都云淡风轻。

篇3:春思杂文随笔

春思杂文随笔

梦醒时分,又迎来一个寂静的凌晨,又独拥一份难眠的思量!延着紊乱的梦境习惯的在灯下敲出几行残句,自说自话般的思绪从不会与人说,习惯在指尖勾描的心情里,不经意的去淡忘昨日的悲欢,习惯带着一颗逃离的心,为自己寻一片梦想中的桃花源!

渐渐寻出春日暖暖的痕迹,小区花圃里的杂乱枯草已经在几场雨后冒出星星点点的新绿,迎春花的花苞也已温润好枝头,只等某个时刻绽放初春的明媚!季节更替,时光清浅,指尖一掠而过的不过是一段或美丽或苍凉的风景!想起那年此时写下的心情,春风不问路,落花自多情!那些个桃花夭夭的季节,有谁没有攒一怀花香,在风起的梦里盛放一树树的花开?即使不曾追寻过三月里的.清风,从此也甘愿等待!人说思念太重,回忆太沉,所有的等待终是陌路,有人选择遗忘,我则选择铭记!

每次读朋友们的心情,都深知那许多只言片语的倾诉,多半是自己一个人的悲喜,不需要看者的心意相通!所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能有多少人的一生只是为等一个知己?那些辗转于文字的情怀,岂能真的执笔就淡忘?安静的做个旁观者,只是静静地读取,静静地念想,不去打搅不去解晰,便已是相知的默契!

那些如烟的往事必会在某个深夜侵扰浅梦,每个人都是如此,不论心思是细腻还是粗糙!我们浓墨淡笔抒写的都是谁的陌路,谁的曲终人散?有这一季春光的陪伴,寂寞也会妖娆吧,那就和春天有个约会吧,只是花开枝头时,不知有谁来看我的满地花黄……

篇4:清明遐思杂文随笔

清明遐思杂文随笔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我国自起,清明节、端午节与中秋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也成为一年中重要的“小长假”,可见清明节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而代之,家庭祭祀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加之现代化的今天,怎样让我们上一代、这一代,乃至下一代更多的去了解、感受和体会清明节,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它并不是扫墓、踏青、蹴鞠、荡秋千、插青、放风筝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清明节还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节日之一。

然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前一天也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的起源,跟春秋时期的晋国名臣介子推有关。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今山西介休人。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晋文公在当霸主之前,曾经很长时间在外面流亡,以躲避父亲晋献公和兄弟晋惠公的追杀。而重耳身旁也有不少追随的文武大臣,其中不少人既忠心耿耿,又有王佐之才,日后成为了晋文公称霸的重要依靠。

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重耳一行有一次逃亡到了卫国,一个叫头须的随从把他们所有的钱粮全部卷走,逃到了深山。可怜重耳一行人食不果腹,饿了很多天。好不容易找到一户人家,想要点饭吃,结果这家农户只给了重耳一抔黄土。介子推看到这些,跑到深沟里,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和采来的野菜一起煮熟,让重耳饱餐一顿。

对于差点饿死的'人,任何可以食用的东西都是人间美味,更何况还有肉。重耳吃饱后不禁要问,肉从哪儿来的。这才知道,介子推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给自己吃。晋文公重耳大受感动,指天立誓,将来当了君王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这就是“割股充饥”的故事(股指的是大腿)。

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晋国成为了晋文公,并在不久之后威震诸侯,成为五霸之一。此刻,晋文公当然没有忘记当初誓死追随自己的臣子。然而,介子推却认为,重耳回国执政是天意,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帮助君主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应该以此邀功。自然,对于邀功请赏的狐偃、壶叔等人,介子推是看不惯的;再加上有些小人原本没有追随晋文公逃亡,也想凭借几句花言巧语而受赏。在此情况下,介子推选择了去绵山隐居。

绵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也就是介子推的老家。晋文公听到介子推隐居后,亲自带人来寻找,希望能报答介子推的恩德。然而,绵山连绵数十里,山高林密,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几天的寻找没有丝毫结果,晋文公求人心切,竟然听从小人之言,放火烧山,想以此逼迫介子推下山。

然而,大火可以在你想要开始的时候开始,却不会在你想要结束的时候结束。大火一烧就是整整三天,介子推却终究没能下山。后来晋文公上山寻找时,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看到了介子推和其母的尸体。晋文公悲痛万分,移开介子推尸体后发现了一小片衣襟,上面有介子推的遗诗一首:“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率领群臣祭奠介子推。为了祭奠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全国在那一个月不准生明火做饭,只吃寒食,后世逐渐演变为只在清明前一天吃寒食,是为“寒食节”。至今,山西晋中市还有介子推庙,以供后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

这是“寒食节”的来源,也是“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本身和时令、季节有关,是中国人最初认识大自然的一个智慧结晶,和几千年中国农业社会基本的文化息息相关。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加入了很多文化元素,最典型的就是慎终追远,表达对于历史、对于祖先的感情。此外,它还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等节日的内容,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

篇5:清明回乡-杂文随笔

清明回乡之前,我有点郁闷。这么久,一直在下雨,先生要回自己家乡,孩子也随他同去,自己孤身回家中空无一人的故土,怎不孤独而神伤。清明节清晨,我早早地穿上雨鞋,拿起雨伞,提起祭奠品,六点多就全副武装出了门。当自己大踏步地行走在路上时,我内心又不免一振,感觉高亢起来了。

姑妈的便车捡起我,像湍急的水流往家的方向奔涌,在离家约十里的集市上停下来以让大家填饱肚子。我也抽空溜达了一番。说是集市,其实只是一条不怎么宽的公路。老百姓们拥在路两旁,摆出各种什物。昨夜在田里或水塘里弄到的鱼在盆里转悠着,近几日用竹子赶编的斗笠横斜着,色彩鲜艳的糖果或饼干散卧着,散发着香味的小吃和卤菜期待着.........人们像淤堵的水缓缓地流。不买任何东西,就那么东逛逛西看看也是种享受。

吃完早餐,我也被催促上了车,车子愉快地一溜烟驶回了家。一路上嫩绿充盈,各种树木在春雨的滋润下疯长着,淡淡的雾和着潮湿而清新的空气钻入我们肺腑,轻柔地涂抹着我们的发丝和面庞,让人感觉也在受着春天的滋养。天既不明朗也不阴沉。姑妈一路祈求着好天气,我却很平静,不下雨感激上苍,下了雨坦然接受。

终于脚踏着故乡的泥土了 。春的蓬勃与昂扬会消减一部分内心的失落。家里的门紧锁着,我还是无法入内到父亲的相片前与父亲相互凝望,跟他说几句话。姐妹们都长大了,飞远了,只有屋前一排果实累累的枇杷树陪着那幢异常高大的两层楼及楼内父亲的遗相。我们只好去了一位堂哥家。今天,能赶回的族人都聚齐了,大家相互问候着闲扯着,准备动身去扫墓。

篇6:清明回乡-杂文随笔

十多点钟,我们一对人浩浩荡荡出发了,娶进门的媳妇和老人们在家张罗饭菜或休息,男人与我们这些嫁出去的女儿们则上山祭奠。山里的草木极深,找到亲人的坟墓着实不易。大家从老老祖宗起,为每一位已故的亲人烧纸钱、焚香、插上颜色鲜艳的鲜花或灯笼,或默默地或念念有声地与自己的亲人说着话,让他们在沉寂的土地里又等待一年后,在阵阵鞭炮声里得享片刻热闹和温暖。等亲人们离去后,陪伴他们的只有松涛与虫鸣。

在离父亲墓地不远处,我们被横在面前的茅草与灌木拦截了,我只好用镰刀斩出一条小路来。若不是陪在父亲身边的奶奶坟前那块高大而黑魆魆的碑,我们真不知该往哪方行进。钻出茅草灌木与刺丛,我看到了父亲永远的栖息地。我没有了眼泪,只不停地挥刀砍倒那些近乎淹没我的草木。在姑妈的帮助下,那已有些塌陷的半圆形土堆现出了真面目。父亲去世已近七年,他对那方土地的熟悉早已替代对儿女们的担忧了,世间再也听不到他温暖的问候与严厉的批评、看不到他亲切的笑容与洒脱的身影了。父亲的孩子只回来我一个,我突然感觉,我只想一个人为父亲扫墓,我想一个人静静地与父亲呆在一块,那种入髓的安静与纯粹是我内心一直渴望的。因为天气预报要下暴雨,又有些墓没扫完,我们很快就离开了。很多次,天似乎要塌下来的样子,最后竟然没下一滴雨,难道上天那时也和我一样不会流泪了?

我到家后,见大家没到齐,就一个人带上相机出去拍照去了,好像故乡能看一次算一次似的。其实,这是真的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很多时候只能成为记忆中的珍宝了。或许,故乡就像空巢老人,将孩子喂养大后,只留下自己独守老家了。我一路走一路拍。籽粒饱满的油菜预示着丰收,三五成群的鹅在水库边用喙啄理着羽毛或搜寻着水底的食物,春天里恣意生长着的野草,腰杆挺得特直,远远望去,宽阔的水库表面如烟似雾缥缈缭绕,山山水水浑然一体相互映衬成一副副水墨写意画。

可在这些令人欢愉的表面背后,我却不可遏止地黯然神伤。土地是故乡的身躯,水则是她的血液。家乡不仅土地荒芜较为严重,而且承包者在所有的水库里都洒满猪粪喂鱼来赚更多的钱,小溪里的水比较污浊甚至散发着臭味,可有的人竟然在这样的水里洗衣服。如果发展要牺牲大家美好的家园,那发展又有何意义呢?孩子们再也不能在水库里畅游、在小溪里抓鱼打水,他们成了畏畏缩缩被禁锢而又被放任与冷落的后代。想到这些,我竟然不敢往下想了。

就这样巡回在欢欣与伤感中,我竟忘了吃饭的事。等我从田野归来,发现他们已开餐了,而且还寻了我许久,我不免深感抱歉。一族人摆了三大桌,老老小小四代同堂。席间大家相互敬酒、夹菜、聊天,这样的相聚机会一年就数清明节了。我匆匆地吃完饭,又随姑妈的车匆匆离开了。故乡就这样在我的匆匆里远离了。故土不再如昨,在时间的流里,变化是必然,我们只能接受。只是多渴望这些改变是可持续性的多方面的共同提高。

篇7:清明回乡-杂文随笔

姑妈下午去她的婆家扫墓,我也随车同去。到达之后,我下车继续我的拍照,他们则干正事去了,姑妈刚好十岁的外甥女留下来跟我在田间晃悠。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小女孩,并不嫌弃农村的泥泞与杂乱,倒像只快乐的小兔一样在田埂上轻盈而小心翼翼地走着寻着,不时向我报告她的一个个惊喜与问询着碰撞她大脑的一个个疑惑。她问我在水面滑行的像蜘蛛一样的动物是什么,又问我水里的鱼怎么那么小,还问我铺满整个水面的绿色或暗红色的'细小植物是什么......她说,她是十万个为什么 。我尽我所能地解答她的问题。她还告诉我她最喜欢小动物,她养了只小乌龟,她看见可怜的老奶奶就想帮助但不知怎么帮等许多事情。突然,她看见一片芋头叶中间有滴拇指大的水珠,她兴奋极了,想用东西将露珠收集下来,却无奈地发现没有工具。她告诉我,收集露珠是她最喜欢的事情。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想用露珠浇灌她种的植物。我说直接用水浇不是一样吗。她说还是喜欢用露珠。或许,这就是孩子五彩斑斓的梦,那梦只有那个天真世界里的人才会懂。我被这个孩子吸引着,我赞美她很有爱心,美丽而可爱。她在我内心就是一朵蓓蕾,那样一尘不染、自由无邪、生机无限而充满好奇。我还替她拍了一些照片,以及那颗硕大的露珠。我教她用草吹口哨,她学得很认真,可还是欠缺一点。当我从声声清脆的口哨声里寻回童真时,她稍有点失落,但很快被其他的快乐占据了。

约半小时后,她同来的小伙伴们扫墓回来了。她马上招呼他们去看那颗神奇的露珠。那两个孩子只有五六岁,他们都在狭窄的田埂上很认真地走着。其实,我真担心他们会一不小心掉入水田,那样,我这个在场的唯一成年人可能会被责备。可我并没有阻止他们。在一条小沟边,我回头看着其中最小的,可她竟然用力跨过了比沟宽许多的距离。我不禁感叹,不要小看孩子,他们比我们想象中勇敢。同时,我也觉得不要阻止孩子干这干那怕孩子摔倒,放开孩子的手让他们自由地飞、快乐地寻,这些或许就将是们们记忆里最欢欣鼓舞的事。看着这些孩子与大自然如此亲密地接触,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他肯定也在农村广阔的土地上奔跑着寻找着发现着惊喜着甚至摔倒在泥泞里。我们不应该束缚孩子的手脚,为他们多提供这样让他们成长的机会。

清明返乡归来,我内心踏实而温暖。可我真的好想故乡的水能尽快恢复清澈与纯净。我们的政府部门何时会出面干预呢?但愿,在下久的将来,故土会更美!

篇8:清明时节杂文随笔

清明时节杂文随笔

一早醒来,夜犹浓,天未明,雨很大,瓢泼如注。听了许久窗外的滴答雨声,伴随着轰隆隆的春雷响动,不住地下,没有要停的意思。

年年清明雨纷纷,祭祖踏青恨别离!

小时候随父亲去扫墓,点蜡烛,摆祭品,燃纸钱,手握燃香鞠躬致意,祈求祖先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事事顺心。那时小,因与祖辈并不相识,也自然谈不上什么感情,没什么哀愁。反倒因为这种肃穆庄严的满满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又兴奋。而现在,回家扫墓是我工作请假的唯一理由,父亲走后的第一个清明,已不单单是一个法定节假日那么简单。

当你站在墓碑前,看到父辈祖辈一排排有秩序的名字,你会发现,你的基因,你的性状特征,竟然和土里埋的人是一样的。你的生命有一部分来自于土里的人,他们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在你身上活着。对!生命在你身上延续着,所以不用悲伤,也不要难过。清明是表达对死去的人的思念,是要死去的人死得安心,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满眼盎然的春天是生机和生气,是生与死的对话,是生对死的力量,也是死对生的一种延伸,一种还魂。

母亲早早地起来了,庭院里响起捶打衣服的声音。待到我起床,刷牙,洗脸,母亲已经将一锅抄过春笋的废水泼向院中,升腾的缕缕水汽在春雨的敲打下渐渐散去,徒留一地凉了的开水和着雨水朝排水沟里流去。

花开了,草绿了,燕子回来了,停歇在庭院里的电线上,啾啾的叫着,呼朋引伴,它在召唤春天吗?在召唤去年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的丈夫吗?燕子俯下身来,一蹬腿,一展翅,在雨里急切地穿梭着低飞,只留下黑色的电线在雨里摇摇晃晃,荡着秋千。它们掠过弄堂,越过深巷,又折返身来,在老屋檐下盘旋,去年的旧窝经不住风吹日晒,已经破败不堪,所剩无几,只有一个曾经存在过燕子家的浅浅印迹。一圈又一圈的盘旋过后,也许是相中了这个屋角,这只燕子满意的停歇到了对面檐下的电线上歇息去了。

我看到大门口两边花盆里的太阳花儿又开了,春——确实又来了啊。奶奶过世以后,家门口的花盆再也没有称职的园丁料理,但它们依旧年年开,那么艳丽。

生命之美就在于它们一直都如此顽强吧!

人类之美也在于生命一直在传承延续吧!

眼科女医生,爱阅读和运动,喜烹饪和旅游,文能读书作散文,武可打球骑行又射箭,愿为贤妻良母,我未来丈夫的贤内助~~闲时写写文字乱翻书,忙时只为工作狂??(?)??愿岁月静好,你我都能不负此生……

人的一生无比脆弱

那天的`我终于熬过了一个星期,回到家里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准备熬个夜然后迎接第二天的阳光!关闭聊天网站,准备把上个星期收藏的那部电影拿出来看看!突然,一个很久都没有联系的一位老同学找到我。想随便聊聊后开始自己的电影旅程!可是她却告诉了我一个无比震惊的消息! “...

爱果果生活

流浪

你问,我为什么选择流浪?我说,那是因为没有遇到你。你问,我的眼神为何漂移,我说,那是因为我没有锁定你。 我问,你为什么选择四处流浪,你说,追寻。 我问,什么,你说,自由与浪漫,诗和远方。

庄德坤

老李

Day10 昨天走的时候,跟老爸争执了几句。起因是他总想帮我安排好车程,结果最后没有安排到,我自己解决的。就嘀咕了他几句,意思是他不应该总插手我们的事情。说完看到他在一边默默不语的样子,我突然特别难过,觉得自己可能伤到他了,内疚极了。 直到刚才看到树獭先生的...

兔子跑太慢

篇9:清明雪杂文随笔

清明雪杂文随笔

清明真是一个有灵性的日子。

入春以来就没有有效降水,焦躁得很。工作人员给小区内的花草树木漫灌似的浇水,远处路边的树木花草却只能眼巴巴望着,还得使劲挤出绿芽和花瓣,来为春天和春天的人们喝彩。见着地面的地方起着干土,人踩的多了会起土灰。总是想,有一场痛快一点儿的雨多好!

谁知又是两天难捱的浮尘天气。土蒙蒙不说,总有土尘味进入呼吸,躲在家里也不行。

赶紧来点儿雨吧,哪怕是雪,听说有些地方下雪了。

上午出太阳了,能见度比前一天好。中午转阴,气温有些下降。下午有风了,还是土蒙蒙的,不敢上街。怎么不来一点儿“清明时节雨纷纷”啊!

傍晚,风大了,有白色小点随风斜下。盯着看:真的大了;真成片了;成花了。心里欢呼:“下雪了!”于是,心里热乎乎的,冒黑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

不愧是清明,有灵性的日子。这世界,万事万物,明里暗里,都有关联,特殊的日子,总有不同的表达。表达可以迟到,表达不会缺席!

早上,竟是冬天的模样!落在树上建筑物上的雪白白地晃你的眼。穿上厚实的衣服,赶紧去黄河边看这难得的清明雪。

凛冽清爽的空气,白雪、红花、绿树配成的色彩,安安静静的清晨,这空间胜过前些日子繁花似锦、人们与花合欢的情景。这个日子,这样繁盛的雪,胜过烂漫春花。

好一场清明雪啊!

清明雪

清明的雨夹着雪 行人的魂断了肠 清明下雪,料来也属于稀疏平常的事情。毕竟北京一整个冬日都没有雪,叫南方来得同学多了些许遗憾,也叫我们这些北方人少了些乐子。 陈然,拿同学来取乐自然是不对的。 但是单纯而快来的欣喜则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尤其是对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在风中被凝固...

兮笧

《论语》

子路第十三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说,既然不能得到依中庸之道而行的人,与之同处,怎么也能得到狂狷之人吧!狂,是有进取精神的人,狷,是很小心、谨慎,守节无为的人。北宋大儒邢昺的《论语义疏》说,“中行,行能得其中者也。言既...

希_92f4

中国护士为何要先学USRN再考托福或雅思?

护士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护士就是病人眼中的天使。据世界卫生局统计,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急缺护理人才。有国际报道称,美国急需护士80万人。在美国,护士一直是社会地位较高、薪资丰厚、容易就业、失业率低、优先拿绿卡的职业之一。 然而,在中国,据《护士条...

宏景国际

篇10:清明扫墓杂文随笔

清明扫墓杂文随笔

《演繁露》说:“古不墓祭,祭必于庙。”《云麓漫抄》说:“自汉世祖令诸将出征拜墓,以荣其乡,至唐开元诏许寒食上墓,同拜扫礼,沿袭至今,遂有墓祭。”但《吴越春秋》载:“夏少康封禹庶子于越,春秋祠墓于会稽。”《春秋》也说:“辛有适伊川,见披发而祭于野者。”可见夏朝就有祭墓了。《白虎通.崩薨》载:“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到春秋时,坟墓的规格有了定制,而《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和国防作为了头等大事,这个祀当然也包含了天、地、祖先。而“清明”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则出于《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五代史》则说:“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人们直接来到坟前,在野外祭祀,而庶人无坟,以及坟上种什么树之类,天子、王公还在坚持;士也对槐树不能忘怀,因为传说槐树出槐里,槐也是夏朝帝芬的名字,《竹书纪年》记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所以槐树还有教化的'象征意义,但庶人就没人严格遵守了。不过,唐朝时这种野祭已经被“编入五礼,永为常式”了,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对寒食、清明的描写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节绿。”另一位唐朝诗人徐凝《嘉兴逢寒食》诗:“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归。只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大家各自在自家亲人墓前烧纸钱野祭,一直到傍晚才回家。宋代也是如此,周密《武林旧事》载:“清明前三日寒食,人皆上冢,而野祭尤多。”

古时妇人对清明节尤为注重,人们不仅要在门上插柳,妇人还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这大概也是一种庶人的胜利,因为杨柳原来是庶人专用的。清明踏青,也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好机会,野地里最多的白色茅草花,儿童们则喜欢拔摘出茅草的嫩花茎,可以在嘴里咀嚼出些许甜味,过了清明就不宜采了。

清代杨韫华《山圹棹歌》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清明插柳戴柳之俗,有一种传说是:柳为“鬼怖木”,可以避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有“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说,上坟去,自然更需要柳枝了。

江南还有“清明放断鹞”之谚。鹞,就是风筝,断鹞,就是扯断了鹞线,过了清明,放风筝的季节也就过了。唐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说:“以竹为弦,吹之有声如筝,故又曰风筝。”清明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人们出城到郊野扫墓祭祖,一面是祭墓思亲的哀情,“纸灰飞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另一面却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举家踏青郊游放风筝,不忘应时行乐。因为“清明佳节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扫完墓,踏完青,就该忙于农活了。

篇11:杏花清明杂文随笔

杏花清明杂文随笔

那年清明,正好汾阳同学中有人宴请。大家欢聚一堂,谈笑风生,一如上学时期无拘无束,席间就有同学提议到杏花村去赏花。

虽然唐宋时期就流行春季到杏花村踏青,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杏花村里是没有杏花的。其实不然,当我跟随同学进了杏花村,在园林式的杏花村酒厂区,一丛丛的杏林仿佛一群群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在春风轻抚下,娇美妩媚,含情脉脉,间或有春鸟移飞于红杏枝头,和游人同乐。恰逢刚下过一场小雨,湿润的空气中洋溢着芬香,令人心旷神怡,全然忘记了身边美女如云。

好景难遇,一点诗意涌上心头:清明细雨柳烟稠,红杏霓霞过小楼。回首卌年崎岖路,几番欢笑忘愁忧。

同学们都说好诗,其实我知道,就自己这点水平,只能自我陶醉而已。他们说好,只是为了给我鼓励,免得我失去了写作的动力。因为那年那个时节,正是我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就开始了写作。我能坚持写下去的原因,就是亏了这些知心好友一路的鼓励。妻子在身旁,她不懂诗,却懂人,知道我的苦闷,早想劝我出来散散心,我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今天难得出来在大自然中徜徉,看我开心满足的样子,她也就附和着说好。

牧童随处都有,却不见诗人杜牧笔下的断魂路人。苍蓝的子夏山隐约在云雾间,清纯的玫瑰酒在舌尖留香,这杏花的粉红映衬着孩童们幼稚的笑声,一样的醉人。我一向是喜欢和孩子们嬉闹的,同学的孩子们也不讨厌我,都围在我周围玩耍,其中一个男孩有点顽皮,捡了草地上的桃枝吓唬女孩子,另一个男孩跑过来护在身前。我刚看了拿桃枝的男孩一眼,他就受了委屈,嘤嘤地哭了。他哭了,没有去找他的母亲,一个人跑得远远的,我只好远远跟着,因为跟近了,他跑得更快,周围都是人工湖,我有点担心。没想到,他在姣好的人工湖畔,如天宫仙境般的亭台楼阁前的台阶上坐了下来。我坐在他身边,就听见他不服气地说,凭什么他就……后面几个字,他没说,看了看我。我心里想,一个五岁的黄毛小孩,想什么呢?他的.母亲追上来了,循循善诱,孩子看起来听话了,但是,一路上还总是跑在那两孩子的前面或后面。孩童们的嬉戏给大家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童真的年代。

大家更多的话题都在围绕爱人和小孩展开,间或回忆起上学时的傻样,惹来一阵哄笑。妻子说我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同学在一起不聊天就知道带着孩子们往幽静的地方跑。同学们笑着说,他就那样,和上学时一样,一点都没变。爱人就跟她们打趣,是不是我老公上学时就是喜欢带着女生往树林里跑?那些同学们就捂着嘴笑,我爱人也跟着笑。

我才不管她们呢,和小孩子们在湖边树荫下的溪流中嬉戏,溅起一朵朵水花;趴在草地上观察小草摇晃着脑袋,指着蚂蚁给他们编造小人国的故事。这些小家伙们都学着我趴在土地上,根本不管他们的家长瞟来的白眼。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觉日暮西山。杏花微醉,我们最终还要远去。趁此雅兴,赋诗一首: 汾州宴会后,杏花清明前。游乐如旧日,玩伴有新颜。缤纷落满地,孩童戏其间。情趣正浓时,已近夕阳边。

人生即是如此,能把每一天都过得都很精致洒脱,自然就会超越自我,渐入佳境。

篇12:清明上坟杂文随笔

清明上坟杂文随笔

我不知道这个偏正结构有多少人熟悉,对我来讲是一项每年都必不可少的活动。

记得小时候父亲会带着我们兄弟三个人去上坟,在一大片树林里,在地头,在荒山野岭,零零星星散落的到处都是。在坟前父亲会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着很多话,“谁谁谁,不肖子孙谁谁谁来给你上香了。”烧纸,上香,上亮然后一边告诉我们这是谁谁谁,那是谁谁谁。当时年纪小只是当好玩儿,并不当回事,也不知道害怕,不知道敬畏。

后来跟二哥一起去,我只是负责提提东西,跟着后面跑,也并不知道是在给谁上香。反正哥哥都记着,也不用我操心,一起有个伴儿而已。

别人家上坟都是趁天黑之前上好,我们总是要等到天黑之后才开始,因为看着零零星星的火光像是天上散落的星星,别有一番风景。我经常坐在半山腰上,看对面的山上零零星星的光,吹吹冷风,周围零星的光和不时传来的鞭炮声,风声,一叠叠地涌过来,有一种悲壮又带点阴森的感觉。有时候二哥会悄悄躲起来,然后故作阴阳怪气的声音想吓我,其实一点都不恐怖,这种伎俩玩得厌了,他就在前面一直跑,把我甩在后面,以为我会害怕,其实怎么会呢。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上坟,除了爷爷奶奶的,我不知道还有哪些应该要去上的,我对父亲说,“我只上爷爷奶奶的,其余的我记得的就上,不记得的就看着上。”父亲也是不怎么敬鬼神的,他总是说,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孝顺,死后就成了一堆土,做得再好都是给活人看的。所以好多时候我都不知道下面躺着的是谁,只是像完成某种仪式,又像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到半山腰的时候我像以前一样看对面的山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火光了,一个也没有,漆黑一片。那些躺在黑漆漆的树林里或田埂上死去的人是后继无人还是只是无人问津,无人记得呢?

记得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在每个祭祀的节日里如果有人将死者的照片供奉起来,他们的.魂魄就会来到人的世界来看望他们的家人。如果阳世的所有人都不再记得他,他将在另一个世界完全消失。

上坟也是一种仪式,其实并不是为了表达思念,而是一种传承,生命的传承,所谓后继有人。在农村,哪一家坟前的的香火旺盛,众人都会说,那谁谁谁家人丁兴旺,不忘本。

我记得我们家是有一本族谱的,线装本,已经泛黄得不成样子,嫡系亲属都要写在上面。给我们上族谱的时候声势浩大,沐浴祭祖,烧香磕头,当时年纪小,既觉得森严,有一种被承认的的仪式感。

篇13:清明遥寄杂文随笔

清明遥寄杂文随笔

这几年的清明节,我总喜欢用“遥寄”这个字眼,不为别的,就为这个“遥”字。

远在天堂的父亲对我来说是遥远的,一千六百多公里外的家对我来说也是遥远的,一个“遥”字,透射出来的不仅仅是物是人非,更多的还是对往事的怀想。

每每想念父亲想诉诸于文字的时候,提笔第一句话总是:你离开好多好多年了,真的.太久了。这一次也不例外:

你真的离开好多好多年了,近十年的光阴让往事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淡,你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那个晚上,我错过了你从青丝变成白发的光阴,你也没有看着我从懵懂的孩童成长为现在稳重的模样。

总觉得你错过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重要时期,高三的家长会,大学的开学礼,等等等等。大一那年的清明节那天天气很好,我坐在学校花园的亭子里给你写信,一字一句地写,写了很久,那段时间对我来说很艰难,妈妈忙于工作几乎顾不上我,刚刚步入大学的空虚与孤独压的我喘不过气来,那个时候我多渴望你能出现,像以前一样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没事,一切都会过去的。可是你没有,信写完了,天也黑了,我依然没见你半点影踪,那天,我又开始恨你,像你刚离开时那样恨你。

你刚离开的时候,我真的很恨你,恨你离开的那么义无反顾,恨你就这样轻易地对病魔缴械投降,恨你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就一去不返,恨你留下我们一家人艰难度日。可慢慢的,恨变成了念,念你对我的宽容,念你对我的爱护,念你以前的点点滴滴。可那些点滴终是随风化作泥,无痕亦无迹,纵然万般的心心念念,也逝去无踪了。后来我渐渐长大,慢慢的懂得了些人情世故,世间冷暖,想起你的时候便只有心疼了。你从来就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你是因为我们,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活活给累病的,我根本就没有资格恨你。可我偶尔还是会怪你,不论在什么时候我都很需要你,开心的时候,难过的时候,以前你还在的时候我就什么事都愿意跟你说,你总说我是你的小棉袄,你又何尝不是我的好朋友呢?可你走了之后,这一切戛然而止,我总是找不到一个好的分享对象,什么事情都只能藏在心里。

不过现在怪你的情绪越来越少,我已经从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变成能独当一面的女汉子了。你还是时不时的冒出来鞭策我。尤其是上大学以来,每每我想要放弃堕落的时候,你总是会适时的出现,敲打着我,让我知道,其实你一直都在,从未离去。

已经连续三年清明的时候不在家里陪你了,不知道你会不会怨我,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我只能在这千里之外,写下这些许文字,和你说说心里话,遥遥地传送我对你的思念。又是一年清明节,窗外飞雨与梨花齐落,你在那里,还好吗?

篇14:经典随笔清明思父

经典随笔清明思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从唐代就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让我们在清明节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而细雨绵绵让心情变得低沉,伤心欲绝。

父亲去世已经一十三载,十三年对一个人的一生已经不是小数点的岁月,而是生命旅程中很重要的一段历史。

父亲一生少言寡语,除了微笑之外,很少说话。在我记忆里很少看见父亲闲着,不是干农活,就是给猪拌料,或者在家里修修补补家里桌椅板凳。家里虽然清贫,却是收拾的利利落落,我大舅是个木匠,父亲却很少去麻烦他,自己买了木锯,斧头,剁刀和很多的工具,自己在家的时候就是喜欢做一下简单的家具。

父亲基本没有什么爱好,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没有做事的时候,就喜欢抽烟,他抽烟有瘾,自己给我讲过一件事,就是有一次自己在外地没有烟抽了,实在憋不住就捡人家丢掉的烟屁股过瘾。我当时是心里隐隐作痛的,当时我还在上学,我心里想一定要让家里的生活改变。

父亲为了供我上学,一直都在菜地里忙碌,直到我工作了,我劝他不要再干了,他却说已经习惯了,不干倒难受。

直到二零零二年,我给他买了人家的二手房,劝他到新沂来住,他才停止一生的劳作。

可是没有想到,他不适用城市的生活,而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城里人却在他过马路的时候,却闯红灯把他撞下了三轮车,而在说送我父亲去医院的路上逃之夭夭。我的父亲没有说什么话,却从此更加沉默寡言。

父亲有过一次脑梗塞,我在医院陪了九天,从住院医生断言半身不遂到父亲奇迹般走回家去,我相信父亲本身就是奇迹,而第二次父亲又一次摔倒之后,却没有发生奇迹,从住院到去世,四十多天,就是咽气之前让我把他孙女找来,可是他最终没有看到他孙女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从此在每一个清明节,不论刮风下雨,我都要去给他扫墓添坟,而眼泪却流在心里,父亲,我们想你。

而想到清明就想到杜牧的诗,今年的清明节照例又下起了雨,让我泪眼婆娑。

我又一次认真的研读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不见阳光,只是细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父亲,在细雨蒙蒙的清明节,我在家里写了这篇文章怀念你,希望你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吃苦受累 。

我和家人都过的很好,母亲身体尚好,请你老人家安息。

篇15:春思的杂文随笔

春思的杂文随笔

(一)听海

窗含半月勾尘客,谁在倾听海浪声。

淡漠庭花先逝落,那人静坐到天明。

(二)空城

东风难解相思苦,遍地春花故梦浓。

遥寄三千星碎念,一人离去变空城。

(三)释怀

轻轻摇落三更雨,春酒一杯幻影来。

不为匆匆云水客,但求梦里释君怀。

(新韵)

当代诗词精华录(留取残荷选编)

残荷按:此集原名《当代诗词精华录》,但后来感觉名字有点大,所以空间发布时改叫《残荷网诗闲摘》。因为尽管有所限制(见说明),但是涉及作者及作品还是太多,加上年轻作者不断涌现,所以沧海遗珠自是必然。但无论效果如何,鄙人心迹与《网人七绝八百首》(原名网人七绝三百首,后来陆续增加、...

留取残荷

我对工作能力的一些思考

前几天有同学问我,刚入职场的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培养能力,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学习。 以下的一些言论只是我入行两年的所思所想,如果把你引入歧途,本人概不负责。 一、为什么要学习(Why) 相信这个问题不用多说了。不能持续学习,就无法胜任将来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以下一些场景,是不是有...

路西法的流浪猫

篇16:谷雨夜思杂文随笔

谷雨夜思杂文随笔

晚上八九点钟下起了雨,恰好今天又是谷雨,惹起了相思几缕,细雨缠绵,浅浅深深,冲刷着三千红尘,却无法洗刷心中的牵念,缠绕的情愫在身体蔓延,思念疯狂聚拢而来。窗外雨声声,点点滴滴,扣动心弦,那明快清澈的清音,在想念的夜晚流转。

听细雨如丝,听呢喃的呓语,疲惫了宁静的心绪。携一怀清梦,结一叶小窗,听细雨如丝,听落花无语静静地回归了脚下的土地。当飘落的花瓣,在风中无奈地叹息。挑亮烛火,读一则美丽的传说,听一段经典名曲,想缠绵的丝雨,可否会演绎一则断桥的故事?

长夜漫漫,夜雨如诗,眼角的眉梢是望穿秋水的等待,犹如三千弱水,却无存掬起。惜来。冷雨敲窗,抖落一地细碎的忧伤,雨,依旧在飞,潮湿的心在温润的思念里独醉。

凝视的目光,在雨丝的深处,偶尔会有霎那的交汇。有了雨,也就有了灵犀的相通,懂了雨,也就懂了彼此的心事。站在往事的街头,撑着那把褪色的红油纸伞,在飘雨的巷口,一次次的回头张望?在雨的深处永远不老,说着简单的誓言,下雨的日子,心就有着淡淡的.温暖。知道雨的另一端,你也会在有雨的日子驻足凝望听雨,也如江南墨客一样,醉于雨的空灵与清雅。“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今生有你足够!很清楚坚决的告诉自己,在烟雨的江南,等你!

不管你是不是城外的客船,不管你是否是最后的港湾,此生,只要彼此心有灵犀,也甘愿为你风雨兼程。哪怕此岸彼岸,也会在午夜饮尽相思,也会为爱恋而诗词满案,也会弹一曲《高山流水》,也会倚栏遥望窗外与你共婵娟。

思绪在任意飞洒的雨丝中,品味着婉,不用阅读唐诗宋词,也不用寻觅古人的淡泊心境,更不用品他们的绝世才情。那一抹雨丝中的清影,已经吹散了唐风,吹落了宋韵。一支瘦笔描绘红尘的爱恋,抒写三千相思韵。

一滴雨,一颗心。纯情,爱真!

篇17:早行思杂文随笔

早行思杂文随笔

早上出门,很多路口都有交通协管员拿个小红旗,引导交通,秩序井然。没有的路口,又恰巧没有摄像头的,则乱做一团。

请这么多协管员是要钱的,政府买单,最终还是大家买单。

没有良好的自律,自己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只好花钱请别人来管自己,一定意义上是荒谬的,但又是普遍的。

有人说这是素质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总之社会管理的成本大、效率低,可见一斑。

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迫切之所在吧。

如果社会自律良好,就不需要花上这么多人力、金钱来维护社会秩序,就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创新发展和民生、环保,生活会更美。

看到如此巨大的社会管理成本,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你愿意从自己的.荷包里掏钱,雇人管理你自己吗?

你会说:我干嘛这么傻?我自己还用别人管吗?还要我自掏腰包?别想,我有钱提升我自己的生活品质不更好!

你还是会说:是的,我管不住自己,没有摄像头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闯,没人看的时候我就想拿、想扔、想破坏……没人管的时候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那么好吧,你只能花钱雇人来管自己。

启觉与触思杂文随笔

清明雪杂文随笔

成都、后会有期杂文随笔

春思随笔散文

秋雨杂文随笔

清明时节美文随笔

爱过,不后悔杂文随笔

美丽的感动白云杂文随笔

伤雨杂文随笔

四姑娘山仙境杂文随笔

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
《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清明思古人-杂文随笔(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地缚灵杂文随笔2023-09-11

绊脚石杂文随笔2022-04-30

成绩杂文随笔2022-04-29

那蓝色的帆影的杂文随笔2024-01-24

打工的杂文随笔2023-11-26

梦中的爷爷的杂文随笔2023-12-11

今日之感随笔2024-01-09

也说过年杂文随笔2022-08-09

宋代茶百戏随笔2022-04-29

春江花月夜随笔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