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yutingqq”为你分享5篇“试析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试析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试析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摘 要〕 本文阐述地方文献的涵义、特征,分析了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地方文献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05-0036-02
由于地方文献的地方特色以及在整个藏书体系中的惟一性,使之在当今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工作中显得特别重要。随着各个领域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地方文献从事各学科研究,特别是各条战线编史修志以来,对地方文献需求与日俱增,可见地方文献工作对于研究当地人文、经济和地方发展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永久的历史价值。那么如何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更好地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1 地方文献的涵义、特征
1 1 地方文献的涵义
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社会活动的记录,其内容涵盖极广,是地方资源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部分。
1 2 地方文献的特征
地方文献主要记述某一地域的地方史料,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为:(1)鲜明的地域性。翔实地记录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教、历史等情况,并兼顾反映与本地相关联的有关内容,体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是研究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2)突出的时代性。信息鲜明、内容可靠、针对性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而言,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献(包括各种快报、手册、资料汇报、档案、手稿、拓片等第一手资料),具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3)载体多样性。地方文献除包括传统的印刷品之外,还包括其它记录知识的符号与相应的物质载体。如图像、音像制品、复印品、多媒体等。(4)内容的广泛性。文献所反映的内容跨学科、跨行业、跨时代,层次复杂,来源分散,说明地方文献涉及范围广,记录综合,从而使地方文献造成不易管理的无序性与不规范性。
2 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 1 地方文献收藏目的不明确
地方文献是为地方的经济、政治建设服务的特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其根本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使用,虽然许多图书馆认识到了这一点,重视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但对收集到的地方文献的使用却存在问题,出现了仅为收集而收集的状况,根本谈不上对文献的利用。
2 2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地方文献工作一般各自为政,互不合作,无统一规划。从事地方文献工作不仅有图书馆,还有一些部门和个人也收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如地方档案馆、政府的地方志办公室、各部门的档案室等,在他们那里保存的地方文献甚至要超过图书馆,图书馆根本无法收集到这一部分。同时还有与图书馆性质相近的文物保护部门,他们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文献,都作为文物登记造册,又由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各部门之间关系互不隶属,目的各异,从而造成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2 3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手段落后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地方文献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的地方文献资源大大增加。而在经济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受制于人财务的限制,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手工加工上,95%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这样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很大的局限。
2 4 图书馆员的情报意识不强
由于地方文献中蕴藏着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且地方文献又悖离老化,有反复提供使用的价值,所以在地方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不仅仅在于保存。在此前提下,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做好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而更加需要做好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如巴州图书馆近几年来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建设,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民间歌曲》、《巴州文史资料》、《巴音塔拉之春》、《和硕文史资料》、《卫拉特历史文献》、《卫拉特历史纪念》、《土尔扈特部落史》、《和硕特历史研究》、《土尔扈特史略》、《巴音郭楞年鉴》(汉)等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从中使我们了解了生活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蒙古族人民是1771年从伏尔加河回归祖国的和硕特部落和土尔扈特部落,在回归祖国后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保卫边疆的历史,这支蒙古部落的历史文献在本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开发。但因馆员对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缺乏重视,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意识淡化,无法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整理和研究,造成了地方文献资源的浪费。
3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办法与措施
3 1 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地方文献工作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地方政府成为了开展此项工作最合适的组织者。首先,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利用政府的管理体制来掌握地方文献的出版信息,兼顾社会各界的捐赠,使收集到的地方文献更为全面系统。如新疆自治区图书馆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自治区文化厅的支持,由文化厅直接向各地、各企业、事业单位下发征集地方文献的文件,明确规定凡新出版的地方文献均有义务向图书馆免费提供,并设有专人负责此工作,上下关系理顺,保证了该馆地方文献的来源。第二,打破传统的运作模式,是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向经营服务型转变,逐步形成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开发自身和发展自身,实现图书馆自身价值。第三,根据用户需求特点,加大对馆内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开拓新渠道,使文献开发利用工作贴近用户,反映社会各界的需要。如《渭南县志》1987年6月出版后很快就将5000册书卖完,《渭南县志》成了每人必备之物,就连图书馆保存的几本也被上百人翻破,连中学生写作文都查县志,充分说明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有效性,是值得借鉴的。
3 2 确定目标,科学定位
目标定位是关系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格局和服务方向的问题,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既是怎样为本区域用户提供当地有关信息,通过了解西部,热爱西部,达到共同开发西部地区的目的,又是一个如何为本地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信息服务的问题。因此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首先应定位在建设一个地方文献信息的综合利用和研究基地这一格局上。
3 3 建立地方文献保障体系
完善地方文献保障体系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首先,除了政府支持外,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尤其是与当地宣传部建立合作关系,由宣传部定期向图书馆提供地方文献的出版动向和目录,使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内全面了解地方文献的'出版动向,开展有的放矢的收集。第二,以征集为主,逐步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网络,保障地方文献的广泛性和连续性。地方文献随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变迁而演变,相邻地区图书馆、同一地方的各级图书馆、同一图书馆的馆员在收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都应加强联系和沟通,这样才能使地方文献的收集保障体系和网络得以形成,收集渠道畅通,减少盲目性,避免重复建设。如甘肃省图书馆从1947年以来,竭80年之力,收集西北五省地方文献14000余种,使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西北地方文献研究中心。第三,关于地方文献的分类。要根据本馆服务及馆藏需要建立分类体系,只有形成文献的有序,才能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审视文献的生产,保证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文献的集合,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 4 建立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开发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献馆藏信息的网络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前提,要实现馆藏信息的网络化,先要实现馆藏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地方文献馆藏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我们可以根据文献类型、文献使用频率、文献出版时间,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完整而规范的文献目录数据库,为系统管理地方文献创造条件。第二,在建库时,主要采取三种方案。套录标准数据源、回溯馆藏目录卡、对文献资料本身进行原始编目。第三,地方文献的著录严格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等标准,分类标引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主题标引依据《汉语主题词表》。第四,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总之,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数字化技术,统一地方文献的内容揭示格式,建立统一规范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开发的内容是:(1)基础开发。主要是指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包括对文献内容特征的揭示与利用,对文献资源的科学分类编目、科学排列及编制馆藏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来满足用户的一般阅读需要。(2)深层次开发。即有针对性的利用一、二次文献加以分析研究,综合编写出浓缩后的精华成果,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精选原始文献的主题和专业内容,按门类需要编制专题参考资料等检索工具,重视电子出版物和网上地方文献开发利用。这样不仅能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效益,也有利于地方文献的保存和保护。
3 5 全方位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途径
3 5 1 完善技术开发。编制各种目录、索引,充分揭示馆藏,方便用户检索。
3 5 2 拓展深层次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开展专题咨询和定题服务,指导用户掌握各类地方文献检索技巧方法,调动其利用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能力。
3 5 3 开展特色服务。地方文献特色越鲜明,越能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越能吸引用户,另外,地方文献反映的内容要全,只有全才有优势,要做到人无我有,人缺我全,这样日积月累,馆藏丰富,才能体现本馆的独特优势。如1992年李鹏总理访问越南前夕,为准备参加中越边境的会谈,需要关于疆界划分的历史资料。国家外事部工作人员经过多方查访,最后在海南师院图书馆找到了清代出版的《檐州志》,从中取得了原始依据,使这次谈判取得成功。由此可见,海南师院图书馆的馆藏就很有特色。
3 5 4 开展剪报服务。及时将有关信息按专题分类编印成有关信息资料为用户服务。
3 5 5 成立地方文献部,使地方文献尽可能在最大范围内保存和利用。如甘肃省图书馆在40年代就建立了西北地方文献专库,是附设在历史文献部的,到90年代,建立了西北地方文献部。
参考文献
[1]乔红霞.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4).
[2]邹荫生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J].中国图书馆学报,,(2).
[3]关中兴.《渭南县志》社会效益调查[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4]陆建芳,韩莉莉.构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
[5]李静.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1,(4).
〔出处〕 现代情报 5月第5期
篇2:略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略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作为州图书馆,藏书的综合性无疑是很重要的,然而,所藏图书的地方性特色也是应当有所突出的。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是强化图书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地方文献的征集、收藏、开发和利用。
一、地方文献的概念及内容
什么是地方文献呢?地方文献就是系统地揭示报导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山川,河流、人物、习俗、气候、物产资源等方面的情况,具有某种参考价值或信息价值,文字各异、版式不一、记录知识的载体。简言之,地方文献是在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的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献。
地方文献的内容又包含那些方面呢?根据地方文献的不同形式、内容、文种和学科,其内容大体包括:地方人士或长期在本地居住工作的有影响人物的著述、手稿、书信、日记、字画等,地方出版,既包含公开出版的报纸、书刊,也包含那些非正式的出版物,历次编修的地方志和专志,古今中外论及当地的专著、调查报告、研究资料;有关地方工矿企业的产品报告、商标、图案等,其它有关地方的历史照片、地图、民间契约、旧时代帐簿、宗谱、碑记、志铭、碣文、民谣等。地方文献内容多,涉及面广,它上自天文,下及地理,旁至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记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记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记经济则有户口、田赋、关税;记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奇观、祥异;记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①,其涉及面非常广,包括了各种学科。
二、地方文献的征集
地方文献的征集,是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著述资料、信息显得更迫切,而地方文献正是当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记录”,它为强化图书馆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搞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争取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图书馆要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说明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必要性,争取地方政府明文规定当地各种文献编撰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出版机关,有向图书馆呈缴的义务,应严格遵照政府规定主动呈缴各种地方文献,要争取当地政府对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请政府行文下发有关文件,指出征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及征集内容。宣传图书馆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2.掌握地方出版物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征集工作。经常与当地新闻出版局(科)联系,主动与出版单位接触,全面掌握和了解地方文献出版情况、进展、动态,有目的地进行征集工作。对己出版的地方文献,但仍未收到呈缴本,或在建立呈缴制度之前已出版的地方文献,应及时主动向出版单位催缴或征集。
3.有针对性地做好地方文献的征订工作。应了解当地学术活动、工农业生产的动态、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掌握读者、用户需要而又缺藏的资料,对口做好地方文献的预订,委托代购、邮购、复印等工作,及时征集读者所急需的地方文献,以便提供利用。
4.开展以搜集、宣传地方文献为主题的活动。利用节日或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深入广泛地宣传地方文献的内容、范围、作用,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知道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同时召开征集地方文献的座谈会,从个人和团体的角度向广大读者进行宣传,争取支持,亦可采取边收边展出的方式,将已征集到的地方文献选展,进一步宣传地方文献,扩大影响,在展阅的基础上广泛地开展征集工作。
5.面向社会,广泛地征集地方文集。地方文献相当一部分是非正式出版物,又绝大部分散失在某些单位或私人手中,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召开有关人士座谈会,取得其支持和协助,提供有关线索,反复访问搜集,对数量极少的珍贵文献,更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登门访求或征购,尽量征集到社会上或私人保存的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本地区各市、县有关单位进行征集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
在地方文献搜集的过程中,既要注意重点资料的搜集,又要兼顾一般资料的搜集,不要过早地盲目决定某些资料的取舍,应将搜集的面放宽些,广泛地搜集。
三、地方文献的利用
征集地方文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征集是手段,利用才是目的。对征集到馆的地方文献,要及时整理,尽量为读者提供利用。
1.地方文献的整理收藏。把广泛征集到馆的、繁杂的地方文献,以科学分类,正确地将其归入所属学科,进行科学系统的加工整理,准确完整地揭示其内容。地方文献的著录与编排,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局颁发的规则进行,采取整体著录揭示其整体外部特征,必要时再作单元著录,深层次揭示其有关内容实质,以便利用,在地方文献数量不大多,暂不具备集中管理的条件下,可采用分散管理的方法,但要增设地方文献目录,使之有序化、系统化,以便检索利用,若地方文献数量多、内容广,则应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设立地方文献专藏或地方文献部,将反映地方内容的文献资料相对的集中,逐步形成适合本地读者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
2. 有目的地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地方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史料价值会随时间的久远而增加,而信息价值则因过时而减弱,有大量的地方文献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这对于未来的地区建设和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对目前从事科研经济开发的单位和同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要面向社会,根据经济开发的进展及科研课题的需要,选择编纂专题文献资料,通过精心阅读有关文献获取资料,将散见于文献中的有关地方内容的主题或事件资料,进行摘录,经过整鲤,汇编成册,为专题研究者提供原始文字和依据,把文献信息有目的的及时输送到读者手中。
3.联合开发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内容丰富,形式、文种多样,具有重复使用价值,因此,收藏地方文献的部门和单位较多。要调查了解本地档案馆、博物馆、文物所、科情所、各类型图书馆、资料室收藏地方文献的情况,各馆(所)应以平等互利为基础,发挥州图书馆学会协作协调的作用,对现有馆藏文献互通有无,进行交换、转让、补缺、复印等,不断充实馆藏,谋求大范围内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
由州图书馆牵头,组织本地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大专院校(包括中专、中学)图书馆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联合编制《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从中取得交换、征集、访求的线索,相互开展馆际互借及协调合作关系,变一馆地方文献为多馆资源。
地方文献对研究本地各方面状况、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参考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日益突出和显现出来。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对地方文献全面系统的搜集,科学准确的整理,及时有效的服务,加强对地方文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完整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注:
①《中国地方志综录・序》顾颉刚
主要参考资料:
1.《云南图书馆季刊》90年第2期“地方文献工作略述” 朱积孝
2.《图书馆》92年第5期“谈地方文献收集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邹华享
〔出处〕 贵图学刊 1994(2)
篇3:地方文献与图书馆
地方文献与图书馆
产生文字以来的全部图书资料,记载着自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记载着人们征服自然界的手段和进程,图书资料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全国上下逐步形成了“盛世修志”的新局面。随着地方史志编纂工作的普遍开展,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编辑出版了大量地方文献资料,它门类繁多、包罗万象、内容广泛、资料来源浩瀚。时间长达一百四十多年,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反映了一百四十多年来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历史和现状。它理清了昨天的脉络、取得了有利的佐证,推动今天的建设,还将为后人留下珍贵的遗产。所以,图书馆经常地搜集、积累、妥善地整理、保存本地区的文化典籍、革命文献、地方文献、科学著作及一切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做好这项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图书馆特有的职能,也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发展程度和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继承情况。在1982年中央文化部颁发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二条:关于图书馆主要任务中规定,要“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国家文化部把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保存作为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标准之一。
今年以来,我馆领导十分重视这一工作,设立了地方文献特藏室,并有专人征集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淄博市为山东省辖市,总面积6036平方公里,人口380.26万,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1位。城市结构别具一格,城乡交叉。全市现辖五区三县,所以给征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通过前一阶段的征集工作,也总结了一点经验:我们首先争得了市委宣传部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把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及作法,形成文件发至各区、县宣传部,在各区县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责成文化局配合,各区县图书馆馆长靠上的办法,使我们的征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从总到分的'办法。第一步到五区三县的宣传部、史志办、党史办等单位,征集了区县志,如博山区志,高青县志等总志; 第二步又在各区县史志办的指导下,根据他们提供的有专业志的各局和部分大型企业,征集了各局的分志和专业志如文化志、工业志、邮电志等,有厂志的大型企业,征集了厂志如博山七三二厂志、山东博山陶瓷厂志、王村耐火材料厂志等;第三步根据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我市报刊名录,我们又分别把分散在我市及五区三县的八十五种报刊――上门征集到,其中如齐鲁石化总公司的“大氮肥”(刊)、“齐鲁石油化工”(刊)、及我市的“半岛环境报”等许多报刊将从创刊至今十几年的合订本,完好地交给了我们。
在完成以上几步征集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征集了部分个人专著,包括文艺作品和其他著作。
在广泛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上,我馆建立了地方文献特藏室;首先增加了“中图法”中“中国地区表”里专类复分表关于市、区县的细分类目,对我市及五区三县均加细分专号;淄博市为5231、张店区为5241、博山区为5242、淄川区为5243、临淄区为5244、周村区为5245、桓台县为5246、沂源县为5247、高青县为5248,这些地方文献在修改前都集中在山东“52”号下。还将原有的馆藏从特藏部、社科部提取1~2册到地方文献特藏室,按细分号修改,并在公务目录中修改了业务注记。为了便于检索,我们设了分类、书名、著者三套目录;为了增加可比性,我们把区、县志、各分志及大型企业专业志、厂志按市、五区、三县分别排架。
另外,还把我市的报刊及个人专著等也全部收藏在地方文献特藏室。现藏书约810种、1455册、报刊139种近500册、己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地方文献特藏室。
在馆庆40周年之际,我馆搞了“地方文献展览”按市、五区、三县分别展出,还有聊斋学、齐文化、个人专著包括文艺作品和其他著作,报刊专架等几部分,共展出七百多种(甲)。还有古籍线装如淄川县志、颜神镇等各区县志、及聊斋志异的五种不同的手抄本等。搞地方文献展览在我馆是第一次,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通过实际征集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这一工作的主要经验就是各级领导重视,认识统一,这是做好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有力保证。
征集地方文献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但这仅仅是开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距离一个“全”字还相差很远,还有大量的更艰苦更细致的工作要做。因此,我们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加强管理,妥善保存,建立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图书馆。
〔出处〕 山东图书馆季刊 1994.(2)
篇4:图书馆与地方文献
图书馆与地方文献
当前在图书馆界似乎有一种倾向,比较多的注意到高科技的设置与发展的问题。各馆都在比赛哪个馆电子阅览室有多少,上网程度如何,数字转换进程如何和宽带网的设置等等。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一些常规工作,如对文本文献的储存和利用似乎谈得少了一些。所以我想在这方面把天平稍微倾斜一点,谈谈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问题。
我对图书馆工作一直持两手抓的理念,即一手抓高科技的发展,一手抓常规工作的进步。当前人们的舆论和措施,多着重在发展技术设备和加强技术中,而对一般常规工作则不太注重,往往造成经费分配的失衡,藏书建设和用户服务等基础工作渐渐落入不被重视的地步。甚至像文本文献的储存和利用等基本建设工作也很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处于一种冷落的状态。所以我想借这次会议的机会谈一些悖乎时尚的意见,为被冷落的文献部、文献研究室呼吁一下,并提醒某些主持者不要过分沉迷于“见(计算)机忘(文)本”。
首先,我觉得应该对现在面临的时代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面临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这一经济形态,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就为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所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第一次正式提出知识经济这一新概念,并界定说:“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那就是说人类积累和创造的知识,将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最主要的推动力。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经济的增长来源于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的核心是人才加技术。它们进行组合后所拥有的创造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就体现了知识经济的价值。这种知识资源的特点有三:一是它是可共享的,二是重复使用而不损耗,三是易于传递以促进知识资源共享与利用。
知识经济时代这个大环境,对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并随时伴随着陷阱。机遇就是:(1)图书馆已经或即将成为知识流通与传递的重要部门,它将直接进入经济领域发挥作用;(2)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提高,它将承担更重要的职能,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知识的管理者;(3)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争夺,图书馆对培养人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受到政府、社会与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4)图书馆是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性结构,它可以有机地融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重要部分。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
但是,与机遇同时存在的还有各种挑战,那就是:(1)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将有更多的需求和企望,它不仅要为读者进行文献的收集、保存、整理、开发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且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知识信息传递和再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知识经济时代更面临着如何体现综合国力的提高这样一种挑战,要走向全球化就要加速培养人才,提高信息质量,势必要求图书馆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宽广的知识面,具备卓越的决策判断力,有相当高的图书情报和计算机的业务技能,善于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设备和管理手段筛选出用户需要的信息,向读者进行高效高速的全方位的传送服务。所以一方面要尽快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对现有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工作;(3)图书馆也必须迅速转变自己,加快现代化进程,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图书馆发展,使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中心和网络中转站。而图书馆员则当然地要成为信息导航员和知识工程师。面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预测,现在的图书馆势必将在于21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发生全面性的巨变。新一代的图书馆也就是数字图书馆之类,将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出现。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既有它前进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在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有随之而来的知识陷阱。陷阱这个词大家都不愿听,但它确是历史发展必然伴随的一种现象。以知识为标志的新时代里,知识正如农业时代之手工工具,工业时代之机械工具。知识在未来将获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光辉地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光辉都伴随有阴影,“知识经济”也将伴随着“知识陷阱”―――那就是(1)电脑化陷阱,(2)商品化陷阱,(3)权力化陷阱。
在知识经济这一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可能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倾全力于图书馆的高科技的发展和建设,而忽略或漠视了常规工作,特别是文本文献工作。我们万不可以片面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对待新时代图书事业的发展,不要出现“见(计算)机忘(文)本”的现象。我看到不少馆因为片面追求高科技建设,耗用了绝大部分经费,而使文本入藏出现大量短缺,使图书馆文本收藏的功能逐渐萎缩。为了满足高科技建设的经费需要而大大削减购存文本的经费,因此很多期刊短缺了,很多重要的书籍采购量不足,甚至有人还认为只需几间电子阅览室就能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不可避免地落入“知识经济”的“电脑化陷阱”之中。
我们对于文本应有充足的认识,因为:(1)信息的产生大部分需要有文本根据;(2)数字化不可能涵盖所有文本;(3)全书上网有一定难度,一般经过筛选的网上信息,有筛选者的主观成分,往往会有遗漏;(4)文本的保存时间比较长。由此数端,所以我认为既要随着时代前进而向创建和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方向走,也不能偏废文本文献的不断储存和利用,既要开拓创新,又要传承文明。文献的储存不可能无所不收,而应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其收藏的重点,如各地区的图书馆就应着重地方文献的`储存与利用。
“文献“的概念在中国起源很早,一般认为始见于《论语・八佾》,至于文献的具体定义和所涵盖的内容既有自汉以来的不同解释,又有今人的研究和诠释。地方文献应是文献中的很大组成部分。近几年,有不少文章着重阐释了地方文献的有关问题。据说,地方文献最早受到重视的是1941年杜定友先生于韶关任广东图书馆馆长时,杜先生提出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办馆方针,并规定地方文献包括史料、人物、出版三个方面。这一设想很好,但失之于泛,因为这三方面的文献不一定都具有地方文献的内容,所以应该从文献内容来界定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是不同于其它文献的一种特色文献,它充分体现着地域的特色,只要是反映本地区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物产资源以及人文活动等内容的文献,不论其时间的上下限和使用各种不同的载体,即使是零篇散页,都应是地方图书馆典藏加工和利用的对象。这些地方文献对本地区的各方面工作都有着参考咨询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更应以其独有的特色参与各方面的共享。
从网上浏览中可以搜索到无数有关地方文献的信息,真令人兴奋不已。地方文献这一领域竟然已进入更多方面的视野之内,随手拈取数例以见一斑。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对建国前文献设特藏部,专事地方文献的收藏;对建国后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则列为藏书建设的重点,多方搜集,已具相当规模。吉林长春图书馆藏有日伪时期有关东北和满蒙的地方文献达3000多种,其中东三省的孤本资料即有600种。一些县地级市公共馆也多注意及此,如浙江上虞市图书馆规定了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分古籍地方文献、现代地方文献和虞籍人士著述等。温州市还将其一个分馆改为地方文献部,湖北十堰市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向市民大力征集地方文献,取得一定效果。一些高等院校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如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专设海南地方文献部和文献资料中心,专门收集和珍藏琼岛的地方文献。云南民族学院图书馆专设民族地方文献部,收藏已达7万余册。另外,有些省市馆如浙江省馆、甘肃省馆、湖南省馆、天津市馆和首都馆等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南开大学图书馆还挂靠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地方文献研究室,承担收集与研究工作。最近完成了天津旧志十二种的整理点校工作,并正式出版,充实了天津地方文献的武库。
为了能更好地加强地方文献的建设工作,特举出一些地方文献资源,以作示例
1、地方志与地方史
地方志是一方之史,是专门性的地情书,既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又受到现实社会的重视,数量较大。地方图书馆有一定的入藏基础。据我所知浙江图书馆收的浙江地方志有1600余种。据一种不完全统计,当前新旧志约共有15000余种,成为地方文献之大宗。旧志中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经济、自然现象、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的资料,如上海是否设立过市舶司的问题,日本学者藤田丰八郎根据《宋会要》和《宋史》,认为宋未设市舶司,这两种书是可征信的史书,但他们都是宋宁宗前的史料,不包括宋的全部。后来谭其骧先生在弘治《上海县志》中发现附载了宋度宗时的市舶司官员监镇董楷的《古修堂记》和《受福事记》二文,内容涉及到管理市舶司的事,从而肯定宋度宗咸淳年间有市舶司,纠正了宋无市舶司的说法。其它如查找二流人物的生平,防备自然灾害,推动农工商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等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新编方志虽与旧志有重大变革,但仍保持了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如径山藏旧说明万历十七年初刻于山西五台山清凉寺,二十年时,方在余杭续刻,新志考订万历七年创意,刊刻时就在余杭。这种文本文献按知识管理学的说法,属于静态的显性知识。
2、宗族谱
宗谱是与方志有同样悠久历史的一种地方文献,数量也大致相当,约在15000余种。除去夸耀与虚构的内容外,确有不少可资参考之处。如名门大族的家族史,地方的开辟发展,为人物的研究提供祖先和子孙的资料最详细,在《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证实曹雪芹的祖籍是辽阳,后迁居沈阳,原属汉军旗,后改归满洲正白旗。宗谱的内容比较丰富,除一般有关家庭的世系、家训、祠墓、传记外,还有专题部分(如杂记和文献),储存着较多的地方文献。家谱对人口研究尤有价值。通过家谱,可以了解到本家庭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的增减速度、原因,家庭的兴衰过程,人口的社会构成,职业,文化状况,婚姻状况以及寿命等。
3、私人档案
国外图书馆多为当地政府保存地方上的官方档案,成为地方文献的一种库存。中国的体制是图档分流,是两大系统,档案有档案馆保存。但散落的私人档案却尚未引起重视。浙江馆收藏的钱塘江大桥的工程设计书,就是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对维修一桥和兴建二桥、三桥都是重要参考资料,这应属于茅以升先生的私人档案。他如杭州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所经营的庆余堂药店的档案、天津的瑞蚨祥、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宓大昌烟店等老字号的商业资料也都值得收集。
4、石刻碑文
在名山古刹立石建碑是中国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这些碑刻上的文字是地方文献的重要资源,过去久为人所注意。如山西是我国文物大省,到处都有石刻,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人编著《山右石刻丛编》保存了重要的地方文献,为学者研究所用。沁水县曾汇集石刻文字160余通,有不少反映地区社会生活的文献资料。河南省为了研究该省地震文字记载的准确性,特在全省范围内搜求碑刻文字相印证,终于完成了一部比较系统而可靠的河南地震集,为预测地震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5、隐性知识
这是过去很少涉及并往往被忽略的重要地方文献资源,我国有句成语说“入境问俗”就是为寻求地方文献的隐性知识。近年,美国李华伟博士在研究知识管理课题时才明确提出隐性知识这一概念,以与有文字落在载体上的显性知识相区分。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文献中“献”的部分,也就是地方上贤哲们头脑中尚未变成以文字落于载体的知识。国外有些图书馆对所属社区可以提供隐性知识的贤哲们都很熟悉和关注,遇到各式各样问题无法为读者解决时往往就向这些贤哲们进行咨询。我们的图书馆应该开发这一领域,为这些人建立人才档案,以备随时咨询。
除了上述几例外,地方文献还有图册、簿录和旧照片等等,数量极多,而且大多是有收藏保存价值而一时尚难数字化的,稍有忽略,一纵即逝,终成遗憾。杜定友先生把地方文献视作地方图书馆的第一要务确是卓见,至今仍具有其生命力的。我之所以如此强调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关系,甚至达到呼吁的地步,主要是希望不要以一种矛盾掩盖了另一种矛盾。我的思路是,不论是哪一种类型、哪一种级别的图书馆都必须在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下,加速图书馆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建立不同内容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以满足资源共享的要求。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忽略作为图书馆大宗入藏资料的地方文献,要用同样的力量对之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能极为完整而全面地为社会现实、经济建设和高科技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出处〕 图书馆(6)
篇5: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探讨
摘 要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是无法收全人类所有的文献资料的,但一个图书馆要收全自己所辖范围的地方文献是完全可能的。各图书馆在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主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或本系统的文献信息需要,以及本馆的实际,进一步建设起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部门和地区以至全国性的图书馆信息媒体资源体系。它不仅避免了图书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有效地保存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有利于人类文献信息的交流。这将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3
【试析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整理5篇)】相关文章: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023-10-14
试析如何做好森林保护及林业发展的对策的论文2023-12-14
试析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教育论文2022-11-27
继续教育中的价值取向-试析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2023-08-28
试析英国都市化进程中解决社会问题的尝试2022-05-06
试析如何提高中专生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质量论文2023-01-07
试析美国大学过渡政策的演进与启示论文2022-09-01
试析我国英语新课改的意义和方法论文2022-09-25
试析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金融风险论文2022-05-07
试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