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9篇)由网友“liuchun147”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传统法学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学生主体性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有改革的必要。网络平台教学可以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法学教学中亦应得到重视。尤其应从课程展示平台为交互平台并重、理论研究型平台与实践体会型平台并重、单一信息平台与资源中心兼容并重以及政策激励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并重等方面加强网络平台教学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法学 课程 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学平台在经历了普通的学习资源库、学习管理系统、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和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四个发展阶段?豎后,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法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法学课程历来以理论课程为主,在授课方式上往往以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进行。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和学生主体性意识的不断加强,传统授课方式以讲为主,不重视学生主观感受和客观学习结果的弊端也日益体现。表现为:第一,传统的法学课程授课方式旨在建立学生精研细读的知识结构模型,片面追求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却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按照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来开展授课,常常形成罗列条文、单向灌输法律理论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稿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教与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被弱化为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第二,将理论与实践人为地割裂开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强而实践能力弱的客观现实。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理论讲授往往比较重视讲授法条背后的原理和理论,即重“知其所以然”。然而,过于重视讲授背景和理论,忽视对于法条的解读和研判,会形成学生连“知其然”都不能做到的情况,因此更罔顾“知其所以然”。第三,学生参与程度低,课程学习停留在“听课”而非“学习”的阶段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法学理论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法律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法学学科实际上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故而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法学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所在。而能力的提高,最终依靠的是学生的自我培养。这种培养需要学生自主介入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方能实现,课程教学和教师授课所能做的无非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因此必须改“听课”为“学习”,课程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目的。
二、网络平台教学在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则通过教学内容展示、教学材料拓展、交流与沟通、自我测试、作业和考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方式,一方面为法学理论教学提供辅助工具;另一方面为学生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随时学习提供可能,因此对于法学课程来说有积极的意义:
一是可以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传统法学教学受制于学校的整体教学安排,要受到教师人数、教学时数、选课容量乃至于教室安排的多方限制,全课教学内容往往不能都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全课教学内容、教材、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等上网,就可以弥补师资、硬件等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不受授课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登录上网进行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也不受开班人数的限制,一门课程可以在平台上供更多的学生来分享学习,因此可以将专业教师与课外教师授课、网络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媒介、课堂听讲教学模式与法律诊所式教学模式等组合起来,从而将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利用起来。
二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学习本身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更具有学习的自主性。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了教师一支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影像、动画等先进技术,学习内容的表达从单一模式改进为多元模式,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平台还有网络交流、网络作业、网络法律法规知识考试等多项网络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种方法检验学习成果,与教师就难点热点问题实时展开讨论,从而更加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三是可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法学课程教学以讲授式为主,其原因与高校的师生比有很大关系。由于高校普遍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规模却日益扩大,法学课程教学势必只能采用授课,甚至是大班授课的方式进行。在高校师生比短期之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补充课程教学的不足,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和促进师生沟通和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讨论组学习、答疑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讨论教学、诊所教学等一系列实践性学习,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网络平台教学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在已经有所开展,但从目前的实践看,就平台建设本身来看还存在着教学平台设计单一和固化、教学平台与资源中心不匹配、个性化不足以及与校园网不能很好兼容等多个问题,就平台的使用来看也还存在着学校政策激励不够、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对法学课程开展网络平台教学重视不够等多个问题,需要在网络平台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展示平台为交互平台并重
法学课程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目前主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内容包括课件的制作与发布,主要教学资料和课外教学资料的发布,教学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虽然也有教学交互的内容,但是使用得比较少。教师更新学习材料及布置批改网上作业等基本教学交互活动的组织实施状况较好,而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关于讨论、小组活动的设计等类型教学交互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状况则并不理想。?豏法学课程由于本身理论性较强,更容易将平台定位为课程展示平台,而忽视其教学交互平台功能。事实上,网络平台教学并不仅止于扩充教学容量和整合教学资源的功能,网络所体现出的互动特性使得网络平台教学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教学尽管也有教学之间的交流,但由于受时间和情境的限制,却面临着过于强调交流必定降低教学信息量,过于强调教学信息量又必定减少交流的两难局面。因此,网络平台教学通过实时的和多方位的交流系统,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而且是因材施教、高等教育个性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法学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提升网络平台的交互容量,强调其交互功能,将课程展示型的网络平台转变为交互平台。
(二)理论研究型平台与实践体会型平台并重
法学课程本身由于理论性较强,目前在网络平台建设中也注重由名家牵头的理论研究型平台。但是,法学专业本身却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因此实践体会型平台的建设也很重要。特别是法律实践本身经常面对解决社会纠纷的迫切状况,因此更加需要法律实务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理论基础和情势判断能力。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网络教学平台则可以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开展情景式的教学,促进学生了解和接触法律实践,获得实践体会。因此,法学课程的网络平台教学应当重视实践体会型平台的建设。
(三)单一信息平台与资源中心兼容并重
网络教学平台尽管以课程为依托,但由于知识本身不可割裂,多种知识又具有相关性,所以每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实际都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网。法学类课程相互间所具有的密切联系和内在逻辑性,如刑法和刑诉法,课程的资料有多种是可以共享的。因此,网络教学平台不应建设为单一信息平台,成为“信息孤岛”,而应建立资源中心与课程网络平台相互兼容,由资源中心进一步来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由课程信息平台来挖掘学生学习的深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政策激励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并重
虽然传统授课方式依然是主要的法学课程教学方式,但随着近年来法学课程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平台教学出现日益增长的良好势头。当然,平台建设和维护、网络交互工作都需要花费主建教师大量的精力,因此一定的政策激励对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见,学校应当在网络平台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政策激励措施,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总的来说网络教学在法学课程教学中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但是网络平台教学一定将有助于我国法学教育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
篇2: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1学习空间与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在传统体育选项教学中,大部分高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差异、身体素质和学习需求等条件实施分班教学,尽管也有高校在均质化课堂中围绕教学内容尝试实施分组教学,并重视和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提优补差,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高校体育课堂中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和指导,对学生的自主化与个性化学习能力培养与教学指导不够。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体育教学,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选择教学模块,通过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定制个性化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化学习。学习者不再受限于传统固定的授课时间,可以在任意时间段任意地点学习,突破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和学习内容限制,体育课堂由教师主导真正向由学生主导转变。
1.2教学内容的直观化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课程,教师对技术动作的教授主要靠动作分析讲解示范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动作的示范在一瞬间完成,或者将动作分解后示范,又使技术动作有失连贯性,高难度技术动作教学便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学生领悟技术动作要领并能掌握应用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图片与视频,影像的定格与慢放以及flash技术,可以很好地呈现技术动作及其使用情境,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与掌握。教师也能将课堂教学中的技术动作教学环节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将其中有代表性的视频段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通过视频分解与慢放,指导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保证学生接收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使之一开始就能形成正确的动作观念。多媒体网络教学融多种教学手段于一体,教学资源丰富,适应范围广,提高了教学效率,尤其适合自主学习者。
2转型高校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现状
2.1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少
处于转型期的本科高校大多是新建本科院校,这批院校办学层次升格时间不长,但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师资力量及教学软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难以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转型高校的体育部门大多只建立了部门网页,对师资、教学、党建、活动及相关知识做简单的介绍。部分高校建立起了体育教学网络,一般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将常规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技术与比赛视频上传,这只是将体育传统教学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平移,授课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适用于学生基于现代网络教学平台所需要的自主学习。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设计、交流与协作、管理三大功能,又能提供细致的引擎搜索、BBS讨论、个人图书馆、学习效果分析等服务。这类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而设计,充分体验了教师网络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师授课材料进行编辑。
2.2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内容设计简单,课件质量参差不齐
高校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上,多媒体课件不在少数,但绝大部分是按课本制作出来的“数字化课本”,课程内容的数量、质量和更新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另外有一部分从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出发制作的学习课件,融视频、动画等技术手段于一体,图文声像结合,鲜明区别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传统教学课件,点击率高,深受学生欢迎。但此类课程内容设计也有其弊端,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课程,深入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必要形式,如果一味追求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而不在课程内容课件设计中配合教师的讲解分析,没有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反馈,那么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水平低
蓬勃发展的网络技术,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网络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并意识到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特别是在转型高校各方面条件不是很成熟的环境中,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尤其低。一方面是公共体育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备所致,网络平台教学内容简单,功能设置少,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自主性与约束性比较差。网络教学处于依据现实环境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学生自主决定与执行学习行为,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或者体育教师无法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督与引导,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由教师控制和引导的课堂,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若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高,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集体性的竞争性课堂分解为一对一的个性化课堂,学生的竞争性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解,也使得教学效果较差。
3转型高校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应实现体育教育资源共享,打破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能积极、自主、有创造性地学习。但由于我国转型高校共同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尚处于建设初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尚不完善,当前这种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点:
3.1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学效果较差
完善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因其强大的教学信息资源,如细致准确的技术动作示范、直观的运动视频以及交互性教学与指导,有利于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但在目前高校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学效果较差。网络教学虽可以最大程度地进行技术动作的标准化演示与教学,但实际上教无常法,在技术动作学习中,不同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学生,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方法不一样,教学要求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传统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价值就在于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对于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技术动作的教学中就可以适当牺牲小的细节动作的正确性,简化学习难度;而对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相应地增加技术动作难度,或者采用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训练方法。这种调节控制随着学生对核心技术要素的掌握情况而不断改变。同样,有针对性地指导在对学生技术动作的纠错中同样重要,不同学生的同一个错误,其纠错方法可能是不一样的,错误可能有性格特征、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甚至伤痛等多种因素,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及教学训练方法的选用完全是教师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可以说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学生身体素质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标准化教学是有难度的。那么现有的尚不完善的高校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可以说完全没有考虑到个体化教学指导的'需要。尚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学习内容及交流互动上加以弥补。
3.2体育培养目标单一化
高校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不仅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而思想品德、精神意志等教育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网络教学的盲点。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身体活动的参与性,集体活动的竞争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专项技术,又由于其艰苦性与竞技性,使得体育课程在学生的意志品德培养和竞争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上有其他课程难以达到的优势。此类培养目标主要靠教学中教师的言语激励、集体的竞争协作,在不断地克服身体与心理惰性,不断的情感冲突与交流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网络教学平台在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学习中占有优势,多媒体特性及资源的丰富性有利于使大部分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认知,但在竞争与合作精神、意志道德品质等方面,体育课程应具备的核心培养价值却缺失了。
3.3教师的网络技术素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跟不上
完善的体育教学网络平台对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与现代教学素质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要求极高,目前我国转型高校的师资与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据此还有很大的差距。转型高校特别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职称情况、科研能力等不断得到优化,但真正能满足现代网络技术教学的素质还很落后,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内容建设及与学生的在线互动交流指导主要依靠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现代网络技术水平,能制作适应网络学习需要的各种课件并与学生完成各种形式的在线交流与指导,同时也要具备现代教学思想,能从学生自主学习需求角度出发,设置教学内容模块并组织教学内容。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整体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绝大多数还处于“要我学”的阶段,课堂处于教师主导与控制中,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学习,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处于茫然的消极状态。
4转型高校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建议
4.1完善高校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增加资金与人力投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依靠强大的数据库和服务器,建设体育资源信息模块、体育教学模块、即时通讯模块、交流平台模块、功能设计模块,使之便于教师设计教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便于管理员管理维护。对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核心模块是教学模块,体育教师是教学模块的直接责任者,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参与到网络教学平台网页设计及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从而提高网络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现代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的教学模块教授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熟悉体育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在网络教学中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和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和约束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约束能力。
4.2将公共体育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交互性
首先是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优秀课程资源设计离不开传统体育教学,只有尊重传统教学,深谙高校体育教学规律及学生学习特点,才有可能设计出更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其次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当前条件下,公共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尚不完善,条件也不太成熟,不可能实施理想的网络教学,但也不能因此而放弃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应立足传统教学,继续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尝试使用网络教学,使网络教学更好地辅助传统教学,成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篇3:案例研究在法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
案例研究在法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
案例研究在我国当前法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为推动当前的教学改革、提高法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需正确认识其与案例教学法的区别,明确其性质和地位,加强对其的系统深入研究,从诸多方面上对其进行改进。
在法学课程的教学中,案例的合理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法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法律基本规定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从我国实践中的情况来看,案例多被用于理论教学中,其应用的形式多数并非单纯的“以案例理”或者“举例教学”,而表现为一些简单的案例研究(case studies)。正确认识案例研究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或casebook method)的区别,确立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改进其效果,对于推动当前的教学改革、提高法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研究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案例教学法的区别
由于在我国占据主流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不少弊端,人们多年来一直都在努力对其进行改革。在这些改革中,案例研究的应用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形式。当谈到案例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时,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案例教学法。许多人甚至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即案例或案例研究的应用等同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际上,尽管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案例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用案例研究的教学也并非都是案例教学(case method teaching)。
案例教学法是舶来品。综合国内外有关它的多种界定,可以看到,它是一种与课堂讲授法相对的、以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为理念、以案例为教学媒介、以学生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应用将为学生提供一种解决实践问题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或通过团队的形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色彩。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并非仅仅是讨论分析的对象,而是对案例研究的结果的表述。案例研究包括案例主题设计、背景分析、问题设置、情境和细节描述、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和进一步思考等多项内容或活动。它也揭示出了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与实质。从国外的情况看,尽管它本身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当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教学中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就等同于案例教学法。
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案例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另一种情况是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前一种情况实际上就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出现这种不同于国外的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条件非常高,在我国推行的难度较大。当前国内真正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并不多。另一方面,案例研究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较为灵活,且具有很多类似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当前国内所谓的案例教学多属于这种情况。
这两种情况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从性质上看,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属于实践教学的范围,而后者用来增强理论讲授的效果,仍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范围。从条件上看,前者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教师需要精心挑选案例,预先对其进行许多的分析研究,对教学进行详细设计,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预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才能胜任,而后者的要求相对较低,教师只是在理论讲授中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引入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正在学习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一定分析、讨论和思考,二者都不需要太多的专门准备。从教学操作上看,前者的.教学环节颇多,操作难度非常大,效果不易控制,而后者的主要还是理论讲授的环节,非常灵活,操作难度较低,效果也容易观察控制。
二、加强案例研究在我国法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案例研究在我国当前法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第一个方面是包括法学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专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又要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因而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同于简单的“以案例理”或者“举例教学”。第二个方面是案例教学法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已产生了较大影响,且其与法学课程教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许多法学专业的教师对其都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应用,但由于其适用条件非常高,因此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一种变通的方式,即把案例研究应用于理论教学中,而非完全应用。第三个方面是案例教学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传统有着天然的契合性,而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传统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案例研究在法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更适合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和特点。
由于人们对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教学等的认识尚存一些不足,案例研究在我国当前法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不少问题。首先,人们未能充分认识到这种应用与案例教学法的区别,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认为二者是等同的,这导致了其在我国法学课程教学中失去了应有的独立地位。其次,有关这种应用的研究非常少。当前,有关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有关案例研究的探讨也有一些,由于案例教学法与案例研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后者几乎完全可以归入到前者的范围中。最后,在实际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对案例研究的应用缺乏整体设计,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不够,即兴发挥的情况较多,抑或对案例研究的定位不当,案例选择过大,与理论教授的性质不符。在案例选择方面,案例来源不明确,甚至道听途说,案例选择过大或过小,案例无法与所讲的理论完全匹配。在问题设置方面,设置的问题太简单,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抑或设置的问题太深,学生根本无法解决。在案例介绍方面,不介绍背景信息,案情描述过长或过短。在学生参与方面,参与的学生太少,学生分析讨论的部分太少。在案例总结方面,总结过于简单,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针对这些问题,当前需要从下列三个方面上加强案例研究在我国法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充分认识到这种应用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法学课程教学质量乃至促进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明确其理论教学的性质,确立其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相对独立的地位。其次,明确这种应用与案例教学法、举例教学等的区别,加强对其的系统深入研究。最后,借鉴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从教学设计、案例选择、问题设置、案例介绍、学生参与、案例总结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改进。
篇4: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论文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对校园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人们开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如何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改革。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能尽快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高校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新时期的教育变革中去。当前,各高校的教育技术培训都在自行探索,培训的方式各有不同,培训质量与效果也参差不齐,并在培训的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笔者根据高校教师的特点,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在教育技术层面上,高校教师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年龄结构和教育技术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高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具有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有的则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学习难度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较容易接受计算机技术,掌握也更快,而年龄较大的则在技术学习方面相对较慢,特别是有些老教师,由于思维定型,很难接受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学习起来更加困难。
(二)普遍重视科研和学历进修,对教育技术接触不多。高校教师的工作包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部分。高学历、高职称始终是教师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成就的象征.因此,教师们自我支配的时间多用于做科研、修学历、评职称,而接受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就很少。不知道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
(三)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基于知识背景和任教学科的不同。高校教师应该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高等学校普通专业教师,即非教育技术专业出身.只具有很少的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类培训的教师。第二类是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相关领域教师,他们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等工作。
如前所述,由于高校教师自身情况的不同,对于教育技术的培训的需求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平衡这些差异,不仅需要灵活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而且需要在培训方式上有所创新。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一种真正适合高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采用网络化方式,不仅适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而且有利于适应当代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充分有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笔者选择了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示范。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一)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实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指导教师可将培训的课程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设置,按照需求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交流平台和评价体系等。受训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并与自己相同层次需求的教师交流学习.通过该层次的测试与考试等内容进行评价。
二)完整的用户管理功能实现对指导教师、受训教师的网络管理。就指导教师而言,该平台的一门课程中设置一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可以添加若干名课程的辅助教师共同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多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培训课程中不同的内容的管理与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教学的质量。对于受训教师的管理.指导教师可根据受训教师按照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每一组受训教师的情况趋于相似,这样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受训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指导。
(三)多样的交流版块为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搭建交互平台。该平台中开设了五种交流版块,分别是:讨论版块,该版块中的讨论分为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两种;Blog版块,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均可以在发布自己的博客进行学习心得和体会的展示与讨论:聊天版块,这是一种同步交流的版块,实现师生、生生同步互动:邮件版块,参加课程学习的教师与学生在系统中都拥有一个平台内的邮箱,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进行互动;答疑版块,学生提出问题,指导教师进行回复,可实现同步和异步答疑。
三、结语
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网络培训和网络学习的工具,为受训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培训成效。当然,任何一种工具都不是万能的.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在构成上要求多元化。在素质上也有很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技巧,这对于很多培训而言是成功的保障,当然也是很难满足的条件。再者如对培训环境的要求较高,创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对培训组织单位的要求比较高。当某些条件受到限制的时候.培训的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加以改进和克服。
篇5:试论项目教学法在法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试论项目教学法在法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法学基础理论课程一向是法学专业学习的难点,如何改善学习效果,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是个值得探讨的命题。本文借鉴项目教学法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尝试对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思路进行重新构建,探索教学范式的改变。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内容、司法制度和法律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基本规律。这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教材信息量过大,内容涉及到多学科交叉,历史典籍浩瀚,生僻术语文字较多。当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度学习能力较薄弱,又觉得该课程缺乏实用价值,容易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法学教育提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对于中国法制史这样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有不同看法。一方面,有部分观点认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减少或删除基础理论内容,增加实践教学。但是,我们要明确,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基础课论学习并不冲突,理论教学不能放松,这是法学教学规律自身的必然要求,真正的理论对法律实践有极大的指导、推动性作用,各国的法律人才培养上也都很重视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则认为基础理论教学也应按照实践教学方法来进行,比如大力提倡案例教学法。个人认为,虽然案例教学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法律课程,中国法制史可以选择的案例,是历史上的过往实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某个知识点的含义,但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没有明显改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强调知识与任务的整体联系,设计与工作结构相匹配的课程结构,最终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的教学模式。这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解读。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明确中国法制史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每门课程的学习应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那么,学习中国法制史,能够培养学生的什么职业能力?
首先,学习中国法制史,能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分析能力。法律职业人员需要的不仅是对法律文本的认知能力,更重要是建立起法律文本与具体案例之间的.法律解释能力,后者的培养比前者更重要。中国法制史是中国历代法律制定成例范本,结合当时社会环境,讨论立法思想和法律内容的变迁,可以让学生有效练习如何深入分析立法目的,学习建立法律规范与具体事例之间的解释能力。该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对学生未来法律职业生涯的成熟和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中国法制史,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法治和法制观。法治观念是我国进入现代化以来建立的,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中成熟的是法制,而非法治。学生在学习具体的部门法之前,必须建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才能理解我国当前法律制度的规定和执法要求。学习中反复对比每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与法治理念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正确的法治观。
第三,学习中国法制史,能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在历代法制规定的学习中,反复练习推导“时代背景需求——立法思想变化——正式立法活动——具体法律内容——配套司法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即“社会需要——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规定——司法执行”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职业逻辑能力、专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该能力对学生未来法律职业生涯有重要意义。
2 通过中国法制史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方法
明确中国法制史的课程培养最终目的之后,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据此有所调整。
首先,不再局限于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过于追求知识点讲授的面面俱到,课堂会变成传统教学方式中“满堂灌”的方式,容易令学生疲惫。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分层,明确属于知识记忆、领会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中的哪个类别,对于比较基础的记忆、领会,主要通过课下任务布置来进行学习,重点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
其次,项目设计不必过度拘泥于实例操作。项目教学法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设计上提倡“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项目,认为课程设置必须与职业能力相匹配,只要能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必拘泥于项目设计是否是职业操作和执行的练习。个人目前主要尝试过以下几类项目设计:案例分析、背景解读、立法思路逻辑推演、法律执行讨论、宏观和微观历史评价等。项目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尊重学生的切人点和表达形式,使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对项目活动的引导作用。项目教学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项目是否能起到预期效果,需要教师及时的保驾护航和纠偏。以秦朝法律制度一章的学习为例,学生基本可以完成的是“秦国——秦朝”立法背景的综述、秦朝法律制度主要内容的总结,但是对法律制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理解不足,比如提到秦朝法律制度中的分户令,能评价分户令打破大家族“大锅饭”式的生产模式,促进耕织,增强秦国国力这一立法目的。不能进一步研讨周朝宗法一体社会模式的惯性和分户令之间的冲突,秦朝短期灭亡中的法制因素,以及对之后汉朝立法思想转型的影响。总的来说,对法律实施效果评价不足,问题思考深度不够。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深度讨论,不停以设问方式进行引领,让学生感受深人思考过程中不断“下潜”的快乐。
中国法制史的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给予了很多教学中的启示和思路,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内容的学习至今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项目设计;学生普遍知识积累薄弱导致有些学习目的实现效果不令人满意;项目设计广度可以普及到每个学生,但是深度不能有效普及等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和解决。
篇6:分层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鉴于每个学生个体能力大小的区别,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引入制图课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教学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的需要.
作 者:闫丽芳 Yan Lifang 作者单位:山西晋煤集团职教中心,山西,晋城,048006 刊 名:科学之友 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12 关键词:制图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charting lamination teaching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篇7:实践性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实践性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教师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张晓琴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践性教学 运用 效果篇8:情境教学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
情境教学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
【摘 要】教学总是在某种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教学情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上的情境,它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的情境。因此,情境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去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从而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本文剖析了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探讨了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高校法学教学 情境教学 三个问题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教学总是在某种情境中进行的教学。因此,无论是在中外,情境教学其实是古已有之。我国
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认为人的成长决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择邻而处”、“居必择乡”、“游必就土”等教育原则,并从中提炼出了情境教学的范例。《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即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可以说,情境教学是我国古代教学的一块教育瑰宝,也是我国教育对世界教育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二、情境教学的特征
(一)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是一种生本教育体系的教育(即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不再象传统教学那样单纯地强调对系统理论的阐述,仅仅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收器”。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积极参与教学,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如胆量、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真正体验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传统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智育的“第一”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要求必须促成人个性和谐而全面的发展,强调“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马克思语)。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变教材(课本)上的“此情此境”为课堂中的“我情我境”,“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置身其间,通过亲身感受情境,充分展示个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不仅能获取知识、训练技能,还能培养情感,做到学习与做人相统一,进而使学生的心智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的交流性
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教育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建立起合作的师生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只能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产生。”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教学组织形式看,情境教学首先是由教师创设某种符合教学需要的具体情境,然后师生融入情境中进行交流、讨论,这其中既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既可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可使教师从学生那里接收到富有灵性的看法,进而给师生带来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使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具活力、生机无限。
(四)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素质教育倡导培养新型创造性的学生。情境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的是“问题――探究――结论――问题――探究――结论――问题……”式的开放教学过程。在情境教学中,教学情境均来自于学生身边的实例(如生活实例或教材实例),容易激发其主动探索实际“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积极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尝试,开展创新活动。
三、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其角色定位是策划教学情境,指导情境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在上课前,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具有典型样本意义、检验意义和发现意义,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不能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添加过多“人工化”成分(如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过于浅露、直白或太多假设、虚拟),否则会因教学情境明显虚假、简单而降低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创设法学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如根据课程目标创设含有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方法的情境,针对教学重点创设法学“教眼”情境,针对学生具有好奇心理的特点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定提出问题情境的角度和层次等等。
(二)法学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要活
在高校法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涉及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以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择素材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具体作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情境。学以致用是教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法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也不例外。这是因为实践性教学是法学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法。二是结合法学知识点再现情境。法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法学教材是由多个知识点有机组合而成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可以在同一个知识点中从不同的角度创设多个不同的法律实践情境,以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也可以在同一个教学情境中反映多个不同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法学教学情境的问题设置要“显”“隐”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其起源和发展总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引起的,其作用就在于引导人们去认识和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发现法律问题进而运用法律规则去解决问题就是法律思维方式的核心,因此法学教学离不开设置必要的法律问题。在创设法学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程度、法律思维的特点,有意识地注意问题显现型教学情境(直接呈现出具体法律问题的情境,如上述教学情境中“搜身是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之问题就直接呈现了出来)和问题隐含型教学情境(没有直接呈现出具体法律问题,但却隐藏着待“挖掘”的法律问题的情境,如上述教学情境中就隐含着“此种情形下的搜身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在何种情况下才能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甚至是扭送违法行为人至司法机关”等法律问题)的结合,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法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基本构成要素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已知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法律思维,深入挖掘隐藏在教学情境中的法律关系,由已知条件分析推算出未知条件,变未知为已知,从而实现解决法律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89.
[2]王承绪,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80.
[3]杨启亮.困惑与抉择[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439.
篇9:远程教育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鸭暖学区曹庄小学 祁建华
世界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唤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在某个知识领域,从而终身立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影响学生的兴趣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演讲、讲故事、朗诵、专题讲座、写对联、写话接龙、编故事接龙等等,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加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能。”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有关各国名人、历史事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知识性语言材料。网上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给我们提供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极好场所。然后结合课文的内容,学生学习非常轻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有时,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提高了获取、分析、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热爱祖国悠久的文化的思想感情,懂得伐木取材、造林护苗的重要意义。这样,使语文教学内容增加了时代气息,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吸取了大千世界的滋养,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远远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口述、板书和书面资料的信息量,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捷径。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空间。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可以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可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活动中学会语文,会学语文,会用语文。
1、利用多媒体网络,使学生把语文学习自主地与时代接轨。
多媒体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及计算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的链接是语文教学与时代接轨,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如在教学《国徽》一课时,我将备课时集纳的教学信息,体现在网络教学软件(CAI)中,其中图像、图片、声音文件等一应俱全,并且图文并茂,学生眼界大开,既提高了兴趣,又增长了知识。
2、利用现代媒体做帮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郭沫若所说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创造性学习的权利和欢乐。例如:在指导学生开展“春的思考”演讲比赛时,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电脑和学校里的网络教室等现代媒体作帮手,让学生边讲边看,边讲边录,边录边听,并且通过“帮手”里提供的文字信息加强理解,利用影音资料的示范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学生在自我表现、自我鉴赏、自我评价中积累了演讲的技巧。演讲时候,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抑扬顿挫,有的声情并茂,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这次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竞赛的良好风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自觉地投入到课文朗读、讲故事等行列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语感大大提高了。
四、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实践和语文课一起,共同影响着学生个体语文素质的发展水平。我根据课本的内容安排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环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途径,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其培养目标都是向学生实施“全面发展,发展特长”的教育。其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与语文水平得到同步提高,我举行了多项专题汇报会,让学生就自己研究学习的结果以口头的形式陈述出来。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我们与绿色环境”专题调查的实践活动时,我让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听广播等途径去查找资料,到校园生活区观察、问讯、拍摄照片、填表格等形式进行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举行汇报会。在汇报会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以多种形式进行专题汇报。他们除了用口述形式进行汇报外,还使用其他途径所搜集到的各种有关环保的图片,用他们所学到的现代化手段借助投影仪、电脑进行讲述。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他们的讲述颇具吸引力。
一年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并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探索,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远程教育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0:浅谈网络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网络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网络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四川省营山县化育初级中学 杨 露
随着信息技术使用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介入,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也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那么如何利用网络让一直沉闷单调的古典诗词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网络的多媒体感受诗情画意
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意境深邃、内容丰富,离我们时代又久远,而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在理解和欣赏上无疑会存在许多困难。所以要教学生理解和欣赏一首诗歌,教师必须要利用一切有助于优化教学的手段。网络是一片资源丰富的海洋,为我们优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利用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能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和生动有趣,能使课堂有立体感。因而,每上一堂课,我总要上网搜索尽量多的相关资料,借助这些资料深入地研究教材,细致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让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有乐有得。
l.用音乐营造气氛,让学生获得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每一首古典诗歌都是一支优美的歌曲,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情境。教古典诗歌必须利用好音乐,才能让学生获得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如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先以二胡曲《二泉映月》作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深情诵读,然后又反复播放该词的音乐版,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对词作的美的感受,体会词人内心悲凄万分的感情。
2.用图片或视频作平台,让学生入境生情
古典诗歌重形象,重意境,欣赏古典诗歌则要特别重视想象,只有运用想象才能入境生情。然而想象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让现代中学生面对一首古典诗词去想象其情境,更是不容易。现代网络为我们准备了许多与古典诗词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引入诗歌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为学生合作、交流架设桥梁
现代教学特别强调合作和交流,要想让学生开展深入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就要为他们架设起通畅的桥梁。网络是我们组织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探讨的一座极为便利的桥梁。如在教学《王维诗四首》时,我要求各小组先认真阅读教材文本,然后利用网络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接着开展组内交流,求同存异,提出对诗歌的基本看法,最后用发言稿或制成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下面摘要第五小组的发言稿: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作品《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他的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王维的另一首诗《积雨辋川庄作》。(课件展示这首诗)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辋川别业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田园生活。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一片层峦叠翠的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尾联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通过这种合作和交流,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
实践证明,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融入音乐、画面和视频等网络手段,将以往平面的课堂立体化,不仅可以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鉴赏的能力。
二、利用网络进行广泛交流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片无边无际而又深不可测的海洋,即便是一首短小的.绝句,它里面也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课堂短暂的四十分钟,无法让学生穷究更多的问题,也无法让学生将诗歌玩味透彻。而网络的资源是海量的,而且它的高级搜索功能和广阔的交流平台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探究。因而,今天,我们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时应利用这一手段拓宽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诗歌阅读天地,深入学习和探究。为此,我尝试了如下一些做法:
1.根据课文的内容确定一个阅读专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围绕专题进行拓展阅读
如学完《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唐诗之旅”部分,我让学生围绕“李白专题”、“杜甫专题”、“王维专题”、“白居易专题”等专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网络探索和选编诗人的其它优秀作品,进行阅读,深入地学习和探究。我要求各小组组员围绕本组的研究专题,分工去深入阅读相关资料,并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整理出来,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汇总成果,最后让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这一学习过程既强化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创建更为自由亲密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渠道
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以“说”为主,每次只能是一个学生发表意见,客观上会造成一些思维比较迟缓、个性较内向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减少,学生活动受到限制。而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创建班级论坛和电子信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更自由进行学习和交流,更自由地与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如学完《咏物诗四首》后,我进入班级论坛发现有几个同学在讨论“象征”和“托物言志”这两种手法的不同。我赶紧回帖,第二天课堂上我再强调了这两种手法的不同。这种师生通过在留言版或电子邮箱进行交流的方式可以让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教学内容也更有针对性。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然而将这种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应用于古典诗歌的教学却仍然是一个崭新课题,笔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和心得,以期交流探讨。
篇11:网络仿真在高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仿真在高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仿真技术构筑虚拟的网络平台,以极低的成本实现对复杂网络环境进行分析与研究,已成为网络学习与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入手,研究网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并对这些软件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仿真功能、仿真方式及应用前景.
作 者:刘国峰 Liu Guofeng 作者单位: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31 刊 名:科学之友 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41 关键词:网络仿真软件 Onet NS2 虚拟现实 network simulation software virtual reality篇12:浅谈web2.0相关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web2.0相关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题目:浅谈web2.0相关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简单介绍web2.0的释义及其主要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web2.0的相关技术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当中,本篇文章主要介绍web2.0相关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及显著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将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
关键词:web2.0 网络教学 Blog Rss
正文: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
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
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
加人性化! 其主要特点有:
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与web1.0网站单项信息发布的模式不同,web2.0网站的内容通常是用户发布的,使得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这
也就意味着web2.0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例如博客网站和wiki就是典型的用户创造内容的指导思想,而tag技术(用户设置标签)
将传统网站中的信息分类工作直接交给用户来完成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不仅用户在发布内容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之间交互,而且,也实现了同一网站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
3、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
web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正在推广的网站标准,通常所说的web标准一般是指网站建设采用基于XHTML语言的网站设计语言,实际上,web标准并不
是某一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web标准中典型的应用模式是“CSS DIV”,摒弃了HTML4.0中的表格定位方式,其优点之一是网站设计代
码规范,并且减少了大量代码,减少网络带宽资源浪费,加快了网站访问速度。更重要的一点是,符合web标准的网站对于用户和搜索引擎更加
友好。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web2.0技术可以成为web1.0网站的工具,一些在web2.0概念之前诞生的网站本身也具有web2.0特性,例如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免费信息发布和
网络社区类网站的内容也来源于用户。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web2.0有一些典型的技术,但技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手段。web2.0技术本身不是web2.0网站的核心,重要的在于典型的web2.0技术
体现了具有web2.0特征的应用模式。因此,与其说web2.0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是互联网应用指导思想的革命。
对于Web2.0概念的说明,通常采用典型eb2.0网站案例介绍,加上对部分eb2.0相关技术的解释,这些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
、百科全书(Wiki)、网摘 、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
下面是对Web2.0相关技术的简单介绍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Blog――博客/网志,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博客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博
客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任何人都可以经过简单地注册免费获得自己的博客,并在自己的博客上及时记录和发布个人工作过程
、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也可以以文会友,汇聚和结识八方宾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正是它的这
些优点使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一、可以为教学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使我们可以在不同时间、空间进行对话,这种交流可以在教师
和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其次利用博客的留言功能,学生可以不必使用真名,通过书面语言的交流,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
法。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真实的反馈信息,有据可依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最后使用博客可以克服面对面答疑方
式的局限性,实现网络用户间的非实时交互, 使传统的面对面答疑方式得以延伸。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答疑不再受时空的约束。
另外建立班级博客可以为一个班级提供交流的平台,班级的同学可以在此交谈和相互学习。这个交流对于所有的学习者来说都是透明的、公
开的,这个交流平台上的学生撰写的日志、学习心得,可以由学生、教师、家长或者其他任何人进行评价、指导。
二、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博客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知
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博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博客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学会精心经营自己的博客
,做一个美观大方,知识丰富的博客,这其中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知识,收集材料。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博客进行大胆的创造
和表现自己,这时博客就是个人的表达工具和舞台,学生通过写博客来形成一种写作的自信心和语感,在创建超级链接的实践、法律、以及道
德问题上获得经验。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目标。搏客应用于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
了便利,网上资源,为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学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拓展有极大的影响。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
,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
RSS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
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RSS给网络新闻带来了便利和希望,但它的作用还不仅限于此,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自动聚合最新的教学资源
Internet上拥有众多的教学资源,例如教研论文、教案、视频教程、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学习对象库等,这些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如果采用搜索引擎检索,必须花大量时间才能获得满意的资源,且无法保证所获得的教学资源是最新的。如果读者采用RSS技术
预定了网站上的某类教学资源,一旦网站上的这些教学资源被更新,就会自动发送到链接源阅读器中。这一方面保证教师获取的`教学资源是最
新的,有利于教师将最新的多媒体素材和学习对象直接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为数字化课堂教学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教师不必为查找资源而直
接遍历各个教学资源网站,节省了上网查找资源的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及时的搜索到所需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二、自动跟踪学生的学习
Webblog 已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工具,Webblog 软件允许导入RSS 链接源到Webblog中。在 Webblog 中使用 RSS 技术,可使教师
自动跟踪学生的学习,这样教师不必每天检查所有学生的Webblog 学习日志,只需在聚合器中使用学生的RSS链接源跟踪学习的学习进展,对他
们的学习进行评论。因此,使用RSS链接源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通过评论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实现班级学习的无纸化。
三、轻松营造信息化教学情景
师生在通过组建博客等个人知识门户的同时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并能积极发扬有创意的冒险精神,除了能掌握学术上所必需的技能,也在无形中
增强了自身的信息化素质。更重要的是,RSS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组建自己的个性化知识门户,而不必太多顾虑技术的限制,轻松方便的
营造信息化教学情景。在这里,个人爱好与公众趣味交融,私人观点与群体争鸣并存,达到很好的知识共享与交流,即使在远程教学过程中,
师生无法见面也可以实现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情景,为学习者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这是传统的远程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四、在远程教育的应用
远程教育出现后,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一种全新的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开
始出现,相对前两代远程教育其教学模也发生了改变,RSS技术对于构建现代远程教学模式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能够有效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篇13: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下面就《圆的认识》一课探讨如何将网络环境和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
网络环境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课堂模式
《圆的认识》一课概念性较强,通过设计专题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知识,促进了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专题站的设计改变了原有教材的线性的呈现方式,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呈现方式,为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利用网络选择喜欢的课题进行自主研究。
I.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圆的认识》一课通过问题导入后,教师将学生的提问,归纳整理成三个学习指南,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和收集需要的信息。学生有的研究画圆方法,有的研究圆的特征,有的研究圆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学习资源,交流经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成共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新课程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网络教学也应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后,为进一步突破难点,让学生或浏览网页,或动手折、画、量,并进行交流。当学生说到如何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的方法时,教师还可让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3.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人机交互
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关练习,体现了人机交流,特别到了第三关,通过网上交流的形式,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消除了面对面交流的胆怯心理,大胆地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又能汲取其他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而在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方法的认知上都有所进步。
课后延伸兴趣,实现知识的拓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不光是通过传授,更是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继续开展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小课题研究,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并制成作品进行发布等,把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实现知识的拓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他们一方面积极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分析、判断、评价和吸纳他人的见解。学生的学习地位改变了,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有了自己的思想,自主建构着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灵性,既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信息素养,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篇14:开放式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开放式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一、实施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着重反映艺术设计的社会分工,最新职业、产业结构变迁以及经济制度变革所需的专门人才的规格和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够具备劳动力市场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与当今社会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一致的,对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提高职业能力
对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行业需求以及学术导向与职业导向之间的分裂格局,无法满足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课堂环境中的项目教学存在学习社群狭窄、资源有限、项目评价效果不佳、学生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参与的动机等问题。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其他学科学生在智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这些表明他们更具应用性人才的智能优势,所以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智能特征,实施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这有利于艺术类学生智能特点的扬长避短。
2.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聚合效应
开放型项目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学校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各类项目,拆除围墙、相互沟通,将各种教学优势集中起来,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形成聚合效应。通过共享项目,在校际间或校企间,减少因重复或低效造成的各方面的支出,降低成本;通过各方面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源增值,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水平。开放型项目教学构建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协作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能获得更多的项目资源,并为一些拓展性项目提供了除教科书外的其它资源,创造了一种开放和相互激励的氛围,形成了整体力量,从而为开展一些各自力量难以实施的项目提供了保障。
二、开放型项目教学的项目的选择与开发
开放型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三个因素,并且能负载足够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同时项目的容量又必须适当,其教学的目的是要让更优质更有创意的`项目进入到学生的视野中。
1.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型项目教学的特点在于其教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项目的开发以学生自定主题、教师设定以及企业需求为主要项目来源。首先,学生可以根据学科竞赛、技能大赛或社会上的各类设计竞赛等要求自定主题,也可由教师的课题中分离出子课题,甚至是校企合作的实际工作项目或学校自身的一些外包项目及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选择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项目。其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合作伙伴、学习环境。例如,拥有一个优质课题的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选择指导教师以及合作伙伴,甚至是完成项目的实验条件,学生在开放型项目的学习中,能提高学习主动性以及综合能力。
2.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具有典型性
开放型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具有典型性,即所选的项目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最好是来源于行业、企业或者社会中的实际项目,项目要具有应用性、技术性、直观性的特征。以我校包装设计课程为例,以典型产品或任务为载体,把课程分为多个项目,如食品包装项目、酒包装项目、茶叶包装项目、系列包装项目等企业提供的真实任务或课题,或者以典型项目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学生个人也可以自主地到企业寻求项目,指导则由校内教师与广告公司专职设计师共同承担,并按照企业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验收要求来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
3.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即项目内容围绕某个专题涉及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要通过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生成有机融合。例如我校学生的自主项目--创意微产品设计项目,是一项能够促进各课程甚至是多专业之间良好合作的综合性项目。在项目实施中,涉及到装饰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标志、VI形象设计等多门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学生自主研发的创意微产品要从源头开始从事一次真实的创业活动,自主开发原创品牌需要寻找市场缺乏的创意产品或需要改进的产品,并运用专业的手段策划、设计、制作、销售。在前期品牌推广,中期制作并销售,后期品牌的维护、改进、发展等流程中,了解产品的定位与策划、前期宣传、开发设计、生产制作、品牌维护以及产品的改进与深化发展等综合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加了学生就业、择业的主动性。
三、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1.制订项目计划
开放型项目计划的制定比起课堂项目在难度上有所增加,由于项目的开放型、自主性等特点,所以制定计划时要从专业到课程再到项目进行全面、具体、准确的分析,分析项目的典型性、完整性,说明项目所能负载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以及所能达成的目的。同时,要把握项目全局,统筹思考、安排各项工作,以项目活动展开的逻辑为主线,以完成具体工作为重点,对每个步骤的学习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组织相关知识、技能。制订项目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它不仅为实施整个项目理清了思路,理出了主线,还能综合体现一个劳动者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开放型项目的实施
开放型项目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是开放的,教师或企业设计师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控制各小组项目质量。学生在教师或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项目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按照已经确立的项目计划,将项目教学中需要制作的产品、解决的问题及其所要达到的要求,详细科学地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如包装设计项目任务可以细化为搜集资料、对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市场调查研究、确定设计定位、设计方案的具体化、设计的表现、设计定稿、制版打样、成品出厂等,这些工作任务之间可以是递进式、并列式、流程式的,通过这些序列任务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任务要能体现实际要做的事情,而且要使用符合工作岗位技能规范的术语,通过操作和体验,建构新的知识技能(专业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开放型项目教学的评价
开放型项目教学的开展对原有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施评价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企业和社会,也包括学习者自身及学习同伴,评价可以从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例如,对包装设计项目的评价,客观评价,一般应根据包装行业规范和标准,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评分项既要能体现包装规范和标准,又要适当考虑本项目中的重点知识与技能在评分表中所占的比重,如设计定位、设计表现中的各视觉传达要素、印刷工艺的评分比重等。主观评价,则要按照观察与评价、反思与探究、修正与完善等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合理设计观察点,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另外,评价的实施具有多元性,行动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因此,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或安排在项目完成之后集中进行评价或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分散进行评价,最终评价也由成品的获奖等级、企事业单位能否直接将该成品投入到生产实践中以及成品的具体指标来判断。通过评价让学生在批判与自我批判中提升,而这种批判能力、反思能力本来就是重要的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高职设计专业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内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在坚持走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化道路,以实践为宗旨,以开放型项目为方式,打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性,让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取过程性知识和经验,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现代职业能力,赢得在未来设计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篇15:研究性教学在电视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教学在电视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电视制作课程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特别是忽视学生电视节目制作创新意识的培养.“虚拟电视台”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接近于真实电视节目的制作实践,掌握相应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它体现了“知能合一” 的特点,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保持时间的延长、学习动机的激发、节目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作 者:卢锋 王苏平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南京,21000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电视制作 虚拟电视台篇16: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微课程的独特之处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介环境应运而生。进而促使社会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而微课程可以说是“微时代”催生出来的一种产物。微课程的产生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特点。传统的教学录制资源的特点是录制的内大而全,且比较冗长,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且很难抓住重点,甚至有些疑点和难点很难得到明确的解答。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较,微课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微课程的容量小,内容比较单一
1.2微课程主要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视频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因此具有时间短的特征。
1.3可以不依赖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就能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即教学的信息、目的、价值均能在微课程中体现。
1.4微课程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的单元。
1.5微课程是一种独立的、具有特定播放格式的一种可传播的媒介格式,便于传播和学习。
2.探究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
2.1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形式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主要分为自主在线学习型、室内教学插入型和课后锻炼巩固型三种形式。体育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因为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体育微课程教学更加具有它的独特之处,其资源形象、具体、生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拓展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普及。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跳绳的四个基本动作:“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形象的.表现出来,可以增加学生的认知感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利用课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动作技术、文字形象和语言解释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更加主动的去了解体育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修养。室内教学插入型教学最典型的例子是篮球规则和裁判方法的讲解微课程,可以通过语音解说配合漫画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共同理解篮球甚至体育的奥妙之处。课后利用课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可以更准确地、形象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进而增加学习体育的兴趣。教授可以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难点和疑点,根据具体的难点和疑点制作成视频,或者将新技术动作以慢播放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分享到微视频的平台上,进而让学生充分掌握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动作,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类型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类型主要包括:讲授型、演示型、练习型和表演型四种类型。讲授型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中微课程教学类型,其本质是利用语言的传递功能进行体育知识的教授,即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体育的动作要领、基本动作原理、练习最佳形式和锻炼手段等等。而演示型教学是讲授类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属于感知类教学的范畴。教师可以将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动作或练习方式展示给学生,进而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感知知识的精髓和动作要领。表演型教学主要分为教师的动作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表演类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教学内容重现,不但起到教学的目的,也起到复习的目的。
2.3微课程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
每个学校的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其教学的理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微课程的教学和体育课程相结合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微课程的引入不能影响体育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程,即微课程是对体育常规课程重点和难点的解释和补充,不能抛下常规课程只用微课程教学。其次,要结合不同学校的课程特色,选用可以体现该校教学特色的微课程进行教学。最后,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要对象,因此要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微课程进行教学,进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篇17: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程的选择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微课程范围非常广泛,质量高低参差不齐,因此在选择微课程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注意教学对象,有的微课程适用于小学生,而有的适用于大学生。二是注意教学的主题,有的微课程教学主题与内容存在偏差。三是注意课程理解准确,有的微课程注重说教、有的注重演示,这些都不适合于教学。四是注意教学的环节全面,有的教学内容非常的单一,甚至有的只有开头,没有结尾。五是注意微课程的技术效果,有的微课程的播放画面或者音效不理想,使得学生不喜欢观看,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微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选择微课程上要严格把关。而如果在选择微课程上有效地避免以上五方面的问题,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18: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因为微课程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微课程的应用促进了教师的电子备课、可用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的应用,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微课程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微课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演示动作的难题,同时,微课程的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随时学习的理想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愿望,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反思,使得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掌握。虽然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多现实意义,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方面,微课程在体育方面的资源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第二方面,体育相关的微课程的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需要进一步扩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第三方面,体育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提高,因为教学与学习互动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普及性和流行性不够高。如果在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三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微课程的应用程度会显著提高,并且从微课程的提高的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5.结语
微课程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本身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并且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甚至可以实现全民都来学习体育知识,提高全民体育素质修养的愿望。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力度,并且努力完善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努力实现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最大价值。
篇19:基础会计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基础会计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一、问题形成的多元性因素及分析
造成上述学习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方面:
1.教师因素——学习中,教师因导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造成学习障碍
无论哪一专业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多为概念、原理、方法,学生在基础会计学的学习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会遇见一些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上,比如,在基础会计学中的概念有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等,由于中文词的多义性,学生往往按字面简单理解,其实,会计对象是指会计的研究范围或会计工作的核算内容、资金运动是指单位资金的获得。使用及处置过程,再比如,原理部分,复式记账法中历史延续下来,约定俗成的借贷表示方式与企业资金增减关系的转换原理,多数学生对资金增减变化能够认识,但转换借贷就不理解了,还有对权责发生制与收复实现制两个会计核算基础原理的理解问题等,复式记账原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中的会计分录,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核算基础直接影响跨期收入、费用的处理及对现金流量表和税务会计的理解,一方面是学习中有困难,而另一方面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这些困惑与障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阻碍了学习的深入,而造成这一问题是教师因素,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导学。
2.学生因素——学习中,学生因懒惰和懈怠,没有理解且记忆基本概念,造成理论知识理解的困难
基础会计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的连续性,即后续原理与方法建立在前面的内容之上,这要求学生对前面的内容在理解之上加以记忆,如,在学习前期必须记忆的基本内容有,六大会计要素,常见的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隶属关系,常见会计账户的入账范围。常见的会计分录等,在教学中期必须记忆的基本内容有,企业资金筹措、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利润分配及全部完整过程的账户对应关系等。这些基本内容的记忆构成了基础会计学后续学习的基本条件。在学习的后期,会计学重要的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三大实务技能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但这对于一部分学习者来说是没有按教学进度依次做到。一部分学生空有学习愿望,懒惰与缺乏毅力是造成学习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应当说,学生本身是这一问题的直接因素。
3.教管因素——教学中,缺失对会计应用的教学设计与要求
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运用能力。《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一部分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能够对知识理解与记忆。他们可以听懂课,他们可以看懂书,但他们仍然不会操作与工作。比如,在同步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做会计分录“学习使用形式”,也能看懂字账“教学使用形式”与报表,但由于他们在学习中没有得到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同步的操作训练,其知识的构建仍然是不扎实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有些时间一长尽都忘记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是造成学生知识构建不扎实,不能迅速转化为工作能力的重要原因。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直接因素又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与要求出了问题,其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学资源的设计、实训课程的同步配套与安排、教学中的同步教学操作要求三方面。第一,我们的教学资源没有设计出网络实训系统;第二,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同步;第三,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训练操作相结合的要求没有很好的规范。教学管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造成上述学习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方面:
1.教师因素——学习中,教师因导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造成学习障碍
无论哪一专业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多为概念、原理、方法,学生在基础会计学的学习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会遇见一些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上,比如,在基础会计学中理解——教师是帮助答疑解惑加深理解的重要引导者
理解是记忆与运用的基础,是知识构建的基本要求。没有理解的记忆与运用是死记硬背与机械的运用。理解可以帮助记忆,加速记忆,缩短记忆时间;理解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作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答疑解惑并适时地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深入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发挥教师的重要导学作用,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知识驾驭能力与表达能力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来适时地回复学生的问题。可见,教师的能力与责任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关键。解决学生学习理解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教师的能力与责任问题。
2.强化记忆——学习者自身的态度与毅力是强化记忆的关键
记忆是理解与运用的条件,是知识构建的必备前提。一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无论是文科、理科记忆是必备的。学习中的记忆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不可懈怠。学习中的记忆基本上是依靠学习者自己完成的。当然,在老师帮助理解前提下的.记忆,可能更加地轻松,但就记忆本身来看是不可替代的。他是学习者积累知识,积淀方法,储存信息,获取运用资源的唯一办法。强化学习者记忆,学习者本人的学习态度与毅力是两大关键。一是,学习者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记忆是学习的必备前提,不记忆无法学习;二是,学习者的记忆速度有快慢,保持的时间有长短。毅力&即反复记忆’是解决记忆差或者说记忆速度慢、记忆保持时间短的唯一有效手段。
3.学用结合——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运用是理解与记忆的目的,是知识构建的结果与成效。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技术转化为运用能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育机构承担着责任。尤其是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训安排、教学过程要求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针对基础会计学而言,第一,开发网络版的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方便学生根据需求在学习的平台上随时进行操作运用训练;第二,在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同步安排实训课程,尤其是严格实训与理论课程同步开设,同进度教学,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第三,将操作运用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可将操作按教学进度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账簿、各类报表分步要求规范运用训练。
总之,《基础会计学》学生知识的构建对学生后续学习及工作实践至关重要,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构建过程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三个重要的构建因素。教师、学生、学校又是影响与完备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方面。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毅力;合理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法学论文题目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9篇)】相关文章: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2023-09-19
关注课堂文化打造生命课堂――学校课堂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2022-09-24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2-04-30
网络仿真在高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2024-01-09
工商管理人才培论文2022-11-07
教师视角下的初中生文学名著教学2022-08-14
多元法律性社会学的论文2023-04-15
改革电工学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2022-05-02
民法教育教学理念与民法精神培养方法探讨论文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