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模拟训练:山色((通用9篇))由网友“PrettyBlue”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现代文阅读模拟训练:山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现代文阅读模拟训练:山色
现代文阅读模拟训练:山色
“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
当我翻开一本新书,坐在窗前遥望西山景色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这句话。
可是,这是冬天。
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冬天看山,却另是一番可爱的景色。没有到过昆明的人,总以为这地方四季皆好,在这里住久了的人,却以为冬天最美。冬天无风无雨,天空最高最蓝,花色最多最妍,滇池五百里,水净沙明,山上无云霭,数峰青碧。说西山如睡美人,也只有这时候最像,偶然一抹微云,恰如一袭轻纱,掩映住它的梦魂,或者如一顶白羽冠冕,罩住它那拖在天边的柔发,只是更显出山色妩媚罢了。
一片阴影掠过我的眼前,记忆把我拉回到十几年前的一个黄昏。那是最黑暗的时代,冬天,刮着冷风,自朝至暮,黑云压城,到了日暮时刻,竟然飘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来了。我夹在仓仓惶惶的行人中间,默默地在大街上行走。“真冷啊!”行人中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惊呼。是的,真是冷得厉害,在这个“四季无寒暑”的城池里,大概谁也不曾料到会有这样的坏天气;我自己,简直感到连灵魂深处都已结了层冰。这里曾多少次流过人民的鲜血。“我那鲜红的生命,渐渐染了脚下的枯草!”那个写过这样诗句的诗人,也终于把他最后一滴血洒在这片土地上!……我一面想着,蓦然抬头,那座平时并未引起我特别注目的西山,此刻却使我延伫良久,暮色苍茫,自远而至,山的轮廓模糊不清,仿佛它在这飞雪的寒天里也瑟缩不堪了。“真冷啊!”又是谁在风声中这样传呼?不是别的,正是它,是西山,它在向人家求救。平时,总感到西山去城市相当遥远,此刻,觉得它是那么接近,我仿佛看见它在慢慢移动,它大概想把它那老态龙钟的身体移到城里来,它希望到城里来吸取一点暖气,它听到这里有人的声音,它看到黄昏中这里有灯火荧荧。我想告诉它,你不必徒劳,你连那个古老的城门也进不得,更何况那些高大明亮的玻璃门窗,那些雕梁画栋的宫殿、禁地。“寒山一带伤心碧!”它到底无可奈何,它大概已经冻僵了,已经冻死在滇池边上了。
现在,坐在窗前,看着这一幅明净的山水画图,想起过去这些遭际,确实感到奇怪。也许只是一个梦,可是梦,岂不也是真的吗?
日光从楼角转过去。西山的轮廓显得更清楚了,它好像是画在那里的,又好像是贴在那里的。蓝蓝的天空,一点云影也没有,整个世界都安静,可是就在这静中,我感到一切都欣欣向荣,鼓舞前进。明天一定又是好天气,早起来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山脚下海水边那一片“赤壁”,在晨光熹微中,照得云蒸霞蔚,真个是“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整个一座山都会活起来的。就是此刻,就像我第一次认识它似的,我感到它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滇池水在它的脚下,画出了一匝银线,“远水非无浪”,我只是听不见拍岸的水声,却想象,西山已经被滇池浮起来了,它仿佛一只船,正在岸边上挽着。睡美人,我看见你的嘴唇轻轻翕动,你的胸部微微起伏,我已经听到你的呼吸。你大概正要说话,说出你过去的噩梦,和你醒来后看到的一切,正如那个“听石头的人”,那个古代艺术家,从一块石头中所曾听到过的;我也听到一个苏醒的生命从石头深处发出声音说:“我在这里,和大地一同复苏,一同前进。”
西山,你现在大概不会再要求到城里来了吧,社会主义的新城市,已经延伸到你的身边,你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你使这个美丽的城市显得更美丽了。
我的视线重又落到我翻开的书页上,上边写的是“对立的统一”、“从量变到质变”。不错,山与水,高与深,静与动,形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正是对立的统一,从过去到现在,从阴冷的昨天到阳光灿烂的今天,是由量变到质变。(节选)
1.开篇“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这句话强调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2.本文描写西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3.结合原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重点突破题)
①“早起来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山脚下海水边那一片‘赤壁’”一句中“赤壁”的含义是什么?
答:
②“西山,你现在大概不会再要求到城里来了吧,社会主义的新城市,已经延伸到你的身边,你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你使这个美丽的城市显得更美丽了。”这里,对西山改用第二人称的作用是什么?
答:
4.从全文看,作者借西山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抒发的?
答:
篇2:现代文阅读模拟训练:我爱水
现代文阅读模拟训练:我爱水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潺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琮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遇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徜徉。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汩汩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光。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深了,堤边水位低了,水寥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边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1.“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篇3: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有美堂记
欧阳修
嘉v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出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
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夸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
然二邦皆僭窃于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之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宠之以诗 宠:宠信
B.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 名:命名
C.然二邦皆僭窃于乱世 邦:国家
D.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好:喜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C.金陵以后服见诛勿以善小而不为
D.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食其禄,焉避其难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带有议论性质的记叙文。文章的第一段首先说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理由是皇上赐诗,梅挚筑堂,遣人求文三件事。这三件事引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与写作文章的原因。
B.文章的第二段讲述了社会上人们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精神寄托,即一种是追求山水之美,一种是追求人文物产之盛。再进一步过渡到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地方才能找得到这样的美,既而说明了要兼顾这两者的难处。
C.文章的第三、四段讲述了在中国大地上这两种不同的精神寄托的美都能找得到的地方的稀少,并阐述了能找得到的地方,并把金陵与钱塘进行好坏的对比。
D.文章的最后点明了主题:为什么梅挚喜欢这个有美堂。从欧阳修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写文章构思的严谨,逻辑推理的周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
(2)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
篇4:四级阅读考前模拟训练
四级阅读考前模拟训练(1)
一 阅读技巧
(一)略读
略读又被称为“浏览”,其主要目的就是把握全文的大意,包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和论述这一中心思想。在略读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把重点放在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对中间的几段,只需读第一句话,快速浏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完全可以把文章的细节忽略不计。略读技巧主要用来解决有关文章主旨、中心和标题的问题。从所花费的时间来看,最好一篇文章的略读不要超过1-2分钟,同时通过略读,也为解决后面的细节问题做好了准备。?
(二)寻读
与略读相比,寻读并不要求考生了解通篇的中心内容,只需通过搜寻以了解某一特定的细节,例如:数字、人物、原因、年代、方式等。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回答文后的五个问题,特别是其中有关细节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寻读,能够使考生迅速地从文章中准确地找到某个问题的答案出处,然后仔细研读该部分,并从试卷上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找出准确的答案。?
(三)略读与寻读的.先后顺序
结合四级考试中阅读理解时间有限这一特点,考生最好是先寻读而后略读,即先读后面的五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用寻读的方法在文章中找答案。做完细节问题之后,再来略读文章以掌握其主旨来对付剩下的有关文章中心思想的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直接、阅读时目的性比较强。但是,由于在做题目之前没有全局观念,并不能够借助中心内容的把握来判断选项的对错。所以,在做完有关主题思想的问题之后,考生最好能够再检查一下有关细节问题。??
避免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有效的阅读过程中,眼球的快速接收活动和大脑的紧张处理活动应是同时进行的,而其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多余的,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地总会干扰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在四级阅读理解考试中,考生应尽量避免以下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1).阅读时头转来转去;2).阅读时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3).阅读时有出声的习惯;4).阅读时喜欢用手指或者笔在所读的句子下划线的习惯;5).阅读的过程中总喜欢回头来重复读过的内容;6).读的过程中,一遇到生词就不知所措;7).读的过程中总喜欢把句子翻译成汉语来理解。?
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是按语义单位来理解,所以有经验的读者总是把双眼的注视点不是放在某一个单词上,而是集中在词与词之间连成的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较大的语言单位上。这样做,读者可以一边读一边理解,速度就明显地加快了。??
同步训练
Questions 21 to 2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While traveling abroad,Mr.Jackson Frank ran short of money.So he wrote to his brother,asking for $500.“Send the money by telegram,”he wrote,“to the Fisher Bank in P...”?
After a week he began calling at the Fisher Bank.He showed his passport.“Nothing has come for you,”he was told.This went on for two weeks and Mr.Frank got very worried.He sent a telegram to his brother,asking where the money was.There was no reply,and no money arrived for him.?
In the fourth week Mr.Frank was arrested for failing to pay his hotel bill.His passport was taken from him.He tried to explain the problem,but no one believed him.He was sent to prison for six days.?
When he
篇5:六级阅读考前模拟训练
六级阅读考前模拟训练(1)
Directions:There are 4 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 ?
Passage 1
Questions 21 to 2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People do not analyze every problem they meet. Sometimes they try to remember a solution from the last time they had a similar problem. They often accept the opinions or ideas of other people. Other times they begin to act without thinking; they try to find a solution by trial and error. However, when all these methods fail, the person with a problem has to start analyzing. There are six stages in analyzing a problem.?
First the person must recognize that there is a problem. For example, Sam’s bicycle is broken, and he cannot ride it to class as he usually does. Sam must see that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his bicycle.?
Next the thinker must define the problem. Before Sam can repair his bicycle, he must find the reason why it does not work. For instance, he must determine if the problem is with the gears, the brakes, or the frame. He must make his problem more specific.?
Now the person must look for information that will make the problem clearer and lead to possible solutions. For instance, suppose Sam de
篇6:六级阅读考前模拟训练
六级阅读考前模拟训练(2)
今天我们接着做阅读的练习,看看今天大家做得怎么样.
Part Ⅱ Reading Comprehension (35 minutes)
Directions: There are 4 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
Passage 1
Questions 11 to 1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 a sense, the new protectionism is not protectionism at all, at least not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the term. The old protectionism referred only to trade restricting and trade expanding devices, such as the tariff or export subsidy. The new protectionism is much broader than this: it includes interventions into fo
reign tra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them. The new protectionism, in fact, refers to how the whole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to the private economy affects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emphasis on trade is still there, thus came the term “protection.” But what is new is the realization that virtually all government activities can affec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protectionism in the Western world reflects the victory of the interventionist, or welfare economy over the market economy. Jab Tumiler writes,“The old protectionism…coexisted, without any apparent intellectual difficulty with the acceptance of the market as a national as well as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istribution mechanism ― indeed, protectionists as well as (if not more than) free traders stood for laissez faire(放任政策). Now, as in the 1930s, protectionism is an expression of a profound skepticism as to the ability of the market to distribute resources and incomes to societies sat
篇7:中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模拟训练
(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模拟训练。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1.选出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C. 广故/数言欲亡
D.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戍死者固十六七三男邺城戍
B. 并杀两尉题名并篆文
C . 徒属皆曰此皆良实
D. 祭以尉首以草火攻
3. 对陈胜、吴广号召大家起义的言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利害关系,借以激怒大家。
B. 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利害关系,指明斗争方向,并激励士卒立下雄心壮志。
C. 指出大家的处境,以“戍死”威胁大家,指明斗争方向。
D. 分析处境,晓以利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4. 文中尉“笞广”“剑挺”是吴广用计的结果。吴广的计策是“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填空)。陈胜起义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的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秦朝末年,“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顺应历史潮流,揭竿而起,势如破竹,极大地撼动了秦王朝的统治。这正证明了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这一道理。
7. 本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本是记诸侯的,司马迁把农民起义的领袖列入“世家”表现了司马迁____________.
********************************************************
(二)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1) 故不为苟得()
(2) 所欲有甚于()生者
(3)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4) 乞人不屑()也
2. 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B. 呼尔而与之:呼喊你并且把东西给你
C.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D.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得到它就活下来,得不到就会死亡
这两节文字的论点是“____________”,但论证方法不同。第一节从_______和______两方面论证;第二节以_________论证为主。第二节的事例后来引申出一个成语_______.
第一句运用了“设喻”的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依照画线句结构,用现代汉语在a、b句之间再插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______.
列举古今中外“舍生取义”的“贤者”一人,并用简明的语言介绍其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陶后鲜有闻()
2. 按要求填空
①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写莲表现自己高洁的语句是__________,表现自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主要是写莲,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菊与牡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面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人们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某人的高贵品质。在当今社会,人们又以“入淤泥而不染”来评价其高洁,可谓精妙传神。试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 文中的“五柳先生”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_____(朝代)的大诗人陶渊明,世称“_______”
2. 解释加点的字词。
(1)造()饮辄尽
(2)曾()不吝情去留
(3)颇()示已志
(4)或()置酒而招之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句子,老师笔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模拟训练》。
(1)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
5. 如何评价“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你还了解哪些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段中最能集中体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的语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在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著的《____________》里可查检到《三峡》原文。
2. “巴东三峡”指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___________峡。“巴东”是古郡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晚唐诗人________曾有诗云:“巴山夜雨涨秋池。”
3. 下列词语中“疾”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疾”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讳疾忌医B.疾驰而去C. 疾恶如仇D. 积劳成疾
4. 解释加点的词。
①乘奔御风()
②良多趣味()
5.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描绘三峡四季风光,写夏季江水抓住了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试结合平时积累,大胆想像,用40个左右的文字描绘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库区夏季崭新迷人的风光。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a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___b____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翼___________名__________
寓____________霏____________
2. 选出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A. 佳木秀而繁阴(绿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水的南面)《愚公移山》
B. 山间之四时也(中间)
又何间焉(暗地里)《曹刿论战》
C. 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薄暮冥冥(昏暗)《岳阳楼记》
D.野芳发而幽香(开)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孟子二章》
3. 第二段文字中已有一个句子演化成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现在指_______.
4. 回忆你读过的诗句,写出同“佳木秀而繁阴”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依据原文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你分别谈谈《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二位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力争用文中的原句加以佐证,并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要确立怎样的人生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D2. B3. B4.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从民欲也
5.略 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 充分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作难”之功,即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二)
1. ①苟且偷生②比③所以④轻视
2. B3. “舍生而取义”举例正反道理嗟来之食
4. 便于下文论证的道理形象、易懂5. 略6. 略
(三)
1. 多;洗涤;更加;少2.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衬托莲花的高洁,增强表达效果 3. 略4. 这里只将“出”改为“入”,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后者表明深入淤泥而不染且高洁。(意对即可)
(四)
1. 东晋靖节先生2. 略3. 是一个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志趣卓尔不群的人。
4. (1)每当读书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时,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2)他住的房屋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 5. 他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求荣利,不必适应官府的标准,无须牵强附会,空凿曲解,这就是“五柳先生”的读书“不求甚解”。他读书求的是古圣贤作者的真知是精神上获得的充实和鼓舞。他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读书。 6.略7.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五)
1. 水经注·江水2. 西陵李商隐3. B
4. 飞奔的马;真,实在5. ①如果不是中午或半夜的时候,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②连续不断,凄切异常,在空旷的峡谷中传送着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6. 水涨流速,交通阻断7. 略
(六)
1. 鸟翅;命名;寄托;雾气2. B3.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4. 略5.略
6. 《醉翁亭记》作者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岳阳楼记》作者提出了“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的,很可贵的。“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人生”具有开放性,答案不惟一。
篇8:四级阅读考前模拟训练
四级阅读考前模拟训练(2)
大家普遍反映阅读很难,阅读题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我们只有多加练习,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Directions:There are 4 passages in this part.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Passage 1
Questions 21 to 2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 three main typ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provided by the Latin grammar school,the academy,and the public high school.The first of these was a colonial institution.It began in New England with the establish ment in 1635 of the Boston Free Latin School.The curriculum(课程) consisted mainly of the classical languages,and the purpose of this kind of school was the preparation of boys for college,where most of them would be fitted for the ministry.?
The academy began in the early 1750’s with Benjamin Franklin’s school in Philadelphia,which later became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It extended generally to about the middle nineteeth century,except in the southern states where the public high school was late in developing and where the academy continued to be a principal means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ven after 1900.The academy was open to girls as well as to boys,and it provided a wider curriculum than what the Latin grammar school had furnished.It was designed not only as a preparation for college but also for practical life in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activities.Although its wide educational values are evident and are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is country,the academy has never been considered a public institution as the public high school has come to be.?
The public high school had its origin in Massachusetts in 1821 when the English Classical School was esta
篇9: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文体划分:
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二、需要要点培养的能力有哪些方面?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
3、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4、体会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三、从哪几个方面来整体感知、领会文意?
1、 理解思想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1)熟读课文,了解全文梗概。
(2)理清内容的排列组合顺序,把握作者表达的思路,抓住主体内容的内在联系,确定划分依据。
(3)划分段落,注意过渡自然节的划分。
(4)仔细阅读各段内容,找出重点,概括段意。
常用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3、强阅读理解,提高语感能力。
4、了解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
5、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6、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
7、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四、怎样理解关键字、词及重点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1、对关键字的理解和作用的掌握,应侧重于揣摩作者的“炼”字功夫。
2、应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
3、重点句的含义和作用,则需要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来领悟和理解。
五、如何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 ;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六、怎样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连贯,就是前后句子的意思连续贯通,没有阻碍。它的要求有:1、有统一的话题,包括在一个较长的单句中主语要一致。 2、有合理的句序。 3、有过渡衔接的句子。 4、构成一组整句的句式要统一。
七、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八、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九、描写分为哪几种?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十、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十一、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开头 3、分析文章的结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十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十三、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五、小说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十六、散文的一般知识:
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选材广泛,结构灵活,内容丰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终紧扣一个中心,有鲜明的主题,材料组织井然有序。
2、如何分析抒情散文的中心?(可按第十问的前四个方法。)
3、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4、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十七、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和逻辑。逻辑顺序可分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等。
2、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3、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 (2)举例子 (3)列数字 (4)分类别 (5)作比较
(6)打比方 (7)引用 (8)作诠释 (9)配图表 (10)摹状貌
4、语言特点:有的是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其准确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等词语。(这些词语能否去掉?不能,先结合语境解释,再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5、怎样进行说明文的整体阅读:①准确判断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分析说明文结构,了解说明顺序 ③熟练判断说明方法 ④理解文中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准确性这一点 ⑤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十八、议论文的一般知识:
1、提出论点的几种方法:①标题 ②开头 ③中间 ④结尾
2、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这种结构又可分为:①纵式结构:即层层深入地分析 ②横式结构:即各层并列展开进行论证。
3、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法):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用理论论据(引用名言、原理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证明深奥难懂的道理。
十九、怎样解答比较阅读类的考题?
1、要考虑两段文字的体裁是否相同。
2、要考虑两段文字的内容是否相似、相关或相反,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3、要考虑两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是否相同。
4、要注意不同体裁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文体特征。如说明文中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等,议论文中论点、论证、语言严谨等。
二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美丽的金堂作文
【现代文阅读模拟训练:山色(通用9篇)】相关文章:
四川有哪些专科警校2022-05-06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反思2023-05-02
《观舞记》的课堂同步训练题2023-05-24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反思2022-05-06
参加高考复习讲座研讨会心得体会2023-04-17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论文2022-11-17
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2022-12-17
记金华双龙洞的教学反思2022-05-06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原文阅读及翻译2023-08-04
《秦楚之际月表》阅读答案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