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05-06 12:33:1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精选12篇))由网友“睁大眼睛瞧一瞧”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

篇1: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

【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以:率领;师:军队。

溃:溃败

(2)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

(3)处:居住。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是:即使。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昔:从前;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大,通“太”,太公, 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女:通“汝”,你;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实:表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期望。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 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楚地特产。入:纳,这里指进贡。共:同“供”,供给。

(12)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徵:征,索取。

(14)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5)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16) 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7)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8)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19)承蒙您想我过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徼(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 敝邑(yì):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0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收:收容。

(21)众:指诸侯的军队,

(22)绥(suí):安抚。

(23)方城:指楚国在 北境修筑的楚长城。

(24)盟:订立盟约。

【译文】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背景

原文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选自《左传 僖公四年》。

评析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平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篇2:齐桓公伐楚原文翻译及赏析

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 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 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 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 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 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 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 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 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 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 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 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 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 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 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作品鉴赏:

文章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既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成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篇3: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

【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以:率领;师:军队。

溃:溃败

(2)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

(3)处:居住。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是:即使。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昔:从前;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大,通“太”,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女:通“汝”,你;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实:表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期望。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楚地特产。入:纳,这里指进贡。共:同“供”,供给。

(12)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徵:征,索取。

(14)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5)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16)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7)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8)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19)承蒙您想我过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徼(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敝邑(yì):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0)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收:收容。

(21)众:指诸侯的军队,

(22)绥(suí):安抚。

(23)方城:指楚国在北境修筑的楚长城。

(24)盟:订立盟约。

【译文】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背景

原文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评析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平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篇4:齐桓公伐楚文言文翻译

齐桓公伐楚文言文翻译整理

【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以:率领;师:军队。

溃:溃败

(2)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

(3)处:居住。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是:即使。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昔:从前;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大,通“太”,太公, 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女:通“汝”,你;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实:表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期望。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 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楚地特产。入:纳,这里指进贡。共:同“供”,供给。

(12)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徵:征,索取。

(14)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5)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16) 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7)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8)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19)承蒙您想我过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徼(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 敝邑(yì):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0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收:收容。

(21)众:指诸侯的军队,

(22)绥(suí):安抚。

(23)方城:指楚国在 北境修筑的楚长城。

(24)盟:订立盟约。

【译文】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篇5:四国伐楚的原文及翻译

四国伐楚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四国伐楚,楚令昭雎将以距秦,楚王欲击秦。昭侯不欲。桓臧为昭雎谓楚王口:“雎战胜,三国恶楚之强也,恐秦之变而听楚也,必深攻楚以劲秦。秦王怒于战不胜,必悉起而击楚,是王与秦相罢,而以利二国也。战不胜秦,秦进兵而攻,不如益昭雎之兵,令之示秦必战。秦王恶与楚相弊而令天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秦、楚之合,而燕、赵、魏不敢不听。三国可定也。”

文言文翻译:

秦、齐,韩、魏四国联合攻打楚国,楚王命令昭雎率领军队抵抗秦兵。楚王想要进攻秦国,昭雎不想这样做。

桓臧替昭雎对楚王说:“如果昭雎取得了胜利,其它三国就会憎恨楚国的强大,担心秦国改变主意而听从楚国:三国必定加强对楚国的进攻以便增强泰国的.信心。如果秦王被战争不胜所激怒,一定发动全部兵力进攻楚国,这样大王就要跟泰国互相疲劳作战,而使齐、韩、魏三国获得利益。如果我们不能战胜秦国,秦国就会发兵攻打我国。因此不如增强昭雎的兵力,让他做出决战的样子给秦国看。秦王本来就讨厌和楚国进行疲劳战而使天下诸侯得利,这样秦国就可能割让一点土地以结束战争。如果秦国、楚国联合,燕国、赵国、魏国就不敢不听从命令,三国就安定了。”

篇6:齐桓公伐楚文言文阅读答案

齐桓公伐楚文言文阅读答案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16分)

(节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1.下列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水以为池池:池塘

B.屈完及诸侯盟盟:订立盟约

C.赐我先君履履:践踏

D.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如:像

2.下列加粗“之”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B.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D.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3.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蔡溃,遂伐楚(楚国被打垮,于是就讨伐楚国)

B.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你在北方,我在南方,相距很远,本来互不相干)

C.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次用兵是为我呢,还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呢)

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拿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

4.下列加粗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C.女实征之

D.王祭不共

5.下列与“君若以德绥诸侯”中“若”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6.下列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涉:蹚水过河,这里有进入的意思

B.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众:多

C.君其问诸海滨诸:之于

D.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7.下列加粗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2分)

A.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B.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D.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此句表明齐国在为进攻楚国寻找借口

B.本文记叙春秋初年齐、楚两个强国之间的一场斗争,最后楚国战败

C.文章简洁地表述了外交上的辞令应对

D.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

【参考答案】

四1.B2.A3.C4.B5.C6.B7.A8.B

篇7:齐桓公伐楚盟屈完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  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  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  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  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翻译译文或注释:

春天,齐桓公以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军中说:“君  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纵使牛马跑散也不会到达彼此的边境。不料君王来到我国境内,这是什么原故?”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的'祖先太公  说:‘天下诸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从旁辅佐周室。’赐给我祖先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天子  的祭祀不能供应,没有什么用来滤酒祭神,我特来追究这件事。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国没有返回,我特来追问这件事。”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进贡王室,是  敝国国君的罪过,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君王到汉水边上去查问吧!”诸侯军队继续前进,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  辆战车观看。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  神求福,承蒙收纳敝国国君,这乃是敝国国君的愿望。”桓公说:“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屈完回答  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屈完于是同诸  侯缔结了盟约。

篇8:齐恒公伐楚原文翻译

齐恒公伐楚原文翻译

【原文】

齐桓公伐楚

作者:未知作者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日(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6):‘五候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11),王祭不共(12),无以缩酒(13),寡人是征(1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15)。”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16)。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7)。师退,次于召陵(18)。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19)。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0),辱收寡君(21),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22),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23),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24),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25)。

【注释】

(1)诸候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上蔡、新蔡一带。

(2)楚子:指楚成王。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

(4)唯是:因此。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召公爽(sh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溢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大隶:地名,在今河北隆卢。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入:进贡。

(12)共:同“供”,供给。

(13)缩酒:渗滤酒渣。

(14)寡人:古代君主自称是征:征取这种贡物。

(15)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6)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楚国地名。

(17)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8)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9)不谷: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20)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徼(jiǎo):求。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1)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22)众:指诸侯的军队,

(23)绥:安抚。

(24)方城:指楚国北境的大别山、桐柏山一带山。

(25)盟:订立盟约。

【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读解】

据说,“春秋无义战”。这意思是说,春秋是一个诸侯(军阀?)混战的时代,大家都是为了实际的利益(攻城掠地、抢夺财富之类)而打仗,大国凭借实力抢夺、吞并小国,弱肉强食,没有谁是为了真理、正义而战。

这种说法也许过于夸张,但齐桓公伐楚,似乎证明了战争的不合道义。齐桓公寻找的借口一望而知是站不住脚的,无法掩盖住恃强凌弱的本来面目,继而赤裸裸地以武力相威胁。这一典型事例足以让人相信那时大多数战争的非正义性质,相信强者为王的竞争逻辑。

不过,这场战争之所以载入史册,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不是谁是谁非、谁代表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而是在一个“无法无天”、凭强力攫取利益的时代之中,弱者如何凭借智慧保护自己的技巧,以及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不甘称臣的精神。

内在的智慧,通过巧妙的外交辞令表达出来,不费一兵一卒,以智慧的力量使敌手心理上先行崩溃,从而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即使是撇开利益之争一类背景,单是那些外交辞令本身,也足以让人赞赏和惊叹不已:一来一往,针锋相对,表面显得谦恭、温和、礼让,言辞又让人听起来不刺耳,而内在的凛然正气,却透过温和的表面使放手胆战心惊。

可以说,咱们的祖先在这方面发展出了一整套曾在世界上无人可比拟的智谋,使他们在战争艺术和战争谋咯方面处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至今仍让我们向往不己。

智谋本身是中性的,是一种手段和技巧,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和各种场合。弱者可以凭借它来保护自己,强者可以凭借它来巧取豪夺,阴谋家也可以凭借它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把智谋用于各种目的和场合的实例,从宫廷政变,到坑蒙拐骗,从高层次,到低层次,应有尽有。

由此让我们想到,咱们国人热心并擅长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争斗。我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过多地用在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之上,而不是用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更多的人造福之上。这是否同我们的谋略自古以来就特别发达有关系呢?

篇9:齐桓公出猎原文翻译

【原文】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译文】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他们尚且还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篇10:战国策·楚三·秦伐宜阳原文及翻译

关于战国策·楚三·秦伐宜阳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向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鲒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文言文翻译:

秦军攻打韩国的宜阳。楚怀王对陈轸说:“寡人听说韩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习诸侯间的事情,大约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因为他一定能避免宜阳的危亡,所以我想先替他据守宜阳,以此使他们更加感激我们。”陈轸回答说:“放弃这种想法,大王不要据守宜阳。凭韩侈的智慧,在宜阳都陷入了困境。如今山泽中的野兽,没有比糜鹿更狡猾的。糜鹿知道猎人张开大网,要前来把它赶到网里去,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麇鹿因此被捕获了。如今诸侯明知道这里有许多狡诈的'伎俩,举着网伪装前进的人一定很多。放弃这种打算,大王不要据守宜阳。韩侈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陷入困境了。”楚怀王听了他的话,宜阳果然被秦军占领。陈轸预先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了。

篇11:齐魏约而伐楚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向

齐、魏约而伐楚,魏以董庆为质于齐。楚攻齐,大败之,而魏弗救。田婴怒,将杀董庆。旰夷为董庆谓田婴曰:“楚攻齐,大败之,而不敢深入者,以魏为将内之于齐而击其后。今杀董庆,是示楚无魏也。魏怒合于楚,齐必危矣。不如贵董庆以善魏,而疑之于楚也。”

文言文翻译:

齐国、魏国约定一同讨伐楚国,魏国把董庆送到齐国作为人质。楚国进攻齐国,太败了齐国,而魏国却不来援救。田婴犬怒,将要杀死董庆。旰夷为救董庆对田婴说:“楚国进攻齐国,太败了齐国,而不敢深入的'原因,是认为魏国将要使楚军深入到齐军腹地然后攻击它的后方。现在杀死董庆,是向楚表示齐国没有魏国的联合了。魏国恼怒而去和楚国联合,齐国一定危险了。不如使董庆地位尊贵寒求好于魏国,面又迷惑了楚国。”

篇12:伐檀原文及翻译

伐檀原文及翻译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伐檀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诗经伐檀原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经伐檀译文及注释

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注释

1.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2.寘:同“置”,放置。

3.干:水边。

4.涟:即澜。

5.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6.稼(jià):播种。

7.穑(sè):收获。

8.胡:为什么。

9.禾:谷物。

10.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11.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12.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13.县(xuán):通“悬”,悬挂。

14.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15.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16.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17.辐:车轮上的辐条。

18.直:水流的直波。

19.亿:通“束”。

20.瞻:向前或向上看。

21.特:三岁大兽。

22.漘(chún):水边。

23.沦:小波纹。

24.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25.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诗经伐檀创作背景

这里将此篇作为反剥削诗歌看,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

齐桓公伐楚翻译

关于《管仲列传》课堂实录

文言文齐桓公练习题

三十世家·魏世家原文及翻译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文言文阅读答案

《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复习中常出现的几组易错文言近义词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

《马说》《老马识途》比较阅读及答案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精选12篇)】相关文章:

管仲荐隰朋原文及翻译2023-03-23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2023-11-14

After the elections原文及翻译2022-05-19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原文及翻译2024-02-22

老马识途文言文2022-09-24

杜甫——《江汉》2022-05-31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2022-05-08

史记刺客列传读书笔记2024-01-28

说苑刘向原文及翻译2023-10-14

《千金一笑》至《老马识途》阅读问答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