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

时间:2023-07-22 07:39: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精选5篇)由网友“是光”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欢迎阅读与借鉴!

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

篇1: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

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

本文从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 者:冯永斌  作者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9) 分类号: 关键词:高职   灌溉与排水技术   专业建设  

篇2: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于素芳

[摘要]文章结合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实际,从明确专业定位、谋划专业布局、打造专业特色、实现专业互补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

篇3: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于素芳(1961-),女,山东潍坊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吉林吉林1 3)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36-0022-03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衡量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结合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建院以来学院的专业建设实际,就如何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设置、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发挥自身优势,紧贴产业需求,明确专业定位

明确专业定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是否科学,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解决学校专业定位问题,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基本目标,明确专业定位是实现这一基本目标的本质要求。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市场、社会和企业需要。只有专业定位科学,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性、持久性、稳定性,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专门化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这类人才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岗位化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专业建设问题,保证学院专业定位准确,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解决制约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出口和入口难题,使学院顺利驶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坚持着力发挥自身优势、紧贴产业需求、瞄准市场变化的原则,对本校的专业设置进行定位,切实做好专业定位工作,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把握政策定理念。专业定位实践工作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做好专业定位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要全面掌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35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精神,确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确保专业定位理念的科学性、时代性,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实践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详细计划,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研讨、答卷、撰写论文等有效形式,广泛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学习活动,为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管理改革等各方面工作的不断创新,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使我们更新了职业教育理念,明确了职业办学方向,提高了职业教学质量,有力保证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瞄准市场定方向。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主动瞄准就业市场,跟踪热门专业发展,找准专业定位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市场急需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开设与之相对应的专业,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学院在瞄准市场定方向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学院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两个新专业,并于顺利完成了招生计划。

3.依托行业定主体。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带有浓厚的行业背景,在创办高职院校前多为行业办学性质,行业、产业教育资源得天独厚,这为高职院校依托行业、产业进行专业定位奠定了基础。依托行业定主体,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定位上紧贴行业、产业发展,突出某一行业、产业性质的专业在学校专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哪个行业、产业急需人才,我们就开设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实现高职院校为行业、产业服务的办学目标。学院原是铁路企业管理的学校,同时,也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铁道类学校,因此学院确定了以铁道类专业为办学主体专业的办学定位。未来几年,国家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宏大,预计投资规模要达到5万亿元,同时,吉林省境内铁路建设总投资额达1500亿元。巨大的铁路行业人才需求市场,为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学生就业前景。基于铁路行业发展实际,学院先后开设了服务铁路行业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等专业。由于专业定位准确,学院连续几年铁道类专业招生规模都超额完成计划,占总招生人数一半以上。

4.紧盯企业定规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高职院校毕业学生主要的就业单位,还是接纳毕业学生的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所以专业建设要紧盯企业发展需要,确定专业建设规模,对专业规模进行科学定位,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多少专业人才,我们就培养多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十大产业规划和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实施,在制造、交通运输、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规模定位上应着力提高制造、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的比例。吉林省区域经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明确了“十二五”期间以长春客车厂为龙头的全国最大的轨道车辆研发制造基地建设;以及汽车生产能力达400万辆、产值达到4200亿元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基于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学院及时增加了铁道交通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专业的招生规模,以满足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要。

二、采取主干辐射,实现资源共享,谋划专业布局

谋划专业布局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专业布局问题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专业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院的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只有专业布局符合学院实际、符合市场需要,才能保证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快就业、就好业,从而确保学院健康发展、稳定发展、持久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使其有利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有利于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专业结构形式是指职业学校所设专业间的联系状态,其基本形式有同质结构、近质结构、异质结构三种。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形式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形式,这是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学院主要采取的是近质结构形式。根据学院实际情况遴选主干专业,确定重点专业,明确特色专业,划定近质专业。采取近质结构形式下的专业的课程结构、教学组织、师资和设备利用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专业资源合理配置,统一调度,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充分实现有限教育资源共享,便于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途径,具有较好的办学效益。几年来,学院以重点专业尤其是铁路特有专业为龙头,以与其相关相近专业为支撑,形成了铁道运输管理类、铁道机车车辆类、土建施工及工程管理类、供用电类、汽车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等七个优势专业群,使专业布局结构更加稳定,为学院“十二五”期间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明确专业设置模式,提高专业布局适应度。专业设置模式是指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或所设专业在实施过程中因需而变的方式,其基本模式有主干辐射式、模块组合式、阶段组合式和复成式。学院专业设置模式选择的是主干辐射模式,以主干专业为核心,然后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辐射、衍生出与主干专业性质相近的新专业。选择这种专业设置模式,前期投入较少,师资和设备公用程度高,办学质量易于保证,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行业对同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专业布局既能保持相对稳定,也能灵活机动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提高了专业布局适应度。几年来,学院依据主干辐射专业设置模式,在建院初期7个主干专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专业设置规模,充分发挥了主干专业的辐射作用,在铁道运输类增设了铁道车辆、铁道通信信号、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汽车类增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电子信息类增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财务会计类增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同时,充分利用主干专业的师资和设备,扩展相关专业,开设了与铁道运输类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另外,依托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依托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开设了供用电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等。到“十一五”末,学院已经开设了25个专业,涉及8个专业门类,使专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为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三、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打造专业特色

打造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思路(本网网 )的具体表现,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途径。通过建设一批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科学、教学内容实用、教学团队优秀、教学模式先进、实训设备齐全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特色专业,并以此带动学校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打造特色专业、构建优势专业群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学校的实力在品牌,品牌的树立在特色,特色的打造在专业,专业的建设在人才。因此,只有牢牢抓住特色专业这条主线,不断创新专业建设思路,高职院校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教学紧盯企业,明确培养目标,这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前提。目标明则方向明,方向明则任务明。只有确定明确的具有自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开展专业内涵建设工作。我们要坚持教学紧盯企业,坚持深度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更符合企业需要,从而保证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经过几年的实践,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取得突破,有19个专业通过院内立项的方式,完成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更加坚定了奠定基本素质、构筑岗位业务能力平台、提升岗位业务能力、拓展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了其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2.推行工学结合,深化教学改革,这是打造专业特色的核心。一个符合市场需要、学校实际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为了实现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着力推进富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必须着力推进富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必须着力推进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选择,积极采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学生工作页等教学模式。通过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打造专业特色,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几年来,学院在推行工学结合、深化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有7个专业初步搭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主动与企业合作开发校本教材29本;积极采用小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模块教学、2+X等动态、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全面推广以学生工作页为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使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建设“双师”队伍,优化教学团队,这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关键。一流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流的专业特色;一流的专业特色,造就一流的专业人才。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应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以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选拔为支撑,以结构优化为主线,着力更新职业教育观念,全面培养和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和水平。为此,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引进专业优秀人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聘请知名教授专家讲课等;另一方面,要完善用人机制,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进修工作,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相关行业、企业调研,到高校进行培训,整体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几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调研和挂职锻炼,增强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率在90%以上;大部分专业建立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逐年提高;人性化的用人机制和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制度造就了一批教学中坚力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4.建设实训基地,改善教学条件,这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基础。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基石,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实训基地建设要以满足专业特色发展和教学改革要求为原则,通过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市场化手段,建立完整、先进、稳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实现用先进的企业设备和技术武装学校,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理念管理学校,用最新的企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培养人才,使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与行业企业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按照“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43个,校内实训基地53个,改善了专业实训条件,保证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促进多元结合、紧盯企业发展,实现专业互补

实现专业互补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学校的建设更需要企业。针对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专业设置体系多元性、专业设置形式灵活性和适应性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企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因此,高职院校既要做好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专业设置工作,也要做好以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的非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工作,形成学历专业设置与培训专业设置的有机互补,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为实现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学历教育是我国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办学目标,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应以学历教育为主。但随着科技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业人员转岗、再就业的频率加快,对职业培训或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多元化也成为必然。学校在开设学历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应适当举办一些社会急需的“短、平、快”的专业培训。通过多元化的企业员工培训,一方面能使专业设置的供给与劳动市场的需求在数量、结构、质量上趋于平衡,与劳动市场的需求相一致,减少人才层次上的供求错位,可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紧密结合,也实现了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了办学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设施、实操设备、实验场所、实习基地的作用,增强了学校自我拓宽与自我提高的能力。

经过多年努力,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已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之一。铁道部、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全国地方铁路协会、吉林省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本网网 )均在我院设立了不同层次的干部职工培训基地。学院设立培训部,专门负责协调和管理校企间与企业员工培训相关的具体事宜。

铁路行业在21世纪初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六次大提速铁路行业进行了大的改革,撤销了铁路局以下的所有铁路分局,按照布局调整又合并了站段,现场实际应用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规章和职工的岗位、工作标准及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我们加大了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力度,主动与企业沟通协调,共同制订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和讲义,按照计划实施培训。三年来,学院举办了长吉城际高速铁路87名供电人员的岗前培训,为全路财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1600余人,为全国地方铁路培训各专业人员500余人,为沈阳铁路局800余名富余人员进行了转岗培训,为沈阳铁路局各专业继续教育培训16000余人,提职干部资格培训3800余人,工人技师考前培训1000名,复转军人岗前教育培训594人,等等。在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同时,为解决工学矛盾还开设远程教育培训班,有814人通过学习取得了学历文凭,满足了企业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升了职业学校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在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同时,使我们有机会了解铁路行业发展的前沿信息,更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实现了锤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技能的目的,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财力和人力上的保障。

总之,专业建设的重点在于内涵,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在于创新。只有在专业定位、专业布局、专业特色、专业互补上下工夫,深入研究专业建设规律,坚定不移地走靠内涵立校、靠特色强校之路,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号)[2l.2005-10-28.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C2006116号)[2l.2006-11-1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邢平均.大力加强内涵建谩助推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08-26.

篇4: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探析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探析

摘 要:为深化电子商务的普及及应用,各省实施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如何以更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各个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调查分析,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建议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包括专业基本定位、课程设置定位、实验实训条件的定位;写出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并给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希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依托行业明确定位,加强实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突出优势和特色,打造服务地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需求分析;培养模式定位;校企合作;基本保障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热点和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巨大的变革作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性逐渐增强。为深化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各省实施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包括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区)四个方面,分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到,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设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分析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与诚信体系、物流配送一起成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截至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数超过205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1480万人。随着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未来5年,我国3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超过半数企业涉足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根据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的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行业的岗位(群)分布非常广泛,主要有:电子商务专员、网络运营经理、网站策划、网络推广员、网站开发人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络编辑、在线客服、网络广告销售代表、调研员、市场BD、销售工程师、行政秘书等,广泛的岗位群带动了大量的岗位人才需求。

目前电子商务四大领域由于各自发展的行业特性,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B2B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对平稳;B2C行业随着传统企业进军网络零售业务,人才需求量巨大,总体用人需求稳中有升;O2O行业由于团购网站,出现大幅度裁员现象,其他领域如在线旅游市场等人才需求稳定;随着因特网应用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相当稀缺,尤其是移动营销、开发运营方面的人才。

2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根据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设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训练及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育”贯穿于三年的教育全过程,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努力做到专业特色鲜明。应从以下“五个对接”设置和调整课程(见下图)。

①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③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④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⑤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

2.1 专业基本定位

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进行商务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等工作,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实物与商业运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市场分析、经营决策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发展潜力;学生将接受计算机基本操作、通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网页设计和网页美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训练,具备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商务活动以及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营管理、维护的能力,具有较熟悉的商务信息微机化采集及处理能力;还应掌握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好商务英语有利于提高电子商务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商务英语利于国际贸易双方交流中完成口头或书面的外贸信息沟通,它对整个国际贸易企业业务的成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及其环节

为了弥补紧缺人才,专业课的开设应偏向移动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与管理、移动营销等知识与技术,既学移动商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又学移动电子商务的精准营销。

2.2 课程设置定位

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前面提到的“五个对接”,体现在下表。

2.3 实验实训条件的定位

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因此在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制定了合理的课程后,应该加强实验实训,学校更应该在硬件方面加大投资。

实验教学是要贯彻教学目标、巩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因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就是实验教学创新的基础。课程实验的目的是要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因此课程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学手段为实验项目开发和试验流程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型、应用性的学科,开展电子商务实训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实训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训中熟悉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细节和技术特点,掌握电子商务常用的实现技术,巩固所学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

篇5: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

摘要:加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探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重点在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的完善。

怎样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和咨询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环节

随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将成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之一。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需要一大批了解农村、熟悉农村经济,服务一线的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但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明显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加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和咨询服务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的确定

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面广,富有创新精神,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农业企业或乡镇企业管理的专门人才。

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业企业、村级、乡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技能,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微观经济管理和服务的中、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二、对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

通过近年来我们所作的调研,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敬业精神、诚信、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意识、职业道德、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身体素质。

其中最强调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

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要学习先进的思维方式,为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学生要能以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学生的素质和风格。

要能以口头方式充分表达出所思所想,把自己的观点以优美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要能思、能说、能写,还要能做,要能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独立地解决问题,具备实践中的操作动手能力。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考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涉农企业要求现在的很多岗位都必须是持证上岗,比如:搞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搞营销的要有营销资格证书,搞农村收购的农村经纪人员也要有经纪员资格证,从事企业管理的可考职业经理人资格等等。

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资格证书,为今后从事某专业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三、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学识的深浅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其能否顺利发展。

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需充分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科学配置,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适应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公共任选课三大部分构成(见图示1-1课程体系设置)。

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政课、语数外、计算机、体育、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与健康、安全消防、形势与政策等。

公共任选课开设素质类课程,意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个人修养。

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部分构成。

四、高职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内容的改革

农林经济管理是涵盖农业、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的宽口径专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农业经济学为主线,重视经济学课程,轻视管理学课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企业逐渐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以往偏重于政府需要的经济理论分析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明显不符合社会需求。

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作出调整,增加管理类课程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有:会计电算化 、农(畜)产品营销。

专业核心能力为:农业经济调查分析及市场营销、财务核算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课可开设:农业经济基础、农业技术经济、农产品加工概论、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农村财政与金融、农业经济调查、会计核算模拟训练、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加强新教材建设,积极选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规划类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鼓励教师主编或参与规划教材编写,使课程内容充分反映学科的新发展、新要求。

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先进的思维方式,为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五、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的'完善

不断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合理规划每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的课时,宜实验、实训的就安排实验、实训,宜理论教学的就安排以理论为主,兼顾实验、实训。

课堂教学推广以案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根据农村、农业职能部门、企业具体实际,让学生自己去规划农村、企业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由教师统一出案例题,学生课下自己找资料、去思考和设计方案,回到课堂上,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

在案例教学中融入畅谈式教学方式,畅谈式教学使学生如鱼得水,让学生自己阐明观点,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案例的讨论,借助学生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情绪鼓励,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

案例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住,通过畅谈,探索更好的答案。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竞赛活动,例如开展演讲比赛,每个学年举行一次,要求以班为参赛单位,先在班内进行选拔组队,再在全系范围内进行淘汰赛,以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个人修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先进的思维方式,为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六、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意义重大,选定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依据,必须在农业和农村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民主建设等方面,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地方,作为选定建设实习基地的重要依据。

另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还应广泛包括涉农企业、乡镇政府和事业单位等等。

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利用寒暑假时间,要求学生深入到农村、企业和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并开展指导与评比工作,将学生成绩计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许玉清.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31-33.

[2]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1):80-81.

[3]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18-21.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9期。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乡镇农田水利论文参考

建筑毕业论文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农田水利建构状况研讨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
《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精选5篇)】相关文章: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交际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2022-04-29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2023-06-0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2022-04-30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

党建研究论文:试谈基层政工干部的“角色定位”2022-11-11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