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时间:2022-05-24 13:35:5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20篇)由网友“绯红”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1: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思考

1.实践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首先,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对个人及所选职业的认识,明确自身特点,确立现实中自身的角色,做出正确的选择,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其次,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职业锚。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从而帮助大学生对工作有理性的认识,有更好的个人定位。最后,实践有利于反馈信息,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定位并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如何完善、修正职业生涯规划是下一步的主要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实践的帮助

职业规划离不开实践,但仅有规划不实践、反馈、修正,也是纸上谈兵;实践脱离了职业规划,效果不会好,因此,应有规划定向、实践定位的说法。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制定恰当的人生目标,其次指引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提供具体有效的方法,让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审视和评估,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修正计划,为人生的每一阶段创造最大的成就感。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正是这样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是盲目的,而没有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又是空洞的。大学生制订个人规划时,需要通过实践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和检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需要用规划指导个人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提高个人的综合技能,与职业实现良好的对接,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和未来职业工作中的曲折性,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在未来奋斗道路上行进得更加坚定和充满信心。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实践现状

1.实践活动前的准备不充分

在目前的社会阶段中,实践场地和学生数量相比,是十分有限的,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实践活动的前期大多是寻找场地,而对于实践中的事项无暇顾及,更无法谈及准备工作。

2.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不理想

首先对大学生而言,实践活动不应该是随性而为的活动,而应该按照个人规划进行,是有目的性的活动。但是目前大多数同学进行实践活动时,无法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只能在日常琐碎的打字、复印等工作中消耗时间,达不到学习目的。其次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实践中出现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实践活动进行。学生由于长时间接触理论知识,又缺乏相应工作经验,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会出现怀疑情绪,从而导致实践时消极懈怠。

3.实践活动后的反馈不到位

大学生实践活动是一种教育性活动,学生能否认真完成实践报告是实践后检验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学生只是应付实践报告,可见虽然实践报告收取数量很多,但真正具有实质信息还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1.大学生个人原因

目前学生实践前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更谈不上制订出可行的规划,直接导致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存在盲目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参加实践活动,而不是因为自身需要。这种情况下,即使高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规划,得到的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实践前制订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选定发展方向,使实践活动更具目的.性,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受教育、长才干。

2.高校原因

目前,社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实践活动认识不到位;其次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不足;第三对于实践活动缺少整体规划;第四实践活动缺乏规范组织;最后对于实践活动投入不足。这些原因归根结底是独立院校在办学发展中自身定位有问题,同时在师资和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现象,这些都是当前急需改进的重要问题。

3.政府和企业的原因

社会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层面的帮助,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和企业。当前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支持还不完善,尤其在工作保障方面。而企业对待独立院校学生时,仍带有有色眼镜,无形中给独立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带来困难。

三、完善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的途径

(一)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组织管理机制,这种组织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政府、高校和社会。具体而言,政府要建立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加强监督检查,从总体上确定大学生在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独立院校要建立大学生实践的领导机构,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政策和自己学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及实施方法,对大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管理、分析和总结;社会,主要指的是可以接受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基层单位或者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其主要任务是执行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实践提供支持、营造氛围。只有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履行职责,大学生实践活动才能健康、顺利地开展。

(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指导机制

实践活动是包涵面很广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的情况是随时变化的,这时更需要他人的帮助和辅导。首先,完善独立院校辅导工作。一方面是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独立院校要在课余多开展一些辅导活动。其次,设立校外指导导师。即聘请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担任大学生职业导师。由于这类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了解行业特性和职场情况,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寻找最好的职业发展方向。再次,建立职业咨询小组。由于独立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现阶段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对一指导还比较困难的情况,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小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并且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缓解师资不足的情况。

(三)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保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除了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之外,更需要多渠道地投入,才能有效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个人多方面共同出力。首先政府层面的投入。在政策、资金和推动企业与独立院校合作的过程中,给予最大化的帮助。其次院校和企业的投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教育自由地优化组合,同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成长成才。最后学生的投入。端正学习态度,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实践活动后能够很好地完成实践总结,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更进一步地完善。

(四)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评价机制

许多独立院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的作用,首先就要把大学生实践纳入独立院校创新发展的良性轨道,必须坚持做好总结评定、考核表彰工作。其次改革传统评价标准,注重实际效果。再次评价考核标准要提高创业能力、竞争观念、实践能力、科技含量等的比重,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形成组织单位、接收单位和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系统。第四是在各校际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最后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类、勤工俭学类、创新创业类的社会实践形式,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体现鼓励,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永无止境的,新的实践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问题需要创新的实践。只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篇2: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论文

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论文

【摘要】独立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各独立院校关注的焦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思路

独立院校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基地,独立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实验、实习场所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建设应该是独立院校整体建设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独立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各独立院校关注的焦点。

1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独立院校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独立院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社会、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管理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的使命,独立院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独立院校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而实验(实训)室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独立院校学生实验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通道,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是首次进入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因此必须以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独立院校只有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不辱使命。

2 目前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独立院校办学经费分散到各个方面,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加上科学技术和学科建设的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更新极快。近几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仪器设备需求量增大,然而,教学科研的设备购置经费有限,且仪器设备的价格高昂,从而导致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仪器设备套数不够,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仪器设备陈旧,更新率和完好率低下。接下来的几年,独立院校招生形势将持续良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专业学科不断增加,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2、2 实验教学队伍的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某些独立学院的领导办学理念滞后。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授课轻实验的倾向,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

很多实验室实验开出率低,管理职责不清,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教辅人员,在评聘职称、奖励、计算工作量、个人进修等方面,一些学院对实验教学人员关心较少,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偏见和政策上的不配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工作积极性。使得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留不住,一有机会总想调离实验队伍,导致独立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学习进修提高,很难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近几年许多实验室都引进了不少进口的大型精密仪器,这些仪器基本上都没有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实验技术队伍。严重地影响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大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实验室设置混乱,管理机制滞后:

独立院校基本是新办学院,专业系部和专业部分存在分化不明确现象,再者,实验室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一些实验室的设置混乱,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一方面,经费不足使投入成本较高的专业类实验室处于长期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却使用率不高,此类实验室专业针对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高,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实验室设置中,没有坚持任务、规模、功能、人员的通盘考虑,而是过分地被人事关系、教研室利益等问题所纠缠,一个实验室掌握了使用权,就等于拥有了所有权,我不用,别人也用不了,也别想用。

2、4 实验方法约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本来应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许多独立院校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但由于许多实验为原理验证性实验,缺少大型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验方式大多是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这没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受到了约束。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受到限制。

2、5 实验室整体规划力度不够、实验室开放性严重不足:

独立院校由于缺乏对学院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握不足、定位不准以及投资经费有限,造成的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设置和管理体系。

在独立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实验室过于封闭,对外服务意识差。由于实验经费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实验室除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外,很少有其他的任务,可以说基本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战的状态。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也不能及时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来。

3 加强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独立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3、2 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把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建成规模适度的院级实验室,成为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综合教学平台。

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院级实验室主任由学院直接任命或聘任。使相近的几个单一功能的学科实验室改造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实验室,可以为多门实验教学服务,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功能实验室主任由所在系提出名单,报学校审查批准后统一聘任。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两级统一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模式,既保证了技术实验中心对功能实验室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系的专业管理优势。技术实验中心负责统筹管理,保证仪器设备配置不重复,功能不重叠。凡新建、分立、合并、撤销实验室,应由各试验室主任提出申请,按规范审批、规划和建设。技术实验中心应理顺关系,建立独立管理机构,统筹协调,使原本内在紧密联系的职能由分离走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3、3 强化独立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

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3、4 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独立学院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独立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艳秋。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8):37―38

[2] 赵水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106―108

[3] 徐苗苗。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7):137―138

篇3:浅议独立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浅议独立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着重探讨了独立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加强独立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作 者:文亚方 王家湘 王建勇  作者单位:文亚方,王家湘(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王建勇(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刊 名:甘肃科技 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5(23) 分类号:G40 关键词:独立院校   学生   文化素质   教育  

篇4:独立院校排名

最新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问鼎排行榜榜首,这是该校连续十年蝉联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榜首。另外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名列第二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位居第三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位列第四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位居第五名。

如下是全国独立学院排名榜单大全:

名次学校名称地区类型总分星级1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湖北 理工 100 5星级 2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综合 99.32 5星级 3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河南 理工 99.12 5星级 4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 综合 99.08 5星级 5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 综合 98.81 5星级 6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 财经 98.62 5星级 7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河北 理工 98.53 5星级 8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 理工 98.41 5星级 9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 理工 98.36 5星级 10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广东 理工 98.23 5星级 1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江苏 综合 98.17 5星级 12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 综合 98.09 5星级 13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江苏 艺术 97.87 4星级 14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广东 综合 97.61 4星级 15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 综合 97.41 4星级 16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 理工 97.32 4星级 17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 理工 97.11 4星级 18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河北 综合 96.91 4星级 19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综合 96.8 4星级 20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湖北 理工 96.76 4星级 2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 综合 96.63 4星级 22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吉林 理工 96.55 4星级 23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 财经 96.52 4星级 24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 财经 96.49 4星级 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陕西 理工 96.38 4星级 26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河北 综合 96.28 4星级 27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 财经 96.14 4星级 28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综合 95.96 4星级 29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陕西 综合 95.91 4星级 30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河南 师范 95.89 4星级 31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 综合 95.76 4星级 32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 理工 95.71 4星级 33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湖北 综合 95.65 4星级 34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吉林 综合 95.43 4星级 35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 理工 95.36 4星级 36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江苏 综合 95.23 4星级 37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 综合 95.18 4星级 3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湖北 财经 94.99 4星级 39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河南 综合 94.98 4星级 40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天津 综合 94.83 4星级 41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河北 理工 94.73 3星级 4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广东 理工 94.56 3星级 43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天津 综合 94.31 3星级 44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重庆 理工 94.29 3星级 45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湖北 艺术 93.97 3星级 46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辽宁 理工 93.89 3星级 47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山西 理工 93.66 3星级 48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 理工 93.37 3星级 49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河北 农林 92.81 3星级 50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 理工 92.72 3星级 51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广东 理工 92.52 3星级 52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云南 综合 92.02 3星级 53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 综合 91.78 3星级 54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东 综合 91.52 3星级 5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河北 医药 91.4 3星级 56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 综合 91.37 3星级 57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广东 理工 91.26 3星级 58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福建 综合 91.15 3星级 59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 综合 91.1 3星级 6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 财经 91.06 3星级 61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 综合 90.95 3星级 6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江苏 理工 90.81 3星级 63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 农林 90.78 3星级 64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 理工 90.65 3星级 65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河南 财经 90.39 3星级 66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 财经 90.27 3星级 67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浙江 师范 90.2 3星级 68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 综合 90.13 3星级 69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江苏 综合 90.09 3星级 70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 语言 90.03 3星级 71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综合 89.89 2星级 72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湖北 财经 89.63 2星级 73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 语言 89.6 2星级 74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 理工 89.54 2星级 7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江苏 综合 89.33 2星级 76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江苏 综合 89.23 2星级 77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湖南 理工 89.19 2星级 78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河北 理工 89.18 2星级 79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江苏 师范 89.17 2星级 80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财经 89.15 2星级 81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江西 理工 89.02 2星级 82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 理工 88.99 2星级 83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建 理工 88.97 2星级 84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浙江 财经 88.87 2星级 85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甘肃 财经 88.74 2星级 86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云南 综合 88.72 2星级 87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安徽 综合 88.64 2星级 88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湖南 综合 88.58 2星级 89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甘肃 师范 88.56 2星级 90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河北 理工 88.55 2星级 91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山东 财经 88.33 2星级 92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 综合 88.25 2星级 93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山东 理工 88.21 2星级 94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河北 医药 88.19 2星级 9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湖南 农林 87.67 2星级 96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浙江 财经 87.44 2星级 97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江苏 理工 87.4 2星级 98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河北 理工 87.39 2星级 98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山西 理工 87.39 2星级 98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河南 医药 87.39 2星级 101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 综合 87.36 2星级 102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河北 师范 87.32 2星级 103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 综合 87.31 2星级 104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福建 综合 87.3 2星级 104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广西 综合 87.3 2星级 106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江苏 理工 87.29 2星级 1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广西 综合 87.28 2星级 108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甘肃 财经 87.23 2星级 109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 农林 86.96 2星级 110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河北 理工 86.91 2星级 111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山东 综合 86.84 2星级 112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湖南 财经 86.79 2星级 113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 财经 86.65 2星级 114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江苏 综合 86.56 2星级 115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贵州 师范 86.46 2星级 1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 理工 86.35 2星级 117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江苏 综合 86.13 2星级 118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湖北 理工 86.11 2星级 119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河南 师范 86.05 2星级 120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 综合 85.99 2星级 12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吉林 理工 85.98 1星级 122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湖北 财经 85.92 1星级 123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河北 财经 85.9 1星级 123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江苏 理工 85.9 1星级 125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安徽 师范 85.27 1星级 126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东 综合 85.24 1星级 126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 理工 85.24 1星级 128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福建 理工 85.22 1星级 129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江苏 综合 85.08 1星级 130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陕西 理工 84.97 1星级 131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 理工 84.85 1星级 132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湖北 农林 84.81 1星级 133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 理工 84.73 1星级 134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 理工 84.64 1星级 135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 综合 84.6 1星级 136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江苏 综合 84.52 1星级 137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吉林 理工 84.41 1星级 138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甘肃 理工 84.37 1星级 139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建 农林 84.26 1星级 140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浙江 财经 84.16 1星级 141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安徽 理工 84.11 1星级 142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广西 理工 84.09 1星级 142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江西 理工 84.09 1星级 144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贵州 综合 83.94 1星级 145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天津 财经 83.93 1星级 146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 农林 83.67 1星级 147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江苏 综合 83.65 1星级 148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 财经 83.55 1星级 149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 理工 83.43 1星级 150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 综合 83.39 1星级 151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 财经 83.31 1星级 152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宁夏 综合 83.25 1星级 153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河南 师范 83.16 1星级 154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 山东 艺术 82.97 1星级 154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甘肃 理工 82.97 1星级 154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天津 综合 82.97 1星级 157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贵州 综合 82.72 1星级 158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安徽 财经 82.6 1星级 159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 综合 82.47 1星级 160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 理工 82.36 1星级 161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广西 理工 82.34 1星级 162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江苏 综合 82.1 1星级 163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陕西 财经 82.01 1星级 16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北京 语言 81.98 1星级 165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河北 理工 81.87 1星级 166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江西 理工 81.75 1星级 167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湖南 师范 81.23 1星级 168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 理工 81.08 1星级 168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浙江 师范 81.08 1星级 168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浙江 综合 81.08 1星级 171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 综合 81.06 1星级 172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山东 理工 81 1星级 173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福建 理工 80.91 1星级 174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 理工 80.85 1星级 175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陕西 理工 80.73 1星级 176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综合 80.72 1星级 177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吉林 综合 80.67 1星级 178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 语言 80.59 1星级 179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黑龙江 农林 80.38 1星级 180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陕西 综合 80.29 1星级 181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农林 80.15 1星级 182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 综合 79.82 1星级 183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重庆 财经 79.79 1星级 184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财经 79.74 1星级 185 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河北 医药 79.73 1星级 186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北京 语言 79.32 1星级 187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广西 民族 79.31 1星级 188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广西 综合 79.27 1星级 18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广西 理工 79.1 1星级 190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 医药 79.02 1星级 19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吉林 师范 78.91 1星级 192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 财经 78.85 1星级 193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 综合 78.83 1星级 193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福建 理工 78.83 1星级 193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 理工 78.83 1星级 193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江苏 综合 78.83 1星级 193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江苏 综合 78.83 1星级 198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广西 医药 78.71 1星级 199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宁夏 综合 78.7 1星级 20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江苏 综合 78.63 1星级 201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安徽 医药 78.4 1星级 202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财经 78.37 1星级 203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 理工 78.01 1星级 204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浙江 综合 77.85 1星级 205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江苏 综合 77.6 1星级 206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辽宁 医药 77.55 1星级 206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天津 综合 77.55 1星级 206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湖北 财经 77.55 1星级 209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浙江 医药 77.53 1星级 210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 综合 77.47 1星级 211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 理工 76.42 1星级 211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浙江 理工 76.42 1星级 213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江苏 综合 76.37 1星级 213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辽宁 医药 76.37 1星级 213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天津 医药 76.37 1星级 216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江西 理工 76.18 1星级 217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湖南 理工 76.03 1星级 218 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 综合 75.92 1星级 219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 农林 75.89 1星级 220 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新疆 财经 75.83 1星级 221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 综合 75.82 1星级 222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湖南 综合

篇5:浅析独立院校力学课程改革浅谈论文

浅析独立院校力学课程改革浅谈论文

论文关键词:力学 独立院校 学习要求

论文摘要:力学是高校工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教师大力思考的问题。独立院校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力学课程怎样教授才能适合、适应他们的学习要求,本文从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力学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占用重要地位。前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重要基础课,后续机械设计,结构设计、材料设计等主要专业课程。力学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从基础向专业转换的关键作用。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言的本科院校,作为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的独立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获得知识的最终标尺应该是“够用”。在教授力学课程的时候,一本、二本院校力学的讲授方法、讲授内容均不宜“依葫芦画瓢”,而应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学校的定位作出相应地改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独立院校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重要的基本理论要讲透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在从理论角度看,熟练应用力学中的基本方法和公式,是对学生最起码要求。达到这个目标。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定理或公式就行了,而是要对基本理论理解透彻、掌握于胸。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认真、详细地讲解,而不是一带而过、只单纯地要求学生记住怎么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当然,这并不代表对所有的基本理论都要详细的讲。最好是在“量学生的程度而为”的基础上,适当加深对某些相关内容的讲解。

要将基本理论讲通透,作为授课的教师,首先就要将这些内容彻底理解,不能存在一丝的偏差,更不能轻视基本理论。给学生捧出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否则,学生在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时候,就会出现同一内容前后衔接不上的现象,影响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再次,在讲解时,尽可能的浅显易懂,不应连篇累牍。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接触新事物、要能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才会对力学课程中的理论感兴趣,才会沉下心来学习进而掌握必要的力学知识。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僵化

1、改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负责听。辅以适当的课堂练习和大量的课后习题。但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力学课程课时被大幅度压缩而课程内容却没有同时缩减,有些课程(如有些版本的《材料力学》)还根据学科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教师如果还按照以往的思路、方式授课,可能连最基本的力学知识都无法讲授完了。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原地踏步。以往的理念,好是好,不见得适应发展的新形势,要不断的更新。

2、教学方法应灵活

教师“传道、授业”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 ④在讲课的时候,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不应因学生打断自己的讲课思路而不高兴,这种情况在备课时就应该预料到。而教师也最好能结合讲授的知识向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问,而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解。②条件允许,最好能在讲课的时候带上所授教学内容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当场就产生直观的印象。这种方法收到的效果是空讲理论达不到的。比如在讲解力学概念“弯矩”和“扭矩”的区别时,笔者是拿了一根火腿肠进行讲解的,学生很感兴趣。③在讲授一些与专业课程联系较为密切的力学课程时,多拿学生身边随处可见的事物举例,不但好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④虽然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很大,但不建议教师一味地依赖。据调查,在讲解计算方面的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这种讲课形式,反而希望教师能多多板书。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教师应灵活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

3、课程内容要删减

独立院校的学生,不是做研究的学生,他们获得的知识要能“用”。力学课程里的一些较为艰深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一是理解不了,二是用不了。在实际讲授时,捎带几句即可。如遇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完全可以课外进行辅导。

4、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

学校教学,大多是理论的比例比较重,实践环节的比例小。在学力学课程的时候,许多专业还没有开设专业课。作为专业基础课,最好的情况是:教师在讲授力学知识时,能经常联系相关专业内容尤其在举例时。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力学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不是只有理论、公式和计算题,它对专业课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样,对力学教师的业务要求大大提高。一来需要力学教师主动地、经常性地与专业课教师联系,就相关内容进行咨询和探讨;二来需要力学教师要经常关注所授专业的专业发展情况。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试验能力

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是理论知识。作为独立院校工科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差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弱点。力学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就是实验教学。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以严格要求、独立工作为原则,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基本操作。尤其是常用设备,更应熟练掌握。对于材料检验方面的实验,建议让学生自己全程参与。从预习、实验的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的编写,均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旁进行相应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间接地促进并提高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何琳,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马群,佟晓君,材料力学课程教改研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3]戴玉华等,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_理工高教研究

篇6: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

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

一、农业高职院校老师社会实践活动档案管理的现状

1.农业高职院校老师社会实践活动档案应用广泛

实践教学作为农业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特色,是教育部门评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综合或各类专项评估中,都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老师个人职称评定、年终评先评估也要突出实践教学能力。正因如此,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老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农业专业老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档案纳入个人业务档案管理,与本人的科研成果、论文、教学等工作记载一起,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老师的个人档案。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我院和其它农业院校档案管理情况的调研,发现农业高职院校老师社会实践活动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老师建档主动性不高。前已述及,由于农业专业老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对象、方式和内容多样,老师在服务的过程中只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相关工作规划、过程和结果的档案收集和整理。还有少数老师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对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刻意保密。比如,有的老师在农业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收取了一定的报酬,为了不让学校知道,便多年隐瞒自己实践活动的情况,尽管老师在社会上很有名气,其实践活动的档案却仍是空白。二是档案记载内容不完整。农业专业老师社会实践活动的档案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老师与合作方的协议,服务规划、技术研究与推广指导过程,服务效果等,既有文字,又有照片、影视,甚至还有实物等。笔者调研的几所农业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都一致地反映,几乎没有一个农业专业老师的实践活动档案是完整的,老师提供的实践活动档案资料都非常有限。具体到每一位老师,每年的实践活动资料不齐全,每项活动的记录不连贯,提供的资料种类单一,主要是文字档案,缺少图片、影视、实物等直观档案材料。三是档案材料不严谨。目前,在农业高职院校老师的实践档案中,有的只在每年的年度考核表中寥寥数语,服务时限、服务内容无从查证;有的只有简单的一个表格记载了一些服务成效,给企业增加了多少效益,没有过程,说服力不大;有的只有老师自己的记录,没有合作对象的材料,真实性难以考核;有的只是老师在评职称时突击填写,失去了档案原始记录的根本性质。档案材料不严谨,对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便很难真实地反映,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情况的总结评比也难以准确定位和考核。四是缺乏统一管理和利用。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对建立老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还没有硬性规定,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缺少专门人员管理。比如,有的学校由教务处负责,每年年底由老师提供归档一次;有的由系部负责,每个学期归档一次;有的由专业教研室建立老师服务社会资料室,这些部门一般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档案随处放置,容易毁损。档案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比如,有的学校老师实践活动档案没有编目、没有装订、没有入卷,更别说录入电脑,档案查阅、利用非常困难。

二、做好农业高职院校老师社会实践活动档案管理的对策

1.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老师建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校除了规定老师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应制定老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相关制度,要求专业老师必须对个人实践活动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定期上交学校,建立老师个人完整的实践活动档案。对建档积极,档案完整的老师,由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上给予倾斜。反之,对刻意隐瞒实践活动,不支持建档工作,也不建立实践活动档案的老师,由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对突击建立实践活动档案的,不予认可。

2.制定实践活动档案条目,增强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每年由学校教务处牵头,联合科研处、实训处、校企合作处以及各系部,制定各专业老师当年参加社会实践计划,规定老师应该收集和整理资料名录,形成档案条目。每位老师要根据档案条目,将当年全部实践活动,每一项活动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载体,使实践活动档案有血有肉。这样既丰富了老师个人档案,又使学院实践活动档案更加系统完整。

3.加强实践活动过程管理,增强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目前,农业高职院校专业老师参加实践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的较少,大多为老师自发参加。统一安排的也只是注重安排和结束时的考核,实践活动的中途管理非常薄弱,老师自发参加的更加如此。档案的根本属性就是原始记录,记载着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过程尤其重要,它是确保实践活动档案真实可靠的重要依据。因此,农业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老师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加强与老师服务对象的联系,掌握实践活动各环节和相关细节,注重平时工作材料的收集,使收集的档案材料真实可靠。

篇7:全国独立院校名单

全国独立院校名单(289所)

为您整理最全的独立学院名单,供您参考。

北京市 (5所)

1.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2.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3.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4.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5.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天津市 (10所)

1.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2.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4.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5.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6.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7.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8.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9.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10.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河北省

1.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2.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3.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4.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5.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6.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7.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8.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9.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10.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11.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12.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13.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14.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15.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1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17.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山西省

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2.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3.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4.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5.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6.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7.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8.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1.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2.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辽宁省

1.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3.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4. 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5.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

6.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7.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8.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9. 辽宁医学院医疗学院

10.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11. 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

12.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

吉林省

1.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2.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3.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4.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5.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6.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黑龙江省

1.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2.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上海市

1.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2.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江苏省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2.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3.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4.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6.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7.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8.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9.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10.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1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12.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14.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15.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16.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17.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18.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19.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0.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21.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22.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

23.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24.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25.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篇8:独立院校人才管理创新模式论文

独立院校人才管理创新模式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独立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口径狭窄、脱离工程实际、忽视实践环节、工程型师资缺乏等问题,结合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参照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1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只重视物流基础理论教育,物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物流业的实际运作差距较大,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等。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忽略了物流行业的实践性和实操性。这些既反映了目前独立学院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欠缺。如何通过改革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既具有创新意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独立学院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已走过了十多年历程,但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工业实践对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有:

(1)面向实际的物流实践训练不足。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物流企业实际,而不能过分侧重物流专业理论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知”,还要使学生“会”。这不仅是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目前发达国家同类院校成功教育的经验。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等原因,且惯性认为文科只需一本书和一只粉笔就能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比重较小。就算是安排有实习的教学环节,时间也较短,和母体高校基本相同,也是两个月时间的实习。大部分独立学院物流专业本科尚未建立稳定、长期、可靠的实践基地。

(2)目前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口径窄。长期以来,由于独立学院原有母体培养体制影响及学生重授课轻自学的思想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窄,专业设置过细、过于狭窄的问题较为明显,学科交叉的专业偏少,而学科交叉对现代物流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露,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很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难以满足当前物流管理人才国际化的要求。

(3)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非工程化”倾向严重。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物流工程管理实践经验,没有在企业和工程部门的工作经历。他们许多人一直呆在学校,这些教师不仅缺乏物流工程管理实践经验,更缺乏对工程、生产、操作流程、物流企业人文环境的了解和感情,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出神人化更无从谈及,这就难以焕发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热情。

(4)目前独立院校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错位。目前我国在评估学校和评定教师职称时,通常是过于看重论文的数量和科研经费,而忽视了论文和科学研究的背景和社会价值。有的论文没有任何科技和工程背景,内容空洞。而在学术论文和技术开发应用成果两者之间,重前薄后。很多学校出现论文多多,而具有可以转化为产生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论文却少之又少的情况。这会使教师生产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忽视,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物流管理类工程技术人才。

(5)目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工程专业教育缺乏系统规划。“物流管理工程”是一个范围广阔的主修领域,除了提供物流管理为主的工程教育计划,还提供交通运输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学科、人文学科等相关学科的教育计划。现行的物流工程教育不仅要加强管理、系统思维和团队协同合作与交流、职业道德和法律、创造性工作和工程设计等能力培养方面的规划统筹,还要把物流工程教育置身于全球经济背景中进行系统规划,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国际工程要求的现代化人才。

2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鉴于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借鉴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CDIO工程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为此CDIO工程教育特别设计了CDIO教学大纲,CDIO大纲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主线,综合地考虑了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过程。对于工程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必须发展成为完整的、成熟的、有思想的个体,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与推理的基础;并在现代团队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交际技能;必须了解如何在企业和社会背景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系统以达到最后创建和运作该系统的技能。

针对独立学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来对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按CDIO能力培养大纲要求,制定工程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旨在探索符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

我们在以往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往往是以学科来编排教学大纲的,将物流管理工程实践置于次要地位,物流实践与教学严重脱节,学生的物流操作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以物流管理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大纲改革,严格按照CDIO能力培养大纲的要求,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制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CDIO能力培养大纲,大纲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项目为培养主线,坚持物流理论与物流实践相结合、以培养高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

4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面向物流企业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它主要是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为目标,培养学生过硬的物流工程管理实践技能。借鉴国际先进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对传统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新型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摒弃以往本科教育教学中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观念,以物流工程管理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目的,采用模块化课程教育方法,以工程实践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更主动地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对此,我们构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1)积极倡导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依照CDIO理念培养学生。将“构想一设计一实施一运行(CDIO)”作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尝试以物流管理工程专业相关的项目作为工程实践教育的组织原则,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多学科、大系统的掌控意识和能力;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扩展至师生基于问题解决的互动学习,将学生以继承知识为主的学习引导至对未知事物主动探索的学习。

(2)建立基于问题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基于问题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就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将课程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并将这些重点难点内容编成物流工程项目,让学生组成工程师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共同完成项目来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项目设计及管理所需的沟通交流技巧,培养工程创新思维。

(3)改革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培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CDIO课程大纲强调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实践环节。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理论教学进程,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又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技能型人才。

(4)积极构建面向企业的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要面向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要依靠物流工程教育,只有这两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对路适用的物流管理人才。以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学校与相关的物流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的实习不是安排在课程进行中或学期结束之后进行,而是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以毕业实习的形式进行。这样虽然学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工程实践,但是这种实践与理论学习相隔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工程技能的锻炼。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按CDIO标准,有层次、分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校企合作,不光是在毕业实习环节进行物流项目的操作训练,更要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进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过硬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5)积极采用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为中心的并行式物流管理教学模式。传统的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一系列串联步骤,忽视了学科之间,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这也是当前大多独立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而在并行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课之间同时在线,理论和实践之间交叉平行,同时进行。并行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组织上的并行;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的并行。在汽车服务工程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采用并行式教学模式。

5结论

通过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我们清楚地知道只有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教学与物流实践操作紧密相结合的模式,以CDIO大纲能力培养要求为导向,同时结合以物流实践操作能力为导向,以培养面向企业的,既有扎实的物流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物流实践操作技能的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把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的工程操作能力学习结合起来,把学习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实际应用能力欠缺的问题。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只有不断地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才能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篇9:探析独立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探析独立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就本科教学而言,无论是公办院校亦或是独立院校,无论是管理类专业甚至是非管理类专业,都将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面向学生开设。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大学生将来是否能够走上管理岗位,管理学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学完这门课后普遍感觉“没什么用处”,而且仍然在以死记硬背复习资料的方式来应付考试,最终导致大一上学期学完的课程,到大一下学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本文针对大连科技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大连科技学院将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设置为48 学时。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会计学等八个专业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课,电子商务专业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课。课程选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属于国家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由4-5 位教师分担教学任务,采用PPT 的方式进行授课,大都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结课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核分标准为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总评成绩。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时间较早,学生前导知识匮乏

大连科技学院的管理学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在大一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此时的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前导知识中只有高中时的“语数外,史地生”,丝毫没有接触过类似管理学的这种抽象性、综合性的课程。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会听课,关注的重点只在“这个部分考试考不考?”甚至很多学生在学完了这门课后,仍然不知道到底学了什么,学的内容以后到底能用来干什么?

(二)班型过大,实施新型教学方法较吃力

在大一上学期,需要上管理学的专业达八个之多,其中仅会计学一个专业,每年招收新生班数都在10-15 个之多,这样一来,每个老师带的`教学班,最少包括2 个自然班(60-70 人左右),最多包括4 个自然班(120 人左右)。如此庞大的班型,如果要做到分组教学、案例展示非常困难。教师无奈之下,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效果无法真实体现

目前管理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闭卷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对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这部分,却无从考核。学生仍然是以高中时的复习方式来应对大学的考试。可想而知,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并且,这种应试型考核,逐渐使管理学教学脱离了设立的初衷。

(四)缺乏实践环节,理论和实践脱节

为什么很多学生会觉得,管理学学完了没什么用呢?主要还是因为,理论课程缺乏配套的实践环节或实训课程作为支撑和辅助。本身管理类的理论就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如何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讲解,结课后又没有配套的实训课程,学生自然就缺乏实践的应用能力。

三、管理学教学现状的改进方法

(一)缩小班型,提高授课质量

由于管理学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先导课程,所以必须在大一时就要将本门课学完。但是,考虑到同时上这一门课的专业多、人数多的问题,可以将会计学专业的管理学课程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课程分别设置到大一的上下学期。这样做,可以使上下两个学期的上课班级数基本相同,每个老师最多只带2 个自然班,小班教学的效果自然要好于大班教学,而且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也可以更到位。

(二)增加考核手段,不以分数衡量结果

大连科技学院的管理学课程考核手段过于单一,试卷成绩占到了总评成绩的70%,这种考核手段,对于善于学习的学生来说,比较占优势,但是对于那些头脑比较灵活,但是缺乏脚踏实地学习精神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吃亏了。因此,可以降低试卷成绩的比重到30-40%,扩大能力测试的比重(30%-40%)。可以设置阶段性小论文、PPT 汇报、小组案例分析讨论等考核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做到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正所谓“实践见真知”,说的是管理理论必须要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因此,在管理学的课程改革中,必须增加实践课时,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使管理学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游戏教学的新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管理学案例、企业相关资料的音频和视频、企业制度模板、企业常用报告模板等相关内容,扩大学生视角,让学生能够知道、理解、掌握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必需工具。

在实训课时中,可以引进“企业模拟经营”软件,将所学的管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实际的应用。也可以适当地把ERP 综合训练和创业模拟实训提前,让刚学完的管理学的学生,马上投入到这两个实训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

就大连科技学院而言,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变高。但是由于现实情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导致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确面对这些问题,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解决它们,从而实现本校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使全体大一新生能够学好、学懂、会用管理学这门课程。

篇10:独立院校保健课学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论文

独立院校保健课学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对武汉市独立院校保健课学生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发现问题,寻找出武汉市独立院校保健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说明,并寻找出较合理的解决办法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武汉市;独立院校;保健生体育教学

目前,武汉市各独立院校所开设的体育保健课有其课无教学成果,学生学习效果几乎为零、十分不理想。经过实际的考察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合理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相应的对策,扩展出多样化、多层次,综合的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制定出真正有意义的、为保健班学生考虑的益身益智的,提高自信心的有实效的大学体育保健课程,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保健课程的改革和做出陈旧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针对武汉市独立院校保健课学生体育保健教学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对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100名体育保健课学生和体育保健教师进行调研。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网站;并查阅体育保健班相关的文件、期刊、书籍等,关键词以“保健课”“保健班”“保健”等,收集和该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67篇,还在国际互联网上查阅、搜集并整理、仔细研究分析大量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等方面的论文和论著,为该研究的论文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在调查问卷制作之前,查阅了很多关于保健班、保健学及注意事项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心里之类的资料,根据本学院保健班学生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2.3逻辑分析法

在资料收集整理基础上,结合了自己对普通学生的教学经验和体育保健课的授课经验,进行思考、归纳、逻辑等方法,把所有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全面考虑问题并逐一解决。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调查的方法回收问卷,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独立院校保健课的教学开展现状。从师资结构来看,独立院校教师组成多数为青年教师,也能说明保健课学生体育教学的水平很有限;从教学设计方面来说比较固定与单一,体育保健专职教师都是自发总结编写授课教案,教学内容、目标及目的;从教师的保健专业来说,比较薄弱,经验和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从以上几点来说,独立院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水平不够、教学方式方法过于陈旧,缺乏对残疾等群体的保健知识技能。

2.2独立院校保健课教学现状。教学思想是授课的主导意识,起着方向盘的作用;教学任务和目标及内容的制定是价值体现,也是教学任务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分重要。

经过问卷调查,在调查的体育教师中选择体育与健康第一、增强身体发育生长的教师,选择人数为26人,选择率为74%;选择增强自信心与克服困难的教师,选择人数为24人,选择率为68%;选择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自觉参与锻炼的教师,选择人数为19人,选择率为54%;综上所述:体育保健课应该把指导思想放在首位,以增进健康和终身体育作为重点,恰好符合我国《体育法》的规定,但是,培养学生人际与团队合作的选择率较低,选择的教师只有10人,占28%,这就说明武汉市独立院校的体育保健教学并没有得到重视。

2.3独立院校体育保健课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分析。学校体育是非常烦琐、相互交错,又相互联系复杂的整体系统工程,包括许多不同因素,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精神。所以,学校体育不可避免,也是发展趋势的必然,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单纯靠教学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依据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是不可能实质性的解决问题。体育保健课是学校体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就少不了课余体育运动及活动了,达到预期的`效果,相互配合是少不了的。从而保证体育保健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内容的顺利完成,达到体育保健课的标准使其更加完善。

2.4独立院校保健课学生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情况。对体育教师的调查中,普遍认为体育保健课的器材欠缺,体育保健课程上实践的场地不固定及不足、器材等不能满足体育保健班的需求情况。体育保健班学生的授课,场地和器材还有待提高,需要继续改进,有一部分学生在实践中感觉到使用器材有些困难;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学院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可以达到教学的基本标准,只有少数教师认为不能满足保健课的要求。所以说,要想把学院体育保健课学生教授得更好,这就也对独立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来达到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3发展对策

3.1加大体育保健的宣传力度。加大宣传体育保健力度是很有必要的,能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的情况,也清楚了进入保健班的申请程序,给特需学生解决疑问,同时也提高了体育保健学生这一群体的关注,从而引起他们的重视度,建立完善的体育保健管理体系。3.2给予体育保健生更多关怀。武汉市独立院校保健课学生,体育保健教师比较了解学生,所以体育保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每次安排少量人数建立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和身体状况等进行记录备案。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关爱与尊重学生,尤其是行为和言语的攻击必须杜绝,真正关注和重视保健班的每一位学生。3.3对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进行调整。保健课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要调整,要把运动按摩及运动处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来提高体育保健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上课后的效果,学完后对自己有帮助,保健学生就会提高学习、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会明显增高,所带来的效果是保健学生形成了较好的习惯,主动参与运动的人有所增加。3.4鼓励体育保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保健课学生的体育学习总体要求是和国家的标准相同的,只是要求的难度和内容有一定的改善,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保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保健班学生也同样需要,只是强度没有普通学生的量大,强调体育健康的保健类课程占课的主要部分。目的是改善和提高该群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也会提升,使体育保健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就会形成终身体育观念,自身的健康水平得到改善,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信心得到了提升,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作者:张凤仙 余朝阳 单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唐栋.对山东省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8):71-72.

[2]苏海滨,尹伊.内蒙古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9):150-151.

[3]叶晓航,杨冬钧.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西部,(6):211-212.

[4]刘惠莲,林少娜.影响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及其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7):85-87.

[5]郑怡,唐海军.湖南省特殊学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与分析[J].运动精品:学术版,,2(3):12-13

篇11: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某种职业技能,然而若只培养技能而忽视素质教育,则学生只能是一项技术的容器而不可以称之为合格的人,因此显现出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为高职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助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方法

一、引言

当前,中国社会对人才的评判已经进入以质量及特色取胜的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需要。[1]素质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它一般指一个人思想成熟程度、心理和人格发育健全程度、知识结构合理程度、为人处世通达程度等诸多方面表现的总和。素质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内涵通过知识传授等途径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气质品德,使学习者能够具有较高的人文知识及优秀思想,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优良品德的认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正确的三观及政治立场,对国家和民族形成深厚的感情,使其树立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高贵的个人品质。

三、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贯彻中国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升华自身的人格,开阔自身的视野,形成坚实的文化基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素质教育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促进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能够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不仅要以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以高情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努力开展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素质教育也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二者有一定的一致性,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搞好素质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就正确了,人文素养就提高了,这都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助于学生智慧的提高,素质教育与直觉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创造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

第一,高职院校要转变功利化的思想观念,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从认识上重视素质教育,才能在行动上落实素质教育。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受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长期忽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重塑人文精神,大力落实素质教育,在校园中大力宣传素质教育,并制定相关的校园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家庭积极配合,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调动家长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理,一起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校领导要制订相关的课程计划,聘请优秀的人文教师,摆脱传统单一的专业教学思想,切实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

第二,高职院校要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办学理念及课程设置,努力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质的素质教育道路。对于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来说,既可以是显性课程,如日常的思想政治课等,又可以是隐形课程,如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购置有关素质教育的图书供学生学习浏览,二者有效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三,高职院校要完善考评体系,来保证素质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地展开。考评体系不仅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要从高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多变化的特点出发,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潜隐性和表征的多样性与模糊性特点,坚持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原则、动态化原则、评价与管理相统一原则。

五、结束语

只有高职院校从思想上重视素质教育,在行动上支持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中国教育报,.

[2]布仁特古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4).

篇12:本科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最新本科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1、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点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从事本科教育的时间“新”,更应当是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等方面有所创新,成为真正有别于老牌本科院校的“新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社会需求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基础:这既是为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2)专业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特征:有别于传统普通本科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提法,而是“以专业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3)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途径: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要走合作办教育之路,打破学校边界,专业边界,课程边界,课堂边界,教师隶属的边界等通过高校与业界的相互支持,多方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实现多赢格局。4)注重绩效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特色:强调经营思想,依靠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以及合理使用来提高办学绩效,努力实现“两个充分”,即充分利用开拓外部社会资源;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潜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政策引导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动力:在国家对重点高校和高职高专发展已有明确指向的情况下,应该更加重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出台政策,引导推进,明确这类学校的地位与价值,构建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建多元参与的合作教育体制等。

2、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教育环境新常态认识不到位

从外部环境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换代、调结构优化重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都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必将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和发展机遇,面对经济进入换档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新建本科院校必然要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目标、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亮点工程等以提升办学的科学化水平,适应新形势,服务新常态。从学校内部管理看,现行的学生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跟不上学校升本的新形势,这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会遇到的发展瓶颈。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由几所学校合校升本或原有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来,培养目标、生源质量、学生心理特征、学习内生动力、毕业去向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于过去。这种差异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很多旧的管理办法已无法适应科学高效管理的新需求。新的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尚未完全跟进,虽然已从专科升格为本科,但管理理念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原有水平层次,学生管理工作要么简单跟随与其他高校有同质化发展趋势缺乏特色,要么是对自身原有专科阶段学生管理方法手段的简单延伸,对于怎样改革和优化缺乏系统、科学、理性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缺乏对管理制度、机制和工作平台的统和、协调和联动。

2.2辅导员工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是主力军,通常是见子打子,抓具体工作多,推改革少、促发展少、提亮点少、创特色少,辅导员无心无力也无暇跳出事务性工作的束缚,抓不住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弱化,辅导员未能摆脱“110”“119”“保姆”的角色扮演,加之各校普遍人员配备不足且人员流动变动较大,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等综合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

2.3学生管理与教学科研同步联动不够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二者如何围绕育人目标相辅相成,相互搭台,需要建立科学和谐的互动关系,而不是两张皮各画各的圈,只有通过良好的互动联动机制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学生活动中融入学科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才能更高效地达成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2.4部分学校硬件配置尚不健全

不够人性化,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学习生活设施陈旧落后,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应的也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不破不立,有破才有立。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急需新的“立意”。

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破方向与创新思路

3.1对育人和管理理念的重新审视

3.1.1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其运用

该理论从哲学层面对人进行了深层次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需要、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体系。它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社会性,必须注重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环境需求联系起来,将学生按社会需求培养成不同层次的人,而不是与社会脱节的大学生;必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不仅要尊重人的本性,还要尊重人的需要;人要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去追求,为发展创造条件,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我们的工作才有根本性的意义。

3.1.2科学发展观理论及其运用

该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其中发展是第一要义,它要求我们要学习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全面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尽快填补上新建本科院校新旧制度衔接过渡不及时不到位的空白。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份“良心活”,要以维护大学生群体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统筹兼顾的理念都要求我们在管理方法、管理内容、建章立制、运行机制等各方面积极探索、整体推进,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合力,发挥1+1>2的效应。

3.1.3柔性管理理论及其运用

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对管理对象施加教育影响的管理方式,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使被管理者容易达到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的目的。这要求我们在工作方式上循序渐进,建立互动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特别是针对学生表面服从心里不服且具有可塑性的特点,避开高大上的单纯说教,从他们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入手,切忌简单生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心灵沟通的方式来进行。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二者相结合能够帮助我们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

3.1.4“因材施教”理论及其运用

该理论是教育的普遍原则,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该理论的指导。作为管理者必须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要允许并且指导大一新生结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志向等综合考虑来设计自身的发展道路,确定不同的奋斗目标。应该鼓励并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计划。比如有的同学对专业理论知识很感兴趣可引导其在学术研究上发展,考虑毕业后继续深造,有的同学喜欢操作,动手能力较强,可多带领参加竞赛活动,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更要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或就业或考研或自主创业,总之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扬长避短,尽快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初体验,或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进步,为后续发展提供动能支持。

3.2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突破口

学风建设是高校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的根本。建设优良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学风建设无疑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建设有无成效对学生学业影响最直接最大,要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应把关注点放在加强学风建设这一环节上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新建本科院校多数由专科院校合并或升格而来,学校整体学术水平较低,基础比较薄弱,学生整体水平也要低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加之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给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大阻碍,加之有的专业老师只管上课下课走人,有的老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课堂纪律松散不闻不问,学校层面喊得多动得少,且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明显效果,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和蔓延。表现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贪睡懒觉,上课玩手机,成绩不理想补考现象严重,沉迷网络等。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二级学院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材选择、授课手段等全面推陈出新,课堂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重难点组织教学,以达到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企业满意为目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2)及早开展专业教育、指导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与前景,看到未来发展的巨大商机和美好愿景,提升学习动力。3)抓好教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身作则把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带来的人格魅力、学术风采彰显出来,进而增强学生对教师个人和课堂的吸引力,教书与育人不能相互割裂。4)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平台。可组织开展专题读书分享会、把这里建成各类学习小组、创新创业团队聚会讨论问题之所、学术讲座的殿堂、文化名人、大师、各界精英、校友的出入之所,让此处不仅环境优雅舒适,更能让人找到精神和心灵的家园,以书为友,以书为武。目前图书馆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显然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5)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如增加评选“优良学风班”“学霸寝室”“学习之星”“自强之星”,树立典型,大力宣传,突显合作与竞争,设立各种学习单项奖,鼓励学生在学习、文体、科技等各方面发挥特长,取得优异成绩,设立学习进步奖,鼓励后进生学业进步,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强学业警示机制度。

3.3学生活动与教学科研工作的融合创新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尽快探索建立一整套运转灵活而富有弹性、有利于潜能发挥和个性张扬的整体管理机制。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以教学质量为抓手,把学生活动作为育人的重要第二课堂和平台,把学生管理中的各项内容如日常管理、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课外活动要尽可能融入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活动主题的策划设计、组织开展、效果评价、后续跟踪等环节与专业引导、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与反思等方面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融合机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能在学生活动中得到运用和实践,以验证巩固所学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以达到教学和学生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应证的促进关系。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学生班级管理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为管理管理,要通过完善制度和优化学习评价体系,加强管理,创造有序高效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风气。2)学生活动要能促进教学与科研。学生活动需要专业课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动员学生积极投入到与专业素养发展相关的活动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并让学生快速成长进步,同时体现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强的培养特色。3)组织开展的学生活动要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活动应贯彻“一学院一精品,一专业一特色,一竞赛一平台”的发展思路,树立精品意识,提倡学生活动要有整体规划,活动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把学院的优势学科、前沿领域的科技知识和、基本技能、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活动来开展,打造亮点品牌,助推创新创业联动发展,比如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可指导学生组队参赛:机械器人设计大赛、无碳小车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甚至获奖能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本学科、本专业在高校中、行业内的影响力,开拓师生学术视野,还可进一步结合市场调查、专业课老师的指导申报专利产口和技术开拓市场,增强产、学、研的联动效应。

4、结语

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个系统工程,要使其上台阶、更高效、更实效需要尽快优化整合、在观念上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创新,以人为本、科学、联动、和谐、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将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整体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高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现状研究[J].知识经济,2015(24):178.

[4]魏圆圆.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理论依据浅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6):104-106.

[5]王立刚,李蓉.浅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0(5):113-115.

[6]陈钊,杨晶.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向的突破与创新:以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12):159-160.

[7]贺正宜.新升本科院校优良学风建设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2):159.

[8]游学民.新建本科院校人力资源配置的SWOT矩阵构建[J].中国人才,(22):58-59.

[9]田密,胡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和谐互动发展的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4):94-96.

[10]陈小虎,吴中江,李建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6.

篇1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一、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1.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每个企业都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生产的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员工职业道德标准和培训、管理体系。实力越强、规模越大、知名度越高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凝练、企业理念的探寻、企业精神的追求越迫切,对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越重视,对招收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高。如宁波方太集团的企业文化中就把“人品、企品、产品等三品合一”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设立孔子讲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员工培训;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他们采用“安全三级培训”、生活专管员等方式,实现了员工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全覆盖。

2.学院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根据对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的统计分析,发现学院没有系统开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关的课程为《就业指导》,共36课时,职业素质内容5课时。其他与之相关的内容零散分布于思政课、素质任选课和专业课中。在“学校是否聘用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12%的学生反映“有”。通过对学院“就业指导”任课教师进行统计,90%以上为思政课教师,不足10%的由负责就业的教师担任。以上数据表明,学院在专任教师的配备上存在缺失问题,导致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得不到保证。在“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活动”这个问题上,85%的学生认为“学校只开展过几次”或“学校从来没有组织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在“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整体效果评价如何”这一问题中上,同样有8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

3.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上重视,但行动匮乏对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否重要”这一问题,95%的学生认为重要和比较重要。在“是否有必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一问题上,8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您是否了解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否经常关注与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方面,不了解、不关心的占大多数;对于“你平时通过哪种途径获得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这一问题,除了学校安排的相关途径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寥寥无几,通过网络获得的为0。对于“你认为职业道德的学习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这一问题,选择安排在第三年就业前或今后到工作岗位上再学的占到半数以上。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围绕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共性要求,通过对已就业学生、企业领导员工、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访谈,发现现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遵章守纪(65%)、诚信品质(53%)、责任意识(46%)、团队意识(44%)、敬业精神(41%)。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模糊。针对“你认为什么是职业道德教育”,62%的学生选择“就业指导”。其次是学生对所从事行业、专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规范了解程度低。在“是否了解自己以后要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一问题上,认为略知一二的和不了解的学生占83%。再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缺乏。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相关职能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未形成合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学院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职业道德课程主要包含在思政课、就业指导、素质选修课及专业课程中,未设立自成体系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思政课老师是否会讲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的问题选择上,有91%的学生认为“会,但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认为“不会”。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与专业学习存在脱节的问题。在对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的调查中,86%的以理论考试、考查为主,此种评价方式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加剧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漠视,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的选择上,84%的学生选择来自教师的课堂讲授,16%的学生选择来自专家讲座、实践活动。这表明学生获得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五)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

在“对我院老师的总体职业道德印象如何”这个问题上,41%的学生选择满意,42%的学生选择勉强可以,17%的学生选择不认真。以上数据反映学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高,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选择上,排序依次为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企业专家、其他。在“专业课教师是否能经常讲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的`问题上,65%的学生认为“有,但很少”,17%的学生认为“有,经常”,18%的学生认为“没有”。以上数据表明,专业教师能够更多、更深层次地向学生传递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

二、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规划体系

学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组织专人进行研究。依据行业、企业及相关专业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制定体现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挖掘、开发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教学科中。

(二)实践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管理和教育

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根据各专业的职业道德需求制订培养计划,选择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培养。其次,教师应注意在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时,应以实践性教学结合理论传授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性、针对性。专业课教师应围绕本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相关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了解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取向。

(三)采用“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

“引企入校”的合作新模式,包括引企业人、引企业文化和引企业理念及精神进入学校,使教与学有的放矢,符合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岗位需求。通过邀请企业人“现身说法”,开展讲座、报告会、座谈等,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企业、理解企业、认同企业。通过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及精神引入校园,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地与所学专业结合,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思政工作,探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途径、新方法

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建议采用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针对性强、有实效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小组拓展活动、集体讨论、职场模拟、分析总结等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学生体验、感受达到道德规范的内化。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演讲交流、职业规划设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篇14: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容单一,脱离社会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准入门槛低,办学成本不高,加上多年来持续热门。但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从课程设置来看较为单一,一些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几乎跟公共课一样的是填鸭子式的理论教学,缺乏其他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相脱离较严重,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节奏。

(二)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工商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在招生时占的比例较高,入学分数相对于低于本校其他专业,造成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可塑性不如其他专业。而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看,特点不鲜明,不具有特色可言,多数学生在学习阶段和择业期间都感觉到迷茫,有些找不到学习方向,择业无所适从。

(三)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工作中应付、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完成岗位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局限在培养理论型人才,缺乏实践教学,甚至个别院校为节省成本等,简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了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强,在就业和工作中优势严重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校企合作,闭门造车,很少走出去,学生也局限在校内学习,不能接触到具体工作岗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中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由职业高中、中职、中技工升格而已,传统的老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多数是以前的老教师或者行政兼职的,比较少是在企事业单位一线调入的,缺乏实战经验,与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的专业和学历结构,聘请企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组织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挂职及实践调研等。

(二)改革和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案

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定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要求。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创新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的方案,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尝试跟用人单位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或者工学结合式等形式,让学生走出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等,从而更具有竞争力。

(三)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师生考核

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和完善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考核评估,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考核代替传统的应试考试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由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等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既要由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又要以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必须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师生的考核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逐渐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开办该专业院校,对社会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培养出学生的质量,对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影响非常大。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内容单一,脱离社会,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提出通过提升教师道德和知识水平、优化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加大文化交融等,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工作单位提供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篇15: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与明显短板并存,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求辅导员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与途径,逐步形成一套成熟体系,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在透彻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与存在的短板后,依据多年学生管理经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多途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1.1留心关注学生的入学资料

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辅导员除了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实时表现之外,还要要经常查看所带学生的入学资料,在这些资料中,辅导员可以粗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成绩、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在今后的管理和教育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创造条件。

1.2经常到访学生宿舍并召开主题班会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生宿舍里,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逐渐放松,不再那么拘谨,这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被逐渐拉近,学生们也愿意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另外,通过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们就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观察视角。

2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2.1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学生对人生观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和爱国教育,让学生自己的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2.2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对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学生,我们辅导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建议及时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感情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一旦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话,往往会逐步走向误区,出现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应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感情和人际关系问题,摆正它们与学业、成才的关系。对陷入误区的学生,辅导员要耐心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和解压,使受困的学生迅速走出误区。

3培养好骨干学生干部

就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情况来看,辅导员往往都带好几个班,一二百学生,因此,能否培养好学生干部成了决定我们工作效率的关键。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辅导员需认真进行考察,让那些责任心强、乐于奉献、敢于管理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骨干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更换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这在学生管理方面会带来较大的波动。因此,辅导员要多与学生干部沟通,悉心的进行教育和培养。在学生干部的实际使用中,要做到信任但不放纵,适时进行指导和引领,逐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建立谈心制度,避免形式主义

谈心制度是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形式,也是辅导员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此项制度的重点是辅导员要经常找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绩较差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学生等进行交谈。通过谈心,及时纠正他们工作、学习中的错误倾向,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积极性、责任感。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们客服自身无法客服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家庭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确认识贫困与成才的关系,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是他们有充足的信心完成学业。

5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进行科学定位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辅导员,有责任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对那些乐于学习且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正确学业上的更大进步;对那些文化功底较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引导他们在补缺短板的同时,注意朝着技术能手方面发展;而对那些小毛病较多的学生,辅导员则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多于他们沟通交流,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带领他们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逐渐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篇16: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德育管理内涵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其内容是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依照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计划、组织以及指导与管控的手段,对于德育中不同要素加以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优良品德的一项综合管理行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涵是:1.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其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2.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属于较为特别的教育活动,其将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3.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不仅仅包含有德育管理的相关承受者,例如,学生、财务事件以及信息等,同时也包含有德育管理活动相关对象,例如,对人的组织以及管理人员所存在的关系等。

二、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通过开展德育管理活动,可以让德育工作人员拥有更为良好的状态,可以进一步的协调好德育管理工作中组织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工作人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能够一直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之下,以进一步的改善德育管理的效果。

1.要充分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的能动性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依靠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同时德育工作人员也是改善德育效果的根本保障,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也要由德育工作人员来达成。所以,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充分的发挥德育工作人员能动性,让德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应当让德育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让德育工作人员可以认识到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方法,要确保德育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工作的欲望得以激发。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的去关心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要对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的审查,增强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2.要充分的利用德育组织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指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通过特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人员集体。例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的组织形式。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组织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时,正因为借助了不同的德育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才可以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德育计划的执行阶段,德育组织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如果想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要求要做好相关的德育组织工作,以充分的发挥出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德育组织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相互的制约。若要想更好的利用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第一,应当对高职院校中的不同德育组织所存在的关联性加以梳理,让不同的德育组织可以更加的一致,确保组织可以维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例如,要对校级德育组织和下级的德育组织所存在的一些差距进行改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德育组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推行不同组织间的横向合作,以对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管理。另外,也应当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加以调适,让社会以及家庭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让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德育合力。第二,应当构建科学、适宜的德育组织,让不同的组织可以更加的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也更有利于德育组织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使德育组织成员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要建立优良的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是高职院校的所有人员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工作上体现出的一种个人态度以及个人行为的总和,其涉及到领导的作风问题、教师教学的作风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风气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的风气其实是无形的校规,学校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感召力以及约束力,使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上的一些违背学校风气情况加以改进。所以,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是达到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风气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又是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一种结果,是学校难得的一种精神力量。

4.要发挥出德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属于系统性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应当确定德育管理的具体目标、相关对象以及涉及的内容,并形成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管理方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学校的内部人员,也包括学校的外部人员,不同的人员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与配合,才组成了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同的人员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与职责,不过,不同的人员也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若使管理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则可以使不同人员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才更易使系统所拥有的整体功能得以高效发挥。

我们不仅要对德育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当掌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通过采用高效的德育管理手段,对德育管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提升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志达.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大学生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2]叶净.关于技工院校班主任分层次德育管理的研究[J].河北农机,2016(12).

篇17: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高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做着单调的、程序化的工作,被动地接受工作,不主动思考并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对他人缺乏关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是助人行业,对于他们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的关心较少,服务理念较薄,且用傲慢的、淡漠的行为去对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自己缺乏信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现在大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产生一种否定心理,渐渐缺乏自信,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

二、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职业态度差。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只是循章办事,缺乏技术含量,不用主动思考,只用被动接受,以此,造成了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消极的工作心态,不认真对待工作。而这种公众认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模糊,工作积极性消磨。在学校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较轻松,较之于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但工作较重复琐碎,导致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与他人易发生误会冲突,或有部分教师不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易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2、职业荣誉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都在从事单调琐碎、程序化的、循章办事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使专职行政人员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背离他们所学的专业,逐渐的会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感到迷茫不安。上传下达、循章办事的工作使他们觉得无所作为,缺乏相应的成就感,难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因素。1、工资待遇低。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科研,在分配制度上,天平就会慢慢向教师方面倾斜,而反之,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会降低,较低于教师职业,工资待遇逐年拉大,即使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难以使工资待遇提高。久而久之,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与他们所得到的实际报酬不相符,会让他们心里感觉不平衡,心生厌倦,工作不认真做,产生职业倦怠。2、发展空间小。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晋升较困难,学校行政机构人员的限制,年龄学历的高要求,都为他们的晋升之路建起高高的门槛。行政管理人员长期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难以晋升,机会渺小,前途渺茫;学历深造难,评职评教难,都使他们感觉希望渺茫,难以向更高的地方发展,长此以往,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3、层次差异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迫于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行政管理工作,心理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且繁琐的工作使他们毫无成就感,而且他们的工作协调力与能力经验的不足,易受到领导的批评与不认可。因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使他们拥有较多的晋升机会,为了自己的发展,会将工作放在一边,埋头做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这样更容易降低对工作的积极性,且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倍增,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减轻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通过社会、学校和自身三个角度,帮助专制行政管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实现价值。

(一)科学管理。1、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是人们认识了解高职院校专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举行一些活动,以此来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2、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与晋升机会,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要一视同仁,评优评先,运用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学校多多献策。3、加强并改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学习培训,学校都应引起重视。公平的对待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开展培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进行奖励措施和津贴,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在工作领域的成就感。通过锻炼,使他们有更高的水平来适应工作。

(二)自我调适。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与消极心态,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1、正确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对学校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产生职业认同感,产生积极心态,积极的参加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努力,勇敢的面对挫折,不用空想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向自己的目标前进。3、提高素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为。在工作管理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文化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心理素质,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勇敢去面对并解决。

四、结语

面对职业倦怠,我们不能一味的置之不理,缓解职业倦怠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消除消极心理,用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去充实自己,去创造价值。

篇18: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的问题

(一)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篇19: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1社会实践社团化模式构建策略

1.1制度化保障

建立学生社团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制度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学分制度,即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必(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完备的社会实践成果认定规范与流程,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固定;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制度,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指导教师应是该社团的指导教师(在开展大型活动时,可以增聘1-2名指导教师),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激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让教师积极深入基层,在以个人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的同时,锻炼个人专业业务水平,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机制,在社团管理规范中,结合社团的性质与类别,规定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致方向与频次,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四是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对开展效果好、辐射范围大、社会反响好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优秀的学生社团在社团评比中给予倾斜,以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文化氛围。

1.2项目化操作

促进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内容的持续更新项目化操作是指将学生社团在开展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之初,以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向团组织申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遵照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较为完整、科学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等。这种操作方法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系统式的管理办法,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得到实施。如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开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开始引入了项目化,至今已成功实施了,累计立项的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和院校社会实践团队近200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项目化运作有如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将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进行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过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同时将毕业设计、科研项目揉入到实践过程中;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性,可以使开展教科研的社团指导教师受益,教师借助学生的力量开展科研项目论证、中试等工作,同时也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费保障;三是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大学生在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四是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使单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为丰满,参与其中的学生收获更多,避免了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真正使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项目化社会实践的尝试,发挥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类社团开展项目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走上一条科学化、长期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1.3专业化实施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打造精品活动依托社团开展社会实践要紧扣社团的专业性质与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提供活动层次。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社团的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社团应根据个人特点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对于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应充分利用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既可以让社团成员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巩固专业思维,提升专业归属感;也可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协会到农村开展农机维修,电子协会进社区开展家电维修,英语社到偏远山村开展英语支教,街舞协会开展老年舞培训等等。

1.4基地化承载

为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社会实践基地有别于我们理解的活动场所,基地是一个相对稳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供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锻炼的物质平台和场地资源。近些年,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来,累计建设社会实践基地100余家,其中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40余家,为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一个优秀的社会实践基地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一是明确的思想性,具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不能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能够提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避免活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思想消极的不良影响;三是社会实践基地方与学生双赢,应在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同时不忽略基地的利益,强调双方利益最大化。此外,在众多社会实践基地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品牌基地、精品基地、优秀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优秀社会实践基地评比。地方政府也应该响应高职院校和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的诉求,为社会实践基地在税收、人员培训、产品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提供了通道,是整合大学生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为大学生尽快走入社会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在当前社会背景条件下,只有实现双赢的社会实践基地才有生命力,即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1.5科学化管理,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坚持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管理的原则,科学化管理社团社会实践,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额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实践类社团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二是加大社团社会实践的总结制度,把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与升华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常抓不懈,在常规工作中寻求亮点,不断创新;三是围绕精品社团建设,开展“一社团一品牌”活动,加大社团品牌活动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将活动重心由“内部相对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由“自娱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高度重视社团社会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活动时间上进行外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拓展,在活动形式上丰富,力争社团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2结语

总之,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契合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并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与质量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开展项目化运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途径,以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化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篇20: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光明新区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效性现状

1.实践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大多以自我的感觉为中心,重视自我的愉悦,但是现在很多实践活动缺乏新意,大多还是以植树、帮助老人、体验环卫工为主,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们,已经无法提起对这些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实践活动是要学生参与的,教育是要学生主动接受的。如今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实践活动却缺乏新意,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在第一步上就失败了,那么德育的实效性就更无从谈起。只有实践活动注重内容,与时俱进,才能贴近如今中小学生的.实际,使得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其中,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这样社会实践才能达到目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凸显出来。

2.德育目标的政治性

目前,大多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过多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却往往忽略最贴近学生生活。由于政治性目标,实践活动的组织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注重功利追逐政绩的情况,使得实践活动脱离实际,内容空洞。在实践活动中忽视德育的实质和效果,忽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脱离了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没有对中小学生的文明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的培养。现在学生的德育内容教育,多强调党政的光辉、宣扬我国革命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对于学生成长十分重要的社会公德教育、信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实用的德育内容却涉及甚少,这并不利于中小学生的成长,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二、提高学生实践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活动内容勇于创新

开展实践活动注重新媒体的使用,迎合当前中小学生了解信息途径多元化、差异化的现状,开发新的实践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鼓励中小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引导他们去主动发现自己可以参与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自己提议自己想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由之前的组织方变成学生行动的保护后盾,这是一条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实效性有效方法。能够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重视社会实践和相关德育教育目标的结合,通过新颖形式与德育目标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愿意主动的接受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注重体验式的教育,把口头的被动说教转化为亲身的主动式感受,学生自然能从活动中体会到应该体会的品德教育。主动体验德育的实效性比被动接受德育的实效性更高。

2.德育目标注重实际

目标是行动的灯塔,目标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行动的质量与效果。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体系,放下高高在上的政治性,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构建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在社会实践的德育目标制定中,要秉承德育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主体参与意识。以中小学生的自身健康发展为重,帮助他们融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其整体素养才能得到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政府、家庭、学生自身共同努力,而学生是根本,将目标放在学生身上,德育的目标真正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统一。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外部监控体系研究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

浅析地方性独立院校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实践的教学改论文

如何独立认读英语单词论文

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放性试验教学探索论文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毕业设计论文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分析独立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论文2022-12-02

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小结2022-12-07

免费电子毕业设计论文范文2023-06-14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论文2023-09-21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论文2024-05-07

俄语论文的格式要求2023-09-10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2022-05-07

论高职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论文2023-07-03

浅谈地方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论文2023-11-21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论文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