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精选7篇)由网友“王了个嗖嗖”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农村展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1]。
第二阶段:1992年―,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2]。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3]。
第三阶段:19以后进入衰退阶段。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4]。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5]。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并不成功的。在理论上,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批评。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各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在目前这一政策面临转折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能使我们全面地总结这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在大量查阅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有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必要性基本上没有异议。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保障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另外,它还有助于减轻农民“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何承金等人的研究认为,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农民养老难以落实[6]。
更多的研究从微观经济个体的养老需求与供给出发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老年农民社会地位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近年来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淡化、弱化。而土地、家庭储蓄和农民自身的养老能力都难以担负起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7]。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必要建立,可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呢?一些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性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我国资金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而且福利国家的困境对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国家不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太多,因此现阶段我国尚无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作为替代[8]。杨翠迎、张晖等人分析了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
[1] [2] [3]
篇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农村展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1]。
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2]。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3]。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进入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4]。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19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5]。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并不成功的。在理论上,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批评。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各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在目前这一政策面临转折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能使我们全面地总结这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在大量查阅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有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必要性基本上没有异议。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保障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另外,它还有助于减轻农民“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何承金等人的研究认为,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农民养老难以落实[6]。
更多的研究从微观经济个体的养老需求与供给出发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老年农民社会地位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近年来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淡化、弱化。而土地、家庭储蓄和农民自身的养老能力都难以担负起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7]。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必要建立,可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呢?一些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性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我国资金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而且福利国家的困境对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国家不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太多,因此现阶段我国尚无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作为替代[8]。杨翠迎、张晖等人分析了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9]。从世界经验来看,马利敏认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大比例的农村人口决定了现在不宜把农业家庭人口纳入帐户养老保险体系[10]。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11]。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有的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前者主要包括: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12],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是某些长官的意愿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实际上,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也时常发生动摇,导致了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不愿投保。这也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结果。
3)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缺乏投资人才,有关部门一般都采取存入银行的方式。但是下半年以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现已出现参保的人越多,国家赔得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帐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D・盖尔・约翰逊指出,由于中国1993-年的投资收益率为负,负于从1993-1997年每年投入了同等数量保金的个人来说,他们积累的基金实际价值低于他们支付出的保费(D.盖尔・约翰孙)。
4)保障水平过低。《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王国军),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
问题,主要包括:
1)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与完善[13]。1998年以前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集、保管、运营和发放全是由民政部门一家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而一地的民政部门又直接受制于当地的政府。因此当政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有什么建设项目缺少资金时,有时就会要求动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对这样的要求,民政部门往往难以拒绝。因此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给今后的发放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2)机构管理费用入不敷出[14]。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经费可以按所收取基金的3%来支取。但是按规定提取的管理费难以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有的市(县)提取的管理费连给职工发工资也不够,加上会议费、宣传费等,空缺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的管理费都已明确规定不从保险基金中支取了(何承金等20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却仍然要靠这一渠道来解决工作经费。
3)干部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15]。《基本方案》规定:“同一投保单位,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但在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执行过程中,同一个行政村的干部和群众却不平等享受集体补助。参加投保的绝大多数村和乡镇是补干部,不补群众;少数村都补的,也是干部补得多,群众补得少。群众一般一年仅补助3~5元,而干部补助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彭希哲等)。这样大的差距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农村社会不公平,强化了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
4)多种形式的保险并存,形成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吴云高1998)。在苏南地区,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开展得较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养老保险形式:有民政部门组织实施的,有乡镇合作经济组织办理的`,有社会保障局办理的,等等。它们各自为政,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导致了原本就“稀薄”的资金更加分散,缺乏规模效应。在其他地区,由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也产生竞争,虽然竞争本身可以给投保农民带来实惠,但由于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商业保险往往受到排挤,打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尽管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失为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解决农村老年经济保障的重要方式。应当在现有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不应全盘否定其积极作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这一制度持否定态度。有人认为,“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不平衡”(田凯2000);有人认为,“当前试点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一个能够担负起农村跨世纪社会养老责任的制度,需要更有效的制度来取而代之”(马利敏1999);有的人甚至认为,这项举措“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王国军2000)。
三、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区域研究
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仍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范围还十分有限。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有相当部分的文献研究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文献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域差异。王海江对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农民所在省份对其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解释性(王海江,1998)。薛兴利等的调查也表明集体经济越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村领导越强的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情况越好(薛兴利等1998)。从全国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显著地好于中西部地区,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已达到较高的覆盖率,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推行这一政策十分困难。
但几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其对老年农民的保障并非完全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反,他们往往是在《基本方案》的做法之外,发展了不同方式、各有特色的社会化养老。
1.苏南模式。苏南农村目前的老年保障模式是一种多形式并存的局面,其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彭希哲等1996),上海市农村也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社区保障是社区范围内统筹的制度,社区成员一般都享有类似的保障福利而不受其就业的那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直接影响。它在资金上主要依赖于社区公共资金的投入,而社区公共资金又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的盈利。苏南是我国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因此集体有能力对社区成员的养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彭希哲等1996)。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这里也有较高的覆盖面,但在资金筹集上,苏南模式有其独特之处:一是集体补助所占比例较高;二是基金筹集标准不是按照《基本方案》中的10个等级,而是被大大提高了,以适应当地的生活水平,确实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比如上海嘉定区的实际操作中,个人年缴费标准分为3档:240元、180年和120元。企业缴费则按企业不同性质区分不同的缴费标准。农村“三资”企业,按上月农方职工工资总额的25.5%缴费;农村私营企业按上年度计税工资标准的25.5%缴费;农村个体工商户,户主按上年度计税工资标准的10%,为本人和农民帮工缴费。
2.山东模式。整个山东省的农村养老保障仍以家庭保障为主,但它是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几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投保绝对人数最多的省区。在资金筹集方面,该地区基本是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来实行,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的比例很小,只占已交纳保险基金的约15%。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补助给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等“特殊职业”的人口。山东省农民的投保标准普遍很低,一般都是2-4元/月的水平(彭希哲等1996),因此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也很低。
3.广东模式。确切地说,这也是一种社区保障模式。它通过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中的年龄股和集体股来实现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16]。所谓年龄股就是个人所拥有的股份数额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老人总能拥有较多的股份。集体股是属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所有者所有,集体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公益金,老年福利支出是公益金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在执行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许多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不少研究者注意到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目前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均提出应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变化无常,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在这方面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业务、财务及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这都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稳定性。而通过立法是达到稳定政策的最好途径。
3.应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问
题。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且目前我国风险较小、回报较高的投资渠道很少,但是许多文献仍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改革的方向。比如,①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代理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②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以县为覆盖范围,因此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保障部门,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可以规定,不能保证适当增值率的投资主体,要在一定期限内放弃投资权,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由省级部门负责保值增值并承担责任。省级部门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可以将基金交由全国有关机构管理。福建省就是采用的这种办法,效果比较好。
另外,王国军主张完全放弃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另起炉灶,建立“从城乡‘二元’保障到基本保障、补充保障和附加保障的城乡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基本保障中,农业劳动者通过税收的方式,向全国统一社会养老保障机构交纳社会养老保障税,社会养老保障税率应按各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指数和人口预期寿命而分别制定;在补充保险中,如果农民受雇于人,超过一段时间后,雇主和雇工必须按雇工工资的法定比率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交纳社会补充保障费;在附加保障中,农民可以参加商业保险或个人储蓄的方式获得保障(刘书鹤等1998)。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进行了10多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文献,但由于为农民这类非雇佣的独立劳动者建立社会保障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且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不够发达,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总体而言还比较落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到目前为止,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以下几个: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
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应当在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时增加政府扶持的力度。但是这个“力度”应当有多大比较合适,即既能充分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政府又能承担得起?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明确的定量分析,甚至连定量分析的框架的也没有,这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便缺乏科学的指导,难以落实。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设置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应当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完全由民政部门独立管理,1998年以后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也是一家说了算。权利缺乏监督是基金安全难以保障的关键,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机构设置应当进行改革。但怎样改,怎样体现权利的监督与制衡是目前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得较少的问题。
3.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两者不存在可换算的基础,根本无法衔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化的步伐将会加快,有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流向城市,两种不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将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因此,王国军提出了“‘三维’的城乡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但其中有一些关键问题仍无法解决。比如在基本保障中,国家是否给予补贴?如果给,给多少比较合适?如果不给,较富裕的农民是否会感觉“吃亏”而不愿参加?因此关于这个方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贵平.现行农村养老保险方案的优势与不足[J].人口与经济,1998,(2):25-28.
[2] 张仕平等.建国以来农村老年保障的历史沿革、特点及成因[J].人口学刊,2000,(5):35-39.
[3] D・盖尔・约翰逊.中国老年人的社会保障[J].中国人口科学,1999,(5):1-10.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课题组.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J].人民论坛,2000,(6):8-10.
[5] 田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0,(6):28-31.
[6] 何承金等.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与社会养老保障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7,(1):14-24.
[7] 梁鸿.农村老年人自给自理能力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9,(4):21-25.
[8] 梁鸿.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J].复旦学报社科版,1999,(5):26-31.
[9] 张晖等.我国农村应建立不同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J].人口学刊,1997,(6):50-52.
[10] 马利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请缓行[J].探索与争鸣,1999,(7):11-12.
[11] 黄晓平.让农民兄弟老有所养――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调查[J].中国财政,1998,(8):16-17.
[12] 王国军.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1):120-127.
[13] 吴云高.苏州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1998,(5):39-42.
[14] 刘书鹤等.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J].经济研究,1998,(5):15-21.
[15] 彭希哲等.乡镇企业与苏南农村社会保障[J].上海金融,1996,(6):31-32.
[16] 周光复等.股份合作制与农村养老探析:来自广东的考察报告[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1):62-65.
篇3:什么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界说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非贸易保险)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长短城镇职员付出必然的劳动所得,在损失劳下手段时从国度和社会取得辅佐,享受养老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形成是多年的社会经济、文化配景积淀的功效,农村经济落伍是导致养老保险最根基的缘故起因。
农村养老保险的根基原则是:保障程度与农村出产力成长和各方面遭受手段相顺应;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抢救等情势相团结;权力与任务相对等;服从优先,分身公正;自我保障为主,集团(含州里企业、奇迹单元)调度为辅,国度给以政策扶持;当局组织与农夫自愿相团结。
保险工具的权益有:
1)投保人在交费时代身亡者,小我私人交纳所有本息,退给其法定担任人或指定受益人。
2)投保人领取养老金,担保期为十年。领取养老金不敷十年身亡者,担保期内的养老金余额可以担任。无担任人或指定受益人者,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打点机构的有关划定付出丧葬用度。领取者高出十年长命 者,付出养老金直至身亡为止。
3)保险工具从本县(市)迁往外地。若迁入地尚未成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将其小我私人交纳所有本息退给本人。
4)投保人招工、提干、考学等农转非,可将保险相关(含资金)转入新的保险轨道,或将小我私人交纳所有本息退还本人。
[什么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
本年有关社会保险的改良不绝产生,您相识本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哪些方面有改良?下面将为您解读,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是什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包罗的参保人群限定有哪些?新农保缴费尺度是什么?怎样计发新农调养老金等。
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参保人群: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门生)、未介入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的农村住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介入新农保。
参保手续及流程:1、参保治理以村(社区、居委)为单元,参保单元治理挂号手续,初次参保时应填写《介入养老保障(险)单元挂号表》。2、切合参保前提的职员随带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寸免冠照片一张,到村(含居委、社区,下同)劳动保障打点处事站提出参保申请,由村认真初审参保资格并填写《农夫根基养老保险参保职员公示单》公示一周,无贰言的职员填写《农夫根基养老保险参保职员根基环境挂号表》(以下简称”《挂号表》“);参保职员若为现已武士或退伍武士,提供人武部出具的从军证明,填写《农夫根基养老保险服役士兵当局补贴申请表》,报镇(街道)劳动保障打点处事所。
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报酬的农村有户籍的晚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验时,已年满 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报酬的,不消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其切合参保前提的后世该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数不敷的,应按年缴费,也应承补缴,累计缴费不高出15年;距领取年数高出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新农保试点地域,凡已介入了老农保,年满 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调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本养老金;对已介入老农保、未满 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小我私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小我私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尺度继承缴费,待切合划定前提时享受响应报酬。
3、新农保缴费尺度
介入新农保的农村住民该当按划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尺度今朝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处所可以按照现实环境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度依据农村住民人均纯收入增添等环境当令调解缴费档次。
4、新农调养老金怎样计发
养老金有两个部门构成,一是基本养老金领取额,二是小我私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额。中央确定的基本养老金尺度为每人每月 55 元。处所当局可以按照现实环境进步基本养老金尺度,对付恒久缴费的农村住民,可恰当加发基本养老金,进步和加发部门的资金由处所当局支出。
小我私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尺度为小我私人账户所有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小我私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沟通)。参保人衰亡,小我私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当局津贴外,可以依法担任;当局津贴余额用于继承付出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5、离退休年数不敷十五年,怎么样参保缴费
凭证划定,新农保政策开始实验时,把60周岁以上的人称为“老人”,把年数在46至59岁之间的人成为“中人”,把45周岁以下的人称为“新人”,对这三类人别离实施差异政策。新农保试点开始时,已满60周岁的,只要厥后世参保,均可享受根基养老金;年数在46至59周岁之间的农村住民,缴费不敷15年的,可按现实年限缴费,也可采纳一次性补交保费的步伐,最多不高出所差年限,处所财务津贴应同时到位。试点启动后,45周岁以下参保人不享受一次性补缴政策,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可否担任
按照我国《担任法》的划定,遗产包罗国民的正当收入,国民的衡宇和糊口用品,国民的林木、牲口和家禽,国民的图书、文物等其他保藏,法令应承国民拥有的出产资料,国民常识产权中的工业权力以及法令划定可以担任的其他正当工业等。养老金是可以作为国民的遗产举办担任的。但分为两种环境:假如养老保险条约中指定受益人的,由受益人取得养老保险金。假如条约中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可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其担任人取得。
担任养老保险金可以分为两种环境:一种是投保人在交费时代身亡的。投保人小我私人交纳所有保险费退给其法定担任人或指定受益人。另一种是投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时代身亡的。我们知道,投保人领取养老金,限期为。领取养老金不敷10年身亡者,其小我私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中小我私人交费额的余额,可以一次性退给其法定担任人;无担任人或无指定受益人者,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打点机构的有关划定付出其丧葬用度。因此后世有权力担任领取其怙恃的养老金。这里的养老金是作为怙恃的遗产由厥后世担任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
篇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浅谈
择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峻滞后于社会经济成长的客观要求。在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体制转化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交纳保险金数额较低、打点程度低和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难度大等题目。个中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与基金的保值增值题目是要害,对此,哪些主体应该认真,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本文将重点切磋。在熟悉到我国成立农村养老保险的须要性和紧要性的基本上,应针对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系统中存在的不公道之处,分阶段,分步调地改良,为实现城乡同一的养老保险系统而全力。
要害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养老保险基金,国度,集团经济组织
连年来,“三农”题目变得越来越厉害,“三农”题目的焦点题目是农夫题目。今朝对“三农”题目的研究很少顾及到农夫的养老题目。一些学者将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重点放在农村养老题目的对策研究上,未留意对农夫群体产生分化实际可能已经留意到,但未能提出得当我国国情的制度建树构思。今朝我国农村面对着青壮年生齿的大局限转移,再加上养老保障制度残破不全,晚年农夫老无所养的题目越来越严峻,我们要办理“三农”题目,就要从农夫的最根基的保障题目上下工夫,使农夫老有所养,办理他们的后顾之忧。
篇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浅谈
关于农村养老,很多地域没有成立农村社会养老系统,已成立的地域也存在许多缺陷,运行中也呈现了许多的题目,以是,完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系统的须要性与紧要性日益浮现出来。
(一)老龄化加速。
跟着都市化步骤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生齿进入都市,年数布局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排场。据统计,我国农村 8.33亿生齿中,65岁以上的晚年生齿预计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生齿中,65岁的晚年生齿将到达17.39%为1.29亿。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包围范畴太小,包围工具有缺陷。
今朝中国拥有天下上数目最多的晚年生齿,个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生齿还许多。成立社会保障收集的州里仅占世界州里总数的41%,成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其它,据国度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良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进到的1.14亿人,以是很有须要思量这个非凡群体的养老保险题目。根基方案中没有浮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夫和进城务工的农夫给以区别看待。进城务工的农夫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系统中,也没被纳入到都市养老保险系统中,处于法令掩护的空缺地带。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的成果被减弱了。
养儿防老的见识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一向是最重要的养老方法。以自给自足为根基特色的农业社会中,出产技能根基不变,社会分工水平很低,“子承父业”高度归纳综合了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亲近相关。这种不变的世代瓜代,能在家庭内部天然的完成赡养老人的职能,并形成响应的道德类型。可是跟着以社会分工为特性的家产社会的到来,这一天然不变的相关就被冲破了,“子承父业”不复存在,父子两代除了血缘相关和未成年时的供养相关之外,险些没有其他相关。后世的劳动
手艺要靠本身的全力去把握,劳动时神秘靠本身去争取,为此每每必需分开生育之地、分开怙恃。怙恃不行能像传统经济前提一样节制后世的劳动和收入,后世也不行能像小农经济前提下一样效率于怙恃。家庭布局也产生了重大变革,代与代之间的独立性加强,农村同样是4-2-1的家庭布局,后世的承担很重。这统统使赡养老人只有传统道德这一个束缚力,而这个束缚力也在日益递减。跟着农村经济改良的深入,农夫的养老见识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养儿防老的见识则在逐渐削弱。
(四)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靠土地保障,可是土地对付有的农夫来说如故 是重要的出产资料。
篇7:试论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
试论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
作者:甘曦之
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保障 农村社区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
论文摘要: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庭养老保障是基础,农村社区养老保险是过渡,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是方向”的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最后论述了农村社区养老保险向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演化的动力机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农村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农民日益要求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型。但是,像我国这样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在转型时期农村应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的模式可以套用。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不够深人。因此,如何选择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就成为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精选7篇)】相关文章:
浅析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问题研究论文2023-01-13
浅论基于管理式医疗的全民社会医疗保险2022-11-15
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3-05-2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工作职责2024-01-20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023-08-29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30002023-02-16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2023-12-12
保险讲话稿2023-04-01
有关改善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问题的调研报告2022-11-23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探讨研究论文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