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文言文阅读题(精选8篇)由网友“谁把我羊偷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荔枝图序文言文阅读题,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荔枝图序文言文阅读题
荔枝图序文言文阅读题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②;实如丹,夏熟;朵③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导读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
注释 :①华:花。 ②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③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④缯(z ng):泛指丝织品。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荔枝生巴峡间( ) 2.树形团团如帷盖( )3.春荣;实如丹( ) 4.壳如红缯( )5.浆液甘酸如醴酪( ) 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 )
二、翻译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
篇2:荔枝图序文言文赏析
荔枝图序文言文赏析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阅读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荔枝生巴峡间( ) 2.树形团团如帷盖( )3.春荣;实如丹( ) 4.壳如红缯( )5.浆液甘酸如醴酪( ) 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 )
二,翻译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
参考答案
一、1.四川湖北一带 2.车上的帷幕和篷盖 3.丹砂一般地红 4.泛指丝织品 5.酒浆 6.那样 它的实际情况
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三、打比方 列数字 出处 外形 味道 变化
四、唐朝 乐天 香山居士
注释:
本文选自《白香山集》
1.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2.团团;圆圆的。
3.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4.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4.冬青:冬天是绿的。
5.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
6.实:果实。
7.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8.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
9.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
10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
11.红缯(zēng):红色的丝绸。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
12.绡(xiāo):生丝织成的绸。
13.瓤肉:果肉·。
14.莹白:晶莹洁白。
15.醴:甜酒。
16.酪:奶酪
17.去:消失
18.元和十五年:及8。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19.南宾守:南宾郡太守。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
20.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
21.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
2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识,认识,见过。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却没有看到它三天以内的变化情况的人。
赏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唐代诗人杜牧在《过清华宫绝句》一诗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说明对象:荔枝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篇3:《荔枝图》序
教学目的:
1、了解序、认识荔枝
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
1、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引入 有家里开水果店的吗?有喜欢吃荔枝的吗?
请一位吃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好不好?
其实很多的诗文里都写过荔枝?(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国力民力特快专运鲜荔枝进宫,却也可见鲜荔枝的的难得)
2、激发兴趣 出示新鲜的荔枝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鲜荔枝已不只是皇室贡品,我们蓬安也可以买到,跟我们那位同学的介绍的一样,红色、圆形、味道鲜美同学们想尝一尝这果中珍品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完成的学习目标后再请大家吃,好吗?大家有信心吗?
3、引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板书课时少写一个“序”字让学生发现并且强调不可少这是一种文体(一)、介绍白居易及序[演示幻灯二]
二、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演示幻灯一]基本目标:
1、了解序认识荔枝
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提高目标:
背诵课文
三、围绕目标学习
(二)、朗读
一遍
范读(字词)
弄清字词[演示幻灯三] 在书上划出重点注释来
缯(z ng) 绡(xi o) 醴(l ) 酪(l o) 华(hu )
二遍
自读(翻译)
结合注释和实物疏通文意,小组内交流,教师答疑,找一位同学到展示台给大家剥荔枝并加以介绍。
强调朵(展示葡萄串)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图、书盖为不识者及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
[演示幻灯四]学生齐读译文
三遍
抽读(想象)
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有关荔枝的画面
同学们听得认真,想得出神同桌交流一下闭上眼睛出现的画面。
老师的脑子里也有幅画,请看[演示幻灯五]以后大家要多进行这种训练。以提高我们的想象能力。
四遍
读画(创作)
分成两个组愿意画画的同学为 一组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荔枝图》不必面面俱到,一枝一叶,一花一果都可以,有愿意上来画的吗?其余同学为一组快速读课文十遍,划出重点字句来。看谁先成!将学生的画展示
小结:画得真不错,即使白老先生在世也会颔首赞道:后生可畏。
学生读出划的重点词句
小结:划得也不错
通过上面的阅读我们已经心中有树――荔枝树,接下来 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短文www.wangtlzl.@sohu.com/”>www.wangtlzl.@sohu.com跟我联系。
附:板书设计
篇4:《荔枝图》序
白居易
一、朗读
二、思考讨论
三、归纳.总结
四、练习运用
四川省蓬安县利溪初级中学校
王天伦
《荔枝图》序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 文言文《荔枝图序》教后反思
文言文《荔枝图序》教后反思
《荔枝图序》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感到很陌生,无论是在朗读还是在理解内容上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个难点,而文言文的学习又是一个朗读与理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读中悟,以悟促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至于在刚迈入门槛时就产生畏难情绪,在本节课我始终力求做到帮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文言文并不难,它只是生词多了一点,语法和句式稍有些不同的白话文罢了,因此我在一开课就将难理解的句子之一,“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以师生谈话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同时也为理解文中最后一句做好铺垫。
当学生提出难读句子时,我指导学生以理解大意这种方法分散长句难读这一难点,引导孩子通过书下注释,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联系上下文内容等方法,理解文言文大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进而把握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此环节也是我设计本节课的重点之处,即: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关于文言文的语法,句式,我只选取典型的'几处,以渗透的方法呈现给孩子。如“……者”句式,“图”与“书”的词性,区别文中两个“图”。的词性,文题中的“图”是名词,最后一句中的“图”是动词。但是我并未将此上升为学习文言文的理论知识而灌输给孩子,只是希望他们在这种浸润与熏陶中逐渐走近文言文,培养学文言文的兴趣。
在理解荔枝的特点的1――5句中,我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合理运用打比方,排比的说明方法的妙处。积累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同时配以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荔枝的特点,以代替教师抽象乏味的语言讲述。给孩子一个具体的表象,以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大意。
在备课组中有一位资深教师曾说过,教师的备课应该深入广泛,但是带到课堂上就应该简约,切不可将教师所备的和盘托出一股脑给孩子,且美其名曰“备课透彻”。一堂课就应该找准尽量少的目标,落踏实了。而教师所有深入广泛的准备,都为这一两个目标服务。也许这就是“深入浅出”吧。一堂课可以有很多遗憾,可以不完美,但是一定要找到一个目标,并为其落实而预设。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落实,落透一个目标,那么不掺杂“功利色彩”的课堂谁说它不会异彩纷呈呢?
不足之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学生无法参与到学习中来,参与意识不强,不会同伴互助,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今后在这方面应该引起我的注意。
篇6:《荔枝图序》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
《荔枝图序》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
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⑥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荔枝壳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3分)
答: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4分)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答:
答案:
(二)(共7分)
18.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但是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荔枝壳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3个要点,每个1分)
19.竹筒水分充足,可以为荔枝保湿,因而解决了荔枝水分容易从果皮跑出去的问题;用泥或蜡密封竹筒,可以避免空气流通,因而解决了荔枝“大喘气”造成的各种问题。(4分。每个要点2分)
篇7:语文 -《荔枝图》序
白居易
一、朗读
二、思考讨论
三、归纳.总结
四、练习运用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积累词语。
帷(wéi)
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枇杷(pí)(pá)
醴酪(lǐ)(lào)
②搜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包括其诗歌中的名句。
③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
2、能力目标
①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②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③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2、准确理解一些文言词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播放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断,导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投影有关文字材料及图像。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听清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清生字。(投影仪显示)
2、默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扫清词语障碍,帮助理解大意,便于展开讨论,启迪个性化思维。(投影仪显示)
四、探究学习,研讨内容
1、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荔枝?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第二段: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
以上问题用投影打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问题分析依次用投影打出。
五、师生互动
看图片,品语言,用文中最恰当的句子来概括图片内容。用投影打出图片。
①树形团团如帷盖
②朵如葡萄
③实如丹,壳如红缯
④核如枇杷
⑤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⑥浆液甘酸如醴酪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洁而又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物。
七、作业
1、明代徐渤《咏荔枝膜》诗中写道: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你能说说这两句诗是写什么场景的吗?
2、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 《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文言文阅读题(精选8篇)】相关文章:
释①秘演诗集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10-13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2023-06-01
兰亭集序语文教案设计2023-10-17
《凭阑人江夜》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7-19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2023-09-13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2023-02-08
文言文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2023-12-11
《滕王阁序》的教学设计带原文2022-11-23
课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2023-10-06
考试的初三语文作文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