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时间:2023-08-13 08:29: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精选12篇)由网友“要开心呀hahah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欢迎阅读!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篇1: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1、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指的是诗歌呈现出的俊爽刚健的风格。建安是汉献帝年号,这类诗歌普遍反映了社会**和民生疾苦,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建安风骨的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等。

2、七言诗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正式创作七言诗的诗人是魏国的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七言诗。

3、南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气质刚健、爽朗,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较广阔,《木兰诗》为其代表作;南朝民歌则倾向于抒写男女恋情,风格缠绵清丽,《两洲曲《是其代表作。

4、阮籍代表作是以忧生念乱之情写下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诗大量运川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实感,思隐而辞丽,呈现出瑰然特异的风貌。唐代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都是师承阮籍《咏怀诗》而作的人生实感辑录。

5、.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散义家。田同生活是陶渊叫诗的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其诗歌兼有半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白然。

6、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自谢灵运始,山水诗成为中围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7、鲍照以其特殊的身世感,发为歌唱,恃调激昂,气势雄健,对李白、杜甫的影响较大。在曹丕的《燕歌行》音响久沉之后,鲍照以其十八首《拟行路难》及大量匕言歌行的杰山艺术成就,奠定并开创了七言诗进一步发展的局面,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8、谢朓是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把诗歌的描绘对象从山水展到一般自然景物,并以大量的新变体诗把五言创作推进到律化,为五言律诗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他的创作实践,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所谓永明体,是在齐武帝水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声韵,对仗工整,文辞华美,篇幅短小整饬。

篇2: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1、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指的是诗歌呈现出的俊爽刚健的风格。建安是汉献帝年号,这类诗歌普遍反映了社会**和民生疾苦,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建安风骨的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等。

2、七言诗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正式创作七言诗的诗人是魏国的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七言诗。

3、南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气质刚健、爽朗,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较广阔,《木兰诗》为其代表作;南朝民歌则倾向于抒写男女恋情,风格缠绵清丽,《两洲曲《是其代表作。

4、阮籍代表作是以忧生念乱之情写下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诗大量运川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实感,思隐而辞丽,呈现出瑰然特异的风貌。唐代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都是师承阮籍《咏怀诗》而作的人生实感辑录。

5、.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散义家。田同生活是陶渊叫诗的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其诗歌兼有半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白然。

6、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自谢灵运始,山水诗成为中围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7、鲍照以其特殊的身世感,发为歌唱,恃调激昂,气势雄健,对李白、杜甫的影响较大。在曹丕的《燕歌行》音响久沉之后,鲍照以其十八首《拟行路难》及大量匕言歌行的'杰山艺术成就,奠定并开创了七言诗进一步发展的局面,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8、谢朓是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把诗歌的描绘对象从山水展到一般自然景物,并以大量的新变体诗把五言创作推进到律化,为五言律诗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他的创作实践,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所谓永明体,是在齐武帝水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声韵,对仗工整,文辞华美,篇幅短小整饬。

扩展资料:

一、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

代表作品有《步出夏门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知识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2]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代表作品有《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知识点:“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三、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其中以王粲的《七哀诗》最为著名。七子的作品具有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

知识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

四、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博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知识点:竹林七贤是曹魏时期的代表诗人。

篇3: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文学艺术:

1.建安文学:

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2.竹林七贤:

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3.“田园诗”代表人物陶渊明。

4.“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

5.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6.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7.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黄庭经》。“小圣”王献之

8.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9.绘画:以佛画为中心内容,三国东吴的曹不兴,被誉为中国佛像画的鼻祖。东晋南朝时有三文大画家,即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陆探微、张僧繇。“六朝四大家”: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10.四大石窟: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科技:

1.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

2.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3.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4.《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5.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注意: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

篇4: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民族交融

从地域上看,各民族的迁徙打破了各族聚族而居的状态,破坏各族原来的社会结构,为民族融合准备了条件;

从经济上看,尽管战争破坏了北方经济,导致商业活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但中原传统的农本思想逐渐影响到统治者,鲜卑族民众逐渐转化成自耕农或依附农民;

从文化上看,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通过吸纳汉族知识分子、学习中原文化进而发展成以汉族文化继承者自居,从文化的角度树立本民族政权的权威性地位,争取汉族的认同。北方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系统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才会有隋唐时期由北往南真正实现的全国大一统,才会有隋唐的盛世局面的出现。

篇5: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区域开发

这一时期的区域开发,主要指的是“江南农业开发”这一知识点。考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基本熟知江南农业开发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考生要把这些知识与新课标的要求联系起来,将理解的重点落实在“区域开发的新成就”上。对这一时期经济的复习,考生要着眼于以下三点:

第一,着眼于整体。南方的开发得益于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与此同时,北方的世家大族也随之南下,在南方引发侵占土地的风潮。高考全国B卷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问题切入,考查考生理解山泽逐渐私有化既有利于对南方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官阶等级设限的方式也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体现了当时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因此,考生在理解南方农业开发时要将其置于全国的大视野中,理解北方对南方的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一时期南方的开发尚不成熟,因此北方的水平依然高于南方。

第二,着眼于局部。南北朝时期,由于分裂割据,战乱频繁,中国各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太相同。因此考生要用唯物史观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考全国卷曾根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了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考查考生对局部地区经济的理解。以长江流域为例,其主要使用铜币的原因,除了南方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因素外,还应从此地区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相互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政治上看,南方相对稳定,代表政权的铜钱较容易被民众接受;从思想上看,也受到当时南迁后的世族带到南方的一些货币观念的影响。

第三,着眼于将来。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这一新局势对隋唐时期乃至之后的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江南的开放逐渐改变中国经济格局,推动经济重心南移,隋朝时期修建大运河正是符合了这一历史趋势,关中政治中心的稳定既需要长江流域的粮食与其他物资的供应,也需要加强对原南朝治下区域的政治、军事控制,因此大运河这一贯通南北的大水利工程的修建就成为必然;而反之大运河的修建又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巩固了统一。从更长期来看,江南的开发推动了隋唐时期之后中国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逐渐分离的趋势,经济重心南移,政治重心东移北上,这一分离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综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战乱频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在各族人民的努力下,中华文化依然蓬勃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江南地区开发推动了传统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6:七年级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知识要点

艺术成就的人物,朝代,身份地位,著作,主要科技成就及作用

祖冲之,南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缀术》,计算圆周率到小数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贾思勰,北朝,著名农学家,《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以全国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等.

【重点考点】

1.把圆周率小数点推进到第七位数字的是南朝数学家(祖冲之)。

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三省六部制知识点

产生朝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体制;隋唐确立完善了三省六部管理体制。

简介: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发展沿革:在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尚书省时置时废、门下省不复置。明初,朱元璋时期,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彻底废止,以六部尚书任天下事。清延续明朝的制度。

意义影响: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印刷术知识点

中国约在公元7世纪的初唐时期就已出现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

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

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烧后制成字印.将一颗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经烧烤、压平等工艺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复使用。

这种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备现代印刷的基本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制造的活字印刷工艺要早4.继泥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术的发明和传布,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篇7:魏晋南北朝的诗歌探究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探究

建安诗歌

(一)、建安诗歌的创作倾向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建安文学,实际上是指曹氏三祖(曹操、丕、睿)时代的文学创作,大致包括汉献帝和魏文帝、明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成就在诗歌。重要诗人是曹氏父子,以及以他们为中心的“七子”,还有女诗人蔡琰。他们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目睹了割据者的烧杀抢掠,饱受乱离之苦,对世事与人生有深层的思索。他们的.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与他们自身的风貌。建安诗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倾向:

1、表现了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精神和要求统一的愿望。

2、抒写了人生苦短的哀叹,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3、反映了社会**的景象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

4、诗人创作个性得以高昂,文学开始走向自觉。

5、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又有所创新。

6、把乐府旧题的四言、杂言叙事诗,改变为旧调新内容或另创新题的五言抒情诗;

7、语言由质朴刚健趋向华美;

总体而言,建安诗歌呈现了一种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二)、“三曹”

1、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其父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其出身为清流所鄙视。他自幼机敏有权术,由讨伐董卓、镇压黄巾军起家。年轻时曾被当时名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及丞相,后又进封为魏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其子曹丕代汉自立后,追封为魏武帝。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集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于一身,又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相当精通。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于戎马倥偬之余,写下了不少的诗文。

曹操的诗,今存20余首,全是用乐府旧题写时事。这些诗有四言,也有五言,而以四言诗的成就为高。他的诗按内容可分为三类。其一,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的诗篇。如《薤露行》写何进企图借助四方军阀力量消灭宦官,结果自己先被宦官诛灭,又招来董卓作乱洛阳。《蒿里行》写关东州郡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而各路军阀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诗末6句描述了这一景象:“铠甲生虮虱,万姓已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另有《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等。明人钟惺《古诗归》说曹操的诗是:“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其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的诗篇。如《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等。尤其是他的名篇《短歌行》,全诗反复吟咏求贤不得的苦闷与贤人来奔而客主宴饮的欢乐,一唱三叹,形象鲜明地抒发自己在为国求贤过程中忧乐心情。其三,游仙诗。如《气出唱》、《精列》、《陌上桑》等。

篇8:魏晋南北朝成语故事

魏晋南北朝成语故事

1、投鞭断流成语故事--魏晋

魏晋时期,北方氐族的前秦势力最为强大,占领了长江北部大部分地区。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2、鹤立鸡群成语故事--魏晋

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3、风声鹤唳成语故事--魏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

4、入木三分成语故事--魏晋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

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

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于是,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段故事的情节,直接把“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人们写文章,或者是说话的内容非常深刻。

以后只要说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节说得生动逼真,我们也可以夸赞他说故事说得“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5、闻鸡起舞成语故事--魏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6、东山再起成语故事--魏晋

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宰相肚里能撑船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官兵一心,要与符坚决一死战。

不多久,符坚的人马打到了淮河、淝水,只要一过江,东晋难保,谢安心中有数,凭东晋的八万官兵跟符坚硬拼尤如鸡蛋碰石头,他坐阵东山,临危不乱,精心排兵布阵,并把自己的侄儿谢玄也派到前线去打仗。他侄儿临走前想探听这个仗怎么个打法,谢安只说了一句话“朝廷自有安排”。谢玄心里没底,第二天又派人来听口风,谢安呢,就拖来人下棋,一直下到天黑,打仗的事一字未提,到了当天半夜时分,才掏出将帅名单,摆出了他的“八卦阵”。

淝水那里战事拉开,谢安仍稳坐东山跟人下棋,敌人果真中计,大败而逃。喜报传来,谢安接过一看,二话没说,还下他的棋。客人等不及了,都围过来听消息才知道前方打了胜仗,谢玄立了大功,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谢安沉得住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因为他东山闲居以后,又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后来人们都称谓他“东山再起”。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7、洛阳纸贵成语故事--魏晋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左思用了的时间写成了《三都赋》,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由他推荐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

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使洛阳的纸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用来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

8、草木皆兵成语故事--魏晋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9、凿壁偷光成语故事--魏晋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凿壁偷光,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10、狗尾续貂成语故事--魏晋

晋武帝司马炎兼并了魏、蜀、吴三国,建立了统一的晋朝以后,把家族子弟分封各地为王,企图巩固晋王朝的统治。结果事与愿违,诸王互相争权夺利,造成了严重的内乱。

晋武帝的叔叔司马伦是个野心家,武帝在位时把他封为赵王,武帝去世不久,他就发动政变,赶走皇帝,自己称帝。他把亲戚和同党都攫升公侯,就连奴仆、小卒也滥加封赏。每到朝会的时候,满朝的人都头戴貂蝉(皇帝近臣帽子上的饰物,用貂尾制成)。当时的人编了个谚语讽刺说:貂不足,狗尾续。意思是说:貂尾是珍贵的皮毛,大官太多,貂尾不够用了,就用狗尾代替吧。

狗尾续貂这一成语,就是从貂不足,狗尾续演化而来的,被后人用来形容滥封官爵。也用来比喻拿不出好的东西接到好东西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篇9:七年级下册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艺术成就,领域,作家,朝代,代表作品,成就或地位

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绘画,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雕刻,北朝,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重点考点】

1.下术品问世时间距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D )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D 龙门石窟佛像

2.“漂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王羲之)的书法。

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行省制知识点

产生朝代:元朝

简介: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在地方上,元朝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意义和影响:限制了蒙古贵族在封地范围内自行派遣官吏的权力,从政治上保证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有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代特殊机构:宣政院:负责宗教,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澎湖巡检司:负责台湾及澎湖群岛的事宜。

唐寅

中国古代四大才子中唐寅主要在于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唐寅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中国古代四大才子的唐寅绘画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构图简约清朗,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丽,超凡脱俗。

篇10: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篇11: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在此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悲愤诗》

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田园诗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陶谢

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敇勒歌》

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搜神记》

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二十卷。东晋干宝作。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篇12: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一.两汉文学

1.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2.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4.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③“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过去和现在论文

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学设计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汉魏晋五言诗教案

汉魏晋五言诗的高二课文教案

魏晋南北朝成语故事

短歌行说课稿

浅谈陶渊明休闲思想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2023-10-16

东晋玄言诗与佛偈2023-06-28

美的历程读后感2022-04-30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教学案2023-12-22

高二语文《拟行路难》说课稿2023-08-23

论日常行为视域下的公民道德2023-10-29

小学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新版」2024-04-06

书的演变作文2024-03-28

建安诗歌代表作2023-05-17

浅析后现代视域下打工诗歌现象论文2023-03-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