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时间:2023-08-15 07:30:5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推荐18篇)由网友“IceQueenSophi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篇1: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山西省吕梁贺昌中学校 王江涛

虽然高中美术学科从一九九四年起始至今已有快二十年了,但仍处于制度建设的起始阶段。高中美术学科现在还处于从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之路上,具体反映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还不适应未来素质教育对美术学科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内容应该是感受方法的训练,方法应该是训练感受方法的途径。训练感受方法的途径不是内容,或者说形式不是目的,方法是首先必须动起来,不是去想,不干就别去想,不然是折磨自己。

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的教育而非以知识的记忆为目的教育。美术学科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学科教育模式,我们虽然理论上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对其的认知还是来自于过去应试教育的经验,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是喝出来的,是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具体的行动来实现的。具体到美术学科的内容和方法上:

1。美术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美术考试不是以应付考试,特别是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美术考试是一种教学手段或形式,考试有评测和选拨作用,考试没有错,是如何考的问题,需要顶层设计。美术考试不是教育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美术学习是一种引导,是强制性的制度,考试是一种合理的教学机制,美术教学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可是我们一点都不把此当回事儿。美术教学要组织好考试,考试是必须的教学方法,假设做为一名学生知道不考试,则意味着可以不去学,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是个整体,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每一方面因时代不同、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美术学科素养方面,除文化科学知识外,还要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些都很好,都没有问题,但美术学科核心的核心是什么,必须要有自身的特点,超越理性的感性显现,审美是一种创造个性的实践性行动。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决对要以塑造学生的感性能力为中心来展开,美术不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引导,但美术决对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画一张画不是为了去画形画色,不是为了表现如何画得出来,画一张画是因为要实现新的自我。现在的高中美术教育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方面是突出智育,忽视其他方面,以知识和技能考试代替了素质的全方位要求。实质上美术教育是建立在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基础上的,和素质教育实践的思维结构是相统一的,美术实践是纯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以自我认知、自我实现、自我创造为特征,更以创造自我为目标。

3。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平等。在美术的学习方法上对人是一视同仁的,首先是实践,然后才是思考,不分有没有基础,是否考美术,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应成 为我们实现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最完美的途径。美术特长生是只抓少数尖子学生,放弃整体学生的“精英主义 教育”,既谈不上公平,更谈不上效率。美术教育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少数的精英可以引进,但整个国民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

4。感性的超越是终身的理想目标,审美的实践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美术学科担负着两个任务:一是促进“人格形成”;二是促进“学力形成”,这种学力是由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的态度这三个要素组成。学生时期是主要的学习时期,既要学会立足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本领,更要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美术学科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创造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育体制,更应该能够形成学校适应学生的校园文化。而应试教育则急功近利,为一时的分数的提高而排斥其他。

5。美术教育注重开发个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能够主动地发展。美术学科教学的功能首先是发展人的能力,而不是选拔功能。美术实践的目的是超越限制,而不是去限制一个人,使其有机会把某一方面的潜在的才智得到良好的启蒙、发现、培植和发挥,从而高于一般人。美术特长生教育注重的是选拔,是标准件式的限制,就很难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总之,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现有的教学内容犯了一个错,把训练感受方法的途径当成了目的,当成了内容,或者说把美术的形式当成了内容。

教学内容由教学目标所决定,普通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要体现钱实践的特点:美术实践的目的是能力的完善而非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美感一审美能力是一种感受美的能力,应体现在感受方法的掌握上,现在我们是对于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认知有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各种形式一五大系列、九个模块,但是不能离开对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方法的训练。

训练的手段一方法一工具有很多,我们可以择优。要因材施教,方显效果。塑造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技术。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体现了时代的要求,问题是什么是素质一直在争论,素质从哪里来,很明显不可能从过去的实践中找到答案,素质应该是一种过去没有的新的实践存在的产物,是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的时候到了,美术学科正是适应这一形势而产生的新事物。

虽经多年的发展,美术学科一直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控制下,旧的观念以至旧的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应该抓住机遇改革,以自身学科的任务和目标出发去打破旧的内容和方法。旧的人才观是不把人当成是主体来看待的,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不由学科的目标来决定,由人才的选择标准来定,人才的选拨标准不变,素质教育永远难开始。标准应修定为尊重一个人的主体性,注重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美术学科正是做这一方面实践的学科,原来的教育标准不是说对和错问题,而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从现在的社会发展形势判断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改革,内容要深化,方法要提升,教育质量要整体提高,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要在有限中去寻找无限的可能性是一个技术活儿,可以说审美教育是现行教育体制的突破口,是更高层次的教育要求,不只是加进审美教育的问题,更是教育生命力的问题。

虽然我们喊了多少年的审美教育,但技术上的不成熟造成效果一直不理想。人才的标准应是以人的主动性为中心而展开,主动性是理性的,但更是发展着的感性的.存在。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学科的终级目标,只是前提条件,过程和方法也是一样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才是终极目标,一个人的幸福感一美感是全体社会幸福感的标准单位,必须改革现行教学内容和方法总是把一个问割裂来看待。

美术教学的内容当然是从对象语言化这一形式展开的,但形式或者说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不是美术的根本,可以说形式是可变的,不变的是美术的本体,美术的标准就是美感,或者说审美能力,美感不能受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限制,美感当然要跨过这些栏杆,这应该通过与其它其它学科的配合来解决。但美术不是理性的存在,起码不是知识本身,美术是一种能力,要通过主体的体验来获得,但这种体验的的技能是方法而非目的,技能本身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应该说美术的目的是人的感性的不断提升。美术学科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建立在技术层面,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层面,评价不是考知识,应是考技术、考能力,考感觉。

实际上人做什么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感觉,一种好的状态。我认为一个好的做事儿状态勤快地干,认真干,全力以赴的干,善于吸收和消化,及时地发现和纠正问题等,这些在美术实践中是有非常鲜明的特征。

未来是没有标准的,标准是人制定的,谁掌握这个世界的实践权谁最有发言权,最善于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掌握这个世界的发言权。

难道美术学科不应该好好梳理一下现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了吗?美术鉴赏模块当然重要,但应该把美术的实践放在首位,绘画和雕塑模块注重实践,应该是抓住关键的环节,结合实际,从效果出发,书法和篆刻模块有待自己研究论证,建议往后排;设计和工艺是实用美术,降低了美术的学科特征,增加了不确定性,受条件约束的因素较大,过于理想化了;电脑美术和摄影、摄像模块也是实用美术,同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于纯美术,立足与美术的思维,然后再去扩展,现在的问题是美术的思维模式如何展开,我们讲的太多,看到太多,讨论的太多,唯一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实践起来,画室里面坚持画下去。不要争论,看画,讨论,浪费保贵的时间。

干什么,如何干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我的认识是从绘画出发,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上严格把握才是适应的。绘画便于开展,基本不受条件的制约,又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美术实践活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又方便向更高的形式去扩展。高中美术课本上的五大模块是形式,是工具不是目的,学习方法上要抓住作业和考试价体系不放松才能在现有形势下收到效果。作业不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做为评价的最终归宿,实质上是对这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以致用,注重能力的发展。具体到每个学生的作业,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上的质量是看学生投入了没有,每一张的质量是看对自我突破的程度,在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上每张作业当然有体现,但更重要的自我实见程度的评价:自信、坚韧、品格、毅力等做事情所必需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些过于抽象,不如一张美术作品直观和容易把握。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现出来的是整个教育技术的落后,技术要引进、消化和吸收,要又一个艰苦创业的的过程,是应该让美术学科出来干点事儿的时候了,而且必定是相当迫切的。假如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教育改革,不光美术的教育事业,那么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整个国家的后备力量,国家的创新能力,生存和竞争力,人民的幸福指数都会得到不断的、比过去明显的质的飞跃。

教育是方法,同时是制度。谁的教育就是谁的方法,可悲!教育不应该受到制度的影响,不然只能体现不平等。教育在人性中才能生存。

篇2:《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国际金融>是一门时代感强、承上启下、综合性与关联性突出的课程.国内现有教材越来越多的注重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理论内容加大了篇幅,并增加了一定的深度.目前反映国际金融领域新发展如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教材不多,且不适合本科教学.课程的时代性要求<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应以内外均衡为主线;完整介绍基本原理并以宏观为主;适当强化理论并以引导为主使学生关注前沿;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补充新知识等,始终根据内外均衡涉及的热点问题把握教学内容变更.

作 者:李洪梅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国际金融》   教学内容   新开放宏观经济学  

篇3: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土壤肥料学是种植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为了适应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题组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 者:宋海星 黄运湘 谢桂先 彭建伟 廖超林 王翠红 张玉平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642.3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探索  

篇4:教学内容改革临床医学论文

教学内容改革临床医学论文

1教学内容改革的方法———“删繁就简”

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如前所述,大一统的统编教材显然不适合我校的生源情况,而在没有或来不及编写合适教材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精讲多练”是一个有效途径。临床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农村基层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全盘灌输理论知识。“短理论,长训练”,以能力培养为主,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专业内专家、学者的共识。理论够用为度,不应只停留在口号层面。但是,这个度怎样把握?就成为教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1)吃透现行教材,根据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确定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教学内容,对识别出来的内容精讲细讲,对后期临床教学无应用价值的删掉不讲,了解的内容粗讲略讲,突出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无情,该砍掉的章节、知识点要忍痛割爱,毫不顾惜,才能做到删繁就简。

2)打破学科界限,通力合作,集体攻关。加强医学基础课与后续课特别是专业课的融合贯通。淡化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强化专业课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树立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意识,改变各自为战,壁垒森严的状况,临床课还要积极听取、采纳医院专家教师的意见,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的有机联系,避免重复,可试行将某些基础课作必要的分割和内容上的组合,穿插到临床课中讲授,或实行部分内容分段教学,如神经解剖、临床病理、临床生化、临床药理等课程可移到临床课前进行,也可将临床部分的课程提前在基础阶段进行,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学习兴趣。

3)在以上两项工作做通的基础上,着力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医学基础课是这次修订的重点。我们发现,大一学生第一学期学习热情很高,纪律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热情和纪律呈梯度降低,可能与基础课中的学习障碍有关。目前,我们的教学大纲是全景式的教材浓缩,覆盖整个教材,动辄五六十页,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的吃力,费力不讨好,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大纲的修订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应知应会的内容,删除前后重复的内容,降低知识难度,缩小课程容量,这样才能达到删繁就简,因材施教的目的。

2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转化课堂”

修订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大纲,仅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落实,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去,践行教改方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仍按原大纲授课,轻车熟路,已经成为一种教学习惯,惯性的力量是可怕的,改变这种惯性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教师经常自觉不自觉的回到老路上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课堂:

1)严格执行新大纲。大纲是组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保证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无条件地执行,不允许无纲、超纲授课,保证大纲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按学生类别、层次、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

2)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我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有一些创新作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看还远远不够,一是所占比重小,大量的课堂活动仍沿袭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突破;二是缺乏经常性,教法改革只是作为某一时段的实验性教学,没有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也与课程内容多、学时紧、大堂上课有很大关系。在教学内容改革的今天,“精讲多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也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富裕的课堂时间,完全有条件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大力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推行案例式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建立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从而保证改革的教学内容顺利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去。从教学技巧来看,“深入浅出”固然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常见大家授课,繁难艰深的道理用一个通俗的例子便豁然贯通,化千钧于无形,但对于经验不足、学养欠丰的青年教师来说,便感到力不从心,深不下去,跳不出来,深入浅出变成了深入深出,结果把自己也绕进去,老师讲不明白,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我们不妨采用“浅入浅出”法,换言之,“只讲是什么,不讲或少讲为什么”,突出重点,简明实用,学生易懂易学,也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3)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集体备课要以研究教材、大纲、教学内容、教法为重点,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评价。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把教研作为教研室的第一要务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务求实效,不走过场。积极倡导老师撰写教学日记,从教学叙事、反思、感悟入手,积累素材,积累意识,发现问题,找准突破口,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教研一体,推动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教学内容改革的评价———“减负增效”

笔者认为,判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应该有两把尺子,即“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教学效能提上去”。目前,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以临床医学专科为例:必修课28门,平均每学期7门,周学时26.5,日均5.3学时,这还不算大量的计划外实验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晚自习甚至双休日都被占用。学生穷于应付,所学知识来不及消化、囫囵吞枣,学习效果差,根据有关资料报道,课程设置以每学期5~6门,周学时24以下为宜。因此,在教学计划未作大的调整修订之前,应充分利用课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压缩课堂容量,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当堂消化”无疑是减负的重要标志。“增效”有两个标准:

1)有效的课堂组织,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怎样学习,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沉闷乏味的课堂变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愉悦的课堂,才能把学习效率提上去;

2)通过考试考核监测学习的有效性,加强过程考核的密度和力度,摒弃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作法,把课堂提问、讨论发言、实验成绩、作业批改、考勤等纳入考试考核内容,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客观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篇5: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论文

“物流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系统探讨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课程。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出发,以知识传授为宗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注重素质的提高,将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德州学院经管系的三个专业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从前四年的教学情况分析,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授知识的难度不易掌握。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总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运筹学的基础;二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的内容相对又太容易,没有涉及到管理和方法的相关知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不合适。

2、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不强。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差,他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要不断强化才能掌握,这与大学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很多同学直到毕业也没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这是掌握知识的最大障碍。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德州学院经管系还不能保证所有的课程都实现多媒体教学,且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教学仍旧是教师照本宣科,而物流的许多知识描述起来又比较抽象,尤其是企业物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很多学生是听课看书凭想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针对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州学院经管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且利用现有的教学和师资条件,选出一个条件合适的班级,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验。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以前开设的理论基础课,自编适合该校的物流管理教程,做到既有物流基本知识的常识介绍,又有适当的管理方法的应用。配套有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校内部精品课程网站上,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课件、习题和案例等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时刻可以查到,充分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的各项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传授知识与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

1、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物流的各个环节,除了运输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他环节消费者接触不多,光靠书本上的介绍,学生们掌握起来是很抽象的,对于各种物流设备及作业操作流程,如果能看一下图片和视频介绍,立即就变得很具体。

2、采用实训教学方法。物流这门课实践性比较强,很多基本的物流操作流程不是光需要理解,需要掌握会用,所以实训课是必需的,这在仓储管理这章的传授中尤其重要。通过实际训练,学生们对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都能基本掌握,培养了实践应用能力。

3、利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几章知识的综合案例,利用项目管理方法,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们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展示案例,让他们自行分组准备分析资料、形成讨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4、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在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使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以把某章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单元,同学们自行组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抽签获得一个子单元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授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再由老师串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5、实地调研解决问题。实地调研的题目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典型的企业物流案例。调研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易到难。通过方案的制作,学到许多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提高独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撰写论文。除了掌握基本的'物流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的各种物流竞赛。物流大赛一般以物流公司的实际案例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大赛的方式,极大地激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效果与推广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显着,可以从期末考试及平时的竞赛及论文成绩对比看出来。可以看出来,实验班在基本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远远胜于其他五个普通班,新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这也需要学校和系里的配套设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但要求一方面具有相关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所以,一方面学校和系里有条件要加强对物流老师的培训,多给他们提供参加物流类会议或论坛的机会;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或带队)到企业深入调研和学习,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管理能力。

2、改进物流教学条件。一是增加多媒体教室和替换现在陈旧的多媒体设备,让所有班的物流课程都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同时,平时要加强多媒体管理。二是建立物流实训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实训手册、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室的功效。三是在当地寻找物流业务重要的企业或是专门的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实习基地,架起物流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平台。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首先,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考勤制度;其次,鼓励同学们和老师积极沟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当面找老师、电话、QQ或邮箱等)与老师交流;最后,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篇6:如何依托教材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如何依托教材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一、理解归纳理性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认识程度,是理解历史知识的起点,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它分为史实概念和理性概念两大类,前者教材中一般有较详细的介绍,后者却大都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定义,而是寓于分散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理解和高度概括,促使其真正掌握要领。理解理性历史概念须把握四个方面的要素:①概念的外延,即量的属性;②概念的内涵,即质的属性;③概念的属种关系;④概念的定义。例如“民主革命”这一概念,外延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内涵指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属种关系上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民主革命主要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还同反帝联系在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类问题很多,如专制主义、市场体系、政治格局、帝国主义等,理应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二、追根求源,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其原因的,事物的原因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现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和知识编排顺序等缘故,有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得不够全面,如中国史的许多重大事件没有从国际大背景去分析,有的历史事件没有分析其原因,只是在事件发生前的一些历史现象的表述中有所隐含。对于这些教材分析不透或根本没有分析的原因,也必须视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使用“为什么”,把学生带入探究性的学习领域中。

原因的分析可依据具体的历史事件,首先确定是寻找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还是内因与外因。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内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一般要看与该事件相关的根本矛盾。历史事件的具体原因和外因,是影响事件发生的诸客观因素,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去寻找。其次再分析与该事件相关的历史内容。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材中只讲了过程和影响,那么它为什么能够产生呢?结合在此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可知,根本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主要国家的确立和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具体原因有:①政治上,进一步扫除了阻障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势力;②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大量物质条件;③科技文化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的不断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④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就深刻了、全面了。

三、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现象从某一特定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现行教材,采用的是叙事为主的体裁,对众多的史实不可能面面俱到揭示本质,这就给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留下了十分广阔的天地。历史现象是复杂多变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尝观点,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及假象所迷惑。例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表面上看好像尊重中国的权益,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要认清本来面目,必须揭示每一项内容的实质:①对任何条约、口岸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实质上是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②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税率征收关税,实质上是取悦英国的政策,因为当时英国控制着中国的海关管理权;③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的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上是美国企图凭借在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实力,得以插足任何一国的势力范围,进而占有中国市场,以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由此可见,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完全是根据列强、特别是美国的利益制定的,根本没有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其结果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中国的民族危机非但未减轻,反而进一步加深。

四、强化史实理解,揭示内在联系及规律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研究,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历史才成为科学。我们的教材虽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编写的,但对大量史实的表述与评论,只是体现某一观点,且分散在各个不同章节中,缺乏系统完整的表述,许多问题使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复习课上,把有关史实归类总结,然后揭示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史实的理解主要靠建立知识体系,把分散的、孤立的史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进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例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增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现象,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由于教材上没有这方面的分析,学生往往错误地理解为,外国对华资本输出越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越发展。为了讲清二者的内在联系,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我们把两件事同时放到一定的历史空间中对比,设计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示意图:

――根据韩连琪主编的《中国历史问题全解》第479页图表改制,齐鲁书社出版。从图中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对企业的投资,从1895年开始到1897年出现第一次高峰,1901年跌落到谷底,1906年又出现更大的高峰,到1911年又一次回落到谷底。这一大起大落波浪式发展的现象说明,外国资本输出初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随着外资企业的投产和扩大,刚刚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会受到极大摧残,迅速走向萧条、衰落。因此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不赶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中国的民族工业就永远发展不起来,这是历史证明了的规律。

五、挖掘思想教育素材,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大基本任务之一。教材中体现思想教育的素材很多,但大都是隐性的,靠教师去挖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恰当的时机实施。目前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浅层次的说教式、硬性灌输、贴政治检签等简单做法,结果不仅难以改变学生的心理定势,反而会加剧他们已有的逆反心理。因此对高中学生来说,思想教育要坚持理解知识、提高认识、培养情感的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以史为鉴、知书明理的目的。

当确定某一历史事件为思想教育的素材、拟定和实施思想教育时,应注意把对知识的准确理解作为载体,情感的培养为目标,提高认识水平和鉴别能力为二者的纽带和桥梁。例如,在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现“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时,就必然涉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问题,我们不能回避错误,又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坚信党的领导。

总之,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途径很多。但体现在每一节课上的确不容易,需要教师有超于教材几倍的水平。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深入钻研,另一方面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一定会使历史教学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篇7:如何依托教材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如何依托教材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的考查,其落脚点大都在教材的理解深化方面。试题的答案已不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以教材为依托,渗透着大量引伸出的知识和观点。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传统的“以本为本”式的教学早已过时,脱离教材搞“题海战术”也难以奏效,出路在于改革历史教学内容,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对教材所述的历史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发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时代和社会的挑战。

一、理解归纳理性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认识程度,是理解历史知识的起点,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它分为史实概念和理性概念两大类,前者教材中一般有较详细的介绍,后者却大都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定义,而是寓于分散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理解和高度概括,促使其真正掌握要领。理解理性历史概念须把握四个方面的要素:①概念的外延,即量的属性;②概念的内涵,即质的属性;③概念的属种关系;④概念的定义。例如“民主革命”这一概念,外延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内涵指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属种关系上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民主革命主要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还同反帝联系在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类问题很多,如专制主义、市场体系、政治格局、帝国主义等,理应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二、追根求源,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其原因的,事物的原因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现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和知识编排顺序等缘故,有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得不够全面,如中国史的许多重大事件没有从国际大背景去分析,有的历史事件没有分析其原因,只是在事件发生前的一些历史现象的表述中有所隐含。对于这些教材分析不透或根本没有分析的原因,也必须视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使用“为什么”,把学生带入探究性的学习领域中。

原因的分析可依据具体的历史事件,首先确定是寻找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还是内因与外因。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内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一般要看与该事件相关的根本矛盾。历史事件的具体原因和外因,是影响事件发生的诸客观因素,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去寻找。其次再分析与该事件相关的历史内容。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材中只讲了过程和影响,那么它为什么能够产生呢?结合在此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可知,根本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主要国家的确立和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具体原因有:①政治上,进一步扫除了阻障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势力;②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大量物质条件;③科技文化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的不断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④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学生对第

[1] [2] [3]

篇8: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论文

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论文

【摘 要】《国际金融》是一门时代感强、承上启下、综合性与关联性突出的课程。国内现有教材越来越多的注重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理论内容加大了篇幅,并增加了一定的深度。目前反映国际金融领域新发展如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教材不多,且不适合本科教学。课程的时代性要求《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应以内外均衡为主线;完整介绍基本原理并以宏观为主;适当强化理论并以引导为主使学生关注前沿;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补充新知识等,始终根据内外均衡涉及的热点问题把握教学内容变更。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内容 新开放宏观经济学

《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分析和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货币运行规律、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以及内外均衡的实现等问题。国内高校目前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而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就要从课程教学内容上入手。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几年来对《国际金融》的授课实践,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导向,提出一些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突出特点

作为财经类的核心课程,《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以下两点:

1.《国际金融》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时代感强

随着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的经济交流和资金往来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传统的《国际金融》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相应的调整,体现金融发展与运作的基本规律,可以说财经类课程中《国际金融》的时代感是最强的。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加入国际金融新变化、新动向,介绍国内外学者国际金融研究的成果,注重国际金融乃至整个国际经济领域的发展新动向,密切关注我国对外金融活动就成为任课教师的责任。

2.《国际金融》课程承上启下、综合性与关联性突出

要学习《国际金融》,必须以先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贸易学》等的完成为基础,同时,其又是后续课如《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等学习的前提。这样一种承上启下的课程地位决定了该门课程的综合性与关联性的特点必定突出。学好该门课程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国民收入的核算、IS-LM-BP分析、AS-AD分析等知识要相当熟悉。同时还需要学生学好高数,特别是微积分的知识,否则对国际金融理论,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中的内容将理解不透。除此以外,这门课程还需要学生掌握《会计学》和《货币银行学》的知识,否则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及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将一头雾水。

二、国内现有《国际金融》本科教材内容比较分析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国际金融》本科教材有数十本,其内容绝大部分大同小异,只是章节安排,侧重点有异。比较有特色及影响的教材主要有由复旦大学教授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教授陈雨露主编的《国际金融》(人大出版社)、北大教授易纲与张磊主编的《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璋主编的《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

对比可以发现,国内《国际金融》教材最新版本有两个明显的'趋向:①在姜波克教授倡导内外均衡为主线描述《国际金融》教材后,后续出版的国内教材越来越多的突出注重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②最新出版的《国际金融》教材多数都在理论内容上加大了篇幅,并增加了一定的深度。

三、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发展及在国内现有教材的反映

近年来,国际金融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发展。其中标志性的成果就是由 Krugman、Rogoff、Obstfled等开创的“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打破了占主流的新古典宏观框架,运用更加接近现实的不完全竞争、价格粘性的假设和基于微观基础的动态跨时均衡分析方法构建出全新的国际金融分析方法。自 1995年以来,围绕新开放宏观模型衍生出丰富的创新成果,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效应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等。除此之外,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在危机的洗礼下迅速成长,在不到 的时间里已发展到第三代理论模型。对国际资本流入突然停止的研究持续十余年,也出现了重要进展。另外,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和新理论也不断涌现。

目前,市面上反映上述新进展的教材还不多,主要有国外教材的中译本,还有国内著名学者所编著的中高级教材。然而这些中高级教材在普通本科教学方面却还存在不足:①在理论如何应用到现实问题分析上,学生似乎还难以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②针对本科层次,尤其是多数高校定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本科教学来说并不适用,难度较大且内容偏重理论模型分析,这对于乐于应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学生来讲不太适用。因此,对《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还需适当斟酌,通过恰当的方式把这些新发展纳入教学内容。 四、融合国际金融新发展,改进《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

改革《国际金融》教学内容的目标就是在符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保持较强学习兴趣的条件下,尝试教学内容中引入学科领域的新知识,从而巩固学生专业基础,扩展学生视野和分析的高度,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最好的教学内容就是最适合学生的、最利于学生掌握及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笔者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国际金融》课程的时代性使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必须求新,根据内外均衡涉及的热点问题把握教学内容,适当增减热点问题的阐述,但这种基于热点问题的内容增减必须以如下原则的建立为前提:

1.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内外均衡为主线展开

从国内代表性教材的比较上能够看出,目前国内一些著名教材越来越多的关注内外均衡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相关的理论与政策阐述及分析。当前出现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告诉我们,关注内外均衡是这种时代背景的必须,所以在《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以内外均衡为主线开展。

2.完整介绍《国际金融》基本原理,以宏观为主体教学内容。

《国际金融》课程体系包括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外汇与外汇管理及汇率理论、外汇交易与外汇市场及外汇风险防范、国际储备理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货币危机理论、国际货币体系等。该体系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交易技术;既包括多种国际金融理论,也包括一定的国际金融实务,同时还涉及国际金融政策。鉴于经济类本科生后续课中多数不会单独开设国际金融实务类课程,因此,《国际金融》教学内容还应该在综合介绍国际金融基本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实务性知识给予相当讲述,这也是当代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国际金融》教学还应以宏观为主,即主要围绕国际收支展开对相关问题的讲授,以宏观的国际收支、汇率问题、国际储备、国际货币制度及其相关理论为重点,这主要是由该门课程的属性及地位决定。从属性讲《国际金融》仍然可以说是宏观经济的延伸,它的许多内容也是依托于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解;从地位讲《国际金融》是一门重要的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课,其主要先修课和后续课都是以宏观为主,例如先修课《宏观经济学》及后续课《国际经济学》。

3.适当强化国际金融理论,并以引导为主,使学生关注国际金融前沿理论问题。

《国际金融》主要涉及的理论问题有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国际货币危机理论等。这些理论内容在先修课中几乎没有涉及过,在学生考取研究生时又是重点,而且这些理论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就有必要详细展开给学生讲授,说明相关理论的假设、主要观点、图形分析、评价及应用等。《国际金融》课程的时代性要求学生必须关注最新理论的发展,但这种关注转化到教学内容里则需要采用与传统理论内容讲授不同的方法。国际金融理论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如前面所说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课程的时代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入这种变化,但方法应有别于传统国际金融理论的讲述法。对于最新的国际金融理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必要完整阐述,只需要告诉学生它的“新”新在哪里、它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就可以。教师更应该做的是找一些最新案例,然后激励学生能应用最新的理论去解决,这些主要靠学生的课后思考去完成。

4.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形势变化,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知识。

当前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快的部分莫过于金融系统,这导致现有《国际金融》教材中反应的内容有些落后于时代或者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不符。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而不要拘泥于某本教材,否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 出现的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就可以适当加大国际货币危机理论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三代金融危机模型的基本内容都是什么,课堂增加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理论进行课后思考。

参考文献

1 金仁淑.信息化时代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微 .黑龙江高教研究,.11:164~166

2 沈军 .论国际金融教学内容的新体系.广西教育,.3:76~77

篇9: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现代化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观念、思想、方法以及行动上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这就涉及教育界的课程体系改革,如何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改革要与学生自身发展相适应,与学生个人需要相适应.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要求.

作 者:代静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9) 分类号:H09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程体系改革   教育观念   课程内容  

篇10: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本文对应用性大学培养人才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观点.

作 者:陈笑筑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信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   改革  

篇11: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关键词:软件高职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实践教学是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软件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思路。

软件高职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其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到软件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设计为阶段式教学方式,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从开始的初识,逐步的产生兴趣,到最后的自主的职业训练。让学生在最终就业过程中,达到零适应。通过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阶段式实践教学,使学生逐步地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应的项目开发经验。

1目前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职实践教学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模拟的实验教学内容,加上硬件条件的限制,实践内容的枯燥无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学生很难积累到职场中需要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培训采用的完全案例教学,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专业基础尚未建立,案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也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有如下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考虑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目前好多实践课程内容还是采用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模拟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尚未建立,学生对软件和课程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工具才开始接触,如果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照着实验指导书操作一遍,或一味模仿教师操作实例,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很无聊,也不能举一反三,不能有效地把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在编程中所需的东西。有些学生在课程结束还不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也不会。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熟练,具有了一定的开发经验,如果实践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流于形式,学生会感觉到索然无味,培养不了职业岗位技能。

2)理论和实践环节脱钩。

学生在上课时都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讲述的内容和操作在上课时都能够听懂,但得不到及时的训练。实践的安排和讲述内容的时间安排间隔过长导致知识的脱钩。

3)实践教学组织和方法的单一化。

实践教学的组织,普遍采用传统的课堂实验方法,缺乏其他有效方法的结合,过于单一。

4)不注重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

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项目实现,软件高职学习年限比较短、课时比较紧,所以,好多课程都没有安排进行课程设计或具体项目实训,导致学生在该门课程相关的综合能力较差。

5)实践教学中忽略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软件高职教育的关键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好多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忽略了素质教育,或者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篇12: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针对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组织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作如下改革:

1)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专业和职业了解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差异,结合这个特点,采取阶段式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逐步培养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低年级学生,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尚未建立,学生对软件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工具才开始接触,实验内容应以兴趣性、相对的简单为主,能够吸引学生,而教学方法应以较详尽的引导式教学为主。与低年级学生相反,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熟练,也具有一定的开发经验,这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应以职业岗位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有设计实现案例的成就感,通过职业岗位技能增加其学习兴趣,而教学方式以指导式教学为主。

根据软件高职培养目标,软件高职的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生产第一线,而不只是学习现成的技术知识。实践教学不可能以一种纯粹的“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或“学科中心课程”的形式出现,必须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整合,而整合的模式又是多样的。如何有效的整合专业课程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来提高学生兴趣将成为高职课程探索的新的研究视点。

2)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专业课程在实验室上课,这样的话,老师讲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后,如果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做到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保证理论和实践的连续性,让学生及时得到实验内容的训练。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录像工具录制下来,方便学生课下参考。比如一款叫《屏幕录像专家》的软件,可以录制操作过程视频,以及同步的讲解过程和操作说明音频,以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参考,让讲课内容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3)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并举,提高实践效果。

在软件高职实践教学的教法上,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划分为随堂小竞赛、实验教学、阶段模拟实践、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和实际项目模拟训练几种形式。随堂小竞赛可以基于课堂讲述的基本知识点,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小题目,让学生随堂训练;阶段模拟实践可以对该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一些功能相对完整的题目,让学生课堂模拟测试;课外实践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实现;实际项目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跟着老师的项目或者自己接的实际项目),体会真正的项目开发。

所有这些方法,都必须进行检查、评比、计分,否则很难落到实处。这样就必须充分发挥实验教师和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制定有效的检查、评比、计分措施,并坚决进行执行。同时,指导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实践环境施教、因生产单位的发展需要施教,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意识。另外还要积极采用合作式实践教学方法、竞争式实践教学方法、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4)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

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综合项目训练来完成,最好能够反映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有条件的安排到对口的生产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暑假,集中1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综合的项目实训,让学生按软件工程的流程进行一两个完整的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在校内完成原来需要在企业试用期内才能完成的工作经验的积累。

另外,建议专业课程都设置课程设计,如果课时不允许,应安排相应的课外实践,或者课外项目实训,并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自设性的内容,让学生有针对的去解决一个生产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等。

5)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全面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中必须注意加强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也不能忽视,全面素质教育主要通过素质体系中的显性实践环节和隐性实践环节来完成。素质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关键内容,是长期的、持久的、耐心的、灵活多样的教育过程,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各种实践性环节中都必须显现出来。比如:代码规范、文档书写、沟通表达等基本素质。

3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形势下,加强软件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思路,该方法在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06、07级学生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对软件高职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他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林。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浅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9(3):59―61。

[2]佘学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整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21):570―572。

[3]滕英岩。关于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7(2):106―107。

篇13: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培训总结

XX年7月28号本人在和政中学参加了普通高中课改美术教师远程培训,此次的培训,我们这些老师被编为和政美术一班,成员有27人,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研讨。

为期10天的新课程培训结束了,紧张而充实,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但觉得这10天仅仅是个开始,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慢慢思考,慢慢消化,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今后长期的学习和探索。对于刚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美术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讲,新课程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开始,在这一个崭新的平台里,每个学员都畅所欲言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解,这一切都值得我去学习。

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在这里集中培训,确实很辛苦。特别看到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在学习中认真的劲头,无不佩服,在论坛得讨论、优秀的文章、每个培训班级的简报、作业点评、在这里都能收获很多的东西,学无止境,我们的学习其实才刚刚开始。

高中课程改革是个新的开始,教材由原来的'美术欣赏,改为美术鉴赏,并且除了开设这一个模块外,还有四个模块,总共五个模块包括了九个系列,可谓是“多样性”,学生在选择上也具有了多样性。

通过几天的观看和学习,我是大开眼界,课例中的实验区在高中美术新课改的实践中,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在开课方面,基本上五个模块,九个系列,都开设了各自的工作室。有的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还创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美术新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天地开阔了,有了很大自主性和选择性,以前只有鉴赏课,现在有了绘画、工艺、书法、摄影等等课程,非常有利于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对于老师来说,新课程也开拓了更多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性,让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境界。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全面理解美术的概念,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写实性的技巧,它其实还是一种观念、一种思维的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美术概念,理解美术作品,很好的运用美术手段去表现。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合理引导,并给与他们创造性发挥的最大空间。

最后,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在这样一个好的新环境中去做好教学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得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和文化素养,发挥自己的特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材料,真正去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目的。

新课程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观看了很多试验学校的示范课和经验交流,也和许多同行交流了解,互相学习,对自己的启发很大,不仅仅对于高中教学,对于初中课程,也带来许多启示。

作为一个美术老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甚至是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风格去上好一堂课,都是需要思考,需要精心准备的。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师应该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美术这个天地,不仅仅是教给他们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走,自己去亲身体验到美术以及艺术的乐趣。启发式的教育,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利的。

而作为一个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具备很好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具有很好的个人魅力,体现出教师的风采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内涵。

新课改下我们看到了新的思想、理念、模式,但是我们也会去思考一些现实的问题,有些模块因为条件的限制无法开设等,但是只要我们有想法,只要我们去坚持,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

新课程学习,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其中的收获和思考远远不止这么多,期待在这样一个课程改革中,自己各方面都能不断提升,去体验一个教育者的成功快乐。希望课改走得更远、更成功。

老师们加油!因为我们有激情、热情、和信心!

篇14: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心得体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是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同意,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xx年6月11日印发实施的。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意见。学习过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感想如下:

1.“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

想起了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又想起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学须静也,オ须学也,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读书学习贵在立志!《意见》毫不含糊地指出新时代学者是最高尚的读书志向。作为新代一教师,志不可小。帮助学生立志非常重要,我们有很多孩子没有志向,过一天算一天,每天想的事情也很少和学习有关,更不会联系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真的要从小入大,一点一点的帮助他们树立目标,短期到长期,帮助他们做一个有积极思想的人。

2.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一切迹象都表明,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活人”,而不是“死书”。活人就有心理,教学就要讲究心理学,学生想什么呢?他们的生活我们了解吗?他们关于知识的思维路径我们清楚吗?备课中的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应该成为教师对接学生认知心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试金石,好的问题与情境应该具有互动性、启发性,互动帯来好的体验,启发带来好的探究。进入学生的.生活挖掘他们熟知的情境和他们易于接受的发问角度,努力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3.作为新时代一线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心理学导师

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的确,到大学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显得有点晚了。如果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就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将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少走一些穹路,多一点学习的动力和坚持。现在提出来学校要主动进行“指导”,这很好,对理性选课也十分重要,如果做得好做得实,学校是可以出大成果的。世界上有多少种正当有益的职业?哪些职业是自己喜欢的?这些职业中哪些正在消亡?哪些正蓬勃发展?从事这些职业又需要哪些素质?需要学习哪些才能尽快走上这条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此等等,是年轻的学子们蓬勃生命的憧憬所在,也是他们宝贵青春的迷茫所在!作为新时代一线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师!

篇15: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

受有关方面委托,在沈克琦先生的主持下,笔者正在参加为北京市重点学校编写高中物理教材的工作。实际上这是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一次探索。自然,教学内容现代化是这种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新编教材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内容的超常膨胀和不适当的“拔高”。我们力争做到的是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基础性的统一。为此,我们坚持编入高中学生能够掌握的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使他们能够学到比较有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有生命力的知识。同时,对一些虽在高中阶段不宜展开或不能完全掌握的,但又是非常根本的、重要的,对开扩学生的科学视野、树立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极有好处的内容,也要开一个头,长一个芽。

基于以上的一些考虑,拟议中的教材在内容上与现行教材(甲种本)就有了一些区别。

1)?在讲授经典物理学内容时不回避它的局限性。例如在讲牛顿力学时指出物体的质量是可变的,并给出相对论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在讲授惯性力时,也讲解引力与加速度的.等效性。

2)?在热学中专辟一章“热力学定律”。其中讲授热力学第零定律,以便对温度和温标进行再讨论,使学生对温度和温标的概念科学化。也讲自然过程的方向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使学生对不可逆现象及其重要性有所了解,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其统计意义和它所反映的偶然与必然、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认识。这对于破除学生头脑中“决定论因果性”是唯一的因果律的观念,树立“统计意义上的因果性”的观念大有好处。

又如,?在讲授气体时,增加了一节“真实气体范德瓦耳斯方程”。这不仅能使学生认识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体会从理想气体模型到较真实的模型的一种修正方法,而且正是因为范德瓦耳斯方程是非线性的,因而气体的液化即相变才是可能的,而理想气体无相变可言。这也就为讲授物态变化“长了一个芽”。

3)?在波动光学中,增加了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夫琅和费单缝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的讨论,以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下分析光的波动现象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观察上。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头”。

4)?“狭义相对论初步”作为一章准备编入教材之中,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时空观念有所发展,并对狭义相对论产生的物理背景、爱因斯坦的思考及其方法论内容有所了解和体会,帮助学生增加一点科学发现的“悟性”。

5)?在讲述微观物理学中专设“波和粒子”一章。在这一章中,不仅通过黑体辐射规律的分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和观点,通过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提出和证实光子的概念和观点,而且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分析引出德・布罗意关于物质波的假设,使学生认识类比方法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同时还在分析微观粒子可能显示波动性的条件后,以戴维逊一革末实验为例,介绍了物质波的实验验证,并顺带讨论一下“宏观物体是否也具有波动性”的问题。我以为这种讲述与讨论是非常基本的(应该指出,基本不等同于浅显),但又较以往的教材要先进些。

6)?拟议中的这套教材的最后一章是“基本粒子与宇宙”。如所周知,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粒子,其尺度范围小于10的13次方厘米,质量小于10的-23次方克。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星体、星系乃至整个宇宙,其尺度范围大于10的19次方厘米,质量大于10的39次方克。然而,在今天这样两门研究对象迥异的学科却奇迹般地融为一体,成为物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新学科。简要介绍一下宇宙概观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这对于处于花季般的青少年该是何等有益呀!

无庸讳言,这样的变化无疑会给教与学带来一些新的难度。事实上,任何现代化的事业都不可能是“轻松”的代名词。这是无法回避而只能知难而上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绝对不仅是教材编写的技术性问题,它必然要涉及到教育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和革新。拟议中的这套教材重视科学概念、科学思想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淡化题海式的大运动量的习题计算,这就要求师生乃至教育行政领导从“应试竞争”中解放出来。因此,可以说,教学内容的改革呼唤着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如升学考试制度等)的整体改革的全面深化。这一改革的成功之日,就是教育强国的崛起之时。

篇16:论中医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论中医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近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圈绕教育部倡导的“健康第一”的`精神,我们认为中医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要与其培养人才和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近些年我校通过教学实践,修改了适应我校体育的教学大纲,将传统保健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特色.本文就中医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传统保健体育在中医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作用,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

作 者:敖新平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体育部,贵阳,550002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G807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   传统保健体育  

篇17: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本文从探讨大学语文的课程内涵与学科性质出发,明确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与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特点及培养目标要求而定,主要以体载为经,以吏为纬串起文化经典,同时,注重实际能力的训练,注意时效性; 教学方法遵循对学生量其资质,因材施教的原则,要灵活多样,注重实践性、高效性.

作 者:胡楠  作者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13003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篇18:国际经贸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国际经贸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急需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和体系进行调整,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的'新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处理好单门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调整、新旧知识体系转换等关系,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提高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的教学效果十分必要.

作 者:王丰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国际贸易系,江苏,南京,210001;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4 关键词:国际经贸专业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实践环节   教学经验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对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

对中专学校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高等数学的教与学论文

高中的政治教学改革困惑与解决措施论文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数学教学法改革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推荐18篇)】相关文章:

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论文2023-06-01

高中新教材改革是怎么回事?2022-08-01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论文2022-11-29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教育论文2022-12-05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论文2023-03-20

透析中专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论文2022-05-15

西部高师成人教育音乐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2023-04-22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2022-07-09

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2022-11-06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