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

时间:2023-08-22 08:10:1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精选10篇)由网友“医生脸”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

篇1: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

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

记忆中的故乡冬日的夜晚是极其寒冷的,于是一盘自制的火炉便成了寒冷的冬夜里我们一家人最重要的取暖工具。八十年代初的豫中小镇人们的生活还是极其贫苦的,虽然早就已经通上了电,因电力紧张,多数情况下电力都会优先供应生产,家庭生活用电便成为次要问题。于是在那时的夜晚家中基本还都是停电的多,所以那时家家都有自制的煤油灯。在那样寒冷的冬夜里,一盏油灯,一盘炉火便成了一家人夜生活的中心。那昏黄的油灯,火炉中或蓝或红跳动的火焰,三五口人围坐一起,将那一瞬于记忆中定格便成了一幅典型家的场景。

家中的火炉通常为了省钱都是用自己家里破旧已经不能再用的铁皮水桶做的,找来耐火土和成泥与碎砖头一起砌抹成炉膛,底下放上几截粗钢筋便成为炉齿,底下开孔通风及排灰渣,炉沿口通常都会抹成下凹平整的造型,因火焰不能直接烧到那里,通常那炉口的凹陷部分便成了我们的小烤盘,常用来烤红薯、土豆、炕馍等等。于是那一盘炉火便不仅仅只用来取暖,更多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烤火边说说话拉家常,或是坐在火炉边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大家一起剥玉米(将已晾晒干的了的玉米从穗上剥下来),父亲用钢锥子将玉米穗穿上几道,这样缺了口的玉米穗便极好剥了,剥下的玉米芯子便成了炉火的燃料。

玉米并不是每晚都要剥的,只是在需要吃的前两天才会剥。更多时候的夜晚,一家人便是围着那盘炉火取暖,打发那冬夜的漫长。于是在这样的间隙父母常会利用这炉火给我们烤些“零食”来吃。红薯、土豆那时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也是奢侈的,所以并不能常常烤来吃,能被我们烤来吃的便大多是自家地里能产的玉米、黄豆之类。玉米放进炉口旁的凹陷部位后,在受热过程中便会膨涨,达到一定程度甚至还会爆裂成为一个半开的玉米花,因为家中有三个孩子,能够分到一个爆开的玉米花便会觉出一种小小的幸福感,常常是将它爱不释手地在手中把玩好一会儿才会依依不舍地放进口中,然后慢慢品味,虽然它没有我们现在所吃的爆米花那样有香甜酥脆的味道,那却是真真刚出炉的爆米花的原始味道,因为稀有,所以便倍加珍惜,有种不忍卒下口的感觉。三个毛头小伙儿围着一盘炉火,盼望着能从数十粒玉米中爆出几颗爆米花的那种迫切与期待可想而知。但那毕竟是自家产的普通玉米,你不能指望着它们能象现在我们从超市中买来的那种微波炉爆花玉米一样几乎每一颗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吃到烘烤熟了仅裂开一条小口的松脆烤玉米粒。常常是烤半天刚被父母用筷子捏夹出来尚且滚烫就被几个小人儿马上吃光,于是父母便在那样的夜晚一遍一遍重复地烧烤着,也期待自己能多烤出几个会爆成花的玉米,给孩子带来多一丝的欢乐。

玉米虽然能偶尔爆出花儿,但通常情况下烘烤熟的玉米粒却并没有烤熟的黄豆粒好吃。烤熟的黄豆粒因其本身富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及油脂,相比起玉米来嚼在口里更香后味更醇,如果把烤玉米粒比作是一个期待开花的过程,那烤黄豆粒吃起来倒更象是一个享受美味的过程。然而比烤黄豆更好吃的则是烧花生,但花生这种作物我们家是不种的,一是因为本身镇内的土质本不太适宜种花生,二则是自家那两亩半靠天吃饭的旱地所产的粮食作物尚不够全家人半年食用。花生于我们来说便也属于奢侈品之列,好在父亲还有个别亲朋在乡下,他们那里地多也适合种红薯花生之类,所以每当父亲去他们那里回来后总会于自己的自行车后座上捎上半袋红薯花生回来,那样的夜晚便会成为我们三个小孩子的盛宴。将带壳的生花生置于炉口边沿,炉沿的温度便会将花生壳慢慢烤糊,父母便用筷子一个个来回翻转,直到花生成熟,夹出来放在炉边,待稍稍放凉些,我们三双小手便会迫不及待地抢了去剥开,将尚有些烫口的花生仁放进嘴里,用牙轻轻一咬,那种带着湿热还稍显些柔软的清香便会充满整个小小的口腔,这味道是现今超市里所售卖的那些用现代工业方法和各种调料合成的花生小食品的味道所不能比拟的。直到很多年后,每当我看见花生时便总还会有一种亲切感在里面。

岁月在行走,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直到我们在不觉中慢慢成年。十九岁那年因了考学的失利,我选择了当兵,于是我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奔向一段未知的旅程。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在陌生的西北军营中不觉便过了两年,第二年底的那个冬天当我第一次探亲回家走进那个曾熟悉却又变得略显破旧和陌生的家时,竟一下子感觉离开得太久太久。父亲原本硬朗的身材开始变得瘦小,那一刻我才忽然发觉原来我真的已经长大了,不再是曾经的孩童。然而每次晚上出去和一帮同学朋友玩,回来不论多晚,父亲都会披了棉衣起来,将炉膛口上的盖子揭开,拿出他早已经为我烤好还煨在炉口的`红薯,让我吃了再睡,一连二十多天,天天如此。直到将要归队坐车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才陪着父母在炉火前说了会儿话,为了省电,家里平时都用的15瓦的白炽灯来照明,屋子里的灯光是昏暗的,却也因此倒显得那盘取暖的炉火格外的通红。说话间,母亲将一个苹果烤熟揭了皮递给我。抬眼间看到那火红的炉火映在父母的脸上,更显得他们的慈祥也看到了他们额头上慢慢爬上来来的皱纹,于是便分外地珍惜了分别前夜的这一刻相聚。父母总是有有无尽的叮咛,那一刻我才深深地明白,无论我长得有多大,走得有多远,在他们眼里我永远都是他们的孩子。

今天,城市的生活,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慢慢远离了用炉子取暖的生活,屋子通着暖气,做饭用着天然气灶,还有微波炉,电磁炉等等,让我们在看不到火的情况下都把饭做熟,不用生炉子,屋里都已经很暖和,再也用不到炉子生火取暖做饭。可是每当在冬日的夜晚,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着大平板电视,吃着买来的各样零食。儿子最喜欢吃爆米花,妻去超市时便少不了带上两包微波玉米回来,晚上看电视时,放在微波炉内,三五分钟便可出来一大包香甜的爆米花,几个人分食着吃,孩子脸上也是快乐的。可我总觉得这中间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到现在我才明白,少的原来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一盘炉火。那可以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给一家人带来简单快乐和温暖的那一盘炉火……

篇2: 记忆中那一盘炉火散文

记忆中那一盘炉火散文

在我的梦里常常回到故乡的老宅里,和我那熟悉的村庄里,那是一个美丽神秘的地方。

我的家乡地处豫东平原的黄泛区扶沟县。解放前老蒋扒黄河口子的时候洪水就冲到了我们村庄的西边的庄稼地里。因为我们村子像一座小黄土高坡,所以把肆虐的黄河水挡在了村子的外围!给村子里的祖辈们免去了一场灾难!

我们的村子建在一个黄土岗上,比周边的村庄地势都高,村子里的土地是黄灿灿的。细腻柔软的黄土里还夹渣着金光闪闪的金沙粒。我们村子的中央是一条宽阔的十字大街。一马平川的黄土路干净整洁,由于是坚硬的岗土,又经过数十年的碾压踩踏,路面坚硬平滑,远远望去像是铺着淡黄色的绸子。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白色污染,也没有建筑垃圾。家家户户都是黄土磊积起来的土坯房子。不去田里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都不穿鞋子,光着脚丫子满大街跑。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脚气、脚癣。如果孩子们不小心划破了手或者是脚,大人们都会从地上捏一点黄土洒在伤口上,嘴里还念叨着“土土你是药、治好伤给你灌酒喝。”说来也怪,伤口真的就止住了血,减轻了疼痛。谁身上要是生了小疮小泡、发炎了的话,大人就会找一面朝阳的土墙,要找风雨能淋到的地方、刮下一些土沫沫,大人们叫着“雨不淋儿”撒在伤口上,消炎止疼,连洒几次伤口就会痊愈。黄土里长出来的粮食也是品质最好的。那真的是一片我梦中的净土

村子的西边是不算太高的黄土岗岗顶,太阳西下的时候小土岗挡住了北半边村庄的光线,我家就住在村子的北边,在我家看不见落日,只能看见漫天的绯红!想看落日的时候只有爬上小土岗,童年的我就喜欢趁着太阳站地的时候爬上岗顶上玩。夕阳会把小土岗子照射得金光四射,西斜的阳光会把我的影子拉拽得很长很长!这时候身后的影子就变成了巨人,很有趣跟在我身后晃动。小土岗上面的野花杂草和野生的小树都沐浴在金光里。西边离平线很近的太阳变成了一个通红通红的大火球,慢慢就坠落在我的脚边

村子的南前面是一座高大的土寨墙、上面住着几户人家,寨墙的北边很陡峭,上面还长满了荆棘和刺槐。要想走进寨子只能从南面进去。小时候觉得那就是大山;寨子墙的下面靠大路边是一个大水塘子,常年清水莲莲、鹅鸭成群。每到夏季是村里的妇女们在这里洗衣槌布、看着孩子们洗澡乘凉的好地方

我们村东面是一条人工挖出来的河流,名曰幸福河,河水清澈满盈,水草茂盛。大人们是不准小孩子去河边割草玩耍的,河水很深,怕溺水。通向村外的是一座还算宽敞的水泥桥,也是我小时候村里唯一能见到的水泥制品。

我童年时候村庄里的大树很多,我家堂屋后就是邻居家的几颗参天大树,大树高出房子很多,几棵大树的树枝交织一起,到了夏天像一把硕大的遮阳伞,把我们家房子掩映在碧绿的树荫下。我记得屋子后面有桑树、榆树、还有一颗是洋槐树,那大树至少长了四五十年了,上面住着好几种鸟类,它们老是叽叽喳喳在我们家房顶上打闹,那时候我总是睡不到天亮就被它们吵醒了。

记得最早撕破黎明前黑幕的是一种黑色的大鸟。它全身痛黑,比乌鸦的羽毛黑亮多了。黑色的羽毛里透射着蓝光,尾巴象一把张开的剪刀,和小燕子的尾巴很像似,不知道书上叫它什么名字,我们这里的人们就叫它“哧相辍薄U庵帜竦慕猩特别清脆嘹亮,叫起来声音有点刺耳!当黎明的鼾声正浓的时候,几声凌厉的鸟叫声会把我们从梦中惊醒――“嘎啾啾、嘎啾啾、噶啾嘎啾、嘎啾啾?”。“哧相辍钡慕猩像一把剪刀那样给黑色的夜幕划破一道口子,夜幕慢慢拉开,天空发亮的时候,其它的鸟儿也跟着啼叫起来,开始排练他们每天黎明的鸟儿大合唱。这其中有满身通黄的黄鹂鸟{我们这儿都叫它“黄姑”},有布谷鸟、老斑鸠,还有花喜鹊、小燕儿等大公鸡也加入了它们的合唱行列。它们的喉咙好像都装着水,叫声清脆欲滴。等鸟儿们练过一阵大合唱后,人们的睡意已消,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这时候唱过晨曲的鸟儿们也飞到田野里觅食去了

鸟儿们的免费大合唱你不听都不行,即使很懒的人也会被它吵得睡不着觉。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除非吃奶的小孩子、其余没有早上睡懒觉的,特别是夏秋两季,一大早趁着清凉踏着晨露,人们扛着锄头拿着镰刀,还有赶着牲口的,会早早的去田间劳作,小孩子们也不例外,一个个挎着小篮子拿着铁铲,去地里割i草。

如果是夜里下了一场雨,夏日的早晨会更清凉爽体,这个时候的村民们就像赶集似的都往地里跑。因为新雨过后大地会给他们带来更新鲜的馈赠。去田里挖几棵带着露水的蔬菜,刨几块沾着黄泥的红薯,再拔几颗白白嫩嫩的还带着泥土腥味的新鲜花生,掰几棒i玉米小孩子们也光着脚丫子,踩着软软的新泥往村外走。他们去路边的水沟子里捉青蛙,逮小鱼,去村外的小树林里捉知了。青蛙因为有了雨水都从泥土里爬到水沟里去捉小鱼小虾,知了因为翅膀沾了水而飞不起来。所以这个时候是逮它们的最好时机,捉回去好让大人们给他们改善伙食!

故乡的黄泥土是不沾脚的,哪怕是刚下过雨你就可以去田里劳作,你把土地踩软,甚至踩出水来也不会粘在脚上泥。只要你出村子别走太远,不要去洪水淤过的田里去,那里的泥土是很粘的,踩进去会把不出脚的。而且那里的土质也不是黄色的,是又粘又沾的红胶泥。

清晨的时候我总是早早被鸟儿们吵醒,揉着眼睛,挎着父亲用荆条给我编的小篮子,叫上邻居家的小伙伴,顺着十字路往西边走,村子的西头是我们队里的菜园子,菜把式是一个高个子弯腰老头,这老头可厉害了,骂人的声音大得吓人,眼睛瞪起来象一对铜铃,但是我们都不怕他,总是趁他不备的时候去偷队里的青菜和生瓜蛋子。我们几个小孩子猫着腰偷偷地跑进菜地,被他看见了就跑,看不见就偷他的菜,反正他也撵不上我们,大不了被他骂几句。总是气得老头弯着腰在后面撵,我们几个小孩一窝蜂似的在前面跑!大多次是偷不到东西的.。没机会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子就坐在菜园子边上看毛驴拉水车。一头青色的小毛驴,眼睛上面蒙一块黑布,低着头一圈一圈的拉着大铁齿轮转,上面那个圆形的铁架子很像一个小点的摩天轮,上面一根象手臂那么粗的铁链子拉拽着圆盘呼啦呼啦地转着,清凉的地下水就从一个铁簸箕里哗哗的往外流,顺着地上挖的流水沟流向菜地――无论谁路过菜园子旁边都要停下来用手捧着凉甜的水喝几口,他们并不口渴,是稀罕这白白哗哗甜滋滋的地下水。

我们一大早都脱掉鞋子把脚泡在冰凉的水坑里,一边打闹一边玩水,有时候竟忘了来菜地的目的。没有收获的时候就随便在地头割一把青草放在小篮子里拎回家,有收获的时候就很兴奋,偷几个瓜果蛋子。或者是拔几个没有长成的萝卜青椒,心中激动不已,上面也要用一把青草盖着,怕别人看见。然后挎着小篮子大获全胜往家里跑。

回到家里被母亲发现了秘密,母亲会说――“你又‘淘青荒’去了?再‘翻精’小心被人家抓住了打你屁股!赶紧吃了饭上学去吧”。我不接母亲的话茬,连三赶五的往嘴里扒拉母亲早已冷在碗里的饭菜。还没吃饱就就听到小喇叭里报时,“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八点整”我急了,手里抓一个母亲用玉米面、红薯面、和小麦面做的混合面馒头,掰开随便夹一点咸菜或者辣椒在里面,背上母亲用碎布头给我拼凑的花书包,一边吃一边往学校里走。,八点十分打预备铃,八点二十上课。

我们的学校就靠在小土岗的南面,校园的前面是两排粗大的法国梧桐,那白色树杆像是脱去上衣的男人的臂膀。学校的后操场就是把黄土岗劈开的一片平坦的空地,黄土都被别的村子的车辆拉走了,每天都有小三轮拖拉机或者牛拉车来运走黄土。操场的面积越劈越大,就像一个大天坑。上体育课的时候那些淘气的男生就去爬那刚劈好的很陡峭的墙壁。

这时候三五成群的学生来到了学校。大多数的孩子是刚从地里回来,光着脚板子还带着泥土,有的男生还光着膀子来上课。一二三年级的教室里没有课桌,都是用黄泥土垒起来的一道道的泥台子,同学们趴在泥台子上面读书写字,听老师讲课。我们的矮个子施老师,一个瘦小的老头走进教室――“同学们好!”我们接着说――“老师好!”“好!请同学们坐下,拿出书翻到第二十六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学校的泥房子里传出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你可别小看我们这个不起眼的农民学校,这里可是出了不少名牌大学生,我们村几乎每年都有考入重点或者名牌学校的农民子弟,给社会输送不少人才那!

童年,我那和谐朴素、人杰地灵、平原地区很少有的‘黄金村庄’早已改变了它的摸样。黄土岗早已劈挖殆尽,已没了踪影,我那亲爱的黄土不知被瓜分到了多少个地方。快要干枯见底的幸福河成了臭水沟。十字大街早已变成了水泥路,小时候的土房子也早已不复存在,几乎变成了青一色的水泥灰小楼房,还有零零散散几户跟不上形势的红瓦房,村里的房子显得有点参差不齐,成了半现代化的农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消化不掉的建筑垃圾和白色污染。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树砍了种小树,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白杨树,不上十年就要砍伐一茬,鸟儿找不到安家的地方,早已绝了踪迹,只有麻雀的生命力强,苟延残喘的倒是越活越旺盛。

我很想怀揣一把故乡的老黄土回来,闭上眼睛闻闻它那芬芳的土腥味,但已经找不到如当年那样干净新鲜的黄泥土了!已经污染退化掉了。

我老家院子里也被弟弟全部粉刷成了水泥地,水泥灰席卷了各个角落。偶尔回趟老家,也远不是它的模样,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失落感!只有在梦里还能还原那带有神秘色彩的黄土村落!

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是轰隆隆的建筑机械声,不是在修宽阔的柏油马路,就是在盖高楼大厦、不是在建厂房、就是搞娱乐场所、占地面积一个比一个大得惊人。说实在话,我现在真有点怕听到这种声响,它在震动着我的小心脏!

我想:人们为了追求现代化生活,为了金钱的利益,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浪费我们水土资源,为了眼前的利益,在拼命浪费我的地球资源,以后我们没有了洁净的水,没有了我们赖于生存的土壤,到那时水土不养人,岂不是断了我们子孙的生路吗?我们现在花十分的力量,用我们的资源去换金钱,恐怕我们的子孙要花千倍,甚至是万的努力来还原它们!人们是疯了吗?

篇3:那一盘雁江回锅肉散文

那一盘雁江回锅肉散文

雁城的日子,浅淡如浮光掠影,偶尔,奢侈一回,也只不过是在河心地的苍蝇馆子坐下来,先上一盘花生米,再炒两三个家常菜,以全荤脱素的姿态慰劳略显苦闷的人生。

临街而座,看人来人往,海峡名人把涌济的人群切割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有人回忆说,很多年前的很多年前,这儿曾是回字形的青砖瓦房四合院,南来北往的远客,寄宿在狭窄的吊脚楼上,只要朝楼下烟薰火燎的馆子吼一声,饭和菜就都有了着落。

身在异乡,点一盘卷起灯盏窝的咸菜回锅肉,喝一口两节山老酒,那回锅肉的香与百年老酒的辣,裹挟着夜雨晚风急的异乡景致,一颗漂泊不定的心终于安定下来。

沱江帆影,古驿灯火,恍然间才醒悟过来:原来人世间最为简单的生活,竟然就是最惬意的生活!

雁过留声,风过无痕,无论远近过客,始终是过客。异乡,终究是异乡,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不留一丝痕迹。

人在外,难免想家。离家的日子,念想最多的就是母亲端上桌来的回锅肉。有人说,炊烟袅袅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这话一点不假,外面山珍海味再好,也比不上一家人相依为命的五谷杂粮。

忽然间,一首久违的旋律隔空响起,隐隐约约飘忽而来,年轻的资阳城似乎一下老了许多。叶倩文的歌声音韵依旧,只是名字已经陌生得不能再陌生了,日新月异的城市,因为一首熟悉的歌罩上了怀旧的色彩。

在城市闪烁的霓虹里,“农村”两个字日渐浅淡。自从高中毕业后,不知所措的我迷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曾经听着这首《潇洒走一回》的歌谣,枕着自己的梦想,游离在成都的各大工地间,推过鸡公车,扛过钢筋,搬过火砖,尽管累并忙碌着,内心仍憧憬着挽着爱人漫步春熙路的惬意。

劳碌了一天,顾不上汗水湿透衣背后,顾不上擦去一脸的灰土,歪戴着安全帽,随便蹲在灰尘满天的马路边,一口啤酒、一口蒜苗回锅肉,可劲地吃了起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8元钱的回锅肉,就是我一天最美的味道。中午行人很多,腼腆的我已无暇顾及行人内容丰富的眼神,任凭汗水流淌旁若无人地大块朵颐起来。往往一口下去,那滚烫的回锅肉滋直接从牙缝间、喉咙里窜入五脏六腑,回味无穷。

青春不堪百度,未曾想,一盘回锅肉又让人想起了那个朦胧得似是而非的初恋。当年,她曾在日记本上留下了“潇洒走一回”的祝福语,从落魂桥到九眼桥,再从简阳到资阳,人生跨度悠悠二十余年。初恋最终成了别人的老婆,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纠结半天,坐下来吃一盘回锅肉,成了生活中最实惠的慰藉。有一种味道,始终牵扯着过去;有一种味道,始终串联起未来。离开成都的日子,我一直试图找回回锅肉熟悉的味道,然而,宾馆酒店吃了无数,竟然再也吃不出那个味道来。

满上一杯淡紫色的梅子酒,此刻,城市温婉在九曲如风的夜色里,借着小巷内稀微的灯火,摇曳着梅子酒沉甸下来的孤独时光。一杯酒,一段时光,雁城的喧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落入了晶莹剔透的杯中……

苍蝇馆子的回锅肉,一直是让我馋涎欲滴的极品,不管是蒜苗回锅、豆食回锅,一口咬下去,唇齿间顿生醇香,在似曾相熟的味道里回味悠长。拉一根高板凳,端一碗高梁酒,独自坐下,那回锅肉肥而不腻,温情脉脉……

篇4:记忆中的那一幕作文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是像马路上疾驰的汽车一样一掠而过。然而,有一幕景象却像浮雕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令我难以忘却。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和表弟、小舅、舅妈等一行人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海滩烧烤。由于路途漫长,当我们到达这里时,已经是傍晚了。我们下了车,拿上用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夜幕悄悄地降临了,四周都是沙子和仙人掌,还不时传来一两声狗吠,让人毛骨悚然。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来到了海滩上。海浪轻轻地拍着岸边,迎面吹来阵阵海风,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分配好了各自的任务,我们小孩被派去捉螃蟹。

走在柔软的沙地上,脚掌又舒适又有些痒,四周都是沙,岸边还有很多枯树,在夜幕的衬托下,感觉像来到了恐怖森林。我们打着手电筒走着,不一会儿,就满载而归。

回到营地,大人们已经堆好木柴,准备烧烤了。他们的桶里也堆满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鱼,让我们都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战果”了。在笑声中,我们开始了烧烤。海浪、沙滩、还有岸边的枯树,个个都在夜幕的衬托下显得十分诡异;海风吹拂着,令每个人都感到一丝心寒;各种食物的香气在夜空中飘荡。海浪声、风声、欢呼声在耳边回响,空气中掺杂着各种香气,渐渐地,我的双眼朦胧了,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当中......

当我睁开眼时,已经是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海滩上飘着薄雾,海浪依旧在扑打着水面,营地上只剩下一堆燃尽的灰烬,还不时飘着轻烟。不一会儿,其他人也纷纷起来了。这时,太阳升了起来。我们共同欣赏着这美丽的时刻,同时也回忆着昨夜的欢快。但愿定格在这美丽的瞬间。

忘不了,那欢乐的笑声;忘不了,那美味的佳肴;更忘不了,那迷人的景色!

篇5:记忆中的那一幕作文

看过姹紫嫣红、莺飞燕舞,又见竹风穿院、碧荷生香;看过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又见素雪纷飞、寒梅傲枝。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世间沧桑,瞬息万变,不变的唯有记忆中的你的脸庞,你我相逢时的动人一幕。

那棵无名树,静谧安然地倚靠在屋旁,它把根扎在了黑黑的土壤里,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水田,它朴实得就像水田里的农民一样。

前几日,祖父对我说:“那棵树开了白花。”我便来到这片树荫。

仰视的那一刻,我着实惊呆了——那朵朵花,簇拥在一起,整个空间让白色浸染个透。这白花朵朵的世界,宛若白雪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花香。在耀眼的光辉中,我看见了树冠的那花苞,它一尘不染,丰满充实,似玉龙雪山顶的那抹白,阳光下那么耀眼。这让人不禁好奇:它的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我贪婪地凝视着,它的花瓣厚实遒劲,我无法看到它的花蕊是否裸露,但我坚信没有。忽而,一阵狂风袭来,打破了这沉静。树荫里,有几片鹅黄的花瓣随风打转,它们像脱水死亡了的细胞,任风宰割着。我这才发现,那树干上有开过更低的花朵,它们过早奔赴前程却又过早黯然退去。我捡起那已无生机的花瓣,它的躯体已开始萎缩,灵魂早已灰飞烟灭。

此刻,连大树也在狂风面前低了腰杆,唯独树冠的那朵白花,巍然屹立。它没有被掠去一片花瓣,一抹洁白,反而愈加饱满了!

我明白,它在揣摩,它在酝酿。风雨使它的花苞里满载生命的酒浆,它的花瓣愈来愈坚实厚重,只为某一天轰轰烈烈无惧一切地绽放。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些人急于“绽放”,却因基础不牢而前功尽弃。有些人抑制了欲望,耐心地锤炼自己,待到时机成熟,无畏地展露笑靥。这样的人,才会生长在比前者更高的树冠,拥抱更多的阳光。

我有耐心、有决心,做树冠的一朵花,某一天,绽放在属于我的那个枝头!

篇6:记忆中的那一幕作文

至今难忘,那个令我苦笑、深思的夜晚……

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啊!像往常一样,终于到了星期五,我回到了家中,吃上了妈妈并非大鱼大肉但样样可口的家常便饭。正因吃到了妈妈的饭菜而高兴时,至今仍在上小学的一位好友——雅,来到了我的家中。

她一见到我就乐呵呵的说:“嘿嘿,你还不知道吧!咱们村刚建好了一个活动场所,听说挺好玩的,我们也去吧!”“真的,行!”我欣喜的答应道。于是,我俩兴冲冲的跑到了那儿,还没到地方,我可就体验了什么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了!耳畔全是大人、孩子的嬉笑声,真不知到底有什么让大家这么高兴!一转弯,映入眼帘的就让我傻了眼。长椅上、滑梯上、秋千上、篮球架下全部都挤满了人,还有那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娱乐设施上也都挤满了人。有光着脊梁在打球的中年男子,有成群结队你追我赶的孩子们,有拿着蒲扇坐在长椅上闲谈的老奶奶们……看的我是眼花缭乱,特别是那一张张那么真、那么纯的充满欢乐的笑脸,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莫名的力量促使着我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于是,我对雅说:“走,我们去玩滑梯。”雅吃惊地说:“啊?那都是小孩子啊。”我笑着说:“那又怎么了!”于是,雅被我硬拉着拽入了玩滑梯的队伍中。

站在这群孩子中间,我感觉自己也像个孩子了,上幼儿园时与同学们一起玩滑梯,一起追逐打闹的场景又在脑海中一遍一遍的放映,然后再看看身边这些曾是我那个年纪的小孩,不禁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真是一代又一代啊……但令我欣慰的是:始终未变的是那一张张笑脸。

忽然,这时候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响在我的耳边:“姐姐,你们都那么大了,还来玩滑梯啊!”我愣了,我纳闷,这满含嘲笑的语气是从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孩口中发出来的,我不知说什么好……只听见雅没好气的`说:“我想,你管不着,这又不是你家的……”

那时,我的心中波澜起伏。我不禁想到了时不时从同学口中蹦出的那些词,我不禁想到了时不时从弟弟口中蹦出的那些口头语,我不禁想到了……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原本不应该是那个年龄段的人说出的话,却硬生生的就从那个年龄段的人口中蹦出,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原本应该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变得什么都懂,为什么原本那些用来形容孩子的词语,现在再用在某些孩子身上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为什么时代的变迁使现在的一切都没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记忆深处的那一幕留给了我太多的为什么,有时候,再回想到那一幕,再回想到这么多的为什么,我会这样回答自己,会许是因为交通的便利、学习的方便、知识的普及性吧,又或许是因为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宁愿一切返璞归真!

篇7:记忆中的那一幕作文

也许你读过书,书似乎能启迪你,但这不是一个定论。

好书有如春的丝雨,一次次品味,一次次漫湿你枯干的心灵;也许打开了人生的金库。

坏书有如暴风雨中的龙卷风,一次一次阅读,一次次受到阴影的折磨;也许你会被俗利困扰。

在记忆里的一隅,我铭刻着一句话,像点点流萤,声声蛙鸣,伴我走出困境的泥潭。

那是一个充盈着神话色彩的午后,蓝天比往日透明,阳光比往日宁静,我安闲地靠着杨树,在树荫里品读冰心的《繁星》。那些耐人寻味的哲理短句,纯净了我的心灵,给我带来瞬时间的感动。

彩蝶在舞蹈,青草在摇曳,我突然看见了一句话:“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多么富于哲理!像远方的照明灯,瞬间照亮我的眼睛……

是啊,人们在忙忙碌碌地追求着,可千万不能让时光冲淡了我们蓬勃的生气啊!一年复一年,要干出些有用的事情来,不要让天上的星星看笑话呀!

我们是新一代的支梁,更不能荒废人生啊!大马哈鱼为了繁殖下一代而献出了生命,执着追求安舒的环境,蚂蚁整日忙忙碌碌,生的娇小,却能撑起比身体重十倍的“庞然大物”,这是为了追求一个和谐的家族。

追求,追求!我们需要追求!我听到在心底的深处,有一个声音呼唤着……

我静静地闭上双眼,似乎从窗口眺望到满天的繁星,我高声叫着,似乎在向全世界宣称:“夜,你来吧;星星,你来吧!”

这句话不断鞭策着我,我感谢那个午后。

篇8:记忆中的那一幕作文

夕阳西沉,窗户透出温柔的澄色灯光,串了一天的求戚,我趴在桌上,正疲惫地休息着。

“尧尧,走吧!姥姥让一起放烟花呢!”妈妈推开门高兴地说。每次春节都要串亲戚,又麻烦又累。正要说不去,看到母亲又止住了。面前的母亲已穿戴得整整齐齐,满眼期盼地着着我。无奈之下,穿上衣服,出去了。在车中,看我表弟妹们在因那里闹腾,老人和子女们说说笑笑,在橙色灯光下显得格外温馨。好像上车前的急躁被这温柔消去了些。

到了桥上,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拿小炮,父辈们拿火机给孩子们点开炮,老辈们在旁边儿笑着望着,好像就只有我一个人远离这些烟火,感到有点孤单。晚风拂面而来,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呈现出一个银盘,风吹过水面,月光的倒影顺着水轻轻摇曳。全身心感到无比的轻松愉悦,走上桥,看着三辈人温馨的那一幕,嘴角不禁弯了起来,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温馨的一家人。这一幕似乎让我想到了前年,大前年,每一年。每一年的春节都是这样过去的,每一幕重叠,形成了“那一幕”,那一幕的温馨美好很容易被生活中的繁忙压去,让我忽略掉春节串亲戚是那么一件有意义的事。火光映照着孩子欢笑的脸颊,身旁是大人担心但又无奈的笑容,突然意识到在生活中的繁忙中“家”这个观念好像已经慢慢淡却,那一幕惊醒了我,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只不过是因地方的远近而隔开了我不应因为这点距离而忘了我们是一家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眼前的那一幕可能会越来越难得,我应珍惜。

迎着扑面而来的风,点点星光、以及桥边两边那到无限向外延伸延至天边的光,星辰与火光相互应,我微笑着走向那一幕,走向――我的家。

篇9:记忆中的那一幕作文

正是夏日,四周充斥着燥热的空气,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清凉的早春,回到了古运河边的那座小镇上,回到了那位老者的身旁。

我们一行人漫步在古老的青石小路上,看一路的白墙黑瓦在幽蓝的天空下静静地清朗。我的目光m尔触及一位守着茶水煮炉的老人,时光似在那一瞬间停止了流淌。

老人已有七八十岁了,他的头发稀疏,白中泛着微黄。他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宝蓝色的卡其布围裙浸着一些油渍,沾着炭灰,松松地挂在身上。或许是因为太久了,老人的衣袖上磨出了一个小洞,他那干瘦得只剩下黝黑并布满皱纹的手,就从这肥大的衣袖中伸出、垂下,静静地贴在围裙前。

阳光透过老榆树叶间的空隙,暖暖地照着老人,他布满褶皱的脸上跳动着金橙色的明媚。身后有一小块菜畦,长着嫩生生的小青菜,密密的绿叶在不断下落的阳光中嬉笑、招摇,它们是那样的年轻,是那样地充满生机,竟为年迈的主人添了一份活力。

老人目光柔和、平静地看着端放在炉上的茶壶。那壶蒸腾着热气,微微颤动着,似乎下一秒便要破裂开来。老人轻轻用围裙擦拭着手,随即欲伸手拨开壶盖。茶壶的高温使老人尝试了几次才成功。他松弛的嘴角牵动,若有若无地微笑着,似乎笼着水雾的眼睛中露出了可爱的得意的雀跃。

我蓦然感动。原来一只茶壶,一地青菜,一片阳光,便能构成老人纯粹的快乐。而我们常常因为追求太多,却忘记了平凡中才存在真正的美好,只有心怡然沉静,世界才会一片湛然。

收回思绪,一阵微风吹来,卷走了烦热。我抬头远眺,周遭是一片铅华洗净的清逸。

篇10:记忆中的那一片红

记忆中的那一片红

文/七心海

在水泥丛林里,一条不知名的小巷中,铺了柏油的城市角落,我的童年种不出一片绿油油,开不出一片繁花。在人声鼎沸的夏日,车水马龙、乌烟瘴气的行道树上,微弱的蝉声有气无力,叫不出一丝凉意。而在城市上的那块黑绒布上,找不到一颗钻石闪烁出它该有的华丽。

这是我的童年,在城市的一角进行着的微不足道的童年。从前我回顾它,只觉得它是一幅素描,单调且韵味不足。而当我的童年即将在我面前顿时瓦解,我才发现,一滴红墨水不声不响的晕染了整个画面,那是一片红,那是九重葛。

原来,我的童年并非如此一味空虚苍白,乏善可陈,还有它,它一直都在,只是我却忽视了它的存在,那生命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确幸”……

外公外婆的家,门前铺盖简简单单的一片柏油地,酷暑时会被炙热的阳光烤得热烘烘的,外婆在灶炉前面挥汗如雨,忙着烧开水、烹煮食物,一面赶鸡似的将视野能见到的小孩子全部圈在阴暗处。

绿荫能稍微挡住刺眼的阳光,但丝毫遮掩不了在阳光下盛开的红。茂密枝叶包覆整个篱笆,等待花蕊在上面沸腾。它的叶子,心型全缘的叶子很漂亮,彼此互生在长长的枝条上,叶腋生有倒刺。开花时,花朵着生于叶腋,由下而上一层层地开向枝梢,在太阳蒸烤下,它的昂然挺立总能激起路入一阵阵激赏,也轻易能使外公的骄傲膨胀。

外婆家的三合院,红瓦土墙,因年代久远,显得有些残破。在周遭大厦林立环抱里,更显格格不入。

我忘了有多少个下午,空气中散布着蒸腾的无理的躁热,大马路上的喧嚣仿佛被热风蒸发,只剩下昏沉的蠢蠢欲动。那样的下午,万物好像都睡着了的下午,懒洋洋的,仿佛只剩下风风火火、艳得让人喘不过来的九重葛还醒着。

外公的大皮鞋和我的小木屐,会踩着节奏相同、突兀的'脚步声在那明亮艳丽,火焰似的“一片红”一一开满了九重葛的篱笆外响起,频率一样的是我们的徘徊,如果戛然而止,那一定是外公正在喂食路边的小黄狗,或轻柔移除那只可能会刺伤行人的树枝。

就这样,我们的脚步声踏过了无数个午后,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我的小小故乡守候着我们,我们设法保护九重葛,而它也毫不畏惧地捍卫着我的小故乡。也许,童年就在这样的脚步下渐渐流逝,我们都毫无感觉,而它也是。

1989年的夏天,正在尽力长大的我,忽然明白南风并不会永远带来绿波翻浪的稻香,和梦幻的荧光闪烁一一那一年外公离开了我。剩下的我,再也踏不出两个人的脚步声。

2000年的春天,已经自觉长大的我,赫然惊觉春风并不永远带来鸟语花香,万紫干红的妍丽一一那一年外婆家被银行征收,一直陪伴我成长茁壮和回忆的九重葛,理所当然的也逃不开。于是在即将被拆除的篱笆外,庭院深深,无论如何,我都再也踩不出那一股自傲。

从来我不曾细思过“人事全非”,世界的变化我总是顺其自然,甚至以为世界万物的转变乃理所当然,甚至殷殷期盼,可是我却忽略了,有些改变连我也没有豪气面对。所以当我失去了我的外公,弄丢了我的童年,即将离开我的故乡以及九重葛,除了慌乱,我唯一做的只有徒呼奈何,袖手旁观。

而直到那天我才知道,曾经在烈日下缤纷的九重葛,在我们有意无意的视而不见与不曾正视它存在的事实下,它也用它的昂然见证了自我的勇气一一在我们搬离外婆家而拆除工人尚未进入的那一段日子里,也许由于没人修剪,它展现旺盛的生命力,枝叶益加繁茂,紧紧抓住屋顶与任何一个它能蔓延的角落。

而之后当工人试图拆掉房子时,只要九重葛纠结环绕的地方,工人们便头疼万分,被它尖锐坚硬的刺与结实的树枝弄得不厌其烦,最后,他们只能宣布暂时投降放弃。

于是,就这样,满目疮痍中,我还能看见那一片红。那一片挺立的红。现在,虽然我再找不到我的故乡,寻不回我的童年,外公也只能想念。可是只要当我看见一片红,再看见那一片赏心悦目的红,我就会知道,那是我的童年我的家。

【本文由“七心海”发布,2017年09月21日】

南瓜疙瘩散文

馋的散文

母亲?炉火?灯

都是热好惹的祸散文

空屋优美散文

村游散文

下雪的优美说说

一畦春韭和母亲散文

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

念想十年现代抒情散文

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
《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记忆中的那一盘火炉-散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雪忆优美散文2023-01-23

抒情散文:静享晨起2024-02-06

手艺散文随笔2022-12-19

听歌写诗念一个人的抒情散文2023-07-29

以幸福为话题的散文随笔2023-08-10

故乡年味的作文2023-06-16

老屋,你寂寞吗抒情散文2023-03-27

老街觉得散文2023-09-02

迟子建《白雪乌鸦》读后感2022-05-29

回味作文600字散文高二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