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时间:2022-05-06 22:17:0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精选4篇))由网友“酒梦笑颜”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篇1: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原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1)神:精气、魂魄。

(2)五龙:五行中的龙。所谓‘五行’,是我国说明宇宙万物变化的传统学说。因为在天地之间,有循环流转不停的金、木、水、火、土,万物就是根据这五种元素而产生。龙是古代想像中神灵,具有超人能力。

(3)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类之气。气是万物牛成的根源,形成风雨、寒暑、阴阳等天地间观察之源,在人体中具有生命力、意志、感情。

(4)心为之舍:心是五气所宿的地方。

(5)德为之大:德最能治邪,因此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6)养神之所,归诸道:根据道来养神,道是天地的真理、万物的根源。

(7)天地之始,无的意思,“老子”中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天地之始”就是无,而无常常表现为有,有又常常归于无的形态。

(8)一其纪也:天地之始是道,道之始是一,因此一为其纲纪。

(9)化端:变化的开始。

(10)得一:一是无,也就是万物之源。

(11)有其术:心如果能变成无为,其术自然产生。

(12)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而言。

(13)摄:统率、收容。

(14)受之天:道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

(15)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固然伟大,但必须有学问之后才能明道,所以比真人要低一个层次。

(16)人与生一,出于化物:入共同所产生的,就是无为自然的天地作用,人诞生之后就从物而化。

(17)知类在窍:人之所以能知事类,完全是根据九窍。类是认识事物,概念之后加以类别。

(18)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假如根据九窍还不知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

(19)其通也,五气得养:假如心术能很通,五气自然能被养。

(20)务在舍神:努力使魂魄停止住下来。

(21)此之谓化:假如能努力使魂魄住下来,自然会从胜而化。

(22)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23)存而舍之,经常使其住在这里。

(24)执一:坚守无为。

翻译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

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触类旁通而掌握道的。人类的肉体与性命,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人类了解各类事物,都是通过九窍。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什么事都可以办到,长存不散,这便叫做一身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真人,是跟天与道合一的,他能够坚守“一”,而且产生并养育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他是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发出威势的人。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点,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

篇2:《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的原文及翻译

《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的原文及翻译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文言文翻译: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

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触类旁通而掌握道的。人类的肉体与性命,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人类了解各类事物,都是通过九窍。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什么事都可以办到,长存不散,这便叫做一身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真人,是跟天与道合一的,他能够坚守“一”,而且产生并养育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他是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发出威势的人。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点,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

篇3:《本经阴符七术·损悦法灵蓍》文言文

作者:鬼谷子(王诩)

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注释

①灵蓍:蓍是竹,占卜吉凶用的工具。

②几危:机危的意思。

③合于事:核对某种事物。

④兑者:兑,目也。兑者,以心、眼察看外物。

⑤损者行之也:损是难念,要想排除这种难念,必须决心执行。

⑥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聪明人不可以老是滔滔不绝地雄辩而舍弃他人的言论。

⑦辞不烦:言论简单而得要领。

⑧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圆便于转动,方便于静止。让圆的`不转,方的不止(必然有大的力量才行)。

⑨分威散势之权:权衡优势扩散到四方的利弊。

翻译

减损杂念、心神专一是判断事物隐微征兆的方法。事件有偶然巧合,万物都有成有败。隐微的变化,不可不仔细观察。所以,圣人用顺应自然的无为之道来对待所获得的情况,观察言辞要与事功相结合。心神专一,是为了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是为了坚决行动。行动了,解说了,外界还是不赞同,圣人不强加辞令进行辩解。所以,聪明人不因为自己的主张而排斥掉别人的主张。因而能够做到语言扼要而不繁琐,心里虚静而不乱想,志向坚定而不被扰乱,意念正当而不偏邪。适应事物的难易状况,然后制定谋略,顺应自然之道来作实际努力。如果能够使对方圆转灵活的策略不能实现,使对方方正直率的计谋不能确立,那就叫做“大功”。谋略的增减变化,都要仔细讨论得失。要善于利用“分威”、“散势”的权谋。发现对方的用心,了解隐微的征兆,然后再进行决断。总之,善于减损杂念而心神专一的人,他处理事物,就像挖开千丈大堤放水下流,或者像在万丈深谷中转动圆滑的石头一样。

篇4:《本经阴符七术实意法腾蛇》文言文阅读

作者:鬼谷子(王诩)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 ,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 ,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注释

①腾蛇:类似龙的神蛇,能腾云驾雾在云中飞舞。

②实意者,气之虑也:只要把意当作实体,气就变得和平,虑也会变成 具体。

③安则其所行不错:如果内心平静,就不会有错误。

④凝:凝结、安定。

⑤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假如识气只是单纯的暂时寄柱,那么奸邪就会乘虚而入。

⑥信心术,使心术证明。

⑦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待人接物必须诚恳,上下交流之后,听从其言论,进而静观其动静。

⑧五脏:指心、肝、肺、脾、肾。

⑨六腑:人体中消化、吸收、排泄的脏器总称,包括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胸膈、上腹和脐腹的三部分脏器,又分上焦、中焦、下焦)和膀胱。

⑩能内视:指不使心外散而言。

翻译

要使思想充实,必须效法螣蛇。思想充实,产生于气的思考活动。心要求安静,思考要求深远。心一安静,精神便会爽朗充沛;思考一深远,谋划事情便能周详。精神爽朗充沛,志向就不可能扰乱;谋划周详,事业的成功便没有隰隔。思想坚定,心里便顺畅;心里安静,他所作的一切便不会有差错。精神便自得其所,便会专一集中。如果思想活动不安定而游离在外,奸邪之徒便可凭借这种状况干坏事,欺诈阴谋便可乘机迷惑自己,于是说出话来便不会经过心的仔细思考。所以,要使心术真诚。必须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等待别人开诚相见。彼此交流。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计谋是关系国家成败的关键。如果思想不交融,听到的情况便不周详;接受的东西不恰当,计谋就会发生失误。那么,思想上便没有真诚可信的东西,变得空虚而不实在。

要自然无为,使得五脏和谐,六腑通畅,精、神、魂、魄都能固守不动。这样便可以精神内敛来洞察一切、听取一切.便可以志向坚定,使头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灵境界。等待神妙的灵感活动往来。从而可以观察天地的`开辟,了解造化万物的规律。发现阴阳二气周而复始的变化,探讨出人世间治国方法的原理。这便叫做:不出门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不把头探出窗外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便可叫出它的名称.不走动便可以达到目的地。这便叫做“道知”,即凭借道来了解一切。凭道来了解一切,可以通达神明,可以应接万事万物而精神安如泰山。

《鬼谷子》读书心得

《本经阴符》养生法述要

《客至》的原文及赏析

滥竽充数原文及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读后感

《后羿射日》原文及注释

一屠暮行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什么

答谢中书书中的中心思想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精选4篇)】相关文章:

书情上大尹十兄,书情上大尹十兄卢纶,书情上大尹十兄的意思,书情上大尹十兄2022-08-28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读后感2022-05-06

金刚经讲义:一合理相2023-09-21

桓谭经典语录2022-05-06

索达吉堪布语录全集2023-11-25

有哪些关于励志苦读的句子2022-05-02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5-06

金刚经全文介绍2023-05-26

《日出行》的原文及注释2022-08-20

天仙子,天仙子侯置,天仙子的意思,天仙子赏析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