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时间:2023-10-03 08:23:4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通用12篇)由网友“安娟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篇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总结

经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习,使我建立起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加深了我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与了解。

一、何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称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直接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国家政权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总概括,它规定了我国国家政权机关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权责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掌握国家权力,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由此开展工作和依法正常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之所以能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在于它植根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够真正体现并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把全国各族人民动员、团结并组织起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经过学习发现,这项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而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组成人员,这样的政治体制既可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随时监督政府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又可以保证人大代表不会脱离群众,不会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特殊的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

第二,人大代表的选举不是由政治党派或者社会派别推举候选人。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也没有政治界别。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防止某些政党通过选举操作,把政党利益凌驾于人民的利益之上。正如吴邦国同志所说,我们的人大代表,生活在人民中间,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其言论不受法律追究。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人大代表能畅所欲言,真正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尊重并且保护少数人的政治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协商,每一个人大代表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这就使得人民代表大会不会成为多数人压迫少数人的会议。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实弊端

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完美的,尤其是当制度在现实社会中实行的时候,更会体现出一些弊端。

通过对这一系列内容的学习,结合现实情况,发现一下弊端:

1、全国人大代表人数过多而会期过短,一年只开一次会议,近3000人坐在一起开会,在两个星期内讨论不出什么来。西方国家的议会一年的开会会期差不多有半年。

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会组成人员的人数又太少,只有100多人,而其权力却很大,因此其代表性不够广泛,另外每隔两个月才开一次会,会期5天左右,这也不够充分讨论。

3、全国人大代表的组成比例不合理,各级党政官员占了差不多一半,基层普通代表人数太少,这就出现了自己监督自己,下级监督上级的现象,因此监督效果可想而知。

4、由于全国人大代表人数过多会期过短,因此在开会的时候无法让代表在大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在本代表团内小范围发言。也不能在大会上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面对面直接发问质询,而只是被动的坐在位子上审议干巴巴的工作报告。

5、全国人大代表是由省一级的人大选举产生的,与普通民众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其代表性不够。

6、宪法和法律对于全国人大权力的内容和程序的规定不够详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全国人大行使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财政权和人事权难以真正落实。

7、全国人大代表都不是专职代表,而是兼职。日常主要从事其它的工作,工作繁重,很多人只到了快开全国人大会议时才会想起自己是代表,因此平时履行代表义务职责的时间并不多,联系选民以了解民情的机会很少。另外,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并不一定高,因为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名单基本上是已经指定好的,当选的标准是在某个行业或部门业绩突出的优秀人员,而不是看其政治参与能力水平的高低。这样,造成全国人大代表的素质良莠不齐。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我国的这一根本制度还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为之完善,更好地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篇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总结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未来发展与创新,以及宪法制度、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审判和检查制度、军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干部——公务员制度、选举制度、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使学生知道其由来、组成与运行、发展等。本课程均加以系统的阐述与分析。

(二)教学目的

通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做到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的了解与掌握。“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掌握”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较深入的了解;“理解”指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导论和十四章:即导论、宪法制度、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审判和检查制度、军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干部——公务员制度、选举制度、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

(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导论: 这部分是全书的总括,主要介绍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学生应当首先明确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和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剖析,把握我国政治制度在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和创新的内容。

第一章:宪法制度 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了解一国的政治制度应当从宪法入手。学习宪法制度,首先要明确宪法和宪政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熟悉我国宪法的创制、实施和和监督制度,重点掌握宪法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规定。

第二章: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要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现代史中的作用出发,来正确而全面地把握中国共产党个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熟记本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本章的具体内容,最好对我国的近现代史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从我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的角度,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为何能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熟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的组成、职权的相关法律规定。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全面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沿革。

第四章:国家元首制度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学习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要从国家主席作为一个国家机构的角度来理解国家的地位和功能,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变迁。还需要了解国家主席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主席所享有的具体职权。

第五章: 中央行政制度 本章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我国的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我们对国务院的职权、组织机构和行政方式有了系统的了解。学习本章内容必须与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元首制度结合起来,从国务院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性质的历史沿革来掌握目前国务院的性质、地位、职权和行政方式。通过中外制度比较了解、掌握我国中央政府的具体构成,熟记相关知识点。

第六章:地方行政制度 本章从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地方行政体制。我国的国家组成形式是典型的单一制,决定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是中央集权的权力配置关系,因此,学习本章要熟悉单一制的有关理论,要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职权。地方政府的权力行使关系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各级人大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本章要结合我国的中央行政体制和地方人大制度的相关知识。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应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历史渊源,以及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理解我国设立民族自治地方、赋予其自治权的原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因此对本章内容的把握,要从与其他地方国家机关的职能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应掌握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原则的具体实施,是解决中国历史遗留问题的具体方针。我们要从有关香港、澳门的历史,以及中英、中葡会谈的过程,来理解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要在对比大陆地方政府职权的基础上,着重考察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

第九章:审判和检察制度 本章系统介绍了我国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我国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我们应该从体系构成、管辖范围、职权等角度对比中外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来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对本章知识点的把握需要一定的法学知识,特别的诉讼法知识,才能较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才能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第十章:军事制度 学习本章知识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结合中国近现代国情和中共-党史,深刻理解军事制度的政治性质,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一套独特的组织体制将全国-军事武装力量纳入到中共领导之下。军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制度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权、指挥权归属,国家武装力量的构成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指挥体制,军官服役与军衔制度,以及兵役制度等制度的总称。

篇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研究

摘 要:历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政治制度褒贬不一,在判断与评价中国政治制度上有很大的分歧与反差。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标准”问题,过去,人们更愿意用西方政治学标准来衡量我国政治制度,如今学者们渐渐开始探索一条正确评价我国政治制度的道路,不仅包括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也开始重新审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有优势及特点,文章试着去梳理学者们如何正确评价我国政治制度,其标准如何,理清这些标准对于我们继续研究“政治制度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4: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研究

在西方的一些学者看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只有经济改革而少有政治改革,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而政治制度的改革却缓慢进行。

他们认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他们惯用西方政治学通用的标准来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甚至很多国内学者也喜欢采用西方式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政治制度。

当人们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尤其根据不同的标准,去判断一项事物成功与否时,得出的结论往往大相径庭,因此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便存在巨大的反差与分歧。

思想认识与价值判断越是多元,一个客观的、有说服力的、广泛认同的评价标准的确立就越珍贵。

如此看来,中国的政治制度需要一个说明,需要一个标准去评价。

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的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求客观地描绘出当前“中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及动态。

一、国内研究综述

(一)直接针对中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

国内学者直接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多数学者提出了中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这类问题,并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但并未作细细论述。

《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文章“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中明确记录了小平的观点。

他认为要从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并改善人民的生活以及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的发展这三方面来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1]。

国家领导人认为,衡量我国的政治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主要看四个标准。

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贾立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对实现了大国和平崛起、创造了世界奇迹的中国政治模式,在判断与评价上会有如此大的分歧与反差呢?关键是看“标准”二字。

因此贾立政认为,判断中国政治模式,应依据以下几点。

一是要符合政治模式自身规律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

二是要符合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三是能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四是能够实现社会和谐。

五是有稳定且高度认同的国家政权和政党制度[2]。

甄小英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利最大、弊最小的制度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制度。

具体说来,衡量我国政治制度成功与否,至少要坚持五个标准。

第一,看能否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二,看能否切实地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第三,看能否实现有序的、广泛的政治参与,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并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第四,要看是否能实现并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要看是否具有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的能力[3]。

柴宝勇认为小平提出的“三个标准”及江提出的“四个标准”属于“制度效果论”的'评价标准,并进一步指出:“制度效果论”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直接制度效果论”,第二个就是“制度效果演进论”。

小平的三个标准及江的四个标准是制度效果论的第一个层面。

而“制度效果演进论”则是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制度效果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

政治制度之优劣还取决于制度安排是否能够让社会具有足够的自我改善即所谓“自发演进”的空间[4]。

李贺林认为,没有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更没有始终如一的政治制度。

我们所说的好的政治制度,其实就是“适用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适合于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要求、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政治制度[5]。

(二)不专注于评价标准研究,却大量涉及政治制度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

多数学者并没有直接针对我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问题进行研究,但学者在研究其他问题时却经常大量谈到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及优势,特别是在分析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上,充分肯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认清我国政治制度特有的优势对于如何评价我国政治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学者们认为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恰恰是我国政治领域中的优势。

陈红太认为,中国政治文化中的集中效率优势、政治组织优势、制度创新优势与文化包容优势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同时这也是中国获得高速发展的奥妙所在[6]。

张树华认为小平晚年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这句话很深刻、很有分量,因为这“四个坚持”也就是中国特有的政治优势,是中国成功的政治密码。

他认为中国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中国注重立足本国国情,以人为本,注重民生,较好地处理了社会民主、个人自由、国家稳定和政治效率关系,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探索出一条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发展模式[7]。

胡鞍钢认为中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体制的三大优势,第一,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领导人交换制度保证了政治领导集体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第二,领导人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实现了科学化、民主化与制度化[8]。

房宁认为中国崛起的奥秘是其政治制度,这个制度的一大特色就是使决策成本降低的一次性授权,这一说法与其他学者所说的“集中效率优势”不谋而合。

因为西方在“民主政体”之下有很多的授权过程,且是多中心的,因此在每个重大决策上免不了大量的博弈,导致交易成本很高。

这就是中国和西方所谓“民主”国家相比的效率之所在,也是中国不断崛起的制度奥秘[9]。

篇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昨天选修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了,老师犹豫了整整一个学期,他先是表态说不考试,做几次平时测验,最终他还是决定考试了。得知这个噩耗时我很沮丧,因为我总共才上过两次课,考前半小时,我瞟完了所有的课件,走在去考场的路上心中还不忘想着:讲了一个学期的制度的老师终究还是没能设计出一套新颖科学的考核制度。

想法一直持续,直到到达教室的一刻。

黑板上写着考试要求,任选一题,自由发挥。题目一眼看去,心中顿时没有任何想法了,托腮烦躁地思考。旁边一个男生却早已拿出课件,写了足足一大版。教室里断断续续不断有人进来,吵吵嚷嚷的,监考的研究生还不忘插嘴忠告:大家主要还是写一些自己的观点比较好,这样才能得高分,课件上的没有用处的。

最初字是一个一个绞尽脑汁抠出来的,后来思路渐渐明朗了,竟然写了足足一个小时,大概有字吧。

文章的最后我直言不讳:本来以为讲了一个学期制度的您最终还是没能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但是答完考卷之后,我要收回我的这个想法。其实您不必为那些闻有作业则来、无作业则遁的学生苦恼、甚至为此大为光火,对于一个20岁的学生来说,自制力来源于内心。每个学生都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儿,可是即便是那些认定自己就是来蹭学分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偶然想起您授课的某一句话、在挫折和失败之后想起其实这些经验您在大学期间就曾经传授过时,凡有所学、必有所成,即便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使他们的人生走向善真,岂非今日您传道、授业、解惑之功?

看到这里你也许要说,这又是一个得高分的策略。其实不然,我一直推崇孔子的一句话,“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话放在这儿似乎不妥,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从来靠上课提问点名来达到约束学生来上课的老师都是不好的,至少是缺乏信心的。优秀的教师乃至于大师,靠的不是这些强硬的规章制度、他靠的是广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引人入胜的讲授和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换言之,就是“文德”。好老师讲授的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上,他应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的人生心路,这才是对学生真正负责的表现。我在考卷上写下那段话,是因为我真诚地认为那个老师已经初步是一个好老师了。

以小推大,我在考卷上写道:以5.12汶川抗震救灾和十年前抗洪救灾为阶段性标志,中国进入到开放条件下集权体制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更加贴近民心。信息的透明化,政治的人性化,这些都是可贵的成就。对比前苏联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瞒报、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我们在重大事件面前坦然面对、接受人民和国际社会监督,接受国际援助,这些都是以前很少见到的。这些都是执政党信心的表现。

可贵的还有政治的人性化。作为“”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我们已经完全不能接受那些陈旧虚伪的“”语言了。做事之前先喊一些匪夷所思的口号、出口必定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些早已被人们所抛弃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收到政府发放的油、米的老大娘热泪盈眶地一把拉着领导的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的新闻报道也再也激发不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探求了,因为屡见不鲜了,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些是真的了。政治语言的僵化、思维的僵化、形式主义……这些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涤荡下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一元化的领导体制、面对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公众不断高涨的政治参与需求,需要改革。

突发事件面前,公众面前,大吹特吹“……伟大旗帜”“ ……以人为本”对于焦躁的人民而言不合时宜,这次的灾难对于我国是一次空前大考,在废墟之中温没有说很多的话,他满脸泪水,在多艰的民生面前,他无语凝噎。但是此刻全中国都知道我们的领袖想说些什么,全世界都投来赞许的目光。政治是人类至高的智慧,它其实在有些时候不需要掩饰、真情的流露、诚挚的话语更加具有亲和力和人情味。我不了解政治学的理论,只是狂妄地写下了这些观点。

我国自古缺少论战文化,历史上著名的论辩不少,《民报》和《新民丛报》的大论战暴露出来的论战技巧的粗糙反映了这一点。如今我们的党和领导人不断成熟,竞选机制和辩论的精神正在深入到政治生活中,领导人在记者犀利尖锐的问题面前也能做到随机应变。随着我党执政建设的提高,我惊喜地看到了这些变化,这些进步。

然后又想到台湾问题,记得中学时愤愤地大骂李登辉、陈水扁之流,并且冲动的认为应该武力攻取台湾,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当代,我反复思考“台独”分子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理由这样做?现在至少想到了一点,那是在我了解到了一点点蒋介石退据台湾后台湾近半个世纪的民主化进程后得到的。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国政治体制的许多不足,直到台湾1988年开放党禁和报禁,台湾的民主化发展很快,它其中存在的很多优秀的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坚信当代作为唯一一个有力量保证中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政党,我党能不断进步,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民主化的路上走得更好。等到我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建设让国际社会由衷赞叹时,等到我们高姿态地站在世界舞台上时,所有反华势力的谣言和攻击都会不攻自破。

篇6: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课程心得体会

由于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还基本停留在类似于政治哲学的思辨水平,基本遵循着经典解释、规范性和定性研究、制度和机构描述以及历史探讨的方法,因此亟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方法、阶级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把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和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奠定经验研究方法论基础,以及时捕捉政治生活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进而把它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认识,这是繁荣我国政治学科的当务之急。必须花大功夫改变以往对政治问题研究的那种抽象的、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方式,要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的方法及技术,形成可供检验的经验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方面,我国一些政治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深入社会政治生活,采取典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各种方法,剖析我国政治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运行过程,探索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项工作无疑应长期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加入,形成合力。

篇7: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四章重点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四章重点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一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

选举: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人担任一定职务的行为。

选举制度: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机构、选举程序、选举方法。

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选择: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

发展过程:

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选举法》

79年通过第二部选举法(简答)书上共9点,老师又加了两点

记忆内容:1.直接选举人们代表的范围由乡、镇一级扩大至县级。

2.差额选举

3.53年中只需出席过半数即可通过改为全体过半数。

82年对第二部选举法做第一次修改

记忆内容:1.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

2.“另行选举”即第一次投票不过半数,则第二次投票只需过1/3

86年对第二部选举法做第二次修改

记忆内容:1.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推荐代表候选人

2.取消预选,规定了差额选举的比例(间接选举:1/3-1?直接选举1/2-1/5)

95年对第二部选举法做第三次补充和修改(简答)记忆内容:1.将乡、镇选举委员会受县(区)级选举委员会领导改为受县(区)级人大常委会领导。

2.五倍改为“四倍”

3.增加了罢免内容,县和乡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提出,半数通过则可罢免,县级以上,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联名,可对上一级人代会代表提成罢免。

第二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简答)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除1.年满18岁2.未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被剥夺的罪犯以及精神病人)都享有该权利。

普遍原则:

1.平等原则 “一人一票”?“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大体相当。

2.直选和间选相结合的原则

多选: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3.秘密投票――无记名

4.差额原则

第三节 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简答)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选委会(临时机构)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二、选区划分

农村:

县级:按几个村一个选区 (人数特多的村或人口少的乡可称为一个选区)

乡级:按几个村民小组一个选区(人数特多的村民小组或人可少的村可划为一个选区)

城镇:

独立选区:1个生产(工作、事业)单位或1个居民区

联合选区:几个生产(工作、事业)单位或几个居民区

混合选区:1个居民区与它辖区内的若干个生产(工作、事业)单位

三、选民登记

1.精神病患者不能形式选举权利的,经选委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2.对于申诉意见,选委会应在3天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着,可在选举日的五日前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民额的1/3-1倍。

由选民直接选举人代会候选人(选民10人联名即可推荐)

五、投票选举和当选

1.过半数

2.另行选举时,需过1/3

直接选举流程详见下图:(简答)

成 立选委会――制定选举工作流程――规定选举日――划分选区、分配代表名额――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宣传选举法――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料――公布选民名 单(前20日)――提出候选人――选委会汇总――公布候选人名单(前15日)――小组协商讨论――汇总情况――各方协商会议――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前5 日)――介绍候选人――投票(选举日)――选区汇总计票――选区公布选举结果――选委会汇总审核――选拔当选人名单――选委会总结归纳――选委会撤销

篇8: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三章重点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三章重点

第三章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

一、国家形式的涵义

国家形式(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包括过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

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的关系:国家本质决定国家形式、国家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起维护国家本质的作用。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

君主制:

l 古代:

n 等级君主制-中世纪欧洲

n 贵族君主制-古罗马?

n 专制君主制(中国)

l近代:

n 君主立宪制

u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u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战前日本&一战前德国)

共和制:

l 古代:

n 贵族-古罗马

n 城邦君主-古希腊

l近现代:

n 议会制-德国

n 总统制-美国

n 半总统制-法国、瑞典

n 委员会制-瑞士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最主要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上。P3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择)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和特色P33四点(非重点简答)

我国单一制的三种形式:民族区域自治、设立特别行政区、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P34(选择)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概念

国家机构是形式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只能和外部只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官吏和常备军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恩格斯(多选)

二、中国国家机构概况

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师机关、国家审批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职权是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来行使的。(2届连任)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

人民法院:国家审批机关。

中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在中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首要地位。

三、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简答)

三个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

篇9: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二章重点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二章重点

第二章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即国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

1948.4.30《五一宣言》,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9.9.21 一届政协通过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据此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1954 一届人大召开,改变两级政府为一级政府,国务院即重要人民政府,由人大产生,受他监督,对他负责。1956年底 改造社会主义审查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选择)

另外,以下几点也需记忆。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统一领导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利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兼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新民主主义是建立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民主阶级联盟上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具有较多过渡性和不完备性。

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非重点)

1.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特点:党的一元化领导

2.1966-1976时期,该阶段为颓废期,基本不考。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伟大转折

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简答)

1.党的领导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加强。成立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1982年,规定只设总书记。形成了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三个层次的领导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加强。通过82年宪法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4.国家立法、司法、监督制度也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一、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制度是统治阶级依据法律确定其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权以及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制度,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而确定的根本制度。国家制度表面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统治的和被统治的地位,表面国家政权的性质,反应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82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简答)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与历史任务。详见书P25-26

篇10: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重点第一章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 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

制度及政治制度的定义

特点:(多选)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历时性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

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果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

需了解的:

丹尼尔《后工业社会》,即知识经济。

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意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

简答: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其实现在应只会当选择题考)记住红体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专政构架图(后补)

人大制度:元首制度、选举、立法、行政(含国家公务员)、司法、军事。

单一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共政治制度

一、坚持当代中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简答,非重点)(详见书P7)

二、推进政治制度改革,完善当代中共政治制度

改革成果即可改善的地方

1.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视线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2.实现了党政智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3.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居委会组织法,颁布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4.事实国家公务员制度。93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条例》

5.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幅度最大,改变了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使政府更换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6.调整了重要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重要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加快人大立法速度,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论述: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突出弊端。主要弊端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2.为何要完善。

1)基本矛盾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带来的破坏。

3)改革实践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入手-政治体制改革)

4)政治文化方面

3.如何完善(重点)即改革成果中的7点

篇11: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三章重点

第三章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

一、国家形式的涵义

国家形式(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包括过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

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的关系:国家本质决定国家形式、国家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起维护国家本质的作用。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

君主制:

l 古代:

n 等级君主制-中世纪欧洲

n 贵族君主制-古罗马?

n 专制君主制(中国)

l近代:

n 君主立宪制

u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u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战前日本&一战前德国)

共和制:

l 古代:

n 贵族-古罗马

n 城邦君主-古希腊

l近现代:

n 议会制-德国

n 总统制-美国

n 半总统制-法国、瑞典

n 委员会制-瑞士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最主要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上。P3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择)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和特色P33四点(非重点简答)

我国单一制的三种形式:民族区域自治、设立特别行政区、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P34(选择)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概念

国家机构是形式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只能和外部只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官吏和常备军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恩格斯(多选)

二、中国国家机构概况

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师机关、国家审批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职权是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来行使的。(2届连任)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

人民法院:国家审批机关。

中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在中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首要地位。

三、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简答)

三个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


篇12: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四章重点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一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

选举: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人担任一定职务的行为。

选举制度: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机构、选举程序、选举方法。

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选择: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

发展过程:

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选举法》

79年通过第二部选举法(简答)书上共9点,老师又加了两点

记忆内容:1.直接选举人们代表的范围由乡、镇一级扩大至县级。

2.差额选举

3.53年中只需出席过半数即可通过改为全体过半数。

82年对第二部选举法做第一次修改

记忆内容:1.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

2.“另行选举”即第一次投票不过半数,则第二次投票只需过1/3

86年对第二部选举法做第二次修改

记忆内容:1.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推荐代表候选人

2.取消预选,规定了差额选举的比例(间接选举:1/3-1?直接选举1/2-1/5)

95年对第二部选举法做第三次补充和修改(简答)记忆内容:1.将乡、镇选举委员会受县(区)级选举委员会领导改为受县(区)级人大常委会领导。

2.五倍改为“四倍”

3.增加了罢免内容,县和乡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提出,半数通过则可罢免,县级以上,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联名,可对上一级人代会代表提成罢免。

第二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简答)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除1.年满18岁2.未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被剥夺的罪犯以及精神病人)都享有该权利。

普遍原则:

1.平等原则 “一人一票”?“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大体相当。

2.直选和间选相结合的原则

多选: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3.秘密投票――无记名

4.差额原则

第三节 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简答)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选委会(临时机构)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二、选区划分

农村:

县级:按几个村一个选区 (人数特多的村或人口少的乡可称为一个选区)

乡级:按几个村民小组一个选区(人数特多的村民小组或人可少的村可划为一个选区)

城镇:

独立选区:1个生产(工作、事业)单位或1个居民区

联合选区:几个生产(工作、事业)单位或几个居民区

混合选区:1个居民区与它辖区内的若干个生产(工作、事业)单位

三、选民登记

1.精神病患者不能形式选举权利的,经选委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2.对于申诉意见,选委会应在3天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着,可在选举日的五日前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民额的1/3-1倍。

由选民直接选举人代会候选人(选民10人联名即可推荐)

五、投票选举和当选

1.过半数

2.另行选举时,需过1/3

直接选举流程详见下图:(简答)

成 立选委会――制定选举工作流程――规定选举日――划分选区、分配代表名额――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宣传选举法――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料――公布选民名 单(前20日)――提出候选人――选委会汇总――公布候选人名单(前15日)――小组协商讨论――汇总情况――各方协商会议――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前5 日)――介绍候选人――投票(选举日)――选区汇总计票――选区公布选举结果――选委会汇总审核――选拔当选人名单――选委会总结归纳――选委会撤销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英美文学研究与网络文化

形式与政策实践报告

新时代更要发扬哲学思想

形式与政策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公寓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与意义论文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3000字

经济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期末总结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通用12篇)】相关文章:

儒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023-05-16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2024-01-20

从治安方面讲讲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24-05-09

形势与政策论文字2024-01-26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理论2024-03-16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800字2023-03-16

形式与形势心得体会2022-11-13

新时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23-09-14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2023-10-27

关于形势政策教育心得体会2023-04-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