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乡的亲情回忆故事:一碗浆水面((合集9篇))由网友“疯狂跨栏”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思念家乡的亲情回忆故事:一碗浆水面,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思念家乡的亲情回忆故事:一碗浆水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一直没有完整的去理解这首诗,上学时只是按照注释给懵懂的自己留下一点印记。随着时光流逝逐渐更深层次的揣摩解读这首诗,是孟母的仁慈还是诗人的意境,尽然将自己的心不断戳穿并装载拉回到那个磨砺的岁月,更让我跌在了那一碗母亲的浆水面。
浆水之类的面食是故乡招待客人最可口最理想的饭食,一碗浆水面养活了一辈一辈山里人,更将山里人的贤惠热情宣泄的淋漓至尽。浆水在那个年代不单是饭食的作料,在药物及食物匮乏的年岁里更是人们急救中的良药。当有人无意中犯一些怪病时,急慌中总会想到灌一口浆水。我出生时,母亲失血过多,当初的医疗条件在农村相当匮乏,一个赤脚医生都很难找到,母亲几次昏厥过去,奶奶提着母亲的头发使劲地遥,性急中灌了点浆水……浆水使我成了有娘的孩子,妹妹小我十二岁与母亲的这次危险也有关系。
在过去诸如麻疹之类的病夺走了多少襁褓之中的孩子,还有一些发烧晕症以及不明的病例中,在无任何药物条件下人的智慧在穷途末路时只有用浆水抢救一个生命,往往在生命垂危时人只有用死马当活马医的方式解救一些生命,甚至把这些奇异偏方用在牲畜上。奇迹总会出现,也是人的智慧到了终端。
初夏母亲总变着法儿将一碗浆水面调制到了极点,韭菜长高了,到菜地割一把回来,母亲先调好面,我负责捡好韭菜,淘洗干净,点火烧柴拉风箱,母亲将韭菜切成半厘米的节,置于小碗然后用热油浇烫,将事先舀好的半马勺浆水在油锅里炝一下出锅,然后加水烧锅。此时整个厨房已经弥漫着浆水的分子的香甜酸味,我烧着热水锅,味觉开始蔓延到全身,就等开锅下面,不管是面条、面片或是长面,经过母亲的调制总有一凡风味。为了提升浆水的香味,母亲从山上挖些小蒜泡在浆水里,这样调制的饭汤更加沁人心脾,同时为了浆水面的色泽有时摘点茭瓜花或者掐点灯盏花花瓣,可增添更大的食欲。当然有点香菜飘在碗中,再就一点农家小咸菜那更让人心旷神怡了。
浆水的历史我无从追究,但从制作和食用就知道历史的悠久,几乎农家各种杂粮面都离不开浆水的调配。家里突然来客人了,在老家的农村最便捷最快的是死面油饼,然后烧一锅浆水酸汤,在过去是上等的招待客人的饭食了。现在在吃够了油腻的饭食喝一碗浆水酸汤,咥几块死面油饼,那叫一个饱,一碗没完还惦记着下一碗,百喝不厌。酸汤也是醒酒的好汤,喝一碗保让你清醒一大截。夏天不管是荞面凉粉还是粉团凉粉、凉粉鱼鱼,制作一份浆水酸汤才能感觉到酸甜凉爽舒坦,咥一碗不够再来一碗。冬季吃过搅团喝碗酸汤赛过饭店的各种汤食,经济便宜,一罐浆水反复加面汤或者开水最少吃它个一个月,感觉味道淡了留一点孟子,擦点萝卜丝,切点莲花菜、芹菜等烧滚在开水在锅里过一下,加入孟子就又有一罐了。
母亲还有几项绝活,让我百吃不厌。比如拌汤面,事先将豆面在锅底滚制成滚珠大小作为备料,等水开锅后,加入适当豆面滚珠烧锅煮熟,然后加入面条煮熟调适当浆水即是一道可口的面食,说着都有哈喇子流的感觉。斯不糊有些地方叫懒疙瘩,这是用豆面和莜麦面混合而成的面食,将这两样面掺在一起,和的稀一点,待水开锅后加入切好的土豆快,熬到土豆快烂时,将和好的面铲在铁铲上,用筷子头一点一点拨在滚烫的开水锅里……尔后已急不可待的想尝到了美食的味道,这种面食的汤糊糊的酸酸的黏黏的沙沙的,一口接一口恨不得一口全吞到肚子里。荞面天生就是和浆水结缘的,荞面削面我们家乡爱叫桥面一刀子,面削再厚在开水锅里煮两下就熟了,记得老妈经常将最后的一点面搓成棒或者随便压扁,丢在锅里最后大口的嚼下去……噎一下才叫一种享受一种味道。
小时候最怕吃糜面疙瘩了,那时糜面都是在石磨上磨下来的,夹杂着糜糠经常扎得嗓子疼,明明没有吃饱就佯装吃饱了,后来回老家吃了几回太香了,因为现在的糜子都是钢磨上磨的没有一点糜糠,而且有点甜味和浆水混合一起的味道更加把糜面的香甜体现出来。
多年来,我们从小就是浆水泡大的,不管浆水调制那种面食总叫人难以忘怀,在外面吃腻了的饭食,回家吃完浆水面总能感觉一种舒坦,一种家的味道。这才是我们山里人舌尖上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曾在央视展现了甘肃天水等地的浆水面,其实我们就是天水的近邻,我们一直品着地道的浆水,我的祖先都是从哪里迁徙到现在的甘宁两界。那里是传说中的伏羲发祥之地,哪里养育了淳朴与善良,也培育了人类智慧的品味。母亲总能变戏发的让我们一家吃到最香甜的饭食,总能将过去的贫寒制作的津津有味,如今父母已经耳濡白发,还要为我们操劳,真是老子不死儿不大,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父母少操点心,人近黄昏,我只有感恩我伟大的父母。
“物离乡而贵”,一碗浆水面总将我牵回故土的沉醉中,总让我惦记着哪里的父老乡亲,哪里的一坑一凹,此起彼伏的山脉流淌着浆水的情谊,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
作者|张立
公众号|甘宁界
篇2:回忆逝去家人的亲情故事:一碗疙瘩汤
从小到大生在平常百姓家,既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也没吃过什么饕餮盛宴。但是,在记忆深处,总有一些吃过的东西留于唇齿,萦绕脑际,当每每想起,依然余香尚在,留在心底,挥之不去。这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二姑给我做的一碗疙瘩汤。
我有三个姑姑。大姑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北大荒。记忆中留下的只是大姑爽朗的笑声和一双笑咪咪的眼;老姑能说会道,说活做事干净利落,我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对老姑竟然有些怕意;二姑老实厚道,不善言辞,每次见到我就会拉着我的手说一句话:“又长高了!”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二姑亲近,尤其喜欢被她拉着手久久不松开的感觉。
虽然和二姑亲近,却很少去二姑家。记得小时候爸爸曾经带我去过一次,只记得二姑住的村子很奇怪,房子朝什么方向的都有,不像我们的小村子,房子都是坐北朝南的。
第二次去二姑家我已经上中学了。那时候有个同学和二姑是邻居,二姑就总让同学捎信,叫我放学去她家。我也好久没看见二姑了,真的有些想她了。自从爷爷奶奶去世后,二姑没什么事也很少回来,所以我决定放学后去看看二姑。
当我出现在二姑面前时,二姑竟然愣住了,看了我半天才认出我来。她急忙拉着我的手说:“是小二吗?又长高了,长成大姑娘了!”
二姑从来就是这样,从不喊我的名字,一直叫我“小二”,听着虽然很俗气,可我却觉得很温暖。二姑又是久久拉着我的手,用她粗糙干裂的大手不停地摩挲着我的手,慈祥地看着我,久久的不愿松开…… 二姑又苍老了很多,额头的皱纹深了,大大的眼睛不再熠熠生辉,深深地陷在眼窝里。看着苍老的二姑,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半天,二姑才松开我的手,一拍脑门儿说:“看看我这不是老糊涂了吗?还没吃饭吧?上了一天学,肯定饿坏了,二姑给你做饭去。”
我去的时候是冬天。那时的农村冬天都吃两顿饭,通常两点左右晚饭就吃完了。我到二姑家天已经擦黑了,二姑拉亮屋里的灯就开始忙活起来。看见二姑佝偻的背影和蹒跚的脚步,我真的不忍心让她为我做饭忙碌,我跟着二姑的后面说:“二姑,别做了,家里有剩下的我吃口就行了。”二姑生气地说:“你好久都不来一趟,怎么能让你吃剩饭呢?你上学饿一天了,二姑做点快的,给你做疙瘩汤。”一听说疙瘩汤,我真的有点馋了。在八十年代初的农村,白面只有过年节包饺子时才能舍得吃,平时吃点疙瘩汤那都是很奢侈的。
二姑夫从外面抱回来一捆柴,塞进灶塘一些,用火柴点着了,可不知道为什么,灶塘不时的往出呛烟,二姑就不停地咳嗽起来,咳嗽得眼泪都出来了。我心疼地说:“二姑,别做了,要不我来吧。”二姑把我推进屋里说:“这呛,你快进屋,上了一天学,又走了这么远,肯定又累又饿的,坐炕沿上歇歇!”我见二姑执意不让我帮忙,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二姑忙忙碌碌。
二姑从一个面袋子里舀出满满的一碗面,放在一个小盆里,又从水缸里舀出一瓢水,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洒在面上,不停的用筷子扒拉,不一会面就成了大小不怎么均匀的疙瘩。灶塘里的火旺了些,锅也热了,二姑从北面的案板上拿来一个黑乎乎的油瓶,往锅里倒了一点油,看了看,又使劲地倒了一些,才满意地笑了一下,把剁好的葱花放进锅里。我想象着油爆葱花的香味,竟然有些馋涎欲滴了……
可是,我闻到的不是油爆葱花的香味,而是我一股一时我说不出来的味道,我在心里猜测着……二姑急忙往锅里倒了两瓢水,加了些盐,然后把锅盖盖上。这时,她笑着对屋里的我说:“火上来了,水开了就好了!”
不一会儿,水开了。二姑把扒拉好的疙瘩倒进锅里,用勺子轻轻的不停地搅动着,那些大大小小的疙瘩在汤里翻滚着,着实诱人,我的肚子禁不住咕咕地叫起来。
疙瘩汤好了,二姑拿来一个大碗,把疙瘩汤盛得满满的,剩下的又盛到小盆里。二姑把疙瘩汤端到我面前说:“快吃吧,早都饿坏了吧?今天怕你饿,着急给你做的疙瘩汤,明天你放学再来,二姑早点给你烙饼吃!”
我接过疙瘩汤,往嘴里吃了一口。难闻的味道让我条件反射地吐了出来。二姑急忙问:“怎么了?烫着了还是不好吃啊?是咸了还是淡了啊?二姑现在做啥都没个准了啊。”我急忙说:“好吃,不咸也不淡,是烫着我了。”我虽然嘴上这样说,可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我。二姑拿起筷子尝了一口,也禁不住马上就吐出来:“哎呀,怎么有股柴油味啊?”说完,转身就去灶台拿起刚才的油瓶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没想到二姑竟然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连声说:“我真没用啊,我真没用啊,把点灯的柴油当做豆油了!”
二姑急忙抢下我手里的疙瘩汤:“可别吃,二姑再重新给你做一碗!”
二姑又在厨房里忙活起来,一阵锅碗瓢盆交响曲过后,当二姑再一次把一碗香喷喷的疙瘩汤端到我面前时,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下来,落在那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里……
岁月如梭,时间无情的风干了我们的很多记忆,但终究有一些或浓或淡的记忆,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荡涤,日久而异新,最终沉淀堆积在心底,挥之不去,温暖着我,感动着我。
如今,二姑离开我们已经十多个春秋了,但时常会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时常会想起她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的感觉;时常会想起她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时 常会想起在那个冬日的傍晚为我做的那碗疙瘩汤……
篇3:关于回忆的亲情故事:父亲
并非是父亲无爱,而是因为父爱无言。 ——题记
“爸,我妈呢?让我妈接电话。”
“你妈在厨房忙呢,我去喊她。”
起初每次往家里打电话,父亲总是充当一个传话筒的角色。我们之间如一杯白开水般平白,没有共同的话语,哪怕是一个表情,时间长了,便愈发的大胆了,连跟父亲说句话都会显得极不情愿。周未回家,母亲总爱寻长问短,寻东问西,而父亲总是默默地边吃饭边看电视,偶尔抬头冷不丁望我一眼,这使我很难明白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可他就是这样,不喜欢说那么多无聊的话,也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对我们的爱。
从我呱呱落地那刻起,眼前忙碌的身影都是属于母亲,家人的生活起居都是由母亲一手照料,在我眼里,母亲就是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无所不能。父亲呢,他从未说过他爱我,这使我总逃避他,他冷漠的态度使我毫无知觉的感受他是否在我身边。因此在潜意识里我认为父亲是个很木衲的人,不善言辞,我从不期盼得到他那份笨拙的爱。
记忆中的父亲很忙,很忙。在我童年时期,他是一位家电维修员。转眼间到了我该上小学的年纪,父亲虽然平时很忙,但是他还是四处托人把我从农村转到县城来念书,就这样那几年我们一家四口便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出租房里。可即使再挤的环境,也要腾块地方来堆积父亲维修的电器,因为父亲的这一项技术是我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起初的他不会经商,那几年没有现在的固定维修部,谁家东西坏了,只要一个电话过来,在他接电话时我都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好,好,我明天过来。”无论多远,他总是会骑那辆破旧不堪的摩托车,车上挂着许多工具和材料,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披星戴月。无数次的夜晚,刚入梦魇,听到那一阵独特的摩托声我就知道是父亲回来了。尤其是过年边,正是大家伙团聚的日子,他更是忙的不亦乐乎。
在父亲那个年代这可以算得上是很自豪的工作。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家店厂商都成立了自己的专业维修部,年轻的技术师开始上任,父亲那种维修方式似乎已被淘汰。更多的是能修就修,不能修再换买新的想法,不再仅仅停止在维修,修到好为止上。直至现在,父亲没事的时候都会拿出些废旧小家电出来摊在桌子上,在他修理的时候总是跟我和我弟说:这是什么什么,及它的的工作原理等等。其实也不知道当时他有没有想过我们领不领会他所讲的,反正当时我是领会不了,只是新鲜感吧。
父亲虽内敛、冷漠,但他骨子里敢拼的劲令我实在佩服。前几年他利用老本行的技术和人脉关系,用家里仅有的积蓄和东拼西凑的钱大胆的开起了店,随着近几年的收入不断提高,店面也开始逐渐扩大。如今,我们家算是在父母亲的操劳下过的起色了,我也成为了别人眼中家境不错的孩子。
炎热的夏季,太阳无情得灼烧着大地。回家途中,我老远就看见了父亲吊挂在窗外安装空调的身影。背对着火红的太阳,他穿着一件浅蓝色的短袖,这件很久以前的短袖已经褪色的接近于白色,仔细一看,衣襟被拉得很高,头发上的汗珠一滴一滴迅速地落下来。湿布紧紧的贴在身上,绷出瘦弱的身材。一扭头间看到了我,他的手不停摆动着示意让我快回家外面太热了,随后他便咬紧牙关继续工作。我的心猛然颤动了下,想说的话含在了嘴里,那瞬间,一切的一切,偌大的空地变得出奇的宁静,猛然睁开双眼,却看不清周围的景物。其实,我明白他只是不懂得怎么表达对我们的爱。
生活中,他是个极其稳重的男人,在稳重中还夹杂了一点点油滑。夜晚回家的路上,月色散落在他那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上,好像被镀了一层银灰色的膜,与月光相映。他突然扭过头来:“琳琳,咱俩来比跑步吧。”说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飞似地冲了出去,我也飞快地追了上去,心情在不知不觉中明朗起来,似乎我们之间也可以是无话不说。现在父亲平时工作很繁忙,但无论如何,每周总有一个时间段会发来视频,坚持问候我有关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如今我长大了,在每周末回家的闲聊之后可以笑着拍拍老爸说:“你最好了。”
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您又何尝不是如同母亲一样给予我关爱,陪伴我长大呢?在这漫长的成长路中,女儿终于静下心来读懂了你。
感谢有你,我的父亲!
篇4:一碗面的温暖的亲情感人故事
一碗面,也许普普通通,不足为贵。但它,却成了亲情最温暖的见证,成了情感最好的表达与流露。那种感觉,时时涌上心头。
早晨拉开窗帘,却始终不见太阳的影子,一切都是阴沉沉的。我躺在床上,不见好转的感冒让我浑身难受,心情便像这天气般乌云密布。
门外传来母亲的声音:“闺女,还难受不难受了,要不带你去医院看看,你想吃什么啊?我去做……”
我心情更加糟糕,也越加不耐烦:“你别唠叨了行不行?我什么也不想吃!”怒火一下子从我嘴里一涌而出。我叹了口气,心情已经低落到了谷底。
外面恢复了平静,再没有听到母亲的声音。也好,我索性闭上了眼。
不知过了多久,口干舌燥使我不得不下了床,走向厨房。
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母亲端着一碗面快速朝我走来。她放下了面说:“快吃吧,我刚做的。”此时满脸笑容的她,又与孩童有什么区别呢?
母亲将碗向我这边推来,我碰到了母亲那双冰冷的手。可是,一股强大的暖流却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最后,又涌上心头。
我端起那碗面,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这碗面里,有母亲对我沉甸甸的爱!
热气熏着我的脸,鼻子一酸,泪水在我脸上流下一道弧线。我将面条送进嘴里,眼前一片朦胧,喉咙里像被石头堵住般难受。嚼着母亲做的面条,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悔恨。
“妈,对不起……”这四个字哽咽着从口腔中发出。那一刻,我再也说不出任何其它的话。
一碗面,拉近了我与母亲的距离;一碗面,让我在青春期永远留下印记;一碗面,让我读懂了母爱,让我内心荡漾起层层涟漪……
作者|王怡人
指导|苗俊叶
公众号:刘明快乐作文
篇5:思念家乡的童年回忆故事:大古树
老家的小学校门口,长有一棵老榆树。在乡亲们的眼中,他不仅是一道美景,也是“朝圣地”。
关于老榆树的年龄,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儿当中,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后来乡亲们索性叫他大古树。
大古树的相貌、精神状态与众不同,不仅高大伟岸,还渗透着老龄树木固有的那股子厚重与谦卑。他的腰身魁伟,四五个庄稼汉子,手扯手都搂不过来。树根也粗,有盆口般粗细,且裸露出地表足有一米多高,那根皮多半剥落,向世人展示着壮汉胸肌般的质地。他的树冠更大,称得上遮天蔽日,只不过是比起青年榆树来,枝桠儿略显蜷缩细碎,叶子相对稀疏。可树杈子却粗壮遒劲,又断稍折臂,无时不在讲述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我绝对的敢这么说,凡是拜见过大古树的人,无不为之苍劲矍铄的神态所折服,无不为光阴飞逝而感叹。
五十多年前,我与大古树“第一次亲密接触”。
那时我刚上小学。不禁被大古树的容颜所吸引。
我与同村的小伙伴儿们,好奇的伫在树下,抚摸过大古树光滑树根,端详大古树奇艺般的树冠,多时不肯离去。
乡下孩子,对榆树并不陌生。
家乡的三北防护林里多生有榆树。可那些榆树,大多遭羊啃、牛嚼,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棵能够长高。乡亲们称那些长不高的榆树为榆树毛墩子。每到春天,榆钱儿绽放时,父亲就把镰刀与细木棍儿用麻绳捆接在一起,带着我到榆树毛墩子中抅榆钱儿。父亲抅下榆钱儿,递给了我,不一会儿,那枝挂满榆钱儿枝桠,便被我吃得就像飞蝗经过的麦田,光秃秃的,只剩下了杆儿了。
有时父亲抅多了些,我便把榆钱儿抱回家。
母亲把榆钱儿摘下来,放到盆儿里,拌上葱花儿、花椒、盐等佐料,然后用手揉成团儿,滚上苞米面儿,再上锅蒸,让家人吃到带有春天味道的美食。
到了夏、秋两季,我与伙伴儿们常到榆树下刨小蒜,采蘑菇,挖甘草。仿佛一年到头的,谁家都离不开榆树趟子似的。
可乡亲们对于大古树的情感,却是彻头彻尾的从物质需求,转化为了精神上的依赖。
较早时,乡亲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之农村缺医少药。家人一旦患上个疑难杂症,就把消灾除病的期许,寄托于大古树。
乡亲们祈求大古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可虔诚得往大古树的枝桠上系个红布条儿,或者把留作过年包饺子的白面拿出来,蒸成雪花大馒头,“孝敬”给大古树。或干脆拜大古树为干亲,将大古树的“灵魂“窃为己有,便可终身“享用”。
若是小孩子夜里哭闹不止,便找来一张巴掌大小的红纸,写上:“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的君子念三遍,一觉儿睡到大天亮。”然后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地把写好的红纸条儿贴在大古树上。
大古树不仅可为乡亲们“消灾除病”,有时遇上大旱,老天爷个把月的不肯掉下一滴眼泪疙瘩,农田旱得直冒烟,农作物也打绺了,大古树又成了龙王爷的化身。
这时,总有上了年纪的老奶奶,领着一群孩子,在大古树下做着酷似老鹰捉小鸡似的求雨游戏。据说挑选求雨的孩子也是有讲究的,要不撒谎,不尿炕的才行。
老奶奶手拿一把锄头,在前面掏着树洞,孩子们在后面相互扯着衣后衿儿,唱着求雨的歌谣。“掏一掏二掏龙湾,掏得大龙小龙不得安,掏得大雨哗哗下,掏得小雨下三天。”
可尽管大古树对人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看得是真真切切,又善解人意,且甘愿与乡亲们分忧,但人间发生的那些事,他注定是无能为力。
可有些时候赶巧了,也不尽然。
那年,一位老太太与儿媳妇绊了两句嘴,一时想不开,便手持麻绳儿,在大古树上寻短见。就听咔嚓一声!老太太一个屁墩儿摔在树下。“大古树啊!你咋不行行好,让我死了得了。”哀嚎不止。儿媳应声跑了来,扶起了婆婆,婆媳心中积聚多日的阴云,顿时化作倾盆的泪水。
乡亲们围拢过来,啧舌庆幸。“多亏大古树救了她。”
心怀感恩的乡亲们,绝对不认为大古树必定是年老体衰,枝桠多半“骨质酥松”、“半睡半醒”,禁不起重物垂悬。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大古树救人一命的故事便不胫而走。
那时我也信以为真,幼小的心灵,从此播下了对大古树无限敬畏的种子。
孟老爷子祖居于大古树下,土坯房几经翻盖,都不肯离开大古树半步。
那天,孟老爷子不知被谁惹火了。他左手掐腰,右手持铁锹,站在大古树下,气势汹汹的脸粗脖子红。
原来有人在大古树下取土垫圈,才惹得孟老爷子大发雷霆。
孟老爷子认为,大古树生长在自家门前多少辈儿了,定是自己祖上种下的,任何人不得伤害他,哪怕是言语上的不敬,都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乡亲们觉得,尽管孟老爷子的观点有些偏颇,可对于大古树延年益寿, 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也就不与其计较。
也就是这个春天,大古树一反常态,树梢上也结出了大量的榆钱儿。
乡亲们见老榆树返老还童了,觉得是个好兆头。
那天,老校长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动员全体师生到老榆树下拣成熟的榆钱儿,用作种树墙。老校长觉得,“不把大古树的种子拾起来种下去,不仅可惜,也是失职。”
拾榆钱儿是需要有耐心的活。
松辽平原上杂草纵生,春风也大,榆钱儿大多被风刮到了远离大古树的蒿草中,躲进了草根儿旁,或镶嵌在土路上的蹄印里,虽看得见,摸得着,但收集困难。可同学们自有办法,大家把一根缝衣针扎在秫秸的一端,做成了简易的锥子,再把榆钱儿一片一片的扎出来,装在事先备好的罐头瓶儿里。然后排着长队,汇集到老校长的办公室。
因采集的是大古树的种子,种下的就是这块土地的希望。
几年前,我回了趟老家,见早年的学校已迁新址,孟老爷子也已作古,留下大古树孤零零的一个人守候着乡亲们的精神家园。
我久久的站在大古树面前,忆起大古树身边发生的陈年往事,感慨万千。叹多少韶华,似流水匆匆,一去不回。可大古树的骨子里流淌的基因,还有大古树那慈祥厚重与谦卑的性格,却依旧牵扯这着我的灵魂。
作者|孙成功
公众号|咱们村
篇6:思念姥姥的亲情回忆故事
我出生那天,睁开眼看到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姥姥,从此我和姥姥结下了不解之缘。
姥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头发已有些花白,脸上满是皱纹,身体还不怎么好,所以姥姥平时不怎么出远门。
小时候,姥姥常常看着我,照顾我。可是那时候还不记事,记忆比较模糊。稍大了点,妈妈带着我去姥姥家。妈妈和姥姥聊天,我有些无聊,就坐在床上自己玩。
姥姥去给我削苹果,我正在玩着,哥哥忽然跑进来,看到我自己坐在床上,伸手就打了我一下,我一下子哭起来。哥哥看我哭了,赶紧跑出去了。
姥姥听到了我的哭声,拿着还没削好的苹果跑进来,大声的问:“怎么了,蕊?”我抽噎着说:“哥哥打我……”姥姥过来给我擦擦眼泪,“别哭了,看我怎么收拾他!”
姥姥接着拿出电话给哥哥打电话:“快点来,我刚刚买了点好吃的!”“真的啊?我马上就到!”哥哥是个小吃货,一听有好吃的,一分钟就跑过来了。
“过来,过来。”姥姥满脸笑容地对哥哥说。等哥哥走进屋,姥姥立即变了脸色,严肃地问哥哥:“刚刚你是不是欺负你妹妹了?”哥哥一看势头不对,转身要跑,姥姥一把抓住他,“给妹妹道歉!”
哥哥看着姥姥很生气的样子,低下头小声地对我说:“妹妹,对不起,我不该打你!”
姥姥就是这么疼我,可是慢慢的我上了初中,很少有时间去姥姥家玩了,一般情况半个月才有时间去看看姥姥。
上周我和妈妈去看姥姥,姥姥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姥姥的头发更白了,背也有些驼了。当我坐下来,姥姥又要去给我削苹果,我抢过来,对她说:“姥姥,过去都是您给我削苹果,今天就让我给您削苹果吧!”姥姥看着我,眼睛竟有些湿润,她摸着我的头,“蕊,你长大了!”
我把削好的苹果递给姥姥,心想以后我一定常回来看姥姥,让她老人家快快乐乐的,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
吃了饭,我们就回去了,走了很远,我回过头,发现姥姥扶着大门还没回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我能来看姥姥的时间越来越少,可是我一定会尽可能多来看看她,毕竟,姥姥年龄大了,能够陪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希望姥姥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能一直陪着我,我给她削苹果,她给我讲故事,一直到永远。
作者|山东郯城县实验中学七五班 颜蕊
公众号|甘宁界
篇7:回忆外婆的亲情故事:牵手
姥姥回去的日期终于临近了,我心中有万般不舍。
一天,姥姥试探性地问我:“小生子啊,姥姥这趟来想领你走,你们家粮本供应的粮食不够吃,不到月末就断顿了,姥姥家有大米饭吃,可香了。我和你爸爸妈妈都商量过了,他们同意让我把你领走,你愿不愿意跟我去呀?”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姥姥说:“愿意。”姥姥接着又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话说出来就要算数,走的时候不许哭,到了我那里也不许想家,你能做到吗?”我犹豫了一下,最后坚定地望着对姥姥说:“我能做到”。
话是这么说的,可这一天真的到来时,我心里也曾矛盾过,这边我也舍不得离开爸爸妈妈、哥哥和两个可爱的小弟弟。但我知道,我只有一个选择,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最舍不得分开的姥姥。
六岁之前,我从没离开过家,也没出过远门,这次,真的要离开这里了,心里总是恋恋不舍,这毕竟是我生活了六年的家呀!
一直以来,我就生活在这么个小圈子里,有双亲的疼爱,有哥哥弟弟和一帮小伙伴陪我玩耍,我无忧无虑地过着每一天。然而,当一双粗糙的手一牵上我,我竟什么想法也没有了,手与手交融的一瞬间,我似乎有种千年等一回的感觉。我满怀激动地抬头仰望这位从岁月中向我跚跚走来的慈祥老人,心里默默地想:我一直在等您啊!等得时间好漫长呵!您来了,您终于来领我了,我至亲至爱的姥姥啊!您不正是我生命中所期盼的那个人吗?姥姥,您与老爷从口中喷吐出来的老旱烟,味道奇香无比,这奇异的香味早已沁入我的骨髓。闻着闻着我就醉了,闻着闻着我就产生了幻觉,闻着闻着我就紧紧地扯住了您的衣襟不肯撤手。我愿意跟您走,任凭您把我带到天涯海角……
晚上是一顿丰盛的饭菜,一向清淡无味的菜里竟有了香喷喷的猪肉,这是一顿送行的饭,我美美地大吃起来。
晚饭后,妈妈开始帮姥姥收拾东西,看到那一个个包袱,我心里竟是慌慌的,我不知道应该为自己收拾一些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家里什么东西属于我,甚至连我自己是谁都有些弄不明白,只知道明天姥姥要把我带走,去一个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去一个我非常陌生而遥远的地方。想到姥姥会一直陪在我的身边,一颗悬着的心才感到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姥姥叫醒了,朦朦胧胧中,任由姥姥给我穿衣服、穿鞋子、洗脸……草草吃完了早饭,我们就上路了。临行前,爸爸、妈妈有意回避我,哥哥和两个弟弟还在睡梦中。
姥姥拎着几个包袱,唤着我的小名,就像往常逛街一样领着我走了。我们上车,下车,换车,在通化老站的浴池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又坐上通化开往集安的大客车。
人一直活在一个天地里,就感觉这个天地很好很大,可一旦从那个天地中走出去,才知道世界是多么广阔。一路上,我如井底之蛙,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充满好奇地观赏着外面的世界,除了晕车和呕吐外,竟一声没哭、一点没闹地去了姥姥家。
这节我起的题目叫《牵手》,其实是姥姥牵着我的手,我牵着姥姥的手;是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手和手的相牵,是心与心的碰撞,是血与血的相融,是情与情的相连。如今,我仍在回忆着这段往事,回忆中我相信亲情的魔力,没有这魔力的亲情,我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怎么能离开父母竟跟着刚刚接触一个多月光景的姥姥走了呢?我相信亲情是千年的一个约定,当这一天到来时,在牵手的瞬间,便产生了心灵的感应与共鸣,我的肉体,我的心,同时也让姥姥牵走了。
篇8:悼念爷爷的亲情回忆故事
今早,我的电话响了,我焦急的接听,是父亲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传来是父亲告诉我,我爷爷的消息。爷爷于10月11号(农历8月22日)凌晨四点半与世长辞了。享年83岁。这一刻,我彻底被泪水淹了。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沉痛悼念爷爷。
爷爷一生不舍的老屋(土窑洞)。爷爷至今还和土窑洞结缘,不离不弃的依旧守候在古老的土窑洞里。土窑洞虽然显得破旧,但是我们不嫌弃,那是我们生命诞生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祖先生活过的痕迹。
我最近疲惫不堪,我嫁的比较远,这些年,我几乎一年才回一次娘家,因为我过度的想念爷爷,只能一年才能看望一次爷爷。
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怀旧,依稀模糊的爷爷,只要想起爷爷,就会有一种酸楚涌上我心头。
我扣开老柴门,仍然是回忆,回忆我幼时,总是在爷爷身上翻来覆去,而爷爷总是哈哈大笑,丝意不顾我怎样在他身上放肆。
我有时揪住爷爷的衣襟,爷爷看着我闹,任着我吵,我就无聊的缩在他怀里,看着蓝天,数着白云,看着太阳渐渐地往西边落去……
我还会爬到爷爷的肩上,总是指着这个,要着那个,爷爷经常会说:把我惯上头了。我要的东西爷爷都会想办法一定买回来给我。
俗话说:三岁记事到老。如今,我长大了,这些都刻骨铭心了,过去成为了美好的回忆,成为了永恒,成为我一生中的唯一最为独特灿烂的美丽与笑容。
爷爷今年83岁了,身体一直算是很硬朗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的是爷爷于月1号(农历8月12日)晚上,一不小心从窑洞的土炕上掉下来了,人老了,经不起摔跤,没想到这一摔,爷爷没办法动弹了,就靠我父母给抬着翻身,给灌着喝水,给洗脸,给倒尿,为老人尽孝心。
这回我正在老家,2号早上我给爷爷换了新衣裳、新床单,把脏衣服旧床单以及被套洗干净。爷爷抚摸着我的头发,亲吻了我的脸庞说:他把我想的,我这样伺候他,他心里不得忘记。爷爷那深情的眼眶飘出了泪花。顿时,我从没有像这样揪心的哭泣过,那一刻,我放声大哭,哭出了一个柔情女子最极限的痛苦,真的是撕心裂肺。眼泪稀里哗啦的打湿了爷爷的心脏。爷爷说他心疼的,此刻,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人的眼泪是用来伤心的。
爷爷这几天不想吃饭,不想起床,加上有点感冒发烧,叫了大夫来家里打针、输液。爷爷只能靠喝几口奶粉和白开水来维持生命,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种从未有过的寸断肝肠。
我祈求老天保佑爷爷好好的,我们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平安健康。我小时候是爷爷的命,我长大后爷爷是我的命,爷爷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年轻时是村支书,后来自己在彭阳县开裁缝店,掐尺等寸缝衣服半辈子。
奶奶去世的早,爷爷一个人孤苦零丁的,连个诉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爷爷生活简朴,从不乱花钱,穿戴整齐,为人耿直,是一个善良的人。
家里的钱都用来供我2个弟弟读书,如今,我大弟弟新疆大学毕业了,现在新疆九圣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上班。我小弟弟宁夏大学毕业了现在宁夏农林科学院上班。我2个弟弟学业有成了,事业有成了,我爷爷却变老了,头发苍白了,满脸皱纹了,人消瘦的成皮包骨了。
本该到爷爷享福的时候了,老天却不开恩,巧妙的透顶,爷爷这一跤摔的让我们心痛。爷爷依然是我最爱的那个人,我是爷爷一手惯大的孙女。写到这里,我的眼泪封了喉,咽下了酸楚的泪,我的相思泪煮红豆,红豆化作一锅粥,太伤感,爷爷何时才能好起来,希望好人一生平安,时间见证了我对爷爷的爱和眷恋是没有改变的。
年10月11日早
作者|李明敏
公众号|甘宁界
篇9:亲情回忆的故事:姥姥的粽子
记忆中对“飘香”一词的理解,源于端午佳节,粽子的清香。
刚过小满,布谷鸟就喳喳叫上了,每逢此时,姥姥便会絮叨起来:“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一听这话,我总高兴得手舞足蹈:“姥姥,我要吃世界上最香的粽子!”姥姥则用那双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蓬松的软发,柔声说:“乖丫头,没问题!”姥姥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欢喜的微笑,浅浅的酒窝依稀可见……
姥姥的芦叶,片片青翠欲滴。在姥姥的手中,芦叶的香气似乎活了一般,悄悄地生长着,那清爽的香气在厨房里弥漫着,醉人心田,挥之不散。
最令我着迷的还要数姥姥包粽子的过程了。瞧,她轻轻将三片洗净的芦叶拿起,错落搭好,两手微微一弯,便将它卷成漏斗状,接着用勺子将米舀进“漏斗”中,再把叶子的尾部折过来盖着“漏斗”,然后用左手紧紧捏着盛满馅儿的芦叶,右手捏着棉线的一端,另一端则用嘴巴衔着,右手灵活地上下缠绕,一圈、两圈、三圈,最后使劲往外一拉,紧紧系住,一个精巧的四角粽子便诞生了。我赶紧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双手捧在掌心上,瞪大眼睛,左瞧瞧,右看看,就像欣赏着一件艺术品,心中充盈着欢喜与满足。
随着芦叶的减少,姥姥越包越快,不一会儿,就已经包满了几十个。姥姥又开始生火,待水煮开后,便将那些胖乎乎的粽子倒入锅中……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着,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的上空。
那时不知道什么叫迫不及待,也不知道何为心急如焚,但对这两种心理的体会却是刻骨铭心的。等啊等啊,站在灶台边的我使劲地嗅着鼻子,咽着口水。小小的我忍不住那香气的诱惑,粽子刚出锅,便心急火燎地用手拎起,“哎哟喂,好烫啊!”我从左手颠到右手,再从右手颠到左手,尽管烫得我手直抖,眉毛直皱,但那一刻,我的内心却快乐无比。
我哆嗦着手,慢慢解开它的“腰带”,脱掉它充满绿意的外套,很快那洁白如玉的肌肤便裸露出来。我急忙拿起筷子轻轻夹起,沾上晶莹剔透的白糖,迫不及待地凑上前去,用力咬上一大口,啊!软软的,黏黏的,糯糯的,真香啊!仿佛入口即化似的,唇齿间尽是端午的香气。我又连忙举起粽子,递到姥姥面前,姥姥会心一笑,眼中溢满慈爱:“我家乖丫头,懂事啊!姥姥真幸福……”
年年岁岁“粽”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我已不再是稚嫩的孩童,而姥姥也已悄悄离我而去。长大后,我吃过蜜枣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姥姥的糯米粽纯粹清香。姥姥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地敲打我记忆的味蕾。
“粽子香,香心房”。姥姥的粽子隔着时光与天堂,与我相思凝望。
【点评】
有琦君《春酒》的风范!俨然是“粽子版”的《春酒》。文章最让人回味的是最后两段的抒情——款款的深情与优雅的表达。文章最后两段之所以动人,主要是前文叙述描写的成功。小作者的生花妙笔将奶奶包粽子的过程写得生动可感,如在眼前。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功的动作描写取决于作者能否将一个大动作分解成一系列的小动作,并用最恰当的动词描摹。很显然小作者做得很出色。纵观全文,不论是结构的精致,描写的生动,抒情的深层,似乎处处浸染着琦君《春酒》的味道。这是一篇有味的散文!
【本文作者:海陵中学八年级 田昕】
★ 想念的抒情散文
【思念家乡的亲情回忆故事:一碗浆水面(合集9篇)】相关文章:
夸夸家乡的小吃――肉丝粉作文2023-03-24
念不敷的故土美文2022-11-21
散文《记忆中的故乡》2022-10-14
家乡的特产作文700字2023-10-20
面皮的散文2022-05-15
家乡过重阳节的习俗的作文600字2022-10-23
乡愁之香樟礼赞散文2022-12-17
我家乡的酿皮作文2022-09-29
山里的秋色别样红散文2023-02-19
文明兰州我的家作文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