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学案

时间:2023-10-11 08:27: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窦娥冤》学案(精选4篇)由网友“c99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窦娥冤》学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窦娥冤》学案

篇1:《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品味戏曲的语言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三、预习点拨

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

1.关汉卿,号       ,      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有       、       、      、      等。《窦娥冤》全名            ,共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的      和王实甫的        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      、      、       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        ,有的还加一个       ,剧本由       、        、        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      或       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

刽子手(  )、亲眷(  )、嗟怨(  )、杳无音信(  )、前合后偃(  )、

尸骸(  )、冤枉(  )、荒阡(  )、亢旱(  )、鲍老儿(  )、(  )、

5.课文出现    个曲牌,都属于     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第二

篇2:《窦娥冤》 导学案(高一必修四)

《窦娥冤》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      2、把握故事情节,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学习重点】

1、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           2、认识窦娥形象的悲剧性     3、背诵【滚绣球】

【学习难点】

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诵读;讨论、展示、探究;点拨

【课时预设】        3课时

【导学过程】

导入1: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也有戏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眼是--绿 ;“红杏枝头春意闹”呢?--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弄;《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是--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那么今天将要学习的戏曲《窦娥冤》的戏眼是--冤。

窦娥有什么“冤”?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窦娥冤》……

导入2:

我们的许多偶像明星们,在向中国古代戏曲吸取营养。比如王力宏《盖世英雄》、周杰伦《霍元甲》以及陶础 Susan 说》等。他们只是从中国传统戏曲的长河中舀出了一勺,就足以使歌迷心醉神驰,这说明中国传统戏曲在张扬着时尚与个性的今天,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因而提高我们的戏曲欣赏水平,无疑也会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戏曲。

学习古代戏曲,我们不能绕过关汉卿,而学习关汉卿,必然提及《窦娥冤》。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位戏曲大师的代表作品《窦娥冤》。

在进入文本探究之前,我们先一起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抢答形式,给学习小组计分。)

一、自主学习

1.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关汉卿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这正是关汉卿性格的真实写照。他多才多艺,而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为人豁达开朗,风流倜傥,滑稽多智,热情洋溢而不拘礼法。

2、搜集资料,从结构、角色、剧本三个角度简单整理元杂剧的知识。

(1)结构:四折一楔子。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3、熟读全文后,填空。

第三折可以分为赴法场、见蔡婆、在刑场三个场景。其中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折中剧情走向高潮,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4、完成资料第5页1-10题

二、合作探究

1、熟读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

年龄 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

3岁 丧母

7岁 父女分离

17岁 与夫成亲

约18岁 丧夫打击

20岁 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

2、用类似对联形式概括各折故事情节(或复述故事情节)。

⑴、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⑶、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⑷、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例如:楔子部分--赴科考欲奔前程,别父亲做人童媳。

此部分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

讨债被骗险丧命,引狼入室种祸根。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

毒死亲父嫁祸于人,屈打成招被判死罪。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

指天骂地义愤填膺,三桩誓愿申诉冤屈。

第四折的情节是:三年后,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地面。窦娥冤鬼魂托梦给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申雪。

窦娥冤魂诉衷情,千古奇冤得申雪。

3、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善良,孝顺,有主见,刚强,有反抗精神。

要言之有据。(善良孝顺的女子……她很坚贞刚烈……具有很强的反抗性……)

深层启发提问:封建社会孝顺媳妇很多,窦娥行为的动人之处是什么?

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因此,不得不说窦娥的惨剧蔡婆有责任。窦娥孝顺的特殊性,在于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结束时,想的最多的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抱怨的孝顺凸显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总之,窦娥是个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但这么美好的人却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这是谁的过错呢?

4、窦娥毁灭在谁的手里?

无赖张驴儿……昏官桃杌……要不是他昏庸无能,草菅人命,窦娥也不会落得屈打成招,身首两处的下场……蔡婆也有很大的责任,正是她的软弱不贞、引狼入室埋下了祸根……窦娥的父亲也该算上一个,他为了自己的前程,撇下年幼的女儿,……

看来是“人人有责”了。既然人人有责,这人人不就构成了一个社会嘛!正是他们形成了一个合力--黑暗的社会环境,一步步把善良的窦娥逼入死地。

再想想看,窦娥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①放高利贷的现象。  ②流氓恶霸的横行。

③官吏的贪赃枉法。  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

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首先,窦天章是一介书生,却落魄到卖女还债的地步;其次,一个“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的江湖庸医却成了“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欠人家10两银子就想着勒死债主;再者,张驴儿凑巧救了蔡婆,就仗着有恩于人耍赖,涎皮赖脸的硬逼着要双双入赘;更荒唐的是,“明镜高悬”的衙门里坐的竟是一个大贪官--“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总之,窦娥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

正是无赖张驴儿和昏官桃杌所代表的黑暗社会势力无情地毁灭了一位具有美好灵魂的女子。

5、鉴赏【滚绣球】

讨论: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尸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6、分别说明刑场上窦娥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表明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7、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浪漫主义手法。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8、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幅挽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        ,                。

(刚烈争抗,悲愤动地亢旱三年)

9、试着把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随堂训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嗟(jiē)怨  罪愆(yún)  衔(xián)冤

B.亢(kàng)旱    刽(guì)子手  提(dī)防

C.湛湛(zhàn)  阡陌(mò)  偃(yàn)旗

D.鼓三通(tōng)  苌(cháng)弘  盗跖(zhí )

简析:B(A项“愆”应读“qiān”;C项“偃”应读“yǎn”;D项“通”应读“tòng”。)

2.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   D.⑦⑧⑨⑩

简析:C(①中的“生”意为“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⑩“兀那”是“那”的意思。)

3.选出不是两个错字的一项 (    )

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

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C.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

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

简析:A(A项中错别字有四:“旋”应为“悬”,“辩”应为“辨”,“胡”应为“糊”,“源”应为“渊”;B项中有二:“作”应为“做”,“确”应为“却”;C项中有二:“夕”应为“歹”,“谓”应为“为”;D项中有二:“看”应为“勘”,“作”应为“做”。)

4、最能体现课文主题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

A.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C.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D.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含冤。

A(点拨:这句话揭示了封建官吏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黑暗本质。)

5、《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精析  本题考查思辨古今同形异义词的能力,同时,考查对词类活用的思辨能力。A项中,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B项中,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中,行(háng),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D项中,咱,吧;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答案  A

四、拓展迁移

1、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结尾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用想象、夸张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如《孔雀东南飞》《梁祝》《西游记》等,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

课文写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她的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

《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和合葬,墓上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他们的精魂化为鸳鸯,生时离散,死后团聚,朝夕相伴,情意缠绵。这里所显现的情形和所蕴涵的感情很美,委婉地表达了对二人忠贞爱情的赞颂和对他们被迫害而死的无限同情,反映了人们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

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这种想象可以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两篇作品的内容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但其中理想化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不可能出现的。作品通过想象、夸张,以超现实的情节,让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结合作品内容来看,这种写法表现了作品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刻性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想化。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的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扬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2、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经讨论学生归纳。

明确:如果不这样处理,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惩治贪官,恐怕会陷入常规的因果报应的结局,就不会让读者体会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构成全剧的高潮,充满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七百年来此剧家喻户晓的原因。

师补充:文学欣赏是以情感人,当观众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完全忘记了其他利害关系,为她而悲,为她而恨,已达到文学作品的教育目的。如果欣赏文学时用纯现实的观点来赏析,那么文学作品便没有它独特的价值了。实质上这涉及美学问题,即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实用价值是理性,主要讲道德的善恶,而审美价值,则是以情感为核心的。窦娥的誓愿从实用角度来说,的确不应当,因为它可能导致众多的人遭受灾难。但从审美的角度说,它是美的,从情感上深深打动了读者。

3、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呢?

明确:

(1)《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引出石头的来源,为宝黛的悲剧爱情蒙上奇异的色彩。又如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借梦境点明小说的总纲和故事的结局。这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也是用浪漫主义为这些英雄人物蒙上神秘色彩,深化了人物形象。

(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聪明绝顶,近乎仙,但并不影响人民群众对他的喜爱。

(4)还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榜》《四大爱情故事》等,浪漫主义的手法都增添了作品的无穷魅力。

(解说:以上三个问题是围绕戏剧的创作手法讨论、分析的,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形成专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对原剧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做了一些改动,原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在《金锁记》中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的途中,在渡过黄河的'时候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提问:你喜欢明传奇《金锁记》的改动吗?

(喜欢,这个团圆的结局符合了中国读者的期待心理。因为生活的美满是每个人的向往与追求。)

(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却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流于一般的戏曲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这样改,说明叶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想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小作文训练】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良的心灵,请请大家认真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相关积累】

1、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剧本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剧本别出心裁地把汉元帝作为全剧的主人公,并把发生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归结到他的身上来。这样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启发了人们深入思考金元之际国内民族斗争的历史性变化。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剧共四折一楔子,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悲欢离合的故事。全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标目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此剧对清人洪升的传奇戏曲《长生殿》影响很大。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元代杂剧家纪君祥的代表作。写赵氏孤儿由程婴等人救护,长大后杀屠岸贾报仇的故事。全剧五折一楔子。《赵氏孤儿》是一部杰出的悲剧。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于1753~1755年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成为新剧本,名为《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又重新改编了《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引起极大的震动。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3、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升     《雷锋塔》--(清)芳成培

4、中国古典十大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海

《墙头马上》--(元)白朴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幽闺记》--(元)施君美   《绿牡丹》--(明)吴炳

《玉簪记》--(明)高濂     《风筝误》--(清)李渔

窦娥与哈姆雷特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学史中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此关、莎二人的戏剧作品常被用于比较研究。窦娥与哈姆雷特,这两个著名的悲剧形象分别诞生于13世纪的中国和17世纪初的欧洲,在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的叔父克劳迪斯毒死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老国王的鬼魂显现,把自己被害的经过,告诉儿子哈姆雷特,要他报仇。他弄清真相后,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就在下决心动手时,不幸错杀了恋人的父亲。奸王把他送往英国,在去英国途中他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劳迪斯安排的比剑中死去。他在临死前总算刺死了克劳迪斯,但他改变现实的重大理想并未实现。

哈姆雷特的主要对手是克劳迪斯,克劳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恶德。从这一点看,窦娥与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都在社会。

但窦娥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能选择,哈姆雷特则不同。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因苦苦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而迟迟不能采取积极行动,最后只能凭一时冲动,抱着宿命论观点行动起来,以至于最终和所爱的、所恨的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不仅仅在社会,还在人性本身。

郑方

篇3:《窦娥冤》导学案(高一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3.概括该剧的主题。

【重点难点】

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使用说明】

1.用约15分钟重点阅读第三折【滚绣球】【叨叨令】等曲子,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

2.用约3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案,边读边完成相关题目。

3.用约25分钟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案,用约10分钟进行全班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时应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4.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检查】。

5.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总结】。

6.课后完成【课后训练】

【自主学习】

一、阅读〔滚绣球〕完成下列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只应该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混淆

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勘: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延:邀请

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盗跖和颜渊一个是起义领袖,一个是读书人。泛指武将和文人。

B.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比喻乘便行事,此处作趋炎附势解。

C.错勘贤愚枉做天 枉:冤屈。D.〔滚绣球〕 是表示音调高低的。

3.〔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4.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是哪两类人( )

A.穷人和富人 B.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

C.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 D.为善的与作恶的

5.这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否定神权。 B.指斥天命。

C.悲叹自己的命运。 D.控诉黑暗的封建统治。

二、阅读〔叨叨令〕完成习题。

1.关汉卿剧作的唱词工整严密,前后照应。这段唱词共四句,前两句交代了          ,照应了          ,为后文埋下伏笔;后两句交代了                             ,照应了           (曲牌)中关于                                            的内容。

2.这段唱词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征?这对塑造窦娥形象起什么作用?

性格:                                          。

作用:                                          。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戏剧在开始的“楔子”中叙述窦天章为借钱赴考,将女儿窦娥寄于蔡婆家做童养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什么?

【合作探究】

1.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2.在第三折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了窦娥什么样的情感?

3.窦娥所发三桩誓愿有什么不同之处,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4.探究本文的内容主旨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按要求找出相关的句子。

(1)由寄托到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声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课后训练】

下面是《窦娥冤》第二折戏中窦娥所唱的两支曲子,读后完成1~4题。

(遭昏官楚州太守桃杌严刑拷打时唱)

〔感皇恩〕呀!是谁人叫扬疾(注:高声吆喝),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桃杌见窦娥不屈服,就要对蔡婆用刑)

〔黄钟尾〕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怕把你来便打的,打的来恁的。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1.〔感皇恩〕和〔黄钟尾〕与下面哪项是同一类( )

A.〔正宫〕 B.〔倘秀才〕 C.〔沁园春〕

2.前一段唱词实际上反映了什么?

3.后一段唱词中“好色荒淫漏面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唱词表现了窦娥的性格精神。下面是对唱词内容的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A.表现窦娥对张驴儿绝不妥协的精神。

B.在昏官的棍棒下誓死不屈,表现她性格的刚强。

C.为使年迈的婆婆免受酷刑,甘愿招认罪名,反映了她的善良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D.作为一个弱女子,有人栽赃陷害,有人严刑逼供,她也只好认命,表现了她的软弱。

李威

篇4:《窦娥冤》导学案教师使用 (高一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教师使用)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4.            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 1.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时数:2课时

知识链接: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长期出入于勾栏妓院,编撰杂剧脚本。他自身饱受压迫欺凌和生活的煎熬,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所作杂剧题材广泛,多能反映现实的重大问题,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人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3.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元杂剧剧本结构上的四折一般指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关于宫调。隋唐以来,音乐的调子是用“燕乐二十八调”,在宫、商、角、羽四声上各分配七调而成的。宫声七调如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等叫“宫”,其余二十一调如越调、双调、般涉调等叫“调”,所以称调子为“宫调”。“燕乐二十八调’,是宋词、元曲的依据,但实用的调子并不多,元曲中仅用十二调,  而传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种。这九种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

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跌宕、南吕高-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

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传奇继承了南北曲的传统,很少有另外创作的曲牌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 关于“悲剧”。

《窦娥冤》作为古代戏剧中著名的悲剧,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论何时重读这部作品都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压抑感,窒息感,带来一种想要奔走呼号发泄愤怒的情绪。这就是悲剧的魅力所在。它能以主人公无法逆转的人生命运唤起读者的理性和良知。王国维曾经评价《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纵观世界文学史,大凡著名的悲剧无一不具有如此魅力,那么悲剧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学样式呢?请第四组同学介绍。

1. 悲剧可以解释为: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冲突的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或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亚里士多德把它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与宣泄。

2.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悲剧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这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 悲剧能带来一种悲壮的美,美得凄凉,美得震颤心弦。在悲剧的结尾中会加入一点希望的色彩,会带给善良的心些许安慰,这可以说是悲剧的最高境界。《梁祝》中的双双化蝶,《廊桥遗梦》中有情人生不能相守而死后骨灰相伴,都是证明悲剧魅力的很好的例子。

第一课时----理清思路,了解情节

预习案---(不看不会)

1. 字词正音:

亲眷    嗟怨    杳无音信   嘱咐    尸骸   负屈衔冤

古陌   荒阡   应验   甘霖   恁的   楔子    鳏寡  刽子手

错勘    绣闼   盗跖    罪愆   苌弘   亢旱    前合后偃   昏聩

2.口述文章大意: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的经过,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3.文中写了哪些人?主人公是谁?他们间是什么关系?

预习后,我的疑惑是

探究案---(不议不会)

1. 依情节本文可划分为哪几部分?

答: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    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   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    誓愿。

2.窦娥在现实生活遭遇了哪些问题?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答: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3.窦嫩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答: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这样,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3             检测案---(不练不会)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钍仟(  )

A.错勘(kān)       戡乱(kān)        斟酌(zhēn)

难堪(kān)          桑椹(shèn)        湛湛青天(zhàn)        奠(diàn)

B.前合后偃(yǎn)   围堰(yàn)        暑气喧(xuān)

喧闹(xuān)         煊赫(xuān)       邹衍(zhóu yàn)

C.甘霖(gān lín)    变徵(zhēng)      埋怨(mái yuàn)

冤枉(yuān wang)

D.提防(tí fǎng)   殡葬(bīn zàng)    正旦(dān)

罪愆(yǎn)         亢(kēng)

答案:A

解析:B.“喧”应写作“暄”,“邹衍”应读“zōu yǎn”; C.“徵”应读“zhǐ”,“埋怨”应读“mán yuàn”;D.“提防”应读“dī fang”,“殡葬”应读“bìn zàng”,“旦”应读“dàn”, “愆”应读“qiān”,“亢”应读“k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来由:缘故,原因。 刑宪:刑罚。 生:甚,深。

B.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则:只。纽:通,“扭”,这里是“拘束”的意思。 行:宋代和元代口语里,有时加在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的后边,意思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C.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屈:这里是委屈自己的意思。 法场:旧时执行死刑的地方,刑场。  典刑:这里是受死刑的意思: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葫芦提:随便提起的意思。     干家缘:干家务的缘故。

答案:D

解析:葫芦提:当时的口语,糊涂的意思。干家缘:操劳家务。

3.《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点词,选出与现代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答案:A

解析:A项,“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B项,“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行”(háng),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D项,“咱”,也;“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4.这里所列典故与举出的人或出处有关,请选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A.《汉书》《庄子》   杜宇       《太平御览》  关汉卿

B.孝妇    庄周     《蜀王本纪》 邹衍        《窦娥冤》

C.孝妇    苌弘     杜宇  邹衍   窦娥

D.东海    苌弘     邹衍  杜宇   窦娥

答案:C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

预习案---(不看不会)

1.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有哪些方法?请举例说明。

2.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一般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探究案---(不议不讲)

1. 本文节选的第三折共可以划分为三个场面,那么在这三个场面中各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呢?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

答:(1)第一场景:指斥天地

①为什么要指斥天地?------- 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内心悲愤因而指斥

②流露出她怎样的情绪?----- 怨愤、埋怨、控诉

③表现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坚强、具有反抗性格

(2)第二场面:决别婆婆

① 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 善良、孝顺

② 哪些地方表现出她的善良?----- 绕后街而走,怕婆婆伤心 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 临别对婆婆的劝导和嘱托

(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

① 为什么要了下三桩誓愿?------ 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惩罚世道

② 表现其怎样的性格呢?------ 表现其反抗性格

③ 为什么发下三桩誓愿就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呢?---因为她表现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惩罚世道,更是其反抗精神的体现。

2.首尾表现出的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的精神依靠。

因而,前后的所指不同,二者并不矛盾。

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滚绣球》一曲中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她的愤怒?

答: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运用了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

4.她最后发出的誓愿,可以实现吗?这是一种什么手法?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答:窦娥临刑前发了三桩誓愿,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音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作品中实现了。这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

窦娥的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她发下三愿,为的是 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愦、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这也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当然,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

5. 这样善良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呢?

答:幼年丧母,父亲贫穷并且要上京城赶考,只能把她抵债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这使她早年离开父母身边,人生比较悲苦。间接原因是高利贷剥削,如果没有高利贷父亲不会把她抵债,蔡婆婆也不会因为讨债而险些被杀,更不会遇上张驴儿父子而引发悲剧。恶霸横行。张驴儿父子想强霸蔡婆婆和窦娥的行径是流氓行为,是欺负妇女。直接原因则是官吏贪污、狱刑黑暗。没有昏官屈打成招,窦娥不会冤沉似海,如果碰上包青天就不会有这千古奇冤了。

(备注:教师在此处可以简略加入对元代社会状况的介绍。可以从张驴儿父子欺压蔡婆、窦娥婆媳,公然入住到人家家里为切入点,交代元代社会的种族歧视,蒙古人欺负汉人。)

张驴儿的陷害, 昏官陶杌的无能和草菅人命 ;蔡婆的引狼入室 窦天章典卖女儿  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社会的不公、昏官恶霸的横行、善良人蒙受冤情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归纳主题:作者借助窦娥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指斥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反映当时统治者昏庸无道,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怜悯,窦娥的觉醒反抗定会引领更多的觉醒者!

写作特点:1.现实主义和浪漫方义相结合;

2.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板书:  誓愿         意义          时间        空间           情感

血溅白练     不落红尘      当  时     当  场        冤枉

六月飞雪     清白高洁       之  后      楚  州         冤枉

亢旱三年     惩罚世道       三  年      楚  州         冤枉

检测案---(不练不会)

阅读《滚绣球》一曲,完成1---2题。

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

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对有关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

A.“有日月朝暮悬”的意思是:都说天地间自有公理在,如日月当空,对人间善恶分得清清楚楚。

B.“有鬼神掌着生死权”的意思是:都说鬼神无私,主持正义,能依人善恶来定生死,不会使好人蒙受冤屈。

C.“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是说天地鬼神放弃原则,顺从和助长恶势力,却不肯帮助善良蒙冤的人。

D.“两泪涟涟”的意思是:面对这善恶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我哭得泪流满面又有什么用呢?表现窦娥的反抗心理。

2.这段文字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

依赖(信任)→怀疑→控诉(批判)→悲愤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3-6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3.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言表现了窦娥什么要求?

4.曲中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请从每桩誓愿的目的角度说明理由。

5.窦娥的三桩誓言中引用了哪些传说?引用这些传说有什么作用?

6.在【滚绣球】那节中,窦娥对天地鬼神进行严厉的抨击,可这节窦娥又发三桩誓愿,要靠天地留些“灵圣与世人传”。如何理解她这一矛盾?

3.答案: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4.答案: 三桩誓愿的顺序不可以颠倒。第一愿是想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第二愿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愿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并且还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

5.答案:

窦娥的三桩誓言中引用了四个传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因邹衍、东海曾经孝妇冤。这几个传说中的人物,有贤臣,有明君,有忠臣,有孝妇,结局却是蒙冤受屈。窦娥引用这些传说,意在表明她的心灵善良、美好。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6.答案:窦娥在诉冤过程中对天地的怀疑与依赖始终交织在一起:一方面通过指天斥地批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却仍要天地清

兰天天

人教版窦娥冤教学设计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高一必修四)

长亭送别教案

高中必修4unit5教案

《窦娥冤》读书笔记领悟

《窦娥冤》观看心得体会

感天动地的《窦娥冤》

观看话剧窦娥冤的心得体会600字

关汉卿的简介

《窦娥冤》自学辅导与训练(网友来稿)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窦娥冤》学案(精选4篇)】相关文章:

《窦娥冤》教案(高一必修三)2022-06-28

高四册第17课窦娥冤2023-04-27

高二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024-04-23

长亭送别作文2023-09-20

部编版蝉教案优秀发文设计2023-07-15

关汉卿的元曲代表作2024-03-28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2024-01-17

形容时间过快的诗词2023-11-12

关汉卿简介2024-02-22

过秦论通假字有哪些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