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高校建设视角下的统战工作活力探析(共5篇)由网友“ko852”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和谐高校建设视角下的统战工作活力探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和谐高校建设视角下的统战工作活力探析
和谐高校建设视角下的统战工作活力探析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高校统战工作是实现广泛团结、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校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目前,高校统战工作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作 者:白利栓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 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 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 年,卷(期): “”(11) 分类号:G47 关键词:篇2: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和谐人事建设论文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和谐人事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人事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试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视角探讨高校人事建设,提出了构建和谐人事应重点把握好的两个环节。
【关键词】和谐校园 和谐人事 建设
1 和谐人事与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创造与传播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构建和谐校园,“人”的和谐是关键。人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主体,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围绕着“人”展开,而人事工作则更是直接面向“人”的工作。和谐校园更多地体现为和谐的人事,它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和谐人事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高校人事工作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任何一项人事管理制度的出台,都直接涉及到校内各类人员利益关系的调整,总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地解决和处理,将很有可能在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与学校管理制度之间,甚至在教职工个人自身发展上造成不和谐,从而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高校只有统筹兼顾,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化阻力为动力,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人才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才能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和谐人事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体现。从“人”的和谐来看,主要体现在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得其所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和保持学校各个群体的利益,使其处于协调、稳定、平衡的发展态势。从“事”的和谐来看,主要体现为学校教育资源完备,师生员工能够共享校园公共服务;沟通渠道畅通,师生员工能够充分表达意愿,积极参与决策;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再次,和谐人事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充分体现。高校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实现其使命,就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公平正义,注重利益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制度上形成能不断满足人全面需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2 构建和谐人事应重点把握的两个环节
人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抓住重点,协调推进,对于构建和谐人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致力于构建和谐人事的工作中,应着力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2.1 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校园内所有师生员工在校内外环境的互动下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
建设和谐有序、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必须始终围绕“人”展开。要努力营造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开放的氛围以及兼容并包的和谐精神,形成师生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努力形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良好氛围。要倡导科学、民主的精神,充分尊重学术自由,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倡导公平、公正的精神,努力构建先进的制度文化;倡导开放、合作的精神,使师生员工具有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只有在温馨的人文环境中,师生员工的职业意识、价值取向、工作理念才能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最终融入学校文化的主流之中。
2.2 建立和谐的人事工作机制
人事工作机制是指高校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形成的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制度及其有效的运作。从人事工作的.现实需要来看,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建立公正有效的人员聘用机制。目前,多数高校都已实施或正在积极推进以人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高校而言,聘用制的实施需要一个被认可、被接受的过程。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消除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认识到实行聘用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哪个人下岗,而是为绝大多数有干事业意愿和干事业能力的教职工创造更加公平的机会,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和谐。学校和教职工要用平和的态度和方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让每位员工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
其次,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机制。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每个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尽管我国高校的分配制度改革一直不断地在向前推进,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够公平合理、影响校园和谐的问题。以高校实行多年的岗位聘任与岗位津贴制度为例,这项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的作用,但是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在这项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津贴”概念被强化了,而“岗位”意识却越来越淡化。此外,在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在教师内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起,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了岗位绩效工资。,高等学校也将启动实施绩效工资。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机制和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相挂钩,这对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在推进用人制度改革的同时,协同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切实使教职工的个人收入与工作责任、工作业绩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
再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构建以业绩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符合教学科研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是否为推动科技进步、提升我国国防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单纯以发表论文和获奖的数量评价教师。要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由重视过程管理向更加重视目标管理转变,由重视年度考核向更加重视聘期考核转变,由重视个体考核向更加重视团队考核转变,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支持优秀人才从事原创性研究和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长期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绳振,朱立军.以人为本 创新机制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7):39-40.
[2] 李于雄.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6(3):36-38.
篇3:校园文化视角下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视角下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论文
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其它各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量很大,因此,对其的探索研究也成了各界探索的热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衍生出来的各种价值体系也不断进入大众视野,例如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但其体系的建立尚且缺乏经验,没有结合高校本身的价值观来进行研究摸索,本文拟对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来进行分析,探讨其校园文化视角。
一、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高校众多价值观当中的一种,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高校核心价值观在众多价值观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其他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受它管理、支配。从组织学角度来进行分析,高效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为了达到实现共同的使命,追求统一的目标,在高校发展中形成核心作用,来指导全体师生发展,慢慢被全体接受,能够达到真善美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当代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很高要求,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建设高校文化的使命,还要吸取古今中外合理的价值观体系内容,更要突出体现高校的发展特色。
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人才
在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而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提出来的。建立教育强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而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的建设步伐。我国高等教育法有明确条文规定:高等教育应当不断贯彻国家方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还要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使得受教育的个体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化人才,让他们来发展科学技术和传播科学文化,以此来达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这两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此外,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当学生价值观发生错乱的时候,高校要以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引导,落实人才培养战略,防止学生误入歧途,以此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的办学能力和管理能力通常可以从校园文明建设中体现出来,校园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操,是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在高校的一种延伸。校园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对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基本素质的`提升、习惯的养成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校园文明建设方针的一种强化。校园文明建设为了达到创造舒适、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这些目标在不断努力,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这些目标都得到了一定落实。从这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断相互促进的一个发展过程。在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提高校园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有利于改进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要想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得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思想教育的任务方面来看,应当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的思想、理念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原有的传统观念,由于自身的认识能力尚且还存在不足,在面对各种思想的冲击下,还有没有足够的理性分析能力,不能及时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导致众多大学生面临着理念缺失,道德行为与平时脱节,价值观取向严重错位等情况发生,这一切,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其人格和个性方面等都起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因此,要想做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坚定不移的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建设校园文化,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还要定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正能量意识,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力保思想教育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达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的主要工作任务除了教人、育人之外,还得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这是由高校的职能所决定的,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全体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党的先进理论思想灌输给学生,来作为校园文化的前进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擅于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争取在课程中贴近学生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理论观念,同时还要不断推动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的创新改革,以确保能够带给学生最好的思想教育。在新形势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因此,必须得坚持三个理念:结合实际、加强研究、深化认识,进一步理解核心价观内涵,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中具有先进性价观的理念进行吸收借鉴。当核心价值观理念形成之后,还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将其进行日常化和具体化,以此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首先得突出主题。校园文化生活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引导,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来构建具有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还要不断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诚实、守信、敬业等多方面品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次,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使学生和院校统一战线,院校要尽可能的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的管理优势,凭借学生所建立的组织,在各种节日来临时,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还要做好管理、指导工作,此外,还要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最后,要建构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够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注重校园各处景观、建筑的合理布局,使整个校园看起来能充满美感。
(三)注重风气建设
风气建设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等三方面的内容,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必须时刻仅仅抓住“三风”建设不动摇,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校风,不是一时就能形成的,是高校在经过长期的积淀下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内涵,良好的校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高校的校风建设应制定相关制度,力求建立民主、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根据制度来办事,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来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是主要体现在教师身上,优良的教风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够充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遵循学校的相关制度,以社会主义注意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加强自身的师德以及学术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努力达到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风的好坏反映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的高低,此外,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目标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因此,建立良好的学风是教学的关键,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来约束教师、学生的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管理、教育作用,学生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校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对高校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领军作用,所以必须得不断探索、创新,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来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才能使得高校核心价值观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在未来,高校才能迈向更高的台阶。
篇4: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论文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论文
摘要:和谐校园建设赋予班主任工作新的内涵和工作着力点,班主任工作必须服务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该文分析了和谐校园建设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即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同学问的和谐及师生问的和谐;明确了班主任工作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该文指出,班主任工作应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调适学生间的关系,建设和谐的班集体;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关键词:高等学较;和谐校园;班主任;工作内涵;工作着力点
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班级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只有建设好和谐的班集体,才会有和谐的校园。而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到学生班级的教育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是凝聚一个班集体的核心。和谐校园建设赋予了班主任工作以新的内涵和工作着力点。
一、班主任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和谐校园建设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是育人氛围的整体优化,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与社会互动、教与学相长、自然与人文共融、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包含3个层次的和谐,个人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班主任工作。高校的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规章制度的制定者、班级文化氛围的缔造者。其主要任务是发挥班主任的组织、教育和管理职能,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学风浓郁、凝聚力强的班集体,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良的学风、班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保障,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而班级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管理风格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和谐校园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内涵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如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等等。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的构建要落实在学生的培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主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既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理解信任、交往互动”的新型人际关系。“民主平等”是重要的人道原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解信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展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与欣赏,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爱,需要教师具有完善的个性和个人魅力。“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变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双向平等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培养过程,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想活跃、提高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育效果,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间的宽容与尊重、理解与合作、鼓励与期望。
(二)同学关系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班级的基础
首先,和谐的同学关系能加强同学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利于营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和互助氛围。其次,和谐的同学关系能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以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最后,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大学生早日成才。只有同学间建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关系,才会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指归
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和谐的.人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荣格的人格理论指出,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与知觉之间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一致性的机能。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有差异,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即不和谐的状态,进而抑郁、逃避现实。因此,校园要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首先必须是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既是和谐校园的创建者,又是和谐校园的受益者。创建和谐校园只是手段,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目的。因为离开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建设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和目标指归。
三、和谐校园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着力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永恒主题。以人为本就是要肯定和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性,即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以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依靠学生的内部需求自然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班主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关心爱护与严格管理相结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适时地加以引导,力戒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主观武断;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和自立,并帮助学生有效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害。人本教育还要求班主任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特长、家庭教育、社会关系、周边环境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使其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二)调适学生间的关系,建设和谐的班集体
1.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是班主任应倾力抓好的工作。在班干部的选用上,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把一些德智体全面发展、关心集体、具有开拓精神、有较高威信的学生积极分子选拔为班干部。班主任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对班干部实行竞争上岗、选优汰劣的动态管理。班干部的选拔要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先由同学推荐,然后进行竞选演讲、公开答辩、投票选举,最后由班主任根据票数和民主测评结果及当选者的愿望安排职务。
二是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多加指导。对班干部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情。首先,要坚持班干部的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强化班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其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其领导艺术水平。其次,要定期对班干部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不合格的及时调整。最后,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工作不要大包大揽,更不要动辄干涉,要多指点迷津,提高其工作艺术。
三是对班干部要精心爱护,放手使用。班主任要注意维护班干部的权威,不能求全责备;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信任他们,支持他们,为他们撑腰壮胆,使他们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加强班风建设
班风是班级全体成员精神面貌的表现,是全体成员思想、情操、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良好的班风表现为班里的同学精神饱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有强大的凝聚力。在这样的班集体里,每个成员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约束力。
在班风建设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主任应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集体环境,要强调大学校园是个新环境,班集体是个新家,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都必须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其次,要加强班级学生的宿舍建设。大学生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2/3左右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风气是班级文明程度的体现。因此,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对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的成长、良好班风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的综合反映,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习惯。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行为上的具体反映。优良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应在班级中营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在新生一入学时就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还要向学生阐明大学学习的特点与方法,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感、性格偏执、敌对心理、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学习压力、环境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心理平衡性差等10个方面。作为班主任,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做好思想工作,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除了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以外,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要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学生,用知识的力量启迪学生,用语言的力量鼓励学生,用人格的力量激励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精神导师。
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中。首先,应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及时加以引导,要引导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信任他人、尊重他人,使学生学会以诚相待、宽容别人、换位思考、用真情去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其次,对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家庭困难的学生弱势群体,要加大关注力度。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对成绩差的学生,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应多鼓励他们,并指定结对伙伴对其进行学习辅导和帮助;对生活贫困的学生,要帮助其联系家教,使他们在寒、暑假通过勤工俭学等途径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体活动,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大学生普遍存在个人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参与意识强,融合观念弱;进步意识强,责任观念弱的“三强、三弱”特点。因此,班主任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开展一些集感染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搭建大学生开展课余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集体的温暖、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能力与特长、在活动中找到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才能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大学生的愉快情绪,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压力。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长和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学生组织和团体,不断锻炼自己和发展自己,在参与组织和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良好的文化教育情境,可以使学生绕开意识障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温馨与欢乐的气氛中实现思想的转变和心灵的净化,完成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篇5:和谐视野下高校双语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和谐视野下高校双语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格优秀的`双语教学团队是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的人力资源保障.基于教师和谐发展的观点,高校双语教学团队建设不仅对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以及双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利于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双语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战略观、学习观、和谐发展观和系统观等角度加以审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设对策,从而促进高校双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和谐可续性发展.
作 者:刘艳娥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学团队 和谐发展 管理策略★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
★ 教学论文的题目
【和谐高校建设视角下的统战工作活力探析(共5篇)】相关文章:
应急社会动员视野下的社区参与2022-05-02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2023-06-06
会计学论文题目2023-09-16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2023-10-24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班主任管理的论文题目2024-01-27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2023-04-29
浅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论文2022-09-20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