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芙蕖》学案设计(通用6篇)由网友“windy123199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芙蕖》学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课文《芙蕖》学案设计
课文《芙蕖》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对照注释,掌握文中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
3、思考文章是如何兼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事物的?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作家简介
李渔:清代戏曲理论家、创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为渔,又号笠翁。人称“东方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
2、简介芙蕖
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二)课文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群葩( ) 飘u 菡萏( ) 徂( ) 迨() 异馥( )
齿颊( ) 草菅其命( ) 效颦( )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作者认为芙蕖在他“四命之中,此命为最”,那么,文章中哪些语句明白地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深厚感情?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可 芙蕖之可人 鱼可百许头
备 请备述之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实 蓬中结实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去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去国怀乡
(2)词类活用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互芬齿颊者也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
又时病其漏
(3)特殊句式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乃摘而藏之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有不懂的标记出来。
2、课文内容理解
(1)找出文中总起全文的一句,全文抓住了这一句的那两个字来写?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
(3)找出文章所用的的修辞,并说说其作用?
(4)试比较本文与《爱莲说》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译文:荷花与其它草本植物似乎有些不同,但也有根没有树,一年生一次,这些特点是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中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就不能不说是草本植物了。我夏天视它为生命,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以因袭前人现成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篇2:芙蕖 导学案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
3、 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热爱之情。
【题目解析】
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芙蕖即荷花,又称芙蓉,藕花,莲花等。
一、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芙蕖( ) 效颦( ) 群葩( ) 妍 ( )
飘飖( ) 草菅其命( ) 菡萏( )( )
殆( ) 徂( ) 异馥( ) 擎 ( )
蒂( ) 草菅( ) 颊( ) 袅娜( )
2、了解作者
3、诵读全文
4、识记重要词语,借助注释翻译全文
5、把难词难句作好记号,留待提问。
二、小组合作
1、朗读课文,找出全文总起句,说明全文抓住这一句中哪两个字来写。
2、本文是一篇写实性说明文,请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划分结构?
三、展示提升
四、检测训练
一词多义
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 以芙蕖之可人
秋 自夏徂秋 之 请备述之
然有根无数 以芙蕖之可人
然 以
芙蕖则不然 望天乞水以救之
请备述之
备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古今异义
古义 古义
事 秋
今义 今义
词类活用
(1)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3)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4)又时病其漏
龚雅倩
[芙蕖 导学案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篇3:语文课文《芙蕖》练习题
语文课文《芙蕖》练习题
《芙蕖》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补全词语。
(1)芙qú之可人
(2)群pā当令时
(3)自夏cú秋
(4)与翠叶并qíng
(5)荷花之异fù
(6)互芬齿jiá
(7)dài至hàndàn成花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事
A.其事不一而足
B.在花为分内之事
(2)备
A.请备述之
B.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3)实
A.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
B.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4)秋
A.后先相继,自夏徂秋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5)可
A.芙蕖之可人
B.学不可以已
3.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1)先享无穷逸致矣。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
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
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
(2)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A.丸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
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
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4.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5.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3)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4)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二、课文理解
1.填空。
从说明对象来看,本文是一篇的'说明文,从表现方法来看,是篇的说明文。
2.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说明主旨:芙蕖之可人
使用材料:
1
2
3
4
说明顺序:
3.说明事物要有重点。课文详细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4.本文采用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试简要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篇4:芙 蕖 教案教学设计
芙 蕖 教案教学设计
李渔
宁夏贺兰一中 王利中
网址:sq.k12.net.cn/~hlyzwlz
电邮:hlyzwlz@email.nx.cninfo.net
一.教学要点
1.掌握"目/鼻/日/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
可/备/实/兼"等多义词.
2.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
3.体会本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4.了解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设想
1.一教时完成.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请生读自读提示,了解李渔及其写作态度和写作风格.
写作态度: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Ji,去声)
传于后,不过自成一言, 云所欲云而止.
取法:效法,仿效.肖:像,似.觊,希图,希望得到.
2.请生读课文,熟悉课文,排除生字生词.
3.根据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4.分析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述,第二部分(2-6)
分述,写芙蕖的各种用途,抒写芙蕖的可人之处.第三部分再写对芙
蕖的酷爱,抒发自己的感慨.
5.请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⑴课文写芙蕖,突出其什么特点?
可人.
⑵芙蕖"可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目,可鼻,可口,备用.
⑶芙蕖的'"可目"表现在哪些地方?采用了什么方法?
.1.
出水之日 点缀绿波
茎叶既生 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生蓬结实 亭亭独立 与翠叶并擎
⑷芙蕖可鼻/可口/备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鼻:荷叶清香 荷花异馥
可口:莲实莲耦 并列盘餐 互芬齿颊
备用:霜中败叶 摘而藏之 裹物之用
作者通过以上的说明,最后指出:
无一时一刻不适人耳目之观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以此说明其可人.
6.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比较阅读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请生背诵此文后讨论
回答:
这篇课文是如何写莲的?
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其生长地,写其形特点,并赋予其象征意义,
以此写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崇高品质.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则为我们展示了月光下的素淡朦胧的
景色.
这篇课文则通过荷的用途,重点写其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
特点,提倡人们种荷.
从上面分析可见,写作目的不同,即使题材相同,描写重点也是
不同的.
(2)求新
作者的写作态度就是求新,这在自读提示中已有说明,课文第一
段又说:非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本文的新表现在哪些地方?
.2.
立意新:
古代写荷的诗文很多,一般都从其美丽/高洁着眼,或直接赞美
花的形态,或以荷喻人,赞扬美女;或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
本文写荷,既写其当令时的娇姿,又写荷谢后的莲蓬,从其出水
一直写到荷叶衰败,写其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去写,这是一般文人
不屑于写的.
语言新
用语清楚,新鲜,句式整齐,采用多种修辞格--或顶真或拟人
或对偶,读来清新入口.(讨论完成练习二/三.
(3)详略得当, 前后照应.(请生举例说明)
8.完成练习一,掌握一词多义现象.
9.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儿用法,掌握词的活用现象.
(1).日高日上.(日,一天天地,名作状;高,往高长,形作动;上,往上长,名作动)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长,长处,形作名)
(3).则莲实与藕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芬,使...芬芳)
(4).此皆言可目者也.(目,观赏,名作动)
(5).可鼻(鼻闻,名作动)
(6).又时病其漏(病,以...为苦,意动)
.3.
篇5:八年级下册《芙蕖》优秀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芙蕖》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结构之新、语言之美、立意之新,对课文主要内容能初步成诵。
教学设想:
理由(一)、
此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学生尚能自译,个别难句,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亦能弄懂。
理由(二)、
此文虽以说明为主,但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内中有作者感情的流动,可谓文情并茂,只有反复朗读,方能体味本文语言风格,感受作者情感的节律。如果仅把他当成一般说明文来上,停留在文字和结构的处理上,则将索然无味。
构 思:
以体会文章结构之新、语言之美、立意之新为教学的主要 内容,以李渔的创作理论为线索,以朗读为手段来推进教学进程。在实施中,又以分析文章结构为突破口,以分析文章语言、体味文章情感起伏为重点、难点,在分析文章立意中升华教学主体的认识。
特 点:
此设想线索清楚,知识点形成块状而又衔接自然,符合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认识规律,并和单元知识《诵读的要领》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课文《自读提示》中对李渔创作理论的介绍,容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速: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布置预习。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并熟读之,完成课后练习一。
二、制作投影片。
1、李渔创作理论投影一张。
2、课文内容提示投影一张。
三、准备课文配乐朗诵带一盒(配古筝曲为佳)。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半节课的翻译,半个小时的朗读后,今天我们来上《芙蕖》这篇文章。
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在理学家的眼中,它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佛的世界里,莲是净土,佛们都端坐在莲台之上,
莲是崇高圣洁的象征,是人心灵的伴侣,人们赞美它,歌颂它,芙蕖因而获得翠盖佳人、荷花仙子的美誉。初中我们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请同学背出其中描写荷花形象和品质的一句。
《芙蕖》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是一位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他的创作理论,这节课,我们将结合一下李渔的创作理论,从结构、语言、立意上来欣赏这篇独具风格的小品文。
二、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1、①学生听配乐朗读,问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映和埋伏在哪里?找出总起全文的一句,并回答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的哪两个字来写?(可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本文中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应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
②出示投影:写戏作文要做到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且节节俱欲想到。作文如同编戏,必有主脑之人、主脑之事其它的人只是陪宾。
③本文中主脑为何?陪宾为何?
2、①读第二自然段,问主脑可目一段中写了芙蕖生长的哪几个阶段?把描写芙蕖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词语找出来。把这段中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找出来(如果学生素质较差,可教师读一句,学生找一个)。去掉这些虚词感觉如何?
明确:描写荷花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语言有:荷钱出水时的点缀绿波、茎叶既生时的飘摇之态、袅娜之姿,菡萏成花时的娇姿欲滴,花之既谢后的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美感较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与推崇,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一共有8个,其中自、及、迨至、及领起了芙蕖从初生到衰败的各个阶段,便则又、此则、乃复领起了各阶段芙蕖的可人。从这些虚词中明显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处于低潮,便、则又、此则、乃复句的感情处在高潮。这些虚问起了衔接的作用,使描述头绪更加清晰,语流更通畅。
②在细心体会虚词作用的同时,找出本段所用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本段中所用修辞手法主要有反衬、顶真、对偶、拟人,其反衬突出了芙蕖的优点,拟人赋予芙蕖情感,读起来亲切、可爱,顶真使前后句联系紧密、气势通畅,对偶则形式整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方便。(学生回答有可能会把反衬当对比,可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反衬一主一宾,以宾衬主,对比一个事物相对相反的两个不同方面,无主次之分)。
③出示投影:能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他要求语言要清新、活泼、平朴自然。
④教师小结如下: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长的四个阶段的特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无暇的美,有成年娇姿的美,还有老残而犹有风韵之美,美不胜收,各尽情致。这些美感都是通过作者流畅而自然,平朴而清新的语言透射出来。我们从作者对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对芙蕖由衷的喜爱以至于为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体的感情流动波澜起伏,并逐渐达到高潮。
⑤下面请同学听朗读,并轻声跟读,仔细体会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动。(放配乐朗读录音)
3、以上我们感受到本文的结构之新,语言之新,这正如作者说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那么这篇小品文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爱莲说》又有何不同呢?
明确:可从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来比较两文不同。从立意上看《爱
莲说》歌颂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作者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芙蕖》则从欣赏和使用角度说明荷花可人之处。从表现手法来看,《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芙蕖》则采用一般性描述。
4、出示李渔创作理论投影,作结束语。
投影内容: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xiao相似;像)于今,下不觊(ji希图)传于后,不过自成一言,云所欲云而止。鸿文大篇非吾敢道,若诗歌词曲及稗官野史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时耳目为我一新。
结束语: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思考的深入,对《芙蕖》一文的美和新,同学们还将有更深的体会。
三、出示课文朗读内容提示投影。听录音,合上课本学生轻声跟读。接着关上录音机,学生根据提示内容,背出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巩固背诵。
附:课文内容提示投影
群葩当令时,只 之数目,前此后皆属 。芙蕖则不然:自 ,便 ,及其 ,则又 , 。
有风既作 ,无风亦呈 ,是我于花之未开, 。
迨至 , ,自夏徂秋,此则在花 ,在人 ,及 ,亦 ,乃复 , , ,犹似 ,
与翠叶 ,不至 而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荷叶之 ,荷花之 ,避暑 ,纳凉 。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 而 者也。只有 ,,乃 ,又备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 ,
无一物一丝 。有 ,兼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附:
板书设计:
群葩
荷钱出水──点缀绿波
茎叶既生──飘飘之态
可 目 袅娜之姿
(主脑) 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可 人 可 鼻 花之既谢──亭亭玉立
(主脑) 可 口 与翠叶并擎
可 用
便 则又 此则 乃复
感情起伏: 自 及 迨至 乃
篇6:课文《人琴俱亡》学案设计
课文《人琴俱亡》学案设计
海口市第十一中学 吴菁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体会文中简洁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与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华最突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板书:人琴俱亡(刘义庆)
介绍:作品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二.读通读顺,读懂课文
第一:独立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手头的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结合语境判断确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使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标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1.红字注音
全班齐读一遍
2.字词解释,翻译文段
3.出示译文
全班试背
过渡语:我们对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呢?请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 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过渡语:兄弟间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诗》)(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其中说到,读《七步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曹丕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过渡语:兄弟间手足情深的也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请回顾课文: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结归纳,积累背诵
课文语言十分简洁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即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板书:手足情深
语言简洁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关键词,齐背全文,这次读时,注意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过渡语: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下面再来看看现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平分生命》
请同学浏览文章
师:表达什么情感、主题
让学生谈感悟
结束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给予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可是,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平分生命他对妹妹的爱真是比水晶还要纯洁,比黄金还要宝贵……
★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自主探究学案(高一必修二)
★ 《笠翁对韵》教案
★ 鸿门宴 教案
★ 赏牡丹作文
【课文《芙蕖》学案设计(通用6篇)】相关文章: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2024-02-04
江城子江景阅读答案及解析2022-04-30
爱莲说阅读题答案2022-05-24
李白牡丹鉴赏2022-05-07
高三介绍中国的作文2023-01-31
努力的你最美丽演讲稿2023-06-05
洛神赋翻译2022-05-07
九月导学案赛课心得反思2023-10-25
洛神赋赏析2022-06-10
喜迁莺 赏牡丹,喜迁莺 赏牡丹沈禧,喜迁莺 赏牡丹的意思,喜迁莺 赏牡丹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