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父家的故事随笔:魔芋(共6篇)由网友“汉武打的”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岳父家的故事随笔:魔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关于岳父家的故事随笔:魔芋
妻子叫喊着想吃磨芋了,其实我也想吃磨芋了,我便给父母打电话。母亲在电话那头告诉我,去年一直大旱,很多人家的磨芋都旱死了――我们家种在砂子坡的磨芋更是旱得连种子都没留下,这会儿恐怕不好买,她尽力去打听打听,如果买到了就尽快从安康邮寄到渭南来。
我和妻子的情绪有点儿低落,认定这次想吃磨芋的想头十有八九要泡汤。不料第二天下午母亲就打来电话,愉快地通知我,磨芋弄到了!去年年底村上一个人为孩子结婚买了一些磨芋,事情过后还剩了几个。她去买,熟人却怎么也不肯卖,就送给咱们了!明天是周四,就可以到冷水镇上寄,估计周六我就能收到。
周五中午我正骑车,手机响了,邮政快递通知我到学校门口取包裹。回到家,打开包裹,看到里边坐着两个碗大的磨芋,旁边站着一大塑料瓶酸菜。齐活了,难得父母心细,这下用家乡的酸菜炒家乡的磨芋,我坐在渭南乐天大街的家中也能让肠胃弥满陕南特有的气息。
周五的夜晚,几天的忙碌已经远去,我泡杯绿茶,悠哉乐哉地饮下,情绪酝酿得云蒸霞蔚了,戴上橡胶手套,把磨芋冲洗削皮了,再用一个自制的刨子磨起磨芋。妻子一会儿从客厅溜到厨房来一下,用审问贼寇的语气问:“你到底会不会做磨芋?!”
过一会儿妻子又从客厅溜到厨房来,继续用审问奸贼的语气质问道:“你究竟会不会做磨芋?!”我告诉她,去看你的《我的父亲母亲》吧,这里不用你操心――我从小看父母磨过多少次磨芋了,其程序可以说烂熟于心;这次披挂上阵前我特意向父母请教了再请教,你只管见证奇迹吧!妻子却始终不放心,她无法说服自己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我做磨芋的信任。
那就让事实说话吧。
我磨好了磨芋,把浆汁盛在铝盆中,喝着茶,静静地等待它的成型。妻子侧过头不放心地问一句“你磨的磨芋能吃吗?”
嗨,连女儿都觉得我在家中的地位情何以堪了,便奋袖出臂打抱不平,“磨芋当然能吃,爸爸做的好吃死了!”
妻子立即责备女儿没有正确的立场,谄媚得丧失了基本的正义与骨气――都有点儿不像是张渭艳的女儿了!女儿害怕挨打,一边“藏捞(獒)”“藏捞(獒)”地叫着,一边“呵呵”大笑着跑到书房去睡觉。
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把铝盆中正在成型的磨芋浆汁拍下来,发在微信朋友圈中,开展有奖竞猜,猜中者笑纳大洋五元。果然,图片一贴出,竞猜者就奔着五元赏格飞快地游过来。然而答案却千奇百怪,有猜米饭的,有猜糍粑的,有猜浆糊的,有猜搅团的,有猜甜酒的,有猜模糊的……
手机微信的提示音每响一声,女儿都要探起身来看看,用不屑一顾的语气说:“阿姨叔叔大妈傻得很,连磨芋都不知道!”
我告诉女儿,大家猜不出很正常,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北方的渭南,磨芋只能够在中国的南方成活啊!由于地理阻隔,这里的很多人不仅没有见过地里正生长的磨芋,而且连吃都不曾吃过的!
女儿若有所思地告诉我,不对,渭河北岸的爷爷家也种有磨芋,还种有樱桃和草莓。女儿说得对,我的岳父家的确种有磨芋、樱桃和草莓,但这三样东西都是从我那遥远的家乡袁家湾迁移而来的。种下几年了,状况却颇不理想:磨芋原本应该种在阴湿肥沃的环境中,但岳父家的磨芋却种在建筑楼房后堆积的黄土上,每年春天总是从地面冒出一个羸弱忧郁的小芽,宣告地下的种子还没有完全消亡;樱桃缺少呵护,原本去年就应该开花结果的,可是直到今年也沒有开几朵花;草莓一脸倦容地爬在地上,被杂草包裹着,让人无法对它们寄寓任何“复兴”的希望。而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岳父家所在的村庄更是面临着拆迁的命运,很多房屋变成了残垣断壁,村巷中到处游荡着失去了主人的猫狗。岳父一家人和其他部分村民还在村庄中艰难地守望着。但这无非涉及赔偿的多少,拆迁的命运已经无从改变了。我想,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楼房应声倒地,猫狗四散而逃,那又有谁会真的用心询问一下来自远方的磨芋、樱桃与草莓内心的感受呢?
手机上的竞猜还在继续着,女儿却熬不住,终于沉沉睡去。我捋了一下答案,在几十名竞猜者中只有三人猜对,他们分别是我的同事张萍老师,我的老乡曹扬女士,我的堂弟樊美玖先生。我立刻兑现诺言,向张萍老师和曹扬女士各自发送了五元的红包。樊美玖先生,作为我的堂弟,虽然猜中,对不起,我要耍赖了,五元红包我代他保管,呵呵!另外我又向我的朋友和同学翟俊玲女士发出邀请,请她们一家三口近日驾临寒舍同吃磨芋,共同感受来自陕南袁家湾的气息。
磨芋浆汁完全成型已经十点半,再分割成块儿在电锅里煮,煮好已经十二点三十五了。大功告成,长安在望也累了,遂熄灯睡觉,听到卧室中传来妻子“呼噜”“呼噜”的鼾声,听到书房中传来女儿“嗞嗞”“嗞嗞”的鼾声。睡得如此香甜,她们该不会是在梦中也吃着酸菜嚼着磨芋吧?
本文作者: 樊美康(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2:关于家的故事随笔:家在图书馆
“临渭区图书馆”,每当听到或是想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一股热流在涌动,这里曾是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了三十年的地方,这里满满地承载了我人生从青年到老年的记忆,这里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我的心中。
我与图书馆结缘是在一九八四年,那年夏天我如愿来到了临渭区图书馆工作,(当时的渭南县图书馆),我是那么得激动,因为这里是我向往多年的地方。
要说起对图书馆的情结,源于小时候对文学作品的酷爱。记得在我七岁时幼儿园里过“六一”儿童节,我得到了园长奖励的一本儿童画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得到的第一本书,我高兴得又蹦又跳拿回家向爸爸妈妈报喜,同弟弟妹妹一起看书。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人们很少给孩子们买书看,因此,我们姊妹如获至宝,你看了他看,反反复复爱不释手,打那以后,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妈妈又调到新华书店工作,我们开始是买连环画看,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妈妈就从前来购书单位的图书室给我借小说看,这就更加激发了我阅读的热情,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海岛女民兵》,书中描写的英姿飒爽的女民兵队长海霞深深地吸引了我,海南岛美丽的风光和海岛渔民的生活,让我看到了自己生活圈以外的风景。随即《闪闪的红星》、《艳阳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等中外小说都成了我课外阅读的珍爱,阅读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眼界也逐渐开阔了,阅读习惯也渐渐养成了。
那时候我就梦想着毕业后能去图书馆工作,当个图书管理员,但当时很单纯,就是想着能和书在一起,能多看几本书 。第一次来到书库,看到那书架上一排排的图书,我是这也想看,那也想看,一下子就借了八本书,(当时正值闭馆)一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内心的渴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三十年来我在这个知识殿堂里阅读了大量的书刊报纸,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知识层次都得到了升华,可谓受益匪浅。直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只是现在年纪大了,看的少了,多采用听的方式来读书了。
三十年与临渭区图书馆同行,我亲历了图书馆的发展和变迁,它由一个只有几间平房,十来个员工,一个书库和几间宿办合一的办公室,图书采编加工,读者借阅都是传统的手工作业,到现在的拥有一千多平米的图书大楼,四十多个员工,十几个部室,图书加工、借阅自动化、数字化的国家二级图书馆。
三十年与临渭区图书馆的同行,我从老一代图书馆人那里学到了如何采编图书、热爱图书、保护图书、利用图书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学到了他们那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到了他们那种满腔热忱地服务读者的工作态度。看到了他们那种以馆为家,无限忠诚于图书馆事业的赤子之心。又从年轻一代图书馆人身上学到了忠诚、热情、智慧、好学、干练、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看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图书馆事业无限美好的未来。
现在的我人虽已退休,但仍保存着一颗对图书馆事业的爱心,就如同一个在外的游子,时常总想着回家去看看,看看家里的变化,看看那些排列整齐的图书,看看那些埋头读书看报的读者,看看那些忙碌于书架和读者之间的同事们的身影。总会想起那一个个曾经的读者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的笑容、想起那查询到所需资料的读者的满足,想起那高墙内的服刑人员利用我们送去的参考资料而考上了大学的喜悦,想起那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大夫手捧我们送上门的图书感激的脸庞,想起那乡村集市上农民朋友们手持科技信息资料的爽朗笑声。每当此时心里总是感觉暖暖的,总会为自己这曾经的三十年人生阅历而骄傲,总会为自己曾经是临渭区图书馆的一个成员而自豪。
在这里我要道一声:临渭区图书馆永远都是我的家!
本文作者:高亚莉(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3:老屋的故事随笔:家的路线图
时光是条悠悠流淌的河流,每个人的故乡有不同的风物,但乡愁都是一份至纯至真的情感,仿佛悬壶济世的名医.
在自贡下了火车,刚坐上开往小镇的中巴,初冬的天空突然飘洒起淅淅沥沥的雨,风从玻璃窗灌进来,有一种阴冷。我望着一闪即逝的翠绿竹林和田园风光,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点点被掀起来。都说近乡情更怯,我却是那样急切地渴望见到别了一年的亲友。当中巴平隐地停在站台,我右手伸向旅行包,一只枯镐的手接过去了,紧接着是个沙哑的声音:“小袁回来了。”我看清那是岳父矮瘦的身影,习惯性地瞟往窗外,岳母往里面张望着,而显然没上学的儿子也撑了把雨伞迎上来,叫喊着“爸爸……”
简短的问候,再一次走在湿滑的街道,不用抬头,也许真正的家就在前面5米的那栋6层楼房的一个单元。一家人说着话,上楼,开门,家的气息扑面而来。放下行李,向来寡言的岳父问这问那,岳母则不声不响走近厨房,很快说有油烟和菜香飘荡..终于,桌子上摆满了地道的家乡菜,我在老人的注视下,狼吞虎咽地干掉了两大碗米饭,打饱嗝呼出的气也夹带浓郁的乡味了。
那仿佛是排演了多年的场景,为了陪同年迈的岳父岳母吃一顿热汽腾腾的年夜饭,回家,就成了我不二的选择。 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却成了我生命中一个平常的旅店或驿站,我只是一名匆匆的过客。
大年初一,我和妻儿不得不前往出生地探望哥哥姐姐。吃完年夜饭,岳母忙碌开来,非要我带上几块腊肉、香肠和一壶菜籽油,甚至还有鱼干和花生。我找理由推辞,岳母却“生气”了:这是我们的心意。清晨起床,岳父扛上那袋土特产早早出门了,岳母也左右手拎着东西。薄薄的晨雾中,挥手的瞬间,我有冲想哭的冲动,有限的回家看看,我却成了地道的“搬运工”。而每年岁尾,接到我们回家过年的电话,岳父岳母冬至一到,陆续买回猪肉腌制腊肉或灌香肠,早早等着我们归家了。
我记不清在异乡与故乡间来回奔波了多少次,几乎成了固定的模式,出门的行李满满当当,装满了沉甸甸的是一份份父爱母爱,我戏称自己是“鬼子进村”。也许每一个漂在异乡的人,我们都有共同的故乡,那是爱与情交织的天堂,有诉说不完的思念与牵挂……
只是春节岳父去世,这样的场景不再,但无论 时光怎样流走,家的感觉总是缠绕着温馨深入骨髓。像往常一样,我和妻儿马不停蹄地赶往酒城泸州,川江边的乡场丹林是家的第二站。那是我生命开始的地方,虽然留下的记忆浸润了许多苦涩,但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那骨肉相承的兄弟姐妹和长眠于山间的祖辈,无论地理上的位置有多么遥远,我灵肉深处抹不掉一份牵挂一份思念。雨依旧飘洒着,站在父亲母亲的合墓前,我好不容易悲戚地喊出了一年一回的话:“爸妈,老幺回来看您们了”。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我只知道心在剧烈地疼痛着,追忆当年父母养育的艰辛,更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内疚。
相伴了全家近半个世际的老屋,此时破败而冷清,我像失去了可以依附的支点。8兄妹能够全部团聚在一起的热闹场景越发模糊,岁月留下了物非人也非,我慢慢地体味着,尽管我是容易怀旧的人,只能安慰自己那是新陈代谢。我恨不得抓紧一分一秒的光阴,但它们仍是那样调皮地从我指缝间溜走。我喜欢家乡的所有味道,流连于青山绿水,但纵有万般依依不舍,我不得不踏上离家的路途。在南方的广州,有我的梦想,也有属于我和妻子的家,即使那是临时的,非常的简陋。忙碌的工作,艰难的谋生,那个狭小的一房一厅,两口子厮守着一种清贫,更有快乐与幸福陪伴,自以为美满就足够了。
广州——自贡——泸州,泸州——自贡——广州,我真想把时间与情愿均匀地涂洒在三地,三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家,可我做不到。不论地理距离多么遥远,我呢喃着家园和亲人的名字睡眠,相信那份最朴素的感情也是人世间最真实、最纯净的。故乡与异乡,我沉醉其中,心间永远绽放一朵美丽的花,馨香自己能嗅到,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本文作者:袁斗成(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4:关于爱的故事随笔:有爱,就有家
家是什么?家是一个很有内涵,很笼统的词。对于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来说,家就是单位、社会乃至国家。而对于平凡而渺小的我来说,家就是在那很安心、离开那里就无时不牵挂的地方。
家是一座房子
家就是为我遮风挡雨的房子,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虽然他的茅屋连雨都挡不住,但那仍然是他的家。由于社会的发展,由茅屋到土坯房,再到砖房,现如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不管怎么发展变化,我们的家始终是一座房子。
家是父母双亲
我们常常会听到陈红的歌:“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孩子,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那么到底是去看谁?当然是去看爸爸妈妈,俗话说“娘在那家在那”,父母的栖身之处就是我的家。
家是妻子儿女
现在老一辈问年轻人“成家了没有”,意思就是结婚了没有,所以说,家就是妻子,就是丈夫。如今的社会女人的地位很高,有半边天的说法,那么在一个家庭中女人必不可少,没有女人难成其家。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有了女人,尤其是娶妻生子了,才算有了个人的家。
作为林业工人的我们,回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每月到回家的时候都很迫切,就因为家里有妻子儿女在等着我们。
男职工感觉回家很幸福,是因为女人在他回家时,做好了他最爱吃的饭菜,望眼欲穿的等待,还有孩子倚在门口的呼唤,妻子和孩子已经栓住了他的心,所以他不得不尽早尽快的回家。在他离家时,有女人的千叮咛万嘱托和满含深情的相送。
女职工感觉回家很幸福,是因为回家时,有男人抱肩,孩子抱腿,一家大小,欢天喜地。离家时有男人的吻别和深情的相送,有孩子的哭泣和追撵……
家是爱的别称
家其实是一个用浓浓的爱心和血缘编制的网,是一个让人无论走到那里都会牵挂的地方,一个经常想要回去的地方。家,是我们的避风港也是孩子的乐园。
总的来说,有真情实意的爱,就有了家。
本文作者: 杨阿莉(微信公众号:梦影无痕)
篇5:回不去的那个家伤感故事随笔
奚建伟:回不去的那个家
那年冬天,母亲走了,烧成一盒子灰,从这个家,给送到山上那个树立墓碑的冰冷空间,而这,其实也是一个家,古人管这叫阴宅。家里老小六七口,只少一个,按说这个家不受影响,可第一年春节,该回来的没到齐,第二年春节,那就不是没到齐的问题,一大半缺席。
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母亲没了,散出去的孩子们,不能好好的回家过年?于是,怀旧便翻开了扉页:母亲做好了糕团,备好一桌子好菜,小年夜晚上,一个个从四面八方朝同一个目标家靠拢,风雪不能阻挡,路远没有借口,加班也不是理由,除了想吃母亲一手好厨艺之外,还想看看她银丝又添了几许,并且见了子女永远也合不拢镶嵌着两颗金牙嘴巴的灿烂笑容。先到家的人,听到门外欣喜的喊姆妈,判断是姐姐回来,哥哥回来,姐夫和嫂子一起回来了,还有外甥男女,侄子侄女,这气氛,便像蒸锅上带鲜味的热气,弥漫在老家每个角落,连这新鲜空气,也都充满着团聚于家的味道。
当初有个深宅大院,我们的家,有三进,最后一进的最后一间屋子,门永远关锁着,钥匙归母亲收藏。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曾想进去看个究竟,窗户打不开,门锁不敢砸,后来,门上和窗格上结了大蛛网,像是故意要尘封似的,怕惹得一身灰尘,走过去,都不愿意挨近。母亲也从不告诉谁,里面有什么,要到什么时候开,母亲好像很忌讳说这个房间。
后来,我们家搬走了,深宅大院空出,钥匙仍旧在母亲手里,偶尔来打扫,也不带任何人,你说要去帮忙,她一定不欢迎。直到有一年母亲生病之后,在山上买了个合穴,才领着一家人去打开那扇永远关着的门,那铜锁已经生起铜绿,加了点润滑油才得打开,电筒照射之下,两口棺材赫然呈现,那是他们早早为自己准备的寿材,现在不允许土葬了,有了公墓,用不上,母亲就要卖掉,那扇门里的秘密,就这样被瞬间揭开,这对于我来说,好一阵失望,因为这结果,似乎太过简单了。
老宅拆掉之后,换得一笔补偿,母亲很公道,谁也不欺,大姐也关一份,平均分配,子女们抱着母亲在面孔上乱啄,只差没喊妈妈万岁。可我总觉得,母亲的心里还有一个家,这个家的门也永远关锁着,当然,一进二进,她放你进去,到第三进时,那个房间铁将军把门着,她不会轻易开启。这个秘密——如果算是秘密的话,我后来才知晓,知情的邻居悄悄说,你们老宅的补偿款,不止那个数,你母亲留了后手。母亲留点后手,本无可厚非,至少有大半分掉了,我们被她一把屎一把尿带大,只有一个绝对理由,那就是孝顺,无可质疑。
母亲本来是要过八十大寿的,而在节骨眼上,却没能捱过,走得有点突然,以致活人慌张,还好总算顺利的办完丧事,她化成灰去了那个家。父亲见她进去了,被封了水泥,就嚎啕大哭起来说,你在那边孤单,我在这边孤单,这么大一个家,我咋能回去呢?可我觉得父亲反常,母亲走后,办三朝全程未见掉滴泪,仔细揣度,忽然明白这一定是哭给子女们看,他好比走夜路赶回家的人,为了给自己壮胆,差别在于不是唱歌。
母亲归葬以后,果然兄弟姐妹开始七嘴八舌,问父亲母亲的存款在哪里,大家已都知道,房子拆迁款还有一笔存在。父亲却以各种理由撒谎,尽管那些谎话,听起来多么经不起推敲。但一句话,他是铁了心要隐瞒、私藏。其他几个见父亲如此顽固,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纷纷采用马屁精惯用的套路来哄老头,我则替老子说话,说咱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收入,父亲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混到退休金,大家就到此为止吧,让老人家安度晚年好不好。
没有母亲的老家,今后连续好多年不像个家的样子,他们几乎不再回来,只是清明节为给母亲上坟来去匆匆,有一年过年,就我一家和老父亲过,他喝了许多闷酒,而喝酒的时候,还总是侧耳聆听着街面,希望那不时响起回家的脚步声,有一个是回咱家的。他过去母亲在时啥也不会弄,而现在他学会了做糕团,学会了做糟扣肉,总之几乎学会了母亲一切厨艺,就等着大家都能回来过年,让这个冰冷的家瞬间温暖几天,热闹一阵。
好几次我抽空突然回来,家却是空的,父亲去了哪里不知,门却总是洞开,而且,热水瓶里一定有两个是新灌进的开水,茶叶和茶杯放在八仙桌上,还有一包上好的香烟,一些铁盒子装的点心,你坐下来刚喝一口热热的茶,他好像得到感应似的,不知从哪儿冒出来,进屋的时候,跨过门槛吃力得如同跨过一座山,捎带着重重的喘气,不用多想,是奔跑回来,又是哪个邻居给催的。
父亲后来对我说,老做梦,梦到你娘叫我去,她在那边说是孤单得不行,看来,我真要去了。母亲走后第十个年头,父亲也走了,走之前,我第一个到家,送他上医院做了次照顾面子的抢救,弥留之际对迟到的兄弟姐妹说,你母亲千算万算,还是失算了,当初她留后手,就是担心自己先走了之后,你们就不常回家来看我,那等于是放的诱饵。我不肯承认,那是考验你们,除了建伟,你们都没经得住考验,现在我还有口气,就把母亲留下的钱,给你们平分了吧,这个家,彻底散了,哦不,其实早已经散了……
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6:医院的故事随笔:一个特别的家
我想将一个我生活过两个月的地方称之为家,因为,那个地方带给我的感觉,有家的温暖。
清晨,我还躺在床上,时常会有一束光亮打进房间,一睁眼,迎接的便是新的一天,我习惯于向着窗外发呆,青山绿水的景依旧挡不住的是车水马龙,匆忙的上班人群来回在马路穿梭,五光十色的生活场景,留映于我的眼前,又一闪而过,此时,我觉得自己像一个独行者,徘徊在世界之外,但却并不感到恐惧,反而觉得心胸开阔了许多,庆幸有那么一段时光,让自己可以好好停下生活的脚步,去观看这世界。
喧嚣喧嚣无尽的喧嚣,明明都是白色的场景下却给人黑色的死寂,消毒水,白大褂,针管,病床,构成了我两个月的生活主调,但对这一切,现在想来却不觉得反感,我想,是因为所有让我感到温暖的,都足以抵消医院带给人恐惧的心理阴影。
开始住院时,因为床位短缺,我被安排在走廊的一间病床,每天在我眼前晃动的,便是来回穿梭的白大褂和病人颤颤巍巍挪动着的脚步,输液从早到晚,一瓶接着一瓶,不能下床随时走动的我,只能靠着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的表情动作打发时间,也渐渐发现,医院是个让人看尽世间百态的地方。王阿姨是个陪着丈夫来看膀胱结石的中年妇女,在电梯里便和我妈聊上了,路过我的病床时,拉着我妈的手嘀咕了半天,小心翼翼的模样甚是搞笑,让我一度认为她是个骗人买药的江湖骗子,几次接触下来才发现,竟是我的小人之心误会了,阿姨是看到我那么小的年龄,觉得手术对我太残忍了,便不忍心的告诉我妈可以试试她老家的偏方,当时的我知道后,真的很感激她的一片情谊,特别是她挂在嘴边上的一句:“那么漂亮的闺女,也得了这样的病,真是可怜。”让我心里微微触动,原来,一直伪装坚强的我在听到这样的话后竟有一种被人关怀的温暖。
我的病床对面,是一间重症监护室,里面住着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丈夫重病手术后因为并发症一直难以恢复,基本行动力都已经失去,只能靠着每天输液维持,以等待下一次手术,陪伴在他身边的,一直是他的妻子,每天我就看着她端屎端尿出来,在病房开小炉灶做饭给丈夫吃,忙里忙外的身影一直是我眼里一道明丽的色彩,但她些许花白的头发,疲惫的双眼也告诉着我,照顾病人真的是件累人的差事,特别是有一天看到一群医生进入病房,向她说明她丈夫的病情复杂,医院也没有把握医治好的时候,我分明看到她眼里隐忍的泪水,她的心里该是有多么难受啊,那么长时间的坚守换来的依旧是无尽的黑暗,我想此时,所有的安慰都显得有些无力苍白,我只能在一旁静静的待着,不去打扰.但是,正如我所知道的,路仍然要走下去,第二天,出现在我面前的,还是那个坚强不倒的她,望着她的背影,让我生出一种世间沧桑的感觉,也渐渐明白过来,活着,便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
一个多星期后,我被安排进入小病房,又结识了一群善良可亲的人儿,临床是个近四十岁的阿姨,得的是阑尾炎,手术后因为动作太大,伤口裂开,导致她又进行了一次手术,,每天早晨,我看到来给她换药的医生用刀子清理着她溃烂的伤口,心里也跟着揪着的疼,凹陷的伤口一直愈合得不好,也意味着每天她都要忍受一次这种锥心的痛,看着她换药时咬紧的牙关,头上还冒着虚汗,让我也心生出一种对苦痛承受力的意念。我也是因为病情复杂,最终由一个微创手术被迫改成了开了七寸长的大刀,还插着两根引流管,手术进行了八个小时的我险些让在手术室外守着的妈妈崩溃,这一切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我有了意识,并完全恢复清醒,已经是第二天,当看着自己腹部长长的一道刀口的时候,我是有过一刹那的震惊和阴郁的,也许我并不能接受自己从未预料到的结果,明明是一个小手术,大多数的人都是微创后几天出院,而自己竞硬生生的因为开刀,一个星期没下得了床,还留下那么长的伤口,每个女孩的天性都是爱美的,我也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但后来也想明白了,来到医院,你会发现比你倒霉的人比比皆是,与其抱怨,不如换个良好的心境去面对自己所遭遇的。我想这一切,都是临床的陈阿姨教会我的。也许是境遇相同,陈阿姨总是很照顾我,每天都说一些好笑的事来逗我,和我聊天,时常会鼓励我多下床走走,特别是当我因为在床上躺久了,便秘得难受只能用开塞露,而妈妈根本不会用时,是她拖着身体帮我弄进去的,记得当时眼泪就这么不争气的掉了下来,也许是想释放自己一直压郁的心情,也许是感动于她所为我做的,不管是什么,她在我的生命里都留下了难以抹掉的痕迹。
另外一间病床,住的是和我一样得胆管结石的一位奶奶,进来的时候,她因为疼痛就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吃饭,每天更是吐得厉害,她的老伴和儿子便轮流照顾着她,她的手术,因为考虑到年纪大了,是她的儿子请的北京专家做的,大家都说她的福气好,儿子对她那么孝顺,面对这些夸奖,她始终笑着却不开口回应,只有她泛着泪花的眼睛告诉我,儿子每天贴身的在病床伺候着,也是她感到既欣慰又心疼的。她的老伴,我应该称为王爷爷,每天都会用保温盒端着稀饭面条来医院,并且总会有我的一份,到现在都还记得他像哄孩子似的劝我喝稀饭的场景,还骄傲的夸着自己煮的稀饭可是用细火煮了三个小时,只有米浆的香味时的模样,让我想起嘴角总会不由笑起一个弧度。
我们都一同在医院度过了两个多月的时光,那个小病房,便像是我的一个小家,里面有妈妈,有爷爷奶奶,有阿姨,妈妈一直是默默为我付出最多的人,从小到大,生病前后,所以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在打理,对她的感情,早已不是一句感激能够表达的,从妈妈独自抚养我长大的每一刻,我和她便连在了一起。在病床上的我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总是很讨厌自己这副病怏怏的模样,也暗暗在心里为自己打气,一定要养好身体,不让妈妈再为自己担心操劳,尽快的成长为可以为她遮风挡雨的斗士。
这个我称为家的医院,不得不提的,当然还有我的主治医生们,他们一组有六个人,是负责我住院直到手术恢复的医生,为我主刀的医生是这个科的主任,每天看到他都是笑眯眯的,让人心情不由的跟着变好起来,除了查房,每天下午他都会多来看我一次,我想,他真的是一位可以让人放心的好医生,我的管床医生是个性格爽朗的人,进来看着我埋着头,情绪低落时,会以很男人的方式安慰我说:“一个年轻人,该有点朝气嘛。”还有一个很年轻的实习医生,我一直把他当哥哥看,每次他给我换药时怕我紧张怕疼,就用聊天的方式来转移我的注意力.我很感激有他们,让我对医院的认知不再是恐惧,更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因为在自己都觉得委屈动了八个小时的手术的时候,却到后面才想到他们那天也是整整站了八小时,陪着自己八小时,并且还要承受着手术压力,比我躺在手术台上什么都不知道,更加不容易。
这两个月,是让我成长的两个月,最大的感悟,是对生命的敬畏,也许只有在病中,更加能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不是因为惧怕死亡,而是发现还有那么多的事想要去做,还有那么多的人值得去守护,这时,你会害怕生命的流逝,更格外害怕医生的宣判,当好不能容易从病中逃脱,我是多么庆幸还能好好看看这世界.还有的,便是让我学会始终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给自己留下过温暖的人,虽然他们可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只能陪伴我走过那么一段时光,但是岁月,却能留住他们汇聚在我心中的温暖。
本文作者:陈欢(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 和府何福随笔
【关于岳父家的故事随笔:魔芋(共6篇)】相关文章:
懂我的人你在哪里心情随笔2023-12-06
狐狸借米作文2023-04-24
男人要大气的生活散文随笔2022-06-12
秋在云上你在我的心上心情随笔2023-01-18
婚姻生活协议书2023-04-10
五年级想象作文 :我想穿越到唐朝1000字2023-11-02
随笔日记:我的一天2022-05-24
关于善良的随笔2022-04-30
论好男人生活随笔2024-05-10
银杏树的叶子落了作文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