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时间:2022-05-07 11:52:4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精选10篇))由网友“小言”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篇1: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丑小鸭》这篇讲读课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⒈图文并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编绘了四幅图画,分别与课文的二、三、五、七自然段内容相对应,使“丑小鸭”得名、离家出走、羡慕天鹅、忽然发现自己并不丑而且十分漂亮等原因形象直观化,既弥补了文字抽象的缺点,又为獐喜闻乐见,能起到激情引趣的作用。

⒉词句生动,用词准确。“太阳暖烘烘的”,提示了丑小鸭出生的季节;“特别大”强调出差别;“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提示了得名缘由;又如三至六自然段,点明出走原因的词有“孤单”、“除了……都”等;“只好”、“才敢”、“悄悄地”、“趴”等词,体现了它离家出走后的种种遭遇;而“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则是“丑”变“美”的真实写照。

依据以上特点,加之课文内容比较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因而本文可采取以读为主的学法,求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建议如下:

一、设“悬”朗读,初知课文。

⒈揭题激趣。揭题后,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丑小鸭是谁?为什么会叫它“丑小鸭”?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学生质疑后,教师追问: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以设制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⒉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必然急于找到答案,必定读得投入。那么,顺疑索答,初步感知的目的亦能达到。)

二、读中求变,深化理解。

⒈求“顺”自读。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你们能读好它吗?教师相信你们会读好。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看拼音边读,不会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同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看谁读得最好。(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读正确,读顺畅;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⒉检查朗读。你们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教师指名逐段朗读,相机教学生字、正音;指导全班读好长句子;让学生明白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用奖小红花的办法激励学生把字读正确,读流利。)

⒊比赛朗读。⑴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基本上做到了读得正确、流利。现在我们来进行朗读比赛,大家愿意参加吗?好!每组选一位平时较少读书给大家听的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小组指导,准备参赛。安排此项比赛是为了刺激大家的朗读积极性,达到全员参与,生生互动,锻炼“中下生”的目的。)⑵比赛,评奖。(只要达到正确、顺畅,就给一等奖。)

⒋图文“对读”。下面我们将进行图文对读,方法是这样的:这里有四幅图画(文内图画放大图,教师逐一出示,并让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现在请一位学生上台当主持,其余同学按一、二、三、四组的顺序进行朗读,主持人举起哪一幅图,小组同学就要读出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一段课文。看哪组同学读得准,读得好。(此读目的`在于图文对照,理解二、三、五、七自然段内容。)

⒌理解朗读。⑴下面进行一个“找朋友读句子”游戏。规则是:按自然段顺序,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上的内容在课文中找到和它相对应的句子,并把它读出来。看谁找得准,读得好。谁先举手谁读。愿意参加吗?(卡片上的内容:第一自然段,读表示“春天”这个季节的句子;第二自然段,读出“丑小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句子;第三自然段,读“丑小鸭”为什么会离家出走的句子;第四自然段,读“丑小鸭”为什么白天只好躲起来的句子;第五自然段,读出“丑小鸭”羡慕天鹅的句子;第六自然段,读出“丑小鸭”差点冻死的句子;第七自然段,读出“丑小鸭”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句子。)(游戏目的在于理解词语,读懂句子,进而理解自然段,理解课文。)⑵游戏。(每读一“题”后评议,纠错。)

⒍背诵比赛。⑴理清顺序。教师出示抄好的第七自然段每句话的四张卡片,打乱后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逐句朗读后按课文顺序重新排列;排列一句读熟一句;排列好后再读几遍,直至熟读成诵。⑵同桌对背。⑶比赛。(学生举手参赛,其余同学当评委背完一个评议一个,要求是正确、流利。)◆

---------------------------

---------------------------

篇2:在深入比较中解读

在深入比较中解读文本

<桥>和<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下简称<诺>)两文被选入多家版本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同作为讴歌“英雄”的优秀文章,它们塑造出了两位跃然纸上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党支部书记老汉和船长哈尔威.细细推敲、比较两篇文章塑造的英雄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处理和运用教材.

作 者:何黄海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 刊 名:小学教学研究  PKU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读中感悟 演中升华

――《小珊迪》第2课时教学设计蔡胜忠  浙江省洞头县大门镇(西浪村)振兴东路747号  邮编:325701【设计意图】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学习需要有信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在: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一、教学目标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2、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演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二、教学过程1、做数学题,激趣。师: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1元=( )角 1角=( )分,这些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像英镑、先令、便士是英国钱币的单位,1先令=( )便士。生:1先令等于12便士。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生:书上说,那位先生给小珊迪1先令,买火柴需1便士+丢了7便士+归还的4便士,等于12便士。师:你真会读书,读得真仔细。请大家猜猜,1便士大概等于多少分?生:10分左右吧。师:1便士还比我们人民币1角少一点,大概只有七八分。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1角钱不屑一顾,如果地上有一角钱,也不去捡起它,认为太少了,没用。但小珊迪为了1便士在寒冷的冬天里苦苦哀求,后来还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板书:小珊迪)【意图】一堂语文课前做数学题,让学生有一种新鲜、奇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弄清了先令和便士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读演中感悟、体验小珊迪的品质。师:小珊迪是怎样苦苦哀求?请大家从1―8节中找出有关句子,想尽办法读好它。(生读)师:谁来读读小珊迪第一次哀求。(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他又冷又饿,希望能有一便士买吃的,很可怜。师:读得很好,特别是你那表情。(指名读、齐读)师:只哀求了一次吗?生:不是,老师,我来读第二次。(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我看到提示语里的“可怜的请求”,既要读出可怜

篇4: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成功的喜悦

1、 激发兴趣,自主读文。

为了能激起学生的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伊始,我问学生: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想画什么?接着,我就和学生一起绘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学生兴趣盎然。接着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找好伙伴商量,还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认知的激情,就会自主参与,寻求新知,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再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然后我学着杨昱婷老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苹果、梨、枫叶的形状,让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又增强了识字、记字的效果。

2、 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已想学的内容,多读多想;自主地讨论、交流,自觉地练习运用在精读课上学会的一些读书方法探究课文,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读自悟,主动发展。例如: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学生:大自然的地毯怎么画?你则呢知道?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再出示这一段再读,问学生读后有什么感觉?哪儿最美?学生说:“一抹金黄最美”。“那么什么是一抹金黄呢?”学生都不理解,我又适当引导: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一半绿一半黄的。”我及时点拨:“一半绿一半黄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黄。”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完全了解了“一抹金黄”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师解释。再如:你还喜欢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有的学生说喜欢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课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让他读一遍:“课文中说星星在什么地方?”“果林里。”“果林里有星星吗?”“没有。“那会是什么?”“那是梨子、苹果熟了。”学生又在我的引导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么。

二、不足的'惋惜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讨论:你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里的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都说喜欢,但却说不出秋天都有什么景色。也许现在还没有真正到秋天,学生以往没有注意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我觉得今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学生的评价还显得不够到位,如他读的声音太小,读的没有感情等。今后应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评一评成功之处,不足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生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使纸面上的静态内容跃出教材,转化为符合儿童个性特点的动态表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5:理中丸说明书

理中丸商品介绍

通用名:理中丸

生产厂家: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094

药品规格:200丸

药品价格:¥9.7元

理中丸说明书

【通用名称】理中丸

【商品名称】理中丸(浓缩丸)

【拼音全码】LiZhongWan(NongSuoWan)

【主要成份】党参、白术(土炒)、甘草(蜜炙)、炮姜。

【性状】理中丸(浓缩丸)为棕色的浓缩丸;味微甜而后苦、辛。

【适应症/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及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型号】200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2.感冒发热者慎用。3.孕妇慎用。4.服药三天症状未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5.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6.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7.对理中丸(浓缩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理中丸(浓缩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理中丸(浓缩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理中丸(浓缩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闭,防潮。

【包装】口服固体药用聚酯瓶包装,每瓶装200丸。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3094

【生产企业】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理中丸(九芝堂)的功效与作用理中丸(九芝堂)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及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理中丸使用常见问题

问:理中丸(九芝堂)有什么功效呢?

答: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及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篇6: 面中理作文

面中理作文

当我们做完作业后,吹着空调,吃着零食,舒舒服服、悠闲暇意地看着电视时,也许在几千里,不,几里外就会有一些留守少年在辛苦地搬柴生火,你在玩时,他在劳动。这个问题是我在一碗面里找到的。

今天,我们打着在野外“荒野求生”的旗号来到我闻所未闻的“大王洲”。这个看起来经济不高的“世外桃源”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荒野求生基地。

20分钟的奔波,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一个早上的活动转眼间结束了。同学们正期待地望着老师,以为中午吃什么好东西。可老师的回答让我们绝望。

老师从袋子里拿出锅、吊架、打火机。不用想都知道,是想让我们自己做饭,接着是方便面。

一小时过后,一锅看起来挺好看的面出现在我们面前。不过一会,传来了“我呸,这什么玩意儿,没味道!”这样的抱怨声。这时,老师听到后,说:“如果你们天天吃这面,你喜欢吗?很显然,不喜欢,可有些孩子连这个都没得吃……”

老师的话如一记耳光,火辣辣的。这个耳光不仅打在脸上,更打在心中。

篇7:解读论文中注释

解读论文中注释

1、论文注释是什么

注释是对论文篇名、作者和文稿中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补充、解释和说明。

对篇名的注释,包括论文产生的背景、立项项目、基金项目等等所作的说明。如系系列论文,则应说明此前已发表的论文篇名、发表报刊、时间(期数),以便读者查考。

对作者的注释,即“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或住址、职称、学位、邮政编码等等。篇名、作者注释一般放在论文首页地脚。

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一般放在文章篇末。如系一般引用的个别语句,亦可用夹注的形式,放在引用句子后边,用圆括号标出。篇末的注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注释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序号编码,放在标注处的右上角;注释条目按顺序集中列于文章末尾、“参考文献”前。

2、论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着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未;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这种规定,努力将二者区分开来,在实际写作中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引文一律被当作参考文献处理,二是论文中的注释极少或者说大多没有。

篇8: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迁移《雨点》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迁移《雨点》

教材简析

《雨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2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分别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姿态,并用四个拟人化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来。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雨点的不同样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滴嗒,滴嗒,雨点落下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雨点》。(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小朋友,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不同表现呢?认真读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了。

【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同样赋予了雨点以生命,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小朋友按顺序,看图读有关的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来到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________”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四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说话。)

4.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句式,说清了诗的大意,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用“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了句式的转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同一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池塘图。)

(2)感悟句子意境: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贴出词语:睡觉。)

呀,小雨点怎么一落进池塘就睡起觉来了呀?(看图回答:因为池塘里的水静静的;池塘边很安静;池塘里的水一动不动,很舒服。)

(3)指导读:你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散步”。

(出示词语:散步。)

小朋友,你们散步过吗?谁愿意和我一起来“散步”?

师生共同表演,教师叙述:原来像我们这样轻轻松松走,就是散步。

(3)读词语。

(4)感悟句子意境: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请看――(出示雨点在小溪散步的情景)

(5)指导读句子: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雨点在江河里的情景。

(2)指名读。

(3)指导读。

①感悟“奔跑”的情景:你奔跑过吗?你在什么时候奔跑的?

②出示词语,读好词语。

③感悟句子:雨点怎么会在江河里奔跑呢?(出示图,学生说:因为江河里的水在哗哗地流着,小雨点也随着江水哗哗地流着,像在奔跑。)

(4)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读第四句。

(1)一边想像,一边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评读:你觉得他读懂了没有?从哪里听出来的?

相机理解“跳跃”:(出示图)海洋里波浪汹涌,一浪比一浪高,小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到浪底,就像小朋友在跳跃。

(4)反复读句子。

5.齐读课文。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的贴图、动画、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感受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情态,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凭借板书,复述课文。

1.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板书和图来给大家介绍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一种借图画和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的方法。】

2.自由介绍后,再指名指着板书介绍。

【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本课设计的这一背诵环节,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言。

1.小朋友,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

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雨伞、玻璃、花朵……

2.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回答,相机板书:跳舞、打鼓、开放……

3.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诗吗?

4.朗诵诗:把你作的诗朗诵给大家听。(评点。)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间的差距,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六、识写训练。

写字指导。(略)

附板书:

雨点

(池塘图)睡觉 雨伞 跳舞

(小溪图)散步 玻璃 打鼓

(江河图)奔跑 花朵 开放

(海洋图)跳跃 …… ……

【这个板书的设计,左边一部分不但体现了朗读训练的重点,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复述课文。而从左到右,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也为学生的说话、写话提供了提纲。】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迁移《雨点》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其中一篇文章,这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作者写得很生动,很感人,浓浓的人文情怀会深深地打动每个人的心。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理性分析的教学设计,而是让学生通过多读,读中感悟。因为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去引发他们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一、 读中入手,整体把握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按事情的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我首先从整体入手,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地震中的父与子不离不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文是怎样夸奖这对父与子?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这句话。让学生一起夸一夸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触动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心中肯定会产生疑问――这对父与子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激发出来,我马上设问:课文的哪些描写能够让你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请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句子。求知的欲望是强烈的。于是,学生会饶有兴致地阅读课文,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我实施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抓住父亲了不起的重点文段,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通过品读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如: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对这些表示时间段词语进行品读,指导学生朗读时表示时间的词语要突出强调,还要把语速放慢一些,从中感受到父亲挖掘时间是多么的漫长。父亲在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用什么来挖?让学生找出重点词――挖,通过对“挖”进行品读,读出一位急切找到儿子的父亲的迫切的心情,读出了一位无论什么都动摇不了救子决心的父亲,读出了一位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找到儿子的伟大的父亲……在反复的品读重点词句当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经过36小时的漫长挖掘都不放弃,一位执着、不放弃而且信守承诺的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深深的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学习方法,并要逐渐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学生在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

三、以“趣”促读,趣中感悟

如果把课文中的文字比作一炉煤球,朗读则是让煤球燃烧起来,放出能量。这是在说,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而且,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长时间的单一训练会使学生过于疲劳,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读,有自由朗读、分角色读、导读、领读、挑战读、创设不同的朗读气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在品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父亲挖掘时的迫切心情,我采取挑战读――来,比一比看谁体会得更加深刻。通过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学们一个比一个更起劲,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更深刻。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的效果各异,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能巧妙地把学生带到文本的语言环境中去。使学生在读中悟意、入境、动心,真正使课文中的语言“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我心”.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成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读好几遍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体。

篇10:读中感悟 以悟促读

有幸聆听了纪凌老师上的《芭蕉花》一课,感觉细腻,深情,深深牵动着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本人认为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

教学设计脉络清晰.纪老师抓住哥俩因找到芭蕉花而欢喜,又因母亲为芭蕉花的由来说我们不争气而感到伤心这两条线索,引导学生感受“我”和二哥非常爱妈妈,一心希望妈妈的病能好起来.而当母亲知道了芭蕉花的来历后,那种因孩子犯错而生气着急的心情,深切体会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亮点二:

字词教学采用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课题时,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芭蕉”,而且要求小朋友看她板书,掌握“芭蕉”两字的书写方法.随后为了使学生能区别“株”和“簇”这两个量词的不同意思,她还是采用图片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分辨清楚它们的意思.就是在集中识字时,她也有意识地把“托,掐,捧,搁”四个动词归并在一起,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这四个词的特点.其中的“掐”字既是意思理解上的难点,也是书写的一个重点.纪老师采用了小朋友喜欢的猜字游戏.她做“掐”的动作,请小朋友来猜,既形象,又省去了烦琐的文字解释,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亮点三:

抓住动词,让学生读中感悟,悟中促读,真切感受孩子对母亲的情爱.记得纪老师在出示“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这段话时她故意把“藏”和“捧”读成了“放”和“拿”,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中用词的精妙,而且小朋友的学习习惯也非常好,他们说:“老师,我觉得用'藏'更好,因为——”如此,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了哥俩为了治好母亲的病,那种小心翼翼,百般呵护的神情跃然纸上.一改以往那种“两个词哪个词用得好”的问法.学生主动地学,深切地体会.老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而不是灌输者.

亮点四:

朗读形式多样.有初学课文的自由读,有按要求读,有感悟性的读.整堂课始终围绕文本,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如:当哥俩在私塾里发现了据说可以治病的芭蕉花时,那种欣喜愉悦的心情.纪老师抓住了“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这句话,让学生自由读,老师范读,辨别读,感情读.随后一句过渡“同样一朵花,怎么又让兄弟俩伤心了呢 ”引出了“母亲非常生气——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这句话.纪老师还是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来帮助他们理解母亲不因自己的病而看着孩子犯错的复杂情感.

《行道树》教学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文《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翻越大雪山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初冬》课程教学设计

《小麻雀》说课稿

麻雀说课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八只小猫说课稿

《从现在开始》语文教学反思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23-04-12

五年级上册《小麻雀》说课稿2023-04-15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2023-02-07

题西林壁板书设计2024-01-21

《秋游》语文说课设计2022-11-24

海燕参赛说课稿2022-09-28

题西林壁课件2022-09-02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2023-04-21

空中霸王的克星的教学设计2022-11-11

《我为你骄傲》小学语文说课稿2022-07-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