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时间:2023-11-22 07:47: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共10篇)由网友“sinklowga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篇1: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和补充的思考题,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它形式多样,具有一定 的综合性,因而学生在解答时感到棘手。怎样才能正确解答思考题呢?笔者认为应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 训练,强化学生策略意识,提高他们灵活解题的能力。下面谈谈解答思考题常用的九种解题策略。

一、以退求进的策略

将复杂的问题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去指导问题 的解答。

例1.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应怎样排列?(第七册62页)

□□□

× □□□

──────

这道题若盲目拼凑,不但费时费力,也不易得出正确答案。在解题时可引导学生先退回来研究与例题相类 似,但计算较容易的特殊情形。如:“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 排列?”要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最大,显然较大的数应填在十位上,这样得到41×32和42×31两种可能性。通过 计算可知:41×32=1312,42×31=1302,41和32的乘积较大,符合条件。经过比较发现:41-32〈42-31, 引导学生概括出解题规律:(1 )较大的数应填在最高位;(2)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搭配写;(3)所组成的 两个数的差应最小。根据这一规律,再回过头来解答原题就较为容易:把6 个数字分为三组,8和7为较大数, 应填在两个因数的百位上;6和5为中间数组,填在两个因数的十位上;4和3为较小数,应填在两个因数的个位 上。采用小数与大数搭配的方法,使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最小,从而得到“853 ×764”的乘积最大。因此符合 题目条件的两个数应如右图排列。

(附图 {图})

二、逐步排除的策略

根据题意,把所有不符合条件的结论逐一排除,剩下的即是所要求的答案。

例2. 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运动会800 米赛跑的前四名。小记者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1号说 :“3号在我的'前面冲向终点。”另一个得第3名的运动员说:“1号不是第4名。 ”小裁判说:“他们的号码与 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第六册66页)

根据1号运动员所说:“3号在我前面冲向终点。”说明1 号不是第1名。又因为另一个得第3名的说:“1号 不是第4名。”说明1 号不是第3名,也不是第4名,则1号只能是第2名。由于3号在1号前面冲向终点,可知3号 是第1名。再根据他们的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一样,可知4 号是第3名,2号是第4名。所以他们的名次排列是 :3号获得第1名,1号获第2名,4号是第3名,2号得第4名。

三、寻求对应的策略

有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只要找到这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寻求出解题途径。

例3.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想 一想,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第六册117页)

从题意可知,一杯水和空瓶的重量是固定的。当倒进3杯水时, 连瓶共重440克;当倒进5杯水时,连瓶共 重600克。重量之所以会增加,是因为多倒进了两杯水。因此,两次倒进水后的重量差(600-440)与两次倒进 水的杯数差(5-3)是相对应的。寻找出这一对应关系,则不难求出一杯水的重量是:(600-440)÷(5-3 )=80(克)。空瓶的重量是:440-80×3=200(克),或600-80×5=200(克)。

四、等分探求的策略

一些几何图形直接看去似乎难以计算出结果,但如画出适当的辅助线,将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很容易 得出正确答案。

例4.仔细观察图(1),说出图中阴影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第五册127页第(1)小题)

(附图 {图})

根据图形特点,在图中阴影正方形中画出两条对角线,将图形平均分成八等分,如图(2)所示。 从图中 我们可以清楚看出阴影部分占大

4 1

正方形的─或─。

8 2

五、列表求解的策略

借助图表形象性强的特点分析数据,发现和归纳出计算规律,从而能使问题获解。

例5.经过两个点可画一直线,经过三个点最多可以画3条,经过4个点呢?5个点呢?6个点呢?……你发现 了什么规律? 点数 2 3 4 5 6 ...... 条数

经过7个点,最多可以画几条直线?(第五册126页)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展开想象,动手试画,分析点数与所画直线条数之间的关系,并将有关数 据对应列表,从中发现规律,找出所求答案。 点数 最多可画直线条数 规 律

2 1 2×(2-1)÷2

3 3 3×(3-1)÷2

4 6 4×(4-1)÷2

5 10 5×(5-1)÷2

6 15 6×(6-1)÷2

... ... ...

从上表可发现以下规律:点数与点数减1 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所给点最多能画出直线的条数。利用这一规律 可求出经过7 个点最多可画直线7×(7-1)÷2=21(条)。

六、逆向分析的策略

有些问题,根据题中条件的顺序,逆向分析题意,列式计算,可使问题得解。

例6.两个仓库共有10000千克大米, 从每个仓库里取出同样多的大米,结果甲仓库里剩下3450千克,乙仓 库里剩下4270千克。从每个仓库各取出多少千克大米?(第七册29页)

解答时从最后两个条件入手分析,先求出一共剩下的大米重量,进而求出两仓一共取出的大米重量,最后 再求出每个仓库里各取出的大米的重量。分步解答如下:

(1)两仓一共剩下多少千克大米?

3450+4270=7720(千克)

(2)两仓一共取出多少千克大米?

10000-7720=2280(千克)

(3)每仓各取出多少千克大米?

2280÷2=1140(千克)

七、列举分析的策略

一些思考题的数量关系较复杂,分析时可先将题中已知条件一一列举,然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寻求出 解题途径。

例7.今年二月的一天,有三批同学到王老师家,每批的人数不相等,没有单独一个人来的。三批人数的乘 积正好等于这一天的日期。想一想,这三批学生各有几个人?(第六册86页)

这道题有三个条件,列举如下:

(1)这是二月的某一天;

(2)三批学生的人数都不相同,且都不为1;

(3)三批人数的乘积正好等于二月某一天的日期数, 即不大于29。

根据以上列举的条件,可判定有两种可能性,2、3、4或2、3、5。由于2×3×4=24〈29,2×3×5=30〉 29,因此,这三批学生的人数分别是2、3、4。

八、恒等变形的策略

运用恒等变形的思想,把一些复杂的、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简单、规则的图形,往往可使问题获得巧解。

例8.一个零件形状大小如图(3)。算一算,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第十册29页)

(附图 {图})

解答此题一般是将题图分解为两个基本形体,然后再求这两个体积的和,其思路可行,但计算较繁。若根 据题图中两个长方体高相同(都是1.5厘米)这一数据特点,可用割拼法将题图转化为一个大长方体,如图(4 )。这样可得到一种简便、新颖的解法:

(5+2)×10×1.5=105(立方厘米)

九、假设探求的策略

对一些思考题可先做一个假设,然后根据题意和假设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调整,推出正确的答案。

例9.阳光小学举行环保知识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8分, 答错一题扣5分,没有回答得0分。王蕾蕾 得134分,她答对了几题? 李洁得139分,她答错了几题?(第七册73页)

根据题意,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一题不仅得不到8分, 还要扣去5分,即失去8+5=13分;没答一题仅失 去8分。现假设王蕾蕾20 题都答对,她应得8×20=160(分), 而实际上她只得了134 分, 失去160-134= 26(分)。由于26÷13=2,由此可知,王蕾蕾答错了2题,答对了18题。同理,李洁得了139分,失去了160- 139=21(分),21 ÷13=1……8,即李洁答错了一题,还有一题没有回答。

篇2: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和补充的思考题,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它形式多样,具有一定 的综合性,因而学生在解答时感到棘手。怎样才能正确解答思考题呢?笔者认为应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 训练,强化学生策略意识,提高他们灵活解题的能力。下面谈谈解答思考题常用的九种解题策略。

一、以退求进的策略

将复杂的问题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去指导问题 的解答。

例1.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应怎样排列?(第七册62页)

□□□

× □□□

──────

这道题若盲目拼凑,不但费时费力,也不易得出正确答案。在解题时可引导学生先退回来研究与例题相类 似,但计算较容易的特殊情形。如:“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 排列?”要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最大,显然较大的数应填在十位上,这样得到41×32和42×31两种可能性。通过 计算可知:41×32=1312,42×31=1302,41和32的乘积较大,符合条件。经过比较发现:41-32〈42-31, 引导学生概括出解题规律:(1 )较大的数应填在最高位;(2)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搭配写;(3)所组成的 两个数的差应最小。根据这一规律,再回过头来解答原题就较为容易:把6 个数字分为三组,8和7为较大数, 应填在两个因数的百位上;6和5为中间数组,填在两个因数的十位上;4和3为较小数,应填在两个因数的个位 上。采用小数与大数搭配的方法,使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最小,从而得到“853 ×764”的乘积最大。因此符合 题目条件的两个数应如右图排列。

(附图 {图})

二、逐步排除的策略

根据题意,把所有不符合条件的'结论逐一排除,剩下的即是所要求的答案。

例2. 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运动会800 米赛跑的前四名。小记者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1号说 :“3号在我的前面冲向终点。”另一个得第3名的运动员说:“1号不是第4名。 ”小裁判说:“他们的号码与 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第六册66页)

根据1号运动员所说:“3号在我前面冲向终点。”说明1 号不是第1名。又因为另一个得第3名的说:“1号 不是第4名。”说明1 号不是第3名,也不是第4名,则1号只能是第2名。由于3号在1号前面冲向终点,可知3号 是第1名。再根据他们的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一样,可知4 号是第3名,2号是第4名。所以他们的名次排列是 :3号获得第1名,1号获第2名,4号是第3名,2号得第4名。

三、寻求对应的策略

有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只要找到这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寻求出解题途径。

例3.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想 一想,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第六册117页)

从题意可知,一杯水和空瓶的重量是固定的。当倒进3杯水时, 连瓶共重440克;当倒进5杯水时,连瓶共 重600克。重量之所以会增加,是因为多倒进了两杯水。因此,两次倒进水后的重量差(600-440)与两次倒进 水的杯数差(5

[1] [2] [3]

篇3:小学数学第八册部分思考题解题思路浅析

小学数学第八册部分思考题解题思路浅析

1.期末考试,小东的语文成绩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7分;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成绩 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6分。想一想:小东的哪一科成绩最高?你能算出小东各科考试的成绩吗?(P13)

解题思路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三个已知条件不难看出是语文分数最高。如何求出三科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呢?可用“整体思路”进行思考。因为这道题是属于已知“甲乙两数之和、乙丙两数之和、丙又与甲数之和” 而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的“回环”问题。解题时先将三个两两之和加起来得到三科的“两两总成绩” (每科的成绩都计算了两次),接着除以2得到三科的(一次)总成绩,然后用这个总成绩减去语文自然总分得 数学分、减去语文数学总分得自然分、减去自然数学总分得语文分。分步列式解答如下:(1)三科总分:(197+ 199+196)÷2=…=296(分),(2)三科成绩分别是:语文296-196=100(分)、自然296-199=97(分)、数学29 6-197=99(分)。

2.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

根据上面给的条件,编成一道完整的一步应用题,再改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改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P22)

解题思路分析:如改编成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只要在已知条件的后面加上“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就可 以了;改编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只要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加上“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行小时的路程 是多少千米”就可以了;改编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将上面的一步题和两步题合并起来,如“一辆汽车 3小时行105千米(原给已知,下面加上转步条件和问题)。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再行( )小时,一共可以 行多少千米?”

3.玉梅的期末考试成绩单给弄污了。你能帮她算出数学成绩来吗?

附图{图}

解题思路分析:本题也可按整体思路来思考。先想三科的总分是多少,再去求数学成绩。解如下:85×3- 80-85或85×3-(80+85)=…=92(分)。

4.用0、0、0、0、1、2、3、4、5、6这十个数学写出一个十位数,所有的0都要读出来。(P41)

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有关数位、写数、读数以及0的占位作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可引导学 生这样想:根据每级数末尾的0再多也不读,只有每级数的有效数字之间的0和次级首位上的0才读出来(如果连 续有几个0也只读一个)的规律,只要把四个0分别放在个级和万级和首位及这两级中间位置就能达到把四个0都 读出来的要求。如写成1203040506或3405010206等等。

5.把50分成两个双数的和,有多少种分法?(交换加数位置的看作同一种分法)(P53)

解题思路分析:这是一道智力型的组合题,可以这样思考:除去50和25,剩下48个数,其中双数占一半是 24个,这样每头尾两个双数合成50,如2和48,4和46,……直至24和26,这样的对子共有12对,每对算一种分 法,共有12种。用算式表示就是:(50-2)÷2÷2或者(50÷2-1)÷2=…=12(种)。

6.选三个一位数,例如1、2、3,组成所有可能的三位数(不许重复)。求出这些三位数的和以后,再除以 上面三个一位数的和,商是多少?再选三个一位数,照上面的方法做做看,商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P53)

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除了考察学生的组合组数能力之外,还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解题时可这样思考:先按题目给出的三个一位数组出所有可能的三位数进行计算。如(123+132+231+213+312+3 21)÷(1+2+3)=…=222,再让学生任意选三个其它的一位数进行同样方法的计算,使学生发现商同样是222,没 有变化,从而引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计算过程,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任选的三 个一位数在组成所有可能的六个三位数的和做被除数时,每个数字都分别在百位上出现两次、在十位上出现两 次,在个位上出现两次,而三个一位数的和做除数时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所以他们的商是222。

作为教师,应注意把特殊的现象归纳到一般的情况。这就是,如果设任选的三个一位数分别为a、b、c,则 由它们组成所有可能的三位数分别是abc、acb、bac、bca、cab、cba(注:这里是从字母占位角度写的、没有 相乘关系,因此有abc→100a+10b+c等等),那么它们在进行

〔200×(a+b+c)

如题目要求的计算中就会出现如下情况:……=──────────

①六个三位数百位数的和

20×(a+b+c) 2×(a+b+c)〕 (a+b+c) + ─────────── + ─────────── ÷ ────────

②六个三位数十位数的和 ③六个三位数个位数的和 ④三个一位数的和

根据乘(除)法的分配律得:①÷④+②÷④+③÷④=200+20+2=222,所以,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 无论是选哪三个一位数,商都不会有变化,都是222。

7.在下面的数字中间填上加号或减号,使计算的结果得100。 1 2 3 4 5 6 7 8 9=100,例如123+4-5+67- 89=100。(P60)

解题思路分析:这一道题,思维弹性大,方法不止一种两种。总的思路是以“100”为目标,均匀平衡、前后 照应。下面提出另外的5种计算形式,供参考。

(1)12+3+4+5-6-7+89=100;(2)1+23-4+5+6+78-9=100;(3)1+2+34-5+67-8+9=100;(4)123+45-67+8-9=100 ;(5)123-45-67+89=100。

8.在下面的乘法算式中,1到9这九个数字各出现一次。你能填出□里的数字吗?

□×1□□□=□□52。(P67)

解题思路分

析:这道题是一位数乘以四位数积仍是四位数的智力游戏题。解题的时候应先从积的个位考虑 。两数相乘使积的个位出现2的有8和9、7和6、4和8、4和3,但前一对数无论如何也难保积是四位数且能使积的 十位数是5,于是确定取后三组数。经尝试推算,得到如下几个算式:3×1284=3852,4×1963=7852,……将4作 为被合乎“1到9这9个数学各出现一次的,再经过进一步推敲,只有一个算式,就是:

附图{图}

9.▲、●、◆代表3个数。并且①▲+▲=◆+◆+◆,②◆+◆+◆=●+●+●+●,③▲+◆+●+ ●=400。▲=?,◆=?,●=?。(P72,小题序号为笔者所加)

解题思路分析:本题可用相等代换法进行思考。由①可知三个◆相等于两个▲,代入②得▲+▲=●+● +●+●;这样就可看出,一个▲相等于两个●;于是③可变为▲+◆+▲=400,这时把两个▲换成如①的三 个◆就得:◆+◆+◆+◆=400;所以◆=100,把它代入①得▲=150,再把◆=100代入②得●=75。

10.▲和◆分别代表被除数和除数,请你根据下面的两个算式,求出▲和◆各是多少?①▲÷◆=12……1 5,②▲+◆=353(P80,小题序号为笔者所加)

解题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包含除法算式的理解程度。它需要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看 到“19÷9=2……1”这个算式时,应当能够想到被除数19中包含有2个除数和一个余数;如果将被除数19和除数 9相加,其得数中就包含了(2+1)个除数和1个余数;于是,要想根据这个得数求除数,就应先减掉那个余数后再 除以除数的`个数,即(商+1)个。所以本思考题解法如下:除数◆=(353-15)÷(12+1)=…=26,被除数▲=1 2×26+15=327。

11.全国大约有13000万小学生。如果每个小学生节约1小张纸,32小张算作一张,500张是1令,一辆汽车装 125令。大约要多少辆汽车才能装完?(P83)

解题思路分析:小学生通过做这道题,可受到“积少成多”、“珍惜”与“节约”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解题思路如下:(1)先算全国的小学生每人节约1小张纸相当于节约了多少纸张:13000万÷32=130000000÷3 2=4062500(张);(2)再算这些纸合多少令:4062500÷500=8125(令);(3)最后算这些纸大约要多少辆汽车 才能装得完:8125÷125=65(辆)。你看,全国小学生每人只节约一小张纸,合起来就要65辆汽车才能装得完 ,它能供给多少个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读书呀!

附图{图}

13.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千克,大水桶盛水11千克。不要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 5千克水来?(P89)

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思维过程如下:先将大水桶空 着,然后用小水桶盛满水倒进大水桶中,接连三次;到了将大水桶刚好盛满水时,小水桶里还剩下1千克水;这 时可将大水桶的水倒进别的容器中,再将小水桶中的1千克水倒进大水桶中,然后再将小水桶盛满水倒入大水桶 中。这时大水桶中的水就刚好是5千克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就是4×3-11+4=…=5(千克)。〔注意:这里的 算式不能写成4×4-11=…=5(千克),因为关键在于在前3次的盛水过程先挪出1千克水,这样才有可能得到5千 克水〕

14.一个同学在计算a-34.6+7.2时,错算成a-34.6+72。这样算得的结果和正确的结果比,有什么变化?(P 124)

解题思路分析:一道同一级的减加混合两步计算的算式,被减数和减数不变,而把加数7.2错算成72,无疑 是使结果多了(72-7.2),所以比正确的结果多了72-7.2=64.8。(注意:这里要防止学生把7.2到72与算式脱离 而误认为是扩大了10倍的倾向)

15.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 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P128)

解题思路分析:这题主要是向学生渗透运动变化观点。主要思路如下:第一秒下落4.9米,第二秒下落(4. 9+9.8)米,第三秒下落(4.9+9.8×2)米,第4秒下落(4.9+9.8×3)米,于是总共下落〔4.9×4+9.8×(1+2+3)〕 =…=78.4(米)。这就是物体下落前距地面的高度。

16.57辆军车排成一列通过一座桥,前后两辆车之间都保持2米的距离。桥长200米,每辆军车长5米。从第 一辆车头到最末一辆车尾共长多少米?(P164)

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的主要知识点是认识和利用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间隔数,区别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 57辆军车排成一列的间隔数是(57-1)个,每个间隔长是2米,(57-1)个间隔共长〔2×(57-1)〕米,加上57辆军 车的长度(5×57)米,那么,从第一辆车头到最末一辆车尾一共长为2×(57-1)+57×5=…=397(米)。(注:因 为不是求“从第一辆车头上桥到最末一辆车尾离开桥”,所以题目中的“桥长200米”是多余的无用已知条件。 )

篇4:小学数学第八册部分思考题解题思路浅析

小学数学第八册部分思考题解题思路浅析

1.期末考试,小东的语文成绩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7分;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成绩 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6分。想一想:小东的哪一科成绩最高?你能算出小东各科考试的成绩吗?(P13)

解题思路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三个已知条件不难看出是语文分数最高。如何求出三科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呢?可用“整体思路”进行思考。因为这道题是属于已知“甲乙两数之和、乙丙两数之和、丙又与甲数之和” 而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的“回环”问题。解题时先将三个两两之和加起来得到三科的“两两总成绩” (每科的成绩都计算了两次),接着除以2得到三科的(一次)总成绩,然后用这个总成绩减去语文自然总分得 数学分、减去语文数学总分得自然分、减去自然数学总分得语文分。分步列式解答如下:(1)三科总分:(197+ 199+196)÷2=…=296(分),(2)三科成绩分别是:语文296-196=100(分)、自然296-199=97(分)、数学29 6-197=99(分)。

2.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

根据上面给的条件,编成一道完整的一步应用题,再改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改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P22)

解题思路分析:如改编成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只要在已知条件的后面加上“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就可 以了;改编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只要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加上“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行()小时的路程 是多少千米”就可以了;改编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将上面的一步题和两步题合并起来,如“一辆汽车 3小时行105千米(原给已知,下面加上转步条件和问题)。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再行( )小时,一共可以 行多少千米?”

3.玉梅的期末考试成绩单给弄污了。你能帮她算出数学成绩来吗?

附图{图}

解题思路分析:本题也可按整体思路来思考。先想三科的总分是多少,再去求数学成绩。解如下:85×3- 80-85或85×3-(80+85)=…=92(分)。

4.用0、0、0、0、1、2、3、4、5、6这十个数学写出一个十位数,所有的0都要读出来。(P41)

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有关数位、写数、读数以及0的占位作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可引导学 生这样想:根据每级数末尾的0再多也不读,只有每级数的有效数字之间的0和次级首位上的0才读出来(如果连 续有几个0也只读一个)的规律,只要把四个0分别放在个级和万级和首位及这两级中间位置就能达到把四个0都 读出来的要求。如写成1203040506或3405010206等等。

5.把50分成两个双数的和,有多少种分法?(交换加数位置的看作同一种分法)(P53)

解题思路分析:这是一道智力型的'组合题,可以这样思考:除去50和25,剩下48个数,其中双数占一半是 24个,这样每头尾两个双数合成50,如2和48,4和46,……直至24和26,这样的对子共有12对,每对算一种分 法,共有12种。用算式表示就是:(50-2)÷2÷2或者(50÷2-1)÷2=…=12(种)。

6.选三个一位数,例如1、2、3,组成所有可能的三位数(不许重复)。求出这些三位数的和以后,再除以 上面三个一位数的和,商是多少?再选三个一位数,照上面的方法做做看,商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P53)

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除了考察学生的组合组数能力之外,还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解题时可这样思考:先按题目给出的三个一位数组出所有可能的三位数进行计算。如(123+132+231+213+312+3 21)÷(1+2+3)=…=222,再让学生任意选三个其它的一位数进行同样方法的计算,使学生发现商同样是222,没 有变化,从而引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计算过程,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任选的三 个一位数在组成所有可

[1] [2] [3]

篇5: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

高中历史五大学习技巧

首先,先看书,后背书。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点的背。这理由很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东西你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很多事情,你没有特意去背,但你却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题,遇到看书时没注意的问题了,再去书中找出来,划上重点,长此以往,这便是你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做过高考练习的同学都知道,高考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记住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第五,勤练习,保持手感。高考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成绩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

高中历史解题攻略

1、做选择题首先得仔细审题

要想做好选择题,仔细审题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你清楚了题干信息和问题,才能才能准确的找出答案。如果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很容易选错,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考试卷子发下来以后,总有一部分学生说明明会做的题,考试的时候却做错了的原因。

2、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

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题干信息给出的隐含条件。一般隐含条件对于能否选出正确答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忽略了隐含条件,那么这道题做出来的可能性就很小。(当然了,还可以靠蒙,而且梦到正确答案的几率也是很大的,毕竟是单选题)。

3、注意选择题的限定条件

做选择题除了认真审清题意、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以外,还要注意限定条件。历史选择题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符合条件的选项不止一个。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的限定条件,如果有了限定,那么符合题目的选项就剩一个了,也就是正确答案。

4、利用排除法

排除法是做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不仅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还能提高答题速度。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信息,确定时间或者空间范围,先把不符合的选项排除,然后在在符合条件的选项里找出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认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帮助找出正确答案。

篇6:完形填空之解题策略

完形填空是一种常见题型。它综合性强,不仅考查语法、词汇、句型、句式、惯用法,而且还考查判断推理能力。近几年增加了对文章的结构意义、上下文的衔接、逻辑思维等内容的考查比例,已逐步由最初的客观命题向现在的主观命题转变。其命题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上下文从所给的单词中选择,并用其适当形式填空;另一种是缺词填空,也就是要求我们直接把文中所缺的词写出来,有的已给出首字母。

以“缺词填空”为例,可分三步进行。

1. 通读全文,瞻前顾后,融会贯通 在做题时一定要先掌握文章的中心大意,然后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判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时前后空缺的词语可以在文章的某个地方找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空都如此,大多数还要靠下一步来完成。

2. 分析空缺,前勾后连,掌握变化 有了第一步的概况了解,接下来就要填词了。首先,我们必须对每一个空缺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该空所在句子的位置、前后词语的关系以及该句的结构判断出该空应填何种词;接下来就要拿出看家本领确定各种词形变化、时态、语态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其内容常集中在名词(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名词的数、所有格及其它用法)、动词(时态、语态、不定式、短语动词等)、形容词、副词(等级变化及用法)、连词(在并列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中的用法)、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不定代词等的用法)、介词(主要是和一些词的固定搭配)等。

3. 复原阅读,仔细检查,敲定答案 短文填好后,我们应该进行一次浏览性的速读,以检查自己所填单词是否正确,短文是否合理完整。下面我们以初三组决赛B)为例来具体分析。

Simon wrote his question on a piece of paper before he went to sleep. And he found his father's answer when he woke up.

Question:

The most popular girl in school,Andrea,invited(58)________ to a party,but she didn't invite my best friend Barbara. I didn't even tell Barbara(59)________ the party because I don't want to hurt her feelings.

Today Barbara invited me to go to Disney World with her family on the same weekend as the

(60)________. I didn't really(61)________yes or no,and I think that hurt her. I would love to go to Disney World,but I don't want to miss the party,and I don't want to lose Barbara as a friend.

I have to give her an(62)________ soon. What can I say?

Answer:

Do you really like Andrea?Or do you just want to be with the popular kids?And what about Barbara?Do you really(63)________ about her?Or do you just want to go to Disney World?

I don't know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but you(64)________ them. You have no idea because you want to have everything,and that's not(65)______. You need to find out what's really important to you and make a choice.

快速浏览短文,可知大概意思是Simon遇到了一件左右为难的事,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爸爸给了他一些指点。

通读全文要一气呵成,判断文章的体裁、结构即可;抓住首尾句,找出关键词可帮助了解文章的中心。

了解短文大意后,我们就可以分析空缺,根据上下文初定答案了。

58. 填me。根据文章的意思可判断出此空填第一人称,动词invite后接代词时要用宾格。

59. 填about。告诉某人关于某事,用tell sb. about sth.。

60. 填party。由“the same”可知是指与上文“party”相同的周末。

61. 填say。由“Question”中最后一句及此空在句中的位置可推断答案。

62. 填answer。作“答复;回答”讲,可用“answer”或“reply”,但空前面用了不定冠词an,所以应该填answer。

63. 填care。根据文意,此句应该表示“在乎(某人)”,所以用短语care about。

64. 填know。由于but引导的从句表示转折,意思应与前句相对。

65. 填possible。尽管难以取舍,但Simon也“不可能”两者兼得,根据前面已有否定词not,所以此处应填possible。

这一步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结合词形、词义、时态、语态找出一个正确的单词;根据惯用法、固定搭配确定答案;运用逻辑推理及常识作出判断;遇到难句或找不出有把握的答案时,可采取排除法、筛选法,结合上下文,看语句是否通顺,语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逻辑,逐一将想出的可能性答案中错误的排除。

答案确定后,我们来读一读短文,看看是否有疏漏或不妥之处。

初定答案后要将所填答案放入原文仔细阅读,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这一步大家常会忽略,也是丢分的重要原因。要知道,我们在做题中会有一时无法确定的题,或者有误写的答案,最后一次阅读实际上就是调整、修改、完善,这种验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单词、短语与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时态和语态是否正确;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是否有误;词形变化是否正确;上下文是否一致;语义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完整等。

掌握了这种形式的完形填空的解题策略,对于第一种形式的就更好处理了,毕竟,空缺处该填的词都已给出了,我们只要把多余的几个给排除就好办了。回去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训练。

篇7:高考数学考场解题策略

一、三点建议

1、保持内紧外松的临战状态

①考生在考试前一、二周陆续放松,进入临战状态,并进行生物钟的调节,让自己的作习时间安排得与高考同步。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情绪的稳定、降低学习强度,增加睡眠时间,进行轻微的活动,增加体质,熟悉考试细则,作不要的物质准备,在一种宁静的气氛中,只要做复习的识证性的复习工作。比如回想学科的整体结构,疏通知识网络,背诵重要的定理公式,查阅笔记中的重要内容等,发现缺漏时,千万不要焦急,应从容不迫坐下来翻看一下资料。经过强化训练后的静息,是记忆恢复的最佳选择,相反这段时间还做难题,加班加点,只会带来精神的过渡紧张疲劳,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考场的发挥。至于作习时间进入工作状态并迅速达到高潮。

② 考离家前,要按预先列好的清单带好一应用具,如准考证、文具等,否则进土考场后又为忘这忘那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影响考试的发挥。(如:进入考场后发现缺了什么或者什么找不到,急得脸面发红,冷汗直冒,未考先慌,未战先败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

③ 考试过程要放得开,挺得住,精神集中,心态和平,善于暗示自我,还要认识到个别题目不会做,个别科目未能发挥应有的水平都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自乱阵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坚持做好每一题,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不到时间决不放弃,发扬“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顽强作风,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树立“我难、你难、他也难,大家都难不算难”的全局意识。

2、使用适应高考的策略

高考的性质与平时的训练不同,高考的形式也与平时的作业有很大的区别,如时间的限制性,分数的选拔性,评分的阶段性等,都要我们采取一些不同平时的解题措施,再次提两条建议:

① 由于高考时间的限制,因此拿到题后要迅速解决“从何处下手”, “向何方前进”这两个基本问题,这与平时作业没有时间限制有很大的区别,高考有明显的速度要求。据资料统计:一套高考数学试题通常控制在个印刷符号,若以每分钟300—400个符号的速度审题,约需5—7分钟,考虑到有题目要反复阅读,实际需要时间不少于12分钟, 书写主要用于解答题约3000个印刷符号,若按每分钟150个印刷符号书写大约28分钟,也就是说看清楚土模后直接抄写答案都得40分钟,留给思考、草算、文字组织和复查的时间只要80分钟,平均到每道题(通常22道题,近30个问)保证不了3分钟,为了给解答留下思考时间,选择、填空题就应在一、二分钟之内解决,解决不了就跳过去,不能纠缠解答题中容易题也只能边想边写,节省时间。对于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时间分配应以4:6为宜,具体到每一道题,一旦找到了解题思路,书写要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能拉泥带水,罗嗦重复,更不能添蛇画足,注意知识的得分点,对于设计初中知识的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须知“言多必失”,多写一步就是多出现一个错误的机会,就多占用了后面高分题的时间,叫做“潜在丢分”。如解应用题或排列组合问题时,在引进所需字母后可写。依题意”直接写出数字模型,话件题目较长时,多用。原点二”,这就节约了很多时间。

②  灵活机动,由于高考题量大,且实行“分段评分”,所以考生必须作心理换位,从平时做作业的“全做全对”要求,转到立足于完成部份题目的部份上来,并积极争取“分段得分”。即合理应用数学解题策略,使所掌握的知识能充分表示出来,并转化为得分点,比如:分解分步的解题策略;引理或中途点的解题策略;以退求进 的解题策略;正难则反的解策略;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策略等解题技术,使得进可以全题解决,退可以分段得分。

3、运用应对选拔的考试技术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技术上考虑,有两点建议,即制定科学的解题程序,树立“进入录取线”的全局意识。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免因“顺序答题、自然书写”所带来的缉私户性的失分,对次提出五点建议:

① 提前进入角色;

②迅速摸清题型;

③执行“三个”循环;

④做到“四先四后”;

⑤答题”一快一慢” 。

对每条建议作如下说明:

①提前进入角色是那到试卷前半小时,应让细胞开始简单数学活动,让大脑进入单一的数学情景,这不仅能转移临考前的焦虑,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这个过程跟体育比赛中“热身”一样,具体操作如下:清点用具是否齐全,把一些重要的数据,常用的公式,重要的定理过过电影,同学之间互问互答一些不大复杂的问题,但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回出现紧张情绪。

②迅速摸清“题情”。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思考问题尚未进入高潮,不要匆忙答题,可先从头 尾正面反面览一遍全卷,弄清全卷有几页,几题,印刷是否完整、清晰,尤其认真读试卷说明与各类题型的指导语。其主要作用是:

a、了解试卷的全貌和整体结构,便于从科学的知识体系产生联想,激活回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b、顺手解答,即顺手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题、填空题,寻找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易上手会做的题目,主要能很快答出一、二道题,情绪就会迅速稳下来,有“旗开得胜”的愉悦,有一种增强信心的作用,他将会鼓励自己能更充分的发挥。

c、粗略分类,给“先后难”做好准备。

d、心中有数,即题目有数,各学科知识心中有数,每一道题得分情况有数,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

③执行“三个循环”,这就是讲完整解答一套试题可经过三个循环,一头一尾两个小循环,各用时10分钟左右,中间一个大循环用时近100分钟。

第一循环通览全卷,先作简单的第一遍解答是第一个小循环,按高考题的难度比例3:5:2计算,可先做30%的容易题,获二、三十分,同时把情绪稳定下来,将思维推向高潮。

第二个循环用时100分钟,基本完成全卷,会做的都做完了,在这个大循环中,要有全局意识,能整体把握,并要执行“四先四后”, “一快一慢”的原则。

第三个循环查收尾,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检查解答并实施“分段得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不可能字第二个循环中答对所有题目,因此要对那些答不全或答后一关,即使做完了题目,也要复查,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一步是正常发挥乃至超水平发挥不可缺少的一步,否则将遗憾终身。

④做到“四先四后”,考虑到满分卷极少数的,绝大多数考生都只能答部份题或题目的部份,执行好“四先四后”的技术是明智的。即:

a、先易后难:就是说先做简单题,后做困难题,跳过啃不动的题目,对于低分题不能耽误时间过长,千万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无暇顾及” 。

b、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即可看到较多有利条件,也可观到较多不利因素,特别是后者,不要惊慌失措,万一试题偏难(比如高考卷),首先要学会暗示自己,安慰自己“我难、你难、他也难,大家都难不算难,要镇定,不要紧张”,先做那些容易掌握比较到家,题目比较熟悉的题目,这样容易产生精神亢奋,会使人情不自禁的进入境界,展开联想,促进转化,拾级登高,达到预想不到的目的。

c、先高后低:就是说要优先处理高分题,特别是在考试后半时间,更要注意解题的时间效益,两道都会做的题,应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尽可能减少时间不够而失分其次要注意前面低分题久攻不下,后面高分容易题无时间光顾这种想象发生。

d、先同后异:就是说考虑将同学、同类型的题目集中处理,这些题目常常用到同样的数学思想和类似的思考方法,甚至同一数学公式,把它们和起来,一齐处理,思考比较集中,方法知识网络比较系统,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小,避免兴奋中心的过快转移带来不利的影响。

⑤答题“一快一慢”:这就是说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审题要慢:是说题目本身包含无数个信息,问题是你将如何将这无数个信息通过加工、整理成你的有用的东西。这就是需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解答形式、数据要求等各方法弄懂这一步不要怕慢。“成在审题,败在审题” 。

二、掌握高考解题的思维规律

研究表明:中学教材是高考试题的基本来源,每年平均有50%--80%的试题是课本的类型、变题。少量高难题找不到课本的原型,但实际也是按课本知识所能达到的范围来设计的,因此解高考题与平时作业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特殊环境下和特定的条件下完成的,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严格受时间的限制,因此解高考题必须做到:

①迅速解决“从何处着手”;

②迅速解决“向何方前进”;

③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④立足一次成功,重复复查环节。

因为高考时间较为紧张,不可能做大量细微的接后检验,所以要立足与一次成功,稳扎稳打,字字正确,步不有据努力提高解题的成功率,最好每进行一次书写,都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上下两行,顺便检查有无差错。

复查应“以粗为主,粗细结合”,其主要目的在于看题目是否遗漏﹖题意是否弄错﹖要求是否符合﹖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科学﹖其复查方法主要有:复查核对、多解对照、逆向运算、观测估算、特值检验、条件检验、逻辑检验等。

三、注意加强分段得分技术

高考试题的有一个明显特点是“进门容易、出门难”,因此,在解高考试题分段中又一个技术是分段得分。

①分解分步----缺步解答:解题中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实在啃不动,一个明智的策略是,将他分解为一系列的子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把这种情况反映出来,说不定起到“柳暗花明” 的效果,也就是说在高考解答中能做几步算几步,能解决什么程度就表达到什么程度,最后虽不能拿满分,但部份分总是可以拿的。

②以退求进---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我们不能马上解决的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可以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从复杂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上来。这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 。

③正难则反---倒步叫做“正难则反”也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顺推有困难时就逆推,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就从见解证明,从左推有困难时就从右推,从条件有困难时就从结论出发,这种死亡方式叫逆向思维,效果很好。

④扫清外围---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即有主要的实质步骤,也要有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找不到,找辅助解答的步骤也是明智的,有时间甚至是必可少的。辅助解答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准确作图,条件翻译等。

⑤大胆猜测—认真作答:猜测是一种能力,最后就是在结实过程中实在没有办法,无从下手,不妨就用猜想来“进可攻全守,退可分步得分” 。

总之,在解高考试题时,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考试技术也是不可缺少的。

篇8: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

一、读懂首句,判断体裁,确定时态

二、动脑思考,分析推理

三、通读全文,验证所填的词

考查范围

一、语境(上下文)

二、语法: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形式)、名词、代词、冠词、介词、固定搭配、情态动词、复合句、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及构词法、倒装等。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语法知识进行填充

(1)考查定冠词和代词。考生切记:在可数名词单数之前要用限定词,常为冠词或(物主)代词。

如:There once were a goat and a donkey...So the farmer killed goat and gave the donkey medicine made from its heart.

解析:该空后的goat特指上文提到的goat,故该空填定冠词the。

(2)考查并列连词或各类从句的引导词。

如:It was not long the waitress came back and then she began to wipe down the table and suddenly was surprised at what she saw.

解析:该空填befor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符合“it is/was+一段时间+before”句型。

(3)考查固定搭配。

如:In short, I believe that it is great use to keep a dairy in English.

解析:根据固定搭配“be of +抽象名词”可判断该空填of。

(4)考查常用固定句型,如:so/such...that..., it is...(for sb.) to do sth.,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re is no sense in doing sth., 比较级+than等。

2、根据前后逻辑关系进行填充

如: there was no man to see any of the flights, we can be told by the animal's footprints that the fight did take place.

解析:根据前后句的让步转折关系,可判断该空填Though/Although。

3、根据语篇标志进行填充

语篇间往往有标明内在联系的词,我们称这些词为“语篇标志词”。

如表示结构层次的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等;

表示因果关系的then,therefore,so等;

表示转折关系或变换话题的however, but, by the way等。“语篇标志词”对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上下文关系很有帮助。

总结

一、首先熟悉语境

二、对于连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不仅要理解它们的意思,还要熟记它们,在考试时能准确、快速地提取它们

三、对于动词,要掌握常用的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四、对于句子,要能够分析其结构,懂得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词性

五、对于单词,不仅要背诵其意义和拼写,还要掌握基本的词形变换

篇9:GRE填空解题策略花式大

GRE填空实用解题策略花式大汇总 高手保分经验每条都要学会

1.重复的基本规律:点对点

2.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3.读题干的策略:先读主干,再读分隔

4.分析的策略:a.分析句子结构b.定位中心词和逻辑关系c.选词d.理解句意

5.分析的具体方法――分隔与粘连

6.分隔结构通常为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分词结构,大的介词短语结构。分隔结构一旦出现,则成为其前空格的答案,或者这些分隔中本身有空格,则应该从分隔前的结构中寻找信息。

7.如果分隔中或者分隔前都没有空格出现,这个分隔就是一个无用的分隔,一个冗余的信息,阅读时跳过去。

8.有时分隔结构会出现在主从句中,比如因果句中的because之后为逗号,不直接出现原因从句,而先出现分隔;或者although之后先出现分隔,然后再出现真正的转折从句等等。一律先跳过分隔,将真正的因果,转折,并列等主干逻辑读出来。

9.粘连指以分号,逗号,冒号分开的上下两句中的各种重复关系。包括:

a.直接重复

b.双重否定的标志:“it is wrong /presumptuous/irony/paradoxically/foolish to say that…

c.主动被动重复一般用by来引导,A-B,Bby A;或者将by换为三个短语代替:is the result of,is the outgrowth of,is the product of.此句基础上还可以变化为:非a->非B;Bby A.

d.逆否重复AB,B―>A.没有by,the result of,the outgrowth of,the product of等。

e.比较句重复

f.手段和目的A by BB for A;by=in thems of

g.特殊并列句包括宾语从句,原因从句,同位语从句等一切从句的并列。此时解题就应该在两个并列从句之间进行推理,不必要考虑从句和主句之间的关系。

h.时间对比句

before,once,formerly,initial,pristine,erstawhile,hereto,hitherto,now,furture或者beging,start,create,或者until,no longer等。时间相反,一切对称成分相反。比如相反的时间有相反的动作,目的,原因,状态,观点等等。No longer,until要特别注意。

10.小连接:and,but,rather,even,as..as.,so as to连接对称的两个形容词,动词,副词或者不定式短语。

GRE填空500题词汇精选逐题解读

题目

Readers may initially be irked by the book’s apparent (i) ___ but, once immersed in the author’s prose, they may come to regard the work’s (ii) ___ as an asset.

Blank (i) Blank (i)

A. flippancy D. subtlety

B. aimlessness E. discursions

C. tendentiousness F. exhaustiveness

正确答案

BE

题目解析

原句翻译:这本书看似没什么主题,读者最初也许会烦,然而一旦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就会发现,这本书好就好在它天马行空。

词汇含义

突破口在第二空,读者们转而认为这本书的某个特点是它的价值所在,既然说 come to regard,那么 subtlety / exhaustiveness 就可以排除了,这两位用不着 come to regard,应该一上来就 regard 了。根据 discursion 进而可以选出第一空。

irk 使厌烦

flippancy 轻浮,轻率,无礼

aimlessness 无目的,无目标

tendentiousness 偏向某种态度,有偏见

subtlety 微妙,精妙

discursion 漫谈(跨越很多主题或领域)

exhaustiveness 详尽,彻底,全面

GRE填空500题词汇精选逐题解读

题目

Those who took Clark’s old-mannered compliance for obsequiousness (i) ___ him: his apparent (ii) ___ veiled a fervent (iii) ___ of the authority that others exercised over him, one that he occasionally expressed by discreetly sabotaging their most important projects.

Blank (i) Blank (ii) Blank (iii)

A. misconstrued D. cynicism G. veneration

B. condemned E. acquiescence H. justification

C. respected F. intractability I. detestation

正确答案

AEI

题目解析

原句翻译:把卡拉克那种旧式的服从当作曲意逢迎,是对他的一种误解:表面的默许掩盖了他对当权派的强烈不满,正如其他人对他的憎恶,这种不满从他屡次暗中破坏上面最重视的计划可见一斑。

词汇含义

take A for B 以为 A 是 B

compliance 顺从,服从,(贬义)逆来顺受

obsequiousness 巴结逢迎,卑躬屈膝

misconstrue 误解,误会

condemn 谴责,官方宣称(某事物)有缺陷或不宜使用,判(死)刑

cynicism 犬儒主义

acquiescence 默许,默认

intractability 难以驾驭,难以治疗,难以加工或操作

veneration 尊敬,崇敬

justification 辩护,正当的理由、借口

detestation 憎恶(的态度或原因)

discreetly 严谨慎重地,举止朴素谦逊地,不引人注意地

sabotage 阴谋破坏

GRE填空500题词汇精选逐题解读

题目

Although its director ___ that the movie uses a documentary approach in portraying the famous sit-down strike, in practice its characters are heavily fictionalized and fall into familiar Hollywood types.

A. asserts

B. concedes

C. guarantees

D. disputes

E. grants

F. maintains

正确答案

AF

题目解析

原句翻译:尽管导演坚称电影采取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呈现那场著名的静坐罢工,但实际上,其中的角色都被严重虚构,成了大家熟悉的好莱坞类型。

词汇含义

assert 坚持己见,断言,肯定地表示

concede 承认(某事)属实、有效、合理等,让出(某物),允许(他人)得到(某物),承认自己输掉(比赛,竞选等)

guarantee 担保,承诺,保证地表态,承担修理费(汉语中的“质保”三年的“质保”,保证换或修)

dispute 辩论,质询,争夺,竞争

grant 同意或允许(请求等),赠与,授予,同意或承认(某事属实)

fall into something 进入某种状态

GRE填空500题词汇精选逐题解读

题目

When studying the ancient Greek astronomers, Copernicus realized that despite the intrinsic beauty of many of their arguments, the ancients often made claims that ___ logic.

A. refuted

B. questioned

C. influenced

D. swayed

E. defied

F. disregarded

正确答案

EF

题目解析

原句翻译:对古希腊天文学家的研究中,C 认识到,尽管他们的很多论证有一种天然的美感,但也经常违背逻辑。

词汇含义

refute 驳倒,推翻,否认真实性

question 审问,提问,质疑

sway 摇摆,摇晃,影响或改变(某人的)观点或行动

defy 违反,藐视,拒绝让步

disregard 忽略,漠视,不尊重

也许有同学选了 refute / question 的组合。回到句子,这些人都是天文学家,天文学家可以在论证天文学问题时违反逻辑规律,但他们不会专门地质疑和讨论逻辑问题,那不是他们的本行。

篇10:高考数学临场解题策略

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就是说,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六、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6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七、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八、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象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九、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十、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十一、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解决探索性问题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十二、应用性问题思路:面—点—线

解决应用性问题,首先要全面调查题意,迅速接受概念,此为“面”;透过冗长叙述,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重点数据,此为“点”;综合联系,提炼关系,依靠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此为“线”。如此将应用性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当然,求解过程和结果都不能离开实际背景。

数学错题及错解题的教学价值

清大高考专家 巧解高考答题策略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

考研数学 题型训练的三点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五年级人教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反思策略

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共10篇)】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选择题十大解题技巧2022-12-22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说课稿2022-11-11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2023-03-23

小学《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2023-01-19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0-26

学习方法的策略有哪些2022-05-07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3-03-12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22-05-20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2022-04-30

初中体育课题研究方案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