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12篇)由网友“世纪起源外交”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希望大家喜欢!
篇1: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理解歌曲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感受旋律节奏美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矗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发展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训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亦可用打击乐将学过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学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节奏美。
创造育人环境美
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外,还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使音乐的美育渗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校领导的帮助下,我组建了红领中乐团。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形成了班班有乐手,处处有歌声的生机勃勃景象。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
篇2: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理解歌曲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感受旋律节奏美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矗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发展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训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亦可用打击乐将学过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学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节奏美。
创造育人环境美
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外,还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使音乐的美育渗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校领导的帮助下,我组建了红领中乐团。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普遍提
[1] [2]
篇3:浅析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浅析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
由感知开始是音乐教学的特征。学生缺少感知阶段,就无法使音乐教学深化,也就无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感知是音乐技能技巧形成的基础,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感知阶段。教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乐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例如,在教学《数鸭子》时,可通过动作来表现,让学生模仿小鸭走路,边做动作边学“嘎嘎嘎”叫。学生在手舞足蹈中,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所以,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例如,在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的祖国》《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时,学生通过骄傲自豪地演唱,懂得了爱憎分明,唤起了民族自豪感。这些在音乐中真、善、美的道德教育,启迪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聆听是了解音乐艺术的直接途径,只有在聆听中才能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听音乐的机会,通过听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聆听体验放飞想象都是不错的方法。例如,歌曲《山谷静悄悄》,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想象、探索的欲望。如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学生在聆听中展开无尽想象,仿佛置身于那湖面泛舟、浪花拍岸,歌声、水声、鸟声此起彼伏的欢快、热闹的场面之中。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踩雨》,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使学生仿佛进入了雨中世界。还有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那欢快的旋律,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斑斓的意境之中。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既应尊重学生的感受,放飞他们想象翅膀,又要及时引导学生的想象不能脱离主题。
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我们应当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感到亲切、真实而富有吸引力,从而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跳音练习,可让学生玩拍皮球游戏,通过实践体会跳音的特点。又如欣赏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可采用即兴作画的方法,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幅秀美的苗寨春日清晨山川图。再如,可启发学生利用竹筒、筷子、文具盒和易拉罐等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及旋律、编写新的歌词、听配音编故事、律动等。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感官刺激,让其产生想象从而进行创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学校要为学生创造美的育人环境
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文明守纪,活泼向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育人环境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上下课的艺术铃声、课间的每日一歌、音乐教室及走廊过道中的音乐家简介、学校合唱团等,都让校园充满艺术氛围。这也让美的渗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真正达到了用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
篇4:浅析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毕业论文
摘 要
美育对于人的生命和心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化素质教育,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也是我们“大语文”的体现。有意识地把审美意识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识别假恶丑,激发写作兴趣,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创作,写出真实的作品。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审美意识渗透还不够,注重模式而轻能力,重课堂而轻生活,重指导而轻讲评。面对这些问题,教学工作者首先就要转变观念,强化美育意识。而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就先应让学生明白美育的含义,再从引导学生从大自然里、生活中、社会上采撷美,进而创造情境引导学生领悟美,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素材才会开始动笔――呈现美,而作文后进行的修改、润色――再创造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作文教学;美;美育
ABSTRACT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essential function to peoples life and soul. In order to deepe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reached in “course standard of Chinese”: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grade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 develop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health, the requirement that form right personality progressively”,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infiltration is unavoidable in the teaching of composition, certainly this is embodiment of we “great Chinese” too. Permeat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rough composition teaching consciously, help students to widen the visual field , beautify soul, cultivate ones taste, improve and appreciate beauty, distinguish beautiful ability ; Help them to find the truth, good and beauty in life, discern false evil is ugly , stimulate the writing interest, turn passive writing into and create voluntarily, write out the true works. But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permeate still enough among real composition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mode and light ability, the heavy classroom commits suicide alive, but heavy guidance is commented on lightly. In the face of question these, teaching worker will change the idea soon first of all, will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infiltration in concrete composition teaching, should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irst, and then pick beauty from in the nature, in life, society from guiding students, and then create the situation and lead students to comprehend beautifully, in this way students have writing materials that can begin to start writing ―― Appear beautifully, and the modification, polishing that carry on after the composition ―― It is essential links too to recreate beauty.
Key words: Composition teaching; Beauty; Esthetic education
篇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文/李淑俊
摘 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将美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基于一些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意境以及思想之美,从而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篇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美化。当下语文教材中入选的作品大多是中华历史文化宝藏中的瑰宝,它们无不散发着美的光芒,无不蕴含着美的基调,这就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教学中就要对这一“美的富矿”进行挖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启发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美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如若不能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其他美也就很难体味得到。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若能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里遨游,定会开阔视野,陶冶美好的情操。
美读是感知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是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叶圣陶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提到,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通过美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自然而然地领会作品的语言美。通过指导学生美读与欣赏,可以让学生发现《绿》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的温柔和谐之美;“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轻柔秀丽之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崇高之美……
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艺术美也是语言美的主要内容。王实甫的《西厢记》其语言文采斐然,又流利畅通,典雅而质朴,华丽而秀美。教材节选《长亭送别》中“听得到一声‘去也’,送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令人瞠目结舌的夸张;“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夸张、对比、衬托,将离愁烦恼写足……正是这些“词句警人,余口满香”的艺术化语言,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成为一部百年称誉的诗剧。
叠音词和叠语口气是语言美的另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这在李清照词中表现尤为出奇。“《如梦令》(昨夜雨流风骤)这首词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二叠语口气宛然,“绿肥红瘦”红绿相映,肥瘦相称,可谓色、形、神俱有;《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把内心的悲切寂寞惨痛写得声泪俱下,“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有此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连用三个“轻轻的”如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通过品味这些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既能感受到美,得到美的陶冶,又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含义,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将思想、立意、情感水乳交融而描绘出的具体景象,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感情释放。以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为例,这折戏主要描写崔莺莺和张生的离情别绪,并无特别情节。授课前,让学生先设想一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离别”的古老话题,然后回到课文感受“圣手”王实甫的这幅优美、动人的画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难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唱段一开始就选择了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构成了一帧廖远扩大、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归、霜林如血。这些景物共同组合了一个萧瑟苍凉的深秋之境,已使人不由黯然神伤。在如此的'情景之下一个倾城倾貌的痴情女子崔莺莺站在十里长亭,即将与自己心爱的人分别,一种无力把握自己幸福的悲凄之情油然而生、跃然纸上。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作品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的特点,进而体会剧本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终归岑寂,整折戏,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回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写深秋的枫叶被“染”,一个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让学生体会两个“染”有何不同,为何会不同?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勾画出情景,得出:一个是经霜的枫叶被莺莺的离情感动而“染”红,充满斜阳残日的寂寞之美;一个是被词人的万种豪情、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而“染”红,洋溢着豪迈奔放的阳刚之美。不知不觉中作品便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熏陶了学生的情操,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审美教育主要靠审美客体的魅力诱惑,吸引审美主体不知不觉地受到教益,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启发,而要摒弃生硬的说教,将学生带进作品美的意境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去深入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三、指导学生感受人物强大的人格美
中国的许多文学瑰宝,其珍贵之处不仅在于艺术上的成就,同时还在于思想上对后世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作者强大的人格魅力,能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真善美,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审
美观。
《离骚》是屈原胸怀忧愤、仰天长叹之作。这部气势磅礴的作品,记录了屈原生平的思想。屈原不仅注重“外美”(“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毕生坚持的更是“内美”,具有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诗人的精神美是他人格的核心素质。《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涉江》中“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等,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一生都为此努力,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的伟大魅力,感受屈原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光辉,学习屈原那种爱国爱民、用于求索、不畏艰险、坚持真理的精神,以这种精神所蕴含的久远而无穷的力量激励自己。
李清照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奇葩,她的作品孕育着荡气回肠的美,她的人格也焕发着永久的魅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高雅清秀、聪慧超凡的李清照。这样一个柔弱女子面对祖国破碎的山河会怎样呢?《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直接讽刺那些“却将杭州作汴州”的南渡君臣,并对一些拯社稷、救苍生的爱国志士以期许。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深闺妇女身上所蕴含的独特的精神魅力――巾帼不让须眉的崇高气节与伟大抱负。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也塑造了许多真善美的典型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鲜明、个性丰富,又具有一定美质,有真实展现的历史人物,也有经过加工塑造的艺术形象,他们同样具有强烈的鼓舞性和感染性。如,“嫉恶如仇,路见不平”的鲁达;具有超人胆识、英武豪迈气概、勇敢爱国的花木兰;具有卓越才华和高雅情怀的梁启超;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桑迪亚哥……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以情打动着学生,以美感染着学生,学生会“以竞赛的目光注视这些卓越的榜样,使灵魂得以提升”。
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学生在创造
中享受到更高的精神愉悦。比如,《春》中对春雨的描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故都的秋》对秋的描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学生对春雨、秋天再熟悉不过了,却不会用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欣赏了这些美文,学生享受到了美的愉悦,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产生的共鸣越强,越能深刻体会,才能吸取其精华,受到启发,将生活中的可感之事经过酝酿、加工变成笔下生花之作。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即兴发挥也是一种创造美。比如,《琵琶行》中对琵琶女弹奏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让喜欢音乐的学生根据这段描写谈感受,有可能的话还会当堂弹一曲;欣赏《故都的秋》中“小院秋景”时,则是发挥喜欢美术学生的特长了,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描绘一幅“小院秋
景”图;欣赏《窦娥冤》时喜欢戏曲的学生则会唱一曲……学生在这种哪怕是小小的创作中都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享受到愉悦。所以大到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作品的创作和表演,小到服饰、发型的选择、日常家居的布置等,都需要审美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更加鼓舞了学生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
现在有些中学生,由于许多原因导致他们对“美”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文的教学中更要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鼓舞学生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学生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形成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了这种精神面貌,才能提高审美创造力,学生的前途才是美好灿烂的。总之,从审美进行语文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尊重艺术规律,避免强制说教,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美育,才能达到“教书育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步高,刘林。李清照・辛弃疾全集。珠海出版社,-01.
[3]孙侃。屈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01-01.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
篇7: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利用课堂,渗透美育.
作 者:刘淑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相公镇桑园小学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17)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8: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四川省大竹县双拱镇中心小学 卢华平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形体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这些都是由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感性的物质形式与人的情趣和心境相结合,然后构成的审美对象。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
我们接受美的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自然、社会和艺术。
自然美蕴藏在大自然中。在风光秀丽、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欣赏江河湖海的壮丽气势、山川云霞的奇妙变幻,领悟大自然的奥妙,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美广泛地存在着。它有属于个人的心灵美、形体美,有属于人际之间的语言美、服装美,有属于群体活动的环境美、人情美等等。
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它比现实的美更细致、更典型、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艺术美以最充分最完满的美的享受,最充分表现了人对现实的审美态度,最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品格。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
语文教学就是要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篇9: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一、揭示、感知形象美
美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感知形象美是美育的前提和基础。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百草园的美: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里窜出直冲向云霄里去了。在此,“碧绿、光滑、紫红、高大”从色彩、质感、形状等方面写出了百草园的静态美;“鸣、吟、伏、窜”则突出了百草园的动态美。静与动的结合,表现出了百草园的勃勃生机。教学时,抓住以上几个方面揭示的形象美进行分析,童年的“我”留恋百草园,其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把握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美
情感性是美感的又一重要特征。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以美感人。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由感知形象美进入感受情感美,是审美能力的提高。人若有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山河、自然风光的写景文章,往往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景中之情。
朱自清的散文《春》的五幅春景图,皆融情于景,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春天的赞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里,“偷偷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春草像孩子一样顽皮;“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则写出了春草的色泽、质地、情态;同时,“嫩嫩的、绿绿的”等叠字的运用,在语音上也达到了清脆悦耳的效果,给人一种音乐美的享受。又如,作者用“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地”来写野花,其中,有两个比喻、一个拟人,写出了野花的鲜艳、花色的晶莹、花姿的动人。教学时,教师应紧扣这些关键词句加以指导,学生就不难领会出作者对春花、春草的喜爱之情了。
三、品味美,提高理解美的能力
美育过程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学生理解美的实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鉴别、判断美的能力。
(一)、指导朗读、品味语言美
要学好语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至关重要。朗读的速度有快慢,语句间要停顿,字词要区分轻重音……朗读,要能够表现出文章鲜明的'层次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
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作者运用排比句,及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特征充分表现出来,且透出秀美、奇伟之气,读来朗朗上口,使人倍感真切。我这样指导学生:整段语句要用赞叹的语气去读,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 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二)创设情境、品味理性美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情境创设好了,学生的情感就容易被激活,学生的心才能随作者感情的脉搏跳动。
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这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学习课文《开国大典》时,我播放了电影《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正在与三十万人一道参加开国大典。这样,当听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便会油然而生,便能情不自禁地像作者那样发出感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当看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
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形象感知、情绪感染转入理性的领悟。长期以往,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地培养和提高。
篇10: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论文
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论文
摘要:声乐是一门歌唱的艺术,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有声音与情感并重。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感知;情感与表现
在声乐的领域中是每一位爱好声乐的人们的梦想和追求,就是不断地让自己的歌声更美妙,无论是声乐的内部语言还是外部语言都不能过度地表现,学习歌唱的目是是为了唱好歌曲,既通过歌唱,真实地传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如果说歌唱是一门艺术,那么歌唱训练就是一门科学艺术,在歌唱训练中,要想真挚地表 现情感,首先要有音乐感知就是所谓的乐感,因为通过正确的音乐感知才能表现出正确的情感,一个人的眼神如没有坦然的目光,那么他的内心就不是平静静,不是 真诚的,相反如果你真诚地表现音乐,欣赏者还能够听和看出来,同时也会怀着真诚来欣赏。
一、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在音乐的发展史上,声和情两者都是却一不可能性,没有声就没有情,反之没有情更无声,在演唱歌曲时必须以情感人,有情才有感染力,有情的歌唱出来才会打动人心,只有巧妙的把“声”与“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美的曲子。
(一)技术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技术的延伸
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有优美的声音作基础,通过清晰的咬字和吐字和声音强弱处理的技巧来完整的表现出来,如果缺乏情感准确性,流利的表 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对声乐的初学者来说,先以技术为重,兼顾情感。但对于一位专业演唱者来讲,情感和技巧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就不可 能很好的把握和处理歌曲,没有情感就不可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不能打动人的歌曲,只会让欣赏都感到乏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以情优教 这十六个字将情感的重要性概括得淋漓尽致。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巧是不够好,还应该用声音表现 出来,表现人物的各种复杂心情,发出音乐作品中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唐代诗人白居易出说过“|乐春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可见,声乐艺术魁力与美感效 果都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
(二)充分认识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情感在歌唱中的地位
某些初学声乐的学生,忽视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片面地追求“技技术”掌握了歌唱技巧有益,但确时常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其表情变的机械木 呐。音乐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音乐的表演和音乐的情感集于一体的,演唱是以声音来表现感情的,它通过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赏而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人们听到不 同的声音引起的情感也有所不同,
二、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是整体统一的
声乐教学内容歌唱基础知识,呼吸,发声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唱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声乐的演唱技能。
(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情”是声乐美感的核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唱过程中,唱歌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声乐教 学的主题品格也才能得到回归。在这样的一对一教学中,学生即学会了唱歌的本领和技能,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使心灵得到了净化,`陶治了情操,体 现出音乐审美的教育的本质力量。所以音乐审美教育又是情感教育。
(二)情感是歌曲的生命,歌曲和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之体,必须先精通声乐教材,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技能训练要 求,学生个性化特征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经,典作品作为教材,所有经典歌曲,无一不蕴含着不类深的思想感情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和表现空间,声 乐的奇妙在于它的,通过人的歌谱转化为生动的歌唱,不仅可以把歌曲的审美情感抒发出来,而且能激起所以的情感回应,形成和中互动心理效应。
传说的声乐教学大多从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训练学生,从功有意义上来说,这四项技能主要是解决“声”的问题,在教学 过程中,我们要以情优教,从音乐作品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歌词到曲词,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 点,在这基础上教师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通过演唱来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情感基调,并地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要多欣赏和分析,以 保证声乐听情感准确而生动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声乐教学法》
[2]《周小燕声乐教学全集》
篇1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作者] 邵宪邦
[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项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可借此领悟文章的深邃内蕴,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科学地把握准备、施教和控制三个关键性环节。
一、准备。
从美学角度讲,美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个主要方面。
其中又分别蕴含着诸多的子因素。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例文,文章以生活为基础,丰富多彩的生活决定了文章多侧面、广角度的基本内涵。因此,必须首先深入研究教材,发掘课文中的美学主旨,进而寻找它与美育由蕴的沟通点和结合点,然后实施美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施教。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落实有赖于科学的施教程序。一般来讲,美育教学的施教程序主要表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析事--归纳--求真,这是教的程序。”“讨论--明理--升华”,这是学的程序。同时两者又是对应融合的。
1、析事(讨论)。所谓析事,就是教师紧紧抓住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点拨,引发学生讨论,以使其感知美的存在,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知阶段。意在让学生知其然。例如矛盾的《风景谈》,第一画面西北大沙漠“茫茫一片”、“纯然一色”,“热空气作哄哄的火响”、“驼马的枯骨泛着白光”,给人以恐怖之感,并不美。然而,当微风传来驼铃响,红旗映入眼帘中,这里便有了风景。
2、归纳(明理)。所谓归纳,就是教师在析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性意见,明了美的真谛。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悟阶段,意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承上对《风景谈》作进一步分析,可引导学生去认识:人是美的主体,他可以使西北高原不美的沙漠变美,也可以使西北高原静态的浅层美变成动静相谊的深层美,从而深化了课文“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主题。
3、求真(升华)。所谓求真,是指教师在析事、归纳的基础上,借助于旁证和激励等手段。谋求学生认识和升华。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想阶段,意在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可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家为什么能兀兀穷年笔耕不辍?为什么宇航家能明知危险而笑登太空?是美的开发和创造给了他们以无穷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要把理想美变成多彩的.现实美,尚需自己的主观奋斗,进而提高他们追求美的能力。
三、控制。
在施教方法的调控中,教师应注意求序、求隐、求活。“求序”是指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对美学基本内涵以认和接受的规律程序。内容安排要突出科学性和逻辑性,进而形成美育教学的链环。“求隐”是指对学生的美育渗透要与语言教学融会在一起。“求活”是指在教法上谋求信息的流动。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一个信息输出--反馈--输出的流动过程,在这种动态教学中使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得以协调运用,使学生听说读思的积极
[1] [2]
篇12: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利用课文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激发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语文教学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能懂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作 者:鲁志雄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09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 审美观 审美敏感 审美创造★ 美育教育工作计划
★ 个人美育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23-05-16
高校隐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2023-07-14
健美操的特色编排与有效教学论文2022-04-30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2023-02-23
美育在高职校园人文环境营造中的作用论文2022-04-29
对德育主客体的再认识2023-09-20
“附国”几个问题的再认识2023-05-06
山区小学教育持续发展研究论文2022-04-30
浅谈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22-11-14
叙事教育学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