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完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通用12篇)由网友“朝雾起了又散”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完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完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完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具有陶冶情感的功能,还对培养人的高尚品德,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增进人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和谐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有意识强化育德、促智、怡心等美育功能,可使枯燥的文字化为生动美好的形象,使死板的记忆与独特的思维,创造性的想象结合起来,把空洞的说教变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悦诚服的光辉形象,让人的感官得到丰富的满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让审美教育在培养、塑造学生美的情操和心灵,促进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以形象感染力为依托,以美引善育德。语文课上,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辩美丑、断善恶、识真假,逐渐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数课都再现了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表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司马光》、《钻石》,反映祖国壮丽河山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桂林山水》,表现革命战士英勇不屈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等,教材的内容、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审美教育的必然性,都表明须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审美教育之中,以美育德、以美引善求真,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 小语教材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都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吸引人、打动人,这些形象作为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它们一方面具有美的感染性,好象客观实一样,一方面又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带一定的思想倾向性。这种思想倾向思想性是利用生动的形象进行某种思想的宣传、灌输,当读者在领会形象时,便不自觉地受到思想影响,也就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以审美教育为形式,渗透思想教育,不能靠抽象的说理来实现,而是重在美的形象感染。美的形象感染通过感应吸引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身心结构发生相应的转变,从而在学生心灵打上美的烙印。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课初播放关于桂林山水录像,让学生看着画面,听着解说,欣赏着优美的配乐,这样,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渲染了气氛,激起了学生的美感,为学好全课作了必要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漓江“静、清、绿”的特点,同时播放录音《让我们荡起双桨》,使学生陶醉于荡舟漓江的神游之中,从而领会祖国绚丽河山之美,在讲桂林山水的特点时,教师在投影仪的玻璃片上简略地勾勒出一组山形,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桂林山的“奇、秀、险”,在此过程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渲染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优美的形象感染中受到感染,受到美的陶冶,在身心上打中美的烙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收到了“以美引善育德”的效果。二、以教材语言为凭借,以美求真促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智和美的关系应该是紧密联系结合相互渗透的。从美学的观点来说,美的东西从根本上说应该是真和善的,真和善相统一的东西也必然是美的。一方面,审美教育必须以学生一定的智力为基础;另一方面,审美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语教材大多是节选的名篇佳作,含有丰富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容,这些内容都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要感受这些美就必须以文字为中介。因些,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教材语言为凭借,结合有关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进行美和熏陶,从而获取知识。例如《燕子》一文描写春天的美丽:“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这段语言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时,播放与课文配套的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体验情境,跟着眼前的画面,随着老师的导语,进行语言训练:(朗读)“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远处有像驼峰一样起伏的群山,近处桃花红艳,梨花似雪,……河边柳枝吐芽,还把小河当作一面镜子,在认真梳洗呢……”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凭借教材中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于美的意境中,认真观察、思考,大胆想象,自由表达,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和表达的能力,达到了“以美求真促智”的目的。三、以情感体验为纽带,以美怡心。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外部世界同主体意志的关系和主体内部状态引起的具有特定色彩的身心体验。愉悦的情感是能增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挖掘作品内涵,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愉悦的快感。如《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文,教学时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并播放录像《今日华西村》,学生听着优美的歌声,观看着美丽、幸福、富裕的华西村,不由得情境交融。此时情感灌注在意象之中,并使意象成为表象,随着情感的理解,学生领悟、感受到美的人生,进而全身心地向往着幸福、憧憬着希望,从而获得赏心悦目的快感,满足了情感 ,愉悦了身心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帮助的。篇2: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网友来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网友来稿)
徐延照
美育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立足教材,深入挖掘语文之美就成了我们应深入探究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现结合教学实际浅谈下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 美在语言。欣赏即要着眼大局,又要着手小处。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也是人们创造并欣赏美的基础。所谓着眼大局是对作家语言风格的总体把握。像贾谊的雄辩,李煜的婉约,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奔放,鲁迅的含蓄深刻,朱自清的清丽优美--只要大量积累,站在高处才会“一览众山小”,达到此才真正显其魅力。同样,着眼小处,教师要立足课堂,从细小处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语言。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就把大自然生命力生机勃勃,活灵活现展示出来。更可看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二. 美在情感,感知情趣。情是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在课堂,当我们阅读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仅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内心也也会洋溢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当师生沉静在《观沧海》所展现的气势非凡的大海雄姿面前时,又不能只被作者的雄心壮志和奋发乐观的精神所打动。上下求索的屈原,视死如归的文天祥;嗜财如命的葛朗台,保守固执的别里科夫;凄苦无助的祥林嫂,感天动地的窦娥--研读文中这些感人形象,能有效的充实底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 美在哲理--体味理趣。许多作品在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丽画面的同时,还唤起人们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形成美妙意境。比如,都写美丽的春景:杜牧的《江春》借景抒情,把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情怀寄寓在“柳绿花红,楼台烟雨”的春色之中;《惠崇春江晚景》景中寓理,在自然情趣中蕴涵生活哲理。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话语简洁,但雪莱点亮的哲理灯盏,曾让多少生命在坎坷和失意中昂起头颅,挺直了脊梁。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用文字叙事,状物,喻理表情达意的结晶,它融汇了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和启人心智的思考。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感知,去体味,注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立足语文之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外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最终达到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而育人的目的。
作者邮箱: 360985614@qq.com
篇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学及其美育功能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学及其美育功能
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拥有丰富的.美学资源,因此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其美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的美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掘出这些美及实施美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历史更加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作 者:吴才兴 李成浩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46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美育 功能篇4: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内蒙古白治区牙克石市塔尔气小学 伊淑霞
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引入入胜的山水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诗句、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美”。并由此,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的眼睛与心灵。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感悟,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一、在人物对比中体会美
我们知道,只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才能打好审美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形象构成了鲜明对比。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自然跃然纸上。
二、在思想想象中拓展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毕竟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在词句推敲中欣赏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来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 “明亮”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 “颤动”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真琢磨这些词语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的。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四、在情感诵读中体验美
情感体验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且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一教师一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如《火烧圆明园》一课,它通过介绍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我们可能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不可估量”“瑰宝”“精华”“化为灰烬”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性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与作者同步。从而深刻地受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又如课文讲解写“圆明园的建筑特点”时,可采用引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所在,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是多么勤劳而富有智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文/李淑俊
摘 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将美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基于一些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意境以及思想之美,从而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篇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美化。当下语文教材中入选的作品大多是中华历史文化宝藏中的瑰宝,它们无不散发着美的光芒,无不蕴含着美的基调,这就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教学中就要对这一“美的富矿”进行挖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启发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美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如若不能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其他美也就很难体味得到。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若能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里遨游,定会开阔视野,陶冶美好的情操。
美读是感知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是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叶圣陶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提到,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通过美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自然而然地领会作品的语言美。通过指导学生美读与欣赏,可以让学生发现《绿》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的温柔和谐之美;“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轻柔秀丽之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崇高之美……
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艺术美也是语言美的主要内容。王实甫的《西厢记》其语言文采斐然,又流利畅通,典雅而质朴,华丽而秀美。教材节选《长亭送别》中“听得到一声‘去也’,送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令人瞠目结舌的夸张;“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夸张、对比、衬托,将离愁烦恼写足……正是这些“词句警人,余口满香”的艺术化语言,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成为一部百年称誉的诗剧。
叠音词和叠语口气是语言美的另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这在李清照词中表现尤为出奇。“《如梦令》(昨夜雨流风骤)这首词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二叠语口气宛然,“绿肥红瘦”红绿相映,肥瘦相称,可谓色、形、神俱有;《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把内心的悲切寂寞惨痛写得声泪俱下,“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有此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连用三个“轻轻的”如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通过品味这些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既能感受到美,得到美的陶冶,又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含义,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将思想、立意、情感水乳交融而描绘出的具体景象,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感情释放。以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为例,这折戏主要描写崔莺莺和张生的离情别绪,并无特别情节。授课前,让学生先设想一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离别”的古老话题,然后回到课文感受“圣手”王实甫的这幅优美、动人的画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难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唱段一开始就选择了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构成了一帧廖远扩大、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归、霜林如血。这些景物共同组合了一个萧瑟苍凉的深秋之境,已使人不由黯然神伤。在如此的'情景之下一个倾城倾貌的痴情女子崔莺莺站在十里长亭,即将与自己心爱的人分别,一种无力把握自己幸福的悲凄之情油然而生、跃然纸上。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作品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的特点,进而体会剧本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终归岑寂,整折戏,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回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写深秋的枫叶被“染”,一个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让学生体会两个“染”有何不同,为何会不同?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勾画出情景,得出:一个是经霜的枫叶被莺莺的离情感动而“染”红,充满斜阳残日的寂寞之美;一个是被词人的万种豪情、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而“染”红,洋溢着豪迈奔放的阳刚之美。不知不觉中作品便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熏陶了学生的情操,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审美教育主要靠审美客体的魅力诱惑,吸引审美主体不知不觉地受到教益,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启发,而要摒弃生硬的说教,将学生带进作品美的意境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去深入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三、指导学生感受人物强大的人格美
中国的许多文学瑰宝,其珍贵之处不仅在于艺术上的成就,同时还在于思想上对后世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作者强大的人格魅力,能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真善美,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审
美观。
《离骚》是屈原胸怀忧愤、仰天长叹之作。这部气势磅礴的作品,记录了屈原生平的思想。屈原不仅注重“外美”(“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毕生坚持的更是“内美”,具有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诗人的精神美是他人格的核心素质。《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涉江》中“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等,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一生都为此努力,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的伟大魅力,感受屈原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光辉,学习屈原那种爱国爱民、用于求索、不畏艰险、坚持真理的精神,以这种精神所蕴含的久远而无穷的力量激励自己。
李清照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奇葩,她的作品孕育着荡气回肠的美,她的人格也焕发着永久的魅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高雅清秀、聪慧超凡的李清照。这样一个柔弱女子面对祖国破碎的山河会怎样呢?《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直接讽刺那些“却将杭州作汴州”的南渡君臣,并对一些拯社稷、救苍生的爱国志士以期许。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深闺妇女身上所蕴含的独特的精神魅力――巾帼不让须眉的崇高气节与伟大抱负。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也塑造了许多真善美的典型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鲜明、个性丰富,又具有一定美质,有真实展现的历史人物,也有经过加工塑造的艺术形象,他们同样具有强烈的鼓舞性和感染性。如,“嫉恶如仇,路见不平”的鲁达;具有超人胆识、英武豪迈气概、勇敢爱国的花木兰;具有卓越才华和高雅情怀的梁启超;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桑迪亚哥……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以情打动着学生,以美感染着学生,学生会“以竞赛的目光注视这些卓越的榜样,使灵魂得以提升”。
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学生在创造
中享受到更高的精神愉悦。比如,《春》中对春雨的描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故都的秋》对秋的描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学生对春雨、秋天再熟悉不过了,却不会用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欣赏了这些美文,学生享受到了美的愉悦,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产生的共鸣越强,越能深刻体会,才能吸取其精华,受到启发,将生活中的可感之事经过酝酿、加工变成笔下生花之作。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即兴发挥也是一种创造美。比如,《琵琶行》中对琵琶女弹奏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让喜欢音乐的学生根据这段描写谈感受,有可能的话还会当堂弹一曲;欣赏《故都的秋》中“小院秋景”时,则是发挥喜欢美术学生的特长了,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描绘一幅“小院秋
景”图;欣赏《窦娥冤》时喜欢戏曲的学生则会唱一曲……学生在这种哪怕是小小的创作中都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享受到愉悦。所以大到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作品的创作和表演,小到服饰、发型的选择、日常家居的布置等,都需要审美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更加鼓舞了学生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
现在有些中学生,由于许多原因导致他们对“美”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文的教学中更要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鼓舞学生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学生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形成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了这种精神面貌,才能提高审美创造力,学生的前途才是美好灿烂的。总之,从审美进行语文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尊重艺术规律,避免强制说教,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美育,才能达到“教书育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步高,刘林。李清照・辛弃疾全集。珠海出版社,-01.
[3]孙侃。屈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01-01.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
篇7: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网友来稿)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中学姜艳(222111)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你就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课堂教学会向着你预定的目标进行。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这除了与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教学外,我认为与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着极大关系。现在我就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及其作用在这里谈一下:
一、灵活使用简笔画,活跃课堂气氛。
在各科教学中,简笔画的恰当运用,会给课堂注入活力,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笔画在美术、英语学科教学中运用的较多。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多专业(中文本科,美术专科,计算机在函专科)优势,根据教材需要,适当穿插简笔画进行辅助教学。简单的几个点、几条线,就可能掀起学习的高潮,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地接受乃至参预。这一点对初一新生尤其重要。初一学生年龄小,形象的简笔画教学更易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领会课文的主题思想。还记得我在分析《手》这篇课文时,随手在黑板上画了几只不同形态的手,有的粗糙(用粉笔侧锋表现),有的细腻(用粉笔中锋表达),有的粗大,有的姣小,让学生区别各种手的特点,再根据课文的描述,找出哪一只手最象主人公的手,同时进一步思考这样的手长在谁的身上更为合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种形态的不同。学生都睁大了兴奋的眼睛,争先恐后的发言,认为姣小的手象同桌女孩的,细腻的手象是妈妈的,粗糙的手是主人公的……就是这几根简单的线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课文知识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预的积极性。
二、合理使用录音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在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上,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写字能力,常常降低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的教学要求,甚至是忽略了。我在语文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现有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读的教学。我认为,声情并茂的诵读,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锻炼学生的读书能力。在教学中,有些文章,教师的泛读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文章内容,通常我会利用录音机进行辅助教学。譬如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我先泛读了一遍,随后让学生集体朗读,学生总是把握不住课文的基调。于是,我让他们听范读。那缓慢的语速,低沉的声音,沉痛的语调 ,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到了一九七六年那个悲的.时刻。学生们被感染了、震撼了,他们不由自主地小声跟读起来,有的眼角还隐隐地泛起了泪花。学生第一步会听,下一步就会读、愿读,从而就愿说、会说。利用晨读课、班会课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或是三分钟演讲等说话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恰当使用投影仪,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投影仪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投影片准备的充分,能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环节紧凑。上课时,首先将课文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要求等投影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既明确了要求,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适当的课堂练习用投影片准备好,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做到边讲边练,讲练并举。再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投影片起到了课文插图的作用,这一点是简笔画无法比拟的,简笔画的作用是灵活快速,但通常是了了几笔,不能更进一步的细致刻划与体现,而投影片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其内容制作就丰富的多,能将细节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如我在分析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课文时,课前将插图画在投影片上,充分利用颜色、线条来表现人物。分析课文时将图片投影出来,一个旧社会的落魄文人便生动地出现在学生面前,那种穷酸、辛酸一览无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挖掘课文深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投影片的恰当运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你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灵活、有趣。一张小小的投影片,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学校的硬件建设,兴建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不仅会让你的教学与新时代相融,又能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对这一点,我的感触颇深。我比较喜欢玩计算机,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摸索,进行教学课件的创作与制作。我常利用Office中的Powepointr进行幻灯片制作,利用Cool3d、Photoshop、Authorware及Flash等软件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将所要讲述的课文分析整理,认真编写脚本,搜集适合表现课文的图片以及声音进行课件制作,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声形合一。特别是在课件中,巧妙的动画制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一般采用做习题来解决课文的重难点,但大量的枯燥的习题并列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你不妨利用Authorware及Flash进行巧妙设计,精心制作,使提问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果答对了,电脑设置上会出现一面小红旗,并伴有悠扬的乐曲及声音:“祝贺你,答对了。”或是“你真聪明”等。如果回答的不正确,电脑画面会出现一行提示:“对不起,请你再想想看”。方式的巧妙,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索的能力。并且还可以利用Visalbasic制作生字笔顺课件。用动画显示生僻字的笔顺,直观形象,便于记忆。课件制作好、运用恰当的课,学生学的快,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牢固。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树立了崇高的师德形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从而树立教师授业解惑的崇高形象。
综上所述,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太全面。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也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而应根据课堂需要,因地、因时、因课制宜,对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恰当的使用才是关键。当然,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摸索和研究,从而才能达到恰如其分地使用。只有不断地学习进取,不断地自我加压,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功能。这只是我的一管之见,愿与众多的同行们一起切磋,共同进步! 我的邮箱是 jiangyan8989@163.co
篇8: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
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以进入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有非凡创造力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面对如此的形式,对创造力的研究和培养更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科技领先的国家对创造力的研究和开发尤为重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认识到实施创新教育,开发创造力是人类推进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今天我们的科技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赶上或超过先进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教育的开展。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死板,严重的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本性的发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如何突破常规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要培养创造力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是人脑能在过去的认识基础上构造出来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或形象的能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组合单个的表象形成体系;能够根据别人的描述去感知未曾感知过的对象,创造出新形象。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想象。想象力之重要性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是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它的习得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本文仅结合具体实例,就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突破常规利用现有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力,谈点浅见。
一、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基本上仍旧沿用前苏联的旧模式。教师在前面领着学生们做一些老套的、一成不变的上下肢活动,课堂教学形式死板,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做一些上下肢活动,使身体机能逐渐达到工作状态。准备活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因此,如何突破常规利用现有手段搞好准备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不同教材,创设不同的情景,并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创编准备活动。如:二年级的'立定跳远教材,在准备活动中需要做纵跳练习。开课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过小兔子,小蚱蜢,小袋鼠吗?”学生们齐声回答:“看过。”“那谁知道它们是怎样跳的?”我接着问到。“我知道,我知道。”学生们争先恐后的答到并模仿起来。看到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我顺势又提议到:“那么,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伴着欢快的音乐一起模仿这几种小动物的跳法。尽量按节拍做,两拍跳一下,看谁做的象。”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模仿起来,伴着欢快的音乐自由自在地做着各种跳法。十秒钟后我停止了音乐又提议说:“下面听老师的提示做模仿,看谁做得最快、最象。”学生迅速安静下来,瞪大眼睛盯着我,注意我的提示。于是我间断的说:“小兔子,小蚱蜢,小袋鼠。”学生随着我的提示做出反应。学生们在欢快的音乐中练习纵跳,即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想象力,为主教材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体育课主教材中的现代教育手段与创造力的培养
体育课的主教材是体育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节体育课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主教材的教学质量。学生上体育课,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为终身教育服务,而且还要在其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去充分挖掘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去创造想象,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某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动大脑展开想象与创造,创造性地做出一些未曾做过的动作。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如激励诱导法。在上新课时把器械摆放好后,我首先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们尝试各种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再通过诱导的方式过渡到主教材上来以改过去的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愉快中主动学习。实践中我还时常采用回忆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动作和创造新的动作。如在四年级跳箱教材中,在上课之前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观看关于跳箱教材的教学片,然后再进行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助跑踏跳支撑之后,我向学生们提议:以小队为单位回忆教学片上的动作和以前学过的动作,如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在此基础上融入今天学习的助跑踏跳动作,创编一组新的组合动作。然后我们再看教学片找出不足,作为课后练习的重点。学生们在我的提议下,积极练习,大胆创编,效果非常好。有的学生创编了纵箱前滚翻的动作;有的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创编了侧手翻接横箱跳上成跪撑向前跳下的组合动作。学生们根据已掌握的技术技能结合自己自身的素质情况充分回忆,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整个身心完全融入到体育课当中。这些创编动作融入了同学们的想象与创造,达到了身体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双重作用。
三、体育课结束部分中的现代教育手段与创造力培养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充满着美丽的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们愿听故事,喜爱儿歌,更喜欢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各种动作和舞蹈。在体育课的放松活动中采用伴着节奏舒缓音乐的方法,可以放松学生们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做一些曾经看到过的动作和自己想做的动作,创编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放松舞蹈。如在一节体育课放松整理的时候,我放了一段《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并提示学生们:只要动作舒缓自然,做什么动作都行。于是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做着自己随着音乐所想象的动作。动作大方,舒缓,各不相同,整个人完全陶醉于音乐之中,使这节课的放松整理真正达到了放松与创造力培养的双重作用。
当然创造想象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教材和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精心设计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情境,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理特征,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启发想象,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上所谈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所想所做的,由于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认识还比较前浅,难免有不足之处,甚至谬误,还请各位前辈同行批评指正。
篇9: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把语文知识融合在课堂中,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语文方面的知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加强,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现代教育手段综合运用的客观要求。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还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进行涂鸦式教学。老师运用粉笔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思考方式也遵从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现代教育方式着重要求课堂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使用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工具。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的主体再次回到了学生身上,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知识,老师起辅助作用。例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荀子 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句,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直观地感受冰和水,青于蓝的关系,让学生自己翻译,自己理解,老师提问的方式来了解知识,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对新教学方式的认知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慢慢引导学生熟悉这种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接收这种教学方式并熟练运用。
二、着重课堂知识的了解,重要知识的解读
课堂教学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需要“走进”课堂,学习知识。知识教学的重点是课堂上的重难点的解读,学生是否学习到了课程的重点知识,这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重难点时需要对其进行着重讲解,而现代化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把重难点进行剖析。利用投影仪等现代工具用大屏幕展现出来,化繁为简,把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融会贯通,进而举一反三,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初中的教学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文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解这篇名作的写作背景以及苏轼写作时的'思想感情,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先朗读这篇名作,在大屏幕上放映出来动画或文字,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可以分组进行解读和学习。并划分任务收集写作背景,写作的思想感情。最后小组讨论作者所感所悟,整体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堂,喜欢上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三、引导学生接受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以说教为主,推崇形式化的教学。即是老师把知识说出来,然后让学生听进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局限性很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客观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医学上使用的望、闻、问、切也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寓意便发生了改变。望:即是学习之时要先掌握知识的写作背景等等,闻:就是初次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需要自己感悟思想感情。问:即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需要问老师,请老师答疑解惑。切:就是切实的理解和学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初中教学里面的朱自清散文《匆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朱自清的写作背景,写作时思想感情,使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让学生真切的理解这篇佳作,进而提出思考的问题,并且有自己的感悟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感叹时间流逝匆匆的时候,更加应该珍惜时间。而且最后应该询问学生对于这篇名作学习的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而可以结束这堂课的学习。
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材和书本为主,学生没有多余的辅助学习的资料,所以只能凭借教师的语言说教和并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对语文方面的大多数文学著作和国学经典都知之甚少,因为他们没有多样的学习途径,教师也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甚至学校也没有新型的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所以,昔日的语文学习,其学习方式是极其单一的,且是枯燥无味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已被广泛使用,且备受教师、家长、学生的推崇和欢迎。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化,现代化。另外,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网上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手段是初中教学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是切实可行的。现代教学手段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完美的展现出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情境中去,提高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乐意学习,爱好学习,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大兴趣,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品读各种语文方面的佳作,使得语文知识不再贫乏,如若遇到语文难题,学生便可以通过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或者借助网络资源去解决问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學方式,让初中生走进语文课堂,融入语文课堂,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玉欣.和谐课堂魅力写作--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1:78-79
[2]战锐,郑舒泳.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论刊,2015.02:105-106
篇10: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四川省大竹县双拱镇中心小学 卢华平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形体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这些都是由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感性的物质形式与人的情趣和心境相结合,然后构成的审美对象。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
我们接受美的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自然、社会和艺术。
自然美蕴藏在大自然中。在风光秀丽、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欣赏江河湖海的壮丽气势、山川云霞的奇妙变幻,领悟大自然的奥妙,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美广泛地存在着。它有属于个人的心灵美、形体美,有属于人际之间的语言美、服装美,有属于群体活动的环境美、人情美等等。
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它比现实的美更细致、更典型、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艺术美以最充分最完满的美的享受,最充分表现了人对现实的审美态度,最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品格。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
语文教学就是要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篇11: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一、揭示、感知形象美
美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感知形象美是美育的前提和基础。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百草园的美: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里窜出直冲向云霄里去了。在此,“碧绿、光滑、紫红、高大”从色彩、质感、形状等方面写出了百草园的静态美;“鸣、吟、伏、窜”则突出了百草园的动态美。静与动的结合,表现出了百草园的勃勃生机。教学时,抓住以上几个方面揭示的形象美进行分析,童年的“我”留恋百草园,其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把握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美
情感性是美感的又一重要特征。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以美感人。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由感知形象美进入感受情感美,是审美能力的提高。人若有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山河、自然风光的写景文章,往往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景中之情。
朱自清的散文《春》的五幅春景图,皆融情于景,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春天的赞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里,“偷偷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春草像孩子一样顽皮;“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则写出了春草的色泽、质地、情态;同时,“嫩嫩的、绿绿的”等叠字的运用,在语音上也达到了清脆悦耳的效果,给人一种音乐美的享受。又如,作者用“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地”来写野花,其中,有两个比喻、一个拟人,写出了野花的鲜艳、花色的晶莹、花姿的动人。教学时,教师应紧扣这些关键词句加以指导,学生就不难领会出作者对春花、春草的喜爱之情了。
三、品味美,提高理解美的能力
美育过程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学生理解美的实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鉴别、判断美的能力。
(一)、指导朗读、品味语言美
要学好语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至关重要。朗读的速度有快慢,语句间要停顿,字词要区分轻重音……朗读,要能够表现出文章鲜明的'层次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
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作者运用排比句,及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特征充分表现出来,且透出秀美、奇伟之气,读来朗朗上口,使人倍感真切。我这样指导学生:整段语句要用赞叹的语气去读,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 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二)创设情境、品味理性美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情境创设好了,学生的情感就容易被激活,学生的心才能随作者感情的脉搏跳动。
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这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学习课文《开国大典》时,我播放了电影《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正在与三十万人一道参加开国大典。这样,当听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便会油然而生,便能情不自禁地像作者那样发出感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当看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
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形象感知、情绪感染转入理性的领悟。长期以往,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地培养和提高。
篇12:拓展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之窗
拓展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之窗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美育因素,充分利用美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作 者:王国武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幼师,河南,南阳,47415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 关键词:审美教育 情趣 鉴赏 创造★ 美育教育工作计划
【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完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通用12篇)】相关文章: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娱乐教育2023-07-11
试谈审美教育在认知教育中的作用论文2024-02-1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23-05-16
小学美术论文2023-04-15
美育教育观后感2023-04-14
音乐鉴赏论文2023-03-30
生理教学中各种媒体的运用与发挥2022-06-05
美育在高职校园人文环境营造中的作用论文2022-04-29
美学之于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论文2022-10-23
浅谈板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