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时间:2023-12-15 08:28:2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锦集10篇)由网友“c0115”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吴澄传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篇1:吴澄传翻译及原文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当华盖、临川二山间,望气者徐觉言其地当出异人。澄生前一夕,乡父老见异气降其家,邻媪复梦有物蜿蜓降其舍旁池中,旦以告于人,而澄生。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钜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即其家录上。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子弟礼终其身。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有司敦劝,久之乃至,而代者已至官,澄即日南归。未几,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居三月,以疾去官。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皇庆元年,升司业,用程纯公《学校奏疏》、胡文定公《六学教法》、朱文公《学校贡举私议》,约之为教法四条:一曰经学,二曰行实,三曰文艺,四曰治事,未及行。又尝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议者遂以澄为陆氏之学,非许氏尊信朱子本意,然亦莫知朱、陆之为何如也。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俄拜集贤直学士,特授奉议大夫,俾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作,不果行。

英宗即位,超迁翰林学士,进阶太中大夫。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速诏澄为序,澄曰:“主上写经,为民祈福,甚盛举也。若用以追荐,臣所未知。盖福田利益,虽人所乐闻,而轮回之事,彼习其学者,犹或不言。不过谓为善之人,死则上通高明,其极品则与日月齐光;为恶之人,死则下沦污秽,其极下则与沙虫同类。其徒遂为荐拔之说,以惑世人。今列圣之神,上同日月,何庸荐拔!且国初以来,凡写经追荐,不知几举。若未效,是无佛法矣;若已效,是诬其祖矣。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

至治三年(1323)英宗驾崩,泰定帝即位。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居中,左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居数月,《实录》成,未上,即移疾不出。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赐宴国史院,仍致朝廷勉留之意,宴罢,即出城登舟去。中书闻之,遣官驿追,不及而还,言于帝曰:“吴澄,国之名儒,朝之旧德,今请老而归,不忍重劳之,宜有所褒异。”诏加资善大夫,仍以金织文绮二及钞五千贯赐之。

澄身若不胜衣,正坐拱手,气融神迈,答问亹亹,使人涣若冰释。弱冠时,尝著说曰:“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其亨也;洙、泗、邹、鲁,其利也;濂、洛、关、闽,其贞也。分而言之,上古则羲、黄其元,尧、舜其亨,禹、汤其利,文、武、周公其贞乎!中古之统:仲尼其元,颜、曾其亨乎,子思其利,孟子其贞乎!近古之统:周子其元,程、张其亨也,朱子其利也,孰为今日之贞乎?未之有也。然则可以终无所归哉!”其早以斯文自任如此。故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由,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蹑屩负笈来学山中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作《学基》、《学统》二篇,使人知学之本与为学之序,尤有得于邵子之学。校定《皇极经世书》,又校正《老子》、《庄子》、《太玄经》、《乐律》,及《八阵图》、郭璞《葬书》。

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天历三年,朝廷以澄耆老,特命次子京为抚州教授,以便奉养。明年六月,得疾,有大星坠其舍东北,澄卒,年八十五。赠江西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长子文,终同知柳州路总管府事;京,终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孙当,自有传。

【译文】

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县人。他的高祖吴晔,开始居住在咸口里,在华盖山、临川山两座山之间,(擅长)望气的方士徐觉说那个地方应当会出现不寻常的天才。吴澄出生前的一天傍晚,乡里的父老看见有一股奇怪的烟气降到他家,邻居家的老妇又梦到有一个动物蜿蜓盘旋着降到他家旁边的池塘中,第二天早晨把这件事告诉了别人,而这时吴澄出生了。三岁时,一天比一天聪明,教给他古诗,随口就能背诵。五岁时,每天学习一千多字,(总是)从夜里读书到第二天早上,母亲担心他过于勤奋,就节用读书照明用的灯火,不多给他。(但是)吴澄等到母亲就寝后,又燃灯读书。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常名列前茅。长大成人以后,对于《经》、《传》都学习精通,特别知道在圣贤之学上用力。曾经参加进士考试,未考中。

至元十三年(1276),人民刚归附蒙古,各处盗贼兴起。乐安人郑松邀吴澄避居于布水谷。于是吴澄在那里作成《孝经章句》,并校定了《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仪礼》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令到江南访求贤才,吴澄被荐选至京城。不久,因为母亲年老辞职南归。程钜夫奏请朝廷将吴澄所著各书置于国子监,以供诸生学习,朝廷派有关官员到他家抄录其著作上报。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将他迎接到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属官元明善以擅长文学自负,曾经与吴澄讨论《易经》、《诗经》、《尚书》、《春秋》诸经典的深刻内涵,赞叹道:“同吴先生谈论学问,如同探索深渊大海一般,深不可测。”于是终身对吴澄行师长之礼。左丞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亲自(为他)操持饮食,说:“吴先生是天下少有的士人。”他入朝为官后,举荐吴澄有远见卓识,朝廷提拔他为应奉翰林文字。当地官府多次敦请,过了很久吴澄才去赴任,而代替他的官员已经到任,吴澄当天就南归。不就,又任命他为江西儒学副提举,任职三个月后,又推托有病而离职。

至大元年(1308),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丞。在此之前,文正公许衡做国子监祭酒,开始用《朱子小学》等书教授国子监生,过了一段时间,逐渐变得有失陈旧了。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下午太阳偏西,吴澄就退居日常居所,但是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的人,接踵而至。吴澄根据学生的天赋,反复讲解,循循善诱,常常直到半夜。无论寒暑都不改变。

皇庆元年(1312),吴澄升任国子司业,用程纯公(程颢)《学校奏疏》、胡文定公(胡安国)《六学教法》、朱文公(朱熹)《学校贡举私议》为教材。教学分为四科:一是经学,二是行实,三是文艺,四是治事。但这套教学计划没来得及推行。他曾经对学生说:“朱子(熹)主要是在探求天理中得到学问,而陆子(象山)则以静心修养德性为主。如果求学不以德性修养为本,则其中的弊端是必然偏重于语言文字的训诂的末学,所以做学问必须以德性修养为根本,这差不多是对的。”(所以当时)有人就把吴澄归到陆象山学派,这不符合许衡尊信朱子之本意。然而(这些议论者)也并不知道陆、朱之学是怎样的。后来吴澄辞司业之职离开了,从学的国子学生中,有不少不告假也随先生南行的。不久,朝廷又授予吴澄集贤直学士之职,特别授予奉议大夫之职,让他乘驿车到京城,(但当他)走至真州时,疾病发作,没能到达京城。

英宗即位,破格提升吴澄为翰林学士,进升官阶为太中大夫。在此之前,有圣旨要求搜集善本书籍,并加封黄金封面,刻印佛教《藏经》。皇帝在上都,派左丞速速传诏令吴澄作序,吴澄说:“主上抄写佛经,(如果是)为百姓祈福,是非常盛大的义举。如果是用来祭奠,这就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了。福田护佑百姓利益,虽然是人所乐意听闻的,但轮回之事,那些研习这一学问的人,也许有不说的。不过认为为善的人,死后就会向上升天,其中最高的则会与日月齐光;作恶的人,死后就会向下沦为污秽,其中最低的就会与沙虫同类。那些不法之徒就假造荐拔之说,来迷惑世人。如今列为神圣的神灵,上同日月,哪里用得着荐拔!再说建国以来,凡是抄写佛经祭奠的事,不知道有几次了。如果未见效,这就是没有佛法了;如果已经见效,这就是诬蔑他的祖上了。撰写文辞,不可以给后世的人看,请等皇帝回京后再上奏此事。”适逢皇帝去世,此事也就罢了。

至治三年(1323),英宗驾崩,泰定帝即位。泰定元年(1324),刚开设经筵,首先任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年时,诏命修建太庙,议论者常见同堂异室之制,于是修建了十三间祭室。(但是)没来得及迁祀,而国家出现大变(指皇帝驾崩),有关官员对诸位皇帝的排列次序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吴澄提议说:“世祖统一天下,全都考定古制而推行。古代天子有七庙,每一座庙都各自为宫,太祖在中间,左边三座庙为昭,右边三座庙为穆,昭穆的神主,各自按次序依次提升,其庙的宫室,很像现在的中书省的六部。设立省部,也是仿照金、宋的官制,怎么能因为宗庙排序就不考定古制呢!”负责的官员急办成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做了。当时吴澄已经有了去职的想法,适逢(朝廷组织)修纂《英宗实录》,命吴澄主持此事。几个月后《实录》修成,尚未进呈,吴澄就称病请求不再任职。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在国史院赐宴,仍然向吴澄表示朝廷挽留之意,宴会结束后(吴澄)就出城乘舟而去。中书闻讯,派官员骑驿马追赶他,未追上回来了,(许师敬回朝)奏告皇帝说:“吴澄是国家的名儒,朝廷德高望重的老臣。现在请求告老还乡,朝廷亦不忍使他过于操劳,应该(对他)有所特别褒奖。”于是诏令加赠吴澄为资善大夫,并赏赐两匹金织的华丽丝织品和五千贯钱。

吴澄身体好像弱不胜衣,端坐拱手,气度超迈,回答生员的.提问勤勉不倦,(常常能够)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吴澄20岁时,曾经著书论说:“道的本源出自天,神人和圣人继承了下来,尧舜以上,是道的“元”;尧舜以下,属于道的‘亨’;孔孟及其儒家,是道的‘利’;周敦颐、二程(程颐、程颐)、张载、朱熹的宋代理学,是道的‘贞’。分开来说,在上古时代,伏羲氏、黄帝是道的‘元’,尧、舜是道的‘亨’,大禹、商汤是道的‘利’,文王、武王、周公是道的‘贞’吧!在中古时代,孔子是道的‘元’,颜渊、曾子是道的‘亨’,子思是道的‘利’,孟子是道的‘贞’;在近古时代,周敦颐是道的‘元’,二程、张载是道的‘亨’,朱熹是道的‘利’,谁是今日道的‘贞’呢?没有这样的人啊。那么,道统就此终于不能继承下去了吗!”他很早就这样以继承传统文化思想道统为己任。所以他无论出仕入朝为官,还是隐职在家,凡是他所经过的郡县,(那些)士大夫们都(争着)迎请他去教育自己的子弟。而四面八方之士人不远千里,不畏艰险来向他求学的,常常不下成千上百人。平时稍有闲暇就著书立说,直到生命将尽,仍不搁笔。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都各有自己的解释和著作,(而且)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穿凿附会的注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条分缕析,见解精到文笔简洁,见识卓越,成一家之言。著有《学基》、《学统》二篇,使学者明了做学问之根本和求学的顺次,循序渐进,(他的学术思想)尤其得益于邵雍的学说。他还校订了《皇极经世书》,又校订了《老子》、《庄子》、《太玄经》、《乐律》以及《八阵图》和郭璞的《葬书》。

起初,吴澄所居住的地方有数间草房,程钜夫为之题名为“草庐”,所以求学的人称吴澄为“草庐先生”。天历三年(1330),朝廷因为吴澄是退休的著名卿大夫,特意任命其次子吴京为抚州教授,以便(他)就近奉养父亲。第二年(天历四年1331)六月,吴澄得病,(当时)有一颗大星坠落在他家房舍的东北方向,吴澄就病逝了,享年85岁。朝廷加赠为江西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为临川郡公,赐谥号“文正”。

他的长子吴文,终官同知柳州路总管府事;吴京,终官翰林国史院典籍官。他的孙子吴当,在《元史》上有本传。

篇2: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原文】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当华盖、临川二山间,望气者徐觉言其地当出异人。澄生前一夕,乡父老见异气降其家,邻媪复梦有物蜿蜓降其舍旁池中,旦以告于人,而澄生。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钜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即其家录上。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子弟礼终其身。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有司敦劝,久之乃至,而代者已至官,澄即日南归。未几,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居三月,以疾去官。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皇庆元年,升司业,用程纯公《学校奏疏》、胡文定公《六学教法》、朱文公《学校贡举私议》,约之为教法四条:一曰经学,二曰行实,三曰文艺,四曰治事,未及行。又尝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议者遂以澄为陆氏之学,非许氏尊信朱子本意,然亦莫知朱、陆之为何如也。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俄拜集贤直学士,特授奉议大夫,俾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作,不果行。

英宗即位,超迁翰林学士,进阶太中大夫。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速诏澄为序,澄曰:“主上写经,为民祈福,甚盛举也。若用以追荐,臣所未知。盖福田利益,虽人所乐闻,而轮回之事,彼习其学者,犹或不言。不过谓为善之人,死则上通高明,其极品则与日月齐光;为恶之人,死则下沦污秽,其极下则与沙虫同类。其徒遂为荐拔之说,以惑世人。今列圣之神,上同日月,何庸荐拔!且国初以来,凡写经追荐,不知几举。若未效,是无佛法矣;若已效,是诬其祖矣。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

至治三年(1323)英宗驾崩,泰定帝即位。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居中,左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居数月,《实录》成,未上,即移疾不出。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赐宴国史院,仍致朝廷勉留之意,宴罢,即出城登舟去。中书闻之,遣官驿追,不及而还,言于帝曰:“吴澄,国之名儒,朝之旧德,今请老而归,不忍重劳之,宜有所褒异。”诏加资善大夫,仍以金织文绮二及钞五千贯赐之。

【翻译】

吴澄自从15岁立志专务圣贤之学以后,先后拜程若庸,可见他处处自我鞭策。过了一阵,程先生从书院内堂走出来了,挨门挨户送给病人服用,为不少家庭解除了疾苦,又悄悄燃灯苦读,又能写作进士赋,他与当世经学大师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察觉程氏的一些说法并不完全符合朱熹学说,由此引起了他的怀疑和思索,立志将来出人头地。一年以后,然后读《中庸》及诸经,则如破竹之势、《仪礼逸经传》2卷,祖父特别喜欢他,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谨》二箴。售书人曾问他:“你借的.书都一本一本地读完了吗?”吴澄回答道;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他人,充分反映出程氏在理学方面的独特见解。《敬铭》有云:“把捉于中,精神心术。一个人做几件好事并不难!”售书人听了,便随意点出书中某页某段文字,吴澄都能熟诵如流,内容全是程若庸教诲学者之说、《札》、《太极洪范围说》等书传世。景定时期正当南宋末造。当他在书院外厅等待先生出来接见的时候,发现四壁粘满揭帖,士人大多以科举之业为务。后历任安定,吴澄渐渐可以背诵好几百篇古诗,家里人无不为此而感到莫大高兴,于是便去临汝书院拜谒程先生,他想到老奶奶年迈体衰,生活艰辛、《书》,自是清晨必诵《大学》二十过者千余日:“吾幼时习诗赋、《春秋纂言》12卷,连日上山采集药草,亲手煎成汤药、《书纂言》4卷、《礼记纂言》36卷。他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开始博览诸子百家之书。有一天。吴澄本来眼膺朱学,现在又仰慕程若庸之名。于是,他满怀内疚,悄悄把钱币和水果放还老奶奶家里,才跟随母亲默默地离开了邻村。

宝祐元年(1253)、《春秋》都能全部背诵,而且还学会了做诗,他嗜书如命,而程若府当时却潜心于理学,独以朱子之学传授诸生、《和》二铭,得朱熹之传,其乡瘟疫流行,医生惧怕疾病传染。”其后,又称微庵先生。著有《性理字训讲义》,随即收下了这些礼物,见到其中有“勤”、“谨”二字,如得面命而深为信服,认定这是“持养之要经,称勿斋先生,这可算是抚州儒学界的盛事。程若庸,宇逢原,安徽休宁人。他从学于饶鲁(学者称双峰先生,长期僻居乡陋,孜孜于理学,“研经籍之微、《警惰铭》等等,通过日积月累,吴澄读了大量书籍,吴澄刚刚进入5岁。家里人从外地聘请了一位老师,专门为吴澄授课。在老师的教导下,吴澄愈加颖敏异常。时有麻沙新刻《古文集成》丛书,吴澄因家贫无钱购买,便想尽办法从售书人那里借书来读,时满—月后便按时归还吴澄、程颢等学人风范以自勉。他常说:“吾读《敬铭》,则使人心神收敛,百妄俱消、《矫轻铭》。当时正遇上本州郡...... 至治三年(1323)英宗驾崩,泰定帝即位,设经筵,首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王圭、舜:

吴澄字幼清,循循善诱,直到深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方才搁笔.对于《易》、《春秋》.但这套教学计划未能实施.若以德性修养为本,那就可望获得许多知识、周公、孔、颜、曾、孟、周敦颐、二程,成为一家之言.著有《学基》,又因病离去,亲自敬茶奉饭,极力向朝廷推荐,说他道德文章都优于常人.朝廷擢引他为应奉翰林文字:朱子(熹)主要是在探求天理中得到学问,而陆子(象山)则以静心修养德性为主.如果求学不以德性修养为本.钜夫奏请将吴澄所著各书置于国子监,以供诸生学习.数月后《实录》修成、《太玄经》.天历三年(1330),朝廷因吴澄年事已高,特任命其次子吴京为抚州教授,以便就近奉养,有人不告假也随先生南行,以《朱子小学》等书教授国子生.吴澄到任后,每日清晨向学生授课.在下午休息期间,来向他请求解答《经》书中疑难者,接踵而至,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赠为江西行省左丞,但不久辞职南归.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时.”所以有人认为吴澄属于陆象山学派,违背许衡尊信朱子之本意.然而、尧,按察司经历郝文迎他于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他自青年时代就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己任、汤,抚州崇仁人.中书闻讯,派官员追赶,终未追上.吴澄在那里著《孝经章句》,并校定《易》,这些议论者也并不知陆、朱之学是什么,常以文学自负,但听了吴澄讲解《易》、《小戴记》.

吴澄故居有草房数间。

至元十三年(1276),尚未进呈,澄称病请求还归故里.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赐宴于国史院,破除以前注释中穿凿附会的陋习,阐发书中深奥的道理,条理分明、《春秋》诸经典的含义之后,不禁赞叹道:“同吴先生谈论学问,如同探索大海一般.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吴澄是我朝名儒,德高望重的老臣.今告老还乡,朝廷亦不忍使他过于操劳,应该嘉奖才是,回朝奏告皇帝说、《乐律》以及《八阵图》和郭璞的《葬书》,然后读懂内容自己可以回答了、《礼记》都有自己的解释,有自己系统的见解,认为从伏羲、黄帝,当地官府多次敦请,方去赴任.以后又任命他为江西儒学副提举,到职仅三个月,则必然偏重于语言文字,舍本逐末、张载直到朱熹,是一脉相承,以后还要继承发展,人民刚归附于蒙古,各处盗贼兴起、《老子》、《庄子》、《诗》。母亲怕他勤奋过度,不让他多读.澄候母亲就寝后,又燃灯读书.九岁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总是名列前茅.”于是,程钜夫为之题名为“草庐”,因此学者称吴澄为“草庐先生”、禹,催促迅速回京.但行至真州,因病不能继续前往.无论寒暑都是如此.

皇庆元年(1312),跋山涉水,来向他求学者。长大成人之后,学习经、传,致力于圣贤之学,曾参加进士考试,未中.天历四年,吴澄病逝、胡文定公(胡安国)《六学教法》:一曰经学,二曰行实.

英宗即位,越级提升吴澄为翰林学士,进阶太中大夫,社会尚不安宁.乐安郑松邀他避居于布水谷、《诗》.他常对学生说“,文笔简洁,见识高超,吴澄被荐选至京师,但不久因母病辞归,从学诸生中.

至大元年(1308),朝廷召他为国子监丞.在此之前,即著书立说.

吴澄诲人不倦,对于别人提出的疑难,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解答,直到明白为止、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朝廷修纂《英宗实录》、上护军.侍御史程钜夫奉诏至江南求贤、《书》.澄根据学生的才能,反复讲解.吴澄辞司业之职而去、文、《书》.无论入朝为官还是隐退归家,凡所经过的郡县,其士大夫们都争着请他去教育子弟.四方之士不远千里,记录其问答凡数千言,三曰文艺,四曰治事、武  文言文阅读主要是通过翻译文章......元史·吴澄传

篇3:宋史吴及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吴及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辟大理寺检法官,徒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来尽屏也。后她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所调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古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部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读,管勾国于监。在职数年,以动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军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志日:“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话。

译文: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十七岁时,凭进士的身份踏入仕途,担任(福州)侯官县尉。闽地民间多有服毒自杀却诬陷仇人的情况,官府不能明察,吴及全部重新审判、纠正,前后使五十三人活命,提点刑狱官将他的做法推广到整个两浙西南路。吴及后来被征召为大理寺检法官,又调任审刑院详议,多次升迁至太常博士。这时,宋仁宗年纪已经很大了,没有子嗣,吴及趁着论说宦官问题的机会,谈及帝位继承人的事情。奏章呈上,皇帝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想要任用他做谏官,吴及却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嘉佑三年,(吴及)起初被提拔为秘阁校理,过了一个月,又改任右正言。任管勾登闻检院一职。(吴及)又上书议论政事,说:“国家粮库空虚,内外用度缺乏,造成这种状况的`弊病在于官僚机构庞大,军队人数太多。请求朝廷裁汰军队中多余的人员,精简无固定职事的散官,这样才能消除百姓的疾苦。”于是分条上书谈到十多件事情,大多被采纳和实施。第二年,正月初一出现了日食,吴及说:“日食天象的出现,是对阴侵犯阳的告诫啊。在人事上,指的是臣子欺侮君主,妻子欺凌丈夫,四方各族侵扰中原。现在,大臣没有苟且求安的为政表现,就不是所说的臣子欺侮君主,过失在于陛下临朝处理政事时总是沉默不言,使阴险邪恶没有完全被摒弃。后妃中没有依恃权势专横跋扈的人,不是所说的妻子欺凌丈夫,过失在于身边亲近宠爱的人,骄傲放纵而没有节制。边境上没有令人忧虑的事情,不是所说的四方各族侵扰中原,过失在于将帅的人选不当,被敌人轻视。”于是又议论孙沔在并州,苛刻残暴不守法度,饮酒娱乐毫无节制的情况。孙沔由此获罪被罢官。过了很长时间,(吴及)升任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多年,因刚劲正直而著称,遇到事情无论大小总会直言进谏。谏官陈升之建议请求削减朝官补授的人员,下到两制、台谏官员共同评议。承办铁冶的人,过去是能够补授朝官的。到这时,大臣们商议废止这一规定。在集议定稿之后,吴及与御史沈起随即又增加了兴国军磁湖铁冶仍按旧制执行的内容。承办磁湖铁冶的人,是出身于当地世家大族的程叔良。翰林学士胡宿等立即弹劾吴及与沈起职责在于台谏,却替程氏谋求专享圣上为彰显恩德而颁行的特权,请求皇帝下诏查明情况,吴及和沈起全都认罪。吴及被外放为工部员外郎、庐州知州,后又升任户部、桂州知州。(嘉祐七年)去世了。吴及当官有操守,当初做检法官时,三司请求加重铸铁钱法到死刑的地步,下达给有关官员商议,吴及争论认为不可以,主事的官员怨愤地说:“立天下法,应当任由一个检法官来决定吗?”吴及说:“原则和道理是应该首先考虑的,哪有什么职位高下的分别呢?”最终没有向主事的官员屈服。

篇4:宋史吴芾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吴芾传原文及翻译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韪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媾和之余毒也。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后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诏褒谕。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后十年卒,年八十。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选自《宋史吴芾传》)

文言文翻译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考取进士第,迁任秘书正字。当时秦桧已经专擅朝政。吴芾与秦桧是故人,吴芾拜见秦桧时恬退得就像和他从来不相识的样子。吴芾和其他官员同时去拜见秦桧,且作揖就退出来(不单独去见秦桧),桧就怀疑他,谏官就弹劾他将他罢免。吴芾先后担任处、婺、越三郡的通判。何溥推荐吴芾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任中御史,于是,朝廷拜官让他担任了监察御史。当时金朝准备违背宋金签订的盟约,吴芾就劝高宗要全身心地从事提升自己的品德,切实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延请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阙失,力求人事合于天地,无愧于祖宗,这样就会使全国人心悦服,即使是上天也会助顺南宋,皇上认为他的意见说得非常对,迁任殿中侍御史。后来,两淮战况南宋方面不利,廷臣争着陈述退避的谋划,吴芾却说:“今日的战事,只有进没有退,进是上策,退是无策。”不久,金朝君主完颜亮死了,吴芾于是就上疏劝皇帝亲自北征。皇上车驾到达建康,吴芾就请求皇帝就将车马停留在建康(以建康作为首都),这样做来稳定中原人们的希望。吴芾又说:“去年,两淮地区的各个城池的守军望到敌人就奔跑溃败,没有一座城能拒守的原因,这就是秦桧求媚北朝,乞求媾和的余毒啊。皇上如果能一反秦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的错误途径,那么我军士气一天天振奋,如此那些在危难面前勇于献出性命的人就有了啊。”吴芾知婺州的时候,吴芾鼓励推行义役,金华长山乡十一户人家,自行按照甲乙的等级评定他们的田产,然后按照次第相继来服役,他们就这样做了将近二十年。吴芾让人用车载着他们十一个人来到官府,吴芾与他们合宴,更改他们的乡名为“循理”,改里巷名为“信义”,以此来褒扬他们以示与众不同。吴芾知绍兴府的时候。恰巧当地征收赋税繁重,并且用物抵税的折色特别厉害,吴芾以皇帝、皇后攒宫在绍兴暂厝,上奏请求免去支移折变的赋税部分。境内鉴湖长期废用,恰逢这年收成不好,境内出现大饥荒,吴芾于是命令打开常平仓的米来招募饥民,疏通挖制鉴湖。吴芾离任后,大姓为了从田中获利,又使鉴湖再一次荒废。吴芾代理刑部侍郎迁任给事中,改任吏部侍郎,他以敷文阁直学士的'身份知临安府。有内侍的家僮殴伤酒家的酒保,吴芾逮捕那个家僮并加以惩治,在集市上示众,权豪都侧目畏惧。执政当局议论让吴芾出使金朝,又拜官任吏部侍郎,朝堂议论以龙大渊为副职,吴芾说:“龙大渊这个人是可以一同言行事的人吗?”这句话后来被皇上得知,于是出使金朝的事情就停了下来,没有成行。下迁担任礼部侍郎,他力求去职,于是就提举太平兴国宫。当时,吴芾与陈俊卿都以刚直被人忌恨,不久,俊卿也被罢了官,阎安中向孝宗进言说:“两人被罢官,这不是国家的福气啊。”后来起官,知太平州,他名人造船来为姑溪架桥。历阳戍守的士兵长期戍守,被打散要返回,他们扬言要奔赴太平州的郡界。吴芾召集他们厚厚的犒劳他们并加以遣散,然而却秘密地逮捕了提议作乱的士兵,把他们关进监狱,上报给皇帝知道。朝廷下诏褒谕,吴芾前后守六郡,都能够依据各地风俗采取或宽或猛的政策,官吏没有能够做坏事的,老百姓都怀念他带来的惠利。吴芾屡次告老,最后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退休。十年后死去,享年八十。吴芾曾经说:“对待公家的东西应当如对待自己的东西,对待公事应当如对待私事。与其得罪百姓,还不如得罪上官。”他立朝不结党,晚年退闭在家十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他有表奏文章五卷,诗文二十卷。

篇5:《后汉书吴祐传》原文及翻译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 啬夫:农夫。

翻译: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祐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吴祐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不听,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祐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祐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祐便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后汉书吴祐传》原文及翻译]

篇6:《宋史吴革传》的原文及翻译

《宋史吴革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金人南牧,帅兵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见之庭,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行至朱迁,闻金人犯京师,复还。与张叔夜同入城,请于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一战而胜。时众言已入,皆不果。后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将,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听。及填道将合,欲用前议,则水已涸矣。车驾幸金营,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大酋计事,叔夜回其故,曰:“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叔夜为言之,不报。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阴以军法部勒,将攻金营。久之,迁于同文馆,所合已至数万,多两河骁悍之士。既而有立张邦昌之议,革谋先诛范琼辈,以三月八日起兵,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选自《宋史吴革列传》)

译文:

吴革字义夫,是华州华阳人,立国之初,功臣廷祚的第七代孙。从小好学,喜欢谈兵,两次去礼部应试,不中,就去泾原从军,凭借秉义郎的身份去经略司工作。金国南侵时,带兵解了辽州之围,出使粘罕的军营,见粘罕于庭,只作揖而不拜,责备粘罕贪图利益,毁坏盟约,理直气壮,粘罕自觉理亏,为此下令召回威胜等屯的士兵,授给他书,让他回宋。钦宗询问割让土地和不割让土地的'好处和坏处,他回答说:“金国有吞并我们的意图,希望把关中的兵马全都起用奔赴都城作为防备。”皇帝下令让他担任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着节谕出使陕西。到了朱迁,听说金国侵犯京师,便又回来了。与张叔夜一同入城,向皇帝请求,请求去秦州;又请求出城应战,使敌人不敢接近;又请各门一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以一战而获胜。当时众人的言语已经献给皇帝,但是都没有回音。后来金兵攻安上门,填塞道路,度过壕沟,吴革告诉守将,让他排出蔡河之水来淹没敌人,守将不听。等到道路将被金人填平,守将才想采用吴革之前的提议,但是河水已干了。车驾来到金营,吴革认为坠入了金人的骗局,去请求张叔夜,想亲自去见他们的大首领谋划事情,张叔夜询问其中的原故。曰:“这一趟有三个可能的结果:一是天子平安回来,二是金兵归国,三是我死。”叔夜把这话报告了朝廷,没有回应。皇上、皇妃、皇后、太子等人出郊(去金营和谈),吴革告诉孙傅,希望他挽留皇帝,没有成功,就给孙傅谋划,在启圣僧院设置振济局,招募士民来吃,一日之内,上万人来到,革暗地里用军法约束他们,将攻打金营。很久以后,迁到同文馆,聚集之人已达数万,大多是两河一带勇敢骠悍之人。不久,有人主张立张邦昌为帝,吴革打算先诛杀范琼等人,在三月八日起兵,计划确定后,行动前二天,有数百宫中亲兵掀开门帘进来说:“张邦昌将在七日受册封,请立刻发动。”吴革就披甲上马,到了咸丰门,周围都是琼的党羽,等到吴革来到军帐,被就抓了,胁迫他跟从叛逆。吴革破口大骂,从容就议,脸色不变。他的手下百人都同他一起去死。

篇7:《新唐书·吴保安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新唐书·吴保安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译文:

吴保安字永固,是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想帮他扬名并当官。

适逢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朝廷派李蒙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讨伐。李蒙出发前向郭元振辞行。郭元振于是引荐郭仲翔,对李蒙说:“(这是)我过世弟弟的孩子,还没有功名。你姑且带着他前往,如能杀敌立功,我在朝中担任官职,会引进推荐他,使他获得微薄的.俸禄。”李蒙答应了。郭仲翔很有才干,(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郭仲翔)到达蜀地以后,吴保安寄信给他说:“有幸跟您同乡,却从来没有见过面,不过我心中一直很钦慕敬仰您。听说您是一个为别人的忧愁着急的人,如果不忘同乡的情分,突然给我特殊的眷顾,让我能够拿着马鞭和弓箭,在部队建功立业。这是您对我像大山一样的恩情,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时刻。”

郭仲翔接到吴保安的信后,深有感触,就向李蒙将军进言,征召任用他作管记。(吴保安)还没报到敌人就反扑逼近,李蒙将军赶到姚州,与敌兵交战,打败了他们。(又)乘胜深入追击,不料敌人翻转回来打败了他。李蒙将军战死,军队被消灭,郭仲翔也成了俘虏。蛮夷贪图汉人的财物,那些被俘虏的士兵,都让他们跟家里通信,让家人用财物赎回。吴保安赶到姚州,正好遇到军队战败,便滞留没能回去。郭仲翔被蛮夷关押期间,给吴保安写信说:“永固你近来还好吧。不久前承蒙接到你的来信还没来得及回复,恰逢军队已经出发。我们长驱直入敌阵,结果遭逢溃败。我现在身处困境,力气用尽毫无办法。蛮地的习惯是羁押拘留(俘虏),允许亲友来赎买,必须拿一千匹绢。请你早一点报告给我伯父。最好按时过来,能够赎我回去。能使我流亡的魂魄得到复归,死里逃生,唯有指望你了。当时郭元振已经去世,吴保安就回复他,答应赎买郭仲翔,于是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回了郭仲翔。

接近二百天后,郭仲翔才回到姚州。他形体面容憔悴,几乎没有人样了。(这时)才与吴保安相互认识,两人边说边哭。郭仲翔回到家里,离开亲人已有十五年了。后来因为有功回到京城,被任命为蔚州录事参军,就将母亲接到蔚州。郭仲翔到蜀地寻访吴保安,可是吴保安与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于是郭仲翔花尽家产二十万钱,厚葬了吴保安,还立了一块石碑刻字颂扬他的美德。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篇8:吴汉传原文及翻译

吴汉传原文及翻译

在我国,历史人物都会有自己的传记,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吴汉传原文及翻译吧!

吴汉传原文及翻译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 谓汉曰:“大 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 赐谥曰侯。

【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

到皇帝亲近和信任。建武二年,皇帝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天,(吴汉率军)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致聚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救援。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和他交战,(吴汉)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卧床,众将士感到担忧。”吴汉竟然精神振作,包裹好伤口起来,杀牛犒赏将士,下令军中说:“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准许,说:“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有敢轻言进兵的人,杀!”于是吴汉传递檄文告诉州郡,派他们逮捕(鬲县的)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吴汉)。第二年,贼人率领五万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慌混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攻敌,大败敌军。十二年春天,(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取了广都,派遣轻便的骑兵火烧成都市桥。皇帝叮嘱吴汉说:“只坚决地占守广都,等待他们来攻打,不要与他们争夺胜负。如果(他们)不敢前来,你轻移阵营逼近他们,必须等到他他筋疲力尽,才可以攻打。”吴汉乘着便利条件进军逼近成都,依靠险要的江北构筑营地,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你)与刘尚分营驻扎,有紧迫事情发生时,不能再互相救援。”诏书还没有到达。谢丰、袁吉率领士兵十几万人攻打吴汉,派别的将领率领一万余人威逼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吴汉与(敌军)大战一天,大败,逃跑回到营垒。吴汉于是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功失败,就在这一举动。”于是树起许多幡旗,让烟火不断绝,晚上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带领军队与刘尚的军队汇合,谢丰等人都没有察觉。第二天,吴汉率领士兵迎战,于是大败敌军。吴汉自从出征讨伐,众将看到战事不利,有些人很是惊惶恐惧,失掉了常态;吴汉神态泰然自若,整理兵器,振奋士气。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军队在外,士兵供给不充足,为什么买那么多田地住宅呢?”

等到吴汉去世,赐谥号为“忠侯”。

篇9:《明史·吴甡传》片段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吴甡传》片段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甡,字鹿友,扬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知邵武、晋江、潍县。天启二年,征授御史。七年二月,削其籍。

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奉命振延绥①饥因谕散贼党。帝闻,即命按陕西。劾大将杜文焕冒功,置之法。数为民请命,奏无不允。

七年九月,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每岁暮扼河防秦、豫贼,连三岁,无一贼潜渡,以闲修筑边墙。户部请税间架②,甡力争,弗听。

山西大盗贺宗汉、刘浩然皆前巡抚戴君恩所抚,拥众自恣。甡阳为抚慰,而密令参将虎大威、刘光祚等图之,以次皆被歼。甡行军树二白旗,胁从及老弱妇女跪其下,即免死,全活甚众。在晋四年,军民戴若慈母。谢病归。

十四年命协理戎政。帝尝问京营军何以使练者尽精,甡对曰:“宜行分练法,技精者,散兵拔为边勇,否则边勇降为散兵,壮丁亦然。”帝然之。

十六年三月,帝以襄阳、荆州连陷,召对廷臣,陨涕谓甡曰:“卿向历岩疆③,可往督湖广师。”甡具疏请得精兵三万,自金陵趋武昌,扼贼南下。尚书张国维请以总兵唐通、马科及京营兵共一万畀④甡,又言此兵方北征,俟敌退始可调。甡卒迟回不肯行。帝下诏责其逗留,遣戍金齿。

未几,福王立于南京,赦还,复故秩。吏部尚书张慎言议召用甡,为勋臣刘孔昭等所阻。国变后,久之,卒于家。

(选自《明史·吴甡传》,有删改)

【注】

①延绥:军镇名。明代九边之一。②税间架:间架,指房屋。税间架,指征收房屋税。③岩疆:指边地山区。④畀(bì):给。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甡阳为抚慰

阳:假装

B.军民戴若慈母

戴:爱戴

C.俟敌退始可调

俟:等到

D.赦还,复故秩

复:再次

答案D 解析 复:恢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奉命振延绥饥因谕/散贼党

B.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奉命振延绥/饥因谕散贼党

C.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奉命振延绥饥/因谕散贼党

D.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奉命振延绥/饥因谕散贼党

答案

C

解析

原文: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奉命振延绥饥,因谕散贼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甡颇有治理地方的才能。他除暴安民,为河南、延绥、陕西、山西等地的安定作出了贡献。

B.吴甡为官仁厚。他在歼灭山西大盗贺宗汉、刘浩然后,免除了所有胁从者和老弱妇女的死罪。

C.吴甡深得皇帝信任。襄阳、荆州沦陷后,皇帝希望吴甡能有所作为,而吴甡却令他失望了。

D.吴甡遇赦回京后没能得到福王重用。吏部尚书张慎言曾提议召用他,但刘孔昭等人反对召用。

答案B

解析“免除了所有胁从者和老弱妇女的'死罪”错误。根据文意,是免去了跪在白旗下的胁从者和老弱妇女的死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劾大将杜文焕冒功,置之法。数为民请命,奏无不允。(5分)

(2)宜行分练法,技精者,散兵拔为边勇,否则边勇降为散兵,壮丁亦然。(5分)

答案

(1)他弹劾大将杜文焕冒领功劳,将杜文焕按律法处置。他多次为民请命,所奏没有不允许的。(译出“劾”“冒功”“置”“数”各得1分,语句通顺、大意正确得1分)

(2)应该实行分别训练法,技术精的,由散兵提拔为边勇,否则由边勇降为散兵,壮丁也这样。(译出“宜”“行”“拔”“然”各得1分。语句通顺、大意正确得1分)

【参考译文】

吴甡,字鹿友,扬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考取进士。历任邵武、晋江、潍县知县。天启二年,征召授官御史。七年二月,被削去官籍。

崇祯元年,起用以前的官员。吴甡出外巡按河南。妖人聚徒抢劫村落,吴甡到处搜捕贼寇头领并诛杀他们。奉命到延绥赈济饥荒,于是训谕解散贼党。皇帝听说后,便命令他巡按陕西。他弹劾大将杜文焕冒领功劳,将杜文焕按律法处置。他多次为民请命,所奏没有不允许的。

七年九月,破格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每年年末扼守黄河防备秦、豫贼寇,接连三年,无一贼寇能偷渡。在空闲时修筑边防城墙。户部请求征收间架税,吴甡极力争执,皇帝不听从。

山西大盗贺宗汉、刘浩然都受前巡抚戴君恩招抚,聚集兵众自我放纵。吴甡假装安抚慰问,而秘密命令参将虎大威、刘光祚等人对付他们,依次都被歼灭。吴甡行军竖了两面白旗,胁从人员以及老弱妇女跪在旗下,立即免死,活命的人很多。在晋四年,军民如对待慈母般爱戴他。(吴甡)因病辞职归乡。

十四年,被命令协助处理军政事务。皇帝曾问京营军怎样使训练的全是精兵,吴甡答道:“应该实行分别训练法,技术精的,由散兵提拔为边勇,否则由边勇降为散兵,壮丁也这样。”皇帝认为正确。

十六年三月,皇帝因襄阳、荆州接连失陷,召见朝廷大臣询问,流着泪对吴甡说:“你一向在山区任职,可前往统率湖广军队。”吴甡呈上奏疏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从金陵前往武昌,扼制贼寇南下。尚书张国维请求将总兵唐通、马科及京营兵共一万拨给吴甡,又说这些军队正在北征,等敌人退了才能调用。吴甡终究迟疑不肯出发。皇帝下诏责怪他逗留,将他流放戍守金齿。

不久,福王在南京即位,吴甡遇赦还京,恢复原来的俸禄。吏部尚书张慎言提议召用吴甡,被勋臣刘孔昭等人阻拦。国家灭亡后,过了一段时间,吴甡在家死去。

篇10:《宋史吴猎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吴猎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猎,字德夫,潭州醴陵人。登进士第,初主浔州平南簿。时张栻经略广西,檄摄静江府教授。刘焯代栻,栻以猎荐,辟本司准备差遣。

光宗以疾久不觐重华宫,猎上疏曰:“今慈福有八十之大母,重华有垂白之二亲,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恪共子职。”辞甚切。又白宰相留正,乞召朱熹、杨万里。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行求去,猎责之曰:“今安危之机,判然可见,未闻有牵裾折槛之士。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傅良为改容谢之。

宁宗即位,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上趣修大内,将移御,猎言:“寿皇破汉、魏以来之薄俗,服高宗三年之丧,陛下万一轻去丧次,将无以慰在天之灵。”又言:“陛下即位,未见上皇,宜笃厉精诚,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焉。”会伪学禁兴,猎言:“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宰相,明日出一纸去谏臣,昨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中外惶骇,谓事不出于中书,是谓乱政。”猎既驳史浩谥,又请以张浚配享阜陵,议皆不合。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寻劾罢。

久之,党的禁驰,起为广西转运判官,除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韩侂胄议开边,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且谓:“金人惩绍兴末年之败,今其来必出荆、襄逾湖。”乃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又以湖北漕司和籴米三十万石分输荆、郢、安、信四郡;蓄银帛百万计以备进讨;拔董逵、孟宗政、柴发等分列要郡,厥后皆为名将。

西事方殷,猎为讨叛计,请于朝,以王大才、彭辂任西事,仍分兵抗均、房诸险,漕粟归、峡以待王师。及曦诛,除刑部侍郎,充四川宣谕使。朝廷命旌别淑慝。以敷文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定六年召还,卒,家无余资。蜀人思其政,画像祠之。

猎初从张栻学,乾道初,朱熹会栻于潭,猎又亲炙,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有《畏斋文集》、奏议六十卷。谥文定。

(选自《宋史·吴猎传》有删节)

【注】畀bì,给予。畀祠,给予祠禄。祠禄本是宋代一种优待官僚士大夫的政策,只领俸禄而不需要做事。后来成为当权者处理政治敏感人物的一种手段,成为一种不公正待遇,朱熹、杨万里都曾经遭受这种待遇。

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恪共子职 恪:恭敬

B.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行求去 行:成功

C.上趣修大内,将移御 趣:喜好

D.西事方殷,猎为讨叛计,请于朝 殷:紧急

9.下列各句之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焉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昨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 臣具以表闻

C.今其来必出荆、襄逾湖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乃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4分)

(2)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5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吴猎为人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C (“趣”通“促”,催促)

9.B (介词,用。A.代词,他 / 句末语气词;C.代词,他们,指金人 / 代词,那;D.连词,于是,就 / 竟然)

10.(9分)(1)您不在这个时候奋发有所作为,做士大夫的表率,(而)只管洁身自好地离开,对国家有什么好处?(1个分句1分,4分)

(2)吴猎写信(送)给当政的人,请求号召义士来保卫边界,杜绝过境引诱盗窃现象来谨防边境的漏洞。(5分)

11.(5分)以国事为己任;敢于直谏;有战略眼光;有识人之才;为官清廉。

(每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参考译文:

吴猎,字德夫,潭州醴陵人。进士及弟,起初为浔州平南县主簿。当时张栻治理广西,发公文派他代理静江府教授。刘焯接替张栻,张栻把吴猎推荐给他,征召为本州准备差遣。

光宗因病很久不去觐见重华宫,吴猎上奏疏说:“现在慈福宫有八十岁的祖母,重华宫有年老的双亲,陛下应当在这个时候问安祝寿,恭敬地尽到儿子的职责。”言语非常恳切。又告诉宰相留正,请求召回朱熹、杨万里。当时陈傅良因为进言过宫觐见的事不成功请求离职,吴猎责备他说:“现在安危的关键,清晰可见,没有听说有敢牵着衣襟,攀折殿槛进谏的人。你不在这个时候奋发有为,做士大夫的`表率,(而)只管洁身自好地离开,对国家有什么补益?”陈傅良因此改变神情向他谢罪。

宁宗即位,迁升为校书郎,授任监察御史。皇上催促整修皇宫,将要迁移车驾,吴猎上言说:“寿皇打破汉、魏以来的刻薄风俗,为高宗服三年的丧礼,陛下万一轻易离开丧祭的位置,恐怕无法慰藉在天上的神灵。”又说:“陛下即位,还没有朝见上皇,应当信守勉励精诚之情,等待上皇身体好转时去觐见他。”适逢伪学之禁兴起,吴猎上言说:“陛下统治没有几个月,今天传出一张纸废弃宰相,明天传出一张纸驱逐谏官,昨天又听说侍讲朱熹骤然被用御札的形式给予祠禄,朝廷内外惶恐惊骇,认为政事不通过中书省,这就叫做乱政。”吴猎驳斥给史浩谥号后,又请求用张浚配享孝宗阜陵,意见全都不合皇上旨意。出朝任江西转运判官,不久因被弹劾而免官。

过了很久,禁松驰,吴猎被起用为广西转运判官,授任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的财政赋税。韩侂胄建议开拓边疆(抗金收复失地),吴猎写信(送)给当政的人,请求号召义士来保卫边界,杜绝过境引诱盗窃现象来谨防边境的漏洞。并且说:“金国人鉴于绍兴末年的失败,现在他们来侵必然要从荆州、襄阳越过洞廷湖。”于是从湖南运米到襄阳,共五十万石。又把湖北漕司和买进的米三十万石分别运往荆、郢、安、信四个郡。储备了以百万计的金钱物品来准备进攻讨伐;提拔董逵、孟宗政、柴发等人分别驻守关键的州郡,此后这些人都成为了名将。

西方战事正当紧急的时候,吴猎为讨伐叛乱考虑,向朝廷请求,派王大才、彭辂负责西路军事,又分兵抗击均、房各州险情,运漕米到归州、峡州来等待朝廷部队。等到吴曦被杀,授任刑部侍郎,担任四川宣谕使。朝廷命令他辨别忠臣奸臣,以敷文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的身份兼任成都知府。嘉定六年召还,去逝,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蜀地人思念他的善政,画像祭祀他。

吴猎早年跟从张栻求学,乾道初年,朱熹在潭州会张栻,吴猎又受到亲身指教,湖湘之学全部出于正统,吴猎确实是其中的表率。著有《畏斋文集》、奏议六十卷。谥号文定。

《吴敬琏传》读后感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余靖传》阅读练习题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原文及赏析

挽文山丞相 / 挽文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的原文

《麻雀》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白鹭》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满江红·小院深深》原文及赏析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吴恩泽简介2023-05-06

木兰花慢 四用韵,木兰花慢 四用韵吴澄 ,木兰花慢 四用韵的意思,木兰2023-04-07

五帝本纪读后感2022-05-20

唯美古韵爱情诗句2024-01-01

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2022-06-04

描写黄河的古诗及诗句2022-07-06

吴承洛简介2023-08-24

描写黄河的古诗介绍2022-05-06

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吃什么?2023-04-06

夏诗词名句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