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阅读及答案(锦集10篇)由网友“眼里有奎”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阅读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阅读及答案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4.【文言断句】(3分)B(原文为:“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公卿台谏”、“在位者”、“忠贤”、“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罢归”“无”、“发露”、“断”,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
5.【文化常识】(3分)
D(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6.【概括分析】
B(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动作对象错误。另外,特别提醒:C项中的“君父”为“皇帝”“皇上”的`意思。)
7.【文言翻译】(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翻译: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
(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贤”“不肖”均为形容词活动为名词。“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 ;“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译对“进贤退不肖” 1分,“进”可译为推荐、举荐、提拔、晋升,“退”可译为斥退、辞退、使退去;疾:厌恶、憎恨、嫌怨,1分;仇雠:仇人、仇敌,1分;社稷:国家 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独……乎?译为“难道……吗?”,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翻译: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
篇2:《明史·黄尊素传》阅读答案
《明史·黄尊素传》阅读答案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答案:
4.【文言断句】(3分)
B(原文为:“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公卿台谏”、“在位者”、“忠贤”、“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罢归”“无”、“发露”、“断”,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
5.【文化常识】(3分)
D(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6.【概括分析】
B(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动作对象错误。另外,特别提醒:C项中的“君父”为“皇帝”“皇上”的意思。)
7.【文言翻译】(10分)
(1) 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翻译: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
(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贤”“不肖”均为形容词活动为名词。“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 ;“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译对“进贤退不肖” 1分,“进”可译为推荐、举荐、提拔、晋升,“退”可译为斥退、辞退、使退去;疾:厌恶、憎恨、嫌怨,1分;仇雠:仇人、仇敌,1分;社稷:国家 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独……乎?译为“难道……吗?”,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翻译: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
[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初”,译为“刚”“刚刚”,1分;“即”,译为“就”,1分;“罗织”,译为“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两个:一是“为……所”,被动句,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一是“恨甚”,应该译为“甚恨”,“非常忌恨(他)”)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参考译文】
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师三次(或“多次”)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操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并让)百官奏表祝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
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需有内援(才可成功)。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迫害。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情况,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他就)叩谢皇恩,写诗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后来到)南明福王时,(黄尊素被)追封谥号为忠端。
篇3:《明史·黄尊素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黄尊素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参考答案
4.【文言断句】(3分)
B(原文为:“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公卿台谏”、“在位者”、“忠贤”、“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罢归”“无”、“发露”、“断”,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
5.【文化常识】(3分)
D(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6.【概括分析】
B(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动作对象错误。另外,特别提醒:C项中的“君父”为“皇帝”“皇上”的意思。)
7.【文言翻译】(10分)
(1)
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贤”“不肖”均为形容词活动为名词。“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 ;“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译对“进贤退不肖”
1分,“进”可译为推荐、举荐、提拔、晋升,“退”可译为斥退、辞退、使退去;疾:厌恶、憎恨、嫌怨,1分;仇雠:仇人、仇敌,1分;社稷:国家
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独……乎?译为“难道……吗?”,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2)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初”,译为“刚”“刚刚”,1分;“即”,译为“就”,1分;“罗织”,译为“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两个:一是“为……所”,被动句,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一是“恨甚”,应该译为“甚恨”,“非常忌恨(他)”)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参考译文】
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师三次(或“多次”)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操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并让)百官奏表祝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
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需有内援(才可成功)。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迫害。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情况,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他就)叩谢皇恩,写诗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后来到)南明福王时,(黄尊素被)追封谥号为忠端。
篇4:字登之余姚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字登之余姚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京察,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明年,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①,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注】①朊仕:高官厚禄。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伐:夸耀 B、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 署:代理
C、有年引诏旨请 引:援引 D、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 赉:赏赐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B、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C、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D、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有年遵从法令,不畏权要,在朱希孝为兄请赠王号一事,他不曲从张居正意见,依据法令规定,坚持自己观点,最终将原奏章呈给皇帝。
B、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等职时,拒绝请托,公布的官员任命名单,获得一致认可,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的意见十分得当。
C、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江西歉收时,身为巡抚的他,为了让江西百姓自救,顺应民意,开放边境,允许粮食流通,触怒皇帝被罢职。
D、陈永年为人耿介,清廉自守,第二次改任吏部时,因吏部尚书等官员是其同乡,他极力回避;父子两人均为高官,但有年无住所安置妻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
(2)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参考答案
10、A
11、B
12、C
13、
(1)最后,陈有年认为自己虽然退职,遗漏的贤才却不可不录用,于是竭力请求皇帝,启用废置的人。
(2)他从江西回来,原住房被火烧了,就租了一处房子,安置妻子儿女,自己栖息在僧人房舍。
参考译文: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陈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吏部,历任验封郎中。万历元年(1573),成国公朱希忠去世,他的弟弟锦衣都督朱希孝贿赂宦官冯保援引张懋的例子请求赠封王号,大学士张居正支持他。陈有年坚决不赞同,上奏说:“根据令典:功臣死了,公赠封为王,侯赠封为公,子孙世袭的人,生死只享受原来的爵位。张懋赠封为王,朝廷议论不同意,就是朱希忠的父亲朱辅也这么认为。后来竟然被封赠,不合制度。况且朱希忠没有讨敌功勋,怎么能乱加宠幸?”左侍郎刘光济负责吏部事务,按张居正的意思,删改奏稿。陈有年极力争辩,最后将原奏章呈上,张居正不高兴,陈有年当天就称病离去。万历十二年(1584)他出任稽勋郎中,历任考功、文选郎中,谢绝说情。朝廷内外都佩服他的为人。调任太常寺少卿,担任右佥都御史巡视江西。为皇帝供给用品的尚方官需要的`陶器,大都很奇巧,难以制作,后来有诏令允许适当减少,不久又照旧额了。陈有年引用诏令请求裁减,未获同意。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坚持争辩,才减免十分之三。南畿、浙江遭大灾,诏令禁止邻地买进粮食,商船都汇聚江西,安徽人最多。而且江西当年收成也不好,众人请求陈有年禁止。陈有年上奏陈述救急的六件事,其中请求稍稍松弛先前的禁令,使江西的百姓得以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弹劾陈有年违背诏令。皇帝恼怒,剥夺了他的官职令他回乡。后来受举荐督办江防,渐渐升任吏部右侍郎。改任兵部职,后改任吏部。尚书孙钅龙、左侍郎罗万化都是他的同乡,陈有年极力回避,朝廷商讨没有同意。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同主持对京官的考核,所做的罢黜之事都很得当。不久就取代了温纯的职位。第二年,陈有年从此不断上奏称病请求罢职。皇帝依然安慰挽留,赏赐食物、羊和酒。陈有年请求更为积极。最后,他认为自身虽然告退,遗漏的贤士不能不录用,极力请求皇帝起用废黜的人。皇帝答复知道了。陈有年就闭门不出。几个月,上奏十四次。才被准许告退,乘驿车回乡。回乡的行旅只有一箱书、一竹箱衣服而已。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四月诏令他出任南京右都御史,但是陈有年已经先去世了。封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恭介。他从江西回来,原住房被火烧了,就租了一处房子,安置妻子儿女,自己栖息在僧人房舍。
篇5:孙燧字德成余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正德中,历河南右布政使。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又劫持群吏,厚饵之,使为己用。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燧闻命叹曰:“是当死生以之矣。”遣妻子还乡,独携二僮以行。
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患建昌县多盗,割其地,别置安义县,以渐弭之。而请复饶、抚二州兵备,不得复,则请敕湖东分巡兼理之。九江当湖冲,最要害,请重兵备道权,兼摄南康、宁州、武宁、瑞昌及湖广兴国、通城,以便控制。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却之。逵劝燧先发后闻,燧曰:“奈何予贼以名,且需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闵念四等出没鄱阳湖,燧与逵谋捕之。三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
明年,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宸濠闻,遂决计反。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明日,燧及诸大吏入,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当扈驾。”燧大怒曰:“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宸濠怒叱燧,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 为:向,对
B.九江当湖冲,最要害 冲: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
C.于是密疏白其状 状:面貌
D.我往南京,汝当扈驾 扈:随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孙燧能积极应对宁王朱宸濠的反叛阴谋的`一组是:
①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
②请复饶、抚二州兵备,不得复,则请敕湖东分巡兼理之
③逵劝燧先发后闻,燧曰:“奈何予贼以名,且需之。”
④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
⑤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闵念四等出没鄱阳湖,燧与逵谋捕之
⑥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燧不贪生怕死。正德十年他被任命为江西巡抚,是到图谋叛乱的宁王朱宸濠的地盘里任职。接到任命后,他并没有设法推脱,只是叹息说:“这下只能不顾生死了。”
B.孙燧积极防备朱宸濠的叛乱图谋。他先后修筑了进贤、南康、瑞州的城防,分化了建昌盗贼的势力,建议朝廷命令湖东分巡兼管饶、抚二州,建议加强九江兵备和九江道的职权。
C.孙燧不接受朱宸濠的贿赂。朱宸濠发现孙燧在对付他,便一面派人贿赂朝中幸臣,企图笼络孙燧,一面向孙燧赠送枣子、梨子等当地特产蔬果,以示好意。但孙燧笑着推却了这些馈赠。
D.孙燧忠贞不屈。正德十四年六月,朱宸濠悍然反叛,并胁迫孙燧随他一起反叛。孙燧坚决不从,怒骂朱宸濠。副使许逵挺身保护孙燧。孙燧、许逵遂一同被缚,遭杀害。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
译文
(2)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
译文
参考答案:
8.C(状:情况)
9.A(③是说孙燧不接受许逵提出的先发制人的建议,而主张暂且等待,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消极性,后文许逵的话就是印证;⑥是说在朱宸濠已然决意反叛,孙燧还在要求看诏书,虽忠勇可嘉,但甚显被动。故排除③⑥,选A)
10.C【两处误解文意。首先,朱宸濠派人贿赂朝中幸臣,是要赶走(“去”)孙燧,而非笼络孙燧;其次,朱宸濠向孙燧送“枣梨姜芥”,是利用谐音警告威胁孙燧,要他“早离疆界”。】
11.
⑴孙燧暗中察觉到副使许逵忠诚勇敢,可以托付大事,于是就与许逵一同商议。(“阴”、“察”、“属”、“与”、“谋”须准确译出)
⑵你是找死罢了。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跟随你当叛逆吗!(“速”、“日”、“岂”、“从”、“为逆” 须准确译出。“速”只能译作“招致”、“找”意,不可译作“快”)
篇6:“毛吉,字宗吉,余姚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进士。除刑部广东司主事。司辖锦衣卫。卫卒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公行请属,狎侮官司,即以罪下刑部者,亦莫敢捶挞。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其长门达怙宠肆虐,百官道遇率避马,吉独举鞭拱手过,达怒甚。吉以疾失朝,下锦衣狱。达大喜,简健卒,用巨梃s之。肉溃见骨,不死。
天顺五年擢广东佥事,分巡惠、潮二府。痛抑豪右,民大悦。及期当代,相率吁留之。
程乡贼杨辉者,故剧贼罗刘宁党也。已抚复叛,与其党曾玉、谢莹分据宝龙、石坑诸洞,攻陷江西安远,剽闽广间。已,欲攻程乡。吉先其未至,募壮士合官军得七百人。抵贼巢。先破石坑,斩玉;次击莹,馘之。复生擒辉。诸洞悉破,凡俘斩千四百人。捷闻,宪宗进吉副使,玺书嘉劳。移巡高、雷、廉三府。时民遭贼躏,数百里无人烟,诸将悉闭城自守,或以贼告,反被挞。有自贼中逸归者,辄诬以通贼,扑杀之。吉不胜愤,以平贼为已任。按部雷州。海康知县王骐,云南太和人也,日以义激其民,贼至辄奋击。吉壮其勇节,奖励之。适报贼掠乡聚,吉与骐各率所部击败之。荐骐,迁雷州通判。未闻命,战死。赠同知,荫其子为国子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万人,至大磴破贼,乘胜追至云岫山,去贼营十余里。时已乙夜,召诸将分三哨,黎明进兵。会阴晦,众失期。及进战,贼弃营走上山。吉命潘百户者据其营,众竞取财物。贼驰下,杀百户。华亦马踬,为贼所杀。诸军遂溃。吉勒马大呼止军。吏劝吉避,吉曰:“众多杀伤,我独生可乎?”言未已,贼持枪趋吉。吉且骂且战,手剑一人,断其臂。力绌,遂被害。是日,雷雨大作,山谷皆震动。又八日,始得尸,貌如生。事闻,赠按察使,录其子科入国子监。
(选自《明史・毛吉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行请属,狎侮官司属:通“嘱”,请托
B、简健卒,用巨梃s之简:精简
C、或以贼告,反被挞告:报告
D、会阴晦,众失期失:错过
答案:B简,挑选。
5、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毛吉“护佑百姓”的一组是()
①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②痛抑豪右,民大悦
③诸洞悉破,凡俘斩千四百人④吉不胜愤,以平贼为己任
⑤日以义激其民⑥众多杀伤,我独生可乎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①征治犯错的锦衣卫,与护佑百姓无关;⑤是王骐的做法;⑥是毛吉与将士同生共死的坚决态度。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吉待人恩怨分明。对忠诚为国之士,毛吉尽力提携,并厚待其后代;而打击侵害百姓利益之徒,毛吉则毫不手软。
B、毛吉行事嫉恶如仇。他看不惯锦衣卫的横行无忌,轻慢锦衣卫长官,这种做法招致了对方对他的非人折磨。
C、毛吉剿匪除恶务尽。对敢于叛乱的盗匪,毛吉一直铁腕镇压,他的出击收到显著效果,朝廷对此非常认同。
D、毛吉杀敌身先士卒。云岫山之战,毛吉一马当先,率军直捣敌营,因身陷敌军重围,终寡不敌众,被敌人杀害。
解析:“毛吉一马当先,率军直捣敌营”与原文不符。答案: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卫卒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5分)
译文:.
(2)有自贼中逸归者,辄诬以通贼,扑杀之。(4分)
译文:.
答案:(1)锦衣卫卒窥伺百官的隐秘之事,有片纸之字上奏,官员即获罪,公卿大夫无不惊恐不安.(关键词:伺、阴事、补出“官员”、惴恐)
(2)有的人从贼人那里逃回,常被诬陷为勾通贼人,将他杀害。(关键词:逸、通、扑)
参考译文: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广东司主事。该司管辖锦衣卫。锦衣卫卒窥伺百官的'隐秘之事,有片纸之字上奏,官员即获罪,公卿大夫无不惊恐不安。他们公开请托,轻侮官员,就是因罪下到刑部的,也没有人敢鞭打他们。毛吉却执法不挠,有罪的必定重惩他们。锦衣卫长官门达仗着皇上的宠爱,肆行残虐,百官路上碰到他都避马躲开,唯独毛吉举鞭拱手而过,门达很愤怒。毛吉因病没能上朝,被投进锦衣卫监狱。门达大喜,挑选出健壮的士卒,用大木棍打他。毛吉肉烂见骨,没有死。
天顺五年,毛吉升为广东金事,分巡惠州、潮州府。他痛惩豪门大族,百姓非常高兴。到期后他应该被替代,百姓纷纷挽留他。
程乡贼人杨辉,是过去大盗罗刘宁的党羽。本已受招抚,后又反叛,与党羽曾玉、谢莹分别占据宝龙、石坑等洞,攻陷江西安远,在福建、广东之间抢掠。后来又想攻打程乡。毛吉在他们没到之前,招募壮士,加上士兵有七百人。抵达贼人巢穴。先攻破石坑,斩杀曾玉;再攻击谢莹,杀了他。又生擒杨辉。各洞都被攻破,共俘虏和斩杀一千四百人。捷报传到朝廷,宪宗升毛吉为副使,颁给玺书嘉奖慰劳。毛吉被调去巡抚高州、雷州、廉州三府。当时百姓遭贼人蹂躏,数百里没有人烟,各将领都闭城自守,有人报告贼情,反被将领所打。有的人从贼人那里逃回,常被诬陷为色勾通贼人,将他杀害。毛吉不胜愤怒,以平贼为已任。他巡行雷州。有海康知县王骐,是云南太和人,每天以大义激奋他的百姓。贼人来了便奋起抗击。毛吉觉得他们的勇气节操雄壮,奖励他们。正好有报告说贼人来抢掠乡村,毛吉与王骐各自率领所部击败了他们。毛吉推荐王骐,升为雷州通判。王骐还没接到任命,即已战死。赠同知,庇荫他的儿子为国子监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毛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一万人,到大磴击破贼人,乘胜追到云岫山,离贼营只有十余里。当时已经是半夜,毛吉召来诸将,将人马分为三哨,黎明时进兵。正好是阴天,众人错过出发时间。到进战时,贼人已弃营逃上山。毛吉命令潘百户占领他们的营寨,众人竞相取财物。贼人从山上驰下,杀死百户。华的马也被绊倒,被贼人所杀,各军于是溃败。毛吉勒马大呼止住部队。官吏劝毛吉躲避,毛吉说:“众人多被杀伤,我能独自求生吗?”话没说完,贼人持枪奔向毛吉。毛吉边骂边战,剑砍一人,断了他一条手臂。毛吉力量不足,终于被害。这一天,雷雨大作,山谷都震动。过了八天,才找到他的尸体,其貌如生。事情传到朝廷。赠予他按察使,录取他的儿子毛科入国子监。
篇7:谢迁字于乔余姚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谭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孰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赠太傅,谥文正。迁竞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
注:①祥禫(xiáng dàn):丧祭名。②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 务:务必
B.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寝:停止
C.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 厘.:治理
D.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赍:带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哉
B.迁乃遣子正人谢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 余船以次俱进
D.且足国在节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谢迁善于进谏的一组是()
①及进讲,敷词详切②力辞,服除始拜命
③迁乘间言之④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⑤除夕赐御制诗⑥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做官后曾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建议皇帝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的事。
B.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及尚书倪岳坚持反对。
C.孝宗晚年,宦官违法乱纪,以空名领取粮饷,危害很大。谢迁进谏得到了皇帝的赞同。
D.谢迁善于进谏,得到几任皇帝的赏识,晚年依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并且待遇优厚。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4分)
(2)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3分)
(3)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3分)
参考答案
9A 务 致力
10D 况且 递进关系
11C
12A 以皇帝年轻为理由不对 应该是以礼 为主因
13.
(1)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贤人远小人,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
(2)空说禁止没有用,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给朝廷。
(3)等被告知他生了病,皇帝就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给药和食物,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的使者
【参考译文】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又是第一名。授修撰职,连续升迁至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宦官郭镛提出预选妃嫔以充实六宫。谢迁上言道:“先帝陵墓未完工,理应等待。除服之期也不远了。陛下年轻,请等居丧期满后,再慢慢地商议也不晚。”尚书周洪谟等也同谢迁意见一致,孝宗同意了。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获得孝宗多次称赞。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八年朝廷下诏书命谢迁同李东阳进入内阁参预机要事务。时逢谢迁居丧期间,他极力推辞,直到服满才接受任命。升任詹事兼任原来官职。皇太子前往封地,加封谢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贤远佞,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因为大同发生战事,满足不了供应,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说:“先朝因为南方的赋税重,所以用折银的办法解决,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堪忍受。况且富国在于节省费用,如果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尚书倪岳也持反对意见,此议于是搁置下来。
孝宗晚年感慨地要治理弊政,而内府诸库及粮仓、马坊的宦官行奸枉法,不能深入追究。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隶属兵部,一律以空名领取粮饷,其弊尤为厉害。谢迁趁此机会向孝宗提出来,孝宗命令草拟旨文禁止。谢迁说:“虚言禁止无益,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朝廷。然后严格订立条约,违犯者必诛,那样积蠹可望除掉。”孝宗表示同意。
世宗即位,遣使慰问谢迁。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鼓励皇帝勤学、师法祖先、纳谏。世宗用褒奖的语言做了回复。嘉靖二年(1523),又下诏命有关部门去慰问。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遣官员带着自己亲手写的诏书到谢迁家起用它,命巡抚、按官敦促他上路。谢迁时年七十九岁了,不得已接受任命。谢迁任职数月后极力请求离去。世宗对待他更加优待,天寒免去上朝参拜,除夕日赐御制诗,有病时则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药和食物,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慰问的使者。谢迁终究在第二年三月辞官回家。十年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篇8:“潘荣,字尊用,龙溪人”阅读答案解析
“潘荣,字尊用,龙溪人”阅读答案解析
潘荣,字尊用,龙溪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犒师广东,还,除吏科给事中。景泰初,疏论停起复、抑奔竞数事。帝纳之。寻进右给事中。四年九月上言:“致治之要,莫切于纳谏。比以言者忤圣意,谕礼部,凡遇建言,务加审察。或假以报复,具奏罪之。此今一下,廷臣丧气,以言为讳。国家有利害,生民有得失,大臣有奸慝,何由而知?况今巨寇陆梁,塞上多事,奈何反塞言者路。望明诏台谏,知无不言,缄默者罪。并敕阁部大臣,勿搜求参驳,亏伤治体。”疏入,报闻。 天顺六年使琉球,还,迁都给事中。成化六年三月偕同官上言:“近雨雪愆期,灾异迭见。陛下降诏自责,躬行祈祷,诏大臣尽言,宜上天感格。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政今乖宜,下民失所;崇尚珍玩,费用不经;后宫无序,恩泽不均;爵滥施于贱工,赏妄及于非分,皆非敬天之道。愿陛下日御便殿,召大臣极陈缺失而厘革之,庶灾变可弭。”时万妃专宠,群小夤缘进宝玩,官赏冗滥,故荣等恳言之。帝不能用。是年迁南京太常少卿。
又七年,就擢户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积粮数万石以备荒。十七年召为户部左侍郎,寻署部事。英国公张懋等四十三人自陈先世以大功赐爵,子孙承继,所司辄减岁禄,非祖宗报功意。荣等言:“懋等于无事时妄请增禄,若有功何以劝赏?况频年水旱,国用未充,所请不可许。”事乃寝。中官赵阳等乞两淮盐十万引,帝已许之。荣等言:“近禁势家中盐,诏旨甫颁,而阳等辄违犯,宜正其罪。”帝为切责阳等。
南京户部尚书黄镐罢,以荣代之。孝宗嗣位,谢政归。赐月廪、岁夫如制。九年卒,年七十有八。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卷四十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以言者忤圣意 比:近来
B.务加审察 审:仔细,周密
C.近雨雪愆期 愆:过失,罪过
D.谢政归 谢:辞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致治之要,莫切于纳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B.①何由而知 ②君何以知燕王
C.①积粮数万石以备荒 ②此天以君授孤也
D.①事乃寝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B.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C.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面已
D.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十三年潘荣赴广东慰问军队,回朝后被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天顺六年出使琉球,回朝后升职为都给事中。
B.潘荣对皇帝限制大臣言论加以批评,认为是堵塞言路,损害国家,奏章上呈,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万妃专宠,群小拉关系、钻营投机,官员奖赏太滥,潘荣针对这些社会弊端恳切进言,但皇帝未能采纳。
D.潘荣对英国公等人子孙无功还要求增禄和中官谋求盐利等行为敢于制止,表明他为官尽职,一心为公。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望明诏台谏,知无不言,缄默者罪。 (3分)
(2)召大臣极陈缺失而厘革之,庶灾变可弭。 (3分)
(3)近禁势家中盐,诏旨甫颁,而阳等辄违犯,宜正其罪。 (4分)
参考答案
9.C【解析】愆:耽误,错过
10.B【解析】B都是代词,“什么”;A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宾语前置的标志;C前一个连词“来”,后一个介词“把”;D前一个副词“于是、就”,后一个副词“竟然”
11.A【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句式结构特点、句首句末助词等准确理解原文意思进行选择。
12.B(“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应为“皇帝回复知道了”)
13.(10分)①希望皇帝明确下令给台谏,让他们把知道的都要(或“无不”)说出来,对沉默无语的人要治罪。(3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诏”“罪”各1分,句意1分。
②召见大臣尽力陈述为政的缺失并且加以改革(或“治理改变”),或许灾变就可以消除了。(3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厘革”“庶”“弭”各1分。
③近来禁止权势人家经营盐业,朝廷圣旨刚刚颁发(或“颁布”),可是赵阳等人就违犯(或“违法犯罪”),应该治(或“判”)他的罪。(4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甫”“辄”“正”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潘荣,字尊用,龙溪县人。明朝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考中进士。到广东慰问军队,回到朝廷,任命为吏部给事中。景泰初年,上书论述“停起复、抑奔竞”等几件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升职右给事中。景泰四年九月上疏说:“达到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接纳谏言更急切的了。近来因为进言的人违背了您的意愿,就告诉礼部,凡是遇到进言的,一定加以详细审查。有的人假借进言来报复的,详细上奏治他的罪。这个命令一下达,朝廷大臣全都丧气,把直言进谏作为忌讳。国家治理的利害,百姓治理的得失,大臣有奸诈邪恶,从哪里知道?况且如今大盗陆梁在边塞上频繁生事,为什么反而堵塞进言之路。希望皇帝明确下令给台谏,知道的'都要说出来,沉默无语的人要治罪。一并下令给阁部大臣,不要去搜寻弹劾与批驳官吏的错误言行,损伤政治法度。”奏章上呈,皇帝回复知道了。
明英宗天顺六年出使琉球,回到朝廷复命,升职都给事中。成化六年三月跟同官一起上言:“近来下雨下雪错过节令,灾害奇异现象重复出现,陛下下诏书责备自己,亲自进行祈祷,下令让大臣进言,应该能让上天感应。可现在却风霾不断,白天阴暗,灾气恶气红而又黑,难道不是回应天道还有没有做到的吗?人君敬奉上天,不在于斋戒祈祷罢了,政令失当,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推崇喜好珍奇玩物,花费不合规则;后宫没有秩序,恩泽不均;爵位胡乱给予技艺不高的工匠,奖赏胡乱给予不守本分之人,都不是敬奉上天的方法。希望陛下每天到正殿以外的别殿,召见大臣尽力陈述为政的缺失并且加以改革,或许灾变就可以消除了。”当时万妃专宠,群小拉拢关系阿上钻营进献珍宝玩物,官员奖赏太滥,所以潘荣等人恳切进言。皇帝没能采纳。这年升职南京太常少卿。
又过了七年,提拔他做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右副都御使,总督南京粮食储备。积累粮食盈余几万石来防备灾荒。十七年应召做户部左侍郎,不久代理部中事物。英国公张懋等四十三人自己陈述先辈因大功劳赏赐爵位,子孙继承,有关部门就减少年俸,这不是祖宗报答功臣的本意。潘荣等人说:“张懋等人在无功劳的时候胡乱请求增加俸禄,如果有功劳用什么来鼓励奖赏?况且连年水旱灾害,国家用度还不充足,他们请求的事情不可以答应。”这件事于是停止了。中官赵阳等人请求两淮地区盐业经营十万引,皇帝已经答应他们。潘荣等人说:“近来禁止权势人家经营盐业,朝廷圣旨刚刚颁发,可是赵阳等人就违犯,应该治他的罪。”皇帝为此言辞斥责了赵阳等人。
南京户部尚书黄镐被罢官,让潘荣代替他。孝宗即位,辞官退休回家。按照制度赏赐给他每月的粮食,每年的用度。孝宗九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赠太子太保。
篇9:危素,字太仆,金溪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
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
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安放
B.数访以元兴亡之故咨询
C.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报告
D.其资皆籍于官登记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是死国史也何为其然也
C.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D.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5分)
(2)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3分)
11.第卷文言文中,危素“数有建白,敢任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8.C(应为“答复、给回信”)
9.D(D项均为介词,趁此、趁机。A项均为连词,一表目的关系,来、用来;一表因果关系,因为。B项都是句末助词,一个表判断兼感叹语气,一个表疑问语气。C项均为介词,一个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可译为“从、在、到、由”等;一个用在形容词后,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10、
(1)编纂后妃等传,事迹亡佚无所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叩问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句意正确1分,答对关键词“馈、叩、笔、卒”各1分)
(2)淮南发生兵乱,危素前往察问,借机发放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一带的饥荒。(句意正确1分,答对关键词“假、振”各1分)
11.谏止重修宫殿;驳斥合祭悖礼;谏言救济百姓;察问兵乱,便宜赈荒。(一点1分;意思正确即可)
参考译文
危素,字太仆,是金溪人,唐代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裔。少年时精通《五经》,游学于吴澄、范梈门下。至正元年,由于大臣推荐任用为经筵检讨。编纂宋、辽、金三史并完成《尔雅》的注释,赏赐金银以及宫女给他,他不接受。由国子助教升迁为翰林编修。编纂后妃等传,事迹亡佚无所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叩问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升迁为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任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当时**将更加危急,危素常常直言陈述时政得失。至正十八年,参与中书省事务,建议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之兵,不要迎接皇帝所率部队而贻误军事,建议任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营江南,设立兵农宣抚使司来安定畿内,任用有德才的地方官来安抚流窜的百姓。并且说:“今日之事,应当卧薪尝胆,力图中兴。”不久进用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至正二十年,授任参知政事,旋即授予翰林学士承旨职务,出京担任岭北行省左丞。上书言事,皇帝不答复,于是弃官居住在房山。
危素为人刚毅正直,屡有建言,敢于承担大事。上都宫殿失火,敕令重新修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进谏阻止了这件事。请皇帝亲自祭祀南郊,筑坛北郊,来驳斥南北郊合祭的悖礼做法。趁机进言陈说民间疾苦,皇帝下诏发放钱粮赈济河南、永平的百姓。淮南发生兵乱,危素前往察问,借机发放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一带的饥荒。
在房山住了四年。明朝的军队将要抵达燕地,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用他仍然(像以前那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危素刚到任,明军就攻入,他便跑回所居的报恩寺,跳入井中。寺里僧人大梓奋力拉起他,说:“国朝历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假如您死了,这是让国朝历史丧失啊。”危素才停止。军队逼近史库,他前去禀告镇抚吴勉等人使军队退走了,《元实录》得以保全。
洪武二年,授任翰林侍讲学士,皇帝多次拿元朝兴亡的原因询问他,并且诏令他撰写《皇陵碑》文,都能符合皇帝的意旨。不久,因为失朝被弹劾罢免。闲居一年,恢复了以前的官职,兼任弘文馆学士,赐给他小车,免去朝谒。曾经偕同诸学士参加赐宴,皇帝多次派内官劝他饮酒,并作诗一首,来显示恩宠,敕令各人写诗进献,危素的诗最后写成,皇帝唯独看了他的诗称赞说:“危素年老有德,诗里有先忧后乐之意。”当时危素已经七十多岁了。御史王著等人弹劾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当列为侍从,皇帝下诏贬谪他到和州,守护余阙庙,一年多后去世。
在这之前,至元年间,西方僧人嗣古妙高想要火烧宋朝会稽诸皇陵。夏人杨辇真珈担任江南总摄,悉数挖掘宋徽宗以下诸皇陵,攫取其中的金银珠宝,收集皇帝皇后的遗骨,埋葬在杭州的故宫,在上面修建佛塔,取名叫镇南,以此显示压服;又截取宋理宗颅骨作为饮酒器具。真珈失败,他的资产全部被没收入官(被官府登记没收),颅骨也被收入宣政院,把它赐给所谓皇帝老师的人。危素在翰林时,在宴会上见过,因而详细叙说事情始末。皇帝叹息了很久,命令北平守将从西方僧人汝纳那里购得颅骨,告谕有关部门安放在高坐寺西北。第二年,绍兴献来永穆陵图,于是敕令安葬颅骨在旧陵墓,这事实际是从危素倡议的。
篇10:《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范质字文素,是大名宗城人。九岁时就能写诗文,十三岁攻读《尚书》,并开始招生收徒做教师。
②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皆请质为从事。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时人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后唐长兴四年,他考中进士。晋天福年间,他用文章求取宰相桑维翰,桑维翰很器重他,就上奏封他做了监察御史。等到维翰离京任职,他都请求朝廷让范质给他当从事。契丹侵扰边境,少帝命汉祖等十五位将领出征。当天夜里,范质在朝中值班,少帝命令召诸位学士分头起草诏令,范质说:“宫城已经关闭,如再通知人恐怕事机泄露。”范质单独起草诏令进送少帝,言辞事理都很优秀丰富,当时就受到称赞。周祖征讨叛乱,每次朝廷派遣使者持诏分配处理军事,都符合时机。周祖问使者是谁起草的诏令,使者回答是范质。周祖赞叹说:“范质真是宰相的材啊”
③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世宗不豫,入受顾命。
周祖从邺地起兵攻向皇宫,京城纷扰混乱,范质在民间藏身,周祖搜寻找到了他,非常高兴,当时下大雪,周祖解下袍服给范质穿上。六年夏,世宗向北征讨,范质因病留在京城,世宗赐给他钱百万让他来就医买药。世宗病重时,范质入宫接受他临终前的遗诏。
④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
等到太祖北征,被军队推立拥戴,从陈桥回到府衙。太祖对他呜咽哭泣,详细地描述了被拥戴逼迫的情形。范质等人没来得及对答,军校罗彦环举起刀对范质比划说:“我们这些人没有君主,今天必须得到一个天子。”太祖喝叱罗彦环等人但他们不退下,范质不知所措,就走下台阶听命(拥立太祖为天子)。
⑤先是,宰相见天子议政,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子进呈,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乾德初,以质为大礼使。质与诸人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由是礼文始备,质自为序。九月,卒,年五十四。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先前,宰相朝见天子商议重大政事,皇帝一定命令宰相坐下来面对面的商议,皇帝很随意的赐茶后宰相再退下,唐及五代还都遵守这样的制度。等到范质等人害怕高祖的英明睿智,每次议事都准备好公文进献呈上,从此上奏的内容越来越多,开始废除坐着论事的礼制。乾德初年,太祖让范质担任大礼使。范质与众人讨论以前的典章制度,审定了《南郊行礼图》上报。皇帝特别嘉奖了他,从此礼仪制度开始完备,范质亲自为它作序。九月,范质死了,终年五十四岁。太祖闻讯,为他悲痛而罢朝。
⑥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 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云。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范质致力于学习记忆力良好,生性聪慧领悟力强。考取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管贡部,审读范质的文章,很器重他。因为自己进士及第时名在十三,所以也把范质的名次定为这个数。贡院中称这叫“传衣钵”。那以后,范质登上相位,担任太子太傅,被封为鲁国公,都与和凝一样。当初,范质入朝为官,还手不释卷,有人慰劳他,范质说:“有善于相面的人,认为我将来官位会做到宰相,如果真的像他说的,不学习将有什么办法来处在那个位置。”
⑦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从子校书郎杲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时人传诵以为劝戒。
范质以廉洁耿介自守,不曾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前后的优厚俸禄及赏赐大多赐给了孤寡的人。内室之中,食物都没有不同。自己死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太祖于是晓喻辅相,告诉侍臣们说:“我听说范质只有居住的府第,不致力于生意产业,他是真正的'宰相啊。”范质的侄子校书郎范杲请求上奏升迁官阶,范质作诗晓谕他,当时的人都传诵认为是对他侄子的劝诫。
节选自《宋史·列传八》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 干:求取
B.世宗不豫,入受顾命 顾命:帝王临终前的遗诏
C.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 拟:比划
D.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 降阶:降低官阶
答案:D降阶:走下台阶,以示尊敬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B.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C.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D.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质聪明能文。他九岁能为文,十三攻读《尚书》,招生收徒。凭借所写的文章,得到宰相桑维翰的器重;他独自草拟的诏书,受到世人好评。
B.范质很受君主礼遇。世宗北征时,赐钱给生病留京的范质,关心他的医药。范质去逝时,太祖很悲伤,为他罢朝。
C.范质规范了礼仪。唐及五代时,宰相拜见天子都是面对面坐着商议政事。范质认为奏议内容太多,上书建议废弃了坐论之礼。还为朝廷完备了礼仪制度并作序。
D.范质品性廉洁耿介。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常把俸禄赏赐送给孤寡之人。死后家无余财,得到太祖的称赞。他的侄子请求迁升官职,范质作诗劝诫他。
答案:C“范质认为奏议的内容太多,上书建议废弃了坐论之礼”与文意不符。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5分)
(1)周祖从邺地起兵攻向皇宫,京城纷扰混乱,范质在民间藏身,周祖搜寻找到了他,非常高兴,当时下大雪,周祖解下袍服给范质穿上。(采分点:阙,皇宫;物色,搜寻、寻找;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以上每点1分,共3分;句意通顺2分)
(2)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5分)
(2)范质说:“有善于相面的人,认为我将来官位会做到宰相,果真像他说的,不学习将有什么办法来处在那个位置。”(采分点:相,相面;异日,他日、将来;诚,如果、果真;以上每点1分,共3分;句意通顺2分)
★ 孝廉家书范文
★ 《词》备课笔记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阅读及答案(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徐文长传的原文及解释2023-11-23
明史·陈瑄传的阅读答案附翻译2022-05-08
徐璐文童话、读后感2022-08-19
徐文贞宽厚文言文翻译2024-04-08
五人墓碑记 教案教学设计2022-06-30
旧唐书徐文远传原文及翻译2022-09-03
教科版小学生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023-08-24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42022-05-02
皖是哪个省的简称,皖的戏曲文学2023-09-22
党员干部精准扶贫申请书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