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时间:2024-02-22 07:24:0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精选9篇)由网友“心汇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筷子看日本文化,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篇1: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摘要:本文通过筷子这种取食工具分析日本文化的内涵。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筷子文化圈。从中国引入日本后筷子后在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并产生了独特的筷子文化。筷子的长度和形状也进行了改造,与中国多用竹筷子不同,日本筷子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更好的适应日本饮食多生冷、分餐制的特点。日本筷子还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客人专用筷,还分男女筷。公用筷和方便筷的产生都缘于日本人认为筷子用后灵魂会停留在上面,不能让别人玷污了自己的灵魂而使自己遭受灾祸。在筷子的使用上有多达几十种禁忌,其中除了不雅举止外,有的还和葬礼有关系。

关键词:箸;筷子文化圈;灵魂;禁忌;日本文化;职称论文

在日语中筷子称为“箸”。按照《箸の文化史》的记载,日本首次正式使用筷子是在隋朝裴世清使团的访问时的日本宫廷宴会上。圣德太子听了遣隋使者小野妹子对隋朝宫廷宴会的描述,决定用中国礼仪款待中国使团,“箸食制度”就此引入日本。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到了奈良时代(710-784),随着唐风盛行,筷子进入到日本的普通家庭中,“唐箸”在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

1.筷子文化圈

如果以吃饭时获取食物的方式为基准,世界可以被划分成三部分:用手的占四成,用筷子和用刀叉的各三成。筷子文化圈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和日本等,这恰好和汉字文化圈重合。与其他用筷子的国家兼用汤勺不同,日本人只用筷子,包括喝酱汤的时候。日本料理中允许直接用嘴接触碗去喝汤汁,而在中国喝汤时要用“レンゲ”(调羹,因形似凋谢的莲花得名)。

日语中“箸”的训读和日语汉字“端”、“橋”相同。日本认同儒家文化,“箸”基本沿袭中国理念。“端”指制作箸的材料仅是竹子或木头的局部,也可以用来表示筷子形状“首方足圆”,将“天”与“地”连为一体,表现人们对天地赐予食物的感恩。汉字“端”又有端庄、端正之意,所以也要求拿筷子时举止要端庄。碗中的食物与嘴巴之间,需要一个“橋”才能进食。可见,“箸”在日语训读中的读音非常巧妙和讲究。庆祝活动时使用名为“太箸”( ふとばし) 的竹筷字,这种筷子中间鼓起,据说一头由神使用,另一头由人来使用,筷子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体现了日本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

日本虽不是发明筷字的国家,但于1975年将8月4日定为“箸の日”,因为日语中“箸”读作“は(8)し(4)”。每年的筷子节,主妇们纷纷购买新筷子,焚烧旧筷子,提倡正确使用筷子,感谢筷子为人类进餐做出的贡献。日本的研究显示,筷子巧妙运用杠杆原理,用其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人在用筷子夹取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

多田道太郎将筷子视为“高级工具”,“仔细考察叉子,就会发现叉子其实从纵向延伸了人类的手指,也即叉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与之相比,筷子必须手握两根小棒加以操作。如果不加操作,根本无法发挥其工具的作用。”筷子的实用功能很多,能挑、拨、翻、扒、捡、捞、戳、夹。无论烹饪方法是煎、炒、煮、烧、炸、烤,也无论对象是丝、片、条、丁、丸、块,只要灵活转动挑拨张合伸缩,全部都可以实现。“若从用手指灵巧操作这一点来看,或许能说筷子是最高级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叉子无论如何都不占优势”。

2.吸收与改造

日本的筷子和中国的竹筷子相比,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因为饮食中多生冷食物,如生鱼片,日本人将筷子前端改成又尖又细的圆锥形,使用起来更方便。中国人在很多人围着桌子吃饭时,使用长筷子可以轻松夹到远处的菜品,还可以帮别人夹菜。而日本人就餐时,每个人跟前都有一份饭菜,所以日本的筷子不需要那么长。

日本的筷子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还有客人专用筷。甚至还分男女,男用的筷子比女用筷子粗且长,夫妻饭碗也一样,男用的.比女用的大,这样看起来女子吃得少,可以显出女子的文雅。

烹饪时用的筷子有“菜箸”和“真魚箸”,比就餐用的筷子长,约有三四十公分。为了防止串味,往盘子里摆放菜时用“菜箸”,切割和摆放鸡、鱼时用“真魚箸”,这样的情景在古代的画卷中也可以看到。从火盆里取炭时用的金属制筷子叫“火箸(ひばし)”(火筷子)。

直接用自己的筷子从盘里取菜被称为“直箸(じかばし)”。吃生鱼片拼盘或火锅的时候如果没有配备“取り箸”(公用筷),日本人会向服务员索取,或者把自己的筷子倒置,用自己的嘴没有碰到的另一端夹取食物。“洁癖”的日本人还准备有“取り皿”(小碟子),将食物先用“取り箸”夹到“取り皿”后再食用。在接待的场合,如果喝醉了忘记用筷子的哪一端从大盘里夹取食物,招待方会很体贴的告之不用倒置筷子,以显示其亲切与体贴。

3.方便筷的发明

在明治三十年(1897)之前日本人进餐时都有属于自己的“食案”,类似于现在的“矮脚饭桌”,上面放着各种分好的饭菜和碗筷。虽然这一传统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未消失。现在的日本家庭中,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碗筷,孩子会说自己父母的碗筷“不干净”而拒绝使用。虽然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对碗筷一定属于某人进行教育,但是在传统的日本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心里,还是有一种碗筷是专用的意识,不允许别人碰。而对于西洋传过来的咖啡杯子和咖喱盘子以及刀叉,却很少有人在意之前是否有人使用过。

在民俗仪式中出现的筷子多用洁净的原木或青竹制成,被视为神灵依附之物。日本各地至今仍残留着分手时在门口摔碗的习俗,这是由于人们不想让自己的灵魂留在上面,碗筷承载着的日本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也促使了“割り箸(わりばし)”(方便筷)的发明。在古代日本,人们出门都会带着自己的筷子,因为外出就餐无法忍受别人用过的筷子。方便筷是江户时代(1603-1867)后期随着“二八荞麦面”(两成面粉和八成荞麦粉做成的荞麦面)在街头的热卖而出现的。一次性的筷子用过后就不会再有人用了,但是当时的人们还是会在吃完面后将筷子折断扔掉。因为人们相信自己的灵魂会停留在用过的筷子上,随便丢弃会给自己招致灾祸。至今仍有人会在吃完便当后随手将筷子折断。

篇2:从汉字日本化看日本文化的特征

从汉字日本化看日本文化的特征

以汉字日本化为切入点,探讨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做法以及摄取外来文化时的`价值取向.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不是简单模仿和借鉴,而是有选择性的吸收,并加以改造、创新.

作 者:雷蕾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H323.5 关键词:日本化   汉字   吸收   创新  

篇3:从广告语看消费文化

广告语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活动,它是为了寻求广告信息的最佳传播效果而选择最恰当语辞的过程 。 这里的 “ 语辞 ” 意义比较广泛, 不仅包括平面媒体中的文字语言, 还包括影视广告中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 。广告语是一种以营造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方式为目的的文化形式。随着广告语的快速发展,广告文化在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构建消费时尚、传播消费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费文化是对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消费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包括消费产品、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以及象征消费者社会身份、地位的各种消费符号。广告语对消费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处于消费意识的浅层,是构成消费意识的基本因素和影响个人消费行为的直接动因。 消费心理是消费意识中最不稳定的成分,它最容易因受广告文化的影响而变化。正因如此,广告语便运用各种修辞来刺激消费者, 对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及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并通过持续的诉求诱发消费者对广告所竭力宣传的商品的购买欲望。如丰田的一则为人熟知的广告语 “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格,音、字回环往复,达到了很好效果 。

可见, 在广告语中, 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有效的解除消费大众的心理戒备,使其消费话语长驱直入,把其倡导的消费价值观推销给消费者,从而有效地引导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随着广告业自身的发展与不断完善, 广告已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 还在社会公众的教育和引导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 规范 、巧妙的广告修辞, 能够完成广告最终的推销目的, 也能为受众带来文化方面美的享受 。

二、消费观念

广告语在倡导新的消费方式、引领和塑造新的消费观念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消费观念处于消费文化的深层, 是指人们对消费生活的认识、观点以及由此形成的指导消费行为的思想规范, 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们的消费行为。 广告语的修辞文化功能主要地表现在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艺术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如英特尔公司的广告语 “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 就是此中典范, 这则广告语一语双关, 既突出了品牌又贴切地体现了奔腾微处理器功能和澎湃的驱动力 。广告语中对修辞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催生人们的消费理念。

“广告术乃是一门挑逗术, 它以物为中心, 以欲望为对象, 以时尚为结果, 以货币为准则, 这就是广告神话学。”一方面, 消费者逐渐改变传统的节俭型消费观念, 强调超 前消费的意义。很多消费者认为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而幸福就是消费更新和更好的商品。“饮纯伏特加酒, 享受生活, 应该的。”“给予如此豪华的生活, 我别无所求。”(劳斯莱斯汽车广告) 等广告语表明了当前众多消费者的

消费观念:享受生活的乐趣, 追求优裕的消费。 另一方面, 形成了注重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观念。 广告语麻醉着人们的精神, 在大量广告语的包围中, 消费大众迷失于符号所营造的世界中, 丧失了自己的理性观察力和判断力, 只一味地追求符号所带来的价值。 此时, 消费者关注的主要不是对消费品使用价值的消费, 而是对消费品所代表的符号价值的消费, 其消费的真正目的“主要不在于满足实用和生存的需要, 也不仅仅在于享乐, 而主要在于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地位和身份。因此, 这种消费实则是向人们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 以挑起人们的羡慕、尊敬和嫉妒。” 于是追赶时尚、显示身份、炫耀阔气、满足虚荣等与真正生活需要毫不相关的欲望成为人们购买和消费商品的`真正目的。

三、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即人们消耗物质文化资料、接受服务的方法与形式,它对社会的生产方式、精神文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主导与调控作用。在广告语言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是炫耀性消费。消费文化倡导的消费其目的常常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把某种消费品与特定的消费目标联系起来, 并利用广告标语强化消费方式的等级差异以构成消费欲望的落差,从而不断诱导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一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恶化了生态环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另一方面强化了人们虚荣、攀比和过度享乐的消费心理。二是时尚性消费。 广告要想求得生存就必然通过巧妙的修辞让静态的文字产生动态之美,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受众对于广告产品或服务或理念产生心理认同和共鸣,乃至最终产生消费行动, 制造和生产出各种消费时尚,煽动人的消费热情,诱导甚至支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那些消费观念模糊,缺乏明确目标的消费者,以骤发性、短暂性、一致性和变动性为特征的时尚就成了消费的价值尺度, 似乎只有具备时尚价值的消费品才能真正能满足生活的需要。

炫耀性和时尚性消费方式给予消费者的并不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生活,而是一种虚幻性的满足。 广告往往通过强调商品与消费者在精神层面上的关系, 营造一种虚幻的幸福生活。但是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去享受这种幸福生活。而且优秀的广告语言是合法、诚实、醒目生动的。著名广告大师、“USP 理论”提出者罗瑟瑞夫斯的经典之作———“只溶在口,不溶在手”,既突出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装的独特之处,又暗示了产品的口味好,以至于我们不愿意让其在手上停留。正是这句简短的广告语,使得M&M巧克力豆风靡全球。时至今日,它仍是M&M巧克力豆的促销主题。对处于发展时期的我国广告语言来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搜集、分析、研究及总结,使得广告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多种功能。

四、消费主义

广告作为消费主义的载体和符号,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消费主义的蔓延,使消费主义逐渐渗透到社会价值观念之中。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以高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追求的价值观念, 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 消费主义者主张通过过度的物质占有或消费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 也就是说消费主义者试图把其精神需要用物质的手段来满足。消费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过分看重商品的符号价值,它使现代消费由过去对商品的崇拜转向了对商品形象和意义的崇拜,使人们愈来愈重视商品的精神价值和情感意义,即把物质消费看作是自我表达、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和美好生活方式的标志。也就是说今天的消费者“实际上不在于获得产品, 而是通过购买使自己进入某种审美的生活方式。” 正如鲍德里亚所说“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 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在过分注重消费品符号价值的消费世界里, 消费的前提是物品必须成为符号, 符号体现了物品消费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差异性。正是由于消费对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使人们对消费对象使用价值的需求转变成为欲望的需求。而广告修辞的运用正是考虑到受众的消费需求,使广告修辞运用的恰如其分,从而制作出内容新颖、创意独特、形式别致、受众喜爱的广告作品。迎合了人们的心里欲望,推动了消费的发展。

广告语言作为现代经济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消费文化既有消极地影响,助长了享乐主义、炫耀之风,但同时也有积极地作用通过巧妙的运用修辞可以建构合理的消费文化,倡导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需要的消费文化, 引导公众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及消费行为。当然广告语必须以人为主体和目的,重视人的精神需求,传播积极的价值理念, 帮助社会营造良性的文化空间,促进消费文化健康合理的发展,引导社会文化积极向上发展。

篇4: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日本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可是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日本的经济模式其实更类似于计划经济。下面就以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例,来看一下日本政府是怎样搞计划经济的。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当首推汽车工业。目前日本的汽车工业占日本国民总产值的10%,就业人口的10%也都从事与汽车工业有关的工作,日本的巨额对外贸易黑字也是主要来源于汽车的出口。战后日本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国,应该归因于日本政府计划经济的成功。

一、废墟中诞生的发展战略

1945年8 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日本已基本成为一片废墟,许多评论家都认为日本今后将永远作为一个三流的农业国。可是在这片废墟中,日本的官僚精英们已开始著手为日本策划一个既雄心勃勃,又务实可行的未来。

由于日本是战败国,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同时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非常缺乏,不可能象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然而在没有充分自然资源的情况下,要想在只有中国面积25分之一的国土上,养活1 亿多日本人,并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只有靠搞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

在民用商品中,除了住房以外,小轿车是最昂贵、附加价值最高的产品,所以日本的官僚精英们把赌注下到小轿车这个代表民用技术最高水平的商品上。同时小轿车又是钢铁、橡胶、玻璃、机电的综合工业,可以成为推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日本的官僚精英们认定只有民用轿车工业的发达才能使日本走向经济大国的梦想成为现实。

1945年8 月28日,距日本宣布投降仅仅13天后,日本通产省的官员就召集丰田、日产等当时日本汽车公司的首脑,商讨日本的工业再建问题。通产省的官员向汽车公司的首脑们说明了政府准备以小轿车产业为今后工业发展龙头的计划。可是由于战前日本是军国主义的经济结构,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都只生产军用卡车,从来没有生产民用小轿车的经验,所以“军转民”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另外一个难题就是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轿车生产国,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不可能对美国关闭本国的.民用轿车市场。当时日本的小轿车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在美国轿车的强力竞争下,日本的小轿车似乎没有取胜的可能。可是在“官民”协商会上,与会者们经过仔细研究讨论发现,美国当时生产的轿车都是排气量1500毫升以上的大型轿车,几乎不生产1500毫升以下的小型轿车。如果日本生产1500毫升以下的小型轿车的话,就可以避开同美国汽车厂商进行直接竞争,这是日本发展民用小轿车的唯一出路。

在这次“官民”协商会上,确定了把排气量1500毫升以下小型轿车作为日本经济发展龙头的战略。所以这次“官民”协商会成为日本民用轿车工业发展的原点。这个正确的经济战略,为后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初期的苦斗

1945年9 月2 日,进驻日本的盟军最高司令部发出指令,禁止日本生产一切汽车。这对于日本的民用汽车发展计划,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的丰田公司社长丰田喜一郎向全体员工宣告∶“本公司今后将步入苦难的旅程,说不定连工资也发不出来,愿去愿留请大家自己定夺”。几天后,有8000员工的丰田公司只剩下3000人。无事可作的丰田公司只好从事汽车修理,同时生产一些电熨斗等民用小商品。

在此同时,日本政府的官员们开始向盟军司令部陈情,恳请盟军司令部允许日本生产一定数量的汽车。他们说日本的交通已经废墟化,急需汽车来运送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盟军司令部经考虑后,于1945年9 月28日同意日本全国每个月生产1500辆卡车,但仍然禁止日本生产轿车。

不让生产轿车怎么办?那就先搞研究,先搞试制。要搞研制,首先要有足够的技术人员,丰田喜一郎开始四处搜寻技术人员。正好当时许多从事研制“零式”飞机等军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大量失业在家,丰田喜一郎一气招收了200 多名技术人员。

丰田公司以德国小轿车为原型,开始研制排气量1000毫升的SA型小轿车。1947年1 月,试制成了第一辆SA型小轿车。但这种小轿车是由一批完全没有商品意识的技术人员搞出来的,只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完全没有考虑到生产的容易性和成本价格问题。SA型小轿车采用了许多当时十分先进的技术,如独立悬挂车轮机构等。但由于采用了过多的新技术,使车辆的生产成本很高。更为深刻的问题是车辆的耐久性和可靠

[1] [2] [3] [4]

篇5: 从一次性筷子看环保问题日记300字

今天上午,我出去买早饭,看到饭店里的人们吃饭时用的都是一次性筷子,而且有人吃一顿饭就要用好几双筷子。我想:这该浪费多少木材呀!

中午,回到家里,我决定研究一下一次性筷子的体积。我观察这双一次性筷子,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利用我们学过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还无法准确的计算出它的体积,怎么办呢?

突然,我想到一个主意,何不用测量小石头的体积的方法来测量筷子的体积呢?为了能把筷子的体积测得准确些,我让爸爸给我找了一个带有刻度,并且每格刻度只有5毫升的量杯来做实验。

我实验的步骤是:

首先,将一双筷子分成6小段,因为筷子的高度高于量杯的高度。接着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吸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杯,再倒入水。这时,量杯里的筷子并没有像小石头那样沉下去,却浮出了水面。我想了一个办法,把筷子捆成一捆,然后用小石头绑住,再放到量杯里,筷子终于沉到了水底。我记下量杯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之后,将筷子从这个量杯内取出,再记下量杯的'水位刻度:29.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双筷子的体积:8.5立方厘米。

下午,我在班上做了调查,我们小组有12人,一星期一共用了18双一次性筷子。照这样计算,全国13亿人口一天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数量是:18÷12÷7×1300000000≈27857(万双)。

这么多双一次性筷子能消耗多少木材呢?8.5×278570000=2367845000(立方厘米)≈2368(立方米)。

这些木材是多少棵大树呢?我家门前有棵大树,我用卷尺量出了这棵大树中间部分的周长是130厘米,我目测了一下树干的高度大约是15米,用3.14×(1.3÷2÷3.14)2×15≈2.08(立方米),2368÷2.08≈1138.5(棵)。

计算的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每天竟有这么多的木材被浪费!照这样下去,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再也看不到森林,失去绿色保护的地球,土地就会沙漠化,使我们失去生存的空间。

我倡议:全国人民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

篇6:从《论语》看文化的古为今用

从《论语》看文化的古为今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但时代的久远和封建卫道士的'面具使现代人望而却步.本文以现代视角从学问、教育、孝道、修养几个方面诠释经典,拉近了古典与现代之间的距离.

作 者:张轶韪  作者单位:抚顺师专 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03 关键词:经典   现代   学问   教育   孝道   修养  

篇7:从人名看东西方文化异同

从人名看东西方文化异同

人名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透过人名可以发现不同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以及不同的社会生活变迁的印迹.文章从东西方人名的异同这一角度分析其相应的土壤--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作 者:梁成功 Liang Chenggong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洛阳,471022 刊 名: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SHU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6 8(4) 分类号:G04 关键词:文化   人名   名姓   儒教   基督教  

篇8:从文化视角看广告传播

口刘欣1边字峰2

(12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河北石家庄050000)

【内容摘要】在当代社会,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争奇斗巧,花样翻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本文以文化为视角,从文化决定广告传播力、广告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提升广告文化品位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告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广告传播。

【作者简介】刘欣,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广告部主任。边宇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副总监。

当今社会,广告与人们的生活相生相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与日俱增。毋庸置疑,广告传播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反映着不断变化的文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文化。以文化视角探讨其传播特性,对提升其文化品位,增强广告的传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决定广告传播力

文化的核心在于它的价值观。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规律性,它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消费水平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衍生广告的繁荣,反过来广告也刺激经济和消费。与其他文化现象相比,广告以其对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实用性、服务性、广泛性、活跃性和更具功利色彩,而构成现代社会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社会进步进程中的时代文明,它波及乃至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文化生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观和生活观。因此,广告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不容轻视的。

同时,广告作为一种时代文明,决定了它必须以文化为核心进行传播。广告文化是以广告内容和形态为载体,消费为驱动力,以改变和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目的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其特征是其商业性,目的在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活动。但是,广告的效果并不仅仅是经济效果,还蕴含着广告传播的心理效果和社会效果。文化决定生产力。广告传播的效果大与小、强与弱、好与坏,取决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无数成败的广告案例无不表明,一条富有文化内涵创意的广告,不仅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它对经济活动和消费行为特别是消费观念的改变,影响是持续的。反之,虚假、低俗、粗糙、缺乏创意和文化元素的广告,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有的一时刺激了消费,而它后续的反向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当下,一些平面和电子媒体泛滥成灾的补肾、性病、丰乳、减肥等低劣广告,就是最好的例证。不仅没有任何文化气息和美感,有的甚至造成视觉、听觉的污染,以致成为社会问题。因此,要使广告传播增强说服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引导消费、促进经济活动的功能,就必须充分运用文化功能着力对其进行打造和包装,让文化的内核蕴于广告传播的全过程。

二、广告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经济活动异常活跃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下,没有哪一种艺术门类和载体,比广告的传播更广泛、对大众的日常生活更具直接的影响力。不得不承认,伴随经济的日益繁荣,广告对社会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广告传播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广告是否被认同,在于其能否体现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经验和价值取向。一旦背离社会群体的共同认知,必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广告传播必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的传播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播,与其他文化现象相比,是更为广泛的公众告知及反映经济信息和相关社会内容的文化传播形式。广告在其从创意、策划、刊播和发布的过程中,承载和释放的诸多功能,无一不体现出文化的特征,其中也自然包含着广告本身的文化及所宣传推介的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同时,广告的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受众共享文化的过程,它不仅要关注广告内容即商品的本体,更需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着的消费文化趋势。而渐渐的,广告也在培养着人们的消费文化方式,如时装的流行、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日趋重视、日用品的更新换代等等。尤其是新潮一族,个性化的消费几乎跟着广告走,广告的引导成了流行时尚。细究其缘由,广告的传播在其中起到了以至连科技都难以企及的直接作用。由此可见,接受广告传播的受众往往是在无意识间改变了原有的文化价值观以致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广告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三、提升品位让广告在社会文化中绽放异彩

广告的文化内涵由内容和形态凝结。首先,上乘的广告其创意和表现在遵循其传播规律的同时,要借助多种艺术和科技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其形态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性。有调查显示,婴幼儿收看电视时,对广告的青睐成为普遍性,足以说明广告制作艺术元素而构成的美感。其次,广告传播中所表达的信息符合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情感诉求,提升文化品位有利于广告传播的有效展开,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广告传播不应仅仅是企业、商家的产品推介和宣传,不应仅仅定位于品牌知名度的形成,还要有利于建立和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因此,广告的社会功用是在商业利益和文化构建中寻求最佳契合点,从而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利于构建健康社会文化的目的。

广告文化品味的提升,既是实践问题也是个有待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广告的文化品位,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不是创作者抛开产品随意加上的,它融入的是文化的理念、品格和精髓。它首先来源于产品本身潜在的文化内涵。只有真正发现、准确揭示和艺术化地表现这种文化节内涵,能够与受众接受过程中的文化心态契合,才能构成文化品位。也只有张扬文化内涵且紧扣主题,“量身打造”的广告,才可谓文化品位,才能为受众接受从而达到传播效果。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决定了未来广告制作与传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各种文化间的交流,使其文化品质和元素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之中。一方面,我们要着眼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精典理念,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品质、精神传统、美学观念,最大限度的融入其中,彰显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需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大胆吸收和融入外来文化元素,以更强烈的时代感、更开放的文化视野,更加新潮的理念和观念,既要继承传统,更要有拓展意识,将创意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有机结合,让广告传播承载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引领中国企业和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广告传播在社会文化的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随着广告活动的日益发展,广告传播已经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涉及受众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变迁、价值取向等,因此,提升广告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首先,广告经营单位需要努力提高广告创意策划制作队伍群体的文化修养和素质,走精英化道路,使广告的组织者、经营者真正成为文化人。要引导实施广告业内的资源整合,在优胜劣汰中形成竞争机制和有效资源配置,从而确立广告精品化道路,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其次,广告发布者包括媒体,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着眼长远利益,维护和树立自身的诚信度和美誉度。严查、严审、严把出口关,让粗制滥造的低劣广告没有出口,无处藏身。第三,广告文化研究者要建立和关注广告批评和评论,从理论上予以指导,形成有机的广告批评机制和氛围。而最重要的是广告主管部门和行业,要站在建设社会文化的高度,制定和出台行业标准及相关措施,多措并举,强化引导和管理,真正使广告传播在构建社会文化中绽放异彩。

篇9:从细节看日本优秀作文点评

从细节看日本优秀作文点评

写在前面的话

著名作家巴金在《和读者谈〈家〉》中说道:“我可以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19年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巴金先生的这段话说明: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本期编选的作文主题,即是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作为写作素材,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谁要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然而,也有一种倾向,认为以名著、诗词、历史人物为材料,作文便显得有文化、上档次。这样的作文往往失去的是生活,失去的是真实,失去的是作文的灵魂。以亲身经历作为写作素材,用一双审美的、睿智的眼光从或习以为常、或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形成有价值的思考,这即是选刊本期作文的初衷。

作品:

从细节看日本 ——日本考察记

作为中国人,不得不承认,最初,日本在我脑海里的只是樱花、寿司、和服、漫画的代名词。但是,当我有机会随着学校的游学考察团真正走进日本,才切实感受到了它的魅力,种种小细节,为我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不同的日本。

地铁一瞥

对于东京民众来说,地铁是主要的出行工具。在这里生活的人都乘坐地铁穿梭于东京的地下。东京的地铁系统格外健全,从甲地到乙地,路线绝不止一条,有直达繁华区的大站专供快车,也有深入每个小地方的.逢站必停的慢车,无论去向何方,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路线。人性化的指示牌也为当地人和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东京地铁的一条指示标语上写着:到达此条线路的入口,有,且仅有这一条。

初来乍到,东京地铁非常贴心的一个细节特别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里,地铁站都会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早晨的音乐使人精神焕发,下午的音乐使人心情恬静。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让乘客的心情,在每天的不同时刻,都得到了最妥帖的呵护。

校园印象

到东京的次日,我们来到亚洲排名第一的学府——东京大学。这里曾出过七位诺贝尔奖得主,学术实力自是无可争议。然而,这里却见不到装修华丽的大楼。它的工学部,只是一所破旧的小黄楼,上面加盖了两层新式楼层,一点也看不出辉煌的样子。低调,内敛,只在学术上兼容并包,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这是东京大学给我的突出印象。

不仅高校如此,日本教育系统里的每个环节对于细节的要求都相当严谨。我们的考察行程中,有一项是去日本小学观摩高中生给小学生做宣讲。刚踏进教室,所有小学生都鞠30度躬,面带微笑,高声道谢:“请多关照!”那鞠躬、微笑,都不是敷衍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其间,孩子们每次离开座位,哪怕只一分钟,都会随手推回椅子。这些细节,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养,是持之以恒培养出来的。30度的鞠躬,亲切的微笑,成为我心目中日本人注重细节的标志性动作。

细微之处见精神。四天的交流,虽然短暂,但日本国民对细节的关注,对待事务精益求精、决不马虎敷衍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成就了我心目中的新的日本。由此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本次考察,真不虚此行。

评语:

聚焦生活,提升认识

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考察记。记考察,先要把所“考察”的内容交代清楚,否则“记”就无所依托,无所附丽。然而,本文没有面面俱到地作泛泛叙述,更没有俗手笔下的“流水账”,而是抓住一个让自己产生鲜明感受的“点”——日本国民注重细节——来展开:地铁线路设计的周到、背景音乐播放的妥帖,这是初来乍到的感觉;东京大学校园内建筑的低调、内敛,小学校里学生们的谦恭、教养,是作者深入考察之后的所得。这些内容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让我们竟然如身临其境。有了这样的观察,才为抒发文章的核心——“识见”,做好了铺垫,也才使得作者的这次考察由感性的印象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由日本人对“细节”的关注引发作者对国民素质的思考,这即是作者此行的最大收获,也成为本文留给读者最深的印象。文章结尾点题“不虚此行”,又将文章的写作意图落到了“实处”。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对选取的材料做加工提炼,有血肉,有筋骨,这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值得学习。瑕不掩瑜,如果作者能将东京大学里的“细节”写得再落实一点,这段叙写就更有价值。

从日本的企业文化看东西方管理思想融合

东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日本企业的独特“员工精神”

日本餐桌服务礼仪

日本用餐饮食礼仪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体现在哪里?

反思“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较量

西餐桌座次礼仪

关于日本的餐桌礼仪

餐桌座次礼仪常识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精选9篇)】相关文章:

眼中的日本人作文2022-04-29

日本餐饮用餐礼仪2024-02-02

东西方婚姻家庭模式相对比2022-05-04

世界各国餐桌礼仪文化2023-06-18

浅析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成因2023-02-20

日本餐桌文化礼仪2022-09-17

各国有趣的餐桌礼仪知识2023-10-07

小学生作文:筷子2022-05-07

日本料理用餐的礼仪2023-10-27

日本的传统文化礼仪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