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共9篇)由网友“旋b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谈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谈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谈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逊克农场学校 范丽艳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三、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篇2: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要使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上述效用,必须注意讲究朗读训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我认为朗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 会读 乐读”。
一、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可是,时间哪儿挤呢?
著名特级教学李吉林说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因此,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二、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会读。
朗读,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见字发声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需要调动声音、情感和众多技巧的艺术性的创造活动,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注重范读,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被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榜样。朗读并不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复述,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比如: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等。实践证明,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朗读的技巧。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受教师感染的成分最高,所以,我把每堂新授课当作舞台,充满激情地表演,特别是范读时,声情并茂,有时加上自创的动作,以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这样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致,让他们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了。
2、运用技巧,揣摩朗读。
学生朗读不能为读而读,读正确、读流利并不是朗读的最终目的,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揣摩着读,使朗读指导不再停留在硬性地规定学生朗读声音的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上,也不再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或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来,要使学生朗读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消极模仿和朗读技巧的机械运用上,而是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感而发,练习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既把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到的感情运用朗读表现出来,又要通过感情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读出真情实感,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读之前为学生朗读做好必要的铺垫。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第五册中《秋天的雨》一文里有这样的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这两句话之前,要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知道“秋雨”是“轻轻”地往下落。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这两处“轻轻地”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又理解了这种技巧怎样具体运用。从而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会读了。
三、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1、表演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表演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然表演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趣味性、形象性,更易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学生的表演欲望,何不让学生投入于此呢?因为学生可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朗读表演是真正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更好地领悟文章中心。因此,表演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小孩子的好胜心很强,在一些表演欲较强的孩子心中,他十分渴望有个天地能让他发挥一下。所以,我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还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竞争氛围,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如,朗读竞赛,读书演讲活动,故事会等,建立朗读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参与朗读,比一比,赛一赛,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和鉴赏水平,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乐读。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可布置学生提前准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精彩得文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朗读完毕。评委根据朗读要求打分。另外,可抽签决定规定朗读的篇目,从而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考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这种活动每月进行一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我们都能够重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相信学生的语文水平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篇3: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读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要保证语言文字训练到位,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但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 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问的太多,课堂上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 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于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目的不明,要求不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所以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朗读只是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有的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有不少教师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教学中往往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 指导无方,效率不高 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教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教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朗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一个人的智力。面对朗读教学这三大现状,我们应如何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 扣题直读 对于题目揭示了文章或中心的课文,可以跳出分段意的框框,扣题直读全文,把审题贯穿于读议之中。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阅读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江南盛产杨梅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专爱故乡的杨梅?(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先总的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具体写杨梅树、杨梅果。)故乡的杨梅果有哪些方面特别惹人喜爱?(形状、颜色、滋味)通过扣题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与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清楚了,学生较快地理解了课文按总分结构来组织材料的。 二、 扣词熟读 对于关键词突出的课文或段落,可以扣住关键词,熟读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剑》一文,抓住了“立下军令状”、“神机妙算”想两个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和敢立下军令状?(前因)先默读课文思考,想像当时诸葛亮是怎么想的?然后议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诸葛亮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读出来。2、为什么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划出“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后果)再反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事例,抓住“自有妙用”“动静”“四更”“大雾漫天”“一字儿”“擂鼓呐喊”“一定”“只管”“掉过来”“吩咐”“放回”等复述借箭的经过。这样,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扣段精读 对各段表达形式相似,思路相同的课文,可以精读一段,举一反三;对于主线突出的.课文,可以精读重点段,用重点去带动全局。如《蛇与庄稼》一文,精读第一段,重点议论蛇与庄稼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段的分析方法阅读理解第二段,议论猫与苜蓿的关系。阅读理解第三段,举例说明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关系。 四、 扣章诵读 如《詹天佑》课后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师先提出背诵的要求,接着提出思考要点:这两节各写了什么?再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语,逐段背诵,如第三自然段中有“任命、轰动、争了一口气、笑话、轻蔑、高山深涧、尝试、至于”等,将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连词成句,边背边体会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百般阻饶、嘲笑中,怀着为国家与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而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一艰巨任务的。通过诵读,学生不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而且领会了这些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还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富强奋发学习的热情,实在是一举多得。 以上四种朗读方法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易于操作,能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要读重音。另外,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兴奋或悲伤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伤、忧郁、抒情的重点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3、教会学生把握词调。语调是语音、语素、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努力征讨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还未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在文中所谈的内容仅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未必科学全面,谨与广大同仁工作者们交流。 作者:刘喜云・ 单位:潍坊市实验小学 邮编:261041・ 电(一) 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问的太多,课堂上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 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于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目的不明,要求不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所以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朗读只是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有的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有不少教师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教学中往往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 指导无方,效率不高 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教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教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朗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一个人的智力。面对朗读教学这三大现状,我们应如何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 扣题直读 对于题目揭示了文章或中心的课文,可以跳出分段意的框框,扣题直读全文,把审题贯穿于读议之中。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阅读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江南盛产杨梅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专爱故乡的杨梅?(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先总的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具体写杨梅树、杨梅果。)故乡的杨梅果有哪些方面特别惹人喜爱?(形状、颜色、滋味)通过扣题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与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清楚了,学生较快地理解了课文按总分结构来组织材料的。 二、 扣词熟读 对于关键词突出的课文或段落,可以扣住关键词,熟读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剑》一文,抓住了“立下军令状”、“神机妙算”想两个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和敢立下军令状?(前因)先默读课文思考,想像当时诸葛亮是怎么想的?然后议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诸葛亮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读出来。2、为什么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划出“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后果)再反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事例,抓住“自有妙用”“动静”“四更”“大雾漫天”“一字儿”“擂鼓呐喊”“一定”“只管”“掉过来”“吩咐”“放回”等复述借箭的经过。这样,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扣段精读 对各段表达形式相似,思路相同的课文,可以精读一段,举一反三;对于主线突出的课文,可以精读重点段,用重点去带动全局。如《蛇与庄稼》一文,精读第一段,重点议论蛇与庄稼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段的分析方法阅读理解第二段,议论猫与苜蓿的关系。阅读理解第三段,举例说明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关系。 四、 扣章诵读 如《詹天佑》课后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师先提出背诵的要求,接着提出思考要点:这两节各写了什么?再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语,逐段背诵,如第三自然段中有“任命、轰动、争了一口气、笑话、轻蔑、高山深涧、尝试、至于”等,将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连词成句,边背边体会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百般阻饶、嘲笑中,怀着为国家与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而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一艰巨任务的。通过诵读,学生不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而且领会了这些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还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富强奋发学习的热情,实在是一举多得。 以上四种朗读方法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易于操作,能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要读重音。另外,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兴奋或悲伤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伤、忧郁、抒情的重点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3、教会学生把握词调。语调是语音、语素、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努力征讨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还未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在文中所谈的内容仅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未必科学全面,谨与广大同仁工作者们交流。 作者:刘喜云・ 单位:潍坊市实验小学 邮编:261041・ 电(一) 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问的太多,课堂上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 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于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目的不明,要求不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所以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朗读只是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有的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有不少教师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教学中往往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 指导无方,效率不高 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教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教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朗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一个人的智力。面对朗读教学这三大现状,我们应如何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 扣题直读 对于题目揭示了文章或中心的课文,可以跳出分段意的框框,扣题直读全文,把审题贯穿于读议之中。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阅读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江南盛产杨梅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专爱故乡的杨梅?(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先总的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具体写杨梅树、杨梅果。)故乡的杨梅果有哪些方面特别惹人喜爱?(形状、颜色、滋味)通过扣题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与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清楚了,学生较快地理解了课文按总分结构来组织材料的。 二、 扣词熟读 对于关键词突出的课文或段落,可以扣住关键词,熟读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剑》一文,抓住了“立下军令状”、“神机妙算”想两个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和敢立下军令状?(前因)先默读课文思考,想像当时诸葛亮是怎么想的?然后议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诸葛亮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读出来。2、为什么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划出“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后果)再反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事例,抓住“自有妙用”“动静”“四更”“大雾漫天”“一字儿”“擂鼓呐喊”“一定”“只管”“掉过来”“吩咐”“放回”等复述借箭的经过。这样,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扣段精读 对各段表达形式相似,思路相同的课文,可以精读一段,举一反三;对于主线突出的课文,可以精读重点段,用重点去带动全局。如《蛇与庄稼》一文,精读第一段,重点议论蛇与庄稼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段的分析方法阅读理解第二段,议论猫与苜蓿的关系。阅读理解第三段,举例说明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关系。 四、 扣章诵读 如《詹天佑》课后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师先提出背诵的要求,接着提出思考要点:这两节各写了什么?再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语,逐段背诵,如第三自然段中有“任命、轰动、争了一口气、笑话、轻蔑、高山深涧、尝试、至于”等,将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连词成句,边背边体会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百般阻饶、嘲笑中,怀着为国家与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而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一艰巨任务的。通过诵读,学生不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而且领会了这些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还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富强奋发学习的热情,实在是一举多得。 以上四种朗读方法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易于操作,能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要读重音。另外,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兴奋或悲伤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伤、忧郁、抒情的重点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3、教会学生把握词调。语调是语音、语素、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努力征讨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还未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在文中所谈的内容仅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未必科学全面,谨与广大同仁工作者们交流。 刘喜云 地址:acad.cersp.com/article/544.dhtml篇4: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也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多种措施,激发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研究表明,进行朗读训练后,两个月内,学生朗读水平提高显著,到四个月后学生兴趣有所降低,到六个月后学生在掌握了朗读技巧后兴趣又有所回升。因此对学生实施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尽量避免学生朗读兴趣的波动或淡化,集思广义,积极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拓宽思路,挖掘训练中的多重效应,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持续发展。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5.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打好基础,形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教师范读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四、注重“评读”,读中求新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也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评一评其他同学的朗读,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读得很好”、“读得不够好”这样的泛泛而谈,这远远达不到我们让学生“评读”的目的。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通过学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通过《学生朗读水平评价表》的拟定与实施,引导学生从朗读基础、朗读技巧、朗读节奏以及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评读,效果不错。
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评读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朗读的技巧,而且有助于其对文本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当然,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以求效果的最大化。
五、立足理解,品读感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摹仿入境、“评读”求新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追求吧!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篇5:重视朗读训练培养朗读能力 教师随笔
重视朗读训练培养朗读能力 教师随笔
朗读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好读、乐读呢?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实际与教材出发,做好以下几点。
一、变着法子让学生读
1、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2、移情悟意,换位体验
换位移情就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与之相同的感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朗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入境的水平。例如在朗读《我不认识你》中那个同学生气地问高士其的话时,我首先问学生:“有什么事让你生气过吗?”“那么,请你们也带着有过的这种生气的心情来读那个同学的话。”我发现学生都读得很专注,进入了角色。
3、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春笋》一文时,学生对于春笋的生长过程是很生疏的,春笋生长时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样子他们从未见过。指导朗读时,我边用多媒体放出春笋生长的过程边动情地朗读。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并读出了那种感觉。其次,可以搞一些配乐朗读,选择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它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来。
4、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诱发学生强烈地想读好书的愿望,并能使学生发挥出最佳的朗读水平。我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我都给打分,特别是小组赛读,要求读时做到: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读,学生非常喜欢,同时也培养了组里的团队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要让学生充分读
1、给足“读”的时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作为教师应在上课前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使其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要避免问题过碎、满堂问式的串讲,多给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的时间,从而达到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扩大“读”的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默读、轻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控制指名读。在大部分的讲读课中,可采取“默读勾画--轻读品味--议论表达--朗读反馈”的教学方法。在这四个教学环节中,读占了三个。默读后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重点写了哪个方面?并分别勾画出来;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轻读、体会课文是如何一点一点来写清楚的;然后,让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对字词、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指名朗读,反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与足够的时间参与到课堂“读”的实践中来。
3、提高“读”的质量。读得再多,没有质量的保证,也难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保持协调一致,用“心”去读;第二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每读一段、每读一篇都要有目的,不白读;第三还要选好读的重点,一篇课文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选择有助于进行词句训练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的、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读。
三、读要和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
教师主要用口头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予以评价。从其手法看,有以下几种评价语:
1、情景语。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如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读《第一场雪》,学生第一次读完后,他这样询问:“雪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那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雪纷飞的感觉。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修辞语。在《闪动的红星》中有句比喻句:“那甜甜的声音仿佛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评价:“你读得也是甜甜的,真好。”
3、幽默语。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海底世界》中有一段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小动物都被你吓跑了。”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李丽
篇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鸟蛋,让其孩子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 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无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时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学《老师带领我们找春天》一课时,读到“我们又来到果园里,有的桃树已经开出粉红色的小花,微风吹来,飘着一股清香……”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的情感。通过老师绘声给色的范读,学生就会被带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教《纸船和风筝》时,先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伤心情感。学生对文章的悲伤的感情基调有了点滴认识后,再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北京》一课,前四个自然段都是介绍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北京的首都!”齐读则表达出了学生赞美北京、热爱北京的心声。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篇7: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朗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理解文本、抒发情感的,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有所突破和发展。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形成突显自主性和自身优越性的朗读习惯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抓住每篇课文里的“情感点”,用教师的情感去点燃孩子心中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朗读的激情。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中所节选的文章就是一本精选的文学经典,具有优美的意境,且每篇文本都有一个可以激活学生“想读”的“情感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个点。
如在教学《我们的手》一课时,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得不透,为了让学生能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揣读文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文本,想像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对读、师生接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明白了课文的“情感点”。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我们的手传递的是和平、幸福,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了文本的主线,达到了朗读的境界。因为爱,所以爱……教师丰富的情感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走近老师,让他们感觉自己天天都徜徉在一片温馨又静谧的海洋里,快乐着,幸福着……
这种情感会牵引学生进入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素材之美以及主人公高尚的品质之美。你那种在引导中的平静之美,你那种在朗读中的激情之美都会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去表现,结果就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语文,有了这份热情,我们就会事半功倍。
二、以富含情感的朗读感染学生,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朗读时,要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激昂处不低沉,委婉处不豪壮,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读得入情入境,这样才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而教师好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引起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想象。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极强。
根据这一特点,在课文朗读时,我一般采用播放录音和反复范读的教学方式,师生先共同听录音,多听几遍,把握好语音语速、重音句读等,然后做好范读,读准语音,读好重音,读好停顿,重点句子重点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有学生在我范读时情不自禁地模仿着跟读,这让我很欣慰,因为我唤起了他们朗读的欲望。
三、抛开支离破碎的文本解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自己感悟每个细节该怎么读
不要小看学生,他们的能力很强,我一直这样想着,也这样努力着。在课堂上,我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去读,不过这读要有形式(适合独立朗读的决不分角色读,因为那样会破坏文本的美感),还要有梯度(你引导孩子们去评价朗读的过程其实是体现孩子对文本理解梯度的最好表现形式,所以,在这时,千万别着急去讲出你的见解),更要有汇报(就是在每堂课上让尽量多的孩子有机会体现自己的读,他读了,你才会逐渐掌握他对文本的理解水平,以便做适度的朗读引导)。
在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朗读中,学生其实在感悟着、理解着,他给你汇报的朗读就是他对文本最好的解读,因为他理解了,才会知道这段应该饱含深情地读,因为他感悟了,他才会知道这句要读出气势、读出豪迈,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四、教给学生抓准文章中心、理清文本脉络的方法,会为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所以我一直认为充分利用文章题目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理清文本脉络是一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好方法。学生在你的点拨和训练之下,具备了这一能力,会让他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点的朗读都把握得越来越准,我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着。
五、以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牵引孩子将朗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恰当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教师评价时切忌使用一些没有指引作用并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如你读得不好、不行,读得太没有感情了等。这样的语言不仅没有指出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还会打消学生以后进行朗读的积极性,抑制他们朗读能力的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富有激励性、情趣化、个性化的语言:你抓住了关键词的情感表现,真棒;今天你的语气真像电视里的播音员,真了不起;你读得可真好,老师都自叹不如呢……教师只有多指导、多鼓励、少批评,才能使学生拥有爱朗读、会朗读、朗读好的能力。朗读是学生对文本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在于引领学生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见解,获取作者感悟,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就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情感熏陶。
篇8: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使自己本次小课题《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的更顺利,调研活动更为有效,特对我校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现状调查(调查时我将全校学生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调查发出了40份问卷,收回40份。根据调查情况,做出定性分析结论如下:
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的朗读水平
1。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调查,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朗读三个方面。其中能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大声朗读的学生占20%,认为自己总是能大声给同学们朗读的占15%,有时能大声朗读的占30%,说明能够勇敢地大声朗读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同学面前通过大声使自己的朗读取得好的效果的。关于朗读的效果方面,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读错字的学生占25%,经常会读错的学生占10%,有时会读错的学生占48%,说明读错字还是朗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朗读效果的主要原因。
2.朗读配合、教师评价等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学生占28%,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在教师评价方面,20%的学生受到过老师的表扬,说明老师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学生的重视度还不够,同时也折射出另一个现象:大多数老师也是很欣赏朗读能力高的孩子的,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切实落实这一课标要求。而这些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朗读兴趣
1。在内在心理方面,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学生占36%,非常喜欢朗读课文的学生占33%,表明学生还是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这可能是由于语文课文的可读性比较强,大多是文学作品,而且其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较强的。但表现在课堂上,喜欢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8%,非常喜欢主动给大家朗读的占26%。说明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而更习惯于通过老师的提问,然后做出很好的表现,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同时,学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数据表明,这样的学生占34%,非常希望得到称赞的占35%,说明学生在朗读方面有强烈的愿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另外有占24%的学生不太喜欢朗读,有46%的学生很喜欢朗读,表明他们对于朗读语文课文的兴趣还是颇高的,并且有35%的学生认为大家朗读得都很好,认为大家朗读得都非常好的占25%,学生普遍对他人的朗读能力还是予以肯定的。这说明虽然他们还是小学生,但对于他人还是能够给予客观评价的。
2。在外在表现上,早读时,不主动与小组同学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5%,能与小组同学朗读的学生占16%,说明学生的主动性还是差一些,不够自信。早读时能充满激情的学生占14%,表情平淡地读书的学生占26%,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学生朗读水平为什么不高,缺少练习,重视度不够是其主要的原因。
(三)老师对待学生朗读的态度。这方面我们设计了6个问题,从学生的答卷结果来看,老师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学生的重视度还不够,同时也折射出另一个现象:大多数老师也是很欣赏朗读能力高的孩子的,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切实落实这一课标要求。
(四)学生在朗读改进方面的表现 。非常想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同学占54%,说明学生还是非常愿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的。学生在朗读改进方面的表现我认为很重要,因为通过调查表明,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改进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方面。
(五)、家长及学校在学生朗读方面所做的.工作。家长很重视孩子朗读的仅占11%,不重视的却占45%;此外,学校对此类活动的开展也不是很多。这说明家校两方面对学生朗读技能的重视不够,只是单一地看教学成绩。
为什么学生的朗读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二、调查结果总述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表明学生目前并没有完全达到或大多数学生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所要求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朗读基础不扎实。朗读是一项复杂的语言艺术,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求基础知识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而这两方面,一是需要语文知识的积累储备,二是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练习。通过调查显示,学生读错字的情况还是很普遍,说明基础知识还是不十分扎实,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
第二、练习少也是一个原因。课下学生很少练习朗读,这就使学生很难读得流利、有感情。从客观原因上来看,课上由于班额的限制不可能很多同学得到朗读课文的机会,加上大多数学生是不愿主动举手要求朗读的,更希望老师点名,所以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当被点名叫到给同学们朗读,学生还是很希望读得好的,并希望老师给一些评价,但大多数老师更多地给予表扬,没有更多地在朗读技巧方面给予指导,而且课堂上更多地侧重阅读教学,不太重视朗读教学,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
第三、老师、家长、学校对朗读技能的重视度不够。大部分人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至于朗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要求特别低,特别是有感情,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要求。认为只要会读就行。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导致孩子们朗读水平不高的关键要害。
此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了解其朗读方面的差异及学生和家庭对朗读的重视程度。其中的一些问题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选。为求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希望同学们认真作答。
1、性别:( ) A、男 B、女
2、年级:( ) A、一二年级 B、三四年级 C、五六年级
3、你喜欢朗读吗?( )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喜欢 D。、喜欢 E、其它
4、你喜欢朗读哪些类型的文章?(不定项选择题)( )
A、诗词类 B、散文类 C、小说类 D、童话类 E、其它
5、你觉得朗读重要吗?( )
A、非常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D、没感觉 E、其它
6、你平时通过什么途径学习朗读的?(不定项选择题)( )
A、老师带读 B、同学交流 C、电视网络 D、家长监督 E、其它
7、你平常会主动朗读课文吗?( )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不会 D、其它
8、你喜欢怎样的朗读方式?( )
A、个人朗读 B、小组朗读 C、全班朗读 D、男女分组读 E、其它
9、你喜欢在被人面前大声朗读吗?( )
A、喜欢(请接着答第10题) B、不喜欢(请接着答第11题)
10、你为什么喜欢在别人面前大声朗读?(不定项选择题)( )
A、觉得自己读得好 B、得到赞美 C、锻炼自己 D、形成习惯 E、其它
11、语文课堂上,老师让你们朗读的时间多不多?( )
A、很多 B、一般多 C、很少 D、没有 E、其它
12、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常让你们以什么方式朗读课文?(不定项选择题)( )
A、全班跟老师读 B、全班跟录音读 C、找同学带读 D、分角色朗读 E、其它
13、语文课堂上,老师会专门指导你们朗读吗?( )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E、其它
14、老师对你的朗读水平有什么看法?( )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觉得还需进一步提高 D、没评价 E、其它
15、你认为自己班语文老师的朗读水平怎样?( )
A、很高 B、一般 C、很低 D、不清楚 E、其它
16、班上有没有因为语文朗读得好而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 )
A、非常多 B、一般多 C、比较多 D、没有 E、其它
17。 语文晨读时,同学们一般采用怎样的方式?( )
A、自己读 B、全班齐读 C、分组朗读 D、其它
18、语文晨读时,同学们一般是怎样的状态?( )
A、充满激情 B、表情平淡 C、不出声 D、和其他同学说话 E、其它
19、你所在的学校经常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吗?( )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来没有 E、其它
20。 你的家长会将普通话吗?( )
A、很标准 B。水平一般 C。不会讲 D。不会听 E。其它
24、家长重视你的朗读吗?( )
A、很重视 B、一般重视 C、不重视 D、其它
21、家长会主动要求你朗读给他们听吗?( )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不会 E、其它
22、家长对你的朗读水平有什么看法?( )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觉得还需进一步提高 D、没评价 E、其它
23、你觉得自己对以下朗读技巧掌握得如何?请在相应的空格打勾。很好 好 一般 较差
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 )( )( )( )
2、读音准确,不读错字别字
3、不随意增、删、调、换字词
4、通顺流利,不重复回读
5、语速快慢适度,符合语境
6、语气连贯,停顿恰当
7、重音恰当,语义准确
8、理解文章,感情饱满
24、你想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吗?( )
A、非常想 B、一般想 C、无所谓 D、我已经读得很好了 E。其它
25、如果学校要开展更多活动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你有什么建议呢?
篇9:如何进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进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从八个方面作了论述.
作 者:刘清元 作者单位:隆尧县双碑校区,河北,隆尧,055352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6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朗读能力【谈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共9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金蝉脱壳说课稿2022-10-18
略谈学生语感的培养2022-05-22
小学古诗教学论文题目2023-11-08
金蝉脱壳的说课稿2023-01-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2022-06-2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论文2023-09-25
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通话的训练论文2022-11-21
浅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之功夫2023-09-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训练2024-03-15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