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

时间:2022-10-31 08:12:53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共25篇)由网友“MNFGascogn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

篇1: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

远的不说,从八十年代我上小学那时起,就有很多同学怕上作文课,一提写作文就头痛,时至今日,虽教材教法几经变革,但这种现象仍然存在。鉴于此,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努力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我的做法谈几点心得,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而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指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这几年我所教过的班,学生们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什么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 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同学们从报刊上裁剪的,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从网络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同学们兴致很高,为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拓宽了知识面,写作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2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我举办了多姿多彩的展览。优秀“作文集”展(这当然是同学们自编的),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作文能力较强的同学自不必说了,自己的佳作“上墙”了,当然喜上眉梢;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文中的佳句也参展了。全班同学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3 、放手让学生写特色日记。 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当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

二、训练观察

1、指定内容观察。为了便于比较同学们的观察效果,我先是指定内容,比如: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言行,一周之后在班上汇报,汇报时不能说观察的是谁,说出自己的观察记录让同学们猜,谁说的能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来,就说明谁观察最细致,表达最准确。

2、不指定内容观察。经过多次的指定内容观察,同学们有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技巧和方法,就可放手让学生自选观察对象了。每周举行一次观察汇报课,让同学们说自己观察后的收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发现不少大自然的奥秘呢,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应的提高了。

三、引导积累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鼓励学生多与别人交往,多参与班、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做”中采集教材,为写作文创造出第一手材料。提倡学生每天一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哪怕是三言两语,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2、从多种渠道积累优美词、句、段、篇。 我班有一种特殊的果子--“智慧果”,这些果子是同学们阅读课外书、报时精心摘录下来的,同学们用彩笔把自己选中的优美片断、格言、古诗等工工整整的抄写在各种自制的水果形状的小卡片上,我们称其为“智慧果”。每天都会有一部分同学把各色的“果子”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全班同学任意采摘最鲜美的“果子”放入自己的“果篮”里,谁的“果篮”装得满,当然谁写作时就会“肚里有货”。

四、尝试让学生互评习作

1、口头练习说评语。在进行作文讲评课时,由老师读几篇较有代表性的习作,学生听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既要说优点,还要说不足,如能说出怎样修改更好。等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分组互评,老师巡视指导。

2、书面互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口头评作文练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审文”能力,这时可大胆尝试让学生互评作文,让每位学生都有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为自己的一位同学画出习作中的错字、病句、佳句等,最后还要写出评语。作文本收齐后,老师不仅要看作文,还要看评语, 如评语写得好,老师还能略减负担呢;如评语不太恰当,老师就要辛苦辛苦,为作文再写评语,为评语也要写评语了。实践证明,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兴趣,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和作文能力。

总之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说、记、想、写的能力。给他们创造机会,打开学生的心扉,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畅所欲言,乐于表达,作文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

篇2: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培养尝试(网友来稿)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认识事物常常先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他们能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认识小学生观察的一些特点:(一)观察随意性强,由于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自控力弱,观察时爱赶新鲜,注意力时常分散。(二)观察时走马观花,不去认真细致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不形象,也不具体。(三)观察时见大不见小,对于观察到的事物记叙过于笼统,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能突出主题的闪光点找不出来,给读者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如此种种都是小学生在观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那么该怎样针对儿童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观察要培养兴趣。

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推动学生观察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观察,关键条件是培养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去公园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摄取自己所爱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星期日,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目,让学生跟随父母或自己去商场,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些事情,他们做来爱做,因而有心;因为细心体会观察,自然颇有收获,这种积极的意识,便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又如观察一种动物,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带进课堂,这时学生都会想老师为什么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猫来上课,不知不觉地对这只小猫外形特点观察起来,就会议论份纷地研究这只小猫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点。这样就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观察要明确目的。

教师在指导作文观察之前,先得指导学生在观察前明确目的,了解要求,确定观察内容,指出任务。如观察一种值物,在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一文作典型,让学生明确目的,仔细观察值物的根、茎、叶、花的特点;观察一个人,就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观察时有目的地观察,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写的作文就自然具体。

第三、观察要抓住重点。

由于小学生观察时易犯随意性或走马观花,见大不见小的毛病,因此教中年级观察作文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地方,也就是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那就是观察的重点。观察时要点点滴滴,面面俱到。例如《赵州桥》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设计的一座石拱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桥洞”上的独特设计,因此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观察重点。又如指导小学生观察小鸡,就要求学生从小鸡身上找山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地方。形态“毛茸茸的”、叫声“叽叽的”……,学生能抓住这些方面的观察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四、生观察要确定顺序。

世界万物在自然界无论怎样纷纭复杂,观察时都必须有序地进行。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等;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零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求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进行观察,但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第五,观察要捕捉细节。

细流之汇,可成大海,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小学们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可是,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因此,在观察生活时,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如《苦柚》中的:

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别着一枚中学校徽。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卖抽子的了。

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小姑娘娘的素雅可爱、勤奋好学。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生动而具体。

第六,观察要结合想象。

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进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看到林海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思,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同学们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夏日天空的云朵,你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又想象到雾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根据一个小朋友在马路上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回家,可以想象出他可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考试得到了好的成绩……,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在观察中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或按事物特点列提纲,写观察日记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上述几点,不能孤立运用,或侧重于某一点,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互相渗透,综合利用,使作文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

[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培养尝试(网友来稿)]

篇3:中学生能力培养尝试

中学生能力培养尝试

教学是有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在“思想境界”中使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并且培养其具有多种能力,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我在多年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当一次“教师”让学生当一次“教师”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新课讲完后,我总是找一部分同学到讲台上去当一次“老师”,并且让同学们根据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按照以下环节精心准备,并且要广闻博长,不能照本宣科,其次,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精心设计自己的“小教案”,并且要注意重点和详略;第三,是大胆上讲桌去当“教师”,起余同学注意听,并把他所讲述内容和教师所讲述的对照加以记忆,积极回答问题,第四,自己写出体会。   以上四个环节中,不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了与学生多种能力,比如:组织文字能力、语言逻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分析研究能力、演讲能力等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意识,比如:我在讲完法律课中正当防卫以后,让同学们又上了一节课,整套课效果很好,讲课同学组织得力,其余同学积极回答并且挖掘了教材,有的同学大胆向所讲同学提出了多种多样问题,正当防卫杀死人为什么不偿命?我们同学之间打架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吗?等等这问题不管讲课同学能否回答上来,都为教师下一步教学辅平道路,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二、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讨论法这种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是非常适合于政治课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能力考核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由于讨论自始至终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并且和是通过发言争辩来共同揭示事物的矛盾。这样在讨论中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才能和独到见解,而且抛掉了模糊认识,培养了多种能力,同时解决了教师只讲而不结合同学的缺点,我所教过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经常上讨论课,大都具有极强强的竞争雄辩能力。   三、以情传教,注重对差生的能力培养。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各方面都不成熟的表少年,处于这个时期的表少年更需要教师情感温暖。在教学中要注重以情说教,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后进生的学习性绪及回答问题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学习能力能否增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遗忘他们,而且尽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诸如:在学校组织听讲活动中,及时提供差生展示自己才能机会,并且要抱着“多表扬,少批评”的想法去促进他们转变。    四、注重政治小论文写作和练习。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和社会联系非常密切。经常性撰写小论文是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一个有效途径。学习思想政治课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韩光峰

篇4: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都镇湾镇宝塔小学   钟锋荣

现行小学英语PEP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日显重要,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值得所有英语教师关注和深层思考的问题,我权且凭借两年执教小学英语的经历,对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思考一二。

长期以来淡化、甚至忽视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直接产物就是学生“哑巴式的英语学习”。这也是长期应试教育的产物,教师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逐渐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和激情。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重视学生笔头书面练习,轻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功能,这样使的学生少了运用的机会;再加上中国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大环境,这样也就使英语完全成了一门纯知识性学科。“哑巴英语”也就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努力改变这一通病,从课程标准到教科书都重视了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交际功能,在深入学习课标之后,我也正在思考、实践英语教学让学生走出“哑巴英语”的境地,去全面培养、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此,我在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一、加强业务学习。教师要充分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其精髓,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钻研、使用好现行的PEP教材。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了教材意图,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渗透其精神实质,也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去关注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得以提高的先决条件。

二、重视兴趣培养。要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小学刚刚开始,如何呵护稚嫩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考虑,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背着纯知识性学习的压力,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乃至在营造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欲望与冲动。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空中课堂,利用英语动画、单词卡片、歌谣等唤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手段应该伴随我们的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小学生能喜闻乐见、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是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得以提高的主观因素。

三、注重环境营造。环境的营造,使学生有了开口说英语的环境和欲望。我一是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必须用英语打招呼,课前必须唱英语歌曲、课上必须说英语,有了这样的硬规定,使得学生说英语有了外在的要求;二是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教室(远程教室),寝室,楼梯等公共场所使用卡通(配上简单英语词汇、用语)进行布置,这样使环境充满了童趣,也使得学生有了说英语的物化环境,这是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得以提高到外在条件。

四、上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英语课,紧扣教材编写思路,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根据所教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学习。(1)在教授新单词、Story time时,充分利用单词卡片、挂图,使用TPR教学法,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信息的意义,通过动作去学习英语,加深理解、运用英语,这样,就使得学生有足够练习的机会,走出了教师一味教读的传统模式。(2)在语篇、对话教学时,我更是多花费心思,创造学习语言的情景和场合,有时,我使用以主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例如,教四年级学生学习“购水果”的用语,我是在教授学生购衣物以后,提供“购水果”的话题,让学自己先去设计情景、设计语言并模拟表演,这时,我可能打破教室常规形式,把它变成“水果滩”等。有时,我会使用情景、结构及交际混合法进行教学,利用结构法的特点重视课堂重点句子的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句子的'形式与结构,在学生熟悉重点句子以后,利用交际法的特点,重视学生对句子意义的理解,利用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景地去操练,进而去掌握句子。(3)Let’s do 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固然少不了集体表演 和个别展示。这样抓住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让学生“愿开口、能开口,开好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久而久之,小学生英语口语驾驭能力在点滴中提高,这是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

五、重视英语活动。重视英语益智活动的开展。在学校艺术活动中设计一些英语类的活动,如英语儿歌比赛,讲英语小故事比赛等,也是营造英语学习环境,练习英语的好机会,我曾举行英语歌曲比赛,学生兴趣很高,甚至还有学生课外请我教他唱歌的。这些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一是落实了任务型教学思想,二是给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练兵场”,这是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得以提高的必要补充。

六、激励性的评价。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在我的英语课堂没有对学生的批评与谴责,有的尽是鼓励与赞赏,我们应极力倡导追寻少物质给予,多言语评价;少恶语训斥,多中肯赞赏,这无形中给学生注入了情感兴奋剂,这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之,让学生走出“哑巴英语”学习的怪圈,真正为学生提供施展口语训练、交际的舞台与场合,需要教师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真正落实好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让学生成为拥有自己童真、童趣,拥有孩子思想的主人,到那时,还怕有思想的学生没有言语倾诉吗?

篇5: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当前学生实践能力的状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弊端——“高分低能”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以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在家长们的过份溺爱下,动手操作能力低下,甚至有的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在校读书时的衣物还要邮寄回家中清洗,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据笔者调查,当前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育长期将学生困于书本、题海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特别是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使学生成了考试机器。

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所学知识的影子,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然而,我们的孩子却缺少那一双“发现的眼睛”,他们不知道知识与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密切联系,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怎么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运用知识,去经历实践的过程,进而去理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看,目前,学生基本上还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知识教学不仅要考虑知识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并进行应用。

(二)家长在生活中包办代替

其实,孩子们实践能力差又何止体现在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样的案例:我班有位学生的父母要到福州出差,临走之前,给女儿买了很多速冻饺子、速冻馄饨放在冰箱里,告诉女儿自己做饭吃。

他们反复教了孩子怎样开煤气炉,以为这样孩子就饿不着了。

结果,等父母回来后,孩子直叫饿得发昏。

爸妈纳闷之余,打开冰箱一看,发现速冻食品丝毫未动。

原来,孩子竟然因为不会开煤气炉而挨饿!难道这个孩子智力低下吗?不,她的学习成绩优良,但动手能力却太差,即使爸妈已经教了她开煤气炉的方法,她仍然不能很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过着饭来伸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由家长包办代替,因此,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也是相当弱的。

(三)学生整体实践能力较弱

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调查,使许多关心教育的人士忧心忡忡。

这个调查是由原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承担的,它的调查对象是学完了小学自然的全日制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学完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初三以及高三年级学生,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小学自然各科的实验动手能力。

结果令人十分尴尬:高中和初中学生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实验能力总成绩不及格,小学生自然实验成绩刚够及格线。

具体表现在,能简单操作,而不能细心操作;能模仿照做,而很少设计思路。

一些学校甚至从来就没有开设过实验课,还有相当一些学校,实验项目极少,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照着实验说明“照方抓药”,根本没有机会自己设计方案。

这充分说明,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缺乏实践知识的能力,不能从知到做,学以致用。

虽然这项调查是针对学校的实验教学进行的,却反映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一根本性问题。

二、充分认识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什么是实践能力?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做事的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业发展能力等,作为一种能力系统,实践能力以认识能力为基础;但实践能力又是改变知识形态,使之物化为生产力,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服务的基本前提。

作为家长、学校的老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实践能力是人的智力的重要成分

事实上,现代社会正是一个呼唤实践能力的社会。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将是一事无成。

新的学习观在谈到人才智商的时候,提出了智力新概念。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尊重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同时又要促进教师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把教学看成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实践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

不断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与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嫁接、融合,产生既非自身原有的经验也非完全照搬某个理论或方法的实践成果,尽管这些成果似乎是极为细微并非具有轰动效应的,但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在的实践变革,也可谓是朝向和积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我建构过程。

至于其究竟能够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那都将成为教师本身在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活动,并使日常教育实践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沃土。

实践能力作为一类具有专业或职业色彩的特殊能力,当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也必须用特殊的实践教育的方法来培养。

于是,许多学校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往往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的学者强调运用“学行合一”的教育方法,除重视实验教学外,特别强调学校必须“以大自然为教室,以社会为教材,利用活的材料,来充实学生之知识,扩大学生之眼界”,并把“社会视察和调查”作为一门重要课程。

(二)实践能力是学会做事的具体体现

无论是实践知识还是实践能力,在获得高智商、高能力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篇6: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

一、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倾听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倾听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听,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孩子参加到倾听活动中,让他们想听,爱听。

二、循序渐进,教倾听方法。

虽然倾听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

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

1、简单复述。

当老师或学生讲话后,问问学生,刚才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同学说了什么,让学生从简单地复述别人讲过的一段话开始学习倾听。

2、倾听前有明确目标。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听后“评一评他的发言”,“你有什么反驳的意见”,“你还能想到什么?”等目标指令性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3、细化“听”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发挥评价功能 鼓励倾听。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1、良言一句暖三冬。

激励可以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

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激励,如:“你听得最认真”,“你不仅听得认真,还动脑分析了”,“你听的真用心”,“王璐的耳朵真灵,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她的耳朵。”

“瞧,鲁兵真有礼貌,一直在听同学的发言呢!”“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里一直有老师,善于动脑,回答的问题有创意, 我们应向他学习” ,“这位同学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真棒!”

“看,张婷婷听得多认真呀,眼睛亮亮地看着老师”“这么一点小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真是金耳朵呀!”,“这位同学不仅认真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你不但听明白了,而且还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

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被表扬的学生会再接再励,更加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给其他同学也指明了努力方向,未被表扬的学生会被唤回飘飞的思绪,集中思想认真倾听,谁不希望自己也被表扬一次呢?

2、激励可以是一个个细微的动作。

学生的心灵极其敏感,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动人的微笑,对于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3、激励可以是一个个诱人的荣誉小称号。

像“记忆之星”、“神耳朵”等荣誉小称号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挡不住的诱惑,为了获得这一个个充满魅力的小称号,学生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适当的表扬鼓励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认真倾听,长此下去,既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更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坚信,每一个问题都有得到解决的时候,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发现,学生会听了,他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篇7: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

什么是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构成 是:专注的倾听习惯;

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

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

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 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缺陷

(1) 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

他们表现欲望强,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

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 “假”听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

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 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

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 遗忘快 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

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 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

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 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

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

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

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 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2、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

但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奖励倾听

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 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

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

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 一。

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 生倾听的奖励。

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 的语言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倾听方法

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

并教给学 生一些方法:

(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

(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

(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关或理解,也要 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真正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4、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

科学课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

如:听 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

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至,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 赞同。

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昔养成 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篇8:如何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快速而高效地学习,必须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口算学习中去。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和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的学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运用一些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口算能力有两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一种是学生自己看题目,然后经过运算得出结果,这种方法称为视算;一种是教师读题,学生边听边运算,最后得出结果,这种方法称为听算。训练时,教师可以将这两种形式交叉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单一形式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又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提高训练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无形之中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形成良性竞争,同时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切不可出于教学进度的考虑,只注意表现优秀的学生,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兴趣盎然,热情高涨,积极投入,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传授学生口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并非单单依靠训练就能完成。首先要传授学生口算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一些口算的方法,领会一些计算的规律。在传授方法时,教师应该逐句讲解,分析透彻,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和一些运算基本法则之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加强记忆效果和提高运算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建立题库,每天从题库中抽出一部分试题让学生口算,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开展“赶比超”竞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学生大脑的思维活跃度,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敢于大胆尝试多种运算方法。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积极性。如运用“凑十法”口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和运算数据来“凑整”,包括加数“凑整”、减法“凑整”等;运用“分解法”口算,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等。

篇9:基于尝试教学法的学生能力培养浅议

基于尝试教学法的学生能力培养浅议

尝试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尝试性教学更能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尝试性教学需要教师认真谋课,创设尝试的教学情景、提供尝试的教学条件、关注尝试的过程,培养尝试的创新思维力.尝试性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实践出真知是该教学法的基础理论支持.

作 者:单栓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朝阳中学,山东平度,2667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6) 分类号:G633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化学教学   实践性教学  

篇10: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尝试

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尝试

[作者]  田进英

[内容]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

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

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

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

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

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

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听和说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思想的交际过

程,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听说

能力的提高应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把学习和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

尽量加大语言信息刺激量,创设良好的语境,在搞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同时,在课堂

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在交际中学英语。为此目的,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

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的FreeTalk。

FreeTalk(自由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

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学生

们自拟话题,谈及了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和小故事等。

此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使学生们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

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FreTalk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听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本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教

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开始阶段,授课时放慢讲英语的速度,而且重复所述内,用简易

的同义词或短语解释词义,用不同的句型转换同一意思的句子,用简单的句子解释段落意思,

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

求知欲,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例如在《TheEmperor'sNewClothes》

一课“Onceuponatimetherewasanem-peror”一句的教学

中,笔者用英语说:pleaseunder-line“onceuponatime”.I

tisasetphraseusedinstory.I'msurethatyoua

llearneditwhenyouwerejuniormiddleschool

students.Canyouuseanyotherphrasesinstea

d?等等。

三、利用电化教具,突出听说训练。

使用电教手段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和录相带,不但能够引起学

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使他们不必借助翻

译,通过视听,就通达到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笔者在教《TheRuleBreaker》

一课时,根据课文改写录制了配乐录音,并制作了五张彩色幻灯片。形象生动有趣的彩色画

面及优美的音乐配音,自然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画

面上的一系列动作使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印象,学生不仅理解得快,上口也很快。在学生

>听懂录音的情况下,笔者就课文梗概提问。最后让学生上讲台,借助幻灯片简要地复述课文。

这样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其音,见其形,明

其意。语言和形象两者同时作用于大脑,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参与表演教学。

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听说过程是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

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

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

活结合起来。例如,在结束《BorowingaDonkey》一课的教学时,笔者依据

课文内容将课文改成短剧,创设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们戴上自制的面具,分别饰

演借驻的人(Nareddin)、不受欢迎的妇人(anunwelcomewoman)

和小毛驴(adonkey)及旁白人员,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既加深了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学生们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促使多

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助于英语词汇和实物实景的直接联系。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积极

性自然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交际习惯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五、强化听写方面的练习。

听写是要求将有声的课文材料转化成文字材料,它贯穿了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经常把课文的主要段落和课文的中心大意作为学生听写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运

用听的能力,完整地理解一篇短文,并使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把不同的词汇和句型结

构应用到同一内容中去,使所学的语言易记易用。通过听写,学生的听力、发音、语法、拼

写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并迅速落

笔的快速反应能力。

总之,要达到大纲要求,改变目前英语教学的落后状况,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听说能力

的培养,把英语课上成名符其实的英语实践课,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使学生

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为积极的投入者。

篇11: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尝试

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尝试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听和说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思想的交际过程,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应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把学习和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加大语言信息刺激量,创设良好的语境,在搞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在交际中学英语。为此目的,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的FreeTalk。

FreeTalk(自由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学生们自拟话题,谈及了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和小故事等。

此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使学生们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FreTalk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听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本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开始阶段,授课时放慢讲英语的速度,而且重复所述内,用简易的同义词或短语解释词义,用不同的句型转换同一意思的句子,用简单的句子解释段落意思,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例如在《TheEmperor'sNewClothes》一课“Onceuponatimetherewasanem-peror”一句的教学中,笔者用英语说:pleaseunder-line“onceuponatime”.Itisasetphraseusedinstory.I'msurethatyouallearneditwhenyouwere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Canyouuseanyotherphrasesinstead?等等。

三、利用电化教具,突出听说训练。

使用电教手段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和录相带,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

[1] [2]

篇12:观察能力培养尝试的作文指导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认识事物常常先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他们能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认识小学生观察的一些特点:(一)观察随意性强,由于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自控力弱,观察时爱赶新鲜,注意力时常分散。(二)观察时走马观花,不去认真细致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不形象,也不具体。(三)观察时见大不见小,对于观察到的事物记叙过于笼统,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能突出主题的闪光点找不出来,给读者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如此种种都是小学生在观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那么该怎样针对儿童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观察要培养兴趣。

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推动学生观察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观察,关键条件是培养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去公园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摄取自己所爱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星期日,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目,让学生跟随父母或自己去商场,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些事情,他们做来爱做,因而有心;因为细心体会观察,自然颇有收获,这种积极的意识,便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又如观察一种动物,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带进课堂,这时学生都会想老师为什么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猫来上课,不知不觉地对这只小猫外形特点观察起来,就会议论份纷地研究这只小猫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点。这样就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观察要明确目的。

教师在指导作文观察之前,先得指导学生在观察前明确目的,了解要求,确定观察内容,指出任务。如观察一种值物,在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一文作典型,让学生明确目的,仔细观察值物的根、茎、叶、花的特点;观察一个人,就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观察时有目的地观察,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写的作文就自然具体。

第三、观察要抓住重点。

由于小学生观察时易犯随意性或走马观花,见大不见小的毛病,因此教中年级观察作文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地方,也就是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那就是观察的重点。观察时要点点滴滴,面面俱到。例如《赵州桥》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设计的一座石拱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桥洞”上的独特设计,因此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观察重点。又如指导小学生观察小鸡,就要求学生从小鸡身上找山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地方。形态“毛茸茸的”、叫声“叽叽的”……,学生能抓住这些方面的观察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四、生观察要确定顺序。

世界万物在自然界无论怎样纷纭复杂,观察时都必须有序地进行。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等;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零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求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进行观察,但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第五,观察要捕捉细节。

细流之汇,可成大海,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小学们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可是,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因此,在观察生活时,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如《苦柚》中的:

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别着一枚中学校徽。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卖抽子的了。

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小姑娘娘的素雅可爱、勤奋好学。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生动而具体。

第六,观察要结合想象。

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进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看到林海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思,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同学们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夏日天空的云朵,你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又想象到雾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根据一个小朋友在马路上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回家,可以想象出他可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考试得到了好的成绩……,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在观察中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或按事物特点列提纲,写观察日记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上述几点,不能孤立运用,或侧重于某一点,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互相渗透,综合利用,使作文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

篇13:培养幼儿说的能力的几点尝试论文

培养幼儿说的能力的几点尝试论文

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场景:家长要求老师多给自己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表现,因为孩子在家里“叽叽喳喳”象只快乐的小麻雀,可是一到幼儿园却“沉默是金”,从不主动开口说话。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一般会做如下解释:老师已经尽量鼓励他了,可是他不愿意,不知是他没想好或是不知道或是不想说。如果勉强、强制性地要他表现的话,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有弊无利的。久而久之老师和家长之间会出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家长日复一日地在留言册上写“请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请多让孩子发言”.老师在留言册上写的却是“您的孩子聪明伶俐却沉默寡言……”

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不敢说,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却不知从何下手。自古以来,与人交往、与外界交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说”,如何让幼儿大胆地说、快乐地说,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去尝试:

第一,爱孩子,尊重孩子。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不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就难以做到真正的爱,难以实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育。爱是双向的,要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依赖,就必须真正爱他,与孩子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后就能比较好地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做为老师可以做一些平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童心未泯的事,如拿上“枪”,戴上警帽,和一个小小警察一起上街“巡逻”,维持治安;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一起玩滑板;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聊聊家常……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消除了隔阂,就可以营造宽松的氛围,这是让幼儿大胆表现的前提。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关注幼儿需要。

以往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是老师精彩的“单口相声”,不允许小朋友打断自己口若悬河的谈兴,至于小朋友接受了没有,就看他们自己了。殊不知这会失去了解小朋友内心想法的机会,压制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师幼互动”完全流于形式,时间长了,小朋友自然没什么话说、不爱说了。真正关注幼儿的老师应时时刻刻了解幼儿的需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和小朋友一起坐下来,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快乐地说。

对于这一点老师可以对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提出分层指导:能力强的对他们提出高一层的要求,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说一说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制定一个“踮起脚尖能达到”的目标,给予其适当的压力,促进其成长;能力弱的幼儿允许他们模仿,对他们的表达给予适当夸大的`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强幼儿自信心。班上有一名叫小奇的男孩,从来不肯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怕他模糊的嗓音被小朋友取笑。针对这一现象,老师用微笑鼓励他,把他的发言记下来,在集体面前告诉大家,表扬他说得真好,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树立其在伙伴中的形象,增强其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小奇终于能在伙伴面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第三,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幼儿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老师要选择小朋友感兴趣、喜欢的内容,采取游戏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快乐地游戏、快乐地说。在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秘密》中,老师刚把垫板垫在装满水的杯子下转过来,准备做《空气的压力》实验时,有一个小朋友马上叫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垫板不会掉下来,因为下面有空气托住了。”全班哄然大笑,我惊讶地说:“你都知道啦?真能干!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和你说的一样吗?”说着我偷偷地令实验发生了一点小变故,把垫板虚掩住杯口,留一条小缝,结果当然是垫板掉下来,水流了一地。小朋友一看,与预想的不一样,纷纷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因为杯子太小了,有的说因为水装太多了,有的却认为水装太少了……在幼儿的建议下,老师又试了几次,可是却连连“失手”,小朋友一看急了,到底为什么呢?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请小朋友一起动手试一试。有一位小朋友马上就成功了,大多数却还是失败,大家一起找原因,请教成功的小朋友,更换操作材料,终于越来越多的人成功了!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讨论中,每一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新奇的发现,这样不但通过动手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让幼儿大胆地说,快乐地说,可以渗透在各个领域中。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活动进行。幼儿园语言教材充满意趣、图文并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除了依据语言目标、幼儿兴趣、发展需求选择充实教材外,还要在引导幼儿理解感受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其内涵,引发迁移作用,从而拓展幼儿语言的表达空间。

如在幼儿欣赏童话《梨子小提琴》后,老师又和小朋友一起扮演小提琴、动物,让小音符飘到动物身边然后将活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散文诗。幼儿在踊跃表达自己创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散文的优美。当然,要让幼儿大胆地渗透在各领域,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如小朋友在午餐时间闹哄哄的,这样不但会影响进餐速度,也不利于肠胃健康。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专门和小朋友展开讨论,组织了小小辩论会,请正、反双方阐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不仅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收到了品德教育的效果,比老师单一说教好多了。

大班幼儿的思维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的情感、社会交往能力日趋发展,提高幼儿表达的主动性就愈发重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快乐地说吧!

篇1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网友来稿)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陈翠玲

记忆是整个活动的基础。人由感知得来的材料,需要记忆将它们保存下来,人的想象和思维活动,必须在记忆所保存的材料基础上进行。记忆是有规律的,增强记忆需要科学的方法。下面是我谈谈增强记忆的一些做法。

第一、培养有意识记。

1、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并愿意为此目的任务而努力。低年级学生往往不懂得主动向自己提出识记任务,这与他们的学习要求不相适应,为发展有意识记能力,老师要要求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识记的上的任务,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

2、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长远识记任务。这样,学生就会发挥能动性,并主动运用一些记忆方法,使识记材料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更深一些。

3、教会学生独立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低年级学生一般还不善于自我监督检查,有的甚至不明白怎样才算学会,怎样才算记住了。老师要教会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无意识记记起来较为轻松,不易疲劳。利用无意识记的具体方法有:一是利用形象可感的材料,如:课件;二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

第二、培养意义识记。

1、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内容。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内容,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记忆。只有很好地组织起来的信息,识记后才不容易遗忘。

2、教给学生良好的方法和策略。如把词和形象结合起来识记;在识记前对材料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类、分段等方法。

3、适当训练机械记忆能力。学生学习基本上是要求意义识记,但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机械记忆。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好,应适时让他们记一些难以赋予意义的重要知识。

第三、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这主要是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及时强化,提倡过度学习,防止过度疲劳。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复习,将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知识系统等。

记忆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学习离不开记忆。只有我们尝试了,动脑筋记忆了,我们才会探索出好的学习记忆方法,才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作者邮箱: ccl1125@126.com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网友来稿)]

篇15: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一: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熟悉(以数学学习为例)

数学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审阅和自行调控,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全是老师、校长的事情,学生无权过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给的评价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才有最全面深进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应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视。有人以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渐培养,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假如一味认定学生年龄小,采用“授——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必然阻碍了学生心理发育,并且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数学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明白自己学习数学的上风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进步学习效率。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以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小学生数学学习得怎样,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

1. 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

一堂课临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反思自问的时间,如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反思,检查对照,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确定补习的方向。一个单元学完了,用一张试卷,学生自测一下。教师做好样卷并附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张贴于教室外墙。学生参照样卷,批改自己的试卷,用红笔在错题旁打“×”,同时写出错题原因,自己订正;假如订正不了,就在旁边打“?”,请求老师帮助;然后自评分数,上交试卷。长期这样练习,学生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清楚,对照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今后的数学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2. 解决题目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把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还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题目。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设置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情境,使要解决的题目包含其中,让学生从解决题目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长期坚持,学生会获得有关解决题目的策略,体验到解决题目的成功与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目的?”“我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题目的过程吗?”“答案是否正确、公道?”“这种解题策略还适用哪些题目情境?”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的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数学日记。学生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爱好。也可以每周一次利用十几分钟时间,学生在班级里集中反思,好好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总结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1><2>

篇16: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这里提出我的几点方法,望同仁指正。

篇17: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姜 艳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跳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本网网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教师要教给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

如: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三、阅读能力应以理解为关键

阅读能力是以感悟、理解、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独立阅读能力,我认为,学生至少应该达到以下两条:一是读懂;二是会读。

(一)读懂

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带领学生从文章走个来回。”就是说,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从整体思考也指明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任务是使学生读的更好,最终能够自己去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读有多种办法,有诵读、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等。不管是那种读法,教师都要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一遍就要一遍的收获,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去读。

(二)会读

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有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具体地说是: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的目的。精读,就是对文章逐句诵读,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势,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训练的要求是:

1、规定阅读的方向。即精读前确定精读的主要问题。

2、指点阅读的程序。一般都应该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使之理解课文。

3、指点阅读的方法。包括运用基础知识指导读解的方法和运用阅读思考剖析读物的方法。指点阅读的常规。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

四、要增强群体观念,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展开互助学习。有时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把它交给大家,依靠学生群体的优势求得妥善的解决。可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论,在讨论、争论中取得共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曾听过这样一个课例:有位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在讲到写泸定桥地势险要这段时,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敌人为什么只拆掉桥上的木板,而不炸毁这座桥?这样不就可以阻挡红军过桥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他巧妙地将问题交给大家,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学生理解了,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敌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炸桥,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拆掉桥上的木板,对岸又有他们的重兵把守,岸边又是悬崖峭壁,桥下又是湍急的河水,光靠这些铁索红军是插翅难过的。从课文中写敌人的喊叫声中可以体现出来。这个教学事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交流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知识来源于实践,阅读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阅读心语:

茫茫书海 阅读为上

所谓书香 在品一方

潜心阅读 静心思索

悠悠书韵 浸润身心

篇18: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蒋 尼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低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占小学语文全套课本识字量的60%。从三年级开始,识字有所下降,进入四年级以后,识字量相应减少。从各年级识字量的分配可以看出:小学一、二年级必须识足够量的汉字,形成相当强的识字能力,才能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人们长期以来要求识字应达到“四会”,即会读、会讲、会写、会用。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语文的听说读写,必然影响着学生的识字效果与识字能力,那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要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就要按照教材编排特点,按照“掌握汉语拼音,借以读准字音――掌握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借助分析字形――在阅读中识字,在语言训练中识字;借以加强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学会查字典,借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的序列,扎扎实实的教给学生识字方案,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自学生字的习惯。

一、根据汉字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

要提高识字效率,必须使学生掌握识字能力。而识字能力的掌握,又必须根据汉字特点打下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独体字、偏旁部首构成识字能力的四项基础,都非常重要。每个汉字都包括音、形、义三要素。识字就是要统一、正确地掌握字的音、形、义,为培养学生自觉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应让学生掌握有关汉字特点的初步知识,要善于抓住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准确理解字义;示范指导,不仅要普通话讲得好,而且要写一手规范的板书和粉笔字;直观形象,注意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生情趣。为培养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联想、归类等智力因素,要注意培养学生克服识字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仔细推敲的习惯。

二、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

学习的自信心能在精神上、情感上给予学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在识字教学中增加一些乐趣,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气氛,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自信,能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为了“寓教于乐”,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可以编字谜,编儿歌,让学生在说说唱唱中识字;可以创编识字游戏,进行识字比赛,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活动中识字;可以制作教具,让学生识字时感到新鲜有趣;可以编口决。

三、乐于识字,把识字变成学生的自学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要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就要培养求知好学的精神,让他喜爱读书;培养学生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习惯,让他们爱作文,爱写留言条、便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识字的本领。总之,把识字变成学生自己生活中的需求,他们就不会认为识字是苦事,而是一种快乐。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别,允许少数差生步子稍微放慢一点,识字的“四会”不可能同时达到。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指导学生广泛阅览上,让学生在读书的需求中识字;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兴趣上,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让学生在写话的需求中识字;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读写能力的兴趣,把生活变成学生识字的大课堂。

四、培养学生自觉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低年级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力争学一字,记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学检查的好习惯。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如“用熟字加偏字”、“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方法”来汇字形,用“结构方法分析”字形等,让学生形成有自学独立识字的习惯,让他识字识得又快又好,学得确有所得,学生才能真正受到成功的乐趣,识字的乐趣。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激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培养学生自学阅读习惯,鼓励学生自学多读书、读好书,并在阅读中增加识字量,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教会学生多少个汉字,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因而在教学中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去归纳识字,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一些识字的规律。比如:读音归类的规律(立、力、丽),笔画笔顺的规律(先横后竖:十、木、土、工)(先撇后捺:八、人、大、禾)(从上到下:卡、王、主),笔画变化的规律(贝、见)字形归类的规律(妈、蚂)、(请、清)、(竿、赶)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字,以找出最佳方法。例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二)的第一课,在学完本课生字后,让学生进行归类:“狮、狐、猩、猫”属什么部首?(反犬旁)“鸡、鸭、鹅”属什么部首?(鸟字旁),老师又问:“狮子、狐狸、猫都是什么?”学生回答:“它们都是动物。”老师又进一部启发:“你们仔细观察,可以把这几个字分成两类,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说:“从这几个字可以看出兽类动物多是反犬旁,而鸟类动物多用鸟字旁。”只有教给学生优良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具有“触类旁通、点石成金”的本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篇19: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读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要保证语言文字训练到位,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但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     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问的太多,课堂上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 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于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目的不明,要求不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所以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朗读只是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有的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有不少教师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教学中往往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     指导无方,效率不高     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教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教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朗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一个人的智力。面对朗读教学这三大现状,我们应如何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   扣题直读 对于题目揭示了文章或中心的课文,可以跳出分段意的框框,扣题直读全文,把审题贯穿于读议之中。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阅读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江南盛产杨梅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专爱故乡的杨梅?(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先总的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具体写杨梅树、杨梅果。)故乡的杨梅果有哪些方面特别惹人喜爱?(形状、颜色、滋味)通过扣题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与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清楚了,学生较快地理解了课文按总分结构来组织材料的。 二、   扣词熟读 对于关键词突出的课文或段落,可以扣住关键词,熟读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剑》一文,抓住了“立下军令状”、“神机妙算”想两个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和敢立下军令状?(前因)先默读课文思考,想像当时诸葛亮是怎么想的?然后议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诸葛亮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读出来。2、为什么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划出“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后果)再反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事例,抓住“自有妙用”“动静”“四更”“大雾漫天”“一字儿”“擂鼓呐喊”“一定”“只管”“掉过来”“吩咐”“放回”等复述借箭的经过。这样,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扣段精读 对各段表达形式相似,思路相同的课文,可以精读一段,举一反三;对于主线突出的.课文,可以精读重点段,用重点去带动全局。如《蛇与庄稼》一文,精读第一段,重点议论蛇与庄稼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段的分析方法阅读理解第二段,议论猫与苜蓿的关系。阅读理解第三段,举例说明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关系。 四、   扣章诵读 如《詹天佑》课后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师先提出背诵的要求,接着提出思考要点:这两节各写了什么?再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语,逐段背诵,如第三自然段中有“任命、轰动、争了一口气、笑话、轻蔑、高山深涧、尝试、至于”等,将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连词成句,边背边体会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百般阻饶、嘲笑中,怀着为国家与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而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一艰巨任务的。通过诵读,学生不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而且领会了这些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还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富强奋发学习的热情,实在是一举多得。 以上四种朗读方法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易于操作,能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要读重音。另外,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兴奋或悲伤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伤、忧郁、抒情的重点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3、教会学生把握词调。语调是语音、语素、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努力征讨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还未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在文中所谈的内容仅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未必科学全面,谨与广大同仁工作者们交流。 作者:刘喜云・   单位:潍坊市实验小学 邮编:261041・   电(一)     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问的太多,课堂上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 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于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目的不明,要求不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所以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朗读只是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有的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有不少教师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教学中往往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     指导无方,效率不高     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教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教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朗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一个人的智力。面对朗读教学这三大现状,我们应如何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   扣题直读 对于题目揭示了文章或中心的课文,可以跳出分段意的框框,扣题直读全文,把审题贯穿于读议之中。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阅读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江南盛产杨梅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专爱故乡的杨梅?(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先总的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具体写杨梅树、杨梅果。)故乡的杨梅果有哪些方面特别惹人喜爱?(形状、颜色、滋味)通过扣题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与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清楚了,学生较快地理解了课文按总分结构来组织材料的。 二、   扣词熟读 对于关键词突出的课文或段落,可以扣住关键词,熟读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剑》一文,抓住了“立下军令状”、“神机妙算”想两个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和敢立下军令状?(前因)先默读课文思考,想像当时诸葛亮是怎么想的?然后议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诸葛亮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读出来。2、为什么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划出“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后果)再反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事例,抓住“自有妙用”“动静”“四更”“大雾漫天”“一字儿”“擂鼓呐喊”“一定”“只管”“掉过来”“吩咐”“放回”等复述借箭的经过。这样,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扣段精读 对各段表达形式相似,思路相同的课文,可以精读一段,举一反三;对于主线突出的课文,可以精读重点段,用重点去带动全局。如《蛇与庄稼》一文,精读第一段,重点议论蛇与庄稼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段的分析方法阅读理解第二段,议论猫与苜蓿的关系。阅读理解第三段,举例说明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关系。 四、   扣章诵读 如《詹天佑》课后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师先提出背诵的要求,接着提出思考要点:这两节各写了什么?再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语,逐段背诵,如第三自然段中有“任命、轰动、争了一口气、笑话、轻蔑、高山深涧、尝试、至于”等,将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连词成句,边背边体会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百般阻饶、嘲笑中,怀着为国家与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而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一艰巨任务的。通过诵读,学生不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而且领会了这些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还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富强奋发学习的热情,实在是一举多得。 以上四种朗读方法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易于操作,能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要读重音。另外,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兴奋或悲伤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伤、忧郁、抒情的重点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3、教会学生把握词调。语调是语音、语素、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努力征讨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还未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在文中所谈的内容仅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未必科学全面,谨与广大同仁工作者们交流。 作者:刘喜云・   单位:潍坊市实验小学 邮编:261041・   电(一)     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问的太多,课堂上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 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于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目的不明,要求不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所以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朗读只是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有的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有不少教师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教学中往往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     指导无方,效率不高     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教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教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朗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一个人的智力。面对朗读教学这三大现状,我们应如何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   扣题直读 对于题目揭示了文章或中心的课文,可以跳出分段意的框框,扣题直读全文,把审题贯穿于读议之中。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阅读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江南盛产杨梅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专爱故乡的杨梅?(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先总的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具体写杨梅树、杨梅果。)故乡的杨梅果有哪些方面特别惹人喜爱?(形状、颜色、滋味)通过扣题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与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清楚了,学生较快地理解了课文按总分结构来组织材料的。 二、   扣词熟读 对于关键词突出的课文或段落,可以扣住关键词,熟读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剑》一文,抓住了“立下军令状”、“神机妙算”想两个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和敢立下军令状?(前因)先默读课文思考,想像当时诸葛亮是怎么想的?然后议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诸葛亮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读出来。2、为什么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划出“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后果)再反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事例,抓住“自有妙用”“动静”“四更”“大雾漫天”“一字儿”“擂鼓呐喊”“一定”“只管”“掉过来”“吩咐”“放回”等复述借箭的经过。这样,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扣段精读 对各段表达形式相似,思路相同的课文,可以精读一段,举一反三;对于主线突出的课文,可以精读重点段,用重点去带动全局。如《蛇与庄稼》一文,精读第一段,重点议论蛇与庄稼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段的分析方法阅读理解第二段,议论猫与苜蓿的关系。阅读理解第三段,举例说明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关系。 四、   扣章诵读 如《詹天佑》课后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师先提出背诵的要求,接着提出思考要点:这两节各写了什么?再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语,逐段背诵,如第三自然段中有“任命、轰动、争了一口气、笑话、轻蔑、高山深涧、尝试、至于”等,将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连词成句,边背边体会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百般阻饶、嘲笑中,怀着为国家与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而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一艰巨任务的。通过诵读,学生不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而且领会了这些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还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富强奋发学习的热情,实在是一举多得。 以上四种朗读方法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易于操作,能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要读重音。另外,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兴奋或悲伤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伤、忧郁、抒情的重点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3、教会学生把握词调。语调是语音、语素、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努力征讨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还未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在文中所谈的内容仅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未必科学全面,谨与广大同仁工作者们交流。   刘喜云 地址:acad.cersp.com/article/544.dhtml

篇20: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鸟蛋,让其孩子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 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无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时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学《老师带领我们找春天》一课时,读到”我们又来到果园里,有的桃树已经开出粉红色的小花,微风吹来,飘着一股清香……“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的情感。通过老师绘声给色的范读,学生就会被带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教《纸船和风筝》时,先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伤心情感。学生对文章的悲伤的感情基调有了点滴认识后,再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北京》一课,前四个自然段都是介绍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北京的首都!"齐读则表达出了学生赞美北京、热爱北京的心声。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篇21: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一:小学生自我评价的认识(以数学学习为例)

数学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全是老师、校长的事情,学生无权过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给的评价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应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渐培养,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如果一味认定学生年龄小,采用“授――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必然阻碍了学生心理发育,并且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数学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明白自己学习数学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小学生数学学习得怎样,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

1. 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

一堂课临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反思自问的时间,如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反思,检查对照,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确定补习的方向。一个单元学完了,用一张试卷,学生自测一下。教师做好样卷并附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张贴于教室外墙。学生参照样卷,批改自己的试卷,用红笔在错题旁打“×”,同时写出错题原因,自己订正;如果订正不了,就在旁边打“?”,请求老师帮助;然后自评分数,上交试卷。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清楚,对照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今后的数学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2. 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还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设置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情境,使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其中,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长期坚持,学生会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我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吗?”“答案是否正确、合理?”“这种解题策略还适用哪些问题情境?”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的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数学日记。学生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每周一次利用十几分钟时间,学生在班级里集中反思,好好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总结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文章来源:unjs.com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4. 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对自己的计划与准备工作作出评价。检查自己对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时间等是否有个大致的安排,是否准备了相关的工具,是否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与精力状态。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应对自己的意识、方法和执行情况作出评价。要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材料等有清楚的认识作出评价。要判断自己是否激活了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激活了对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注意。还要根据学习目标,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依据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与个人特点制定了学习计划,选择了适当的方法,确定了相应的程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随时对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是否相互适应作出评价。若学习者意识到各种因素相互适应,就作出决定维持学习行为;若意识到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适应,就要采取措施修改学习行为。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还应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补救作出评价。检查和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若发现存在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通过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1.范例评价

低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一般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多依赖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掌握评价方法。

2.对他评价

学生从教师的范例评价中受到启发,以教师的评价作参照,模仿运用到其他同学身上,体验评价活动。

3.自我评价

个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个人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由于个体从周围的人们中分离出来,并和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的东西加以比较的结果。即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他评基础上的,也只有在对他人的评价中,把别人和自己比较,不断调整对自我的评价。刚开始学生的独立评价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领会了评价的范例,并获得了对同学的评价经验之后,就能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自评活动中来。

文章来源:unjs.com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篇22: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对自己的计划与准备工作作出评价。检查自己对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时间等是否有个大致的安排,是否准备了相关的工具,是否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与精力状态。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应对自己的意识、方法和执行情况作出评价。要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材料等有清楚的认识作出评价。要判断自己是否激活了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激活了对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注意。还要根据学习目标,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依据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与个人特点制定了学习计划,选择了适当的方法,确定了相应的程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随时对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是否相互适应作出评价。若学习者意识到各种因素相互适应,就作出决定维持学习行为;若意识到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适应,就要采取措施修改学习行为。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还应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补救作出评价。检查和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若发现存在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通过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1.范例评价

低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一般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多依赖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掌握评价方法。

2.对他评价

学生从教师的范例评价中受到启发,以教师的'评价作参照,模仿运用到其他同学身上,体验评价活动。

3.自我评价

个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个人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由于个体从周围的人们中分离出来,并和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的东西加以比较的结果。即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他评基础上的,也只有在对他人的评价中,把别人和自己比较,不断调整对自我的评价。刚开始学生的独立评价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领会了评价的范例,并获得了对同学的评价经验之后,就能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自评活动中来。

篇23: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朗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理解文本、抒发情感的,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有所突破和发展。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形成突显自主性和自身优越性的朗读习惯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抓住每篇课文里的“情感点”,用教师的情感去点燃孩子心中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朗读的激情。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中所节选的文章就是一本精选的文学经典,具有优美的意境,且每篇文本都有一个可以激活学生“想读”的“情感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个点。

如在教学《我们的手》一课时,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得不透,为了让学生能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揣读文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文本,想像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对读、师生接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明白了课文的“情感点”。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我们的手传递的是和平、幸福,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了文本的主线,达到了朗读的境界。因为爱,所以爱……教师丰富的情感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走近老师,让他们感觉自己天天都徜徉在一片温馨又静谧的海洋里,快乐着,幸福着……

这种情感会牵引学生进入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素材之美以及主人公高尚的品质之美。你那种在引导中的平静之美,你那种在朗读中的激情之美都会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去表现,结果就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语文,有了这份热情,我们就会事半功倍。

二、以富含情感的朗读感染学生,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朗读时,要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激昂处不低沉,委婉处不豪壮,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读得入情入境,这样才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而教师好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引起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想象。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极强。

根据这一特点,在课文朗读时,我一般采用播放录音和反复范读的教学方式,师生先共同听录音,多听几遍,把握好语音语速、重音句读等,然后做好范读,读准语音,读好重音,读好停顿,重点句子重点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有学生在我范读时情不自禁地模仿着跟读,这让我很欣慰,因为我唤起了他们朗读的欲望。

三、抛开支离破碎的文本解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自己感悟每个细节该怎么读

不要小看学生,他们的能力很强,我一直这样想着,也这样努力着。在课堂上,我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去读,不过这读要有形式(适合独立朗读的决不分角色读,因为那样会破坏文本的美感),还要有梯度(你引导孩子们去评价朗读的过程其实是体现孩子对文本理解梯度的最好表现形式,所以,在这时,千万别着急去讲出你的见解),更要有汇报(就是在每堂课上让尽量多的孩子有机会体现自己的读,他读了,你才会逐渐掌握他对文本的理解水平,以便做适度的朗读引导)。

在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朗读中,学生其实在感悟着、理解着,他给你汇报的朗读就是他对文本最好的解读,因为他理解了,才会知道这段应该饱含深情地读,因为他感悟了,他才会知道这句要读出气势、读出豪迈,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四、教给学生抓准文章中心、理清文本脉络的方法,会为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所以我一直认为充分利用文章题目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理清文本脉络是一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好方法。学生在你的点拨和训练之下,具备了这一能力,会让他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点的朗读都把握得越来越准,我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着。

五、以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牵引孩子将朗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恰当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教师评价时切忌使用一些没有指引作用并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如你读得不好、不行,读得太没有感情了等。这样的语言不仅没有指出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还会打消学生以后进行朗读的积极性,抑制他们朗读能力的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富有激励性、情趣化、个性化的语言:你抓住了关键词的情感表现,真棒;今天你的语气真像电视里的播音员,真了不起;你读得可真好,老师都自叹不如呢……教师只有多指导、多鼓励、少批评,才能使学生拥有爱朗读、会朗读、朗读好的能力。朗读是学生对文本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在于引领学生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见解,获取作者感悟,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就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情感熏陶。

篇24: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1、“实”字上打基础

扎实掌握口算的算理、算法,是口算能力培养的前提与基础。

如果老师只重视口算结果,忽视算理教学,则会导致使学生运算速度慢,一旦形成计算习惯,就会对口算技能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

在小学阶段要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10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等的算理,它是其他一切运算的基础。

如计算9+4时,因为9+1得10,再把4分成1和3(凑十法),10加3得13。

再简化思维过程,只要把4分出1,与9凑成10,还剩几就是十几。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作保证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

2、“勤”字上下功夫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口算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

口算训练一定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如每天课前三分钟可进行口算专题练习;

课后组织学生相互出题练习;

有条件的在家可让父母出题练习或让孩子跟父外出购物,帮助家长口算钱数等。

训练题量可由少渐多,训练难度要由浅入深,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口算速度,达到训练化。

切不可争功近利,一口吃个“大盘胖字”。

3、“活”字上动脑筋

1、活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口算题是由数学与运算符号构成的抽象枯燥的算式,学生训练时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我们训练时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耳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技能。

例如在练习形式上可采用接力、找朋友、扑克24点游戏、新课铺垫练习、纠错对比练习等方法。

2、活学。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实学生口算的思维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和创新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4、“记”字上作文章

在数学运算当中,有的数据或算式出现频率很高,如果反复去计算这些相同结果的.算式,既费时又耗力。

因此可让学生熟记这些常见算式的结果或运算定律,为口算达到“快”和“准”提供有力保证。

如1/2、1/4、3/4、1/5、2/5、3/5、4/5、1/8、3/8、7/8等分数。

5、“巧”字上花心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变得更聪明。

”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口算的技能技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从“会”算到“巧”算的飞跃。

巧妙的方法,犹如学生的“助推器”,能让学生视界敞亮、思路开阔、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总之,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巧的过程。

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内容特点,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学生在提升口算技能的同时,感知、记忆、应变、创新等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经验【2】

1、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使学生乐于口算,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口算能力。

2、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口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有的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情绪。

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就用掉了几麻袋的草稿纸。

通过介绍数学家刻苦学习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

所以,教学中尽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有效防止错误,并持之以恒地做好口算教学工作,那就一定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加强基础口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每天坚持3~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5、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

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平时,

6、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纠正小学生计算中错误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

(1)、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而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

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

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思维定势的干扰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面对这种情形应对措施

②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口算练习做得少。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的。

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口算训练。

篇25: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1、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口算中已知数字进行分解、分组、进而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例如:孩子刚入学认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教室里有几块黑板?花园里有几棵大树?学校门口有多少奖牌?等等;

还可以教孩子写数学日记,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出去购物的时候,多让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观察了解数字的特点,自觉主动的通过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对口算的兴趣和持之以恒自觉坚持口算的好习惯。

2、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

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

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

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在黑板报的一角写下了25×4=100 125×8=1000,提醒孩子们能经常用它们作为口算的拐杖,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 125×8=1000的形式。

同时我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

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3、变换口算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培养口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

每堂课上安排练。

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5分钟进行视算训练,视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例如:在学9加几的进位加之前,我有意视算能凑整十的和10加几的加法,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准备。

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前,我有意的听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在练习课上开展抢答赛,接龙或对抗比赛。

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积累.运用(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激起学生习作兴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网友来稿)(综和)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网友来稿)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网友来稿)

《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之一:对目标的修改(网友来稿)

《生动地叙述》作文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可以激活的(网友来稿)

写日记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网友来稿)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共25篇)】相关文章:

《积累运用4 》教案教学设计2022-06-09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19

妈妈,我爱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4-04-28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4-03-24

课改后语文教学的新探索(网友来稿)2022-05-07

《我改变的事物》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0-1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利求科学化(网友来稿)2023-07-03

下册复习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12-26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9-06

开展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网友来稿)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