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地图散文

时间:2024-04-29 07:41:3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母亲与地图散文(精选8篇)由网友“永远的诞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母亲与地图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母亲与地图散文

篇1:母亲与地图散文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

起先,母亲对地图并没有引起注意。但她发现我经常盯着左看右看,便像孩子一样产生了好奇心。问:这画上既没有人头像,又没有山水花草的,有啥好瞅的?我告诉她:这是我们中国。她有点不解:就这么不到一块匾大的地方?

我笑着指给她看:这个点是我们的老家,旁边一个点是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母亲显得很疑惑:哪能呢,我坐车也得个把钟头,怕是画错了。我悦,这被缩小了。从图的这头走到那头,一年多时间恐怕也走不完呢。母亲的惊讶,充分地写在脸上。她平生出门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老家到我居住的城市,40公里远。

我平时写作,要将稿件邮寄到外地报刊。母亲主动提出:我帮你糊信封贴邮票吧。起先我不同意,她一再说闲得慌,看上去,竟有些生气了。这项细致的工作,遂成为母亲的专利。通常我只需将信封填好,交给母亲就行,连去邮局也由母亲代步。母亲糊信封动作很慢,但十分认真,邮票也工工整整地贴在右上角的小框框里,像做针线活儿一样。这倒也省了我不少的时间。

文章发表后,常常收到外地的样报样刊,母亲也显得很兴奋(大概是因为她也参与了这项工作的缘故吧)。有一次,母亲问,是什么地办寄来的?我指着地图,告诉她城市的名称和具体位置。母亲听了,点点头。有时候,一次记不住,她会反复问几次。母亲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后,很认真地告诉我:北京有个天安门。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会很慵懒地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母亲便催促我,写点文章吧,好让我帮你做做事。我的写作,本来懒惰多于勤奋,产量极低,但在母亲的提醒下,似乎渐渐地增加了。

直到有一天,我要出差到很远的地方,在地图上查找方位,无意中发现,这地图上的许多城市旁,有许多细细的铅笔印记,三角形的,像是一面面小小的旗子,插在那里。问母亲,她说,是我画的,你平时说了在哪里发表,我怕记不清,就悄悄地做了记号。你瞧,这地图上不少地方都有了你的文章了!母亲还说,你要勤快一点,这图上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我标的记号哩。我希望有一天,这个大公鸡图里面到处都有你的文章。

我的心霎时一热。母亲,这个不识字的乡下老人,竟然要让我的`文字留在全中国的角角落落。母爱,恰如墙上这张地图——博大的情怀,浩瀚无边。

从此,我的写作更加勤奋。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我的文字秘密封合,然后,粘上一枚小小的邮票。这小小的邮票,就像色彩缤纷的母爱,驮载着我的理想和母亲的希望,沿着地图里广袤的空间,走遍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篇2:母亲与茶散文

母亲与茶散文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在我老家屋后的山坡上,有一片茶园。茶园不大,三十来株,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丝缝隙儿,就象飘浮在天际的绿色蘑菇云。

每年这个时候,是母亲最忙碌的季节。茶园里披上的新绿是她新一年的希望。母亲隔三差五就要上山采摘一次茶叶,茶叶的产量并不多,每次采摘的茶叶只能做二三两新茶,一年下来也就能产四五斤。

每当母亲在禾坪翻晒新茶的时候,路过的乡邻老远就会冲母亲喊:“儒婶,新茶好呷,我们来讨茶呷了……”

母亲笑盈盈地迎她们进屋,麻利地张罗坐椅让她们坐定,然后烧一壶滚烫的开水,泡一壶上好的新茶招待。自然,茶点是不能少的,母亲总会从里屋的坛坛罐罐中搜罗一些南瓜子、红薯片、炼瓜皮之类的招待客人。

茶过三巡,乡邻们也不久坐,将杯底的茶叶用“二指禅”挑进嘴里,抓一把瓜子儿起身要走。母亲则拿出早已用火纸(旧时店铺里的包装纸)备好的茶叶分发给她们,一人一包。乡邻们也不推辞,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拎着小茶包儿,乐哈哈地出门。

也有喜欢开玩笑的乡嫂边走边寒喧着要给茶钱,母亲应和着,“要给就给张大团结吧。”乡嫂亮着嗓子道:“今天没带大团结,明年给你罗。”这种交易寒喧了好多年,从来没有成交过。山谷中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母亲乐陶陶地目送她们走远。

又是一年采茶时,母亲却不能上山采茶了。她生病了,她住进了我工作所在的城里的医院,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农村到城里来。迷糊中,她还没来得及看清陌生的周围,就被推进了重症病房。这次母亲病得不轻,是在众亲友一再劝说下才肯来城里治病的。起初,她总以为自己只是感冒,象往常一样扛几天就过去了,谁知这一拖便拖出了大病,感冒引起的肺炎,肺炎导致胸腔积水,病痛威胁着她的生命。

吊瓶的点滴流向母亲瘦弱的身体,她的脸有些惶恐,有些不安,有些无所适从。从她脸部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她内心的歉疚,显然,她怕她的病痛成为儿女们的负累。

经过几天的救治,母亲终于好些了,她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就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眼光里充满了好奇。在她好奇的眼神中,荡漾在母亲眉宇间的是久违的童趣。她担心护士打针会很痛,有时发点脾气撒点娇,甚至与病友抢遥控争电视看。我有一种莫名的心痛。

于是,在没事的时候,我就陪母亲看动画片、陪她读小人书。一到周末,我就把读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带过来陪母亲玩,女儿也乐意和奶奶讲故事、画画……这是七个小矮人,这是灰太狼,这是红太狼,这是喜洋洋,还有奶奶象懒洋洋在睡觉……一张,二张,三张,……女儿稚嫩的儿童画贴满了母亲的床头,一老一小,你来我往,玩得忘乎所以。

看着母亲和病前已判若两人,心中感慨万千。原以为母亲是儿女们永久的依靠,是最温馨的港湾,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受到多大的委屈,遭遇多少艰难困惑,在母亲那都能找到温馨的答案,她会用世上最柔最软的`温言细语解除我心中的种种疑虑。让我感知,她就是为我撑起的一把伞,天晴能够遮挡太阳,下雨可以抵挡风雨的袭击。而随着母亲一天一天地变老,行动的不便,病痛的缠绕,她已不是可以撑起一片蓝天的伞了,她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一个可以安心颐养天年的栖所。

记得早些年漂泊在外,孤单寂寞的时候,思念家乡,思念母亲成了我慰抚心灵的寄托。听母亲说,我两三岁的时候,全身长满了疮,医生说,要用老茶叶水擦洗。由于家中没有种茶树,母亲便漫山遍野地去寻,后来,在后山的半山腰找到了两棵野茶树,母亲采摘了一些茶叶煮水帮我擦洗疮疤。为了让我长期得到治疗,母亲对这两棵茶树呵护有加,她除去周围的杂草,为茶树培土、浇水、施肥,茶树便成了母亲的心肝。

到解散集体那年,家里正好分得了那片山林。母亲就带着一家人开荒拓土,硬是在两株野茶树周围辟出了一片小茶园。母亲悉心经营,除草,施肥,捉虫……为了这片茶园,母亲花费了不少功夫。

有了茶园,做茶是少不了的活,说起做茶,母亲摸索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她一般选在晴天的晌午去采茶,她告诉我们,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鲜嫩度适中,水分少。到下午,她就把采回的茶叶用簸箕薄摊一层掠一会儿,待到叶片光泽转暗,手摸叶子柔软了,她就把茶叶收起来做青,再经过摇青、炒青、揉捻、火焙等工序。这样冗繁的工艺母亲却能一气呵成。

做茶是一项辛苦活,掠、晒、搓、揉,捻、炒、焙、烘,样样都有讲究。母亲却从不叫我们干。她说,搓茶时,茶汁会把手弄脏的,染了茶汁的手难看,你们在外面跑的人形象重要。每到采茶的季节,母亲的手就呈铜黄的茶酱色,洗不白净,有些吓人,邻里的小孩见着都躲得远远的。一旦有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母亲总是把手掖着藏着,生怕人看见,那种窘态就象做错了事的小孩。

几个星期之后,母亲病情好转,终于能下床了,我便扶着她到医院外散步。初春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暖融融的。母亲的影子被阳光拉得越发清瘦……母亲真的老了,岁月的侵蚀,病痛的折磨,步履蹒跚中已找不到母亲从前的坚毅和稳健。

走过一条细碎的石板路,母亲示意在道旁的小石凳上坐下,才坐定,一片还没来得及吐出新芽的小灌木丛吸引了她的目光。母亲定定地看着,神情专注,口中喃喃道:“是采茶的时候了……”

“过几天,它就会长出叶芽,三叶一丫,上好的绿茶。”

我道,“这是茶树?没长叶子你也认得出来。”

“茶树,烧成灰我也认得。只可惜,今年的茶采不成气了,老了,老了呀……”母亲叹道。

母亲说,明前茶也就是清明节前采的茶,这时候采的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但这个时候由于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也慢,产量也很少。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一说。

第二天响午,四婶辗转了好几趟车来城里医院看望母亲。一进病房,她就打开行囊,拆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包装,掏出一包茶叶,递给母亲,说:“儒婶,吃了你这么多年的茶叶,今年你不在家,我帮你采摘了园子里的茶叶,我亲手做的,你尝尝。”

母亲如获至宝,用手拈了一小撮,仔细端详,道:“搓揉欠些火候。”然后拣一叶在口中品了品,说:“干焙时火大了些。”然后吩咐我去开水房打一壶开水来,她要尝一尝今年茶园新茶的味道。

我打来开水,每人泡上一杯,茶叶在开水的浸泡中舒展着美丽的叶芽,释放着馥郁的芬香,病房里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浓浓的茶香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从前,记得在外漂泊的那几年,不管我在哪里,这个时候,母亲总要包一些上好的“明前茶”给我,或寄或托人捎过来。“明前茶”母亲自己是舍不得喝的,她喝的是错过了季节采摘的“老茶叶”,而我总享受着这份特殊的挂念。

篇3:母亲与婆婆散文

母亲与婆婆散文

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早早的去了超市,买了一妈一一妈一喜欢的颜色的衣服。小时候,由于我们家很穷,有五个孩子,所有的花销都用在了我们身上,一妈一一妈一很少添加衣物,现在老了,格外喜欢新鲜颜色,她的衣柜里挂着色彩纷呈的衣服,只是由于她太胖,衣服穿在她身上,在我看来也不是很合适,可一妈一一妈一却总是说很好,很好看,边唠叨着,边欣赏着,这个时候妹妹来电话了,一妈一一妈一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连连说,你姐姐给我买衣服了,一会还去饭店吃饭。我看着一妈一一妈一的满头白发,内心说不出的滋味,你总是很满足,你的要求总是很少,可你给予我们的却很多很多。

突然有一种怀旧感,去了一家专门做老式饭菜口味的小吃店,要了四个菜,一妈一一妈一说想吃“熘肝尖”,还说这家饭店很有名,菜做得好,我在诊所打针,中午的时候诊所的医生都去这家饭店要菜,我不敢抬头看一妈一一妈一的'表情,眼泪在眼中打转,一妈一一妈一,如果早知道你喜欢来这里,怎么还等到母亲节,一直以来,总觉得衣食无忧就是幸福,其实,人更渴望情感的关怀与交流。

看着一桌子的菜,一妈一一妈一和小侄都说好吃,可我却没感觉到,倒是想起了小的时候一妈一一妈一带回的好吃的。农村有个习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摆几桌,饭桌上最好吃的当属“刚果、肉丸”了。那时候我和姐姐都不愿去“坐席”,觉得很没面子,一妈一一妈一惦记着我们,吃饭的时候就用手绢把能拿的都包着,带回家我们就像过年一样,饱了口福。如今,那个不知道用过多少次的,带着油污的手帕早已不在了,可珍藏在内心里的陈年往事依旧历历在目,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一妈一一妈一真的老了,以往,她喜欢的菜会吃很多,今天没吃几口,我问一妈一一妈一为什么,她说早就不喜欢吃肉了。是啊,因为一妈一一妈一一直愿意吃肉,我们也由着她,兄妹五人任由她花钱,不想亏待她,可是好景不长,一妈一一妈一得了糖尿病,医生又限制饮食,真是愁坏了我们,一妈一一妈一说,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吃不到,年老了,有条件了,又得了这病。也许这也是我永远的遗憾吧,如果能让你健康,一妈一一妈一,我愿做一切来回报你的养育之恩,尽管我知道,我不善表达,但我永远记得。

婆婆

婆婆今年78岁了,身一体不好,得了胰腺癌,尤其今年,住了好几次医院,我知道,她活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我作为儿媳,心疼她,尽管有人说婆婆与儿媳永远都是天敌。

婆婆生有五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对儿媳也格外疼一爱一,尤其是对我。婆婆一辈子勤俭持家,供养着五个孩子上学,有四个考上了大学,她说自己一个字也不认识,无论多穷也要让孩子念书。这件事影响了我一生,因此,我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倍加关心,让他健康成长,最终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

婆婆太过节约,和一妈一一妈一相比,一妈一一妈一很奢侈。记得有一件事是我刚认识我一爱一人不久,婆婆炒菜,我烧火,婆婆手拿一个饭勺{小的,我们喝汤用的那种},在一个装油的罐头瓶子里盛了一小勺油放到锅里看一看,觉得多,又从锅里盛道瓶子里,这样往返了不知有多少次,最后还是在公公的骂声中放了一勺油。我知道在那个什么都用票来供一应的年代,婆婆的苦,我能理解。

婆婆的衣服没有几件,自从我来到这个家后,每年春节都给她买新衣服,从内到外,包括鞋,袜子一应俱全可从来也没看她穿过,她总是在新衣服的外面套一上旧衣服,袜子补了又补,有时候我又可怜她,又觉得不能理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那是三个月前,三弟打电话来说婆婆吐血了,我们急急忙忙赶回村里,到家时看到婆婆躺在炕上,脸色青白,但神色淡定,把三弟支走后,把我叫道她身边,从炕上的衣柜里摸出一个包说里面有钱拿回去吧。婆婆出院后,我和一爱一人才打开那个包,数了数,里面的钱近万元。婆婆啊,你为什么就不能善待自己呢?

今年的母亲节,我上午陪伴母亲,下午陪伴婆婆。我的心里很坦然,我知道我不是很优秀,但我知道我很善良,我的唯一祈求愿你们健康,快乐,明年的母亲节女儿与你们同在。

篇4:母亲与妻子散文

母亲与妻子散文

他喜欢懒床。

她照样早起,“嗤啦”一声,小小的火苗便升起柴米油盐的炊烟,让家的灵魂在清晨的薄雾里缠起了麻花辫。

那一双麻利的手,在锅巴饭喷出焦香后,又马不停蹄地清出浴室里他风尘满面的一身衣裳,把早晨搓洗得更加白亮了。

鸡们都喂了谷子,欢蹦乱跳地去草丛觅虫了。猫和狗围着她一劲儿摇尾巴。

早该吃饭了。太阳已经把他永恒的光芒,又一次明明亮亮地散布在清澈而辽阔的大地上了。

可是他,还在沉实的梦中。叫不叫呢?

以前叫过多次。有一脸不高兴地起床,皱着眉头胡乱扒拉几口饭的镜头;有起床了,又忙着刮胡子,根本没有食欲端过她盛好的饭碗的画面;有叫醒了,却扭着生气的面孔,扔出伤人的炸弹的深渊……更多的早晨,却是被轻呼悄唤装满,任凭下过蛋的老母鸡怎样“咯嗒咯嗒”叫唤,完全无动于衷,丝毫不愿从梦里翻身。

菜已经摆在桌上一会了,饭已盛在钵里大锅里温着。猫狗正在安静地享受今天的第一顿美餐,有鱼有肉。

那么今天到底叫不叫醒他呢?

她的心里一再打鼓。胃里也在敲锣。他昨天又是半夜才睡,家里的事也用不着他张罗。还是我先吃了,去地里拔花生吧?

于是,她草草填了饥肠。灶里添了一把柴,锅里的虚皮热气腾腾,正好承载小山似的大钵小碗。等他醒了,这饭菜毕竟是热的。她满意地掩好厨门,去堂屋拿上早准备好的锹、铲子、绳子,提了篮子装了瓶水,戴上草帽,一阵风似的,去高坡地里拔花生了。

十月的太阳越升越高了。一颗颗的汗,在一次又一次弯腰时,滴滴滚入雨后不久仍带着潮气的黄土里。薄薄的外套,刚下地不久,就脱在田埂上了。

等他大声喊着寻到这里时,地里的花生秧已经成片地倒下,连接成绿中泛黄的海了。影子缩小成点了。天很蓝,风极小,到处是滚滚的热浪,如同夏日重临。

“饭在锅里,吃了吗?”这无疑是第一句话。

“回去吧,天热,这些事你也做不惯。”

“等我扯完了,回家煮花生你尝鲜啊!”

那个站在田边观望,终于下地,终于脱掉外衣,终于热汗淋漓地一把把扯起已经被太阳晒晕的花生藤的人,是谁呢?

在这个苍茫的人世,有谁值得另一个人如此费尽心力,百般呵护?又是谁赐予了他如此受宠的资格,是谁多年如一日地千疼万爱着他?他又怎么能如此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童话般的幸福呢?

聪明的朋友,你一定猜到了,他就是我的先生!她就是我善良勤劳的婆母!

她照顾了他四十余年,毫无怨言,并且在我所照顾不周的地方,自告奋勇再度代劳。作为妻子,迟来他生命中的另一个女人,永远比早就如山屹立在前的慈母矮了一大截呀!我们哪里有资历,动不动就给先生出难题:“如果我和妈妈落水了,你先救哪一个?”这真是天下愚蠢透顶而又滑稽可笑的问题!

我永远不会吃醋,并且老是自责,深深地惭愧!

有时自己也熬夜了,懒起不做早餐的是我!

明明他是酒肉之徒,餐餐白菜豆腐的是我!

特殊的日子,不但不洗他的衣服,还把自己的内衣交给他,把窗帘、被面、床单统统交给他的人,是我!

出门要坐车,病了要照顾,购物要提篮,买了一堆花衣服拍了屁股就走的人,是我!

跟他吵架,无理取闹,无事生非,经常把他打入冷宫的`人,还是我!

责他懒,怪他粗心,在他怀里哭,在他背后闹,想他体贴的人,还是我!

……

亲爱的姐妹们,当我们说深爱一个人,要爱到海枯烂地老天荒的时候,要爱到宁为他生愿为他死的时候,这个爱,是真的有这么隆重么?真的有妈妈爱他那么多吗?或者只是一小半那么多呢?

在伟大的包容一切的母爱面前,我们的小我之爱是多么渺小,不堪一击啊!自古劳燕纷飞、伉俪反目之怨多,而母子离分、不顾生死之悲少。

母亲的舐犊之爱,缘自天性,无私无求;我辈的燕尔之爱,却因有“情投意合”一求而终难圆满啊!

可是,那天我只身回老家看望婆母,返城临行时,当她又一次把提前卤好的鸡和肉,把冻好的熟鱼一古脑儿塞满袋子时,又一次给我特备汤圆、米酒、花生时,我在掉过头去奔涌而出的泪里,终于发现,如果我能像她那样,时时捧一颗为儿为女的慈心,时时浑然忘我地去守候付出,这爱字,不是照样能满如圆月吗?

篇5: 母亲与布鞋散文

母亲与布鞋散文

母亲就要过76岁生日了,我和爱人给母亲买了一双软皮鞋。母亲见到我们到来,非常高兴,赶紧接过我们给她买的礼物。口里不断地埋怨我们:“你们又去花钱买鞋给我穿,我的鞋还没有穿烂,年轻人要注意节约,你们用钱的地方还多。”埋怨归埋怨,母亲还是拿出那双鞋穿在脚上,夸我们买得合适、合脚。母亲说:“现在的鞋子还是没有以前我自己做的布鞋穿得舒服。”这时,勾起了我对母亲辛苦给我们弟兄做布鞋的情景的回忆。

母亲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农村妇女,生下我们弟兄四个,辛勤地养育我们,让我们吃饱穿暖。由于爷爷奶奶去世早,家里所有的活儿都是父母承担。父亲辛勤的耕作,收获粮食,让我们吃饱饭。母亲就用那双巧手给我们做衣、做鞋。母亲晚上忙完家务后,点上煤油灯,在那昏暗的灯光下,一针针一线线给我们做鞋子。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这份温馨仿佛就在昨天。

我还记得,要做布鞋,首先做的是做布壳子。农闲时节的好天气里,母亲先熬好一小锅浆糊,找出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铺盖单、被子芯,用剪刀裁成一片一片。再将一块块边角料儿叠加起来,接着取下门板,用两条高板凳架住门板,糊在上面铺平、铺匀,一层浆糊一层布,啪啪地拍着桌面,把四五层旧布拍得紧紧实实地粘在一起。太阳足,半天的.工夫就晒干了。等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了布壳子。此时,母亲已经累得汗流浃背了。

接下来,母亲从红箱子里面的书里取出大小不一的鞋样纸。有父亲的,有我的,有弟弟的。母亲按照这些大大小小的鞋样,拿出一把大剪刀依照鞋样剪下来。剪好后,母亲先把鞋底边缝好,然后,开始制作鞋面,鞋面一般都是用新布料,里面用旧衣服做内衬,高档的鞋子才用的是灯芯绒面料。为了节约布料,以前的鞋子一般都是上面漏空,布料只包围脚的四周,后来才有了松紧带的布鞋。

年初,母亲就在地里种上槟麻,晒干后做麻绳用。母亲从里屋搬来纺车,将散乱的槟麻条在纺车上编成麻绳,做鞋底用。纺车是个细致活,母亲一手摇车一手牵着麻绳,汇集成一个个麻绳球。汗水从母亲的脸颊流下,滴在我们的心里。

准备得差不多了,母亲取出父亲用竹子编成的针线筐。做鞋子的工具都在里面,锥子、顶针、缝衣针和各种颜色的线卷。母亲坐在屋檐下,阳光穿过瓦缝子照在母亲美丽的脸上。母亲聚精会神地用锥子在鞋底上钻出一个小孔,把针从小孔中穿过去,再用顶针一顶,翻过鞋底,捏住针将麻绳拽出,直到再也拽不动。这时母亲就将麻绳在手上挽两三圈,用力将麻绳拽紧。麻绳磨毛了,她就用嘴唇泯一下。针扎涩了,她就在前额的头发中逛一下,再钝了,就用磨刀石把针磨尖。纳鞋底是一个技巧中带着力气活,往往纳一会鞋底,脸上就会有细密的汗珠渗出来。纳鞋底的针时常刺破母亲的手,白色的鞋底上不时粘有母亲的鲜血,与母亲的汗水融合在鞋底上……

做一双鞋一般需要半个月时间。布鞋做好后,母亲把我叫到跟前,亲自给我穿上崭新的布鞋。看到母亲做布鞋不容易,新鞋都舍不得穿,一般都要等到天气冷了才穿上。平日里,我就赤脚。母亲就骂我,怕地上的荆棘刺穿我们的小脚,强行要求穿上。母亲说:“小娃娃脚嫩,鞋穿烂了,我又给你做。”

就这样母亲一针一线的给我做布鞋,年复一年。每年基本上要做两双。冬日还要在鞋面里加上棉花,做成棉鞋,我们叫它“鸡婆鞋”,穿着非常暖和。母亲做的鞋非常合脚好看、耐穿。有时还要在鞋上做点花样,让同村的小伙伴羡慕得很。母亲说:“国林娃,你要好好读书,等家里有钱了,给你买鞋子穿,考起了学就可以穿皮鞋了”。

穿着母亲做的布鞋,牢记母亲的教诲,我努力学习。1979年,我考上了中专。母亲熬更受夜给我做了两双布鞋,走时塞在我的包里,我泪眼朦胧。校园里,其他同学都穿着胶鞋或者买来的运动鞋,而我就穿母亲做的布鞋。城里的同学嘲笑我,说我土气,我却不以为然,并很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我母亲亲手做的。

后来,经济条件慢慢好起来了,也就不做布鞋了。但是母亲的针线、钻针、顶针等做鞋工具都还保存在那老屋的红柜子里面。母亲回老家就要拿出来看看,幸福的回忆写在母亲长满皱纹的脸上。

看到如今的母亲手上布满双茧,额头上布满皱纹,满头的银发,明白了布鞋多么来之不易,感叹母亲养育我们的艰辛。一双双布鞋凝聚了母亲多少精力和汗水,熬坏了母亲曾经明亮的眼睛,花白了母亲多少的头发。

如今穿着皮鞋的我,却时常想起母亲在煤油灯下辛苦给我做的布鞋。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走过了几十年的人生之路,趟过了多少生活的坎坷。一路走来,满满的都是温暖和幸福与我相随。

二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篇6:母亲与儿子散文

母亲与儿子散文

因昨晚有朋自远方而来,下班后和友在小吃店推杯换盏、叙旧谈心,不知不觉中,已至凌晨方才道别晚安,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休息,致使第二天上班差点迟到。

到了公司后,急忙打开办公室的门,刷了一下指纹打卡机,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才稳稳地落了下来。这时,听着屋外呼呼的风敲打着窗户,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端起保温杯,喝下一口白开水,猛然觉得头涨得厉害,肚子却在不停地唱着空城记。

是该到吃早饭的时候了,我左手不停地揉捏着太阳穴,望着正在打开的电脑屏幕,自言自语地说,可双脚没有劲,也没什么胃口,有想吃就被吐出来的感觉,怪怪的。

一提起吃早饭,潜意识里跳出一个人的身影来。不是同事,不是朋友,更不是红颜知已,而是吃早饭遇到的'那个老头!可这时,当这个老头身影清晰时,另外一个母亲与小孩的身影也紧跟着,在我的脑海一闪而过,越发地清晰起来……

说起事情的原委,还得从前天说起。

那天,是一个零下五度的早晨。为了赶时间,不让女儿上学迟到,我每天都一样,准时带女儿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包子店过早。由于那天的天气特别的冷,等赶到包子店时,屋里早已坐满了人。无奈,我们只好坐在店外面的一张小桌子上,迎着冷冷的寒风,等着店主端包子、送撒汤。

这时,放眼四看,店外面也都坐满了三三两两的人们。他们和我一样,都是送孩子去上学的或爸爸或妈妈,或爷爷或奶奶,于清冷的寒风中不停地叫着“一笼蒸包、一大碗撒汤、加菜加虾”、“一笼蒸饺、两碗稀饭”……

我和女儿坐在一张大桌子的对面,边吃边聊着喜羊羊的故事。就在我们嘻嘻哈哈聊天期间,一辆奥迪车在路边停下,从车里走下一位穿着时尚的妇人和态度傲慢的儿子,于我的左侧坐下:老板,快点,来两大碗撒汤、两笼蒸包!说话声音出奇地大,像是别人听不见似的。

女儿抬头望了望那位贵妇人,又看了看那位小男孩,然后转向我刚要说话,我示意了一下,快点吃,快要迟到了。

怎么回事,快点呀,儿子快迟到了!?见早饭还没上,贵妇人急了,声音又吼了起来,引起四周的人们抬头观看。

实在对不起,今天人多,请慢用。老板端后,笑脸赔不是。

贵妇人看都没看,扭头对儿子说,快吃,快吃,要迟到了!随后又抬起头,对着已经在忙着端早饭的老板大声说,老板,帮我们拿点餐巾纸来!

可就在贵妇人抬头的时候,恰巧,一位要饭的老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她的面前,头发纠结着、满脸都是灰,左手拿着铁碗,右手拄着拐棍,声音极其微弱地说,大姐,行行好吧,给我一点饭吃。

贵妇人猛地站了起来,像是被电触了一下似的,你想吓死我,臭要饭的,快点走开!声音再次吸引了周围吃饭的人们。

儿子见他还不走,准备把小笼包给他,被妈妈挡了回去,你干吗,还不快吃!儿子怯怯地把包子放了回去,低头喝了几口撒汤。

要饭的老头没有理她,像是她不存在似的,依然在风中站着,纹丝不动,目光只停留在小笼包和撒汤上。

看什么看,再看也不给你!贵妇人再次对着要饭的老头吼了一下。

等到贵妇人和儿子吃饱时,还有几个包子没吃完,儿子准备再次将爱心献出。谁知,贵妇人用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把其余的包子装好对儿子说,你忘了吗,咱家的狗狗还没吃呢?儿子眨了眨眼睛,目光中闪烁着疑问。

就在贵妇人拉着儿子准备离开,而我准备再向老板要一笼蒸包和一碗撒汤送给那个老头之际,没想到的是,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右侧坐着一个穿着黑色棉袄的老头,他猛地站起身,端着刚刚端上来的蒸包和撒汤,来到要饭的老头面前大声说,兄弟,把碗给我,我把撒汤倒进去,天太冷,趁着热赶快喝吧!

这时,贵妇人的脸上“刷”地一下变红了,准备拉着儿子赶紧离开。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居然一把从母亲手上拽过装着小笼包的塑料袋子,快步向那个老头走去……

篇7:母亲与跳舞散文

母亲与跳舞散文

都说母亲看起来年轻,母亲每天精神焕发的样子,让我这年轻人看着都自叹不如。

母亲退休后不甘于居家生活,为了让生活更有趣些,没有舞感的她竟然学起了舞蹈。开始我和父亲很反对母亲跳舞。舞蹈我也是很喜欢的,但每天一下午的`高强度训练,我怕母亲身体受不了。尤其是看她每天回来脸都是蜡黄的,我们劝她放弃,想让她去学学瑜伽之类的。但母亲拒绝了,她喜欢舞蹈带给她的朝气蓬勃,喜欢她的“圈子”。

母亲每天下午训练,还要经常参加各种比赛,风雨无阻,坚持不懈。为了一些舞蹈动作需要,她在家练起了舞蹈基本功。站在旁边的小外孙就一直盯着姥姥跳舞,看着看着偶尔也能比划出几个动作来,也算是一种从小熏陶吧。

慢慢地,母亲脸色不再憔悴了,反而每天回来精神抖擞。每每学了新舞,就想立刻给我们展示,让多年学舞蹈的二姐给她指出不足。有一天,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对我说,她能劈叉了。

母亲学习舞蹈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的舞感越来越好,她们团队参加各种比赛,也获得了各种奖项。她们用舞蹈演绎的《九儿》,让一个不喑世事的丫头,历经坎坷成为高粱酒坊的女掌柜,到最后与日本侵略者同归于尽的烈女形象,感动了无数观众。而《陕西八大怪》,则把我们关中地区特有的民俗特色,以及“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用舞蹈诠释出来。

看到舞台上的母亲,神采奕奕,那么自信地展示自我,能看出来她很享受跳舞的过程。母亲跳得很美,不只是为了健身,更是为了享受舞蹈。

母亲退而不休,衰老的是年龄,但永葆青春的是那颗追求美好的年轻的心。

篇8:母亲与病的散文

母亲与病的散文

记忆中母亲爱流鼻血,被母亲流鼻血吓着还是小时候的事情。

好像是一个大热天的中午,母亲的鼻子流鼻血了。她叫我去给她找蒿芝,在困难时期,药品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蒿芝具有广泛的用途,比如被藿麻藿了,蜂子哲了,都用得上。我赶紧跑到园地里,扯了两大把嫩蒿芝,母亲坐在河柱的鼓尔戥上,勾着头,血一滴一滴地淌在身前,她伸出手,含混不清地说,快点拿来。母亲用双手将蒿芝搓软,搓出汁液,揉作一小团塞在鼻孔里,不一会儿,殷红的血伴着绿汁又从鼻孔里淌出来,母亲撤掉蒿芝,半凝固、半液体的血就流下来了,母亲捏住鼻子,使劲地擤,可怎么也擤不干净,血还是不停地流。面前就凝固了一大滩血,母亲说,去灶门间撮点灰来堰斗吧。可是没过几分钟,新流的血又把碳灰打湿了。我无耐地蹲坐在母亲的血迹旁,手足无措。直到个把小时后父亲回来,又是用冷水敷后颈窝,又是烧头发水喝,又是用蒿芝拌着壁头上的石灰粉塞,才止住鼻血,母亲休息了一会儿,一拍大腿,哎呀,我锅头的猪草怕煮糊了哟。

就像睡觉爱迷糊一样,母亲一年总要流好几回鼻血,父亲一边给她处理,一边嗔怪她不信话,喊你不要去擤,不要去擤!熬哈哈儿嘛,哎呀,你又去扯!母亲说,流到嘴巴里去了,咸得很,不舒服。也是因为穷的原因吧,母亲爱流鼻血一直没有去检查过,究竟是什么原因,是血压高吗,还是鼻腔血管脆弱。这个毛病就一直伴着她,折磨着她。也因为每次流完了也没怎么明显影响身体健康和家庭劳动,她也没在意,家也没在意。睡觉爱迷糊也是母亲的一种病。母亲属于最勤劳最友善的农家妇女,一辈子没整过人害过人,所以内心无鬼,加上每天都是干完了农活累瘫瘫的才上床,基本是沾枕头就着。睡着睡着,她就呜呜呜地惊叫起来,等到家里人把她喊醒,她就梦觉了一般,叹一声气,说些离奇古怪的梦境,什么谁打她呀,抢她东西呀,厉鬼抓她呀,然后倒头又睡。

2009年起,为了给我带孩子,母亲极不情愿地告别了生活几十年的老家沙坝子,处理了她珍爱的牲口和家禽,离开了那些和她摆龙门阵的邻居,来到陌生的县城。六年了,基本上没见她流过鼻血。2015年三月流了一回,流得多,我就要她去医院治,她说,治啥子,以前我在老家流半瓷盆都没事得。然后我用棉签加云南白药给她止住了。五月二十五又流,她到楼下的118医院花50元打两针好了,我下班的时候她说起此事,就一直埋怨,50块钱啊,差点买一袋米了,糟蹋钱,不该去整的。二十六日中午,我接儿子,刚进院子,一眼就看见母亲坐在花台上,用餐巾纸塞鼻子,对门的表婶高声地说,快点带你妈去治,流好久了,我带她到118医院,医生不给她治,说是县医院五官科才治得斗……我和儿子快步走向母亲,母亲的脸上印着几道红红的血印,儿子惊叫了一声,恰似我小时候面对此情景的无耐,他说,我个人先回去,爸爸赶紧带奶奶去看。母亲说,懒搞去得,流哈儿就不流了的。看着80岁的母亲血糊糊的样子,我的心猛地生疼!我强忍内心的疼痛,说服了母亲。我骑上电瓶车,两分钟就到了县医院,医生叫母亲仰靠在椅子上,母亲弹簧一样一下就直起来了,急喊我拿垃圾篼来,吐出了两口血痰,如此几次,医生有点不耐烦了,老年人,你不配合我,我就无法给你治,就会一直流,流死了好,还是流两口到喉咙里好?母亲咕哝着,流到喉咙头去了,哎呀,咸得很。母亲简短地思考了一下,就配合了医生的治疗,一分钟后,血止住了。然后我就问医生,究竟是什么原因,怎么才能医断根?医生说,这次是鼻子里的血管破裂造成的,真正的原因要检查哈血压,看看是否有高血压之类的'。临走,医生又叮嘱说,不能吃躁火的东西,不能大量运动,不能擤鼻子,母亲重复了一遍,对医生说了些感谢的话语。走出医院时,母亲问我,怕花好多钱哟。我说,12块钱。她说,不贵嗒,昨天118收我50块钱,完全整人的。实际上,花了132元,为了母亲不至于心疼钱,我对她说了个善意的谎言。

回到家,儿子接好了热水,我抬过来给母亲洗净了脸上手上的血渍,看见垃圾桶里血迹斑斑的餐巾纸,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

其实,母亲不是铁打的人,照样吃五谷生百病,她和那个年代的农村人一样,都是小病拖大病熬,实在熬不住了才打针吃药。在那个举国贫穷的年代,她穷怕了,就连肚子都填不饱,更别说因为治病而花钱了。我们小时候经常肚子疼,母亲用的就是她经常使用的土办法,夹一坨烧红的炭丸往一碗清水里一激,吱的一声,红炭丸熄灭之后,这碗水就是治肚子疼的药。或者,母亲将我平放在膝盖上,蘸点口水揉肚子,同时嘴里念叨着说,肚皮痛,打鼓送,一送送往毛家洞,捡颗米,包个粽,吃了两口就不痛……可能病情不是很严重吧,母亲的揉搓配着嘴里的顺口溜多次治好过我的肚子疼。父母治病还有一招,叫做烫人雾子(人影儿)。小时候,摆子(疟疾)经常肆虐农村孩子,病几天浑身虚弱,站都站不稳。劳累了一天的父母烧开一锅水,在灶门处挂个筲箕,病人站在筲箕前,用煤油灯将头影映在筲箕上,然后一瓢瓢地舀水烫头影,一边烫一边唱,烫斗猪胎猪胎落,烫斗牛胎牛胎落,猫儿吓斗回家来,蟒蛇吓斗回家来,大风吓斗回家来,孝驰也,回家来喽……然后大家附和,回家来了,回家来了。传说这样做可以把病人的魂叫回来,不至于被阎王把魂给勾去了。还有什么“针走脚”,因为营养不良,我们小时候都瘦,瘦得青筋暴露,浑身无力,母亲就请来幺伯娘,给我们针走脚,她用一颗在明火上烧过的绣花针头,轻轻地全身针灸,因为我老是忍不住爆笑,只经历过一次针走脚,所以具体的过程现在记不太清楚。此外,还有什么祛风啊,烧蛋啊这些土方子。当然现在物质丰富了,经济富裕了,这些方子说起来都笑话,更别说使用在宝贝孩子身上了。但是,我之所以身体好,就是得益于母亲给我使用的这些土方。因为那些土方子虽然不怎么治病,却无形中提高了我的身体抵抗能力,在病原发生后,身体能有效产生抗体抵御疾病。

母亲刚从农村来和我居住的时候强健得很,背着20多斤重的孙子一口气上七楼,气都不喘一口。去年三四月间,母亲发现心累,爬楼梯到三楼就要歇口气,我说,我们去检查吧,她说,我怕去浪费那钱!她在院子里和老太婆们摆龙门阵,说心累的话题,大家说,这是上了年纪,谁不累啊,我们都累。所以,她根本没把这当回事,我也没引起重视。直到后来,她上一层楼都累,她就基本不下楼了。直到去年腊月,下大雪那天,正好是周末,我硬拖着她到医院去检查,检查结果说是冠心病,在大众医院住了两个星期,花了二千六百块钱,尽管新农合报销了一千多,她还是坚持出院,出院的路上,一直埋怨不该去花这冤枉钱。过完年,母亲的病情一直没有缓解,又住进大众医院,这回医生说是肺结核,下了病危通知书,然后转到县人民医院,住进传染病房,和真正的结核病人一起过了20来天,每天就是无休止的输液。后来医生说可以出院了,母亲怕传染儿子,就到哥哥家养病。大概过了10来天,累的迹象和频率更加严重,哥哥说要带她到市上医治,母亲坚决不从。哥请来幺舅,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结果让我们很郁闷,既不是冠心病也不是肺结核,而是心脏瓣膜钙化,阻止血液流通并影响其它身体功能,建议转到华西医院治疗。一听说要到省上去,母亲一连几声不不不,老娘死得的,到那些地方干啥子。后来我们又请来幺舅当说客,她才答应和我们去成都。在成都,我们通过复查,华西医院和成都第二人民医院专家说,除了手术,没有办法根治,但母亲已是81岁高龄,身体机能差,不能做手术!听到这个消息,母亲说,做不了手术,我们就回去了,何必花那冤枉钱?语调虽然平淡,但我感觉母亲很失望。2016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留给我无尽的愧疚和伤痛。

母亲这一生得过多少病我没统计过,但她吃过多少药、打过几次针、输过几回液、住过几天院我却算得出来,因为穷怕了,当疾病袭来的时候,她就是凭自己的身体和疾病战斗,怕花钱,为自己省,为儿女省,最后拖到无药可救,离开了人世。随着社会发展,我的经济条件肯定会越来越好,可是,再多的钱,能换来母亲的生命吗?

呜呜呜……

我的妈呀!

七年级读后感:左手的掌纹读后感

初一作文提纲

初一作文提纲范例大全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教学总结

母亲与病的散文

跟着后妈去旅行情感散文

王鼎钧《那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也坐上了飞机散文

季羡林散文集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有哪些

母亲与地图散文
《母亲与地图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母亲与地图散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目送》全文散文2022-09-26

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人教版2023-07-13

大班年段国庆节活动方案2023-08-19

金银岛看书心得优秀2023-08-05

散文《记忆中的故乡》2022-10-14

背影朱自清读后感2023-10-04

我的作文构思优秀作文2023-01-05

大世界小世界作文2023-06-25

《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5-23

初中作文构思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