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口号

时间:2022-08-01 07:44:47 口号标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徽州文化口号(共16篇)由网友“书不释手”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徽州文化口号,欢迎阅读!

徽州文化口号

篇1:徽州文化导游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 [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由此得名。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祁门”由此而来。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改歙州为徽州。” 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词义因素方面,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徽”字含有“绳索、捆绑、囚禁、束系、约束”等意思。其二,“徽”字还有美好之意。对于前一种解释,汉朝杨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纠纆,制以斧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徽,“纠绳也”。徽绳意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所以南朝时期的梁朝统治者叫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其人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其中徽纆同为绳索,所区别者在于两股盘成之绳索称纆,而三股绞成之绳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规定歙州进贡朝廷的物品,仅是白苎和澄心堂纸。那白苎正是用以结绳的原料。历史上竟然也有这样的巧合。当然,徽字还可作动词用。唐代刘良曾经注解说:“徽,系也”,就是捆绑的意思。北宋统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实际上与当时发生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镇压,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

五月,朝廷诏令改歙州为徽州,同时将睦州建德军改为严州遂安军。这一举措意思很明显,它是朝廷对策动农民起义之地人们实行牢牢束缚和严加管制的体制,透现出宋徽宗及其臣僚们对方腊起义者们畏惧且心存余悸的心态。由此可见,徽州因其取名,历史依据之可信性更强。对于后一种解释,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样解释未免牵强,理由在于改名时正值战乱初平,统治者惊魂甫定,在宋徽宗及其臣僚们看来,似此出现方腊之辈的“首恶之地”,何美之有?然而,倘若从积极良善的方面来看,人们倒是宁可更愿意把“徽”字释作美好,因为徽州此地毕竟山辉川媚,南朝梁武帝称赞“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题“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赋诗写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难道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证根据么?

篇2:徽州文化导游词

徽州自古学习成风,出过很多学术名家、大家,也留下了众多的书院,著名的如“南湖书院”、“紫阳书院”、“竹山书院”。

南湖书院:坐落在黟县宏村南湖北畔,又名“以文家塾”,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民国时期改为南湖小学。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六部分组成,另有庭院、操场,占地达1公顷。

南湖书院外临一湖碧水,庭院内置花园假山,操场上有株百年龙柏。书院原有金色匾额“以文家塾”四字,为清朝翰林院侍讲、著名书法家梁同书年93岁时所书。西侧有一卷棚式屋顶的“望湖楼”,上悬匾额“湖光山色”四字,系清代歙人、时任黟邑知县尹服题,今仍完好。登楼极目四野,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曾任民国国务的汪大燮就启蒙于此。

“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县城屏山南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邑人曹文植倡仪 复建。有建筑物近1800平方米,一直延用至清末。现基本保留着原先格局,存有朱 子殿、道志舍、德据舍、依仁舍、游艺舍、文公井。在朱子殿内,存有清康熙帝御 书的“学达信天”匾和乾隆帝御书的“百世经师”匾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瑶田书写的 “古紫阳书院规条”石刻。东南甬道上由曹文植题额的“古紫阳书院”石门坊,仍 保存完好。

竹山书院 位于歙县雄村。清乾隆年间曹翰屏建,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门个有空 场,场边为桃花坝,坝下即浙江。主体厅堂时门是前廊,隔天井为三开间后堂。右 廊有一侧门,通向内院。这里既有教室也有先生的书斋和住宿,活动用房。中间辟 有小院、花圃。廊道尽头,有庭园,名“清旷轩”,系一小型古典园林。当时曹氏族 约:“子弟中举者可在庭中植桂一株”,故又名桂花厅。现存有乾隆时诗人曹学诗 的“清旷赋”屏,书法家郑莱的“所得乃清旷”小篆匾额,及摹刻颜书“山中天” 石刻。园东北隅为文昌阁,筑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八角形,俗称“八角亭”。阁楼 攒尖顶,葫芦形锡顶银光熠熠。八条垂脊末端翘起, 角下悬金雀铃。南面楼檐下悬“贯日凌 云”四字金匾。楼内藻井、梁坊彩绘灿然。原先供有文昌菩萨。

篇3:徽州文化导游词

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至清宣统三年(19)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民国元年(19)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府治歙县,六县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徽州方言等等。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将其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建制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文化界召开了多次全国徽学研讨会以及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一位老徽学研究者对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徽州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 调查日期:4月29日

二、 调查地点:安徽徽州古镇

三、 调查对象:安徽徽州古镇民俗民居文化

四、 调查方式:查阅书籍,网络查询,走访询问,游览古迹等

五、 调查人:许新华

六、调查结果、收获: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就其地理环境而言,“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载:“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应徽州独立的民俗单元体系,从唐代中叶起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其家族制度极为盛行,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长的纵向传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风俗古朴,宗族成员彼此礼让,反应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财不外流”。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来,终生平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些对联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村落,从形成之初就注重选择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还与周围地势山林等物质构成要素有关。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一个古村落,一条古街道,一栋古民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向人们述说着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筑,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墙、变化丰富的马头山墙和大量的楼阁牌坊为特色。徽州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门罩在离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门栋、门罩、柱础、梁架、窗户、栏杆等部位都有雕刻,这些雕刻虽民间艺人所作,但却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民居的雕刻图案取材广泛,凝聚着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徽州的民俗文化及古民居的遗存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徽州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 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篇5:徽州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徽州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徽州民俗-祭祀文化 :

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大自然对先民来说,是幻化无常,神秘莫测的,使他们想到周围世界扑朔迷离,认为到处充满鬼神,并且能左右环境,这使先民们逐步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头脑中充满了对鬼怪瘟疫的极端恐惧。因此,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一一傩。在人们想象中,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能给人们赐福消灾,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祁门傩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冲开混沌的世界,博击于天地之间,追求光明、生存而举行的祭祀,展现出古代先民的雄浑气度,表达了人们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安带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击乐声中,远古蠕蠕而动的先民在挣扎、抗争、企盼,整个表演情绪沉重,稍激奋,动作表现得缓慢而拙实。随着一声巨响,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腾,欢呼声大作,手握双斧的傩神蜂拥而上,狂呼乱叫,这时,舞蹈动作顿挫有力,整个演出呈现出激昂、高涨的场面。

在傩舞的服饰上,力求简炼彪悍,女演员以兽皮裹身,男演员赤身裸体,上身饰以藤叶、下身以兽皮遮挡.以表现出先民的荒蛮、野性与力量,给人以古拙粗犷、狞厉诡谲,有一种力量的冲击效果。

祁门傩舞面具,古老朴拙,工艺讲究、造型粗犷、线条有力、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耐人寻味。傩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世界之间工具,是人、鬼、神的灵魂。一个面具是一个神、一个鬼、一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众多的面具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庞杂的鬼神世界。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面具,我们可以窥视徽州山越人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

徽州民俗——徽州宅居: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一般是一个家庭之系住一进,中门关闭,各家独户过日子。中门打开,一个大门进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一般都比较宽敞,有厅堂、卧室和厢房,沿天井还设有“美人靠”。 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是大门朝北。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住人,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

徽州民俗——节令习俗: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徽州民俗——生产习俗: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砖工建房上门枋时,要宰杀公鸡,将鸡血淋门口,叫做“祭门神”,并口念祭词“鸡血淋到东,恭贺东家添儿孙;鸡血淋到西,恭贺东家多添丁。”众人互相呼应,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鲁班师傅”,最忌讳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为坐冷板凳,即无生意可做。商店家设“财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帅”,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等等。

开秧门:农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称为“开秧门”。歙县这一天要设宴请“田公、田母”,朝拜时,先插先插三根香于田埂,还要虔诚跪拜。休宁、屯溪这一带,当家人去秧田选定“门向”,然后带泥拔出一块秧苗,置于茶盘,捧送回家放在贡桌上,祭拜天地后,将带泥秧苗倒甩上阁板,已全部粘上为无灾无害生长良好的好兆头。牛福会:专门为耕牛保安祈福的组织。凡愿入会的农户,每头耕牛交一二元银洋作为牛福会基金。会员的耕牛被盗或走失,报经值年会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处寻查,无偿地归还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会中领取一些救济金作为补偿。

打锣封山:山区为保护森林形成许多条规习俗,打锣封山就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每年冬季,村或乡定人鸣锣,口中呼唤所封山场的地名,串村走户,昭示禁戒规约。此后,家家户户,互相告诫,不得犯戒。鸣锣同时,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标明禁山范围。 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

小编为您推荐

篇6:产生徽文化的徽州

产生徽文化的徽州

产生徽文化的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它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传统意义上的徽州,包括绩溪、歙县、黟县、祁门、休宁,以及现在划归江西的婺源。徽州四周群山环绕,使徽州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

对独立的地域社会,独立的民俗单元,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俗、民情的徽州文化和徽派建筑。这次,我们来聊聊徽州建筑之妙。

先说徽字:你看徽州的“徽”的徽字,是不是山、水、人、文兼而有之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民居

牌坊

了解了徽州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徽派建筑有什么独到之处: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这和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徽派建筑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众所周知的黟县牛形村――宏村堪称典型。站在村边山坡上俯瞰全村,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在村边山坡上俯瞰全村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里山林繁茂,绿意葱茏。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

时最善于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徽派建筑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

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里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它们或铺展于波光潋滟的大河之滨,或蛰伏于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典型的如休宁县汪村镇httP://石屋坑村,这里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里,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力求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

三是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长期以来,徽州因地势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生活在这种艰苦环境中的徽州人深知养家创业之艰辛,养成了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且写进族规家训,作为家风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传。在坚固实用、美观大方的基础上寻求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的美感。缘于此,徽州少有富丽堂皇的豪宅华堂是不难理解的。以当地丰富的粘土、石灰、黟县青石、水杉为主要材料建筑的徽派民居构思精巧、造型别致、结实美观。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加上色彩斑驳的青石门(窗)罩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

以粘土、石灰、黟县青石、水杉为主要材料

构思精巧、造型别致、结实美观

篇7: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特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学界的瞩目.本文从徽学史料及徽州古村落实例出发,对徽州古村落里的风水文化进行了解析,对村庄的'选址、水口的营建、民居的特点以及禁忌的镇符等做了论述,并提出徽州古村落的建造受到了风水学的很大影响,在很多方面留下了风水文化的烙印.

作 者:胡善风 李伟  作者单位:胡善风(黄山学院,旅游系,安徽,黄山,245021)

李伟(黄山规划处,安徽,黄山,245000)

刊 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4(3) 分类号:G07 K928.71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   风水   民居   水口  

篇8: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徽学是关于徽州社会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的学。(注:关于徽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一期上曾发表了曹天生《本世纪以来国内徽学研究概述》一文,其中就列举了数种。)尽管它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已是十分火红,然而对什么是徽州文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地位等基本问题,至今还缺乏整体、清晰的认识与研究。本文试在此方面做点工作,以抛砖引玉。

一、徽州文化的界定

要研究徽州文化,首先就要有对徽州文化较为清晰的界定。对此,可以说,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明确论及的界说。据笔者的理解,所谓徽州文化即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如此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限定:

其一,我们说的徽州文化是指历史上徽州区划范围内的文化。其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当年徽州府辖的6个县,即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

其二,徽州的历史至少有五、六千年,其文化当然可归为广义的大徽州文化的范围。但严格和典型意义上所说的徽州文化概念,主要还是指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设了徽州府后才全面崛起,在明清时达到鼎盛的文化,但这一文化与其早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内在关联。

其三,徽州文化不能仅仅指在徽州本土上存在的文化,亦还包括由徽州而发生,由本籍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徽州人而创造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对徽州的强烈认同。如朱熹,尽管他在福建,主要活动也在福建,但他祖籍在徽州,朱熹本人对徽州强烈认同,从来号称“新安朱熹”等;同时,徽州人也更是强烈地认同朱子,视朱熹为徽州人的骄傲,在思想意识、观念、道德、伦理、社会行为及活动的诸多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深受朱子思想的影响,故朱子的思想、学术活动等亦可作为徽州文化的内容。

其四,这里所说的“文化”应是取其广义的概念,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还包括商业经营、宗法伦理、精神信仰、风俗民情、文献著作、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历史人物等等。

如此界定的徽州文化概念,实际是将徽州历史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多元的、系列的整体,既有显明的地理空间和时间流程上的限定性,又有内容实质上的限定性,以及由此限定而内在包括的对自身限定的一体化超越,决定了徽学研究的对象。由此,笔者不会同意有人将徽学(或称之为“徽州学”)的研究对象仅仅限定为“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徽州这个封闭、落后、贫困的山区出现的一种具有丰富性、辉煌性、独特性、典型性、全国性五大特点的徽州文化产生、繁荣、衰落的规律的学问。”(注:赵华富:《论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载张脉贤、刘伯山等编:《徽学研究论文集(一)》,1994年10月。)将宋之前及鸦片战争以后的徽州文化断然地割除在徽学研究之外,这里且不论其界定的内容是否准确,仅其忘记了徽州文化当有其来源即产生的历史条件基础及以后的演变来说,就应是不够完整的。历史当是不能简单、武断地人为分割而将分割后的片断独立纯化成块的。南宋至清末的徽州文化应是徽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重点内容而不应是唯一内容。

实际上,徽州文化只是徽州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徽州早期的土著人是越人,最早的文化形态是笔者称之为的早期江南越文化,其时限当是从远古至春秋战国,其时,徽州历史文化尚未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母体中分离出来以走独具品格发展的道路。其后是山越文化,其时限为从战国中后期至三国,这时的徽州社会与文化已开始从中华民族母体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分离出来,但却是走着一条停滞发展甚或出现倒退的道路,越人“入山为民”,以成山越,“依山阻险,不纳王租”,生产方式上“刀耕火种”,生活习俗上,“志勇好斗”,烙有很深的半原始丛林社会与文化的痕迹,以至于有人称这一时期是徽州历史上的“黑暗”时期。(注: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页。)东汉末年至南宋的长达一千多年的时期是笔者称之为新安文化阶段(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徽州设新安郡,故称),徽州的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北方诸多土家大族的移民而带来在人口、经济、文化上的冲击、碰撞及最后的整合,得到长足进步和快速递进,封建化进程得到实现,至南宋时,越人已与迁居而来的北方汉人融合,徽州人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封建人”;徽州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经突出,由徽州本土向外的徽州历史上第二次移民――负移民的过程已经开始,它主要是通过科举和经商两条道路实现;徽州重儒、重文、重教的风气已经形成,“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宋兴则名臣辈出。”(注:淳熙罗愿:《新安志》卷一。)“新安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当其时,自井邑、田野以至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故四方谓‘东南邹鲁’。”(注:赵@①:《商山书院田记》。)并且也正是此时期,徽州已是作为了“程朱阙里”,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注:见拙作:《程朱理学渊源考》,《探索与争鸣》,第3期。)而程朱理学特别是朱子之学恰是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所以说,我们不能割断地研究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只是徽州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阶段,它直接孕育和发展于新安文化,后者是前者的基本来源。(注:关于徽州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历史分期,可参见拙作:《崛起的徽州文化学――关于文化学研究的一点意见》,《徽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二、徽州文化的基本内容

徽州文化在南宋崛起后,经元时的发展,至明清,其发展已达到充分化。体系完整,内容深刻,特点鲜明,其辉煌性、丰富性,至少是表现在:

其一,南宋以后,徽州人几乎是在文化的所有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在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创造与发展,以至形成了各自有着自己风格与特点的流派。如商业经营上有著名的徽商(后文再述)。哲学上有新安理学,亦即朱子之学,其开山祖即朱熹本人,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婺源的程洵、休宁的程永奇、汪莘及程大昌等,渊远流长,特别是“在明清,朱子之学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推新安之士为然。”(注:道光《休宁县志》。)考据学上有徽派朴学亦即江戴朴学(江即江永,婺源人;戴即戴震,屯溪人),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影响极大,清江藩评价说:“三惠之学兴于吴,江永、戴震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注: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绘画上有新安画派,歙县江韬(即渐江)被认为是其祖师,近代有歙人黄宾虹等。据有人统计,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乾隆间的不到2时间里,徽州共出属新安画派的大画家60多人,其中的名家、大家的水平,按黄宾虹的评定,当“均在江浙之上”,可想影响之大。(注:李明回:《谈新安画派》,《安徽文博》,第4期。)篆刻上有徽派篆刻,它兴盛于明清,著名代表人有何震、黄士陵等。据冯承辉编纂的《印识》记,仅明代一代,全国有篆刻家190余人,其中仅徽州的歙县、休宁两地就占35人,清代更多。(注:郑清土:《何震和徽派篆刻》,《徽州学丛刊》创刊号。)刻书上有徽派刻书,它始于南宋,兴于明清,在我国雕版印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明清“时人有刻,必求歙工”,(注:嘉靖《徽州府志》。)徽刻俨然与常(州)刻、苏(州)刻齐名为当时全国三大刻。版画上有徽派版画,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明代万历年间有“无剧不图”,“刻图必然求歙工,歙工首推黄氏”之说。据统计,从明代万历到清初的100多年时间里,仅歙县虬村一村黄姓以版画为业者就达100多人。(注:周芜:《徽派版画史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戏曲上有徽剧,它是京剧的前身,清乾隆年间,曾出现“四大徽班进京”,名噪一时。到了道光年间,北京则是“戏庄演剧必徽班”。(注:道光《梦华琐簿》。)建筑上有徽派建筑,为中国建筑史上一绝。医学上,有极负盛名的新安医学,为我国医学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从东晋到清末,徽州仅有史料可查的名医就有668人,有225人撰写了461部医著,其中明清两代有名医605人,有245人撰写445部医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注:李济仁、胡剑北:《新安名医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棋艺上,新安围棋自古至今就高手辈出,明清时围棋界的新安派被誉为是与“永嘉派”和“京师派”齐名的三大派之一,其中歙县人程汝亮是被王世贞在《弈旨》一书中列四个“明代第一品”的第一人;而歙县人程兰如则被称为是与范西屏、施定庵、梁魏今齐名的盛清四大国手;(注:吴小汀:《明清时期围棋“新安派”初探》,《徽学通讯》总第17、18期。)近代以后则有著名国手歙县人过惕生、过旭初兄弟俩。徽州的传统工艺更是蜚名于外,涉及各个领域。文房四宝艺术,徽州占有两宝,即徽墨、歙砚,元之前还包括澄心堂纸、汪伯立笔;饮食烹调上,有著名的徽菜,它精选料,重色、重油、重火功,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雕刻工艺上,除上述版画等外,还有著名的徽派砖雕,木雕、石雕,并称“徽州三雕”。此外,还有徽派盆景、徽漆及各种竹、木编织工艺等等。这些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时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这些领域里的精萃,曾各领风骚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其二,在文化发展的有些领域,徽州或许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派别,却也出现了一批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如自然科学界,徽州是群星灿烂。数学上有数学大师屯溪人程大位(1533-16),他著有《算法统宗》十四卷,最大贡献是将数学从筹码记数发展为珠算计数,确定了珠盘式运算并完善了珠盘口诀,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物理学上,有物理学家歙县人郑复光(1780―约1862年),他精通数学、物理和机械制造,特别是在光学上贡献最大,著有《镜镜冷痴》五卷,专论光学原理和光学仪器制造,是我国当时最主要的一部光学著作等等,以至有人说,一部徽州自然科学史也就是一部安徽自然科学史。(注:张秉伦:《明清时期安徽的科学发展及其动因初析》,《徽州学丛刊》,创刊号,1985年。)徽州的诗词文学,虽然难以断定它存在一个流派,但至少是存在一个庞大的群体。朱熹本人就是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其古诗在南宋堪称第一,(注: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传世的就至少有1200余首;祁门人方回(1227―13)的词风、思想与辛弃疾相近;明歙县人汪道昆(1525―1593年)不仅官居显位,且其文学造诣颇深,其文学被誉为是明中期文学复古派“后五子”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特别是在布衣诗上,王士祯曾记:“论明布衣诗,极推吴非熊、程孟阳,海内莫不闻两先生皆新安产也。”(注:《新安二布衣诗》,清稿本,藏祁门县博物馆。)有清一代270余年间,徽州至少可称得上词人的就有200多,词万首。在其他方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是歙县人王茂荫(1798―1865年),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理财和经济思想史专家;休宁人朱升(1299―1370年)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战略思想家,1337年他曾进言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对朱明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黟县人俞正燮(1775―1840年)是清朝著名的经学家和史学家;戏曲家有目连戏集大成者祁门人郑之珍(1518―1595年),有明代著名戏曲家休宁人汪廷讷(1573―16),特别是汪廷讷,其不仅作品博采众家之长,独树一帜,同时,他还是一位围棋理论家,著有《坐隐老人弈薮》一卷和《坐稳隐先生精订捷径棋谱》5卷;语言学界,除朱熹、江永、戴震等硕儒大家多有研究外,不经名人士的研究也相当深入,如在徽州方言研究上,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特藏室“伯山书屋”(注:笔者年以前在黄山市工作期间,曾在徽州抢救和收集一了一万一千余份(部)徽州文书原件,5月19日正式捐献给安徽大学,为此,安徽大学特设“伯山书屋”以藏之。)内就收藏有由婺源人胡昭潜抄,婺源人江湘岚编著的《婺北十二都东山乡音字类》手抄本上下两册和胡昭潜自著《休邑土音》稿本上下两册(注:这四册手抄本书笔者访得婺源同一户人家,另有胡昭潜手抄《照录家乘》、《八音之谱》、收租帐本等。),分类详细、音准,可见徽州民间语言学研究之底蕴;教育学界徽州更是渊源流长,朱熹、郑玉(1298―1358年)、赵@①(1319―1369年)、汪克宽(1304―1372年)等都是徽州有名的教育家,当代更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歙县人陶行知(1891―1946年);绩溪人胡适(1891―1962年)是当代文化巨子等。他们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其学术思想,都不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内容。

其三,除上述二方面外,徽州文化的内容还包括受上述因素及地理因素影响,由徽州社会自然衍生和客观形成的一些独特文化现象。如徽州号称是一个契约社会,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的民间契约文书至少就有数十万份,(注:见拙作:《徽州文书的留存及抢救》,《光明日报》月11日理论版。)早的是宋代的,明清最著,迟的据笔者所见直至1955年、1965年和1985年,(注:见拙作:《“伯山书屋”一期所藏徽州文书的分类与初步研究(上)》,《徽学》,2000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年。)内容涉及土地山场房屋池塘等买卖、租佃雇佣关系、过继入赘关系、商业资本筹集、诉讼案卷、宗族公约、民间借贷、阄书、票据、会书等,不仅数量多,年代持续时间长,而且还很系统。如此契约社会现象在徽州是最为典型的,它透露着很深层次的徽州社会及人际关系的理性成份。再如徽州的宗法制度与宗族文化,其典型性和独特性亦极显著。徽州人由移民而来,聚族而居,休宁人赵吉士曾言:“新安有数十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póu@②;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未改,而宵小不敢肆焉。”(注: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一二。)敬宗重族,强化修谱,谓之:“夫人之一生莫乎纲常之事,纲常之在莫过于谱谍。”“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注:祁门《武溪陈氏宗谱》,藏安徽大学“伯山书屋”。)等。还有徽州的经济社会结构和土地佃仆关系、徽州人的意识与价值观念、徽州人的风俗与信仰、徽州方言现象、徽州棚民现象等,这些都是徽州特有或表现极为典型、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徽州文化兴盛的原因

徽州文化当年能如此繁荣,并保持几百年不衰是有内在的原因和基础的。

首先是经济基础,这就是徽商。徽商是徽籍人的商帮,它当年是逼出来的。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田少地瘠,“即富者无可耕之田”,“田瘠确,所产至薄,……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之一。”(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粮食从来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皆“仰四方之来”。特别是到了唐宋以后,“黄巢之乱”和“靖康之乱”连续两度徽州移民的高峰,使徽州人口大增,以当时的徽州耕地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几乎达到饱和,于是民众生存空间更小,徽民们“非经营四方,绝无治生之策矣”。(注:许承尧:《歙事闲谭》卷二十八。)于是“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注:康熙《徽州府志》卷八。)正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商遂在南宋时开始形成。当然,徽商的形成还内在地与徽州本土山经济结构和以新安江为主干流的纵横便利水系有关,山经济结构本身的盈缺待补的不平衡性,内在需求以流通与交换来获得平衡,满足徽民的基本需求;发达的水系又带来运输的便利,使地处僻野山区的徽州的商品流通得以最为经济的实现。(注:参见拙作:《徽商概论》,黄山市政协文史委编:《古代商人》,黄山书社,。)但早期的徽商还是一种简单的以徽州山林盛产的茶、木、瓷土及二次生产的漆、墨、纸、砚等换取徽州所需的粮、布、盐等的缺盈互补贸易。到明以后徽商才得到大发展,不再局限于以徽州为中心的贩买贩卖,而是面向全国,经营规模也越来越大,经济之道走向成熟,成为中国商界一支劲旅。清时,则又跃为中国十大商帮中居首之帮,这其中尤以盐商、木商、茶商、典当四项为最盛。足迹遍及全国,远涉海外;正所谓“钻天洞庭遍地徽”,影响极大,以至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从徽商的贾道特点来看,徽商作为当时中国一代儒商,其“贾而好儒”,注重贾儒结合,贾仕结合,强化宗谊,重视教育,恪守贾道,营利甚巨。“百万上贾者众,二、三十万中贾者不计其数。”所赚的钱,一是扩大再生产;二是弄文附雅,宿养文士,建会馆、办文会、兴诗社、蓄戏班、印图书、藏书史、筑园林等;三是发展教育,以“富而教不可缓,徒积赀财何益乎”(注: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二。)的思想意识,延师课子,加强对子弟培养,输金资助,置学田和义田,办族学,建书院,资府县学等;四是输入故里,修桥补路、兴建土木、撰文修谱等。这就在客观上为徽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其二,是徽州文风与教育的基础。徽州历史上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府县学、书院、社学、私塾、文会极为昌盛。如书院,据有人统计,自宋至清,徽州六县共建书院、精舍、书屋、书堂等共260多所,其中,宋代11所,元代21所,其余皆明清;(注:刘秉铮:《徽州书院沿革述略》,《徽学研究论文集(一)》。)社学,明洪武八年(1357年)正月诏书天下立社学,“延师儒,教民间子弟。”是年徽州六邑有社学462所,(注:《徽州教育记》,载《徽学通讯》第13―14期增刊。)康熙时,则达562所。(注:康熙《徽州府志》卷七。)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十户之村,无废诵读”,就是当时徽州文风昌盛的写照。由于教育发达,人才也就辈出。据叶显恩先生统计,中进士者,仅徽州本籍,宋代624名,明代392名(占明代全国进士总数的1.55%),清代226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0.86%);(注: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第192页。)再加寄籍外地的一起,则就多得惊人。状元也很多,如仅清代,本籍加上寄籍合计17人,占全国总数的14.9%,(注:参见吴建华:《清代徽州状元》,《徽州通讯》,第13-14期增刊。)仅次于苏州府,全国名列第二。人才的辈出,以致徽州历史上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兄弟九进士,四尚书者,一榜十九进士者”、“一科同郡两元者”等之说。发达的教育,是徽州文化得以繁荣的温床。

其三,是程朱理学的影响。徽州号称“东南邹鲁”,是“程朱阙里”,程朱理学的发祥地。《程朱阙里志》记:“程朱之学大明于天下,天下之学宫莫不崇祀程朱三夫子矣。乃若三夫子肇祥之地又举而合祀之,则独吾歙。……朱学原本二程,二程与朱之所自出,其先世皆由歙黄墩徙,故称程朱阙里。”“程朱三夫子,一自婺人闽,一自中山徙洛,其先世出歙之黄墩。”(注:雍正重刻《程朱阙里志・序》,藏黄山市博物馆。)特别是朱熹的思想,对徽州的影响至深。朱熹曾两次回徽省墓,角次皆讲学授徒,论定高足者至少有12人。在徽州,朱熹为其朱氏及他姓,撰源考、作谱序、题牌匾、留诗句等等,文迹甚众,留墨甚多,如笔者就收藏有一块朱子当年题写有“鸢飞鱼跃”的碑刻,弥足珍贵。徽州更是“一以郡先师朱子为归”,“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宜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注:清休宁《茗洲吴氏家典・序》。)徽商建立在全国各地的会馆皆崇祀朱子等。朱子之学不仅深深影响徽州入仕、入学、入贾之人,也深入民众意识,使徽州构成儒家思想进而兼容着佛道思想的厚重沉淀区,使封建化程度在徽州尤为甚重。这些都内在深沉地左右和指导着徽州文化的发展,使朱子之学成为徽州文化发展的强大思想意识上的支柱,构成徽州文化之理性内核。

其四、除上述三点外,徽州文化所能突出个性和特色的地方,还是第一,内在接受着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资源情况的规限与影响;第二,内在深刻地接受着徽州移民社会和文化性质的决定和影响;第三,同步发生干涉地、双向作用地接受徽州文化本身存在与发展过程之决定和影响,其中存在地缘与地理文化决定性、文化发生的边界条件决定性和文化整体系统内部的协同影响性等诸方面决定因素。

四、徽州文化的历史地位

徽州文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封建政权、思想、文化充分高度集权和加强一体化时期形成并获得极大繁荣的区域文化,因此,它是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封建文化,封建性应是它的本质属性。作为徽州文化基础之一的徽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商帮,贾儒结合、贾仕结合、重亲谊、重乡谊等都是其封建性的具体表现;古徽州教育更是一种封建教育,其教材的选定、教程的安排、教授的目的等无不内在体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容和要求;更主要的是,作为徽州文化指导思想的`程朱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其一切都是在维护和辩护于中国封建社会。也由于徽州文化的封建性本质,因此,当历史的脚步发展到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徽州文化随之一体化般地衰退、消亡也就必然。徽州文化在清末以后衰退了,辉煌属于过去。

然而,曾保持兴盛几百年的徽州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是有其独特、重要的历史地位的。五千年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中国封建文化,而中国封建社会在进入了南宋以后,开始处在后期,徽州文化正是在这一时期全面崛起并繁荣,它的全面性、丰富性、辉煌性使之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典型投影;同时又由于徽州文化的独特性、典型性、全国影响性,又使之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从而确定了它典型代表和标本的地位。中国封建哲学意识形态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在晚期以后与徽州哲学意识发展基本线索的内在对应情况能很好地证明这点。

中国封建哲学意识形态文化一直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而儒家文化的发展又是经过几个阶段的。最初是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代表的经典阶段,其次是董仲舒建立的“天命论”儒学阶段。到了两宋,由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佛教兴,而中国哲学一时退处于无权;然其中固不乏独至之处。宋学兴,乃即以是为凭借,以与佛学相抗焉”。(注:吕思勉:《理学纲要》篇二,《理学三原》。)天命论形式的儒学日益显示其不足,于是理学兴起,将儒学理论化、哲学化,从而建立更系统、严谨的体系,程颢、程颐是理学体系的形成者,朱熹是集大成者,构成儒家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理学之后则是儒家文化的衰退,至明清,启蒙思潮、反理学思潮出现,形成了儒家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长达几百年,其中又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早期启蒙运动时期,其特点是披着封建文化的外衣反儒学、反封建;第二个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其特点是明确提出“打倒孔家店”,接受科学与民主,提倡新文化。

上述基本线索,从理学阶段开始就与徽州结下不解之缘。首先是理学,且不说徽州是二程和朱子的祖籍地,徽州人研究理学,又形成新安理学学派,以维护、继承、光大朱子之学为宗旨,“严尊师道,精悟师训”,著述甚丰,影响甚大,代表了朱子理学的正宗,独领风骚,既是作为程朱理学的典型投影更是作为了典型缩影。其次是在早期启蒙运动时期,徽州人披着封建文化的外衣反理学、反封建又在全国最为出色。这其中戴震是世人公认的早期启蒙运动的一面大旗。段玉裁评论说:戴氏的学说“专与程朱为水火”,“发狂打破宋儒家中太极图。”(注:段玉裁:《经韵楼集》卷七。)梁启超评价说:戴氏“欲以‘情感哲学’代理性哲学,就此点论之,乃与欧洲文艺复兴之思潮之本质绝相类。”(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认为这是“为八百年来思想界之一大革命”,是“发二千年所未发”。(注:梁启超:《戴东原图书馆缘起》。)孙叔平先生则更是明确地指出:“戴震是‘五四’运动以前对封建礼教发起勇猛批判的第一人。”(注: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其三,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徽州人胡适是一大旗手。作为拥有30多个博士头衔,从小就接受徽州文化熏陶的胡适,在这一运动中,提出文学改良,反八股文言;提倡中西文化结合,主张要接受西方文明;引入实用主义,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等,这些思想及其实践在当时以及之后都深深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胡适是世人公认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可见,宋以后徽州哲学学术思想的发展是完整地、典型地体现、反映了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哲学意识形态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内容。

不仅如此,徽州文化的其他内容及徽州社会生活结构与方式也都是这样那样地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中国后期封建文化形态在这些领域的典型投影和标本体现。例如徽商,它就是作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业发展及商帮形式的一个典型,其“贾而好儒”,贾仕结合,强化宗谊,重视教育的特点;采取走贩、囤积、放债、垄断的经营方式;善于察低昂、权取予等等,无不从中透露了当时中国十大商帮的一般。再如,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人伦、社会生活结构关系等都是恪守程朱理学的教化,人们重忠、重孝、重义、重节等等,而这又恰是以徽州最为典型、显著。仅以徽州妇女为例,受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说教影响,徽州妇女殉理学之道者全国最著,休宁人赵吉士曾指出:“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注:赵吉士:《寄园寄所寄》。)民国修订的《歙县志》有16本,其中《烈女传》就有4大本;在徽州为节烈妇女树立的牌坊也是最多的,从一坊一表到一坊几表甚或一坊上万表皆具,如清光绪三十一年,徽州府建了一座“孝节烈坊”,竟集中表彰全府孝贞节烈女性达6万5千余人,堪称一奇。可以说,徽州是受中国封建伦理教化最甚,所受影响及毒害最深,体现封建儒教伦理最为典型的地区。

正因为徽州社会与文化是晚期中国封建社会与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标本,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它在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独特与重要地位,对其的研究也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注:见拙作:《徽州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新华文摘》,第4期。)

注释:

③《资治通鉴》卷五十六。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氵右方

@②原字左扌右不

篇9:徽州文化的魅力阅读理解及答案

说起徽州,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徽商。其实,徽州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方面,这就是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翻开徽州的历史篇章不难发现,它有着非同一般的发展历程,徽州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

首先是文化融合的作用。从秦汉至隋唐,徽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文化融合与转型时代,即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进而中原文化确立统治地位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一是由于朝廷设官治理,促进了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二是东汉以后发生了北方人为避战乱而多次南迁的大规模移民活动。迁徽士民之中有众多的世家大族,他们聚族而居,严格维系原有的宗族组织不变,又特别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传承,这就原封不动地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徽州,使之直接继承了中原文明。

其次是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区位而言,徽州地处皖南,北靠长江,南联赣粤,下通苏杭,距离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不遥远。这对于经济文化发展来说是一种有利条件。

总之,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等等。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使徽州人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其后的徽州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异军突起。

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可谓实至名归。其辉煌成就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新安理学,堪称典范。徽州本是程朱阙里,素称东南邹鲁,朱熹思想对徽州影响至深。至清代前期,徽州又成为朴学的发祥之地。从朱熹到戴震,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既是宋代以后徽州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它也代表了该时期中国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流。

徽州宗族最为典型,世家大族远肇汉唐,其风最为近古,而胜于他邑,实为宗族制度传承的标本。徽州教育,极为发达,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普及程度之高无出其右,科举中第人数之多独占鳌头。新安医学,名扬四海,名医辈出,医著浩繁,见于著录的名医近千人,医籍达七百余部。徽州建筑特色鲜明,在造型、结构、装饰、功能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格;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技艺超群,闻名遐迩。徽州戏曲源远流长,徽戏腔调自成体系,而成为京剧的源头之一。徽州刻书更是明清刻书的一大中心。至于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皆璀璨夺目,成就非凡,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在中华艺术史上均占有显赫地位。徽州文化的水平也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徽州的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

1.下面不是“徽州文化”形成的背景的一项是( )(3分)A.徽州历史上出现了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了文化融合而产生了作用。B.徽州有其独特的地理区位环境,产生了有利影响。C.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和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的`共同孕育。D.徽州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各种文化因素对徽州文化的巨大影响。2.“徽州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哪些?(3分)

3.请从文章的思路角度,谈谈文章是怎样论述“徽州文化”的。(3分)

答案:

1.D

2.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每一点1分)

3.、全文分两个部分论述“徽州文化”:首先,第一到第四段从“徽州文化形成的独特背景”上谈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其次,第五到第六段分别从新安理学、徽州宗族、徽州教育、新安医学、徽州建筑、徽州“三雕”、徽州戏曲和徽州刻书等八方面论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晰,结构十分严谨。(3分)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徽州文化”形成的背景有两点,即文本第2、3段的第1句,第4段的第1句是两点的综合。A、B、C三项,A是第1点,B是第2点,C是两点的综合,只有D不是背景。

2.

试题分析:首先锁定答题区间,文本第三段“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等等。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明确了徽州文化的精神: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

3.

试题分析:需要对每段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将相关段落进行归纳:第一段:总说徽州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第二段:文化融合作用促进了徽州文化的形成;第三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为徽州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第四段:总述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因此,1、2、3、4段:徽州文化形成的独特背景”上谈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第五段:从新安理学角度来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第六段:从徽州宗族、徽州教育、新安医学、徽州建筑、徽州“三雕”、徽州戏曲和徽州刻书等角度来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因此,5、6段:从不同角度说明徽州文化博大精深。

篇10:冬游徽州文化博物馆日记100字

冬游徽州文化博物馆日记100字

今天,学校组织大家去屯溪冬游。

我们参观了文化博物馆、糕饼博物馆、图书馆和黎阳水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有好几个馆,不过我只记得建筑馆和艺术馆两个。

艺术馆里面有玉器、青铜器、瓷器……还有许多名人,比如:胡雪岩、胡适、陶行知……文化馆里的书法和国画都是徽州人的作品,非常有价值。

建筑馆里有许多建筑模型,上面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最有特色的建筑物品,当属徽州有名的三雕:木雕、石雕和砖雕。

我们的徽州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我为自己是徽州人感到自豪。

篇11:企业精神文化口号

企业精神文化口号

企业精神文化口号

1、五品:品牌,品貌,品格,品质,品位。

2、十化:企业概念化、团队一体化、业务多元化、经营差异化、管理系统化、营销规范化、文件标准化、咨询专业化、目标阶段化、价值最大化。

3、效率: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办客户之所需。

4、态度: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服务:所有的缺点都是自己的,所有的优点都是别人的。

6、操守:所有的功劳都是上司的,所有的`责任都是自己的。

7、责任:事不关己,决不挂起。

8、专业:我们要为中小企业可能提出的问题先准备好答案。

9、心态:成功开始于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始于诚恳态度。

10、优势:无国界,跨行业,一站式,个性化。

11、策略:目标管理,价值中心。

12、诚信:一经对客户做出的承诺,必需做到,做好。

13、原则:我在为客户做事,而不是为上司做事。

14、目标:面对挑战,实现自我,共创更好未来。

15、信念:只有成功的团队,没有成功的个人。

16、礼仪:微笑创造和谐。

17、战略:立足中港,面向全球;价值投资,策略发展。

18、概念:口号概念化、文明概念化、礼仪概念化、咨询概念化、文件概念化、表述概念化

19、素养: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

20、职守:员工要有执行能力,上司要有领导能力。

篇12:企业单位文化口号

企业单位文化口号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2、跨过ISO9000的门廊,进入21世纪的殿堂。

3、因为有我,所以会更好。

4、做好品质记录,打好品管基础

5、品质,企业未来的决战场和永恒的主题。

6、推动全员品质活动,提高全员工作士气。

7、开创新局面您的自觉贡献

8、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失意时你会需要他们

9、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10、产品若要无缺点,全面品管不可免。

11、以厂为校以厂为家互相学习互相关怀

12、质量是企业自下而上的根基,但需人人来扶持。

13、用心血融铸经营理念,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14、宁做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15、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16、为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17、技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

18、讲究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

19、质量为先,信誉为重,管理为本,服务为诚。

20、企业以人为本,员工以厂为荣

21、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22、质量是信誉的保证,信誉是质量的体现。

23、产业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品质。

24、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做一个合格的员工。

25、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26、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不断自我激励,并获得成功

27、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28、争做一流员工,共创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

2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30、建立管理根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1、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2、多点沟通,少点抱怨;多点理解,少点争执。

33、我们极度鄙视一切乱丢乱吐等不文明行为。

34、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

35、培养优质素养,提高团队力量

36、产品的'质量是拓展的翅膀,航程无限,辉煌有期。

37、争做一流员工,共造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

38、以实干的精神创造高效的企业业绩。

39、创造有魅力的质量,造就忠实群体。

40、日复一日,精益求精;年复一年,效益满赢。

41、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42、优秀的员工:忠于公司,忠于职业,忠于人格。

43、质量认证,企业全球化的通行证,也是企业管理的起点。

44、保持环境清洁,做位可爱的人。

45、没有品质,便没有企业的明天。

4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47、高起点、严要求、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争一流。

48、态度决定行动,行为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49、优质产品,是市场竞争必胜的保证。

50、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51、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52、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

53、品质的优劣比成本更重要。

54、今天的付出,明天的回报。

55、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诚信立足

56、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57、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58、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59、情同手足友谊长一等二看三落空

60、全员参与,强化管理,精益求精,铸造品质

61、自检互检,确保品质零缺点。

6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质量靠全体员工去保证。

63、创优质品牌,铸一流企业形象。

篇13:班级文化班级口号

1、组织发展大飞跃,人气高涨直冲天。

2、众志成城,坚韧不拔,勇创佳绩。

3、热爱生命,珍视运动。

4、与时俱进,奋发图强。

5、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6、机汽机汽,勇创佳绩;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7、自信努力超越成功!

8、走进华中,走向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9、三心二意,扬鞭奋蹄,四面出击,勇争第一。

10、挥洒青春的活力,放飞希望和梦想!

11、田径英姿多豪迈,趣味比赛亦精彩。

12、得此金秋朝气,争来机汽雄风。

13、怀学生心,做最强人。

14、振兴中华,扬我班威。

15、快乐工作,心中有梦,齐心协力,再振雄风。

篇14:班级文化班级口号

1、有激情就有可能。

2、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3、市场练兵;心里有底,团结拼搏,勇争第一。

4、讲文明,重参与,育新人,创佳绩。

5、新老携手多举绩,平安夜里大狂欢。

6、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7、海到尽头天为岸,山登绝巅我为峰。

8、全员实动,开张大吉,销售创意,呼唤奇迹。

9、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10、团结拼搏奋斗。

11、心中有梦有方向,全力举绩王中王。

12、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13、张开理想的翅膀,打造生命辉煌。

14、魅力机汽,永不言弃;努力拼搏,再创佳绩;

15、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篇15:班级文化班级口号

1、团结奋进争创一流。

2、发展城市体育事业增强中华民族体魄。

3、机汽机汽,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永不言弃,

4、戮力同心,扬我班威。

5、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6、奋斗改变命,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

7、全员举绩迎国庆,祖国生日献厚礼。

8、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美人学!

9、争先进,创文明。

10、全力拜访迎圣诞,你追我赶快签单。

11、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团结自律最为高,永不言弃是英豪。

13、播下希望,充满激情,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14、团结友爱创佳绩,顽强拼搏不言弃;

15、行销起步,天天拜访,事业发展,用心学习

16、青春活力聪明美丽帅气。

17、乘运动之帆,为学生喝彩。

18、健康第一从我做起。

19、青春如火,超越自我;机汽学子,勇创佳绩。

20、人类需要体育,世界向往和和平!

篇16:部门文化口号

1.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 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3. 讲文明从我做起,树新风从现在开始。

4. 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5. 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努力培养“四有”职工队伍。

6.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7. 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公司竞争力。

8. 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9. 目标——坚持不懈地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提升自身社会品质。

10. 挑战目标首先要挑战自我。

11. 管理追求的是:无为而至,大智若愚。

12.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利润的最大化!

13. 成功者就是要比对手多做一下,坚持到底的人。

14. 执行力的关键是细节。

15. 要想不被淘汰,只有跑在前面。

小港街道形象宣传主题口号摘抄

阿根廷礼仪文化习俗

探访庞贝古城的灾害文化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

室内设计论文

青海湖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口号

柬埔寨习俗文化礼仪

那曲文化习俗礼仪

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

初次遇见大海作文

徽州文化口号
《徽州文化口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徽州文化口号(共16篇)】相关文章:

环境艺术毕业实习报告2023-04-17

旅游线路推广策划书2023-07-19

英语协会活动总结范文2023-06-28

关于行走的作文记叙文2022-12-28

有意义的暑假优秀作文700字2024-01-17

动漫协会活动的自我总结2022-10-2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症结及对策2022-09-24

安全问卷收获多作文2022-12-17

游记作文600字2023-09-06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