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母亲扎针灸记叙文(精选6篇)由网友“snanff”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为母亲扎针灸记叙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我为母亲扎针灸记叙文
我为母亲扎针灸记叙文
母亲一生养育过9个孩子,且有半数生于解放前。想想就能明白,在那样艰苦的生存条件下,那样密集地连续生养子女,身体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母亲与所有从旧社会熬过来的人一样,患有很多慢性病。其中对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手脚麻木与关节疼痛。每每到了冬季,手脚一沾水,就痛得刺骨。连带着手筋都开始萎缩,稍稍有些寒气,就不停地双手揉搓。
那一年,应该是1992年吧,当时住的房子取暖不好,室温也就在十度左右吧?在如此低温状态下,年近古稀的母亲手脚均不灵便,甚至连走路都有些困难。现在想起来这些,意中都懊悔不已。那时家境尚好,吃喝用度挺宽裕,为什么就没有想到买一台电暖气?贰角左右一度电亦消费得起,也许是没有如此超前的消费意识吧?
面对母亲艰难、苦涩的生活现状,意中心里也异常难过,但苦于没有解决的办法,一度忧心忡忡。
偶然的机会,意中在书柜里发现了不知是哥哥还是姐姐留下的一本赤脚医生手册与装在一个纸盒里的十几枚长短不一的针灸用针。遂决定对母亲施以针灸,以缓解其疼痛。
说起针灸,意中没有系统学过。这样说也不准确,其实根本没有学过,哪怕是会针灸之人的指点都没有过。甚至都没有见过别人针灸。所有关于针灸的知识,均来自那本赤脚医生手册,根本没有实践经验。好在那本书通俗易懂,而且对穴位的介绍与寻找皆简单明了,并注明每个穴位行针深浅及手法,非常适用。
此前,妻胃痛,姐夫牙疼,意中均尝试着用针灸帮助其缓解,且效果不错。只是没有想过某一天要施之于母亲。
对于针灸,意中始终只限于胳膊与腿部的穴位,从不敢涉及腹背、头颅,那不是意中这样业余之人所能企及的领域。而对于胃痛的足三里、三阴交,牙疼的合谷、列缺、曲池等上下肢穴位,尽可细心大胆而施为。施针前,意中对于腿疾所涉及的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商丘、行间、足临泣等穴位行针深浅、留针时长等反复琢磨透了,并先在自身这些穴位进行试针,仔细体会酸麻胀痛反映和快提慢刺、慢提快刺效果之不同。
令意中没有想到的是,母亲因为痛感极强,从而使针灸疗效非常显著。有时针还没有刺破皮肤,母亲就有了麻痛感觉,也许是真有效果,也许是疼痛转移吧?也许是两者兼有之吧?反正是行动自如了。而针灸,亦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项目。
其实,意中心里明白,母亲之所以同意意中为她实施针灸治疗,完全是出于对意中的疼爱,不忍看着意中为她着急上火。就如她临终之前的几日,不让意中离开她的视线,一旦有事离开,她就会大呼小叫埋怨意中不管她了。也许在她暮年的心里,一直与她生活了四十几年的'老儿子成了她唯一的倚靠。
所以说,如果不是意中为母亲针灸,换做任何人,相信她都不会同意的。因为她太怕痛了,太难以忍受针刺破皮肤那一瞬间的剧痛了。
记忆里,这样的冬季针灸断断续续进行了几年。,换了新居之后,冬季母亲只穿着短袖衣衫就能过冬,再也没听她说起过手脚酸麻。而每当与外人谈起新居,她不说宽敞明亮,也不说装修档次。只是满足地说,打开水龙头,二十四小时都是热水。这才是她最想最想要的,祈盼的,满意的。
流淌出来的热水,对于现代人来说太自然太简单了。而对于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人们,尤其是饱受凉水刺骨穿透并留下病痛的人们,这点热水真值得异常珍惜。
在二十四小时有热水的房子里,母亲只生活了八年就匆匆离开家人而遐举了。每每捧起当年的赤脚医生手册与那一盒针,与母亲一起生活及针灸的一幕一幕,就经久地浮现在意中的脑海,化作一缕一缕的思念,一点一点植入意中的记忆深处,成为永久的痛。
篇2:《母亲为我扎红带》阅读答案
①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
②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记得十二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经八十六岁了,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其他人也笑着,我心里深深地感动。所有孩子自出生那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执著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六十岁了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十二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我这话里边的含意,笑嘻嘻地连连说好。
③十二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七十二岁了。
④母亲呢?真棒!她信守诺言,九十八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和富于觉察力,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从来没有衰退过。而且,今年一入腊月,她就告诉我,已经为我预备了红腰带,要在除夕那天亲手给我扎在腰上,还说她要自己来绣这腰带上的花儿。
⑤除夕到了,一早儿母亲郑重地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摺得十分齐整的红腰带,打开给我看,一端是母亲用黄线绣成的“马年大吉”四个字。每个字的笔画都很规整,针脚细密。母亲抬起头看着我说:“你看我绣得还行吗?我写好了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睛看不准了,手也有些不稳了,我拆了三次绣了三次,马字下边儿的四个点儿间距总摆不匀,现在这样还可以吧。”我感觉此刻任何语言都无力于心情的表达。妹妹告诉我说,母亲在绣的时候,还换过一次线呢,开头用的是粉红色的线,后来觉得不够显眼,又换成了黄线。妹妹见了还笑着对母亲说:“你要是再拆再绣,布就扎破了。”
⑥母亲在为我“扎红”时,显得极其认真。她两手执带绕过我腰时,只说了一句:“你的腰好粗啊。”随后又调整带面,使正面朝外,再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拉紧拉直;结扣时,更打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并把带端的字露在外面。这一切,她都做得一丝不苟,庄重不阿,有一种仪式感,叫我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⑦我比母亲高出一头还多,低头正好看到她的头顶,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母亲真的老了,尽管我坚信自己有很强的能力,却无力使母亲重返往昔的生活。
⑧然而此刻,我并没有陷入伤感。因为我现在仍然拥有着人间最珍贵的母爱。我的鬓角虽然已经花白,却依然是一个孩子,还在被母亲呵护着。
⑨感谢母亲长寿,叫我们兄弟姐妹一直有一个仍由母亲当家的家;在远方工作的手足每逢过年时,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地回家过年,享受那种来自童年的深远而常在的情味,也享受着自己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的表达——孝顺。
⑩孝,是中国人视为人的准则的一个字,是一种缀满果实的树对根的敬意,是万物对大地的感恩,也是人性的回报和回报的人性。
我相信,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
此刻,心中更有一个祈望,让母亲再给我扎一次红腰带。这想法有点神奇吗?不,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选自《北京广播电视报》)
篇3:《母亲为我扎红带》阅读答案
1. 第④段中作者写道:“母亲呢?真棒!”在作者眼中,母亲的“棒”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从母亲为“我”绣红腰带、扎红腰带,能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3. 第⑨段中说孩子们“享受着自己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的表达——孝顺”,请问孩子们的“孝”表现在哪里?
4.“我相信,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篇4:《母亲为我扎红带》阅读答案
1. 母亲的身体依然健康,很棒。母亲的头脑仍旧明晰,富于觉察力,仍有丰富而敏感的情感,精神状态很棒。母亲信守诺言,早早备下了红腰带,她的爱心很棒。
2. 母亲是一个怀有深厚母爱的老人。她以九十八岁的高龄仍坚持为孩子绣腰带、扎腰带,表现了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和祝福,由此可见,她的母爱非常深厚。
3. 母亲虽然年寿已高,但孩子们仍让母亲当家,这份对母亲的尊重是“孝”;每逢过年,回家团圆,看望母亲,对母亲的牵挂是“孝”;欣喜地接受母亲给予的爱与祝福(让母亲亲手扎起红腰带),也是一种“孝”。
4. 我赞同这个观点。虽然决定幸福的因素很多,比如金钱、健康、容貌等等,但最根本的还是心灵的满足,如果心灵觉得幸福满足了,才会真正感觉到幸福。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母亲情怀》 阅读答案
2.《母亲的菜篮》阅读答案
3.《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阅读答案
4.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5.母亲的羽衣阅读答案
6.《母亲》阅读答案莫言
7.《亲吻母亲》阅读答案
8.《母亲和书》阅读答案
9.阅读答案那些卑微的母亲
10.《母亲的纯净水》阅读答案【推荐】
篇5:以我的母亲为题目的记叙文
以我的母亲为题目的记叙文1200字
三十多年前的今日,母亲用她的痛楚和满足把我带到人间,作为她生命的延续,但她给我的记忆只定格在十八岁。记忆中的母亲,温婉清丽,常常带着朗朗的笑,从未跟街坊红过脸。如今想来,那时的她应该如现在的我,总是把委屈和伤感留给自己默默承受的吧。
母亲的心灵心巧是村里有名的。有人纳鞋垫,会大老远的赶来,母亲无师自通,只随手几笔,便是一幅美仑美奂的图样,戏水的鸳鸯,怒放的牡丹……活灵活现。过年家里要贴窗花,母亲从不着急,忙到三十才会拿起剪刀,不必描样就能剪出各式花样,红通通的喜气盈人且绝不雷同,让村人称羡不已。想我今天做设计,大约也算秉承了母亲的一点天赋吧,但我觉得自己始终不及她那般的聪慧灵秀。
母亲还会裁缝,旧时的人们买不起衣服,都是扯了衣料找人缝的。每每逢年过节,母亲便忙开了,平日里不相往来的人这时都会找来,母亲总是一一应承,从不收费。七十年代的独子那是凤毛麟角,我便是其中一个。我会躺在炕上铺开的衣料上耍赖,搅扰母亲做活儿,直到母亲承认那是给我做的新衣,我才会起来,并且让母亲象模象样的给我量身才肯罢休。其实那时的我也知道母亲是在哄我,不过是感受一下被骄宠的有恃无恐的窃喜罢了。
大概是幼时体弱多病的原因吧,母亲对我的身体极不放心。村里读书的时候,倘有天阴下雨,母亲就会巴巴的跑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那时我只记得自己并不觉得需要添衣,倒是觉得自己总是搞特殊,众目睽睽之下,很是难堪。极不情愿的收下,总是催促着母亲匆匆离开。
“总是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那便是唱给我听的。我会疯玩到天黑,然后对着作业发呆,只写两行字便眼皮打架,母亲心疼我,会让我睡,然后模仿我的笔迹,一笔一划的替我完成作业。这让现在的父母看来,应该是件不可理喻的事情。那时候的她,只是朴素的爱我,爱到没有理由没有原则。亦或许,她只是简单的相信我,觉得作业不过是一种手段,应付老师让我不致挨骂就行了。事实上,让母亲代写作业的我,功课竟一直很好,并且持续到毕业。
初中的时候,母亲便得了血栓,这让我至今都觉得好人有好报,那不过是支撑着人们做个好人的.籍辞罢了。从不轻易倾吐心事的她便再没有机会表达,她无法讲话且思维不清,只有在父亲拿些老照片或是提些陈年往事的时候,母亲便会流泪,想是心里有些许的明白。
为了能常回家,我报考了离家最近的学校,每逢周六(那时候只是周日休息一天),母亲会准时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痴痴的望着我归来的方向,从不落空,谁叫也不肯离开。这让所有的人都奇怪,为什么她独能记下女儿回家的日子呢?为了这一份等待,我常旷课,逃课,推掉假日一切活动,风雪无阻尽早出现在她的视线,然后扶她一起回家。她的等待,我的归来,仿佛成了我和母亲之间无形的承诺,无论谁的失信,都是对彼此最大的伤害。
但她还是伤害了我,这样的日子不到一年,她便不愿再等我了。临终前,只是静静盯着我,久久不放。于是,十八岁便与自卑和感伤纠结在一起,郁郁的压抑了我的整个青春。
如今的我亦为人母,念及母亲的隐忍和恭俭,念及母亲的慈爱与良善,自知望尘莫及,她爱我一生,我却没有用心感悟过她的一句教诲;她爱我一生,却来不及花销我一分一毫;她爱我一生,我们始终没有一次倾心长谈。又到重阳母难之日,二十年的缅怀之情又岂是片言只字道得?不敢忆她,怕痛彻心扉,不敢忆她,怕愧疚难平。而我焉能不忆,每想到此,心绪难安,不知所言。
篇6:以我的母亲为题目的记叙文
以我的母亲为题目的记叙文
——谨以此文献给母亲八十寿辰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八十大寿了。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商量如何为母亲办理寿宴。母亲总是忙着手中的针线活,一刻没有停歇,也没吭声。我坐在母亲身旁,聆听大家的意见。一家人有说有笑,都说母亲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好好办办,风风光光。当大家最后做出决定的时候。母亲的手略有些颤抖。她挥了挥手:“不能办,不能办!”顿时,家人都感到十分诧异,沉默了,不知母亲心里是怎样想的?弟妹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希望我能说点什么。我知道母亲的性格,向来是说一不二的,说多了,她不高兴。可我又不得不说,我看了看母亲:“妈,您为我们兄弟姐妹操劳了大半辈子,够辛苦的。如今您已儿孙满堂,一生能有几个八十?我们不给您办办,岂不让人笑话。再说您那年七十岁,我们要给您办,您说要等到八十岁了才办,为何现在却反悔了呢?”母亲停下手中的针线活,叹了一口气:“这人啊,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你没听说吗?政府天天都在宣传,要勤俭节约,不许大操大办。你不听话,到时,罚你的款,问你的责!你叫妈这老脸往哪搁呀!"
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可她的每句话都触动着我的心灵。我惭愧,我内疚,我心酸。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个孩子。
一
母亲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外祖父是个生意人,常年在外做点小买卖,赚来的`钱都用来买土地,给家里置办织布机。外祖母性情温和、待人诚恳、热情大方。她每天在家纺花织布,为他人订做衣裳。母亲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几个弟弟,因为家庭的因素,她没有机会去学堂,整天就跟着外祖母,做些针线活,或者照看弟弟们。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大约十五岁时,外祖父因病去世了。之后不久,土改来了。由于家里比别人多一些田地,经济好一些,便被划分成地主成份。据母亲说,那时家里来了好多人,到处乱翻、乱挖,说他们家里藏了好多钱财,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家里稍值钱的东西都被人拿走了,剩下的就一台织布机和一口破皮箱,作为丧夫之痛的外祖母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可为了自己的儿女,她坚强地活着,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勤劳,凡事都要小心谨慎。
后来母亲长大了,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出嫁时,刚好19岁。可家里一贫如洗,无钱置办嫁妆,摆设酒席,只请了一个算命先生,看了一个干净的日子(农村常用的黄道吉日),作为结婚日。母亲出嫁的那天,没有花轿,也没有迎亲队伍。唯有的嫁奁就是外祖母亲手给我母亲缝制的两套粗布衣裳,一口破皮箱(这口箱子至今还存放在母亲的房间里),出门时,母女俩在堂前紧紧的拥在一起,哭得甚是伤心。
母亲结婚后,第三天就分了家。父亲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很少回家帮助母亲劳动。母亲一共生育了八个子女,其中两个女儿因病夭折。我有一个大我五岁的姐姐,因为要在家里挣工分,13岁就开始参加生产队劳动,每天能帮助母亲多挣几个工分(一个成年人每天计十分,未成年每天计七分)。所以,我姐姐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我稍大些后,能听懂一些道理。母亲就常常讲一些她经历的人和事,以此来激励我们要热爱劳动,好好学习,为家庭争光。我也常常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逢放学回家,或者上山砍柴,或者下地割猪草。因为爱劳动,常常得到母亲的夸奖。但有时也天真、顽皮,不免给家里惹来一些麻烦事。
我从小就喜欢看故事书、连环画。可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没办法给我零花钱。一段时间镇上在收购药材。我看见村上有人上山采药拿去街上卖后赚了钱。我心动了。一天放学回家,我也扛上锄头,背着背篓去山上到处寻找。结果,在邻村一户人家麦地的土坎边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何首乌叶。我高兴极了,抡着锄头就挖。也许是上天的恩赐,让我获得了一点意外收入。我把药材洗干净、晒干后,便卖到了街上药材收购站,得到了三十多块钱。给自己增添了一些喜欢的书籍,剩下的就交给了母亲。母亲很高兴,问我这药材在哪里挖的。我说在山上挖的,以后还要去挖,给家里挣钱。
事隔几天后,一日,我放学回家,见母亲满脸愁容,似乎在流泪。母亲见到我,非常生气,她的手在我头上挥了一下,像是要打我,然后又轻轻的在我头上拍了一下,叫着我的乳名:“新强—— 你怎么去挖烂人家的土坎,踩坏人家的麦苗,刚刚人家跑到家门口来大吵大闹......你爹妈的脸都让你丢尽了。”母亲抹去眼边的泪珠,“你犯错了,现在该怎么办,你自己想法子去!“
我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哭了:“妈——”我忏悔,我不该欺骗母亲,我不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有损别人的事。
二
二十年后,我的姐妹们都出了嫁。我们兄弟三人也各自成了家。我们从母亲手里分来了少许的土地,为了给家庭增加一些收入,我们垦荒种地、饲养生猪,还从别人那里租来土地种植烤烟。到了年底,屈指一算,除去生产成本以后,利润却十分微薄,尽管我们努力了,但始终没有走上致富之路。为这,我和小弟商量,说现在国家搞改革开放,我们家庭也要改革,不能老是待在家里,我们也要出去闯闯。兄弟俩一拍即合,之后,我们一同出了门,去了广东。
我们到汕头不久,从老家传来消息,说我母亲下地干活,从一条陡峭的山路摔下去二十多米,幸得几棵树木挡住。母亲昏迷了几个小时,手也摔断了。事发后,父亲准备给我们发报。母亲苏醒后,她说她还没有死,不能告诉我们。其实作为母亲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哪有不希望自己儿女在身边。她是怕我们得知此事后,赶回家赚不了钱。又怕我们背上思想包袱,工作不安心。我们得知此事时已是半年了。对此,我和弟弟都不禁流下热泪。之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别人那里借了些钱汇回家,并写了一封家书寄回去,安慰她老人家。
后来,我在厦门进入了一家国企,以党员的身份参加公司党委举办的一些组织活动,为公司书写一些招牌和标语。闲暇时写一些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得到公司的重视,便升了队长。领导为我备了办公桌,让我从事通讯、文稿工作。从此,我的经济开始渐渐好转,每逢过节或父母生日,我都会寄一些钱回家。而母亲每次都说,家里有吃有穿,不用我担心,让我好好工作,教育好孩子。
又一个夏天,老家的表弟打来电话,说我母亲病了,全身浮肿得吓人。之后,我赶紧打电话询问父亲。父亲说,母亲是被毒蛇所伤,昏迷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随后我赶紧在厦门有名的医院去买有关的药品,准备回家看望母亲。可电话那头,母亲却再三叮嘱,叫我千万不要回去。她说她已经是“死”过两次的人了,两次都被阎王爷打了回来,她还没有抱上曾孙...... 这次,我还是没有回家,我再次落下泪。
三
母亲过了大半辈子,出了两次意外受伤,并未患过什么大病。偶尔感冒,便自己找点草药解决。如今母亲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耳聪目明。她还能洗衣做饭,还能挑一担粪水下地干活。
母亲有一个爱好,就是常去庙堂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安,兴旺发达。母亲偶尔也看《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等。因她听不懂普通话,子孙们常为她翻译。在生活上,母亲十分节俭,从不铺张浪费,每日都是粗茶淡饭,可当做起善事来,她却很热心。她把儿女们给她的零花钱都积存起来,每当亲友、乡邻有困难时,她却慷慨解囊,或借、或赠。那年村寨上修建公路,母亲得知此事后,赶紧给我们打电话,为了家乡的建设,我们兄弟几人先后共捐了几万元钱。那条曾经陡峭的山路,经乡亲们的共同奋斗,终于在2010年顺利通车。
如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为着的母亲的事,我们多次商量,打算把母亲接到城里去生活,让她看看山外的世界,享享清福,安度晚年。可当提及此事的时候,母亲却摇着头,她说她生来就是苦命,她要干到不能动为止;她说她哪也不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她说人穷志不穷,富了不要择事(意思是不要炫耀,不要嫌弃穷人),不要忘本。
这次回乡,我本想把母亲接到城里去生活。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劝说,却未能使母亲的心动摇。她仍然坚持留在老家。我很想在家多住几日,好好陪陪母亲。可公司领导却多次打来电话,催我去上班,说公司有好多事等着我办。临行前,母亲在堂前烧上香纸,嘴里在默念着什么,我听不清。但我想这应该是在为我祈祷,为我祝福吧。母亲的举动令我十分感动,思绪万千。我禁不住又一次跪在堂前磕了三个响头:“妈,您的生日就要到了(2016年正月18日是母亲的八十寿辰)。恕儿不孝,对不起您!今日我就提前给您磕头了。”
母亲站在我身旁,理了理我的衣襟:“妈不怪你,起来吧,赶紧上班去,空手出门,抱柴(财)归家!”
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潸然泪下呢?
【我为母亲扎针灸记叙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天的感受「记叙文」2023-11-20
心内科医生转正自我鉴定2022-07-17
李清照的感人身世2022-10-25
《张海迪的故事》优秀读书心得2023-04-11
高三学生毕业个人心得总结2024-05-02
医院实习报告2022-10-08
乡村医生个人述职报告2023-06-23
关于医院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本2023-05-19
难忘的第一次500字左右的作文2023-11-26
回到古代初二作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