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高远文自胜--谈作文的立意(网友来稿)(精选7篇)由网友“啦啦啦小画家”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立意高远文自胜--谈作文的立意(网友来稿),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立意高远文自胜--谈作文的立意(网友来稿)
立意高远文自胜--谈作文的立意(网友来稿)
山东省单县教研室 杨公平
我们先来看两篇同题作文,题目都是《难忘的第一次》,有两篇作文写的都是暑假外出打工的题材,叙写同样曲折生动,一篇文章是这样作结的:当我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几张百元大钞时,我心头一阵狂喜,我还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这下可够我花一阵子的了。另一篇文章则是这样写的:我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工钱,尽管只有几张,可我却感到沉甸甸的,这是我一个假期的血汗换来的啊!现在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爸爸妈妈挣钱供我们读书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为自己昔日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感到深深的惭愧;但同时我的心底也涌出了一份自豪和欣喜--艰苦的劳动锻炼了我的体魄和意志,我长大了!很显然第一篇文章没有深刻揭示材料本身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所表现的情趣也比较庸俗,因而立意不高;第二篇文章则在结尾部分水到渠成地点明题意,而且体验深刻,情趣健康,富有积极意义,可谓是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激活了全篇,立意的深邃使文章升了格。
由此可见,立意的高下直接决定着文章的优劣,历来的文章大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立意,清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立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唐代大诗人杜牧说:“以意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鲁迅先生告诫文学青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里所说的“开掘要深”就是强调要注意立意的高远。在文学史上,选取的题材相同,但因立意不同而使作品品位不同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如同是写水泊梁山农民起义,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施耐庵忠实于历史真实,热情讴歌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反映了时代的真实面貌,揭示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所以《水浒传》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著;而发动作家俞万春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恶毒攻击农民起义,严重歪曲了历史,逆时代潮流而上,结果他的《荡寇志》为一切进步人士所不齿。再如,同是写蜜蜂酿蜜,古代有人在《题蜂》一诗中写道:“衔脂窃粉笑蜂忙,只为微躯急聚粮。念到蜜成已无份,何如花底剩余香!”,作者站在利己主义的立场上对蜜蜂挖苦嘲笑,旨趣庸俗平淡;唐代诗人罗隐在《诔蜂》一诗中写道:“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表现了对蜜蜂“人道主义”的怜悯和同情,立意同样算不得高远;而现代作家杨朔则在《荔枝蜜》中对蜜蜂唱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的赞歌:“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文章启发读者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应当像蜜蜂一样生活,对人无所求,而给予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又如,写送别的诗歌自古及今不计其数,但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特别为人所称道,原因就在于这首诗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缠绵伤感的立意窠臼,情调激昂,风格豪迈,阐释了对离别的深刻的哲理认识,抒发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尤其让人拍案称奇的是诗中点明旨意的那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还有知己,远离天涯也如同近邻。多么情真意切而又思致不凡啊!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胸襟真的可以囊括浩瀚的世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其立意的高远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首诗已成为送别诗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还有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许多描写岳阳楼的诗文中独为人所推崇,不仅是因为它有出色的景物描写,更重要的是它鲜明地表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如果没有这个崇高的主题作灵魂,景物描写得再出色,也不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那么,针对中学生写作实际来说,究竟何谓立意高远呢?我认为,就记叙文来说,应该能够做到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揭示素材所蕴涵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并且在文中显露健康高尚的情趣;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说理正确、全面、深刻、辨证,不以偏概全,不偏激绝对。
毋庸讳言,在中学生的作文实际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特,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正如鲁迅先生在批评一些文学青年时所指出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前一段时间,国内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社组织了一次想象作文大赛,参赛作品普遍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想象力贫弱,二是立意不高。如有的学生写自己发明了智能机器人,让它叫自己起床,替自己做值日、完成作业,陪自己打游戏……文章所流露出的厌恶劳动、追求享乐的思想情趣,让评委们大皱眉头。可见不注意文章的立意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曾经要求学生写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一次,我 ”,不少同学写的是“那一次,我哭了”,从写作的情况来看,造成作文水平差异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文章的立意。如有的同学写有一次出于好奇去捅马蜂窝,结果不小心被马蜂蜇了,疼痛难忍--“那一次,我哭了”;有的同学写赶庙会看歌舞,看完后却发现自行车丢了,想到回家没法交代--“那一次,我哭了”。应该说,这两篇文章的立意都有问题,或为肉体的疼痛而哭,或为财物的丢失而哭,都显得格调不高,缺少一种感人的力量。有一位同学的文章写得非常感人,我在班里读后,不少同学眼圈都红了,他是这样写的:母亲从几十里外的乡下到学校给我送衣服,我嫌母亲穿得太寒伧,就对母亲非常冷淡,催她赶快走,免得让同学和老师看到。母亲抖抖地拿出一个包裹,说是天冷了,给我捎来一件毛衣,我一看还是那件旧毛衣,就扔在母亲的车篮里,然后丢下母亲,怒气冲冲地回到教室,同学问我是谁找我,我竟然说那是我同村的一个邻居。放学后,却在校门口发现母亲没走,我非常不情愿地走上前问她为什么还不走,母亲拿出一件新毛衣,说是给我刚买的,让我试试合不合身,我借故有事把母亲支走了。几天后,我回家拿生活费,却发现母亲在打吊瓶,父亲生气地告诉我:那次母亲本来是去县城看病,顺便到学校看看我,那件新毛衣是母亲用看病的钱给我买的!我感到穿在身上的新毛衣一下子箍得难受,泪水无声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那一次,我哭了”。很显然,这篇文章讴歌伟大的母爱,立意深邃,真切感人。还有的是北京同学写申奥成功、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在国人梦圆的那一刻,我喜极而泣,流下了自豪、喜悦的泪水--“那一次,我哭了”,立意同样不错。
由此可见,记叙文要做到立意高远并不难,无非是在文中自然、真切地表现爱国心、父母恩、师生情、同学谊、奋斗志、英雄气等,一句话,表现、弘扬真、善、美。当然了,文章不是不可以写假、恶、丑,但关键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眼光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如《生活告诉我》这样一篇作文,意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不少同学能够选取生活中打动自己的“闪光点”,阐释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一部分同学大胆触及生活中的不良现象,选材不可谓不真实,但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同学一味追求“暴露”“写真”,缺乏深刻的立意。比如一位同学写的`是发生在学校餐厅里的不文明现象:买饭时,经常排成长龙,有些同学不讲文明,不遵守秩序,随意加塞,结果老实排队的同学吃了亏。对此,作者没有分析造成排长龙的原因,没有提出改进管理方法的意见,也没有对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提出批评,从而倡导讲文明、讲公德,而是得出了老实人吃亏的结论。既然老实人吃亏,那岂不是要大家不讲公德,都去搞歪门邪道吗?立意的平庸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
再拿议论文的写作来说,如写《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论述失败并不可怕,相反失败往往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它能使人汲取教训,在以后的拼搏中做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有的同学却写道:古往今来任何人的成功都经过了失败,只有经历失败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失败并不可怕,相反失败是多多益善。很显然这种说法是十分偏激和绝对的。又如写《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一个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一个是强调人在环境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不管强调哪一点,都要注意说理的辨证性,否则,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就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否定环境对人的影响,都是肤浅的,也可以说是立意不高的。
需要注意的是供材料作文的立意,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那就是文章的立意要受到材料的限制。要舍得在立意的确立上下功夫,应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也就是说要认真研读、品味原材料,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含,从而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的立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它与一个人的思想、见识、胸襟、阅历、情趣等方面是分不开的,正所谓要“作文”先“做人”,因此,要写出立意高远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就必须注意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社会和人生,注意广泛的阅读,主动接受健康高尚的思想情趣的熏陶,还要注意对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一句话: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只有在生活中,在书本中,才能提升你的思想、陶冶你的情操、开阔你的胸襟、增长你的才干、丰富你的学识……若能如此,何愁写不出认识深刻、旨趣高雅的好文章来。
总之,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要注意挖掘素材的内涵,升华文章的主题,从而提升文章的品位。当然,一篇文章的成功,需要我们在多方面下功夫,但立意是第一位的。
作者邮箱: ygp_jys@163.com
篇2: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谈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谈
[作者] 庄静平
[内容]
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题型之一。由此,材料作文的写作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一定的难度,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摸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审题立意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从“四角度”审题立意
我们知道,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或幽默漫画,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而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材料作文主要可从四个角度审视: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以下面的材料为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以上看来,如果我们能够对一则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分析,那么就会有许多观点从中产生,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来。
(二)照“五步骤”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中,学生如何能够准确、迅速地审视所给材料的全部信息,整理出这些信息对于立意的启发性?这就涉及到材料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只有按照这些步骤,才能抓住重点,兼顾一般,我认为,审题立意可分为五个步骤:
1.熟读理解原材料,这是多角度立意的`前提。
要读懂原文,透彻地理解原文,这是最基本的。如果不理解原文的基本观点,没有把握住原文的中心,要选择好立意点是不可能的。
2.采取列式的办法理解事件、现象的参与者,参与因素和结果。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非常有利于弄清所给材料中的全部信息。例如1980年高考作文题《画蛋》的材料作文,就可采取下列列式的方法:
画蛋
达・芬奇(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里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佛罗里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地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
根据上则材料,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图表:
(附图 {图})
这个式子列出后,不仅达・芬奇刻苦求学、重视基础的原意仍然存在,而且其中的其它信息,即以教师、家长来立意也能显现出来了。
3.运用纵向思维进行合理地推测想象,把推测所得标在采取列式办法的图示“结果”一栏之后,则成为若干“立意”意向(“参与者、参与因素,结果”同前):
立意
①A.育人必须得法。 B.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
②A.择师以教,育子成才。 B.培养孩子是父母的天职。
③A.勤奋出天才。 B.要注重基础。
4.以第三步中的图示为依据进行思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整体的思考;二是对各部分的思考。部分思考中第二步已看出可以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去理解。整体思考主要抓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理解,从而得出“好苗还需好园丁”,“师之教有方、徒之学不怠”等观点。
5.确定整体或局部思考的某一点作为写作中立意的观点。其中注意的是:一要把好筛选关,立意与材料无关的淘汰;二要选择感受较深的立意;三要现实意义大。
所以,如果我们在写作中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审题立意,就不会找偏或找错观点,更重要的是会指导我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思考同一材料,那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会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三)据“六文体”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就内容来看是各不相同的,就文体来看也是如此。而不同文体的材料,正是我们材料作文的对象,而且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果我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这不同的特点就为我们解决不同文体的材料的审题立意提供了一条捷径。下面就常见的六种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谈一些方法、技巧。
1.原文是记叙文,则了解所记叙的人、事及表
篇3:《黔之驴》谈作文立意
《黔之驴》谈作文立意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文体为寓言。
一、虎非“虎”也
寓言就有寓意。其所写的形象可以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构思。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国家繁荣发展的大局中,作为国人,我们应尊重他人、他国的风俗习惯,做到不卑不亢,和睦共处。倘若把自己当作“虎”而非要吃掉“驴”不可,何谈共同发展?据此可拟《别欺负“外来和尚”》的文题,论一论自己的认识。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我们往往倡导人与其他动物的和谐相处,以利于生态的平衡。是否可以让其他“低等动物”也友好相待,共同繁荣呢?由此立意,拟出个《“虎”不是山中之王》的佳题,学写童话、寓言,比写人应保护动物的立意可能更高,更别出心裁吧?
二、“驴”不止二技
《黔之驴》一文中,驴除了“一鸣,一蹄”以外,似乎别无它技。余下留给人的只有令人深恶痛绝的卑视,再无半点怜悯之心。每当读到此,我都不由地要为“驴”扼腕而叹:生活中又何尝不是“驴”多而“虎”少,弱者多而强者少呢?是弱者,就应有允许弱者生存的方式和空间,是弱者,也应有弱者呐喊的权力才对,总不能伸着脖子等死,被踢了一脚就咽气吧?写一篇《“驴儿”当自强》如何?即使死了也要死得坚强,死得其所,死得一鸣惊人,而非给人“死不足惜”的鄙视。再试拟题《试论“黔之驴”》、《驴的哀怨》。
《倾听“驴鸣”》也颇为精彩。在立意上借“驴”的一鸣去反映诸多的社会现实,形式上新颖别致,可以避免落俗!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写作是作文与做人的统一,作文与生活的统一。谈一谈“黔之驴”,也有助于课文与生活的统一。
“驴儿”不止“鸣、蹄”之二技,也许哪一天就会上演一出“驴儿”踢死“老虎”的好戏――等着瞧吧!
三、虎、驴本是“一家”
虎、驴均是动物家族中的一员,既是一家,则可资源共享。你吃你的肉,我食我的草,相安无事,多好!别仗着自己的血盆大口就以为“此山是我呆,此路是我开”的,大家都有份儿。况且,虎一开始还是挺怕驴的,虎就让一让,让人“三棵草”又何妨?想想古人争地还能“让人三尺”呢,何怜“三棵草”乎?
鉴于上述分析,想必你亦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如鱼刺在喉,不吐不快也。历史的画面,现实的生活历历在目。写一篇《虎≥驴?》,叙一叙生活中的'人与事,得与失,辩证地分析问题!中美贸易问题或许就是很好的素材。人类需要大同的社会,何不让需要成为现实?
四、“好事者”哪去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后文巧妙地将“好事者”一笔撇开――因为他同后面的情节没有关系。但读者的思维却不能因此嘎然而止。从驴被“断其喉,尽其肉”的悲惨结局看,“好事者”实为“坏事者”!把驴运来了,就要善待它。既不能因“至则无可用”就忽视它真正的价值,更不能“放之山下”任其自生自灭!想来,好事者没有事前认真分析:我要这驴做什么?它确实又能做什么?即使什么也不能做,也不能“驴放南山”,以至“驴入虎口”啊!你是解决了虎的一日三餐,却也伤了驴的一命哟!
韩愈在《马说》中曾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既为驴而叹,也怪“好事者”非伯乐也。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成堆的进口机器锈成了废铁,高薪聘用的人才被束之高阁。究竟是缺少可用的人才,还是缺少识人才的“人才”呢?王勃在《藤王阁序》中有两个句子说得好: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现可改为:屈驴子于山下,非无伯乐。以这样的角度分析,习作思维角度可谓别有洞天。如:《别做“好事者”》、《为“好事者”上一课》、《寂寞的驴》……
文中的“好事者”又可被视为一个不关心他人生命的人。用《驴之死》来透析社会中某些人对生命的践踏与戕害,批驳假药、假酒,“假”字当头的不法之行给社会带来的公害。这种由此及彼的独特体验视角难道还不能震撼人的视听?此外,《鸣・蹄・生命》,也可将生命演绎得让读者耳目一新,掩卷长思……
散文大家柳宗元是不会想到《黔之驴》会带给后人如此多的美妙联想的。这不怪先生,只要我们乐于钻一钻,视角宽一宽即可!磨磨脑子比较累,但是能活跃思维,深入思考,开阔视野,教师有所益,学生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篇4:安徽中考作文解析:立意高远不落俗套方可拿高分
在你的记忆深处,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是你最牵挂的,或者是最感激的?上午,首场语文考试结束,考生陆续走出考场,今年中考作文是半命题“你是我最____的人”。
【题目】“你是我最____的人”
“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写作文的能力,又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
正是因为“半命题”作文题目限制性和灵活性兼具的特点,近几年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主要命题题型之一,备受命题老师的青睐。
与中考语文作文一样,今年,合肥市中考语文作文仍为半命题作文,请以“你是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篇文章。其中,题目给出了四个备选词,分别为牵挂、感激、欣赏、贴心。希望考生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根据要求,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题目中,还特别提醒考生不要抄袭或套作,“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对作文字数的要求,则要求不少于600字。
【解析】要立意高远,避免落入俗套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后,不少学生反映,今年中考语文作文并不难写。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也曾写过往年的作文题。
合肥一语文老师认为,对学生来说,这道作文题,基本都没有审题障碍,都能写得出来。不过,题目容易写,并不意味着容易拿高分。
因为这道半命题作文的考查角度贴近学生生活,叙述“我”的思考和感悟,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在注重抒写真情的同时,还要立意高远,不落俗套。因为,这种故事性较强的作文题,会让考生有话说,但是,很多考生选择的故事类型相同,没有创意很难打动阅卷老师。
值得提醒的是,今年,中考语文考纲规定,作文满分是55分,其中“文章表达”占30分,“文章内容”占25分。
这也要求考生要特别注意自己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文章结构安排,对遣词造句的要求更高。
延伸阅读
历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回顾
20:以“难忘那___的眼神”为题,考生可以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以“说说我自己”为题,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自己的感悟、认识。
:那段____的日子 ,从以下四个词中选一个填入空白处写作:温暖、孤独、自由、烦心。
:以“____在其中”为题,可以从“趣”、“美”、“情义”、“做人”中选填,也可以填其他词语。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篇5:例谈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对材料进行阅读,经过分析、筛选、梳理等解题过程,提炼出中心论点,确立文章“主脑”,是议论型作文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准备状况直接影响着作文的质量好坏。本文谨就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谈谈教学体会。
一、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必须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多角度挖掘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千万不能理解到一点意义就据以立论。
材料往往有多义性,它总在说明一个主要意思的同时,附带着好几个层次不同或角度不同,但与其或多或少有点关系的意义。比如材料一:
鲁有执长竿而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这则材料至少蕴含着四个意义:1、自诩见多识广的经验主义要不得;2、轻信盲从可悲;3、要善于思考,多角度思考;4、探索真理需要持之以恒,积极进取。这是我们从老父的言和执竿者的行等角度观察思考而得的。
所以,阅读材料,进行解题和立意时要广开言路,要尽可能罗列出材料所含有的全部意义。思路越开阔,分析的角度越多侧面,立意的余地就越大,立意的准确性就越高,要使立意深刻和新颖,也就有了基本保证。又如材料二:
乌鸦兄弟俩同住一个窝,有一天,窝破了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到了严寒的冬天,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大乌鸦想: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的。小乌鸦也这么想。结果,窝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这则材料的意义也不只一个。如果我们抓住其中一个意义就以为理解了,就以为可以据此立意了,那就很盲目。这则材料有这样几个意义:1、小洞不补大洞吃亏;2、懒惰没有好结果;3、不能存有侥幸心理;4、人需要协作精神;5、自强自立才能创造幸福生活。但第1项意义偏题,全文主旨不是告诉我们要从小洞补起。第2项意义,主旨接近了,但欠深入,只停留在表象上。第三项意义,与第2项意义差不多处于同一层面,没有深度。只有第四、五项意义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本质特征。我们只有打开思路,一一列出材料含有的意义,才能进行浅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甄别以及新异意义和陈旧意义的筛选。
二、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各种含义后要明辨关系、紧抓要点,作为提炼论点、明确中心的出发点。
明辨关系、紧抓要点的内容之一是:明辨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考虑社会需要。例如材料三: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我们在正确把握住材料的两个内容要点:“社会存在‘公众冷漠’现象”和“世上不乏热心人”之后,就要舍去其一,留下一个,确定其为立意依据。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是激浊扬清,歌颂成绩,针砭时弊,需要反映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万众一心建设四化,众志成城振兴中华,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只是阳光下的阴影。换言之,成绩是主流,失误是支流。我们理应偏好于“歌颂”,确定“世上不乏热心人”为立意依据。
依据这个要求来解题立意,可以使我们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避免情绪偏激,弥补认识不足,保证立意的正确性。
明辨关系、紧抓要点的内容之二是:明辨材料要素的主次关系,扣住重点,剔除枝蔓,以相对集中思维,避免头绪混乱,干扰立意。如材料四:
琳衡·德穆特是马克思家的女佣人,也是马克思一家风雨同舟的战友。有时马克思暴跳如雷时,别人吓得避之不及,她却“直入狮穴狠狠教训他一顿”。马克思对她反而更敬重。
阅读分析这则材料,首先要注意区别开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其主人公是琳衡·德穆特,而不是马克思。然后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住它所包含的意义:1.要敢于直言;2.要敢于批评大人物;3.“畏友”可敬。
三、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必须注意深入开掘,撇弃浅层意义,探讨深层意义,选取精粹,奠定立意准确、深刻、新颖的基础。
譬如材料五:陈毅元帅酷爱读书。有一天他吃糍粑,注意力却在书上。糍粑本来应蘸糖吃,他竟蘸上墨汁往嘴里送。大伙瞧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平静而诙谐地说: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对此,我们不妨先回忆陈毅同志的为人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建树,接着分析材料要点,积极探讨读书和做人的关系,打开思路,在整理出材料各层面上的多元意义的前提下,排除其浮在表层的意义:1.陈毅勤奋好学;2.陈毅虚怀若谷;3.陈毅诙谐幽默;4.陈毅读书专心致志等等,而取其深层意义:1.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做人;2.做人就要读书,不读书,不知理,是盲目的做人;3.读书的态度如何,可衡量出一个人做人的准则。
这是解题和立意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重要阶段,也是满足一题多作、旧题新作、难题巧作的写作要求的必要条件。
四、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还要注意便于由点及面,联系社会现实,体现典型性,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比如材料六:爱因斯坦成名前,在纽约街头,有人问他:你怎么穿得这么破旧?他说:反正这里没有人认识我。爱因斯坦成名后,别人又问他:你怎么穿得这么破旧?他答道: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
这则材料,不仅陈旧,而且其主题也通常只被认为是“赞扬爱因斯坦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若依此解题立意,文章大概就很难出新。所以我们要另找出路,由材料要素中主人公成名前后衣着始终如一这么一个“点”,想到主人公向来衣着朴素与其科学成就的联系,以及所体现出的可贵精神或品质这个“面”,深刻领悟到爱因斯坦不在乎衣着,不介意外观形象修饰,才有足够精力投入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丰硕成果;他拥有自己的个性追求;他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不追求物质享受而孜孜以求事业成功,体现了他为人类谋利益的忘我精神;他不慕富贵荣华,而把荣誉视为更大的鞭策,……进而联系社会生活,想想自身:哪一点对我们的成长、对我们的社会意义最大。这样,真情实感就容易被投注到文章中去,立意的新颖性和深刻性就容易被反映,从而充满时代感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篇6:化大为小巧构思--谈中考作文选材立意
中考作文在命题上不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发挥空间,有利于考生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作文题目“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题目“我想唱首歌”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是,这样的命题覆盖的材料外延因限制少而无穷大,给我们在选材立意带来了挑战。因此,化大为小无疑是较好的构思方法。
以“我想唱首歌”为例我们首先通过审题确定题眼为“唱歌”,对于“唱歌”的内
通过加入限制语的方法来缩小材料的范围,带着问题来落实具体的素材,如“我想为谁唱歌?”如此一来,就化大为小,确定了相对集中的写作素材。比如“我想为祖国唱首赞美的歌”、“我想为自己唱首鼓励的歌”等。
素材落实后,根据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题目的要求渗透于其中,解读出素材最核心的、最本质的意义,那么文章的中心也就在思考中彰显无疑了。然后,我们再围绕中心选择具体的写作内容。例如,“我想为祖国唱首赞美的歌”这个素材,我们要理解一些相关问题,“我为什么要赞美祖国?”、“哪些方面值得我来赞美?”、“通过哪些具体内容体现我的赞美之情?”等,最后,可以重点写三个方面内容: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礼赞、对祖国丰厚文化底蕴的感悟、对人民勇于创造精神的歌颂。
这样就把一曲赞歌用翔实的内容具体地加以体现,避免了生硬抒情和空洞的议论。
闸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谢琳
篇7:话题作文,教你一招学拟题--兼谈话题作文的立意(网友来稿)
安徽 涡阳一中 尤振河
(一)
近几年,话题作文是“去年今日此卷中,一年更比一年红”。一方面,话题作文所给的信息充足,同学们易于联想与想象,能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迅速进行审题与立意;另一方面,话题作文的限制较少,也能让同学们很快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在考场上尽情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话题作文的材料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同,一般的材料作文立意没有明确地指向,它近乎读后感。只要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理可言,都可以成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写作的角度,一个联系现实的角度,或者说是生活中众多现象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出题者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所给的自由空间比较大,你可以撇开材料,也可以利用材料。
提示语一般是学生写作时立意的思维原点。它提示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联想与想象,进而联系生活,谈及与话题有关的人、事、理。
“三自”地要求,其实是解除了以前高考作文的限制,给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
(二)
我们了解了话题作文的特点后,下一步就是利用所给的材料来拟题。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我们都应该对所给的材料给以重视。再说,好题文半,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应该也是作者能力地反映和思想地结晶。通常,拟题也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一个环节。文思受阻,文题黯然;思路畅通,整篇闪光。那么,思路从哪里来?--利用好所给的材料进行审题与立意,无疑是打开文路的一条捷径,“就地取材巧经营,一枝一叶总关情”。
材料一:
①印度诗人泰戈尔写过“尽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怀里,天空总是无限遥远”。
我国诗人顾城在《远与近》这首诗中写道:“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②星际之间有距离,人际之间也有距离。距离可以无限远,也可以无限近。距离太远,让人产生思慕与渴望;距离太近,又会产生种种碰撞与矛盾。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阻隔。
③请以“距离”为话题,④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题自选。
这段材料由四部分组成:材料-①,提示语-②,话题-③,要求-④。
我们把目光锁定在材料和提示语上:
“尽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怀里” ----------(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抱在怀里是因为爱------------------(由表及里)
↓(第二次联想)
什么是真正的爱-----------------(立意)
↓(第三次联想)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爱而不给他人他事他物留下太多的空间-(现实)
↓(第四次联想)
爱他,就给他属于自己的天空-------------(题目1)
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微不至,细心周到。是爱,让家长们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捧在手里,孩子们因此失去自主,失去个性,以致养成自私、霸道、甚至无情无义……我们可以通过作文来呼吁社会,呼吁家长:给孩子一点距离,一点自由,一点可以任意伸展的空间。-(写作的角度)
爱我的心,放放放------------------(题目2)
只要用一颗爱己之心去理解、关爱、奉献他人的心,那么心与心之间就没有了距离。--------------------(写作的角度)
…………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远与近是相对的--------------(由此及彼)
↓(第二次联想)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学会理智地辨证地看问题--(立意)
↓(第三次联想)
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因亲情而惑于情昧于理(看待人事无距离),也有很多人因好恶而一目障叶,拒人千里(看待人事有距离)。-----(现实)
↓(第四次联想)
感情的天平/心灵的砝码------------(题目1)
给感情订作一把尺子-------------(题目2)
距离--情感的法官-------------(题目3)
感情的亲疏因认知而不同,距离的远近也因情感各易。只要我们道德的天平不因感情而倾斜,那么距离--这个情感的法官会公正合理地裁判出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什么是真正的假恶丑。------(写作的角度)
“距离太远,让人产生思慕与渴望”------(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距离产生美-----------------(立意)
↓(第二次联想)
生活中,有多少人事因距离产生许许多多恩恩爱爱、悲欢离合的美丽故事。--(现实)
↓(第三次联想)
距离是一首永恒的歌-------------(题目)
远离家乡,会翘首期盼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游子在外,会朝思慕想牵挂自己的那份亲情。是距离,让爱情这首永恒的歌从古唱到今,从茹毛饮血到地老天荒。------------------(写作角度)
“距离太近,又会产生种种碰撞与矛盾”----(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当利益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将做何选择?---(立意)
↓(第二次联想)
我们该不该悄悄地离开------------(题目)
功名利欲离我们太近了,我们就禁不住诱惑,我们是不是与它们保持一点
距离?或者是不是该悄悄地走开?----(写作角度)
“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阻隔”-------(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宇宙因其遥远而让人充满遐想和探索的欲望。-------(现实)
宝岛台湾因一道浅浅的海峡而至今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实)
↓(第二次联想)
随着祖国的强大,我们将来不仅能征服太空,我们同样能用我们的智慧建设一个和谐、民主、幸福、美满的祖国大家庭。---------(立意)
↓(第三次联想)
不要让距离成为距离-------------(题目)
神五神六的发射成功,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太空之行,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热血沸腾。无论从时间的距离还是空间的距离,我们中国人都让世界瞪大了眼睛。同时我们也相信,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都在共同努力,超越时空地阻隔,让心与心走在一起,齐声合奏一曲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写作角度)
材料二:
或哭,或笑;或喊,或叫。这只木偶,演得逼真极了。
许多人在看,不住地鼓掌。
人们都说:演得像,演得好。
木偶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尽了风头。
别看木偶在台上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到台后看看,有几根绳在牵着他呢。是走,是跑;是立,是卧;是哭,是笑;是喊,是叫;都由操纵者说了算。
没有灵魂,就只能任人摆布。
请以“灵魂与摆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但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字数800以上。
思维与想象的方法同上:
请看下表:
话题作文,教你一招学拟题
--兼谈话题作文的立意
安徽 涡阳一中 尤振河 邮编 233600 电话 0558-7295501
(一)
近几年,话题作文是“去年今日此卷中,一年更比一年红”。一方面,话题作文所给的信息充足,同学们易于联想与想象,能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迅速进行审题与立意;另一方面,话题作文的限制较少,也能让同学们很快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在考场上尽情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话题作文的材料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同,一般的材料作文立意没有明确地指向,它近乎读后感。只要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理可言,都可以成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写作的角度,一个联系现实的角度,或者说是生活中众多现象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出题者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所给的自由空间比较大,你可以撇开材料,也可以利用材料。
提示语一般是学生写作时立意的思维原点。它提示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联想与想象,进而联系生活,谈及与话题有关的人、事、理。
“三自”地要求,其实是解除了以前高考作文的限制,给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
(二)
我们了解了话题作文的特点后,下一步就是利用所给的材料来拟题。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我们都应该对所给的材料给以重视。再说,好题文半,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应该也是作者能力地反映和思想地结晶。通常,拟题也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一个环节。文思受阻,文题黯然;思路畅通,整篇闪光。那么,思路从哪里来?--利用好所给的材料进行审题与立意,无疑是打开文路的一条捷径,“就地取材巧经营,一枝一叶总关情”。
材料一:
①印度诗人泰戈尔写过“尽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怀里,天空总是无限遥远”。
我国诗人顾城在《远与近》这首诗中写道:“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②星际之间有距离,人际之间也有距离。距离可以无限远,也可以无限近。距离太远,让人产生思慕与渴望;距离太近,又会产生种种碰撞与矛盾。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阻隔。
③请以“距离”为话题,④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题自选。
这段材料由四部分组成:材料-①,提示语-②,话题-③,要求-④。
我们把目光锁定在材料和提示语上:
“尽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怀里” ----------(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抱在怀里是因为爱------------------(由表及里)
↓(第二次联想)
什么是真正的爱-----------------(立意)
↓(第三次联想)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爱而不给他人他事他物留下太多的空间-(现实)
↓(第四次联想)
爱他,就给他属于自己的天空-------------(题目1)
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微不至,细心周到。是爱,让家长们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捧在手里,孩子们因此失去自主,失去个性,以致养成自私、霸道、甚至无情无义……我们可以通过作文来呼吁社会,呼吁家长:给孩子一点距离,一点自由,一点可以任意伸展的空间。-(写作的角度)
爱我的心,放放放------------------(题目2)
只要用一颗爱己之心去理解、关爱、奉献他人的心,那么心与心之间就没有了距离。--------------------(写作的角度)
…………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远与近是相对的--------------(由此及彼)
↓(第二次联想)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学会理智地辨证地看问题--(立意)
↓(第三次联想)
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因亲情而惑于情昧于理(看待人事无距离),也有很多人因好恶而一目障叶,拒人千里(看待人事有距离)。-----(现实)
↓(第四次联想)
感情的天平/心灵的砝码------------(题目1)
给感情订作一把尺子-------------(题目2)
距离--情感的法官-------------(题目3)
感情的亲疏因认知而不同,距离的远近也因情感各易。只要我们道德的天平不因感情而倾斜,那么距离--这个情感的法官会公正合理地裁判出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什么是真正的假恶丑。------(写作的角度)
“距离太远,让人产生思慕与渴望”------(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距离产生美-----------------(立意)
↓(第二次联想)
生活中,有多少人事因距离产生许许多多恩恩爱爱、悲欢离合的美丽故事。--(现实)
↓(第三次联想)
距离是一首永恒的歌-------------(题目)
远离家乡,会翘首期盼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游子在外,会朝思慕想牵挂自己的那份亲情。是距离,让爱情这首永恒的歌从古唱到今,从茹毛饮血到地老天荒。------------------(写作角度)
“距离太近,又会产生种种碰撞与矛盾”----(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当利益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将做何选择?---(立意)
↓(第二次联想)
我们该不该悄悄地离开------------(题目)
功名利欲离我们太近了,我们就禁不住诱惑,我们是不是与它们保持一点
距离?或者是不是该悄悄地走开?----(写作角度)
“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阻隔”-------(话题材料)
↓(第一次联想)
宇宙因其遥远而让人充满遐想和探索的欲望。-------(现实)
宝岛台湾因一道浅浅的海峡而至今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实)
↓(第二次联想)
随着祖国的强大,我们将来不仅能征服太空,我们同样能用我们的智慧建设一个和谐、民主、幸福、美满的祖国大家庭。---------(立意)
↓(第三次联想)
不要让距离成为距离-------------(题目)
神五神六的发射成功,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太空之行,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热血沸腾。无论从时间的距离还是空间的距离,我们中国人都让世界瞪大了眼睛。同时我们也相信,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都在共同努力,超越时空地阻隔,让心与心走在一起,齐声合奏一曲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写作角度)
材料二:
或哭,或笑;或喊,或叫。这只木偶,演得逼真极了。
许多人在看,不住地鼓掌。
人们都说:演得像,演得好。
木偶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尽了风头。
别看木偶在台上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到台后看看,有几根绳在牵着他呢。是走,是跑;是立,是卧;是哭,是笑;是喊,是叫;都由操纵者说了算。
没有灵魂,就只能任人摆布。
请以“灵魂与摆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但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字数800以上。
思维与想象的方法同上:
请看下表:
材 料 拟 题 立 意
着眼于整个故事 要做就做我自己 木偶的悲剧是在别人地操纵下演绎着生命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不能步木偶后尘。
或哭,或笑;或喊,或叫 呐喊着前进 哭笑喊叫都为舒展自己的个性,前进的路上,我们需要呐喊。
演得像,演得好 多为自己的生活叫好 生活不是演戏,生命的主宰是自己,为自己加油。
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尽了风头 木偶的心事 通过木偶的独白与人类行为的对比,突出人类个别心灵与行为的肮脏与卑劣。
台上--台后 灵魂的角色 为功名利欲所摆布的人生,预示着其将有可能从天堂落入地狱。
有几根绳在牵着 与爱同行 让爱牵着自己的灵魂,传递至真,至善,至美。
由操纵者说了算 让公平说了算 只要让灵魂的法官--公平做主,难道我们还不能摆脱假恶丑吗?
没有灵魂,就只能任人摆布。 给灵魂定位 什么样的灵魂才能不任人摆布?人,总得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
俗话说,文无定法,作文的拟题也是一样。这往往和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看问题的角度、做事的风格等有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成功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本文的意图也是希望能给同学们一点启发。只要同学们在日常训练时积极准备,大胆探索,那么,成功的花儿会向你绽放她最美丽的笑容。
作者邮箱: gyyzh92@yahoo.com.cn
[话题作文,教你一招学拟题--兼谈话题作文的立意(网友来稿)]
★ 孙云晓评高考作文
★ 如何备考高考作文
【立意高远文自胜--谈作文的立意(网友来稿)(精选7篇)】相关文章:
第15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过渡照应(z)2022-04-30
高考作文高分八个写作技巧2023-12-21
企业理念表述语2022-05-06
第23讲:考场作文修改润色能力?重视修改(z)2023-02-27
甜甜的泥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10
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2023-02-2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作文试题(网友来稿)2023-02-10
惠州高三调研一作文2024-05-14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迎自己,赢自己”2023-02-23
如何写材料型话题作文的方法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