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知识》650字作文

时间:2023-04-29 08:23:09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知识》650字作文(通用26篇)由网友“扛瓶金大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知识》650字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谈知识》650字作文

篇1:《谈知识》650字作文

《谈知识》650字作文

作文刚开始,我先问大家一个迷语:从书本抖落进空荡荡的头脑里的灰尘是什么呢?――呵呵,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灰尘就是知识!

在我眼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工作,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更是生命的延续。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它可以给人勇气,立志和成功。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宁愿少吃一顿饭,少睡一会觉,也要用挤出来的时间读书,获取知识。他们疯狂的读书,迫切的吸取知识,甚至有的人把知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种对知识的狂热与追求真理令我震惊与钦佩,但是相反有的人却把知识看得一文不值,他们已学会了满足,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满足于现在的享受,他们满足与现在靠着父母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条件,他们本着花钱就读高中,上大学的错误观念整天不学无术,天天高枕无忧的憧憬未来。但是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如此强烈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谁又会给他们让出一席之地呢?

知识就是财富,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满,准备回国,美国五角大楼海军军长丹尼尔说:决不能放走钱学森,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重要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活毙了,也不许他离开美国!他大声嚷到: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过五个师!钱学森可以用知识为国家创造无数财富,这不正说明了知识的重要吗?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在未来的社会里人人都没有了知识,那我们用什么来生存?这不就足以证明知识就是财富吗?知识是无限的,正如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么做为我们是因为生命的智慧而放弃求知,还是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和无限的知识博一博呢?

篇2:知识改变命运作文650字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650字

人物:赵林,一个憨厚老实,却不思进取的阔公子;张力,勤奋好学,家境贫寒的读书生。这两位可是十足的铁哥们,也是一对欢喜同桌。他们是山东济南人。

时间:6月

背景:这两位书生正预备体验:“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阵势——高考。

第一幕  张力:(埋头苦干,咬着笔杆,紧皱眉头)这题怎么这么棘手呀?

赵林:(翻阅着动漫,嚼着泡泡糖,高跷二郎腿)哎,不会做就别做了呗!动漫多好看呀!

张力:(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兄弟,现在可是关键时期,咱们马上就要经历“一考定终生”了,多花点心思学习吧!

(话外音:看潮起潮落,赏花开花谢,高考在考生们的提心吊胆中已经过去,丰收的秋天,北京大学迎来了又一批学子)

张力:(怀着无限憧憬,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北大西门前)啊,我魂牵梦绕的圣地,末名湖,博雅塔,我来了!

赵林:(穿着一身名牌,慢慢驾奔驰轿车经过北大西门)咦,你怎么在这儿,张力?你考下了北大吗?

张力:(万分惊喜)对呀,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你呢?在你父亲的北京分公司做经理吗?

赵林:(万分惊喜,十分自豪,拍了拍胸脯)我是黑鸟木头市场的总经理呢!

张力:(十分钦佩)恭喜恭喜。

话外音:两个铁哥们又在北京相遇,一个选择了书,另一个选择了经商,5年后,他们的境遇如何呢?

(在北京一家微软公司的门口)

张力:(匆匆忙忙正摸索着钥匙,欲驾车回家)喂,赵林,好久不见,还好吗?我是张力!

赵林:(忽然转过身,看见旧友,激动不已)赵林,我现在好后悔啊,父亲的'公司已经被环保局命令关闭了!现在没有文凭的我只能为别人打工了!书,真是一笔财富!

张力(微微一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没关系,趁现在还年轻,再读些书,为自己铺设通往明天的道路!

赵林:(热泪盈眶)我能行,让书走进我的生活,我的未来还有梦!

(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眼神里充满了一种叫“坚信”的东西)

篇3:知识竞赛作文650字

宽容,犹如一道彩虹,会给你带来美好的时光;宽容,犹如一盏灯,帮你照耀前方的路;宽容,犹如一位老师,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

12月9日下午两点整,我们快速排好队,迫不及待地走上电教室参加经典知识竞赛。

来到电教室,我们就看到黑板上那一排大字——五年级经典知识竞赛。他们就像一个个活宝,在向我们招手。不久,比赛开始了,我们先看了四个小节目,都非常精彩,我们也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有朗诵,有唱歌也有背诗,一个比一个丰富多彩。

接下来,是竞答赛环节了,我又心潮澎湃又提心吊胆。

第一环节——必答赛。我们选择了1号签,里面的题出乎意料。坐在选手区的选手也瑟瑟发抖,脸上减少了红润,手不由自主地摸这摸那,嘴唇苍白了许多,两排雪白的牙齿上下地抖动着,整个人都紧绷着。前两题选手们都能对答如流,虽然带着一点儿小紧张,但也算可以了。其他班同学也不甘示弱,像一头头野牛。

第一环节结束后到了抢答赛。抢答赛很激烈,每次得分后都会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特别是我们班,因为我们想用热烈的掌声减少他们的压力。听到掌声后,他们也放轻很多。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惊险赛了,惊险赛果然惊险,可以自己选择分值进行答题,错的倒扣30分,但我们也会给答题人一阵掌声。惊险赛里,选手们对之前更紧张了,不过对手却轻轻松松。到我们班时,因为有一位同学太紧张而忘记了。在场的同学们都屏息凝视,双眼放大一百倍看着那位选手,眼里充满了期待;那位选手也尽量调整自己的呼吸。但,还是输了。

最后,成绩排名出来了,五(3)班第一;五(1)班第二;我们班和五(4)班并排第三。虽然我们输了,但我们虽败为荣,我们领悟到了——宽容,将拥有愉快的心情。我们不能互相打击和气馁。

篇4:知识竞赛作文650字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奥运会将于8月8日在北京拉开序幕。为了庆祝这件体坛盛事,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迎奥运、促和谐”知识竞赛活动。

消息传来,各班同学磨拳擦掌。我们班也积极投入到备战之中。我们老师还叫我们先把奥运知识读本里的相关知识记下来,然后再来选代表蚕赛。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由我和另外3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去参加比赛。老师还叮嘱我们下去还要多看书,以便在大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终于等到了比赛那天,少先队大队部叫各代表队去抽签,我们抽到五号签,就在五号座位上坐下来。比赛前,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比赛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必答题,每个队员答一题,答对一题得10分;第二部分是抢答题,主持人念完题目喊“开始”,各代表队就可以摁抢答器,抢到者答题,答对得2分,答错不扣分。比赛开始了,第一号座选题并且回答正确了,这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些压力,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好不容易轮到我们代表队,第一个由我选题,我选了2号题,主持人问:“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什么?”我回答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回答正确,加十分。”主持人说。“耶!”我们身后的拉拉队欢呼道。比赛就这样进行着,第一部分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代表队除了李方恒答错了一题,我们总分得25分。接着第二部分的比赛开始,是抢答,毕竟是第一次用抢答器,所以我们组只抢到4次,幸运的是回答都正确了,得了8分。加上第一部分的25分,我们组总共得33分,但是我们还是以7分的差距输给了卡翁小学代表队,位居第二。

虽然我们只得了第二名,但这次活动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奥运的知识,我希望学校多举办这类活动,让我们能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同学们,让我们为奥运加油吧!

篇5:谈网络初二作文650字

谈网络初二作文650字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以前古代用飞鸽来送信到现在用一些社交网络来聊天,都体现着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与实用。

网络的功能也有很多,不仅可以让我们在传达信息上更加的方便,也可以让我们通过网络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我们的眼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现象更是越来越普遍了。网络,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所有你想要知道的,不管是多么冷门的知识,在网络上,都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如果你想与别人联系,只要用手机拨通一串数字,或是用QQ,对方都会收到你想要向他传达的信息。网络,更拉近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网络也是有利也有弊。虽然网络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的乐趣,但,网络它也会“变脸”,也有它的反面性。

平时在家中,全家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手机看个不停,谁也不理谁,哪怕是在餐桌上也不例外。网络,在拉近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在疏远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

网络游戏,是现在许多人的最爱,不仅年轻人爱玩,有的老年人,也爱玩。尤其是在放假的时候,很多学生的一天基本上都是在电脑,手机前度过的。这样,耽误了我们的学习成绩不说,对我们的视力更是一种伤害啊!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伤害。

所以,网络它也是具有双面性的,它也是有利也有弊的。我们在享受网络来给我们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防它。没事的时候多出去外面走一走,不要总沉迷于网络,大自然也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知识的。我们要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好帮手,而不是让它变成我们的敌人,只有学会如何好好去利用网络这个有用的资源,它才会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好处。

篇6:我谈家乡话650字作文

我谈家乡话650字作文

我的家乡高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讲江淮方言,其方言独特、风趣,下面我来简单介绍几个词语。

如果某人做事很认真,通常被说成做事“板扎”,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字典、辞书中,有“板实”“板正”等词,未见“板扎”,而江淮一带方言中“板扎”一词却经常用到。它是指一个人生活、做事有条理、实在。“板扎”还可以用“ABB”式、“AABB”式重叠,即“板扎扎”“板板扎扎”。重叠以后更增加了“板扎”的分量以及喜爱的感情色彩。

与“板扎”同义的还有“一当”,这也是江淮一带的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一当”如果拆开来讲:一,全、都;当,合适、适宜。“一当”是指一个人生活有条理、有规律、有良好的习惯,从不乱来;还可以说成“一一当当”、“一而当之”等。

如果看到“胞”这个字,大部分人肯定不认得,它读chi,但是如果提到“胞鱼”这两个字,江淮人肯定就都明白了,“胞鱼”也就是将鱼剖肚去肠,很久以前可以将杀人、杀鸡、宰羊、杀猪、宰牛都叫作“胞”,如果现在引用,那就被认为是大笑话了,在今天,“胞”的对象仅限于鱼。

在江淮方言中有一句话叫“溜溜胡子溜溜转”,这句话是在形象地描述一个人在吹嘘自己或在行使着某种骗术,他说得天花乱坠,胡子不停地转动,也想支配别人跟着不停转动。这种人通常见利而舍义,为了利,他们行骗的过程常常是:胡乱编造,拿东说西,糊弄欺骗。当你意识到一个人像是个“溜溜转”的人,应该同他保持距离,以免被他欺骗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江淮方言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这类词语。比如,“老距”是形容能手、有高超技艺的人;“夯”形容言语举止无度、傻里傻气、粗鲁莽撞的人;“搭浆”意为做事不认真、马马虎虎;“嗯那”一般用来答应、允许;“齁”表示过咸,还有“很”的意思,如果有人说“这菜齁咸齁咸的”,也就是很咸很咸的意思。

江淮的方言说起来不仅乐趣很多,而且还有其历史文化含义。我们作为江淮人不仅要会说,还要多去了解其中的含义。愿家乡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风采!

篇7:谈梧桐浅作文650字

谈梧桐浅作文650字

“吴丝蜀桐张高秋”。在古代,梧桐很早便被发现是一种上好的琴材。而在诗歌界,诗人词人也用梧桐这种意象,或是表现自身品格高洁之孤然,亦或是抒发离愁别绪之怅然。梧桐也时常与其他意象相搭,显露出更加丰富细腻的情感和意蕴。

梧桐落叶。古人素有秋心,见“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便觉秋至,吟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名句。“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将难熬的秋色与难奈的寂寞交织融融。而柳永《玉蝴蝶》一句“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更是将往昔乐事的追忆之情与秋天花落水逝之冷然完美的相结合。

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暗暗化用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诗意。不过前者重于绵密如丝的轻愁,后者则多于表露昔日盛况对比今日的'凄凉。而唐诗人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则是以“淡滴”二字为诗中之眼,以景为心导引的形容吟咏。周紫芝的“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以雨滴梧桐的意境,将秋夜无眠所感到的别离之悲展露无遗。

梧桐明月。朱淑真的“月在梧桐缺处明”,“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也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周邦彦《咏秋夜》“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借凄清、孤寂的景象表无尽的思念、牵挂之情。宋代的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借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此虽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从而突出其不惧风寒的神韵。

梧桐凤凰。谁曾想梧桐与凤凰的联合可抒发出“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生死相随的忠贞爱情;谁有想“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其中所透露的持才傲物的清高;更何时“凤随天风下,暮栖梧桐枝”可体现人之品格的高雅圣洁。

梧桐,梧桐。秋之意象。它在秋时滋生,与秋叶共蹁跹,与秋雨共天明,与秋月共光影,与凤凰共舞一曲。梧桐,它是古诗歌意象这盛世的音乐中华美的篇章。

篇8:小学作文650字:谈自律作文

小学作文650字:谈自律作文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天,风筝和线手牵手在天空中飞翔,过了一会儿,风筝不耐烦的对线说:“老兄,请放开我,不要限制我自由活动的空间。”线劝道说:“老弟,不行啊!”

我的责任就要限制你。否则,你就会失去飞翔的自由。”,风筝不听劝告,拼命的摆脱线的束缚,然而就在它将线挣断后不久,便一头栽进了无底的深渊。

风筝的不幸,是对自由的真正意义不了解,而自律对于自由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自由是怎么样的呢。让我来说一说吧!

真正的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不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这是自律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所以,自律,能使人获得行动的自由。

学会自律,对人们有很大的好处,它使人自知,能使人学会战胜自己,能使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使人获得行动的自由,能使人高尚起来等。

既然自律对我们有这么多的益处,我们不是应该为自己增强自律能力吗?对于增强自律能力这方面,我有些小见解。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勉励自己,使自己有一个榜样,来提醒自己,警惕自己。一旦有了自己的座右铭,就要认真的用来提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真正地去实行,要说到做到。古人提导:吾日三醒吾身。这是要求人们要经常地自我回顾、检查,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肯定自己优点、长处,找出缺点、不足,明确前进目标,所以,我们也要吾日三醒吾身呀!

自律表现在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一个人在没有人在场和监督下是最难严格要求自己的,做到自律,必须要做到善于自控,这是自律中最难做到的事。养成自律习惯,提高自律能力,加强品质修养,归根到底,在于有理想,一个人有了高尚,远大的理想,就会把自己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之奋斗。

篇9:谈知识的议论文

谈知识的300字议论文

作文刚开始,我先问大家一个迷语:从书本抖落进空荡荡的头脑里的灰尘是什么呢?――呵呵,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灰尘”就是知识!

在我眼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工作,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更是生命的延续。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它可以给人勇气,立志和成功。”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宁愿少吃一顿饭,少睡一会觉,也要用挤出来的时间读书,获取知识。他们疯狂的`读书,迫切的吸取知识,甚至有的人把知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种对知识的狂热与追求真理令我震惊与钦佩,但是相反有的人却把知识看得一文不值,他们已学会了“满足”,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满足于现在的“享受”,他们满足与现在靠着父母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条件,他们本着花钱就读高中,上大学的错误观念整天不学无术,天天高枕无忧的憧憬未来。但是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如此强烈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谁又会给他们让出一席之地呢?

知识就是财富,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满,准备回国,美国五角大楼海军军长丹尼尔说:“决不能放走钱学森,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重要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活毙了,也不许他离开美国!”他大声嚷到:“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过五个师!”钱学森可以用知识为国家创造无数财富,这不正说明了知识的重要吗?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在未来的社会里人人都没有了知识,那我们用什么来生存?这不就足以证明知识就是财富吗?知识是无限的,正如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么做为我们是因为生命的智慧而放弃求知,还是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和无限的知识博一博呢?

篇10:谈知识初中议论文

谈知识初中议论文600字

作文刚开始,我先问大家一个迷语:从书本抖落进空荡荡的头脑里的灰尘是什么呢?――呵呵,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灰尘”就是知识!

在我眼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工作,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更是生命的延续。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它可以给人勇气,立志和成功。”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宁愿少吃一顿饭,少睡一会觉,也要用挤出来的时间读书,获取知识。他们疯狂的`读书,迫切的吸取知识,甚至有的人把知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种对知识的狂热与追求真理令我震惊与钦佩,但是相反有的人却把知识看得一文不值,他们已学会了“满足”,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满足于现在的“享受”,他们满足与现在靠着父母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条件,他们本着花钱就读高中,上大学的错误观念整天不学无术,天天高枕66的憧憬未来。但是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如此强烈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谁又会给他们让出一席之地呢?

知识就是财富,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满,准备回国,美国五角大楼海军军长丹尼尔说:“决不能放走钱学森,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重要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活毙了,也不许他离开美国!”他大声嚷到:“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过五个师!”钱学森可以用知识为国家创造无数财富,这不正说明了知识的重要吗?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在未来的社会里人人都没有了知识,那我们用什么来生存?这不就足以证明知识就是财富吗?

知识是无限的,正如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么做为我们是因为生命的智慧而放弃求知,还是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和无限的知识博一博呢?

篇11:知识“盲点”例谈

知识“盲点”例谈

对某些学生来说,看不透、想不准、理不清的知识点,我们称之为知识“盲点”。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盲点”如果积聚多了,未能及时疏通、挑明,未解决的知识难点就越来越多 ,会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越来越缺乏信心,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这正是我们的教学产生差生的重要原因 之一。本文通过对知识“盲点”的分析,探究其产生原因及减少或消除的方法。

一、思维定势的干扰。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的迁移,对知识的不断积累有正面作用,但因为 旧知识学习的深刻性,形成定势,有时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在新、旧知识相似之处,学习思维 受到干扰,容易混淆不清,造成知识“盲点”。例如:

1.小数读法受整数读法的干扰。如:3002.002,正确的读法是三千零二点零零二。有学生却读作三千零二 点零二。其错因是把整数中有关“0”的读法的规定错误地迁移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读法上来, 而忘却了小数 部分的读法的特殊性。纠正的办法是加强整数、小数的对比练习,尤其要加深对小数位名称及其读、写法的认 识。

2.计算方法定势的干扰。例如:简便计算

(1)39×99+39 (2)39×99+99

有学生两题都得3900。原因是(2)的简算受(1 )的干扰。 因为99个39加上1个39,正好是100个。所以 ,当上两式先后出现时,以为都是(99+1)个39。要纠正这个错误,可把原式变形:39×99+39= 39×99+ 39×1.39×99+99=99×39+99×1,这个变形, 学生易于接受。然后用乘法的概念去考虑,不难发现:(1) 是(99+1)个39,即100个39,(2)是(39+1)个99,即40个99。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还应把这两类型的 题目同时出现,反复对比练习,以达到正确理解、辨识,融会贯通。

二、对概念理解不透彻。

这里既包含了对数学概念、术语、法则等的理解,也包含了从语文角度去琢磨、推敲数学概念的用词和词 义。

1.如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当做判断题“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时,由于学生对“组成”与“围成”的词义理解不清,往往会出现判断上的错误。教学时通过教具或画图 ,认识“组成”可以是@①或△,而“围成”必须是△。

2.如应用题:“有5只黑兔,又跑来了3只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和“有5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3只。 白兔有多少只?”它们的计算都是求和:5+3=8(只)。但如果让学生讲讲各题的数量关系的话, 第二题就 不那么容易理解了。因为白兔的只数不是“黑兔的只数加上白兔的只数”而是“白兔与黑兔同样多的只数加上 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可见,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对理解概念、术语的含义,正确解答问题是大 有帮助的。

3.死背定义、法则,缺乏对概念的真正理解。如填空题:“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所得的数比原 数增加( )。”不少学生填“100倍”。错在哪里?“……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原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例如:31.25扩大100倍是31.25×100=3125,而这 所得数比原数增加3125-31.25=3093.75。这是对概念“扩大”与“增加”的理解不清所致。

4.对内涵较丰富、叙述层次较多的定义、法则等,学生因较难理解而不能正确运用。例如判断题:①2.35 35的循环节是35( );②循环小数13.243243……可写作13.24( );③1.3<1.333( ),有些学生全判 对。实际应全判错。原因是他们对循环小数这个概念“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 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以及对“循环节”的概念较难理解:①错在忽视了定 义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因为2.3535没有“不断……出现”;②错在忽视了定义中“一个小数,从 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③错在把循环小数1.3看作1.3。

像循环小数这样冗长的定义,讲课时要分段解释、举例,正反辨析说明。

综合上述几例可见:对概念及术语、用词等的理解,要全面而不偏颇;要抓住关键字、词、句的分析;要 重在意义、算理的理解,而不要死记硬背。

三、未注意到生活实际中的特殊性,缺乏分析能力。

1.以锯木、上楼梯一类题目为例:

(1)以同样的速度把一条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断。如果锯成3 段要6分钟。那么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

有些学生错误认为是12分钟。理由是:锯3段要6分钟,每锯一段要2分钟,所以锯6段要2×6=12(分钟) 。可能这些学生缺乏生活常识或没有细心分析研究:一根木锯成3段要锯多少次?其实, 把一根木料分成3段只 锯了两次,所以每次用了3分钟;分成6段则要锯五次,应要3×5=15(分钟)。

(2)两层楼之间有20级步级。小明家住六楼。 他从一楼到六楼,一共要走多少级步级?

有些学生的答案是20×6=120(级),错了。他没弄清从一楼到六楼只有五个间隔,走了20×5=100(级 )。

2.对四舍五入法的认识,停留在书面上而忽视了生活实际的意义。例如:

(1)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做多少套这样的童装?

因为50÷2.2=22.7272……,有些学生的答案是:可做23套。(理由是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也有答案 是:可做22.7套。事实上,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50米布只能做这样的童装22套,做23套就不够布了。这不 能生搬硬套四舍五入法而应用去尾法。同时,衣服是整套的,不应取小数。

(2)每个油桶最多能装油4.5千克。要装油60千克,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

计算结果是13.3。有些学生的答案是需要13个或13.3个这样的油桶。这也是生搬硬套了四舍五入法,而没 注意到生活中这些数量的实际意义。因为13个或13.3个这样的油桶装不完这60千克的油,应要14个这样的油桶 才正确。这是根据生活实际而采用进一法。

有鉴于此,对学生的训练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和黑板,而应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熟悉生活,热爱生活,在 生活实际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学习方法不够灵活。

1.机械模仿。

模仿是学习(尤其是小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如果我们的教学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一味是 照样画葫芦,那么学生只会死套例子,不能变通,不会思维。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是产生知识“盲点”的原 因之一。

有些学生不认真去理解题意,全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而是抓住应用题中的某些极个别的名词术语,机 械地套用例题,作出错误的判断:一见“多”就加,一见“少”就减,一见“倍”就乘。如应用题:“水塘里 有18只鸭,比鹅多6只。水塘里有鹅多少只? ”有的学生就错用加法:18+6=24(只),要纠正学生单一的思 维方法, 必须让学生多运用实物图、线段图等,形象地揭示数量关系。另外,列式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

2.空间观念不强,不懂得变换方法、变换角度或画图去思考。

例:有一长方形,如果把它的长延长6米,它的面积就增加48平方米;如果把它的宽延长3米,它的面积就 增加54平方米。 原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长和宽。如果想象力不强,实在难于解决,画图来帮助思考,则易若反掌。如 图:

附图{图}

不难发现:原长方形的长是54÷3=18(米),

原长方形的宽是48÷6=8(米),

所以原长方形的面积是18×8=144(平方米)。

当然,知识“盲点”产生原因还有别的,要减少和消除知识“盲点”的方法也还有很多。我们认为,对知 识“盲点”要解决在萌芽状态;消除知识“盲点”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长期地、耐心地解决它。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匡字去掉王

篇12:知识“盲点”例谈

知识“盲点”例谈

对某些学生来说,看不透、想不准、理不清的知识点,我们称之为知识“盲点”。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盲点”如果积聚多了,未能及时疏通、挑明,未解决的知识难点就越来越多 ,会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越来越缺乏信心,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这正是我们的教学产生差生的重要原因 之一。本文通过对知识“盲点”的分析,探究其产生原因及减少或消除的方法。

一、思维定势的干扰。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的迁移,对知识的不断积累有正面作用,但因为 旧知识学习的深刻性,形成定势,有时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在新、旧知识相似之处,学习思维 受到干扰,容易混淆不清,造成知识“盲点”。例如:

1.小数读法受整数读法的干扰。如:3002.002,正确的读法是三千零二点零零二。有学生却读作三千零二 点零二。其错因是把整数中有关“0”的读法的规定错误地迁移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读法上来, 而忘却了小数 部分的读法的特殊性。纠正的办法是加强整数、小数的对比练习,尤其要加深对小数位名称及其读、写法的认 识。

2.计算方法定势的干扰。例如:简便计算

(1)39×99+39 (2)39×99+99

有学生两题都得3900。原因是(2)的简算受(1 )的干扰。 因为99个39加上1个39,正好是100个。所以 ,当上两式先后出现时,以为都是(99+1)个39。要纠正这个错误,可把原式变形:39×99+39= 39×99+ 39×1.39×99+99=99×39+99×1,这个变形, 学生易于接受。然后用乘法的概念去考虑,不难发现:(1) 是(99+1)个39,即100个39,(2)是(39+1)个99,即40个99。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还应把这两类型的 题目同时出现,反复对比练习,以达到正确理解、辨识,融会贯通。

二、对概念理解不透彻。

这里既包含了对数学概念、术语、法则等的理解,也包含了从语文角度去琢磨、推敲数学概念的用词和词 义。

1.如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当做判断题“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时,由于学生对“组成”与“围成”的词义理解不清,往往会出现判断上的错误。教学时通过教具或画图 ,认识“组成”可以是@①或△,而“围成”必须是△。

2.如应用题:“有5只黑兔,又跑来了3只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和“有5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3只。 白兔有多少只?”它们的计算都是求和:5+3=8(只)。但如果让学生讲讲各题的数量关系的话, 第二题就 不那么容易理解了。因为白兔的只数不是“黑兔的只数加上白兔的只数”而是“白兔与黑兔同样多的只数加上 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可见,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对理解概念、术语的含义,正确解答问题是大 有帮助的。

3.死背定义、法则,缺乏对概念的真正理解。如填空题:“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所得的数比原 数增加( )。”不少学生填“100倍”。错在哪里?“……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原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例如:31.25扩大100倍是31.25×100=3125,而这 所得数比原数增加3125-31.25=3093.75。这是对概念“扩大”与“增加”的理解

[1] [2] [3]

篇13:知识改变命运优秀作文650字

知识改变命运优秀作文650字

命运,听起来非常神秘,好像没有人能说出命运是什么。有些人认为命运是生来注定的,有些人认为人无法改变命运,有些人认为其实坚持就可以改变命运,而我认为,只是就能改变命运。

我的奶奶只读过三年书,爷爷更是一天学也没上过,简直是“目不识丁”。但他们很坚持让爸爸学习。但爷爷奶奶是农民,爸爸上小学的时候,放了学就要跟着爷爷奶奶下地干活,打草,施肥,收割,样样都得给爷爷奶奶帮助。这一干就要干上几个小时,一干干到天黑,才能拖着快要散架的身子回到家,连汗都顾不上擦,就要点上蜡,在光下做完功课。爸爸十一岁时,开始到十几公里外的中学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回到家也得下地干各种农活。到了十四岁就开始到外地独自求学。可到了暑假,爸爸还得回家干农活,而暑假似乎又是专门为这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候定制的---收割麦子的`时候。因为当时没有先进的机器,爸爸只好把“欢乐”的暑假几乎所有的时间用在拿着镰刀在海洋一般的麦田中收获一年所有的粮食---那海水似的麦子上。

少年时生活的艰辛打磨着爸爸的意志,使他学会了吃苦耐劳,也倍加珍视现在学习得到的知识,并刻苦学习,也热爱上了学习。但因为家境实在贫寒,原本志向高远的爸爸只好放弃了他的大学梦,进入一所中专学习石油专业,早些工作,为家庭分担。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大学。这期间爸爸从未有过放弃。他最后研究生毕业,成为了一名石油工程师。

知识改变了我爸爸的命运,让他从一个农民之家的少年,走向一位石油工程师,让他走进了新生活,新天地。使爸爸的生活一下子美好了起来。没错,知识就能改变命运,我也要象爸爸一样努力学习知识,改变我自己的命运!

篇14:储蓄知识小学生作文650字

储蓄知识小学生作文650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舍我其谁的自信源自何处?惟我独尊的霸气源自何处?此乃储蓄知识!

为何陈毅敲开那“闲谈不过三分钟”的大门后能打动这个固若顽石的齐仰之?答案不言而喻——陈毅他储蓄了知识。睿智幽默的他用化学语言来打开了这个痴迷于化学的齐仰之禁闭的心扉。让这齐仰之如见知音,接受请求自然水道渠成。

顺利劝说源自何处?储蓄知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一代宗师华罗庚深有感触得吟出了他对储蓄知识的.感慨。

由于家里贫穷中学读完后华罗庚便在自家小杂货店帮父亲打理生意。尽管离开了学堂,他对数学的痴迷却与日俱增。柜台边总有他潜心研读的身影。在知识的储蓄中他的数学一日千里,独自推导出了很多结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其丰富的知识、横溢的才华,熊庆来教授请他去了清华。而华罗庚也渐渐成长为数学界群英之首。

成名成家源自何处?储蓄知识!

“妈妈,海啸似乎就要来了!”缇丽道。

“妈妈快趴下!别站着!”女孩大声喊道。

在灾难中她们都幸存了下来,同时她们都挽救了别人的生命。她们如何预见了灾难又怎知如何面对呢?

缇丽说:“我看到很多的泡泡,然后浪突然打了过来。老师说过的海啸征兆就是这样。”十岁的缇丽因储蓄知识才帮助一百多人幸免于难。女孩说:“老师说过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会上浮。所以我就提醒妈妈趴下了。”小小的她因储蓄知识才帮助妈妈幸存火海。

绝处逢生源自何处?储蓄知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储蓄知识获得的不仅仅是自信、顺利劝说、成名成家、绝处逢生,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储蓄知识,每时每刻!

篇15:谈心理知识与教育

谈心理知识与教育

1、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不会赏识就不会教育;

2、会赏识孩子的父母、教师是愉快的,被赏识的孩子是幸福的;

3、没有赏识就没有心理沟通;

4、只要对孩子不信任、不赏识,教育就缺少正效应;

5、教师与父母的最大责任不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孩子的缺点,而是要想方设法赏识孩子的优点;

6、教育的唯一诀窍在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7、培养孩子自信心是每个父母、教师的首要职责;

8、要注意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9、当母亲的、教师的一天不夸奖孩子一两个优点就是最大的教育失误;

10、要学会赏识孩子,也要教会孩子赏识自己;

11、用放大镜寻找“差生”的优点――不要在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在骨头里挑鸡蛋;

12、不能用道德标准衡量孩子的非道德行为;

13、孩子先接受感情再接受道理;

14、家中、教室里应常有歌声、笑声和掌声;

15、要在孩子面前学会四装:一装糊涂、二装无知、三装学生、四装病;

16、重在培养孩子的五心:一是自尊心、二是自信心、三是责任心、四是恒心、五是韧心;

17、当你从远处扔给孩子两颗糖时他不会感谢你,因为你缺少――尊重,当你蹲下来给孩子两颗糖时,他也许会给你一颗;

18、差的家长加差的教师就一定会制造出差的学生。

19、现代社会对的要求:一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用这种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孩子命运改变,家庭命运改变,个个孩子命运改变,将是整个社会和国连胜命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是掌握在无数母亲手里,一位母亲总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说,我教你学好,难道我错了么?”(错在过分强调自己的正确,并强加于孩子,孩子情绪反感。)二是用先进的思想陶养孩子。在家庭里,用熠熠生辉的思想鼓励孩子,他就会变得高尚、丰富、独到、深刻,他会感到人生的魅力和趣味,他才真正具有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三是唤醒和保护孩子的尊严,关注和提长孩子的人生价值,维护孩子正当的人权,表达孩子的心声;四是要认识到坏的不是孩子,坏的首先是坏的教育和坏的环境;

20、好的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改正错误的地方,好的教师是允许学生说错话的教师。

篇16:同享知识共创和谐作文650字

同享知识共创和谐作文650字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校园”的活动犹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整个校园,吹进了每个班级,吹进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心窝,整个校园春意盎然。

转眼,我们已经六年级了,同学们的学习也进入了紧张的状态: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难题,同学们就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探讨,或者问老师,真正做到了不懂就问。课后,成绩好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后进的同学补习功课。总之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的相濡以沫下,我们班级的和谐气氛越来越浓烈了。就让我们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氛围中共同享受着这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一个和谐的校园需要我们每个同学自己来维护。以往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发生着:同学们一上下楼梯就推推搡搡,挤来挤去的,更有甚者,在人群里横冲直撞;近来,同学们无论上下楼都是规规矩矩的,不再像以前那样你推我搡了;以前教室的地上常有人乱扔垃圾,甚至有人把自己脚下的垃圾,往其他同学的位置下面踢,随地吐痰也是常有的事;近来,教室里变得很整洁,这些不文明的举动都不见了踪影。你看,上课时大家都聚精会神的专心听讲,下课时大家一起玩耍,玩得十分开心;课后有谁遇到了困难,就会有同学去帮助他,直到把困难解决。总之,让人感到校园里处处充满活力,充满了和谐。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学校开展的“同享知识,共创和谐”这一活动,自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校所有的师生携手齐努力,用各自的方式创建和谐校园。让我们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争做行为规范的文明学生——我们就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

美丽和谐的校园,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美丽和谐的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让我们在这里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让我们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尽情挥洒,让我们的笑容在这里纵情绽放,让我们的梦想在这里延伸!

篇17: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

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就成为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从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环境出发,探讨了企业文化创新问题.

作 者:孙艳婷 姜德海  作者单位:孙艳婷(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八五一0农场企管办)

姜德海(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八五一0农场经贸总公司)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F2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文化   创新  

篇18:谈高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化论文

谈高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化论文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中化学是高考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将会直接决定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化学知识水平,就需要注重高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够加深自己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内容的生活化

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许多化学公式、化学概念显得枯燥与单调,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高中化学课堂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此时就需要高中学生尝试借助课堂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来有效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加深他们对高中化学概念、化学公式的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铁的氧化与还原》这部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一些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如将苹果切开,放置一段时间后苹果的切面会呈现出红棕色,此时学生就可以探究为什么切开后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会变颜色呢?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对其进行相互探究和交流,并对可能的诱发因素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在教师的辅导下就可以非常清楚的掌握其所发生的化学原理。切开苹果后,由于外皮保护不复存在,将会导致果瓤中的铁元素直接与空气中的氧发接触并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将铁元素氧化成红棕色Fe2O3,这就是苹果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变为红棕色的原因。因此,课堂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既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个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进行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实验的生活化

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学习中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通过开展课堂实验的生活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化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感受各种化学现象,在提高学生化学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化学知识的掌握,并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通常情况下,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课堂实验的生活化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结合生活化特点来对实验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辨识。例如,学生还可以从生活中收集一些材料来进行简易电池的自制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通过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化学问题和学习,既能够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拓展,又能够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化学实践应用能力。

三、课外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因此高中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生产、生活实践意识的培养,从而有效激发自身参与化学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并能够对与高中化学相关的生活问题作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判断。因此作为高中学生,要对课外实践活动的生活化给予重视,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才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实现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延伸与升华。此外,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结合教材内容来开展,从个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例如,在对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关交流与讨论后,学生可以掌握水壶中水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加热条件下Ca2+、Mg2+、HCO3-发生化学反应后得到CaCO3、Mg(OH)2所致,随后在通过如何除去水垢的课外实践活动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酸碱中和的原理,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既能够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课外作业的生活化

通常情况下,课外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课外作业给予重视,并将作业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好不要把作业内容简单的局限于教科书范围内,要尽可能满足课外作业的生活化要求,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同时,高中学生还需要意识到化学课外作业所具备的纽带作用,其既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且还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学生可以在课后开展重金属回收调查作业,在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综上所述,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因此高中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生产、生活实践意识的培养,从而有效激发自身参与化学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并能够对与高中化学相关的生活问题作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判断。作为高中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内容的生活化、课堂实验的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的生活化、课外作业的生活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19: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论文

由于知识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以及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将使财务管理的风险超于复杂化。由传统的投资风险转向投资风险和网络技术风险并存。科学地规避风险,首先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加强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效果。再次,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从而降低风险程度。

篇20: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论文

1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1.1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主要指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谁拥有最先进的知识、最核心的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成功的企业在于能不断造新的知识,并能迅速将新知识经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新产品。

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主要流向高新技术开发;无形资产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绿色生产和人性化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时企业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激励员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传统经济把土地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传统工业经济注重资本、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把知识、技术当作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直接驱动力,成为生产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所有创新财富的'生产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起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劳动力和资本只有在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通过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集约配置,对其它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才能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1.3 知识是利润分配的重要依据

在农业经济时代,主要实行按土地分配的制度。谁拥有土地多,谁就拥有更多财富。在工业经济时代,实行按资本分配的制度,资本家成为最富有的阶层。在知识经济时工与其说资本雇佣劳动,不如说劳动雇佣了资本,因为劳动的主本———人所拥有的知识才是生产的决定因素。因此,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企业存在四类参与者:即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者决定如何生产;知识创造者决定生产方向;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资金。企业除付给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正常薪金外,还应将知识创造者创造的知识转化为资本,参与利润的分配,建立以知识为依据的分配制度。

1.4 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平台

知识经济是微技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管理的工具将主要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向传统的按职能划分的金字塔型结构,将变为以扁平化为特征的信息网络系统。减少中层管理者、管理环节,降低管理。通过知识催生出的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网上交易、网上货币支付、网上宣传、推销、选购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营运学率。

篇21: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论文

2.1 财务管理的观念创新

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与提高是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其成败优势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操守、管理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成为必然。企业要加大资源投资,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员工对财务管理的参与意识,为培养企业和改善人际关系创新良好的,从而保证企业高效有序地开展财务活动。

2.2 财务管理的目标创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使得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推进。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换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够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达到企业目标与目标的和谐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2.3 财务管理的内容创新

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软件、人力资本、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作用不断加强。因此,现代企业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同时,财务在运行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财务管理工作要有利于改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使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价值的主要资产。

篇22:曹文轩谈作文:美的力量不亚于知识和思想

曹文轩谈作文:美的力量不亚于知识和思想

“阅读生态失衡了,我尽力而为。”曹文轩在被问到他一个人如何与整个教育体制对抗时说。曹文轩说,他所宣扬的,不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改变,那毕竟是不现实的,他所做的,是如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进行弥补。阅读,在曹文轩看来就是一个最好的弥补途径。阅读生态的失衡,是现在最紧要的问题。

曹文轩说,现在小孩手里不是没书的,有书,但是有很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值得读的、需要读的、应该读的书,并不在他们手上。所以现在不是阅读不阅读的问题,是阅读生态失衡的问题。“我下去讲,就是告诉老师们,告诉孩子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说这样的书是值得读、应该读的,会对你的整个人生产生影响。我回忆了我的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对鲁迅的作品非常入迷。到了初中的时候,我写作文,我就觉得鲁迅的品质、精神境界、说话的语气,顺着我的笔尖流淌到我的纸上。当时我不知道那叫什么,现在我知道了,那叫文脉。鲁迅的书是有文脉的,有文脉的东西才能够流淌。现在有很多很流行的书,那些书是没有文脉的,它不可能流淌,它没有后面流淌的状态。”

在曹文轩看来,小孩的阅读姿态是要家长和老师培养的,不是天生的,不能由着他。姿态分高低,你要培养他一种比较高的阅读姿态,就得说服他、指导他。

作为一个作品很受中小学生喜爱的作家,曹文轩时常会被问到为什么不写校园生活题材的作品。曹文轩认为,这样的观念不是孩子自己的,而是老师家长的。一个美国孩子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像有个作者来见我,他原来是搞物业的,说现在还没有写物业的小说。我说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文学跟物业有什么关系呢?文学跟人存在的基本状态有关系。”曹文轩说,他写作的时候,根本没想阅读对象的问题,只不过,他的题材、他的文字恰恰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事实说明,小孩喜欢这样的文学作品,不只是喜欢好玩的东西。

文学要有底线

让曹文轩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草房子》这样的纯文学作品自从问世以来已经印刷了50次,这让他坚信,文学还是有必须恪守的基本的东西,文学是要有文学性的,如果偏离了,受到的惩罚是,印刷了一次,就不可能再印刷了。

“我在想,文学到底应该是什么?它有没有我们应该恪守的东西,坚守的东西?当别人全部撤离那个地方的时候,我没撤离,我还站在那个地方。为什么要撤离呢?谁证明这个山头是不能待在上面的?当年托尔斯泰、鲁迅都待在这个山头,为什么就不能再待了?我就一直在问这个问题。”

让曹文轩不断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中国现在的文学格局。“我们现在写东西是没有底线的,我们往非常态去,把正常状态完全舍弃了。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深刻的东西在哪里呢?在非常态里面。

这样的作品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曹文轩无比困惑。当有人说曹文轩的作品太唯美、唯善的时候,曹文轩说:“我研究了几十年的文学,所谓深刻的元素我了如指掌,我出手就能写出来,这些深刻就是往死里写,往脏里写,往变态里写,不要写正常人就行了,我对那套符码系统清清楚楚。但是我不愿意那样干。也许我在这个社会受的刺激还不够,也许我还没受到足够多的人性对我的伤害。我承认人性是有问题的,但是因为我的宽容,遮掩了这些问题。我是宽容的,我能理解一些东西。”

曹文轩说,问题是这样,生活中确实有阳光的一面,为什么就只去写那灰色的天空,不能写阳光灿烂的天空呢?那不真实啊。我不反对你写灰色的天空,那你也不能反对我写阳光灿烂的天空。有人说,阳光灿烂是不真实的,这就很要命了。

曹文轩强调,文学作品必须要有底线,超越底线写人性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这已经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正常人性,是非正常的人性,这是没有意义的,是属于生理学、心理学变态方面的,跟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

现在曹文轩的创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当很多人往最新的东西那里奔走的时候,我没往那里跑。我在这个十年里,写的就是善的书,美的书。”

对 话

难道是我错了吗?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对善和美的'强调会不会遮蔽了人性的丑恶,会不会让人麻痹?

曹文轩(一下简称“曹”):同样的一件事,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可以往恶里看,也可以往善里看。恶文化引导一个人看到的就是恶的东西。善与你对这个世界的恶有足够的认识是两回事。应该以善治恶,不能以恶治恶,以恶治恶只能又产生一个恶。

记:在你看来,文学作品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曹:文学有反映现实的功能。到底有没有提升的功能?是让生活模仿艺术,还是让艺术模仿生活?艺术模仿生活是一种,但是是不是也应该像王尔德讲的,让生活来模仿艺术呢?要不要这一路呢?还是要的吧。不然要你们这些作家来干什么?要文化来干什么?要知识分子来干什么?这个理念在19世纪古典的那些作家们身上,在20世纪初的那些作家们身上,比如托儿斯泰、鲁迅,都是非常清楚的。我们一说健康,就想到人体的健康,有谁想到社会的健康?我现在看《世界通史》,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而美国社会健康的指数,与1967年比,已经掉下去不知道多少个点了。文化在社会健康里面应该起很大的作用。我还是觉得当年鲁迅选择的路是对的,文学有对社会疗救的作用。文学诞生的那一天就是有这个功能。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功能。

记:你对现代派写作的态度会不会太偏激了?

曹:现代派的理念是好的,但是阅读效果是很差的,所以这两年我努力在抨击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东西。我批评的时候也不是在批评某一个作家或者某一个作品,我批评的是它的格局,投放在这个格局里不同侧面的力量悬殊太大了。我说的是这个问题。所以我跟那些作家都说,你们千万不要生气,你们的作品我都喜欢,我是在批评这个格局,不是在批评你们。在西方国家就很正常,传统的东西还是占主流。在美国,代表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的是什么呢?审美、崇高、悲悯、伟大、向上,全是这些元素。人家虽然不讲主旋律,但这些都是文学的基本面。

记:中国文学是怎么丧失这个基本面的呢?

曹:中国知识分子有逃脱不了的责任,就是他们干的,就是他们在这些年里无限度地放弃传统,放弃基本面,无限度地去赞扬商业化、赞扬物质的美丽,无限度的去写人性中丑恶的东西。

记:你自己是怎么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维度的?

曹:我也不太清楚,这和一个人的知识背景,和一个人的定数有关。后来我有时候也想,也怀疑,也许我是错的。真的,我并不全认为我就是对的。这么多人都不这样想,就我一个人这样想,我想也许是我错了。可是我又不服气:难道是我错啦?我是那么一个钻研知识的人,那么一个钻研历史的人,那么一个钻研哲学的人,我能错吗?

记:你现在关注、焦虑的事情,已经超越作家的职责范围了。

曹:对,我已经从文学界走出来了,文学界的会议我已经不怎么开了。没意义。大家都不正经。圈子里现在是谁正经谁就虚伪。不能严肃地谈论问题啦,严肃谈论问题是虚伪的。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语境,你不觉得很奇怪吗?走到哪儿,必须把自己打扮成不正经的形象,否则你自己也会觉得虚伪。中国的真实观发生了很大的问题,整个思想崩盘就崩在那儿,就是整个真实观的崩溃。我能有什么办法吗?我能开出什么良方妙药吗?惟一的办法就是,让大家看一些好的作品吧。

篇23:谈新课程标准的语文知识教学

谈新课程标准的语文知识教学

疑虑依旧在评价依然空 一谈新课程标准的语文知识教学

作者/ 王德庆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带来新的变化,也会引领语文教学新的发展方向。回想版课程标准颁布之时,各地掀起了学习新标准、落实新标准的热潮,语文学界的教改浪潮此起彼伏,许多语文教师也是热血沸腾,刻意求变。不能否认,十年来教改取得了很多成果,教学行为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但如果冷静反思,这种变化并未达到当初的预期效果,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理念并未成为教师们的教学意识,许多有益的建议也并未成为教师们的教学行为,事实上,语文教育的现状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那样美好,与课程标准制定者的初衷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十年后,版标准的再出台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今天,我们的专家们又开始了新的期待,我们的教师又开始学习贯彻新标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规则是美丽的,标准是诱人的,但现实有时是冷酷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我们多一份清醒,多一点忧患意识。

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笔者想对语文知识教学这个专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新旧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教育特点时不同的两段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0版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0版

显而易见,年版课程标准删去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一句。揣摩一下制定者的意图,一个可能是下面有专门章节涉及此内容,因此这里省略;另一个更大的可能则是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意见。由于十多年来这一定论的影响,一线教师们不再传授系统完整的知识,将之打入冷宫,考试也对此讳莫如深,这种做法相对于之前机械呆板的知识学习与考试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同时又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惑,比如对语言理解有帮助的知识是否要讲?讲授的程度怎样?教师如何把握这个度?实际上教师是现实的,你不考我就不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言教学,影响了语言运用。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样的删除还是针对教学现状的,是明智的。

这个猜测我们是可以找到证明的,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第(五)项“具体建议”部分里是有专门说明的: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本标准通过所附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对相关内容略加展开,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拔的范围和难度:这一部分提到有关的名称,则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这一段话是2011年版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年版里没有,它极好地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可见目前的教育界对知识教学这个问题开始关注起来。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增内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字斟句酌的痕迹,透出对这个问题诠释的小心翼翼、欲言又止,有力避偏颇之嫌,让我们感到多年来的争论影响依稀可见,也体会到这个问题是我们教学中难以把握也可能埋下隐患的问题。

分析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知识的教学绝不能单独进行,更不能专项训练,必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基本把握语言结构及其运用规律。

至于用什么方式来进行教学,“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这句话可以说提示了两点:一是这种教学必须渗透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穿插在语言学习中进行;二是这种教学只能是点到为止,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过,教学的目的却是很鲜明的,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服务于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比如写字、阅读、写作,比如语言运用和语感,使学习更加扎实有效,使学生有更丰富的语言体验。

只是这里的许多表述依然有点含糊,有点艰涩,让一线教师较难把握:“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语言运用的范围本身很大,如何划定?实际需要的程度不同,如何掌握?“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语言应用能力没有知识的建构能够有效获得吗?“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逐步”是多少时间?初一还是初三?“把握”到什么地步?词类还是词类区别?这些都会给教师的实际11年版课程标准在知识教学方面还有更为明确的表述,在“学段内容与目标”中指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再看2001年版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了解基本的语法,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存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对比后可以发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多了“随文学习”字眼。如果说“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表现出了一定的被动性,那么“随文学习”就可以看作更具主动性,也就是教师在教材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考虑语法、修辞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很好地解决学习问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甚至在教学设计中就可以考虑发挥语文知识对教学的作用,可以预设知识点来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这个分析来看,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还是给予了肯定,这应该是一个较明晰的变化。

可惜的是,愿望毕竟是愿望,在实际操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可以举阅读教学为例来思考。

追溯2001年版课程标准,就已经提到过“随文学习”,但那时只是在阅读教学中涉及,具体内容如下: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这和201 1年版在“具体建议”中的提法基本接近: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两者比较立即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多年前已经明确了阅读中语文知识的教学方式,对此却一直有争论,教师落实得也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呢?

答案还是在2001年版课标中可以找到!问题的根其实出在评价上: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明眼人一看就清楚,问题就出在“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虽然建议“随文学习”,但教学评价却将其一棍打死,这样的前后矛盾势必让人难以应对,势必会引起意见不合。好在新课程标准完全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语义上作了如下修改: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的修改更为科学准确了,“随文学习”继续落实,只是别教概念,概念不考。

似乎已经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不过且慢!鉴于历史经验,鉴于今天的语文教学现状,我们还不能简单下这个结论,还得多个心眼,否则我们教师又会在教学中陷于迷茫。

“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这一句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悬念:概念不考,知识考吗?如果要考,怎么考?不再单独考,放在运用中考,那么考试的范围是否明确?程度怎样把握?字词知识有难易,深浅如何?文体知识太广泛,主次如何?文学知识更博大,粗细如何?可以想象,知识是无限的,语文知识也不会少,如果纳入考试,教师又将面临如何选择、讲还是不讲、深还是浅等实际问题,这些都会给日常教学带来疑虑,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要深思的。

依然是鉴于历史经验,课程标准确定了,评价标准也必须跟上。上一次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课程标准有多大漏洞,而是当时没有围绕这个标准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实施细则,没有评价的具体导向,教学也就失去了方向,标准的落实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的。

我们可以再依据经验想象,没有围绕新课程标准设计出的语文知识评价系统,没有专家们研讨设计出的科学合理的评价示范系列题型,而只靠一线教师在繁忙的日常教学中糊弄几个题目出来,其结果几乎是可以预测的。冈此我们恳请教育行政领导们,不要以为新版课标一出台就万事大吉了,语文教改就能立马实现了,如果没有有力的后续行为,一系列新版课程标准倡导的诸如“随文学习”等新行为,恐怕又要落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篇24:评析《谈骨气》细读与议论文知识重构

评析《谈骨气》细读与议论文知识重构

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谈骨气》可谓影响深远,备受语文教育界同人关注。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徐江教授曾撰文《语文问题说――续“另一种声音”》指出:南于受错误的议论文知识的影响,不少教师把这篇课文教错了。时隔十年之后,徐江教授与朱金恒老师又对这篇课文本身写作的逻辑性发动了猛烈抨击,发表《语文教学一例严重的集体性失误――实事求是精神在这里的缺失》一文。

可以看到,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篇课文对中学议论文教学又要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目前我国语文课程知识体系还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下,从议论文知识重构视角对《谈骨气》进行细读,对于引导课堂教学适宜地解读这篇课文,对于议论文知识现状的改善,有着非常熏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谈骨气》有没有中心论点

文章起始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单独成段,为的是强化读者对它的接受效果。这句话与其说表述的是一种“实然”,是一种事实判断,不如说是表述了一种“应然”,是一种价值期待,它的真正本意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的号召:我们要做有骨气的中国人。这句话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这一点上,徐江先生在十年前对某些中学语文教师将其当作事实判断、当作中心论点的做法进行了批评,指出:“其实那仅仅是一句情感性的宣言,是文章的引子。”这无疑是真知灼见,但他进而又表明白己持此种看法的根据――因为这句话没有现实针对性,就与实际不符了。《谈骨气》的写作背景很清楚:文章写于1961年春,之前,由于国家领导层决策的失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和我国签订的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这几年面临着严重困难。文中所言“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针对的即是此种背景。

二、《谈骨气》运用的阐述法

这篇阐明文所使用的主要阐述法,有引用孟子的话具体解释怎么做叫有骨气的诠释阐述法,还有被编人教材时删节的原文第三段给“骨气”下定义所使用的定义阐述法,另外,主要就是设例阐述法,即通过具体例子,将相对而言较为抽象的论见阐述得更具体、更形象,使读者更感性地领会怎么做叫有骨气。这种方法很容易和证明文的例证法相混淆,但实际上二者差别很大。例证法是通过例子来支撑、证明论点的,为的是使读者相信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能够站得住脚。它通常要和具体分析结合在一起使用,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言:“论点要经过反思,材料要全面,至少是正面和反面一起考虑,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因为,多数情况下,议论文中例子的举证,都是简单枚举而很难做到广泛列举,完全列举则更难,甚至根本就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能够揭示例子内涵的理论性的具体分析做支撑,纯粹靠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就下结论,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即使“事实胜于雄辩”也不能给我们更多的底气,举再多的例子也形同虚设。实际上,“事实胜于雄辩”这个貌似颠扑不破而其实毫无意义的命题用一种二元对立思维预设了事实和雄辩之间的对立竞争关系,这对二者本身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都会造成误导性的扭曲。那么,作为学者的本文作者吴晗先生怎么会在文章开始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论点,然后举三个事例来论证呢?这种简单枚举事例而缺乏具体分析的“论证”有谁会相信呢?实际上,本文根本就不是一篇证明文,吴晗先生也无意去证明什么让读者相信。以证明文的各项规范来解读本文,就会像徐、朱两位老师一样得出如下结论:

文中所举三个人的事例,即便都是毫无缺陷的事实,也不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中国人”是一个集体性概念,指称的是亿万个人。而文天祥等三个人只是这亿万个人中的三个单例,三个单分子不能支撑那个包含亿万个人的集合概念的性质。

两位老师遗憾地感到:面对“用三个人事例充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教学,学生却提不出――“举三百个汪精卫式的人物是不是更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没有骨气的”――这样的`反问。真正弄懂了《谈骨气》的本意,这样的反问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两位老师又说:倘若把“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作“我们中国人要有骨气”……文章会顺畅许多。殊不知,文章首句所指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三、解读《谈骨气》所引用的三个事例

下面,我们对文中所引三个事例进行解读。上文提到,这三个事例在文中的出现,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到“怎么做叫有骨气”。当然,这三个事例并非如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句话一一对应,尽管这样理解可以给人一种秩序感和整齐美。 第一个事例中,文天祥的行为可以全部体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正如作者所说“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并非如徐、朱两位老师认为的那样只能体现“威武不能屈”。第一,文天祥虽然那时任何富贵也没有,但他只要投靠元朝,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然后去放纵、去享受。富贵对常人的诱惑是难以克制的,但文天祥心志不乱,高贵的灵魂没有屈从此种唾手可得的诱惑,他克制住了自己。这种做法不正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最好诠释吗?他这种刚强不屈的人格不正是有骨气的体现吗?此可谓“富贵不能淫”。第二,文天祥被抓,关在一个阴湿的地牢里,是个一无所有的“阶下囚”,但他没有改变自己为了民族利益而抗击元朝入侵的正义行为,这又体现了“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精神境界。此可谓“贫贱不能移”。第三,文天祥在北京,野蛮的元人用暴力折磨他,然而此威势武力也没有使他屈服。此可谓“威武不能屈”。

文中所举第二个事例也很值得揣摩品味,这是因为,吴晗先生对此事例的叙事话语和《礼记?檀弓下》中故事原文的叙事话语不太一样。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在故事原文中,黔敖这个富人确实如徐、朱两位老师所言,真是一个慈善家,尽管在施善时一开始他态度不好,没有给饿者以起码的人格尊重,但他能够知错就改,还是不错的;而文中穷人也确实有点酸,人家都承认错误了,你何必要矜持到底呢?到了《谈骨气》中,故事却成了“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还说:“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这种写法被当作“修改历史”和“添油加醋”,受到了徐、朱两位老师的指责。我们如果深究一下此文作为一篇杂文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就很容易知道吴晗先生笔下的这位富人是有所指的,即当时以老大哥姿态而非平等伙伴姿态压制中国的苏联,而穷人即是我们自己。这样,文章对《礼记》故事原文的所谓“添油加醋”式的发挥就不仅可以理解,而且还值得借鉴学习,即:借用人们通常熟知的话语,给以个人化的诠释,使原话语承载起新的内容,以适合自己表达的需要。这种旧词新用手法,是一种表达的艺术。徐、朱两位老师批评的所谓本段写作违背了论据使用的基本精神――真实性,应是批错了方向,因为这个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如上文所述,根本就不是被当作论据来使用的。顺便提出来:第一个事例中,吴晗先生将“富贵不能淫”解释为“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要较一下真,似乎与本意也有偏离,但这种发挥性的新解其实也是因为现实需要而有意为之,绝非作者对经典的理解偏差所致。

第三个事例用来生动地表现什么是“威武不能屈”,争议不大,在此不展开论述。

尽管徐、朱两位老师对《谈骨气》写作的逻辑性提出的质疑在我们看来是不成立的,但这种对经典选文进行质疑的精神还是非常宝贵的。事实上,《谈骨气》这篇文章也绝非完美无缺,比如文章第四段说:“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接着,文章用事例具体阐述“有骨气”的表现。这三个事例中,文正祥的事迹和闻一多的事迹毫无疑问,体现了“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但第二个事例就不行。

四、反思《谈骨气》解读中体现出来的议论文知识

对《谈骨气》一文的写作思路,不同的解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种争议是很有价值的。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师最好能用自己的一堂课、一个教案、一次作业的批改、一项活动、一点体会等等,来加入‘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我们通过对《谈骨气》的细读,当然也可以对已有的议论文知识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甚至一定程度的重构。

议论文实际上可以分为证明文和阐明文,教学中要区别对待。用证明文的思路来解读阐明文,必然会觉得不通。不能一遇到议论文就要分析三要素,因为阐明文是不需要论据和论证的。分析阐明文,要引导学生分析其论题、论见及对论见的阐述过程和方法。

语文课程给学生提供的论证知识需要细化,太笼统的知识是没有用的。比如证明文的例证法,语文教材一般只笼统地说: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要保证和实现知识的实践价值,至少要说清楚:举例论证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简单枚举事例,而孤立的简单枚举事例是很难有说服力的,需要以较为深入的、能够超越事例表象的具体说理分析来配合,做到事实和雄辩有机结合。相反,只会简单举例支撑论点而不会分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只习惯于选择听话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论点,不敢、不善于利用反例展开论述,会使学生形成懒惰、不健康的思维方式。还如孙绍振教授所言:“选择了与论点一致的材料,就是排除了与之不一致的材料的结果,无视这样的矛盾,论证就必然是盲日的。”过去不少教师教《谈骨气》,都爱讲本文用三个事例来证明一个中心论点,学生也接受了举几个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可以证明一个观点的知识,实际上根本没有学会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更不用提初步的辩证思维了。

不少老师认为《谈骨气》中孟子的三句话与下边所举三个事例一一对应,一个事例体现一句话的内涵,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中充斥了太多的奇奇怪怪“想当然”的知识。此类模式化的、习惯性的认识应该还有不少。充满实事求是精神的细读,无疑是化解此疾的妙方。

议论文中对经典的引用,根据写作需要,可以是求真的原原本本的引用,也可以是以善和美为追求的化用,不可拘泥待之。

探讨议论文的语用价值,从语用角度分析文章的思路和修辞,看看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场合对文章写作的影响,也是议论文解读应有之义。如此,才能真正读出文章本意。

如果《谈骨气》真的引发了我们对议论文相关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而使议论文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进,善莫大焉。

篇25:谈作文

谈作文

谈作文

作为一名中学生,经常听到身边的同学说,作文好难写啊。我虽爱好文学,但提到作文,我也是有些厌恶的。

何为哉?只缘作文与文学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太陈腐!

首先试问,有谁会每天会生活在一些繁琐的哲理中:有谁游山玩水不尽其乐,专想到要摒弃功名然后大大感叹一番市侩庸俗?有谁一见到阳光就想到希望一见到蜜蜂就想到人民?除了哲学家。

当我们翻开中学语文课本,满眼看到的就是这些结构严谨,意义深刻,哲理连篇的文章。然而,学生学习写作,他的模本从哪里来?大部分就是从语文课本中来的。那些课文,固然容易读懂(无非是认识写作目的理清文序找到中心),但是若要从中学得写作之道就非常难了。因为,学生不是哲学家。

写作的初衷本来是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方式,是人抒发内心感想的途径。然而学生无法从语文学习中领悟到写作的初衷,无法从课文中感受到写作的意义。学生学到了什么?只有一大堆的别人的见解,毫无自己之感受,没有自己的思想,又怎能写得出作文来?又如何叫学生喜欢写作?

在教学中,老师只注重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对作者思想的灌输。在正中学习中,我们的想象力被扼杀,创新能力被减弱,最可怕的是,我们的真实情感被压抑了!此时,作文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一抒发内心感受途径,而成为了那些虚假刻意的编造!

这也是为什么好多老师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 一律的原因。

我忽然想到了封建时期的“八股文”,那种束缚人思想的文体。然而,“作文”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比“八股文”恐怖呢?

周末又有作文写了。唉,写什么好呢?

谈作文

在这繁忙的世界,每个人都想有要表达自己的时候。然而,有的人或许选择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有的人或许选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其实,写作文也是一种表达,是另外一种语言。写作是一种运用文字与语法的搭配,加上自己的观点和感觉,去表达自己,如何想要和世界沟通的欲望。

有时候,这世界太复杂,混淆想要说的话,拥有着一些复杂的文化。而写作加上自己的感觉,是一种华丽的混搭,可以让大家更加明白自己,让世界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就像云和天,蝶和花从来不需说话,去依然可以了解自己的美丽,自己的特色。

写作其实不复杂,不做作,不需很多的限制和独特的想法。只需要在握着笔的当下,享受要表达的东西。然后一笔一笔写下。当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就应该忘我的经历表达自己想说的一切。写作可以是一种爱好,放松自己的一种举动,就像帮自己解开捆绑已久的自由,然后奔向希腊的天空,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享受最温柔最心旷神怡的海风。

写作是个人存在的一种体现,是寻找一个主题表达自己。给那些漂忽不定的感觉寻找安身归宿之处。也许是逝去的时光,绝望的.美感。这些,仅靠哲学不能满足。写作是真实与虚假`现实和想象的混合物。是体现共性的容器,也是充满个性的艺术。它可以不写任何人,去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自己。这就是写作。无所不包的东西。只有冠之以写作之名。

写作是一种创作。没有创作的生命,优如一粒尘埃。悄悄无声息。我们只有从创作感受到的生命。只是,经过创作,生命的真实感受和情浓度往往不再是那么深沉。

生命是流动的,感受的一切都不是流动的,即使看起来停顿的`重复的。最后也一并流走。感受的主体消失了,新的主体又在感受着,仿佛是自己的,其实轮回的一齿。写作附丽其上,抑或人生附丽写作。是人生还是写作?屈平词悬日月,楚王台射空山丘,李白的原意也许说文字的意义比政治长久,而对于人们却意味着写作与人生的关系。

写作对一些人来说,只不过是记录人生的一种手段日记也几乎从不为了文学上的考虑,而是要为生活存个档。或者思想和情绪的载体。这个世上,每个人都会有经历,但最后能把经历转化成思想或情绪,并付诸文字将其写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心灵的经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外部经历没没有对心灵产生人格作用,那经历是空的。但现在,带着具体的奢望,将它作为超拔流俗的手段,维持自己的手段。君不如,有一天,空无来临,人生不过是写作的挽歌。

写作不是天才才能做的事,而是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的。因为只要会文字,任何人都有权利写作。写作是科学逻辑工作程式设计,是细节上的完美主义,是人文精神上的公益主义。所以并没有分贵贱,没有好坏因为每个人都是言论自由的。

总而言之,写作是一种低调的华丽,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不要因为一开始不成功而放弃。毕竟,万事起头,可是我相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总是会付出一番努力后才会有收获。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开始写作吧!

谈作文

一个连写作文都写不好的人,居然谈起了作文,听起来有点不自量力。可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今天我姑且不自量力地谈谈作文。

关于借鉴

借鉴,就是多看别人写得好的文章。然后取其精华再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是许多老师提倡的。然而,我却认为这样不可取。我从来不主动去看那些所谓的满分作文。如果看了别人的文章,那就限制了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样还如何写出自己的风格。

所谓借鉴,是一种好听的说法;说得不好听就是“抄袭”。而许多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多看别人写得好的文章,特别是一些好的句子,比如排比句,可以借来用在自己作文的开头结尾,这样可为文章增色。可我有一点不明白一篇文章的意义仅仅在于让别人读着好听吗?

关于议论文

往往得高分的作文都是议论文。因为议论文读起来非常有气魄,一系列的例子让人感觉此人很有文采。

但我却厌倦了写舆议论文,曾经为了应付差事写了不少议论文,其中有许多得了高分。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发现议论文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第一步,富于哲理性但又是废话的题目;第二步,用富于哲理性但又是废话的句子提出论点;第三点,举出一系列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其间不时写出一些富于哲理性但又是废话的句子对材料进行补充;第四步,再用几句富于哲理性但又是废话的句子终结全文。这样,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就完成了。

总而言之,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等于丰富的材料加上一些富于哲理性但又是废话的句子。

关于“文章贵在真诚”

我非常赞同“文章贵在真诚”这句话,因为一个没有倾注真情实感的人是写不出真正优秀的文章来的。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矛盾出现了,如果你把真心话写了出来,那么你这篇作文有可能得零分。这是因为你写出了不该写的真实。而老师要的是那种歌功颂德的文章,但又有多少功德让人歌颂呢?

所谓“我手写我心”,如果写文章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敢用真心去写,是写不出真正优秀的文章来的,充其量写出一篇让教师觉得优秀的作文来。

篇26:谈郭敬明与韩寒初三作文650字

谈郭敬明与韩寒初三作文650字

郭敬明与韩寒,大多数80和后90后都耳熟能详,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传闻,论文笔,我没有拿它们去比较的意思,我想我也没那个心情和那个功夫,相信大多数人喜欢郭敬明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学历,郭敬明毕业于上海大学,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上海大学是中国重点大学,毕业于上海大学的都可谓是天之骄子,对此后个人名气的提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相貌,相信见过郭敬明的人对他的第一影响是“英俊,精致,酷!”,这或许也是郭敬明拥有众多粉丝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再来谈谈韩寒,曾经面对媒体的镜头时表示自己只有高中学历,因此,韩寒的粉丝们难免会有些失望,再后来,韩寒又把自己的学历改为初中,理由是“高中时一气之下便没有再读下去,所以没有拿到高中毕业证”这更是大大降低了粉丝们对韩寒的信心。

文笔方面,郭敬明给读者的影响大多是悲伤、没有阳刚之气,一段文段中出现大量的修饰词语,而韩寒则不然,他的言语很直接,文笔中透露出作家的阳刚之气,有些语言和用词甚至在挑战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例如《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本书无疑给读者带来了视觉盛宴,很简单、很轻浮的词语无疑的`在客观方面显露出了韩寒的文笔,韩寒是轻狂的、但是他总是能把自己的文字很好的驾驭在道德与法律界限之内。

我没有任何评价郭敬明和韩寒孰是孰非的意思,,也没有批判谁的文笔更好,谁的文笔更差,只想简单表达一个道理,学历和文笔并非绝对成正比,只要努力,我相信我们这些90后中能涌现出更多与郭敬明、韩寒一样声名显赫的作家。

谈真人秀800字范文

第一单元手拉手范文

小学作文如何拟标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计划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的教案

初中第一单元作文

浅谈科普宣传资料版面设计理念

由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作文200字

《谈知识》650字作文
《《谈知识》650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知识》650字作文(通用26篇)】相关文章:

高二文科作文训练2022-12-01

诗教创新谈之雅俗篇(教师中心稿)2023-09-10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2023-01-12

英语高考作文命题热点2023-02-07

数字的故事高三作文2023-08-19

个人总结的遮阳的几个方面2022-05-06

人教版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2023-09-27

三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妈妈的账单读后感2022-10-16

二教案2022-10-09

税务约谈笔录范文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