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创新谈之雅俗篇(教师中心稿)(推荐6篇)由网友“伤心凉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诗教创新谈之雅俗篇(教师中心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诗教创新谈之雅俗篇(教师中心稿)
诗教创新谈之雅俗篇(教师中心稿)
沂水春帆 电子邮箱: yscf001jiao@eyou.com
诗之第一要义是抒情言志,从其源流分野来看大致可分为民间诗------民歌、文人诗两大类。若称民歌为俗,则可称文人诗为雅。(当然在《诗经》里还有另外的意思)孔老夫子推崇的《诗》三百的主干《国风》就是在流传于各地的民歌的基础上,经文人逐步加工而成的。在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与诗歌紧密相关的乐曲有《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是民间讴唱的曲子,《阳春白雪》则为达官贵人知识分子们所欣赏。由于阶级的差别,在旧的社会制度下,《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下里巴人》成为粗俗野蛮、淫声艳曲的代名词,而《阳春白雪》则为统治者所标榜。
但事实上由于《阳春白雪》缺乏《下里巴人》鲜活之水的滋润,就连所谓的高贵之人、高雅之士也听的厌烦。大众广庭之下不得不用《阳春白雪》装点虚荣面子;私下里却沉浸于《下里巴人》之中。这就提出了“雅”与“俗”的关系问题:“俗”是“雅”的前提与活力;“雅”是“俗”的提炼与升华。从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民歌是文人诗的'根,每一次诗歌繁荣的后面,总是与民歌的兴盛有关。民间的东西经文人整理,才有了四声八病、声律平仄。可民歌不管这一套,以其泥土的质朴芬与芳香,以其感情的真挚与奔放,随时代和自己的爱恨而歌而舞。诗的生机与活力在民间,在民众的情与呼。而绝不是在那些玩文字游戏,徘徊在故纸堆里的所谓“诗人”。
真正诗人之任务就是善于借助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也包括自己独创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来提炼和升华反映时代潮流、社情民意的《下里巴人》。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连一般老百姓对“因特网”“知识经济”“克隆”“基因”等名词都不陌生的历史条件下,还有些人仍陶醉在“芰荷舞”“楼头月”的低吟浅唱之中,那就如清王朝的遗老遗少一样,写的越多,就越没有读者。我们不要没有风骨神韵的唯形式主义,也不要留连于污言秽语的低级趣味。
上个世纪之交,龚自珍、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秋瑾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在民族亡之际,借诗歌这种最有效的宣传鼓动方式,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号角,试想再写什么“燕归来”“花落去”之类,就不能让无数热血儿女组成浩浩荡荡的救亡大军。
对于这个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是唐朝诗人崔颢他的《黄鹤楼》一诗,就不多么完全按所谓的条律框框行事,盛唐诗人少有羁绊,人有精神诗也爽。试想崔老先先从四声八病考虑如何排句如何押韵,恐怕写诗的灵感早就不知跑向何方了。其实就是四声八病的提出者----沈约写出来的诗也不是符合自己提出的标准的。《黄鹤楼》一诗虽不尽合律条,可严羽之《沧浪诗话》仍把它推为唐七律诗之第一佳篇;《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虽然在书中列举了那么多的诗之律韵,但他和严羽一样,仍把《黄鹤楼》当做七律诗的压卷之作。但这不是说不要揣摩文字韵律,但文字韵律的选择是为诗之意境而服务的,而不是借此把最为耀眼的闪光点抹去。我们今天讲韵律、讲正对、反对、流水对、合掌对等,应主要是意境之对、情思之比,且符合普通话朗诵声情并茂之要求,在不伤意不损情的前提下去探寻最佳的表达方式,此今日之宽对也。
篇2:作文创新教学摭谈(教师中心稿)
作文创新教学摭谈(教师中心稿)
安徽省当涂二中 汪茂吾(中级职称) 邮编:243100
E-mail:wangping9918@sina.com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作文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呢?笔者根据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四种方法。
1.发散创新。所谓发散创新,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产生合理性的联想,进而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思,成为他们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原来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就会突然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会突然闪现出光彩,几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联系。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背影”,想到自己年迈的父亲,从而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个“背影”就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纽带。也就是说,作者由写“背影”,进而联想到父亲一生的操劳,以及对自己的无限关爱。在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背影”是抽象事物还是具体事物?学生一致回答是具体事物。我顺势点拨:具体事物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那么抽象事物就是--学生一致回答“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我又问:对一个人来说,哪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呢?学生略作思考后,总结出有:思想、情感、体验、心思、愿望、理想、意志、苦恼等。在此基础上我就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爸爸的……》,省略号上既可以填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要求学生自己把题目填完整,并写成记叙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了。很多学生都写出了情真意切的作文。如一个学生以《爸爸的口头禅》为题,这样开头:“要是你能考上大学,我死也瞑目了。”这是爸爸平时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口头禅。它象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我的心上……
2.求异创新。就是对同一事物选取不同的观察点,从而得出新鲜的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比较、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摒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如在上完《马说》这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伯乐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千里马自己。有的学生说:真正的千里马是不需要伯乐的。它应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的一切建立在对伯乐的赏识上。还有的说: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会很多,就是有伯乐赏识,他也只能发现其中的极少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千里马被埋没的责任,应该由千里马自己承担……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鲁迅的小说《社戏》,写看戏前的一波三折:先是没船;后有了船,外祖母又不放心;最后由最聪明的双喜打了“包票”,我才能和小伙伴们如愿以偿。情节曲折,可谓摇曳生姿。又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由“我不大喜欢”蜜蜂写起,接着写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上完这两课,我就出如下一些作文题让学生训练:《难忘的星期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第一次学……》《不平常的日子》《特殊的礼物》等。另外,我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运用逆传法写作的曲范,我就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
4.巧合创新。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当读到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这里的“巧”是指碰巧、凑巧、巧合、巧遇。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孽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世之时。鲁迅更是善于借助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的规律。《祝福》中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药》中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彻底,真是别具匠心、精巧至极!曹禺的戏剧《雷雨》中,夫妻、父子、父女、母子、兄弟、兄妹的奇遇巧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作文创新的方法很多,除了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还有语言创新、布局创新、人物形象创新、指导创新、批阅创新,等等,这里不再赘述。总之,作文要创新,切忌机械模仿,重复过去,必须大胆想象,出奇制胜。
篇3:阅卷归来话中考之语文篇(教师中心稿)
阅卷归来话中考之语文篇(教师中心稿)
有幸参加了的中考语文阅卷工作,现就阅卷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中考语文卷的整体情况
阅卷期间,按照优、中、差三个等级从400袋试卷中随机抽出三袋答卷(每袋30份)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现将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抽样三套卷(优、中、差)各题均分及得分率一览
写字识字 名句积累 语言运用 课文解读 A卷总分 文言文 阅读一 阅读二 作文 合卷总分
优卷均分 4.87 15 8.73 29.6 58.2 12.33 5.23 10.3 39.37 96.33
中卷均分 4.8 15 8.33 26.67 54.8 11.47 5.9 10.4 32.33 87.5
差卷均分 4.1 13 6.07 22.4 45.57 2.6 3.43 2.3 20.9 52.02
三卷均分 4.59 14.33 7.71 26.22 52.86 8.8 4.86 7.67 30.87 78.62
试题满分 5 15 10 30 60 15 10 15 50 120
优卷得分率 97.4% 100.0% 87.3% 98.7% 97.0% 82.2% 52.3% 68.7% 78.7% 80.3%
中卷得分率 96.0% 100.0% 83.3% 88.9% 91.3% 76.5% 59.0% 69.3% 64.7% 72.9%
差卷得分率 82.0% 86.7% 60.7% 74.7% 76.0% 17.3% 34.3% 15.3% 41.8% 43.4%
三卷得分率 91.8% 95.5% 77.1% 87.4% 88.1% 58.7% 48.6% 51.1% 61.7% 65.5%
从三袋答卷反馈出来的情况来看,优卷与差卷都比较客观,中卷抽样略有靠扰优卷的趋势,但基本上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从总分得分率来看,卷面难度系数为0.65左右,略高于去年不到0.6的系数,由此可以推测今年的语文录取线会比去年更高。从阅读题得分率来看,相较四月调考成绩而言,也有很大的上升幅度,这是由于阅读题难度降低的缘故,也是这次总分成绩上扬的关键所在。从作文得分情况来看,比往年可要高出许多。下面具体说说作文的情况。
二、关于今年中考作文阅卷的一点感受与体会
从今年的语文作文的得分情况来看,得分率为61.7%,与四月调考的成绩差别不大,比往年的作文得分率可就高得多了,我想,这不是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而是与市语文教研员的所定的标高有较大关系。这一点,从作文评分标准的调整到对中学生写作水平的要求的变化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今年的作文话题为“善待自己”。这一话题中的“善待”与“对待”、“正视”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等同。“善”字为“对待”作了限定,话题材料中已经对话题作了很到位的概括:“善待自己,其实就是好好对待自己。”材料中还有一段提示语:“它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另外,话题中的“自己”,也是考生审题时必须要注意的一个关键词。但是,从学生的写作文本的呈现状况来看,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审题误差情况。
其一,表现为“抓其一点,不及其余”。话题材料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思考方向:“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有的考生估计是受了“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的影响,(中考之前,相关媒体曾就作文情况请有关教师作了分析,就提出过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否则不好把握,写作素质不是特好的学生,不要把话题铺得太开,放得太大。)抓住其中一点就大谈特谈,例如有的考生以“自我释放”为契机进行思考,大谈放松自己的好处、方法等,而在初评制定标准的时候就已经为这类文章定了性:善待不是单纯的放松,放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学生这样思考为文,内容上就只能归为三类文(15-19分),充其量只能归为二类下等(20-21分)。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殊不知,话题作文“化大为小”之后,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随时关注作文的话题本身,而有的考生就忽略了这一点。“宽容自己”可以说是“善待自己”的一个方面,但它也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不能全部代替“善待自己”,有的`考生就在作文中就“为什么、怎么样宽容自己”来构思行文,文章写完都没有关照、回到“善待自己”上来,按教研员的思想,这类作文就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一类,实质上就是“轻微偏题”,内容上就又归为了三类文(15-19分)。加上表达分,作文最好也就是个30多分的样子。
其次,表现为“偏而忘私,疏而忘己”。“偏”是审偏了题,“疏”是疏忽了要素。大致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大谈特谈为什么应该善待他人,怎样善待他人,偏偏不谈“善待自己”。二是有部分考生在作文中反反复复强调“善待自己,就是为了善待他人”,仿佛他的作文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什么是“善待他人”、应该怎么样“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只是其中一种途径而已。殊不知,文章只要转换一下句子顺序就符合题意了:“善待他人,就是为了善待自己。”这样落脚点回到“善待自己”上来,就算是摸清了方向。第三种“忘记自己”表现在偷换主语上,有的考生在文中大声呼吁社会、学校、家长要善待自己,文章结构、思路不可谓不清晰,但这种方向又属于审偏了题。
再次,表现为学生情感态度认知上的失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达标情况,在考生作文中一目了然,有的考生在作文中就怎样“善待自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有构思行文的清晰思路:在学校里应该怎样“善待自己”,在家里应该怎样“善待自己”,在社会上应该怎样“善待自己”……但文中所举出的例子让人不忍卒睹:在学校里就应该遇到难题绕弯、让同学帮自己做作业、做清洁,在家里就应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钱就找父母要,不要把自己勒得太紧,在社会上就应该处处不让自己吃亏,车上有座位就抢,捡到钱就自己花……诸如此类,学生的情感可谓真矣,观点可谓鲜明矣,然而让人看了可谓哭笑不得矣。这样的学生的道德水准且不说他,仅就思考的层次、思维的深度而言,就已经低人一等了。这种文章,怎能得高分?
以上谈的是几种失误作文,下面说说高分作文的情况。
就整个阅卷室的作文阅卷教师反馈出来的情况来看,有一类作文很是占便宜,那就是根据话题材料的提示,从并列的几个方面着手来行文的,如“善待自己”就应该学会自我释放,“善待自己”就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善待自己”就应该学会自我塑造……这一类的文章,只要不出现前面所列的几种失误,作文一般都在35分以上,40分以上的作文这类文章占了多数。这类作文,对学生来说,好写,对老师来说,好阅。对作文教学的导向而言,利弊难说。利,让学生养成一种条理清晰的思维,弊嘛,说不定两三年之后,又在武汉的初中作文教学和写作中形成一种新的八股文。是悲还是喜?难说。就这个话题而言,学生用这种形式写成的文章中,就有大量的流于形式而内容空洞的作品,缺乏说服力。
另外,就这次作文来看,阅卷过程中难得见到几篇得高分的记叙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话题本身的限制,还是阅卷操作上的问题,值得探讨。限于资料,只提出,以求教于方家。
以上只是个人感受与体会,聊作记录,一以备忘,一以探讨。
篇4:高考满分作文非常解读之概说篇(教师中心稿)
高考满分作文非常解读之概说篇(教师中心稿)
全国卷之一(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省份)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命题解读〗
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辨性。面对各种说法,我是相信别人的话呢,还是相信自己呢?“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是有关联性的一个题目,切合题意的审题应是表现出这种关联性的,围绕这种关联性进行写作且两方面力量使用比例合谐的就是“切合题意”,认识到这种关系,而只就一方面重点说的,是“符合题意”,只看到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或避而不谈另一方面的是“基本符合题意”,脱离话题的当然就只能是“偏离题意”。
话题坚持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维和认识水平。引出话题的材料是一组名言警句,仔细观察这组句子,不难发现“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强调的是“相信自己”,“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和“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指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则展示了一种辩证思维。与此相对应,作文立意完全可以自定,或者说至少有以下三种:一、提倡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受他人意见的影响;二、谈论不能盲目自信,而要乐于接受他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三、辩证思考,诠释或阐述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持何种立意,表述时不能太绝对,而要力求客观、周密。也就是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盘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盘否定前者。注意,立论时不能太绝对,要辩证思维。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到底是“走自己的路”还是“听取别人的意见”,抑或两者兼顾?今年高考作文给出的四个不同话题让不少考生掉进“陷阱”。其实这四个话题是互为补充的,只要考生在文中确定了“走自己的路”为主要观点,且依然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这样的作文基本上就在42分以上了。
然而还是有为数众多的考生考虑不周,单方面阐述“走自己的路”,类似“自信人生”之类的作文题目,忽略了“听取别人的意见”,或一味论述“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坚持自己目标的观点,这类作文不管文采、创意如何出色,得分也只能在31-37分之间徘徊。有考生以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小马过河”为蓝本写寓言,有的写小马“坚持自己的路”自信过河,有的偏重于写小马过河过程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也都由于单方面论述而只能打入三类作文的行列。
由于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比较明确,几乎有一半的考生得分在42分上下,层出不穷的五十八九分的一类作文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今年高考作文的等级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比去年多了10分,更看重考生的文采和创意。”在立意正确的前提下,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但必须“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其中,“深刻”要求考生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就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要求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创意”的考生见解新颖,运用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全国卷之二(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等省份)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命题解读〗
高考题目,无论怎么变化,总是与我们生活的大背景密切相关。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辩证关系的理解,让考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问题,而原来的作文题往往都是让考生选择一方面,再阐述对事物的认识。
题目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如何看待挫折?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为此考题作了具体的提示: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其实人们经常失去的远远不只这些,比如失去亲人,失去职位、失去健康、失去荣誉、失去金钱……全国卷正是从如何对待失去这个角度切入,来检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余地。
全国卷之三(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省份)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
D:阿Q!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命题解读〗
哪一位考生没有经历过快乐幸福?哪一位考生没有经历过悲哀痛苦?可见,此次考题人人有话可说,它完全用不着考生去搜肠刮肚胡编乱造,便于考生用感情去写作。另外,今年的话题继承了去年的思辨性特点,但内容更为开放,更加贴近生活,更具人文色彩,更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今年的命题主要是引导考生运用哲学思维辩正地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用考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络对话方式引出大家对怎样看待幸福与快乐这一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导考生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审视,很有现实意义。内容涉及考生对生活中“快乐和幸福”的体验,很贴近学生生活,让每个考生都有例可举、有话可说,有发挥的余地,但要写好不容易。今年作文的评分标准有重大改变,基础等级由以往的50分降到40分,而发展等级由以往10分增至20分,更加鼓励考生个性的张扬,这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目标是相一致的。
海南省语文评卷组组长韩捷进说,该作文题切合学生实际,话题本身有话可说,从接触的试卷看,完全偏离题意的考生很少,绝大部分考生作文符合题意。考生在写作时,寓言、诗歌、记叙、议论等各种文体都有,但以议论文居多。
海口市第一中学多年任教高三的语文教师康临华认为,今年的话题比去年更为简洁,而且通俗明了,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它不但不会给考生造成任何心理压力,反而可以在紧张的考场上给考生某种心理安慰,并让考生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谋篇布局。
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校长、国家特级语文教师韦平凡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哲理性强,同时非常注意贴近生活,与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很相符,也与现在强调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教改方向相一致,命题很有水平。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很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这对于考生对考题的适应和临场发挥有一定的帮助。
全国卷之四(甘肃青海等省份)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
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命题解读〗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命题意图在于启发考生要关注别人,不能因某种利益而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关于“自定立意”。本题立意很明确,那就是在为自己考虑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如果只谈“看到自己”或只论“看到别人”,就不符合作文的要求。二是“自选文体”。意思是指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选择擅长的文体来作文,但应注意一定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所选的文体是什么,也就是说不能写文体不明的文章,同时不能滥用新文体,不能为盲目创新而忽略了思想内容。三是关于“自拟题目”。考生要有“题好一半文”的意识,拟题要力求有些新意和哲理,而不能写一个非常大众化的题目来应付。四是关于“不得抄袭”。去年全国卷试题明确规定了“不得抄袭”,今年删去了,但这不是说今年就允许抄袭,而是没有强调这个问题的必要,因为作文本来就是不能抄袭的。此外,临场作文时应注意文章的开头,它的气势往往与全篇的成功密切相连;要写好每一段开头的句子,让阅卷老师知道你这一段是写什么内容的;结尾要有气势;书写须规范,一笔一画要写清楚,必须让阅卷老师清楚地认出你所写的字是什么。
今年作文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希望”一定程度上参照了去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关系性话题,难度不大,考生应有话说。这道作文题颇有生活气息,能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期待中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的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话题所附的材料实际上为“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实例,由此引发的思考可以检测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这道作文题还蕴含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认识自我”以后怎么办?这就给考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关系型的话题作文。话题不新鲜,属情商(EQ)教育问题,是很多地区各级各类考试试卷或训练题中常见的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但立意创新的空间也不大,无非是“正确看待挫折带来的痛苦”。学生可用材料倒是极为丰富。这道作文题可取之处是其表达材料的形式有时代性,非常新鲜,不再从故纸堆中搬取老古董。
部分考生丢分严重,存在如下问题:偏离题意、理解片面、题材狭窄、例证不典型、空洞无物、缺少知识积累、语言平淡无味、为创新而创新、书写不规范。
有的片面追求“创新”,将作文设计为数学运算题的格式或会议记录的形式,文笔生硬,毫无文采,费力不好看。有的书写潦草或字写得太小,由于今年是将作文扫描成图象在电脑上阅卷,字迹潦草或字太小都会导致图象不清楚,给阅卷老师带来困难,吃亏的自然是考生自己。
北京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读〗
北京卷是典型的范围型话题作文题。它的话题是一个词语(动词),这个词语限定了作文立意选材的范围。这一话题兼具时代性,人文性及思辨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倡导宽容、标举包容的时代,从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到人类社会电脑的兼容性,政治文明中的民主性,再到后现代的多元主义,人类文化、文明、信仰的多样性,足以标志这是一个“包容”的时代。“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包”,是一种人文精神;“包容”是从以人为本的根基上升华的对别人、对异己、对他者,对异质的尊重与容纳。北京卷作文题质朴、亲切,平和中暗藏着玄机,简洁中蕴涵着深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无尽的美德流传下来,像瑰丽的珍宝,闪着永久的光芒,“包容”,更是历代君子所推崇的高尚德行。包容是一种美德,但它不仅仅是针对他人而言的。古语有“宽以待人,严以责己”的说法,在
[1] [2] [3] [4] 下一页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沉重的情况下,不仅要对别人包容,也要对自己包容,以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如果人人都具备了包容的美德,那么生活将会展现给我们最美的一面。而狭隘却导致我们偏激,甚至心理阴暗,这样的.心境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事物的不足,无法真正地享受生活。清代宰相张英和叶侍郎毗邻而居。叶家修墙院占了张家三尺地面,张老夫人为此修书送给京城张英处。张英以诗回复老夫人:“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信后立即令家丁将院墙让出三尺。叶家甚感惭愧,也将院墙后退三尺。
正如上面的材料中所讲的,生活中的人们因为认识问题的角度、标准不同,往往以为自己的行为才是正常的、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其实,每个人的行为总有合理成分,单从个人角度来看问题,难免出现种种偏见,进而否认对方的合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缺少
了一种包容的精神、理解的精神。
包容的本质是爱:父母对我们的任性的包容是爱,师长对我们的不足的包容是爱,社会对曾经犯过罪、有过错的人的包容是爱……而这爱又化作前进的动力,不断鼓舞着我们力争上游。
包容者要有淡泊明志的心境。包容也是一种心境。马寅初老人生前说过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梁启超给谢冰心写过:“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世上虽沧桑变化,而心如明镜,博大胸怀,包容万物,这是一种度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我一辈子做事,做人以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为准则。”以一种静观的态度对待名利、虚名,你会超脱世俗、赢得心灵上的安然与平和。这是一个有志之士取得成功之前必要的心理战术。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有很多角度可选。从内容上看,“包容”有包含、容纳之意,涉及到人的品德修养,题意不难理解,考生有话可说。既可正面立意,也可反面立意。并且考生可以联系课文《宽容序言》。从角度来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疙瘩。人与人相处,各人性格、兴趣爱好也不会一样。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要学会包容。有容乃大。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冤家宜解不宜结。学会化干戈为玉帛。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
我们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回忆一些现象,然后选择某一桩事例,作为话题,切入分析,剖析包容的好处,并进一步指出能够做到包容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当然,也可作正反论述。如果面对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甚至剑拔弩张,后果又将会如何呢?当然,也可以写有关“包容”的记叙文,这样的文章,就要选择一些在常人看来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来突出所记人物的优秀的品德和修养,使人读后产生“心向往之”的印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为浮名所羁绊,拥有理想,这正是包容的真谛。
围绕“包容”,可写成富有哲理的议论文或寓理于事的精美散文,也可编故事等。
附: 北京高职招生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尚”是社会在一定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时髦”或“新潮”。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追求“时尚”,创造“时尚”并享受“时尚”,但是人们对“时尚”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赞赏艳羡者有之;指责排斥者有之。
请以“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上海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作文(70分)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命题解读〗
去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是“杂”。可见在命题思路上是一致的,这就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使考生在心理上有驾轻就熟之感,临场容易发挥。而“忙”比之“杂”,稳中有变,在立意取材上,更具广度和深度。
时处今日之中国,特别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上海,“忙”是抓住了社会的特点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人们,个个都在忙!小至于考生本身,日日夜夜忙于学习,忙于复习,今天终于又忙在考场了,其中的甘苦感悟,真是有一肚子话要写了。大至于天下国家、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商家,学术研究中的专家教授,以至战士、民警、工人、农民,都在忙中。作文的立足点可高可低,作文的视角可大可小,应该是每个考生都能写得出,而且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可能写得很出彩。
这是一道在话题作文争奇斗妍,群芳吐艳中,别具一格,没有任何提示语,显得干练而利落的话题作文题目。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命题人独具慧眼,准确地抓住了其城市的特点――忙。让考生在即将结束繁忙的人生转折期,即将投入大学的怀抱或是走向社会之际,收拾一下自己的行囊,作一次心灵的漫游。认真总结近一年的忙碌乃至十六七年来在忙碌中生活成长所经历的人与事,情与景,理与趣,经受的苦与乐,思与悟,感与想,把它记录在人生的照像薄或珍藏版上,留作珍贵的纪念,让它为自己的人生加油鼓劲,不也是一种爽心惬意的事吗?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面貌日新月异。人们投身于改革的洪流,讲究高效率,讲究高节奏,个个充满竞争意识,人人都在忙。无论是领导人,还是工人农民;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海员战士,大家都在为上海的进步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奔忙。就是坐在考场上的每一位考生,也都是在忙于求知,忙于迎接国家的检验。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只要是热情向上的人,面对这火热的生活,面对这奔忙的人们,面对因人们的奔忙而政通人和,繁荣兴旺的局面,都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谈,有情可抒,有景可写,有物可状。只要我们精心选材,严谨构思,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语言因素,就能够成功写出考场最佳作文。
题如其景,题如其人,没有半点修饰语,没有半点提示话,正如上海当前的社会氛围一样――忙。忙中的人们,懂得时间的意义,懂得时间的珍贵。“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哪里还有空闲多说话?上海的莘莘学子们当然也会深悟文题的底蕴的,从今年上海高考的优秀作文中已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回想去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只一个“杂”字,不但注重了广度,注重了开放,而且注重了思辨,充分体现了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丰富自己,强壮自己的宽广胸怀;充分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的命题思想,紧扣了学生情思。不但注重了对学生文化积淀的考查,而且还能真实地检查学生的认知、思辨和写作的能力。今年“忙”这个题目不但与去年思路一致,充分继承了去年命题的优良传统,而且保持了出题的稳定性,做到了稳中有变。文题有很强的时代特色,而且在立意和选材上,更具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天津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60分)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于是,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这一道关系型作文题。“材与非材”目的在于引导我们辩证地思索人才观。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道理:全球化的现代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竞争,但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满玄机与智慧。作为一名正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高中生理应明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类对人才的定义是多元化的。只有相对的“材”,没有绝对的“非材”。思考时可从两个角度出发:其一,对拥材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正如伟大诗人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妄自菲薄,自怜自卑;其二,对用材者而言,应能用不同的眼光打量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努力发掘他们的价值,做到“物各有值,人尽其材”,甚至“变废为宝”。
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这是材料给定的意义。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重要。更要紧的是选择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辽宁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这是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这一话题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令人自豪的人和事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每一滴露珠,都能反射一轮太阳”,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世界决不独是名人与胜者的天下。同时这还是一道极富后现代色彩的作文题:关注平凡个体胜过眷顾英雄人物;尊重独立自由神圣平凡的个体,胜过往往专制奴役束缚大众的所谓精英人物;以“真”代替“伪”,以“凡”取代“圣”,以“个人性”颠覆“公共性”,以“个体叙事”反抗“宏伟叙事”。这道试题的出现为我们的写作带来了新的话语范式,为我们建构新的写作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路。要而言之,这是一道极为平民化、极具亲和力的好作文题,那些写惯了宏大叙事话语模式文章的学生,对这样的私人化的文题恐怕会束手无策吧?
很明显,这个作文题的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在人们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与平庸是相等。鄙弃平庸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一位忠于职守辛勤耕耘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值得自豪的。
功成名就固然令人骄傲,我们已经习惯了引英雄式的成功、成就为自豪,但不可忽视的是绝大多数人是生活得极其平凡的。显然,辽宁卷“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的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启发我们关注现实生存,关注生活细节的伟大,在真实的世俗生活中追求生存的乐趣。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即等同于平庸。事实上,鄙弃平庸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一个忠于职守、辛勤耕耘、平凡而充实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值得自豪的。
话题引用的原文是这样的:
哈里.S.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以后,有记者到其家乡采访杜鲁门的母亲。记者首先称赞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是这样。”杜鲁门的母亲赞同道,“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
“他是做什么的呢?”记者问。
“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江苏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
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今年江苏考题提供“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两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所有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思考的方向,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考生调遣自己思考世界的材料,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也有景可状。当然,思考要见深度,要见新意,也确乎不易。
这主要取决于三条:一是给“山”与“水”的地位与内涵的确定,可以写自然山水对人的影响,可以拓宽“山”“水”外延,指自然、环境对人的熏染;还可以赋予“山”“水”以比喻义,如不同文化对人的作用等。二是思考“沉稳”与“灵动”的价值区别。二者都是山水给人的影响,而且都是积极影响,关键的是要想到“区别”,要注意“沉稳”与“灵动”的辩证性。三是确定一条主线,明确思考中心与重点。“山”“水”作用是多方面的,看你选择哪一个切入点,依照哪一条思想线索组织材料。这三条,不一定全部做到,突出一点即可让你的思想篝火明亮起来。
文题类型兼而有之:既可说是关系型,也可说是观点型,还可说范围型――这正体现了江苏题目中“灵动”的特点。话题内涵深刻丰富,语言表达优美典雅,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与哲学气质。无论是“水的灵动”还是“山的沉稳”均可作以下三个层次的读悟:其一,自然意义上的山、水;其二,由自然界的山、水而推及人事、性情、道德、文化意义上的山水――古今中外有关山水的文化积淀极为丰富;其三,撇开山水,提炼出哲学意义上的“稳中有变、动中有静”这样的话题。“稳”与“变”,“动”与“静”是哲学中两对矛盾统一的范畴,可以藉此展现考生思维深刻的辩证性。
此道作文题兼具文学性、诗性,同富语文气质与哲学气质,对文化积累不够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道难题。
此话题是全国15个话题中较好的!其主旨是“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变”与“不变”的结合”。话题中的“水”实指“灵活善变而又非轻浮”的人生状态或态度,而“山”则暗含“立足现实遵守原则而又不呆板” 的沉稳人生状态或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像“山”又要似“水”,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那么山水相映,是多么美的人生。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指出:所公布的江苏省佳作,文化视野都比较开阔,作者能围绕构思的焦点,在文学艺术的天地中神游,在生活万象的缤纷中送目,在人生哲理的烛照中凝思,然后“万取一收”,将有价值的材料凝聚于构思的焦点之上,从而迸发出令人炫目的殊光异彩。这些佳作,都有相当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并能展示比较成熟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写作技巧。写人时,能点睛,能传神。叙事时,能开合,能兴波。议论时,能分解,能剖析。故而800余字中,山外青山,花明柳暗,谈笑风生,潇洒自如,给人不尽之余味。当然,冷静的审视也是必要的。综观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有几点必须引起中学语文界的重视。
第一,由于连续6年写“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结果许多考生的“文体观念”淡薄了,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便是“四不像”。哲理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玄而又玄。抒情也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飘飘忽忽,言之无物。我在此恳切呼吁:江苏中学语文界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这对青年学子来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一辈子。
第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若能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来,我省的高中作文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升。今年有一些考生,用大量的古诗名句来证明“水灵”、“山稳”,用大量的名人轶事来证明“水灵”、“山稳”,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结果削弱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诚为可惜。李白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着强烈的时代震荡感;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亦有着真切的人生感悟。当今学子,不但要留连古代的山水,更要关心现实的山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完全有必要、有可能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放时代新声。
第三,要讲求质朴的文风,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今年有一些高考作文,滥用排比、对仗,随便地挥霍色彩,简直写成了新的“骈体文”。此风不可长。“楷书”尚未写好,就随心所欲地龙飞凤舞,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最高的文采,乃是“内涵的文采”,希望中学作文教学要在返璞归真上苦下工夫。
浙江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
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
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这是一道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前沿且深具时代意蕴的论题,凸现了浙江这个文化大省的世界级的文化视野。从当前世界发展格局的态势来看,人类文明已呈现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交融趋势,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正在发生有机融合,人类进步过程中偏废这之中的任何一方均会导致灭绝性的灾难。人类要想进步,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这道作文题在语文气质、人文气息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但其创新意识与可操作性均有不足。话题中的“人文素养”一词,对于相当多的考生来说肯定是陌生的,这样势必导致考生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诸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在技术上很简单:只要在作文题目中对“人文素养”一词作适度的解释――北京卷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表现出了命题者良好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理念。
作文引导高中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思考社会矛盾。它是一般青年人都能够面对,能够亲历的事情。年轻人应学会面对人生,面对社会上发生的矛盾,要有自己的想法,整体能反映综合能力。
福建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人 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话题作文题目。它在今年的15道高考作文题目中独树一帜,为我们亮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人们惊讶感慨之余,给我们以启示:原来话题作文还可以这样别具匠心地来命制!
这是一道非常出彩的高考作文题目。与今年充满哲理意味的全国卷之一“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作文题目和江苏省的充满人文色彩,极富诗情画意和深邃哲理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的话题作文题一样,可以说是今年高考话题作文中的上乘之作。它切中了当前教育的一个严重弊端触及了当前教育的一个沉重话题:学生不读名著和经典,或不认真读经典,已成严重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祸患。究其原因,造成这一严重而危险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原因,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垃圾考试充满人生,什么月考、阶段考、会考、升考、什么早辅导、晚辅导,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连中午还在辅导。题海淹没了学生的灵性,考试销蚀了学生的才情,重复繁杂的练习考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哪还有时间和兴趣静下心来去认真读书,去读什么曾国藩、史蒂芬・霍金、冬妮娅、桑提亚哥?其次,也有社会的原因,正如今年上海一位考生在《忙兮兮奈若何》的文章所感慨的那样:“我们永远不能像看漫画一样去读钱钟书、去读托尔斯泰所以,在这忙碌的时代,他们隐到了舞台的背后。安妮宝贝、金庸、琼瑶大行其道了,从精版书到投资巨大的电影、电视,这份快餐美味方便,自然大受欢迎。只是像《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这样的“慢”餐只能不得不蒙上一层灰了。有多少人还会再读施玛姆,遥想那有银色波光的茵梦湖呢?”再有,就是考生自身的原因。眼光的短视,认知的浅薄,造成绝大部分孩子无心去认真读书。
文题不但把读书与作文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而且还为考生和后来者,乃至全社会敲响了一个警钟:一个人不读书,是愚蠢的人;一个民族不读书;是一群愚蠢的猪。也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所说的那样:“鄙视书,不读书,是深重的罪过。由于这一罪过,一个人将终身受到惩罚;如果这一罪过是由整个民族犯下的话,这一民族就要因此受到历史的惩罚”。因此,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道非常有远见卓识的作文题。文题不但能检查考生读书的情况,而且为当前的教育提了一个醒,有利于推动中学课程的改革和语文教学的改革,激励了学生去认真读书。
只要考生平时不懒惰,不把视野局限在课堂上,多读书,勤思考,精感悟,那么,根据文题中所列的五位历史人物和五个文学形象,就一定会有话可说,就一定能写出有见地,有真知灼见的上乘之作。
行文时,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积累,锁定话题中所列的一个人物,对他进行历史地、全方位地审视,抓住他感人至深的言行,或是令人发指的劣迹,或是光辉崇高的一面,或是卑鄙腌H的一面,发掘出警世励人的主题。或歌功或颂德,或称赞或赞美,或批判或贬斥,或抨击或鞭笞,或冷嘲或热讽,或幽默或调侃,抒写你的独特见解,发表你的高谈阔论,或写得大气磅礴,或写得细腻缠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认真读书的孩子,那些有思想有风骨的孩子,那些有深厚语文功底和扎实的写作才能的孩子,就不会在考场上抓耳搔腮,一定会在考上大展才情,尽显风流!
文题既有限制,也十分开放。在给定的十个人物的天空和海洋中,考生尽可以自由飞翔,自己腾越。而对于立意,就更是十分开放而自由了,文题未作任何限制。考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做人到处世,从作官到为民,从人生到命运,从气质到品格,或者其他什么方面,考生都可以去抒写,去议论。是不是能够写出受人青睐之作,那就全在于考生个人的思想修养和作文功底了。
这是一道富有创意的好作文题,题型为列举型作文题,其列举的内容同时又是作文的范围。它的创意体现在话题性质与其他省份题目不同――它的话题是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这道作文题成了平和保守的20高考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话题中列举的人物可分为几类:
古代文化名人:孔子、曹操、苏轼、曾国藩
现代文化名人:鲁迅
中国名著人物:宋江、薛宝钗
外国名著人物:冬妮娅、桑提亚哥
当代文化名人: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人类杰出代表霍金
这十位人物或文学人物的筛选很有讲究,不仅兼顾其性别、身份、术业所属领域、种族,而且做到东西方文化、科学与人文、课内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相结合,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给足了学生写作空间,写作自由,可谓用心良苦。
除了极富创新性之外,这道作文题还很好地凸现了语文气质、人文气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历史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本体诠释学上讲,所有文本的写作是以世界为本体的写作,我们的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诠释,作文中的话题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哲理、事理,高中生大可借上述人物诠释自己对世界本体人生
百态的理解,做到大气、大胆的“六经注我”,而不是匠气、怯懦的“我注六经”。
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高考前,有的教师要求同学们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薛宝钗、霍金等等只要你能平时多读书,有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完全束缚在课内,那么,一定能写出很有个人见解的好文章。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们为这道题目叫好。
湖北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
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卖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有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这是一道范围型作文题。材料浅易,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自省与警世作用。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题“买镜”,从语法上讲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这与以前的以及今年全国各地话题的词语关系均不同,在审题上构成了一定的障碍。从命题技巧上讲,“买镜”可以换成“自我认识与他人评价”之类的话题,这样以来考生在审题时就不会“遭遇”人为的无谓的障碍。“买镜”有两种情况:或买明镜,或买昏镜。买明镜者,以他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属虚怀若谷,海量胸怀,大人风范者;买昏镜者,拒斥他人客观评价,反对他人正确的意见或建议,自高自大,不敢也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弱点。总之,买镜是一门做人的学问,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可以看出做人的境界。赞歌或甜点往往愉悦了你的耳或口,但却败坏了你的胸与怀;批评或苦药往往疼痛了你的心与胃,但却提升了你的灵与魂。在生活中,要买模糊镜子的人看来是不多的。但是,在生活中,自命不凡、自我感觉太好,因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希望“模糊”的人,却还不少呢。顺着这个角度写下去,可以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吧。当然,从“要买清晰的”这一角度,也可以写出好文章。“买镜”这个动宾型短语的话题,其特征是表示动作或行为(买或卖)支配其对象(镜子)的过程,可以根据“买”的这一动作引申开去,如“买者”,“以明正身”立意;“卖者”,“投人所好”立意;“用者”,“掩饰丑恶”立意等。也可以采用关系型的方式立意,如“昏与明的辨析”、“昏与明总相宜”、“过昏与过明都不宜”等等。
湖南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
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②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题型为范围型话题作文,“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备受人们关注的终极性话题,家庭教育又是一个改革开放以来漏洞百出,问题多多的社会热点。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同样“成功的家庭教育何其相似,失败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学生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有的学生甚至是家庭中的“最高领导人”。无论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他们对家庭教育都有真切、深刻或幸福或痛苦的体验,这一话题确实给足了他们用武之地。考生的写作毫无疑问将在立意(对家庭教育的科学的、独特的认识)、构思两个方面分出高低。总的来说,这一话题内涵丰厚,所蕴藏的论点也极为丰富,可用材料丰赡充裕,切入角度可大可小,构思可虚可实。命题风格朴实、平和,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现实性。
这道作文题很有针对性,家庭教育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学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要写出自己独有的感受,写真事、抒真情、讲真话,围绕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思想见解。关键是选定一个立论中心深入分析。
此题一般不会偏题,而且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主要应该是谈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的观念等,但是确实要写得非常具有理性,就需要充分占有素材作深入分析。
重庆卷作文题目非常解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
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这是一道贴近考生生活,充满生活气息,能很好引导考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审视自我、审视他人、辩证思辨的话题作文题。这是重庆市直辖以来第一次自主命题,第一次在全国高考中向世人展示自己对大纲、考纲的理解、把握和思索,展示自己的命题风格和特色的公开亮相。文题出得很稳重,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一贯遵循的“稳中有变”的原则。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很大程度上参考和承袭了去年高考全国卷的话题作文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和去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属同一关系性的话题。根据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以及所学的知识,写这个题目,应该说难度不大。
人生在世,要成长,要进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那么,怎样去“自我认识”。怎样去对待“他人期望”,又怎样处理好“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呢?而在这个认识、思索与反省、进步的过程中,你又经历了哪些人与事、情与景、理与趣呢?这些就是我们成功解读这道话题的金钥匙。找到了这把金钥匙,我们解读话题,构思成文,也就非常容易了。
为了引导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解读话题,题目的引言中别具匠心地向考生讲述了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的故事。这位运动员事后对这次活动的“自我认识”以及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就是“他人期望”,实际上就是对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理解的生动示例,有力诠释,明确导向。只要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去发散,就能审准题目,把握重点,成功作文。
作文时,对于引言中由第一段叙事而引发的第二段议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中里的“不一致”和下句“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和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不但蕴含着审题立意的深度,富含哲理思辩的金矿,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也为那些好读书,善思考,擅作文的考生提供了大展才华的平台。这是我们审题立意,布局篇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好了,理解透了,你才能有力地演绎话题,写出得意之作。
另外,对于文题中的六点注意事项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第一点提醒我们不要受话题所引材料的束缚,第三点给了我们选用体裁的充分自由,我们大可不必为对某种体裁不熟悉而烦恼,完全可以选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体裁去写。而第六点则是为那些平时作文有劣迹的考生敲警钟的,只要你平时没有这种劣迹,你就不必在意。
作文中,你要努力做到视角独特,语言流畅,要充分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辩证思辨的思想深度,这样,你的文章才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题型为关系型作文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实际上可以简化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认可关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丧失了自我;也有很多人因为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期望而导致自我毁灭,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能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成为胜者。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高中生而言,这一话题的确很有思考的价值,很强的现实意义:是按照父母亲朋的期望成为一名技术工程师,还是倾听心灵的呼唤走上三尺讲台做一位心魂的工程师?是献身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成为一名科学家,还是投身热浪滚滚的商潮做一个搏击潮头的企业家?从哲学上讲,“自我”与“他者”是一对矛盾而统一的范畴,人类一直在寻找它们之间的平衡点。高中生对这一话题应该有话可说,有情可诉,有理可讲。
这道作文题颇有生活气息,能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期待中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的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话题所附的材料实际上为“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实例,由此引发的思考可以检测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这道作文题还蕴含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认识自我”以后怎么办?这就给考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上一页 [1] [2] [3] [4]
篇5:高考满分作文非常解读之概说篇(教师中心稿)
高考满分作文非常解读之概说篇(教师中心稿)
全国卷之一(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省份)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命题解读〗
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辨性。面对各种说法,我是相信别人的话呢,还是相信自己呢?“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是有关联性的一个题目,切合题意的审题应是表现出这种关联性的,围绕这种关联性进行写作且两方面力量使用比例合谐的就是“切合题意”,认识到这种关系,而只就一方面重点说的,是“符合题意”,只看到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或避而不谈另一方面的是“基本符合题意”,脱离话题的当然就只能是“偏离题意”。
话题坚持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维和认识水平。引出话题的`材料是一组名言警句,仔细观察这组句子,不难发现“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强调的是“相信自己”,“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和“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指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则展示了一种辩证思维。与此相对应,作文立意完全可以自定,或者说至少有以下三种:一、提倡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受他人意见的影响;二、谈论不能盲目自信,而要乐于接受他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三、辩证思考,诠释或阐述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持何种立意,表述时不能太绝对,而要力求客观、周密。也就是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盘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盘否定前者。注意,立论时不能太绝对,要辩证思维。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到底是“走自己的路”还是“听取别人的意见”,抑或两者兼顾?今年高考作文给出的四个不同话题让不少考生掉进“陷阱”。其实这四个话题是互为补充的,只要考生在文中确定了“走自己的路”为主要观点,且依然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这样的作文基本上就在42分
[1] [2] [3] [4] [5] [6] [7]
篇6:创新素质实践行之--我看金口(教师中心稿)
高二(16)班 王红 指导老师:甘俊
金口,一个长江之滨的小镇,历经数载沧桑,有自己独特方言演绎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金口人,爷爷奶奶都是劳民,辛苦一辈子,年过花甲仍早起晚睡的忙碌,并非父母不孝顺,只是我们这儿的老人都不耐闲,凡是还能动锄动锹的仍在劳动。
而我父辈那一代人是属从小在**中长大的,所以很多人的文化程度公在初、高中,倘若机会好一点上了大学的,大概早就离开了这儿,而像我爸爸那样的都留在附近工厂谋生。我的爸妈是地道的工人。
当教育之风吹遍各个角落时,我们这群调孩子也都走进了宽敝明亮的教室,在学习中成长,演绎着作为学生的精彩。
这不,给您介绍个生活小片断之--这我的一天。
早上刚起来,见奶奶已从菜地回来,道:“你咋这声(会儿)起来呢?该巴(大概)还有(没有)睡醒吧!”爷爷说:“小芽们(小孩们)是嗑睡多了嗲(点)!”妈妈在下面条还朝我朊(叫)道:快克(去)买面窝,等哈子拦倒面条漆(等会儿拌着面条吃)这时爹爹(叔叔)已出门上班去了,娘娘(婶婶)正好抱着小弟下楼,我赶忙迎过去说:“快点把(给) 抱哈了,我要跟小弟亲热哈子再克”。(亲热会儿再去)“小皮子鬼”娘娘笑道。过了一哈子,我把面买回了,就克了学校,路上,我碰倒个同学:(我 )窝给你硕(说)个事塞,老师硕要我们曲(出)个黑板报,你负责一个哈啦!沮(主)题是“窝爱窝校”。“好~,茂得问题!”(没有问题)我高兴的答道。
平凡小事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着我们的感情。
可是,我看金口近几年几乎没什么大的发展,只是修了几条路而已,的而是我听说最近几年维系金口大部分人生计的几个厂都相继倒台,曾经的钢管厂、拉丝厂、造纸厂、织布厂、服装厂、棉纺厂都已成空壳,这几天我相继去了这几厂。曾经它们都是我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工作的地方,可观在成废墟,难怪金口经济难发展,如今的爸爸是位司机,妈妈成为名副其实的下岗工人,叔叔阿姨们都去了外省,留下一群可怜的表弟堂妹的留给我妈照顾,难道这就应是金口人的生活吗?不,可是看周围邻居和附近的基本上都是如此,而且越来越多的失业者由工人变成赌徒,于是乎麻将这东西竟于此风靡于金口这块曾经的宝地。
可这里毕竟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育我的地方,我很想尽自己的力去振兴金口,也许有人会说是痴人说梦,自吹自擂,可这只是我的一个简单的想法,我告诉母亲,母亲告诉我,我的想法然对于现在的我是不现实,可为何不尽心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呢?比如说,我真的了解金口吗?了解金口的历史、特点、环境、气候、地形、街巷甚至人口人吗?
带着母亲的启示,推上我的那辆老爷车,夹着一支钢笔和几张薄片,我穿梭于金口的各个小巷、小村、小队,我才发现钉是那么的不了解它,由于金口座落在长江边,又有众多小山丘在江边点缀,这得天独厚的景色成为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而那沿江而建的五里长堤让你在感受长江的'澎湃的同时,也让你亲身体验金口的特色,去年,街西面又修建了绿化齐全的江滩,于是,傍晚总有不断的人流涌向西街,为着江滩往上走有一个富有特色的小村叫八一村,因为这个村子里都是渔民哦!金口式的渔民一很有特色的哦,没有渔在唱晚,雁阵惊寒,没有秋水 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渔船上电机一响,渔夫船头坐,渔妇把网撒,简简单单却又真实,并且听说八一村每到过年就集体加工鱼丸子然后成批运到武汉等地的大超市去卖,听说不错。并且每年在武汉举行的横渡长江大赛都要清这些渔船束保护这些中流击水的浪儿们,责任不小哦!江边故事多,街里故事更精彩,居民区、学校、超市、菜场、邮、电、网都在街中心的一块儿是金口最热闹的地方,白天人来人往东西走街串巷的小贩们偶尔经过会叫上几声:1、磨剪刀嘞;2、楚天报、金报、晨报啦!3、换煤气罗!4、卖馒头了,馒头。给本菜热闹的街市添几分天籁。黑晚,或黑漆一片或灯火通明的色彩描绘各自的精彩。沿着中心街道继续延伸就是各个村庄,其实金口也有很多村像火焰村、淮山村、永胜村等等。而每个村又有很多队,每个队除了以阿拉伯数字为顺的队名之外,都还有自己的名字就比如说火焰村的一队又叫曾家嘴,因为一队的人大多卫曾,而六队的呢又叫盛王湾,因为姓王,盛的曾经有此聚居,有着庞大的家族,尽管姓盛家族已举族外迁,可王氏家仍扎根于此,而我就是王氏的后代,我有着众多几十代以立脚点的兄弟姐妹或是外甥之类的亲戚,有时也会很有趣,就比如说隔壁的一位年龄上我应他叔叔的人却称我为姑姑,而人的与我同岁的女儿竟要称我为姑奶奶,嗨,谁叫我们都姓王呢?还有七队呢又叫棉花湾,困为七队人曾经擅种棉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再往前走就有两个小区了,一个金岭小区,一个金江小区,安们是96年后建成的,大部分居民是移民,有98年洪水受灾的移民,也有96年中山舰遗址的移民,也有曾经“驻扎”在江边的特色渔民,如今这两个小区有着整齐漂亮的房子和完善的管理,成为了金口亮丽的风景线,而绕过小我继续向前就慢慢向深山进军,罗,因为种种关系,我从未得进过这块宝地,不过,在我原想象中,它一宝县一志圣洁之地,因为它仍未受现代化的侵蚀,大概仍然保持着大自然赋予它的本的来样子。
原来我发现金口其实也有很多不错的地方,只是没有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掘。
对了,还有个秘密,就是金口还有很多部队,像205部队,313部队,489部队,所以金口街头总有士兵的身影,我很有信,家住部队附近,常有机会看到士兵们操练划是和他们交朋友,我现在有好几个兵歌呢!也许这些部队是政府未大力发展,全面发展金口原因之一呢!
值得一提的是金口的风景区之--淮山亭、牛头山,可是值得一游哦!还有后街小道,青春的石板路几百米连接错综复杂,小心迷路哦!
现在的我看金口不是那么片面,尽管它有它的不尽这处却不失其可爱之本,金口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想后做个木土工程机,去规划金口明天更辉煌的蓝图。
武汉市江夏一中 赵孝云编辑
★ 闺塾教案
★ 艺术创造心得体会
★ 德育工作总结字
【诗教创新谈之雅俗篇(教师中心稿)(推荐6篇)】相关文章:
论高中语文应用文如何教学论文2023-11-29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与新方法论文2023-06-24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3-06-27
心情随笔:“玩”出境界2022-05-06
孟德斯鸠思想研究小论文2023-01-10
抒情散文《拓美》2024-03-25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doc2022-08-28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怎么写2022-05-06
班级形象代言人演讲竞选稿2022-11-30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