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去其糟粕作文800字(精选9篇)由网友“湘江忧客”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取其去其糟粕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取其去其糟粕作文800字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800字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过,文化是不能随便拿来的,也就是说文化在其传承融合过程,是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随便“拿来”。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全球正逐渐走向地球村时,各国文化也在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其中不乏文化的优质基因,亦不乏因时代和地域制约的文化局限性基因,因此,我们无论在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在接受容纳学习西方文化之时,都应该要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给我们中国文化注入一股新力量,让其更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如积极入世的儒学倡导“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生信条;潇洒自由的道学倡导“无为而治”“天下大事比作于细”等人生哲理;爱好和平朴素的`墨学倡导“兼爱”“非攻”等人生思想……这些文化在历史天空中灿烂发光,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我们今天要继承的就是这些精华,而不是那些文化糟粕。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开智,修德,养心,励志,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的载体,而文化的糟粕只会让我们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因此无论面对着异质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更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传播文化精华的明智之作文举。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只取其精华,让受众领略文化精华的曼妙,感受其精华之灵性,让他们受益匪浅。西南财经科技大学副教授张亚宁将课堂延伸到社区,用唐诗宋词等文化之精华化如春雨“润人细无声”,让受众如坐春风,受益匪浅。正是因张亚宁只取文化之精华给草根们授课。让百姓感受到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甘愿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生命。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入人心,这也是一种智慧。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汲其所长,为我所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到文化之精华,去之糟粕了,为达到为我所用的境界,还需懂得融合。将文化之精华融合为一体,铸造的是经典。正如问鼎20xx年诺奖的莫言的《蛙》正好似融合了果戈里的诙谐,拉伯雷的狂欢和雨果的道德感等,使它成为国际经典之作。让精华融合为一体,让各部分精华闪亮,发出自己最大的光芒,才会让经典有了深度与广度。
南怀瑾道:“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这是他对文化的取舍,他取道儒学之精华,以这两学之精华去塑造一个人的骨骼外貌,让人大度看世界。这就是体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要性体现,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中华文化获得新生,走向复兴之路。
篇2: 取其去其糟粕
【解释】: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来源】:马南《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此刻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学习总结(2):
篇3: 取其去其糟粕
释义
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来源
1,源于鲁迅的《拿来主义》
2,毛主席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总结(3):
篇4: 取其去其糟粕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篇5: 取其去其糟粕
成语解释: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成语来源:马南《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此刻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篇6:取其去其槽粕800字议论文
“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意思是:对个体来说,接受外来或新鲜的文化或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接受好的有用的,撇弃无用的有害的,消化为自己适应的东西。通俗点说:就是好的留下,坏的丢掉。
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有电脑,没有手机,更别说QQ微信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能是面对面交流。如果相距很远,就要写一封书信。鸿雁千里送京情,一封家书抵万金,以前的人们送一封书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就得很长很长时间。
想想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路的普遍运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的越来简单,不管你身在何处,随时一个电话,一个QQ,一个微信就能和家人面对面般的交流。一句话来形容:“网络千里送京情,一封家书一秒钟。”
但是,书信这种文体,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进行文化上,文字上的情感交流,却是手机无法代替的。记得中学里学过的一首古诗《春望》,当年诗圣杜甫在诗中,就有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我想当是杜甫接到远方的家中寄来的信笺,其珍贵之处——|这封书信实战乱期间报平安的信息,也是久别亲人间情感的传送,字里行间,一定饱含离别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盼。
然而网络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网络语言,形象传神。在网络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
网络语言不仅形象传神,还是很经济简单,标新立异的。但是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一些粗俗的语言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例如“TMD他妈的,MDZZ妈的智障”等。这些“语言”如果让正在接受教育的亲少年长期使用,会使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下降,危害极大。
传统之雅,网络之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彼此都是可取的,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我那美的。
面对传统之雅,我们应该坚守传承。面对网络之魅,我们应该拥抱潮流恪守底线,总而言之,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篇7:取其去其槽粕800字议论文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过,文化是不能随便拿来的,也就是说文化在其传承融合过程,是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随便“拿来”。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全球正逐渐走向地球村时,各国文化也在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其中不乏文化的优质基因,亦不乏因时代和地域制约的文化局限性基因,因此,我们无论在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在接受容纳学习西方文化之时,都应该要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给我们中国文化注入一股新力量,让其更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如积极入世的儒学倡导“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生信条;潇洒自由的道学倡导“无为而治”“天下大事比作于细”等人生哲理;爱好和平朴素的墨学倡导“兼爱”“非攻”等人生思想……这些文化在历史天空中灿烂发光,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我们今天要继承的就是这些精华,而不是那些文化糟粕。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开智,修德,养心,励志,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的载体,而文化的糟粕只会让我们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因此无论面对着异质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更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只取其精华,让受众领略文化精华的曼妙,感受其精华之灵性,让他们受益匪浅。西南财经科技大学副教授张亚宁将课堂延伸到社区,用唐诗宋词等文化之精华化如春雨“润人细无声”,让受众如坐春风,受益匪浅。正是因张亚宁只取文化之精华给草根们授课。让百姓感受到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甘愿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生命。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入人心,这也是一种智慧。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汲其所长,为我所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到文化之精华,去之糟粕了,为达到为我所用的境界,还需懂得融合。将文化之精华融合为一体,铸造的是经典。正如问鼎诺奖的莫言的《蛙》正好似融合了果戈里的诙谐,拉伯雷的狂欢和雨果的道德感等,使它成为国际经典之作。让精华融合为一体,让各部分精华闪亮,发出自己最大的光芒,才会让经典有了深度与广度。
南怀瑾道:“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这是他对文化的取舍,他取道儒学之精华,以这两学之精华去塑造一个人的骨骼外貌,让人大度看世界。这就是体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要性体现,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中华文化获得新生,走向复兴之路。
篇8:取其去其槽粕800字议论文
近年来,网络上大到国际,小到各省各地,以“中国式”“中国”等词开头的话并不少见,例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梦”“中国创造”等这些内容有的值得我们反思,有的值得我们发扬继承。说到底,他们见证了发展中的我们。
“中国式”其重点在于“式”字上,它表明这种行为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但是外国人也有,只是在方法,态度方面不同。好比“中国式过马路”,这可谓是当今比较火热的一词了,在这一词中,表明的就是人们对于中国人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质疑、批判和反思。然而,“中国式”还有许多,这词些反应的,其实就是发展当下中国人和中国社会问题:为何在科技物质上进步的同时,我们的处事态度,道德素质毫无任何提升呢?“中国式”一词,它包含的是我们对自身错误行为质疑不满和嘲讽。回忆前一段,瑞典侮辱我国的事件就值得我们深思,为何偏偏就用中文专门打印出来,“禁止大便”四个字并配图我国古代人穿蓑衣戴斗笠的样子。这表明我国的人确实可能在景点做过类似的事情,并且可以反映出外国人对我们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以前,并未将发展强盛的我国现状纳入眼中。他们的理解中,素质的落后即是整个国家的落后,可想而知,“中国式”一词反应出多少我国当下道德素质方面的问题。
在再观目前频繁出现以“中国”二字打头的词语“中国创造”“中国梦”“中国高铁”等,是我国独有的骄傲,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成绩。现当代高铁已经是我国走到哪儿都不得不拿出来说一说的铁名片了,中国高铁是目前世界上排名最先进,最发达,总沿线最长,运量、速度均世界第一的交通工具,就连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多次外交活动中对其赞不绝口。再谈“中国护照”,这两年,经过电影《战狼2》大家都对我是中国人这一点更加自信。虽然,我们的中国护照可能不会让你在世界各地畅通无阻的游玩,但是有一点他可以让置身于任何危险情况的你从任何地方回来,当其他国家的难民还在受苦受难的时候,而我们已经被祖国的军人接回了家,这是就我们中国护照的威力。可见,中国一词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在发展当下,我们更应该让“中国”长存,减少“中国式”的出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我们国家继续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篇9:去其糟粕 取其――对当前音乐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及思索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对当前音乐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及思索
江西省乐平市第七小学 汪军英【摘要】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音乐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正因为如此,导致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这堂音乐课就是高质量的,而走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笔者针对不同的误区、现象,提出了一些思索与对策,从而使我们音乐教师能把握好“时”“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为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 多媒体 调查 误区 思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以它集文字、图片、动画等不同的信息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r使复杂知识简单化r零乱知识条理化r声图并茂、视听并举、营造氛围、激发情感等优势已被广大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赋予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师生角色以新的含义,毫不例外多媒体也成为我们音乐教师教学中的“得力助手”。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口对口、手对手的教学形态,让音乐课一架琴、一本书、一张嘴的现象成为历史。 音乐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魅力越来越受到音乐教师及学生的喜爱。正因如此,导致一些教师片面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这就是堂优秀的音乐课,盲目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夸大其效,使用不当,没有真正理解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从而走入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误区。就此,本人就当前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及思索与同仁们共勉。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多媒体教学在当前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概况及实际情况,并针对不同的误区、现象,提出一些思考,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理论研究打下基础,使我们音乐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时、度、量”寻找突破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
江西省乐平市小学教师、学生,此次调查发出调查报告1054份,收回1054份,其中有效答卷1052份。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学生问卷及教师问卷。
学生问卷:
题 目 最 高 选 项 比 率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你喜欢哪种 多媒体教学 85%
传统教学 15%
题 目 最 高 选 项 比 率
你希望老师经常用哪种教学手段上课 多媒体教学 85%
传统教学 15%
老师用哪种教学手段上课你更专注,知识更容易接受 多媒体教学 85%
传统教学 15%
运用多媒体教学 陌生 45%
不陌生 55%
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效果佳 94%
效果一般 6%
老师在一节课内运用多媒体教学 频繁 88.5%
太少 11.5%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 提高创新意识 87%
启发智慧、陶冶情操 60%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不要老师 35%
无法代替老师 65%
课堂闹哄哄,不利于思考 6%
教师问卷:
题 目 最 高 选 项 比 率
你爱用哪种教学手段上课 多媒体教学 65%
传统教学 35%
你认为多媒体课件在整堂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吗? 是 97%
不是 3%
用多媒体上课效果如何 效果佳 80%
效果一般 20%
用多媒体上课能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审美能力 能 55%
不能 45%
用多媒体上课课堂气氛如何 好 66%
一般 19%
闹哄哄 15%
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佳 9%
效果一般
10%
题 目 最 高 选 项 比 率
你能独立制作课件吗? 能 2%
不能 98%
用了多媒体的课就是优质课 是 97.5%
不是 2.5%
用了多媒体的课获奖率 高 96%
一般 4%
多媒体课件可否代替板书 可以 76%
不可以 24%
上公开课及示范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 是 99%
不是 1%
四、调查呈现出的现状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给传统音乐课堂注入新鲜元素
现在的学生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他们早已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已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渐渐会感到音乐课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图文声像,一片生机,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于趣味性。
⑵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极不利于学生艺术个性和艺术情感的发展,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使用,改变了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在体验成功乐趣的同时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使他们在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情绪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低年级《春天到了》一课的动作创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蛙欢叫、杨柳飘飘、绿草青青、鸟儿啼鸣的美丽春色,启发学生联想、创编出“柳枝摇、青蛙跳、鸟儿飞”等各有不同、富于童趣的舞蹈动作,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⑷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音乐教学信息化,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像同步、声情并茂的多媒体音响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的呈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想象美、创造美,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教学《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藏族地区的风景、建筑、民族服装、民族舞蹈、民族风俗,突破教材的局限,把地域风光、民族风情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学生,以民族之情趣感染学生、以民歌之韵味陶冶学生,使美的教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达到传统教学媒体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⑸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化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吧,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授。如我上四年级教材〈〈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时,把侗族的建筑、歌舞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2、步入的误区:
一:多媒体课件“非用不可”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推广计算机的应用,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做了一些硬性规定,比如:参加优质课评比,上汇报课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技术。笔者在前段时间与参加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优质课评比听课时,发现所有参赛教师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还将课本上的插图、教学挂图,实物教具,甚至歌谱都通过扫描制成课件,与教师探讨这一问题时,大部份教师都认为“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课不够档次”,“如果不用多媒体,上评优课绝对拿不到好的名次”,真的是这样的吗?
二: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从封面到主页再到每个主题页,背景和前景的画面都十分精美,特别是要上公开课时,更是将课件制作得美不胜收,在课堂上展示时,给学生的感觉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我曾到市里一所小学听一位青年骨干教师上歌曲《保护小羊》的评优课,因为歌曲的内容情节性很强,教师就利用课件把整个故事用电脑的动画效果来向学生讲述森林里发生的故事,还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画面配上音乐,又给故事配上朗读,从课堂导入到课堂小结应有尽有。课件制作考究细致,界面非常精美,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一个个精彩的动画,连文字都是浮雕效果,从flash 到 Premiere再到 3DMax的技术支持,煞费苦心。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整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是课件中“勇敢的大象等动物朋友们”、“可爱的小羊”“凶恶的大灰狼”和故事的情节,而最重要的歌曲主旋律却不是很熟悉,而且老师忙于电脑操作,连20句话都没讲到,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目的未达到,这堂课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其失败的原因在于教者在制作和展示课件时忘记了教学内容的主题,主次不分,以至于喧宾夺主。
三:盲目使用,害人误己
很多音乐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所改变,跟上所谓的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思想不落后的潮流,通过各种途径(买或复制)找来现成的多媒体课件,只要课件内容与所上课的教学内容相同就在课堂上使用,并不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甚至有时连课题也不板书,整堂课从讲授新课到布置作业全部用课件代替。教师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毫无长进,恐怕连自己的专业也将“丢”了。
3、思索及对策:
〔1〕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指出:“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在教学中选择媒体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许多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原则,将一些用常规手段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容也要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排斥了其它如挂图、实物教具、实物投影仪等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其它媒体,导致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我在上《管弦乐器简介》这一课时就深有感触,在讲木管乐器组时,我借来了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吹一吹,亲自感受各种乐器的声音,再放分别用这几种乐器演奏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录像,学生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就掌握了它们的`构造、性能和演奏方式。这比将乐器图片扫描制成课件播放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多媒体课件并不是非用不可,关键是要合理运用,用到实处,体现其价值。
〔2〕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重其实用性,要―“适宜”、“适量”, 教学媒体要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不宜用时不用,宜少用时不多用,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对一些附属的不重要的内容,如 “片头、片尾、背景”等,只要清晰、流畅与主题和谐一致即可,不宜过分装饰、渲染。在教学的过程中则要找准展示多媒体课件的最佳时机要――“适时”,即把媒体的演示置于恰当的教学环节上,抓住最好时机,使媒体运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有的放矢,与课堂的节奏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意识,对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应用,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富有激情的范奏,充满鼓励的眼神是电脑永远也代替不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还仅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还只是一种演示的工具,在课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内容,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没有注重发挥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中要立足以人为本,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遵循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辅助性原则,有机配置教学信息,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方针,注意多媒体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突出多媒体教学优势,转变教师观念。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势是:提供探索式学习的情景和资源;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人机交互的互动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首先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其次是运用多媒体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再次是教学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最后是信息源从以教师、教材为主转变为以海量的信息资源库为主。
〔5〕建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在信息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由“机灌”向学生自主利用信息资源、自主获取信息资源转变,教学结构向师生互动的“扁平型”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才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而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加速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学的空间,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的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时、“度”“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书目:《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第一期 人民音乐出版社
《多媒体课件制作》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取其去其糟粕作文800字(精选9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2022-04-29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初二2023-09-30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2022-04-29
传承与创新高中作文2023-06-09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高中2023-11-25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2022-10-01
河南郑州高考语文一模模拟试题2023-04-23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2022-11-17
关于中华文化的作文800字2022-12-17
谈社会公德作文800字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