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现状作文

时间:2023-10-17 07:40:30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考试现状作文(整理12篇)由网友“liunsishu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考试现状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试现状作文

篇1:考试现状作文

有人说,考试是一场恶梦;有人说,考试是一个魔鬼;也有人说,考试如同吃饭一样简单……的确,考试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不一样的。我列举我们班考前的几种类型。

听而不闻类

这种类型的人基本上是属于学习成绩偏下的同学。通常是老师说明天考试,要么听见了,却因为一直考不好,加上家长不管,所以没什么动静;要么压根儿没听。这种人我们班有三四个,经常被老师罚。

疯狂复习类

这种人在我们班是属于不好又想好的同学。老师一说,立马开始复习:背古诗、背名言、背课文,再全部默写一遍;背知识点、做计算、做卷子;背单词、看语法、做听力。复习得挺全面的,可脑子就累了。第二天精神不好,考砸的就是这些个人了。我们班更是有朵奇葩:复习到夜间两点!

局部加强类

这种人是会复习的,有学习方法的.。缺啥补啥,比如:古诗没背熟就默古诗,计算不好就做题,听力不行就读课文……

总之四个字:缺啥补啥。这种人肯定是学习好的。加上作业写得较快,基本上不会睡太晚,第二天肯定考不差。

事实上,还有很多种类型:向人请教型、我行我素型……

考试后也是几家喜欢几家愁。光看脸色就能知道个大概了。像脸色比乌云还阴的最好别惹,喜气洋洋的可以去夸几句。考试,就如同写作文,有的愁眉苦脸,有的伏案疾书。

篇2:初中语文考试现状综述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传统基础学科,其地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如此,它应该有一套比其它学科更 成熟的教学方法,更科学的考试方式,因而它的效率也应该比其它学科更高。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初 中语文教改的步子迈得最慢,语文教师教得最吃力。原因何在?除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和任务的认识不明外, 现行初中考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在背离其规律的道路上久久徘徊。

面对这种状况,探讨出一种较为科学的初中语文考试方式,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篇3:初中语文考试现状综述

第一,卷面的零乱性,反映出考试的盲目性。现在无论是中考还是非毕业班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基本 上是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作文。按传统观点看,这“三大块”几乎包容了全部语文知识,似无可厚非 ,但细细琢磨不难发现,各块中支题间互不相干,缺乏内在联系,缺乏可考的必然性,整个试卷过于零乱。无 论命题人如何标榜试题的高水平,都脱不掉知识点的拼凑这一模式。有一份试卷基础知识共七题:“1.选出下 列注音全对的一组;2.选出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另有一份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阅读题,短文选自教材(课文已讲,有无考试意义放下不说),此题共四小题,18分:“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析短文结构填空:a.至()为第一个层次,主要说明了();b.()至()为第二个层次,主要说 明了();()至()为第三个层次,主要说明了();3.写出短文主要说明方法;4.用?画出文中生动说明 的句子”。这两组试题一个共同点是各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反映不出可考性,说明命题盲目。用这样的试题 来衡量教学质量,可信度有多大是勿庸多言的。

第二,试题的机械性,导致学生得分的偶然性,既不能准确衡量学生语文能力,也不能正确反映教师教学 水平。由于客观试题的兴起和引入,现在初中语文试题目益机械化,选择题、判断题几乎占试题总量的40%。这 些试题的最大特点是答案的凝固性,用它测验学生记忆能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测试语文综合能力却不一定科 学。正是由于这类题的大量出现,导致学生得分的偶然性,所谓“考试无常”恐怕就是由此产生的,此其一; 其二,试题的机械性局限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考得高分就是目的,为达到这一目 的,只需去寻找可考的“这一个”,无需仔细咀嚼文章内涵,更不必花时间进行语文知识运用训练。否则,不 但老师不依不饶,更重要的是得不到高分将失去深造的机会。于是整天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死扣知识点 ,用机械操作的方法学习语文,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其三,试题的机械性掩盖了教师素质 的差别。现在教师用书、练习册、测试题应有尽有,考试就是这些资料的撷取拼凑,教师只需让学生把这些资 料上的`“知识点”记牢,无需讲究什么讲课水平和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没有影响 ,有些素质很低的教师“教学质量”不是反而很高吗?

第三,考试结果的假象性,诱发了教学中的投机行为,客观上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正因为现行考试模式 不能正确反映语文教学真实情况,所以其结果具有虚假性特征,它掩盖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真象,掩盖了素质教 育和机械操作教育的差别。有这样两个教师,一个倾自己所学,每讲一篇课文都把学生带进艺术天地,学生对 文章优美的意境、形象的描写、真挚的感情体味细微,因而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都达到一定高度,但他的 学生却输于“点”的死记硬背,所以考分总不理想;另一位教师,他不讲什么意境和描写,甚至连课文也不分 析,只把每课可考的“点”抽出来让学生死背,结果每次考试得高分。如果从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最终目的的角 度观察,前者显然比后者艺高一筹,然而,事实是前者每次挨训,而后者模范当了,奖金得了。这种现象如何 解释?这就是考试结果的假象性。虽是假象,但很诱人,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此作为评估教师工作的 依据,从而诱发了教学中的投机行为――一些人为得高分而不择手段;另一方面教师都忙碌着争高分而荒于心平静气地探讨教改――还是驾轻就熟、谨慎从事来得妥当。

以上简略分析了初中语文考试现状,虽是浅显的一管之见,但仍可从中看出,现行考试模式已对初中语文 教学产生阻碍作用,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如何改?既然还没有一种更科学的考试方式来取代目前的一纸定音, 那么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试题形式却是可行的。循着这条思路,我认为初中语文考试分为巩固、应用两种题类 为宜。

巩固类试题测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某阶段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语文知识包括听记读写等方面的知识,因 此这类题也应是综合性的。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具体文章这个载体,离开载体去研究语文知识没有任何意义 ,同样,把语文知识从载体中抽出来考试,把语文变成了机械操作,所以巩固类考题以阅读形式为宜,便于综 合考查。选文应以教材以外文章为主,这可避免学习中的守株待兔和教学中的取巧行为。此类题量不宜过大。

应用类试题应成为初中语文考试重点,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语文知识适用能力。这类题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运用积累的知识进行创作,目的在于检验 学生能否调动和驾驭自己所具备的一切知识进行创作。这里所说的创作不仅仅指写一篇作文,而是指一切可以 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的活动,如可以写一篇作文,可以发表一场演说,也可以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 ,更可以试作一篇广告等。这个层次难度较大,唯其难度大,才能准确反映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也能体现教 师素质对教学的影响。为了使应用类考试出实效,不防借鉴英语考试方式,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法,从 而得出学生语文整体成绩。

为准确体现这两大类试题特点,命题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加大试题容量。试题容量是指试题所包含的知识量,换句话说就是答题所需用的知识量。传统试题过于 单纯,这不便于启发学生扩散思维。大容量试题虽然给学生解题增加了难度,但这样考试的结果可信度才会更 高。例如,现在考试通常有这样的题型:“说说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并指出这种描写方法的表达作用。”这 道题容量太小,而且过于机械,学生完全可以照老师平时讲的这类题解硬套;换成这样,效果就不同了:“用 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写一句话,并简述这样写的理由。”要解这道题,首先要知道原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其次要知道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最后还要知道这种描写方法的表达作用。这样大容量试题考查是多向性的, 对检验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以主观型试题为主。语文知识,特别是读写知识,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在教师用书把知 识框得过死,不给师生一点发挥的余地。而命题人更是变本加厉地把原来框死了的知识凝固化,派生出大量客 观性试题,学生答题不能越雷池一步。我认为,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就应以主观性题型为主进行考试,让学 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自 信心。当然,主观性试题答案的多样性给阅卷带来一定困难,阅卷人的感情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却是不可忽 视的,只要在实际运作中加以规范和约束,这些不利因素都是能够克服的。

篇4:初中语文考试现状综述

初中语文考试现状综述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传统基础学科,其地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如此,它应该有一套比其它学科更 成熟的教学方法,更科学的考试方式,因而它的效率也应该比其它学科更高。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初 中语文教改的步子迈得最慢,语文教师教得最吃力。原因何在?除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和任务的认识不明外, 现行初中考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在背离其规律的道路上久久徘徊。

面对这种状况,探讨出一种较为科学的初中语文考试方式,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那么初中语文考试现状如何呢?

第一,卷面的零乱性,反映出考试的盲目性。现在无论是中考还是非毕业班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基本 上是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作文。按传统观点看,这“三大块”几乎包容了全部语文知识,似无可厚非 ,但细细琢磨不难发现,各块中支题间互不相干,缺乏内在联系,缺乏可考的必然性,整个试卷过于零乱。无 论命题人如何标榜试题的高水平,都脱不掉知识点的拼凑这一模式。有一份试卷基础知识共七题:“1.选出下 列注音全对的一组;2.选出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另有一份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阅读题,短文选自教材(课文已讲,有无考试意义放下不说),此题共四小题,18分:“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析短文结构填空:a.()至()为第一个层次,主要说明了();b.()至()为第二个层次,主要说 明了();()至()为第三个层次,主要说明了();3.写出短文主要说明方法;4.用?画出文中生动说明 的句子”。这两组试题一个共同点是各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反映不出可考性,说明命题盲目。用这样的试题 来衡量教学质量,可信度有多大是勿庸多言的。

第二,试题的机械性,导致学生得分的偶然性,既不能准确衡量学生语文能力,也不能正确反映教师教学 水平。由于客观试题的兴起和引入,现在初中语文试题目益机械化,选择题、判断题几乎占试题总量的40%。这 些试题的最大特点是答案的凝固性,用它测验学生记忆能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测试语文综合能力却不一定科 学。正是由于这类题的大量出现,导致学生得分的偶然性,所谓“考试无常”恐怕就是由此产生的,此其一; 其二,试题的机械性局限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考得高分就是目的,为达到这一目 的,只需去寻找可考的'“这一个”,无需仔细咀嚼文章内涵,更不必花时间进行语文知识运用训练。否则,不 但老师不依不饶,更重要的是得不到高分将失去深造的机会。于是整天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死扣知识点 ,用机械操作的方法学习语文,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其三,试题的机械性掩盖了教师素质 的差别。现在教师用书、练习册、测试题应有尽有,考试就是这些资料的撷取拼凑,教师只需让学生把这些资 料上的“知识点”记牢,无需讲究什么讲课水平和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没有影响 ,有些素质很低的教师“教学质量”不是反而很高吗?

第三,考试结果的假象性,诱发了教学中的投机行为,客观上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正因为现行考试模式 不能正确反映语文教学真实情况,所以其结果具有虚假性

[1] [2] [3]

篇5:考试关系之医患法律关系现状浅论

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方与就诊人在诊疗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医患关系一经相关法律调整,便成为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医患法律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医患关系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医患法律关系也因法律的日臻完善而在内涵和外延上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医患关系和医患法律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对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医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类型

医患法律关系是指被民法及医事法律所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具体地说,是指医疗方受患方的委托或其他原因,在对患方实施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受现行相关法律所调整而形成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医患双方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与民事法律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医患法律关系根据《民法》有关规定可分为三类:(1)医患合同关系。医方向社会不特定的主体———患方发生出愿意接受患者就诊的邀约,邀请患方申请挂号,在医院受理挂号之际,医患合同即告成立。绝大部分医患法律关系均属于医患合同关系。(2)医患无因管理关系。是指医方在未与患方设立合同,没有约定或法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患方的人身和财产利益受到损害,自愿为患方提供医疗服务行为而建立的关系。(3)医患事实合同关系。患方未办理挂号,但医疗方已开始实施医疗行为,即医疗方事实已履行合同内容,视为合同成立,此谓医患事实合同关系,如医疗方对通过绿色通道送入的急危重病人的诊治行为。

2 医患法律关系的现状特点

2.1 医患法律关系的现状 与传统医患法律关系相比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患法律关系发生如下变化。

2.1.1 医患双方的目标发生差异 计划经济时代医患双方的目的和目标具有追求单一社会效益的一致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医疗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医患双方的目标发生了差异。

2.1.2 医患法律关系的属性发生改变 传统医患法律关系主要受医事法律所调整,属行政法范围,医疗方处于主动地位,而根据目前的司法解释和实践,医患法律关系主要受民法所调整,医患双方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合同(契约)关系。

2.1.3 调整医患双方关系的法律内容发生改变 除了《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特殊法调整法,还受《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普通法的调整。

篇6:初中语文考试现状综述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考试现状综述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传统基础学科,其地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如此,它应该有一套比其它学科更 成熟的教学方法,更科学的考试方式,因而它的效率也应该比其它学科更高。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初 中语文教改的步子迈得最慢,语文教师教得最吃力。原因何在?除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和任务的认识不明外, 现行初中考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在背离其规律的道路上久久徘徊。

面对这种状况,探讨出一种较为科学的初中语文考试方式,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那么初中语文考试现状如何呢?

第一,卷面的零乱性,反映出考试的盲目性。

现在无论是中考还是非毕业班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基本 上是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作文。按传统观点看,这“三大块”几乎包容了全部语文知识,似无可厚非 ,但细细琢磨不难发现,各块中支题间互不相干,缺乏内在联系,缺乏可考的必然性,整个试卷过于零乱。无 论命题人如何标榜试题的高水平,都脱不掉知识点的拼凑这一模式。有一份试卷基础知识共七题:“1.选出下 列注音全对的一组;2.选出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另有一份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阅读题,短文选自教材(课文已讲,有无考试意义放下不说),此题共四小题,18分:“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析短文结构填空:a.至()为第一个层次,主要说明了();b.()至()为第二个层次,主要说 明了();()至()为第三个层次,主要说明了();3.写出短文主要说明方法;4.用出文中生动说明 的句子”。这两组试题一个共同点是各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反映不出可考性,说明命题盲目。用这样的试题 来衡量教学质量,可信度有多大是勿庸多言的。

第二,试题的机械性,导致学生得分的偶然性,既不能准确衡量学生语文能力,也不能正确反映教师教学水平。

由于客观试题的兴起和引入,现在初中语文试题目益机械化,选择题、判断题几乎占试题总量的40%。这 些试题的最大特点是答案的凝固性,用它测验学生记忆能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测试语文综合能力却不一定科 学。正是由于这类题的大量出现,导致学生得分的偶然性,所谓“考试无常”恐怕就是由此产生的,此其一; 其二,试题的机械性局限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考得高分就是目的,为达到这一目 的,只需去寻找可考的“这一个”,无需仔细咀嚼文章内涵,更不必花时间进行语文知识运用训练。否则,不 但老师不依不饶,更重要的是得不到高分将失去深造的机会。于是整天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死扣知识点 ,用机械操作的方法学习语文,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其三,试题的机械性掩盖了教师素质 的差别。现在教师用书、练习册、测试题应有尽有,考试就是这些资料的撷取拼凑,教师只需让学生把这些资 料上的“知识点”记牢,无需讲究什么讲课水平和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没有影响 ,有些素质很低的教师“教学质量”不是反而很高吗?

第三,考试结果的假象性,诱发了教学中的投机行为,客观上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

正因为现行考试模式 不能正确反映语文教学真实情况,所以其结果具有虚假性特征,它掩盖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真象,掩盖了素质教 育和机械操作教育的差别。有这样两个教师,一个倾自己所学,每讲一篇课文都把学生带进艺术天地,学生对 文章优美的意境、形象的描写、真挚的感情体味细微,因而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都达到一定高度,但他的 学生却输于“点”的死记硬背,所以考分总不理想;另一位教师,他不讲什么意境和描写,甚至连课文也不分 析,只把每课可考的“点”抽出来让学生死背,结果每次考试得高分。如果从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最终目的的角 度观察,前者显然比后者艺高一筹,然而,事实是前者每次挨训,而后者模范当了,奖金得了。这种现象如何 解释?这就是考试结果的假象性。虽是假象,但很诱人,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此作为评估教师工作的 依据,从而诱发了教学中的投机行为――一些人为得高分而不择手段;另一方面教师都忙碌着争高分而荒于心平静气地探讨教改――还是驾轻就熟、谨慎从事来得妥当。

以上简略分析了初中语文考试现状,虽是浅显的一管之见,但仍可从中看出,现行考试模式已对初中语文 教学产生阻碍作用,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如何改?既然还没有一种更科学的考试方式来取代目前的一纸定音, 那么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试题形式却是可行的。循着这条思路,我认为初中语文考试分为巩固、应用两种题类 为宜。

巩固类试题测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某阶段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语文知识包括听记读写等方面的知识,因 此这类题也应是综合性的。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具体文章这个载体,离开载体去研究语文知识没有任何意义 ,同样,把语文知识从载体中抽出来考试,把语文变成了机械操作,所以巩固类考题以阅读形式为宜,便于综 合考查。选文应以教材以外文章为主,这可避免学习中的守株待兔和教学中的取巧行为。此类题量不宜过大。

应用类试题应成为初中语文考试重点,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语文知识适用能力。这类题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运用积累的知识进行创作,目的在于检验 学生能否调动和驾驭自己所具备的一切知识进行创作。这里所说的创作不仅仅指写一篇作文,而是指一切可以 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的活动,如可以写一篇作文,可以发表一场演说,也可以

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 ,更可以试作一篇广告等。这个层次难度较大,唯其难度大,才能准确反映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也能体现教 师素质对教学的影响。为了使应用类考试出实效,不防借鉴英语考试方式,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法,从 而得出学生语文整体成绩。

为准确体现这两大类试题特点,命题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加大试题容量。

试题容量是指试题所包含的知识量,换句话说就是答题所需用的`知识量。传统试题过于 单纯,这不便于启发学生扩散思维。大容量试题虽然给学生解题增加了难度,但这样考试的结果可信度才会更 高。例如,现在考试通常有这样的题型:“说说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并指出这种描写方法的表达作用。”这 道题容量太小,而且过于机械,学生完全可以照老师平时讲的这类题解硬套;换成这样,效果就不同了:“用 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写一句话,并简述这样写的理由。”要解这道题,首先要知道原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其次要知道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最后还要知道这种描写方法的表达作用。这样大容量试题考查是多向性的, 对检验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以主观型试题为主。

语文知识,特别是读写知识,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在教师用书把知 识框得过死,不给师生一点发挥的余地。而命题人更是变本加厉地把原来框死了的知识凝固化,派生出大量客 观性试题,学生答题不能越雷池一步。我认为,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就应以主观性题型为主进行考试,让学 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自 信心。当然,主观性试题答案的多样性给阅卷带来一定困难,阅卷人的感情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却是不可忽 视的,只要在实际运作中加以规范和约束,这些不利因素都是能够克服的。

篇7:专家解说中国公务员考试之现状

专家谈中国公务员考试现状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政策分析:综合分析有以下特点

1、招录宗旨:招录具有综合素质、有行政能力潜质的复合型人才。

2、测试目的:能力型测试,注重测试各种能力:数学、语言、推理、判断、常识、时事等。

3、科目设计:国家人事部门为中央试卷科目、题型设计了科学化的模块,全国各省市以其为

风向标,紧跟其后。《行政能力》和《申论》两科目为必考科目。

4、命题材料:《行政能力》和《申论》命题材料多源自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注重时代感和现实性,真正检测了考生的实际能力。

5、试题难度:难度有逐年增加趋势,科目、题型、题量、知识面等都有演变的趋势。《申论》难度增加明显:题型、题量多,分值分散,考生不容易得分。

6、创新力度:考试设计愈来愈国际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注入了创新成份。

二、全国各省市考试状况:同中央招录工作指导精神基本一致,但体现地方个性特征

1、招录方式:a、北京市:考证书。过分数线,两年有效,有多次参加招录单位面试机会。

b、上海市:过分数线,一年内有效,有两至三次参加招录单位面试机会。

2、考试科目:上海市、浙江省除《行政能力》和《申论》外,增设多种不同专业的课目考试。

3、试卷题型: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行政能力》试卷都出现不定项选择题型;山东省《申论》同一试卷中出现三个以上不同主题的背景材料。这都使难度增加。

4、考题难度:《行政能力》和《申论》两科难度普遍低于中央,但部分不定项题型难度高。

5、命题材料: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江西等省市《申论》命题背景材料地方性特点明显。北京 “外来子女上学难”问题。上海 “新录用公务员基层锻炼制度” 问题。广东 “打击传销”问题。浙江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安徽 “食品安全问题”等等,都同这些省市近年来社会发展中热点问题有关。

三、公务员考试辅导应对策略:针对中央招录和地方省市招录工作特点,特提出国内公务员考试辅导应对策略如下:

1、注重能力培养:测试能力;备考能力;应试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题型训练:《行政能力》和《申论》各题型单项训练、综合训练相结合,突破难点。

3、拓展知识范围:人类社会文明、文化发展的内容皆为测试范围,体现政治、经济、法律、

人文、科技、管理、理工、生物医学等具体学科,知识范围皓如烟海。

4、总结命题规律:根据历年真题的研究,把握命题思路、方向和重点。

5、关注社会热点:国内外社会发展热点、地方省市社会发展热点、不论大小,都可能是命题

的范围和考点。

6、选拔优良师资:a、一线师资 b、资历高低 c、学历层次 d、倾注程度

e、考试专著 f、阅卷命题 g、授课风格 h、授课效果

i、业内美誉

篇8:小学生作文现状

1、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所感的东西,主动地写自己希望表达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初学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兴趣索然,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的材料。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家庭、学校中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有让人高兴的,有令人难忘的,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就会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

2、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写结合,提高兴趣

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教学环节中,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

3、加强课外练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为。”如果将作文局限于课堂,显然是不够的。课堂作文多半为命题作文,学生不管有无作文的动机、需要、材料,都必须完成,这就容易使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愿望、爱憎、好恶,陈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课外练笔不受命题作文和写作方式的限制,因而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它的范围很广,方式很多,如观察笔记、读书笔记、生活札记、随笔、随感,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练习,这样就能全方位、多侧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

4、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在总评时写上“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作文中一两个形象的词语,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表扬和肯定。与其写一些毫无用处的评语,还不如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在进步非常快!”、“写得棒极了,如果多看课外书,会有更大的提高!”、“看到你写的作文,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篇9:我省教育考试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省教育考试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作为教育事业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考试管理,近年来其信息化管理在教育考试管理界称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湖北省是一个教育考试大省.本文通过对其教育考试信息化现状梳理和归集,提出思考.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2(4) 分类号:G405 关键词:教育考试   信息化   考试管理   资源共享  

篇10:论民办学院考试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

论民办学院考试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

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分析民办学院的考试工作现状,探讨民办学院考试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民办学院考试管理的具体对策.

作 者:朱莉  作者单位:射阳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射阳,22430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民办学院   考试管理   现状   对策  

篇11:“中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

(一)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中学生考试焦虑(状态、特质焦虑)、心理健康的现状,剖析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探讨考试焦虑特别是过度焦虑的心理辅导策略。

(二)探索焦虑状态形成的原因,并探讨激发学生适度焦虑的策略。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应对各种考试。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参与更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

三、研究措施

(一)开展培训工作,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参研教师的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培训一调查一总结一研究一实施一再研究一推广”的总体研究思路。

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关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二是关于本课题的理论学习。

(二)认真扎实地开展研究工作。采取了“调查访谈一咨询一问卷一分析总结一寻找对策一辅导矫正”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成果

(一)研究工具

我们聘请了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冯正直教授做我们的专家顾问,指导我们设计制作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三部分内容:1.症状自评量表(SCL-90);2.焦虑自评量表(SAS);3.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调查表的分析使用了spss 11.0软件。

(二)研究被试

调查对象为初一至高三全体学生,共计2365人。其中男生1321人,女生为1044人;初中为914人,高中1451人,年龄在12~18岁之间,平均年龄15.23岁。发放调查表100%,收回调查表95%,有效卷70%。我们借助三医大的资源(人力、仪器)对调查量表作了分析。

(三)测查时间

为了确保我们研究的是学生考试焦虑,一般测试是在考试前2~3天进行,考试为期末考试、中考和高考。

(四)形成分析结果

I.SCL-90结果

性别比较:比较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及其他,样本量为男生709人,女生707人。比较结果分析显示:

(1)我校男女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为:男生为1.6176±0.48369,女生为1.7569±0.51592,表现为阴性结果,说明我校男女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各因子,在性别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除其他外P<0.05),说明女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因子比男生要差。

(2)其中,男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小于2,说明我校男生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上都处于正常水平。我校女生在强迫症状上存在问题,其他方面均处于正常水平。

城乡比较:比较因子同“性别比较”,样本量为城市1181人,农村235人。比较结果分析显示:

(1)我校城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均分为:城市学生均分为1.6631±0.49823,农村学生均分为1.807±0.52053. (P<0.01),说明城乡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非常显著差于城市学生。

(2)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都<2,说明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个指标都处于正常水平,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中,除了强迫症状大于2,其他各个因子也均处于正常水平。

(3)在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因子中,其心理健康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农村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

年级比较:比较因子同“性别比较”,样本量为初- 167人,初二302人,初三249人,高- 467人,高二23人1。

比较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其各个因子在年级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的(P<0.01)。

经过事后检验,得知:

总均分上:初->高一,初一>高二,初二>高一,初二>高二,初三>高一,初三>高二。

成绩比较:比较因子同“性别比较”,样本量为成绩优等的61人,成绩中等的1050人,成绩较差的305人。

比较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各等级成绩学生在总分及其中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其他四个因子中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他因子则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经事后检验,进一步得知:

总均分上:成绩好>成绩差,成绩中>成绩差。

2.特质焦虑状况(样本量同“SCL-90结果”)比较结果分析显示:

性别比较:我校学生的特质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o

城乡比较:我校学生的特质焦虑在城乡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城市学生的特质焦虑要显著地低于农村学生。

年级比较:我校学生的特质焦虑在年级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表现为学生的特质焦虑随年级的上升而上升。进一步分析:初=<高二,初三<高二。

成绩比较:我校学生的特质焦虑在成绩等级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地差异(P<0.01),表现为学生的特质焦虑与学生成绩等级成正比。进一步分析得出:

成绩好<成绩中,成绩好<成绩差,成绩中<成绩差。

3.状态焦虑状况(样本量同“SCL-90结果”)比较结果分析显示:

性别比较:我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

城乡比较:我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在城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

成绩比较:我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在成绩等级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得知:成绩好<成绩中,成绩好<成绩差,成绩中<成绩差。

年级比较:我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在各个年级学生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进一步得知:

初-<初二,初=<高二,初三<高二,高-<高二。

(五)探究原因,形成对策

1.探究原因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我校部分学生处于无焦虑状态。通过座谈、家访、查找文献资料等方法作了探究,从积极的方面分析,这是由于学校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调节考前焦虑,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过度焦虑的调节方法,增强了心理素质而取得的效果。

而从消极方面分析,有以下原因:

(1)学生学习动机偏弱。 (2)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存在偏差。 (3)社会上“读书无用”“毕业即失业”等舆论的不良影响。

从实验教师的访谈以及以上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中有不少存在考试焦虑状况,且不同人群的考试焦虑状态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差异和成绩差异两方面:

(1)年级差异:学生的焦虑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具有上升趋势。

(2)成绩差异:学生的焦虑水平随成绩的上升而具有上升趋势。

2.研究对策

心理学认为,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如果无焦虑,对学习无推动作用。但是过度焦虑,则会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据此,针对我校的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对策,采取“两线并行,内外兼治,区别对待”的方法,“两线”即无焦虑和过度焦虑两条线,“内外”即内因(学生)和外因(学校、教师、家长),“区别”即针对不同情况的辅导方式。具体对策如下:

对策一:对学习焦虑水平偏低的学生,应适当“加压”。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整学生学习心态。通过谈话法、举例说明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法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变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2)调整家长的期望值。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考试焦虑程度。家长对孩子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要变考前施压为平时关心;制定目标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不能由家长包办代替;家长需改变仅以学习成绩为惟一标准的观念,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对策二:对学习焦虑水平过高的学生,应适当“减压”。

内因方面:

(1)知识疏导法。让学生了解学习焦虑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只有将学习焦虑控制在适中程度,才会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使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焦虑现状,主动积极地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2)认知矫正法。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

通过年级学生会、班会、学科教师的考前指导等途径,让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终极目的,应通过考试检测阶段学习的情况,为下阶段的学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不要只盯着分数,将失误扩大成无可挽回或弥补的错误,因而增加无谓的焦虑。

②引导学生对自身应付考试的能力进行正确的估价,即正确认识自我。

首先引导学生检查并分析自己对考试的担忧,然后整理已写下的担忧,去掉重复的,合并相同的,按担忧程度的大小排序。其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再次,引导学生参与担忧辩驳,得出合理反应,并用积极的话语反复进行自我鼓励,帮助自己树立信心,使自己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③行为矫正法。指导学生掌握一点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松弛训练法、自我暗示法、合理宣泄法等。运用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释放心理压力,减轻焦虑程度,这些方法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可以用这些方法自行调节自己的焦虑程度,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外因方面:

(1)学校方面。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改革评价标准,由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向品德、学习、综合能力、科技创新、心理健康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转化,形成了多元评价机制,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进步,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评选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降低焦虑感,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二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普通学校的信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

(2)教师方面。我校教师首先切实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型的人才观:其次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轻了他们对学习和考试的恐惧;再次,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优质的教育赢得学生的信赖;最后,针对部分学生的焦虑状况,开展了不同层面的辅导活动,如年级、班级的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教师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减少“师源性”考试焦虑,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3)家长方面。第一,希望家长换位思考,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子女;第二,希望家长认清当前的形势,了解考大学并非惟一的出路,行行皆可出状元;第三,希望家长真正了解自己的子女,了解他们的特长兴趣,与子女一道制定未来的目标;第四,希望家长改变管理方法,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晴雨表”,变“奖励…‘惩罚”为“帮助”,和子女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帮助子女克服困难,战胜恐惧,健康成长。

对策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针对不同的焦虑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2)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当然,以上所言对策,并非孤立的,分清具体原因,综合使用,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五、研究效果

(一)引导学生战胜考试焦虑,积极投入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从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可看出,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应试心理的辅导,使我校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应试心理。

(二)形成了适合我校校情的矫正考试焦虑的对策,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

(三)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中涌现出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区心理中心教研组组长,重庆市优秀教科室主任、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重庆市语文教学先进工作者,区学科中心组成员等。

实验教师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论文先后获得区、市、国家级奖励,而关于教育教学其他方面的论文有30余篇获奖,并有部分在刊物上发表。

(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我校学生勇夺沙区中考状元桂冠。我校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年均100余人次。20和我校两位同学分别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区长奖提名奖”。

(五)学校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

1.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近年来,我校连年获得中、高考的升学突出贡献奖;20我校是区高考升学比例增长最大的学校,获得初中、高中升学考试一等奖。

2.就读我校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充分说明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可。

3.上级主管部门充分认可。近几年来,我校获得了多项荣誉:沙坪坝区重点中学、沙坪坝区课改先进单位、沙坪坝区科技示范学校、沙坪坝区民主管理示范学校、沙坪坝区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科技特色学校、全国学习科学示范学校等。

六、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课题已结题,如何将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将研究成果推广,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家长的素质以及对考试和学生前途的认识参差不齐,需要我们多渠道地疏导;目前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和家长乃至学校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影响,我们无力改变这一现状,这也制约着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但我们仍将继续开展研究工作,使相关工作更具有效性、延续性和长效性。

(稿件编号:100827008)

(作者单位:重庆市天星桥中学,400038,电邮:txqbgs123@163.com。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薛平生荣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先进个人”。)

篇12: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网络无纸化考试现状分析

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网络无纸化考试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计算机课程考核方式也面临着改革,网络无纸化考试的'绝对优势是传统考试方式无法比拟的,网络无纸化考试是未来高校各门课程考试的发展趋势.

作 者:王丽 李敬有 王大鹏  作者单位:王丽,李敬有(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王大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G48 关键词:网络无纸化考试   传统考试   B/S模式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体育理论课在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的论文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高职生物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论文

修辞教学的现状及改进

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标准,你为何如此重要?

学科教学语文论文题目

考试现状作文
《考试现状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考试现状作文(整理12篇)】相关文章:

对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应对策略2023-02-02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文2024-01-29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专科教学的低效问题及对策教育论文2022-12-28

我国花样游泳项目选材研究现状与思考2023-06-10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1-10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2023-05-26

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