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时间:2023-11-24 08:22:25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精选23篇)由网友“mygrea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调查,百分之七十的小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个学期的八个习作,好多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是绞尽脑汁,写到脑门冒汗,才勉强完成老师的字数要求。老师说过关,他们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而内容也大多是作文书上搬来的,真情实感少有。

分析其原因:一、现在的孩子生活阅历单一,校园家里两点一线,没有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事,即使有,也不知道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没有积累素材的意识;二、孩子对写作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写的不生动,与范文不能相比;三、孩子对写作没有兴趣,是被逼迫的行为。我认为第三个原因是最根本的,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个学期,我从课堂形式下刀,对传统的作文课进行了微整形,取得了小小的进步。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

一、自主修改,取长补短

常常听说老师们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以前,我也尝试过,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修改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往往是他们修改完了后,我还要再检查评讲,费时,效果不明显,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是做小老师,而并不是写作。后来,我自主设计了一份简易的教案,这份教案适合任何一篇作文,如下:

教学目标:视具体情况而定

教学准备:找出最典型的错误作文

教学过程:

1、随机发本,学生准备红笔

2、制定评价表给分

书写    真情    生动    篇幅    ……    总分 100

标准依据习作要求而定。比如,你这次习作的重点是训练详略得当,你就把增加一项,如果是点面结合,你就增加一项,分数灵活处理。“题目、点题、开头、条理清楚、新颖”这些常常作为评价的目标。但是,需要指明的是,这些在习作授课时就要对学生强调清楚。

3、用波浪线划出好句,在好词那里插个旗,在好字下面打个点,然后在旁边简单点评。

这一项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平时批改作文的方法去做,比较容易完成。

4、找出错别字,进行修改

5、末尾写出你最欣赏这位同学作文的至少一个方面,并提出一个小小的意见,写上祝福语,并签名。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写作的信心,沟通同学感情。

6、调查最高分作文两篇,生上台朗读,学生点评。

我这样调查:“80以上的举手。”“85以上的举手。”“90以上的举手。”“95以上的举手。”最终选出两篇佳作,为了给学生留时间修改,我只选两篇。()由修改人公布佳作名单,学生在期待中揭晓答案,最高分同学上台朗读作文。读完,台下学生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请他们谈谈如何让写好这篇作文的。

后来,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我将此环节改成了佳作PK,学生举手投票一比高低。给优胜者一点小礼物。

7、投影出示问题作文(我事先找出最典型的错误作文),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8、本归原主,各人看评语,按意见修改。

在此环节中,有的小孩子的评语批评过激,造成一些小孩子生气,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开导,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再不行,课后单独聊一聊这篇作文。第一次自主修改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小孩子游戏过头,但是第二次就不会出现了。

9、老师总结所获。

老师总结这次习作的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尽量围绕开头表格里设置的目标。越少越好,因为学生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课后再布置一些练笔进行巩固,学生就能掌握这些作文的知识了。

10、收起学生修改好的作文,检查学生是否修改。

这种设计目标明确,过程实在,效果明显。学生之间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必定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读了一篇优秀习作,加以点评,就能学到别人的长处,读到一篇一般的作文,也能从中发现与自己一样的问题,旁观者清,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问题的普遍性,对自己更有耐心。看别人给的评语,更加肯定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听了佳作思考以后,知道如何去修改。学生之间互相认识,互相取长补短。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学习兴趣自然提高。

二、习作讲评,点名道姓

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努力发掘孩子习作里的闪光点,相信任何真情实感的倾吐都是美好的,习作是一种表达,孩子的习作要求尽量放低,有了兴趣再提高。学习了李镇西的作文讲评课后,我决定采取点名道姓,鼓励为主的方法。比如,一次作文讲评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习作7――《给妈妈(爸爸)的一封信》讲评课设计

教学目标:

1、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2、善于抓住人物细节,比如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来突出人物性格。

3、书信格式要正确。

课前准备:批改作文,根据分数将作文分成三类。

教学过程:

1、公布习作草稿情况:

书写 :李昕  嘉俊  麦明耀  佩琪 夏麒 玉山 静雯 荣铨 刘琪  冠敏 飞帆     宇雯   梓愈  俊伟

书信格式:除心怡 巧怡 嘉怡 李昕 俊伟 李玮之外

开头优美: 艺聪  敏彦  荣铨 玉山  艺勤 陈瑶 飞帆  欣汝  佩琪

结尾深刻: 艺聪  荣铨  富萍  陈瑶  刘琪  飞帆  佩琪

生动: 艺聪   敏彦  荣铨 玉山  夏麒 艺婷  静雯  佩琪  丽欣 李玮  智豪 嘉俊  富萍  宇雯 李昕  嘉怡

幽默 :艺婷   玉山  陈瑶

结构 :夏麒  嘉怡 李昕  宇豪  建琛 心怡  志健

篇幅:  除巧怡  高尔乐 耀坚 美琪 梓愈  骏栩  嘉鑫  锐毅 洪维 俊康 明耀

在这次评价中,几乎每个小孩都榜上有名。

2、幻灯片出示学生作文精彩片断。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等,注明作者。

3、一等作文大比拼

在一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台下同学辩论谁更好。此处操作有点难,需要老师引导。最后投票。优胜者送上小礼物。

4、二等作文大比拼

在二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投票选出优胜者。优胜者送上小礼物。优胜者说说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心得,至少三句。

5、三等作文大比拼

在二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投票选出优胜者。优胜者送上小礼物。台下同学讨论:

1、说说两位应该互相学习对方的是什么。

2、各自最大的毛病是什么。

3、比上次有进步吗?

全班交流。

6、佳作欣赏,强调书信格式。出示两篇不同档次作文作为范文欣赏。

7、全班修改,要求在草稿上修改。

8、老师现场总结,学生誊写

评讲课再出示范文有好有坏,好处可以不限制学生思维,坏处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我作文的结构。

这次作文讲评课要花两节课,第一节课修改,第二节誊写。让学生及时整理、誊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三、提供材料,有感而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创造情境就好比往学生的锅里加了米。比如。今年我们教读后感,我发现无论我强调多少次详写感受,略写主要内容,以及用何种办法详写感受,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达标。我只有再教第三次,我对同学们说:“老师这回要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了。再教一次读后感。”学生被我都笑了。我给学生带来三篇我挑选过的哲理故事,播放出来先让学生看完。然后我调查,你们对那篇感受最深,学生说第三篇,当然也有说第一、二篇的,我请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那些事?

学生讨论后,我重点交流第三篇《方法比仁慈重要》。结果学生的回答如我所料,他们说了感受,两三句,我说写到主要内容后面,我说多说几句,大家说了这么多,你也想说,把大家说的合起来说得更具体。我说现在交流第2个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那些事?第一个说联想到了《乌鸦喝水》,我兴奋地诚心诚意地以夸张的语气表扬了他。一时激起千层浪,他们纷纷说联想到语文学习讲方法的事、一个外国专家的实验、缘木求鱼、竹篮打水、茶壶煮饺子等。我说这些联想是感受吗?他们说是,我说写到感受后面。最后,我总结,道理大家都会说,但是联想到的故事、课文、身边事也是感受,能写到作文里就深刻了。上完课,我反思,以前怎么教不会,主要是因为没有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没有相同的文章交流,指导也无法开展。其次,方法不明确。没有将“感受”具体到“联想”这个层次,学生的体会自然无法深入。所以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不然,学生思维打不开,想不到自然就写不出。学生会写,其实是会将平日积累的抒发出来,会想的人一定会写。在这堂课堂,学生互相启发,思维互相碰撞,回答妙趣横生。大家都因为战胜了这一难题而充满成就感!讲完后,大家奋笔疾书,有两位学生最先完成,在班上朗读了自己的佳作。由此,我也深受启发:方法很重要。大到整体设计,小到一个问题的设置,再小到一个问题中一个词语的表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只要大胆地对传统教学模式来个微整形,就能使学生战胜未战先怯的心理,使表达畅通无阻,使学生喜欢上写作。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李镇西的《作文讲评课》

篇2: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陕西省城固县柳林中学 余志强

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偏重于审题立志,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却忽视了兴趣培养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忽视了作文的兴趣培养,作文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学生作文往往是: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往往拾人牙慧。这就是学生作文被动写,无话写,无法写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这样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为了改善这情形,我在近一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把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融入课堂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来我就具体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

一、改善阅读指导,激发阅读兴趣,鼓励求异创新,为作文打下基础

梁衡在《书与人得随想》中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就是说,任何人都是先通过阅读鉴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然后才开始写作的。学生也是这样。只有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和技巧,再加上学生的个人阅历和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有话可说。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致力于教会学生比较阅读,联想阅读的方法:①把观点,情感,立意完全相反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等,使学生从中获益。②把题材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文章引入阅读范围。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巍巍写的《我的老师》和钱梦龙的《心中的“标尺”》等。另外,我还向学生采用推荐书目的办法,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入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由于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切实可行,学生阅读课外作品不会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或文字的表面。他们会运用平时的阅读经验,认真地品读每篇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对读书有了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在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素材。这样就为其写作文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营造情景氛围,是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想写,有话会说

为了让学生有话想说,我首先利用生活这股活水,抓住机会,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适宜写作的心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次作文课时,我看见窗外成熟的水稻随着秋风前翻后涌,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说出还有“秋”字意境的诗、词句或成语。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我乘机引导:“叶文玲在小时候,就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受秋天。你们是如此的热爱秋天,那么你们能不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写秋天?请大家先拟题目”。学生们有了写作上的心理情感氛围再加上学生的那种被老师调动起的好胜心都有了。于是,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拟出了《漫步在秋天的田野里》、《走过金秋》、《最爱秋天》等题目。结果,这次作文很成功。

其次,从教材中寻找创设情景的灵感。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了一次“重新认识父亲”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地感悟父亲、理解父亲。这次活动对大家触动很大。一个学生写道,“若不是这次作文,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反省自己,理解父亲”。还有学生写道:“自打我记事起,父亲就蹬着他的破三轮车,走街串巷,闲暇时,他也只是不停地摆弄他满车的水果,他不爱说笑,也丝毫没有生意人的精明和能说会道”。这些语言均来自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亲人的理解。写作时,不会“愁断枯肠”,无话可说。

由于给学生营造了适宜写作的情景氛围,挖掘出学生作文的写作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作文不再是件难事。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变成了现实。

三、重视受师生青睐的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

话题作文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也是近年来,中,高考中频率最高的一种题。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它有此地位,在于它有以下的优势。①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宽了可供写作的空间。②题材宽泛,增加了可供写作的角度。③没有体裁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④没有倾向性,有利于学生自由写作。那我利用这种新的作文形式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我设计的话题注意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话题作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的感受生活、体察生活、表现生活。如果我们的话题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在设计话题时,就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学生的写作激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写作状态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个性化的,感情化的语音才有可能见诸笔端。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写法;写作话题作文不可面面俱到;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学生做一定要有文体的选择;鼓励学生拟妙题、立新意、选新材。表达意思,题目,材料均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感觉才好。

四、采取激励措施,引起写作兴趣

作为老师,我不但注意到拔尖的个体,我也顾及到非拔尖的群体。我肯定一些学生的文章的整体美,也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局部美,并适时给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学生的荣誉感强,上进心强。由此,每一次课堂作文都要选出“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不但在课堂上讲评,还要在墙报上展出。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一到两次征文比赛,把一些好的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作文水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通过改善阅读指导,营造情景氛围,重视话题作文,采取激励措施,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我采取了这些方式,让学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文字功夫,使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法可写,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故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关键。

篇3: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偏重于审题立志,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却忽视了兴趣培养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忽视了作文的兴趣培养,作文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学生作文往往是: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往往拾人牙慧。这就是学生作文被动写,无话写,无法写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这样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为了改善这情形,我在近一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把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融入课堂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来我就具体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

一、改善阅读指导,激发阅读兴趣,鼓励求异创新,为作文打下基础

梁衡在《书与人得随想》中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就是说,任何人都是先通过阅读鉴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然后才开始写作的。学生也是这样。只有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和技巧,再加上学生的个人阅历和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有话可说。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致力于教会学生比较阅读,联想阅读的方法:①把观点,情感,立意完全相反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等,使学生从中获益。②把题材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文章引入阅读范围。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巍巍写的《我的老师》和钱梦龙的《心中的“标尺”》等。另外,我还向学生采用推荐书目的办法,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入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由于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切实可行,学生阅读课外作品不会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或文字的表面。他们会运用平时的阅读经验,认真地品读每篇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对读书有了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在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素材。这样就为其写作文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营造情景氛围,是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想写,有话会说

为了让学生有话想说,我首先利用生活这股活水,抓住机会,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适宜写作的心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次作文课时,我看见窗外成熟的水稻随着秋风前翻后涌,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说出还有“秋”字意境的诗、词句或成语。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我乘机引导:“叶文玲在小时候,就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受秋天。你们是如此的热爱秋天,那么你们能不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写秋天?请大家先拟题目”。学生们有了写作上的心理情感氛围再加上学生的那种被老师调动起的好胜心都有了。于是,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拟出了《漫步在秋天的田野里》、《走过金秋》、《最爱秋天》等题目。结果,这次作文很成功。

其次,从教材中寻找创设情景的灵感。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了一次“重新认识父亲”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地感悟父亲、理解父亲。这次活动对大家触动很大。一个学生写道,“若不是这次作文,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反省自己,理解父亲”。还有学生写道:“自打我记事起,父亲就蹬着他的破三轮车,走街串巷,闲暇时,他也只是不停地摆弄他满车的水果,他不爱说笑,也丝毫没有生意人的精明和能说会道”。这些语言均来自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亲人的理解。写作时,不会“愁断枯肠”,无话可说。

由于给学生营造了适宜写作的情景氛围,挖掘出学生作文的写作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作文不再是件难事。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变成了现实。

三、重视受师生青睐的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

话题作文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也是近年来,中,高考中频率最高的一种题。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它有此地位,在于它有以下的优势。①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宽了可供写作的空间。②题材宽泛,增加了可供写作的角度。③没有体裁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④没有倾向性,有利于学生自由写作。那我利用这种新的作文形式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我设计的话题注意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话题作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的感受生活、体察生活、表现生活。如果我们的话题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在设计话题时,就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学生的写作激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写作状态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个性化的,感情化的语音才有可能见诸笔端。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写法;写作话题作文不可面面俱到;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学生做一定要有文体的选择;鼓励学生拟妙题、立新意、选新材。表达意思,题目,材料均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感觉才好。

四、采取激励措施,引起写作兴趣

作为老师,我不但注意到拔尖的个体,我也顾及到非拔尖的群体。我肯定一些学生的文章的整体美,也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局部美,并适时给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学生的荣誉感强,上进心强。由此,每一次课堂作文都要选出“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不但在课堂上讲评,还要在墙报上展出。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一到两次征文比赛,把一些好的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作文水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通过改善阅读指导,营造情景氛围,重视话题作文,采取激励措施,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我采取了这些方式,让学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文字功夫,使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法可写,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故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关键。

扩展资料:

一、平等交流,评语要有鼓励性

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如我班的方春燕,她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罪犯的女儿,在家里,左邻右舍总是对我指指点点,老师和同学一定也不喜欢我……我总是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同时也写了一段话“……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规劝她不要多愁善感,要抬起头来,找回自我。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直至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与之平等交流,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而不是以权威面孔否定或乱棒打死,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下次的创作欲望,甚至对教师的批改产生误解乃至反感。哪怕是差生的作文,只要教师怀着热爱他们的感情仔细阅读,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优点,比如有的学生写得真实,全是自己的语言,没有抄袭,我就在评语中这样写道:“感情真实,是一篇绿色作文,有一两个事例选得很特别,是别人不注意、不常用的,说明你平时善于观察事物,有一双慧眼;有的学生有一处恰当的引用了格言,歇后语或名人名言,我就这样写评语,看来你平时很善于积累,把自己搜集的材料恰当地运用于作文,你引用的这些材料为你的文章增添了色彩,可见你是一位有心的学生。”我班的黎汉强同学酷爱数学,对写作却总是提不起兴趣。我让他写了一篇发言稿《如何学好数学》,他洋洋洒洒写了500多字,我在评语中写道:“此文具有真情实感,可读性较强,这说明你有写作的潜力,若能认真对待写作,你的语文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此后,该生开始挖掘自身潜能,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作文批改时找到学生作文的优点,在作文评价时给予表扬,并适当地给予充分的鼓励,老师们不妨细心观察,表扬后的学生学习劲头倍增。

二、涓涓细流,评语要有思想交流性

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评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评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地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地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深感欣慰。

三、评语幽默,富有文采性

德国学者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让人接受。”的确,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领神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如我班薛芝明写字总喜欢写特长的撇、捺、竖、且很不整洁。我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卢海玲习惯把字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我批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有次作文,发现同桌作文一模一样,连家中的小狗描写也一字不差。我在他们的评语中写道:“你家小狗和同桌家小狗是双胞胎吗?不妨抱来看看。”这些轻松幽默的语言,幽默中见师情,包含着老师善意的批评,这样的评语,学生愿意接受。后来抄袭作文的同学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有时还可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上“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实践证明,艺术性的评语好像一座桥梁,便于师生间相互交流感情,沟通思想,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鼓励和启迪,从而激发起写作动机和兴趣,增强技能训练效果,达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目的。

篇4: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到的高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篇5: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河南省林州市第三小学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6: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里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 肯定诱导法

肯定诱导法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评价的.诱导方法。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

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学校,进入初中或高中读书呢?所以,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就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首先,教师

[1] [2] [3] [4]

篇7: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河南省林州市第三小学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

[1] [2] [3]

篇8: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

篇9: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

历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篇10: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平时多阅读,记录优美语句

平时的积累对写作文来说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就像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应该留心我们身边的事物,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句好段,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勾勒出动人的 篇章。

二、审明题意,选取素材

在我们要写一篇文章之前,应该学会审题、选材,在我们选取材料的前提下,必须要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割舍材料,所以这样就造成了下笔千言的现象,在我们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平时的训练时,要培养审题能力,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培养自己的概括文章和提炼文章的能力,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浓缩成一句简短的句子,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我们提高对文章审题的技能,是十分有效的。

三、灵活运用修辞、论点

这条主要是突出整体文章的基础上要求文字润色很多同学作文得不到高分并不是行文逻辑不过关,也不是文章结构不行,而是主要不足体现在段落的措辞造句上,写作文不跟写日记一样,切忌记流水账,那么既然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修辞手法,和造句,那么我们要在平时的写作中灵活的运用,尽量一定要新颖,丰富段落内容,不要千篇 一律,运用富有新鲜在修辞还可以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篇11:如何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碰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有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对之表示极度的厌恶、反感与恐惧,一篇作文要绞尽脑汁才能写得出来,糟糕一点即使搜肠刮肚也未必能写一段话。于是一到作文课,就如临大敌,一考语文,最头疼的就是后面的作文。如此说来,作文还哪里有快乐可言?

那么怎样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心理上消除这种厌恶和恐惧感。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为什么要写好作文?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知识能力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我们学写作文,其实从小学时的造句就开始了,作文实际就是寻求一种语言的表达,说白了,就是“说话”,即怎样把自己要说的话以最简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甚至产生共鸣。一个人进入社会就会深切体会到语言的表达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地重要!同学们现在虽然不能亲身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能感觉到,生硬而平淡无奇的文字读起来索然无味,而语句不通、表意不明的句子简直就是一堆垃圾了。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堂堂一个中国人,总不能连自己的语言都用不通顺吧?写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它就是在表达你个人的意思、意见、情感,是将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过程。难道这也让你觉得厌恶与恐惧吗?

当然,有一点不可回避,那就是现在写作文基本上是为了考试,基本上是在一定的要求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与创造力。这是教育上的一个不合理之处,需要时间去做调整。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在心理上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倾向:写作文是在表达自我,不是一项任务。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事实是这样的吗?是真的没什么要告诉别人,还是根本就是自己懒的动笔?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没东西写,不是没话说,而是自己不够主动。有一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做,并不断寻求最好的方式去做。那些喜欢写作的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兴趣起了很大的导引作用。主动一点,勤快一点,写作绝对不会再像你想像中的饿那么难,不信你试试看!

心理的负担消除了,写作中其它的困难都很容易克服。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还设计到写什么的问题。无话可说,成了现在同学们写作文的最大难题。为什么无话可说?一是没有经历,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在这方面,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积累不仅仅在观察生活,还包括思考生活及用笔去记录生活。光去看、去发现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所闻所见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也 许老师会经常建议同学们写日记,这的确是个好建议。因为写日记一方面提高了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你的思维,真正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感到为难了。日记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一种习惯,你平常所记的东西,可以经常拿出来翻看,作文素材自然就增加了,哪里还需要故意去生活里找?日记其实就是小作文,是自己的作文,思想、言论、事件,甚至想像的东西都可以写进去。课堂上或考试中的写作尽管有限制、有要求,但毕竟是不会脱离生活,只要平时做了有心人,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文之前,总是紧皱眉头,一副绞尽脑汁的样子,似乎写作文已成了某些学生的负担,并且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没有新意,甚至有雷同之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再结合自己当学生时的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善于挖掘素材。即使是命题作文,很多学生也不知该写什么,无从下手。 并且学生的思路也局限在一个小框子里,经常一次作文下来,大家写的是大同小异。例如有一次我留了一篇作文《我的妈妈》,结果,大部分同学思路几乎都一样,一次作文改下来,我已是筋疲力尽。由于这次作文没有写出新意,我认为并不是一次成功的作文。通过这次练习,我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同学们的知识面不够宽,不善于发现事物、观察事物。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每个学生在写作前,都仔细审题,认真构思了,并且还尽力按老师的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可以说学生写一篇文章是花了很大精力的,只是在选材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以后的写作练习中,我会注意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去发现素材,尽量做到“有东西可写”。

2、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每个学生在认真完成一篇作文后,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即使不能得高分,也不至于会最差。但事实是每次作文下来,真正得高分的同学并不多。这样,大多数同学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或肯定,就会产生失望的心理,继而对写作失去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善于积累。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 鉴于学生的作文基础比较薄弱,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摘抄几篇文章,文章的体裁、内容不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写,但每个星期每个学生必须自己写一篇文章。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由于这种练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改作文。过去的教育方式都是老师满堂灌,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作文也需要改革。过去是老师全改,如今我采取学生自己改作文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写作时就会注意到这些问题,而且另一方面在改作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篇12:如何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教师很怕教作文,也害怕改作文。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写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感情。后进生更是不会动笔。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才能慢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作文的评改注重激励机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首先得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而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得让他们尝到写作文的甜头,因此,作文评改中的激励机制是最关键的。 学生写完作文后,老师要及时进行评改,而且在评改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励机制。即使是学生的作文写得一无是处,你也要能以火眼金睛,找到他的优点之处,并写上几句鼓励、赞扬的话,以提高他们对作文的兴趣。特别是评语要注意使用激励机制,这样学生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才会想写作文,而不是怕写作文。我班有几名后进生,起初写的作文字迹潦草,狗屁不通,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而且篇幅也极短,完全是应付了事。我并不气恼,认真在文中找到几个字写得端正之处,写上“此处写得好!”“这个字写得真端正!”“这个词用得好!”而且评语我会这样写:“呵呵,真不错哟,能写这么长的作文啦,有进步,如果字再端正一点,少写点错别字,就更好啦!”“不错呀,你的作文有进步啦,继续努力哟,下次你一定会写得更好!”如此一来,下次他们的作文就有很大的进步啦。现在我班的后进生再也不怕写作文啦,如今的作文能够语句通顺、连贯,能将一件事讲清楚啦,这不就是激励机制发挥的作用吗? 对于其他的学生同样得讲究激励机制。我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首先找出人家作文是的优秀之处,然后写上激励的话;然后再去文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学生才会乐意将自己的作文交给别人修改,同学之间也懂得了鼓励的重要性了。 对于那些优秀作文,我让学生抄好或由我打印出来,贴于班级展览角中,让全班同学欣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时写得好的片段、好的句子也可以上展览角。如此一来,后进生的作文也有可能去展示,他们对作文就更有兴趣啦。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懂得如何写作。 在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后,就得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啦。每期开学之初,我们每班都要进行大扫除,在大扫除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注意留心观察其他同学是如何搞卫生的,特别是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在完成大扫除后,我再让学生与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最后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同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好观察的事物,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有时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懂得如何观察。 三、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为他们提供写作素材。 现在很多学生写不出作文,就是因为无话可写,他们每天都过得平平常常,因此觉得无事可写。因此,每个学期,我都会组织学生搞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比如说朗读比赛、绘画比赛、写字比赛等。在搞活动前布置学生用心感受自己在活动中的心理,认真去观察活动中各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活动完后及时就其写下来。老师再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 四、所给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 老师给学生的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写。我每周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小作文,题目可由学生自己来定,也可由家长来命题。如果是我出题的话,我就会让他们去写生活中的事。如写:吃饭。我让他们留心观察家人吃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了,许多学生写得挺不错的。还比如让他们写片段:写出爸爸妈妈看电视时的姿势。学生便会认真去看父母亲是如何看电视的,他们看电视时都是怎样坐的,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此一来,学生们都会来上一大段文字的。 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学生作文过于简单,不够生动具体,就是因为平时的语言太贫乏。因此,我总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并懂得如何积累好词佳句。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本摘抄本,专门用来积累好词佳句,并且在班上开展“比一比谁的好词多”的活动,激励他们主动去积累词句,并让他们在写作时尽量用上这些好词句。 现在强调的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用心去体会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篇1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中心稿)

九江中学语文组 陈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到的高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中心稿)]

篇14:“发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发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崇仁小学  张世明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发表机遇,提供发表园地,变欲望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适合小学生好表现的性格特点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因而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发表”要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目的要明确,即通过“发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却是长期、艰巨的过程。这便需要教师作出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贵在持之以恒。

其次,“发表”既要突出典型,更应面向全体。有兴趣和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毕竟屈指可数,要重点培养,让这些“佳作”产生巨大的榜样作用。不过,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光靠几个尖子是不行的,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无情地抹杀了许多学生即将萌发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们应该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善于发现和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帮助、鼓励和指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进取。通过师生的努力,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兴趣参与、有文章发表、有能力提高。

第三,“发表”的形式和内容要力求丰富多样。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发表机遇,充分提供发表园地。比如在课堂上,可采取教师(或学生)范读学生作文;在活动中,可结合实际开展演讲赛、故事会、现场作文竞赛等;在班级和学校里,要积极创办和利用好板报、墙报、红领巾广播站、班刊、校报等;在课余,则应精心培养、指导、鼓励、推荐或组织学生向报刊电台投稿。学生作品的题材和体裁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自由写作,真情表达,长短不拘――尤其关注大多数学生的精彩的片断、句子等。

第四,加强“发表”之后的总结指导和表彰奖励。学生取得的每一分成绩,师生均付出了不少的艰辛,特别是那些后进生能“风光一回”更是来之不易。教师应抓住机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学生完善不足,并提出新的要求。要防止学生骄傲,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笔耕不辍”的写作习惯。同时,对于那些成绩突出或进步较大的学生,要适当给予表彰奖励,以成功为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更大兴趣地努力攀登。

[1] [2]

篇15:领会课程改革精神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领会课程改革精神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领会课程改革精神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陈城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从初一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的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这样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和习惯,就会勤于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善于观察。这样长期坚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创作基石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在《论求知》中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模仿名家布局谋篇,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模仿名家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正如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

四、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象双翅翱翔

想像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情感是想象和联想中的活跃因素,是启发想象的强烈动力。陆机在《文斌》中说,当作者进入想象的时候,“情瞳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众多的形象纷至沓来:空虚的,具体的;无形的,有形的;寡情的,含情的。于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到意溢于海 ”。有人说,想象是人身上的热度里产生的。这也说明了想象和感情相互依存的关系。如郭沫若在日本创作《地球,我的母亲》之时,处于极度的热烈、亢奋的`情绪中,以致于从图书馆出来,赤着脚在石子路上踱来踱去,甚至索性在路上睡下,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这样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才能创作出新颖、奇特传之千古的文章。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强的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象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

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活表达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六、巧设撩拨情思之题,诱发学生创作欲望

长期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只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好的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勃情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家乡》是被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请到我的家乡来》,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教师生活,命题《我的老师》、《老师太辛苦了》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爵蜡,望而生厌;而像《老师,你并不穷》、《老师兜中的“白条”》则叫人兴趣盎然。写夏秋景色,《夏天的晚上》、《秋天的景色》的命题远没有《遥望星空》、《停车坐爱枫林晚》撩拨情思。这样,把文题命得巧命得活,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写作欲望也因此被诱发。

七、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发挥个性扬长避短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一项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平时,在作文训练时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如话题作文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话题是为引出作文的话题,话题作文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材料),请你以×××××为题写一篇有字数限制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立文意,自由表达,这样作文的形式已经跳出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束缚,可以写散文、诗歌、小小说、童话、日记、书信、寓言等多种文体。让考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

八、练好一手潇洒书法,提高学生做人品味

大家都知道:书法可以修身养性。练之可以去浮躁之气,长此以往,可使人性情更加平和、达观;同时,还可以培养多维化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趣味;丰富精神生活,充实精神世界。书法与做人相通,写好字必得先做个好人。心端方能字端;心刚方能字刚;心胸达阔方能字体逸美、洒脱;心态平静、达观方能字体圆润如水。正如“字如其人”,书法是个性的展示平台,无论在平时训练或是考试中,考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圆珠笔字,必然使人爽心悦目,引起人的美感,能使阅卷者一见钟情,提高作文分数。为此,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练字,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作文贵在高格,做人也以人格高贵为根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在指导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提升其内心情志境界。这样练习书法、作文、做人紧密结合,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语文老师的责任。

九、引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活体验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

[1] [2] 下一页

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学生的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了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大难题。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十、开放民主教学之风,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开放的作文空间仰赖于开放民主的教学作风。我们反对把学生只看作被动接受者的形象,要求他们只能俯首听命于教师的安排和灌输,不能有任何个人的见解,更不能有所谓异端思想存在。我们认为这种保守的教学思想无异于是对鲜活生命与想像的扼杀。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看到,学生的年纪尽管不大,但却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有自己对世界认识的独特角度。作文教学就是要目中有人,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容许他们自由地观察、思考、表达,即使幼稚、肤浅,相信它也是真诚的、美的,如同带露的鲜花。有什么比这更为可贵的呢?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见,作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更要锻炼学生会“改”,把“改”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会比教师评改效果更佳。

十一、鼓励学生大量创作,发表佳作激发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新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做法,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做人品味,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倘若学生把作文作为自己乐事,成为自己需要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将是无比灿烂的景象。

上一页  [1] [2]

篇16:用作文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的教师或许认为:这有什么样难呢?评价是有标准的呀!的确,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思想健康;2.中心明确;3.内容具体;4.条理清楚;5.详略得当……参照这些条件,我们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可以说是有了标准。但如果按照习惯改法:从错字到病句,从内容到结构,甚至标点符号都仔细批改,既有眉批又有总批,批者可胃费尽心机。况且‘‘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中心突出,语言生动”诸如此类的评语,对于作文水平有限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多么空洞呀!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对‘‘过去”的评价,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发展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及获得的进步,这样一来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我认为在作文实际教学中,评价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更应该注重实效,善于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要播散爱心,关注优生,情系差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使用唯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就会使暂时落后的学生丧失信心,逐步成为差生。作批时要因人而异,在评价上不用唯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而是按照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不一味地去批评,尽量不随意修改,尽量用一些启发性的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他们有所适从,看过评语后,茅塞顿开,兴趣盎扬,回味无穷,引爆他们的写作激情。

由此可见,写评语时应在多鼓励的前提下循循善诱,跟踪学生的思路,体察学生的欢乐与苦恼,评语力求真切地表达出教师的情感,教师欣赏什么,反对什么,应让学生明白无误。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自然,才会敢于在下次的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来。当然,也要适时进行写作技法指导。

篇17:写好作文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好作文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评语,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就如同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虑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老师的评改,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此时,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的评语,犹如给学生写作兴趣的火花上加油,能够使之越燃越旺,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一、平等交流,评语要有鼓励性

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如我班的方春燕,她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罪犯的女儿,在家里,左邻右舍总是对我指指点点,老师和同学一定也不喜欢我……我总是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同时也写了一段话“……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规劝她不要多愁善感,要抬起头来,找回自我。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直至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与之平等交流,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而不是以权威面孔否定或乱棒打死,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下次的创作欲望,甚至对教师的批改产生误解乃至反感。哪怕是差生的作文,只要教师怀着热爱他们的感情仔细阅读,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优点,比如有的学生写得真实,全是自己的语言,没有抄袭,我就在评语中这样写道:“感情真实,是一篇绿色作文,有一两个事例选得很特别,是别人不注意、不常用的,说明你平时善于观察事物,有一双慧眼;有的学生有一处恰当的引用了格言,歇后语或名人名言,我就这样写评语,看来你平时很善于积累,把自己搜集的材料恰当地运用于作文,你引用的这些材料为你的文章增添了色彩,可见你是一位有心的学生。”我班的黎汉强同学酷爱数学,对写作却总是提不起兴趣。我让他写了一篇发言稿《如何学好数学》,他洋洋洒洒写了500多字,我在评语中写道:“此文具有真情实感,可读性较强,这说明你有写作的潜力,若能认真对待写作,你的语文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此后,该生开始挖掘自身潜能,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作文批改时找到学生作文的优点,在作文评价时给予表扬,并适当地给予充分的鼓励,老师们不妨细心观察,表扬后的学生学习劲头倍增,

二、涓涓细流,评语要有思想交流性

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评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评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地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地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深感欣慰。

三、评语幽默,富有文采性

德国学者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让人接受。”的确,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领神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如我班薛芝明写字总喜欢写特长的撇、捺、竖、且很不整洁。我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卢海玲习惯把字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我批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有次作文,发现同桌作文一模一样,连家中的小狗描写也一字不差。我在他们的评语中写道:“你家小狗和同桌家小狗是双胞胎吗?不妨抱来看看。”这些轻松幽默的语言,幽默中见师情,包含着老师善意的批评,这样的评语,学生愿意接受。后来抄袭作文的同学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有时还可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上“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实践证明,艺术性的评语好像一座桥梁,便于师生间相互交流感情,沟通思想,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鼓励和启迪,从而激发起写作动机和兴趣,增强技能训练效果,达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目的。

篇18: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巩固作文写作技巧

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巩固作文写作技巧

如何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意识,培养兴趣

(1)提高对写作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写作意识

“人具有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常常只对能有益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因此,当学生从心里感到写作是“影响个人行为”的技能时,他的写作兴趣就能生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深植于学生的意识中。

首先,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上第一节写作课时,我们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和一些大学同学的求职经历,向学生展示了我大学同学的作品集,讲述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某一些职业性质,充分强调了写作能力作为个人素质的重要意义。课后,很多同学在随笔中都表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如竞选学校广播站记者、参与学生刊物的编辑等,有些学生利用周末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活动,如参与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搞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得到了能力锻炼,同时他们认识到写作上存在的'差距,意识到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2)感受写作乐趣,诱发写作意识

中学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浪漫的遐想,有独立意识,对外部事物有怀疑和批判于是,他们逐步懂得“一个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在这种态势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放开手脚,自由写作,进而使他们认识到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让他们体会到写作是心灵的写真。

总之,使学生不仅重视写作,而且乐于写作,使他们都具有牢固的写作意识。

二、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兴趣

要强化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多读,多听,多看,多说,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作文写作技巧《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巩固作文》。

(1)博览群书,为写作训练创造坚实有效的基础

我们开设了“语文学习室”,每周开设100分钟的阅读课,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室中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们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在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我们精心编辑文选《窗外》,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我们的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取得了多元正相效应,其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很多学生在读了我们精选的美文《永远的巴斯滕》(从人文角度解读足球明星巴斯滕)之后感慨万千:“我们也要当这样的新球迷!高品位的足球!”;很多学生在读了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最后一个带罪功臣林则徐》等文章之后,主动到图书馆借阅梁衡先生的作品集,并且写下了相当不错的评论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们写出了文情并茂的佳作。

(2)开设影视作品欣赏,陶冶情操,激活灵感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借助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定期向学生播放优秀影视作品。我们不仅向学生推荐一些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经典,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罗马假日》等,而且还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深刻思想价值或鲜明时代特点的影片,如《紫日》、《我的兄弟姐妹》、《芙蓉镇》等。借助影视作品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增加学生的人生体验。我们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评说,写出观后感、影评。很多学生在看了影片《紫日》之后,热烈讨论,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等话题有了深刻体验,而且对民族性格、日本军国主义有了深入地了解。在看了《我的兄弟姐妹》之后,无不为那份真情怦然心动,无不为那种挚爱泪流满面,无不为那种感动心灵震颤,他们写下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篇章。其中崔景瑞同学的《我的母亲》在陕西师大主编的《写作导报》上发表。

(3)开展文学活动,营造文学氛围

我们引导学生组织了“蒲洲文学社”,创办了《蒲风》杂志,经常举办文学讲座、文艺沙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滋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写作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文学社被《美文》杂志社评为“核心文学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篇19: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巩固作文教学

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巩固作文教学

如何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一、强化意识,培养兴趣

(1)提高对写作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写作意识

“人具有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常常只对能有益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因此,当学生从心里感到写作是“影响个人行为”的技能时,他的写作兴趣就能生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深植于学生的意识中。

首先,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上第一节写作课时,我们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和一些大学同学的求职经历,向学生展示了我大学同学的作品集,讲述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某一些职业性质,充分强调了写作能力作为个人素质的重要意义。课后,很多同学在随笔中都表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如竞选学校广播站记者、参与学生刊物的编辑等,有些学生利用周末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活动,如参与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搞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得到了能力锻炼,同时他们认识到写作上存在的差距,意识到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2)感受写作乐趣,诱发写作意识

中学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浪漫的遐想,有独立意识,对外部事物有怀疑和批判于是,他们逐步懂得“一个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在这种态势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放开手脚,自由写作,进而使他们认识到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让他们体会到写作是心灵的写真。

总之,使学生不仅重视写作,而且乐于写作,使他们都具有牢固的写作意识。

二、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兴趣

要强化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多读,多听,多看,多说,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1)博览群书,为写作训练创造坚实有效的基础

我们开设了“语文学习室”,每周开设100分钟的阅读课,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室中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们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在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我们精心编辑文选《窗外》,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我们的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取得了多元正相效应,其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很多学生在读了我们精选的美文《永远的巴斯滕》(从人文角度解读足球明星巴斯滕)之后感慨万千:“我们也要当这样的新球迷!高品位的足球!”;很多学生在读了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最后一个带罪功臣林则徐》等文章之后,主动到图书馆借阅梁衡先生的作品集,并且写下了相当不错的评论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们写出了文情并茂的佳作。

(2)开设影视作品欣赏,陶冶情操,激活灵感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借助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定期向学生播放优秀影视作品。我们不仅向学生推荐一些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经典,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罗马假日》等,而且还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深刻思想价值或鲜明时代特点的影片,如《紫日》、《我的兄弟姐妹》、《芙蓉镇》等。借助影视作品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增加学生的人生体验。我们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评说,写出观后感、影评,小学作文指导《作文教学: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巩固(网友来稿)》。很多学生在看了影片《紫日》之后,热烈讨论,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等话题有了深刻体验,而且对民族性格、日本军国主义有了深入地了解。在看了《我的兄弟姐妹》之后,无不为那份真情怦然心动,无不为那种挚爱泪流满面,无不为那种感动心灵震颤,他们写下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篇章。其中崔景瑞同学的《我的母亲》在陕西师大主编的《写作导报》上发表。

(3)开展文学活动,营造文学氛围

我们引导学生组织了“蒲洲文学社”,创办了《蒲风》杂志,经常举办文学讲座、文艺沙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滋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写作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文学社被《美文》杂志社评为“核心文学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三、选择写作形式,保障写作兴趣

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随笔常比传统的命题作文要好。原因很简单:学生自由写作,无拘无束,处于自由的写作状态,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其实,我们说选择写作形式,毋宁说是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写作空间。我们一直很注重学生写作状态的培养和呵护,写作心理的观察和调控。我们采用了灵活的写作形式,力主“个性写作”,倡导“个性作文”。

所谓“个性作文”,就是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章体裁、着眼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入的素材、书写自己最独特的见解最真挚的情感,写出永远属于自己的文章。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对事物作深入独到的理解;允许学生随意运用各种文体;鼓励学生写最真切的感情。使学生处于宽松的写作状态,处于最佳的思想触发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一般都能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拥有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写作技能。在“山东省中学生‘个性作文’大赛”中涌现出不少佳作。

很明显,与那种假大空的套话八股文相比,学生自然的.感受到“个性写作”的乐趣和魅力,他们热衷于这样的写作训练,当然也就写出了好文章。

四、滋润写作激情,巩固写作兴趣

(1)积极鼓励,巧用评语,遍洒甘露,滋润激情

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急需得到的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急需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我们在平时的批语中尽量找出他们文章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一位同学在一次课前演讲中说道:“杨老师在我的随笔评语中总是极力的找出所谓的优点,对我进行表扬和鼓励,我知道我的文章并没有老师所说的那样好,我知道那是老师想激励我们,想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想唤起我们的写作自信心,看着老师的评语我心里感到欣慰和喜悦,我想我现在有愧于老师的褒扬,但终有一天我会做到无愧于老师的希望”。

即使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也需要我们通过评语有效地对其进行指导。有一位女同学的文章文采飞扬、语言华美,但是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我在评语中写道:“文笔优美,语言清新,但注意文章的整体风格,大气一些、充实一些会更好。”这位同学看后,欣然提笔:“感谢老师的点评,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给了我中肯的指导。”积极的勉励,谨慎的叩问,诚恳地交流都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滋润。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批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其写作的内驱力。好的评语是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好的评语是渗入学生心田的甘霖,是对写作激情的滋润。

(2)加大认可度,满足快乐欲,增强激情度

期盼被别人认可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特点,认可的人越多就越能满足这种心理,就越能巩固对所从事活动的好感。学生的文章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之后,如果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那么学生的激情就会持久不衰,写作的热情就会越高涨。教师应尽量的满足学生这种欲望。与此相应,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巩固措施:范文选读,口头表扬,这是一种无形的激励;指导学生将优秀文章在《蒲风》或一些正规报刊杂志上发表,这是一种有形的激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把自己学生的习作向报刊、杂志、电台等媒体推荐,以激励学生的写作激情。

总之,写作前创造条件,激发兴趣;写作时积极诱导,保障兴趣;写作后热情鼓励,巩固兴趣,这是激发和巩固学生写作兴趣的三个重要环节,是写作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篇20:利用成就感激发职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利用成就感激发职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怕写,老师怕改”,这是职高写作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作文水平低,不会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又不强,所以学生见写作文就头疼。写作文时为了交差,只能硬着头皮搜肠刮肚,胡拼硬凑,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成了职高语文老师费尽心力研究探索的一项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努力探索实验,发现缺乏成就感是学生丧失写作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在长期的毫无成就感的写作经历中长大,再大的兴趣也可能被埋没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写作中得到成就感,学生就自然会逐渐产生主动写作的欲望,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怎样才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呢?

一、降低作文评改标准,多就少改,多激励少批评。

传统的作文评改讲求“精批细改”。学生作文中的任何语病、错别字都不应放过,眉批、总批都要仔细认真。这样做固然显得老师工作负责,但如果照这种批改方法来改,许多职高学生的作文往往就得从头改到尾,致使“全国江山一片红”。且不说这样改法究竟能不能全部改正到位,单看看那满纸“血色”,就够恐怖的了,学生哪里还会有一些写作的欲望呢!更何况这样做下去,老师必不堪重负,也就无法多做多练,而学生也未必领情。(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很多同学最多只订正一下错别字,连批语都懒得看。

在写作教学中要面对学生实际,故意降低评改尺度,对病句及其他文句章法尽量多就少改,甚至对常写错别字的学生作文,错别字也不必全让他改,有的可直接替他改过来,不必都学生去订正。

这样做看起来似乎是老师为了偷懒和不负责任而讲的托辞,但懂得一些教育规律的人都应该理解,这是针对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下的一剂“汤药”。徐迟曾经对一个学生刊物编辑讲过一段话:“小孩子的作文,病句不要改,错别字也可以放宽,千万不要把小孩子的文章改得太完美。”我想,我们不妨把大多职高中的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小学生”。

降低了评改标准之后,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我们的职高学生作文中原来还有那么多亮点。我们的带激励性的评语就多了:“这句话写活了小李当时的心态”,“文章开头运用倒叙的写法,突出了中心事件,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收束简洁有力”。这时对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也就能够宽容一些:“如果这段文字放到文章开头去,采用倒叙的手法,就更能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了”,“用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将这种现象描绘一下,表达效果会更好”,“这时,你的感受如何?描述一下就好多了”这样学生就会对批语比较感兴趣,也乐意按老师的话去尝试修改。

二、创办班级小报,提供展示平台。

我们写文章时都希望能把文章写好,得到别人的认可。而获得认可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自己的文字有朝一日变成铅字,出现在某份报刊上。但对我们的职高中生而言,要想在正式的出版物上发表作品,何其难也!

但我们仍然能够满足许多同学的这种欲望。我们可以创办我们自己的读物——班级小报。

班级小报操作简便,但意义重大。教师除批发稿件外无需再花大量精力,只要指导学生将班级中的优秀作文、日记、三分钟演讲稿或学生的其他自由创作稿件誊抄或打印出来作简单的修饰排版即可。对那些从整体上看价值不大,但有一两处语言上闪光的作文,可作“凡人妙语”、“同学雅言录”等栏目抄录登载。这样不仅使那些作文不大可能被登载的同学有机会在班报上“亮相”,而且录用范围还可以因此扩大不少。这样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希望,争取“成功”,作文的积极性也就可以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激发之后,学生往往能就地取材,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这当中就不乏文质兼美的“新鲜”佳作。在我们去年02幼师综合班的班报中就出现了许多较优秀的稿件,如《我可爱的姐妹们》、《读书》《减肥记》等。

在办班报的过程中,我发现,随着班报“出版”的正常化,对班报感兴趣的同学会越来越多。这时,如果把有兴趣参与办报的同学组织起来,采用轮流负责的方式办报,还能激发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工作也就更好做了。

如果说班级小报上登载的还是些不大成熟的,要求较低的“作品”的话,那么,那些作文基础较好些的,班级之中的作文佼佼者的作品,还可以推荐到校报,乃至一些较正式的刊报上发表。

三、鼓励学生投稿,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争取机会。

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大胆向有关刊报积极投稿,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这样做虽然成功率不大,但学生会认为,自己的文章能被老师认为有投稿的价值,有参加作文竞赛的.能力,自己的写作能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了,这就已经让他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了。这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校03机电综合(3)班的学生吕鹏所写的参赛作文《我的选择,我的希望》在获得全国职教“文明风采”征文大赛二等奖之后,写作积极性更是大增,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常常溢于言表。

但是,在鼓励和推荐学生投稿时,教师也不能盲目夸大学生的能力和稿件价值,应事先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需讲明“重在参与”的原则,对于数投不中的学生可以用一些文学大家成名之前的失败经历进行疏导、激励。

当然,为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加投稿的成功率,老师在学生投稿前,应充分指导学生进行加工修改。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最终达到了作文指导的目的。

当然,要想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写作兴趣,并不仅仅体现在正式的作文形式中,在其他形式的写作中也能体现。例如,低标准评价学生的日记、三分钟演讲等,鼓励学生为班级板报、校运会、主题班会等活动撰稿,并予以激励,都可能使学生获得写作成就感,作为语文教师应予积极引导和鼓励。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注重培养学生成就感的班级学生作文水平普遍比其他班级要高,经常获得表扬或其他形式的成就的学生写作水平比其他学生高,因此,学生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极为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教师应予充分重视。

篇2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怕作文这一”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从”课堂氛围“这一群体性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阐述了良好的课堂写作氛围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激发职高生写作兴趣的作用,着重介绍了口授作文法、讨论作文法和比赛作文法等三种具体做法,最后提出了五条”反思"性建议.

作 者:叶伟娟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职业教育中心,浙江,上虞,31230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20xx 21(12) 分类号:G424 关键词:课堂氛围 写作兴趣 口授作文 比赛作文 讨论作文

篇2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 作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的部分职高学生,只要老师一说起作文,他们就会皱着眉头说:“糟了糟了,又要写作文了”。话语中包含着害怕,甚至讨厌。于是,写文章成了“应付”。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乃至整个的语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究其原因,客观上,作文本身是难。主观上,教师写前指导不得法,批改讲评不及时,缺乏表扬机制等因素,也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方面,由于不善于观察生活,“无米下锅”便成了写作活动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加上他们写作基础普遍较差,迁移能力又弱,“努力为之”却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来,因此对写作缺乏信心,甚至形成一种畏难情绪。这种情绪抑制作文中感知的积极性,降低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若不及时调节和消除,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严重影响作文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写作氛围,正是消除这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施之一。

2 课堂写作氛围的含义及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写着:“氛围,就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那么,“写作氛围”就是来自周围的影响写作活动的气氛和情调。“良好的课堂写作氛围”也就指有利于写作活动顺利进行的课堂写作气氛和情调了。

从“氛围”的概念中不难发现,氛围是一定环境中的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是群体作用下的产物。群体是个体的集合,学生个体的畏难情绪正是直接影响良好写作氛围形成的主要心理障碍。如果说信心、情绪等是制约学生写作活动的个体性非智力因素,那么,写作氛围则是一个制约学生写作活动的群体性非智力因素。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这是教学界人士的共识。同样,良好的写作氛围,则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有利因素,这一点却常常被许多语文教师所忽视。试想,一个缺乏庆贺气氛的生日聚会,能让主宾双方满意吗?一节缺乏写作氛围的作文课,能使班上绝大部分学生乐于作文吗?看来,正视写作氛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写作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诱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3 营造良好课堂写作氛围的对策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群体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语文教师应把握契机,及时在课堂上“对症下药”,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下面介绍三种具体做法:

3.1 口授作文法

此法主要通过启迪恩维的触发点,解决“无米下锅”问题,适用于记叙文写作教学。

写作课上,教师在理论上的分析、指导完成后,把一篇事先写好的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立意新、构思巧的“下水作文”作为范文口授给因“无米下锅”而“嗷嗷待哺”的学生,并不时地提问“下一步该怎样写”,让学生参与设计“最佳方案”。因为所反映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义能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情感的交流,他们也就乐于细致地听、认真地想,等口授完了,他们会说:“这样的作文我们也会,只是没想到而已。”有了自信,于是,畏难情绪顿消。“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种有利于写作活动顺利进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3.2 比赛作文法

即师生同时握笔写同题作文,然后比谁的得分高。这是一种激将法,针对那些“有米下锅”却缺乏写作冲动、懒于作文的职高学生。主要通过调动写作的兴奋点,刺激他们的神经,激活他们的思维。它适用于各种文体的写作课教学。

第一节作文课开始时,在教师作完理论指导后,先让学生从符合本次文体要求的多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为全班统一的作文题,发好人手一份的《课堂作文比赛评分细则》,然后裁判宣布“比赛开始”。

出于好奇与好胜,学生自然乐于“入水求鱼”,与老师一决高下。至此。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已经形成。由于所要解决的创造性问题像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很快,学生就会沉浸在浓厚的写作气氛之中。一旦进入创造性境界,思维活跃,思路清晰,灵感就会如泉之涌出,汨汨而来……

当教师“爬上岸”时,有的学生已带着“战利品”从容走来;有的则不时地从“水中”“钻出脑袋”窥视“敌情”。

一旦裁判宣布“停止写作,评比开始”时,学生就会主动“出击”,向教师那“良莠”并存(故意为之)之作“开刀”,评这论那,说“是”道“非”。那种情绪之高涨、气氛之热烈,也许是不曾下水的语文教师所无法想象的。

在这里,“暴露”教师即兴作文真实水平是“诱饵”,是引发学生写作冲动的兴奋点,更是学生写作灵感的催生剂;而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则是比赛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评比的及时性,尺度的标准化,裁判的“学生化”,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3 讨论作文法

即在教师指导下,为写作某一文体的文章,学生通过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讨论争辩等多向信息交流后进行的一种写作活动。此法的目的是挖掘信心的落脚点。它更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教学。

职高学生中,确有一部分写作实在不行的。假如前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于这些学生,就让他们在同学的搀扶下“亦步亦趋”,从集体的合作中找到写作的自信。

学写说明文,职高学生常常抓不住事物的特征或不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事物,教师在提前布置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形状、性质、构造、功能等方面去思考其特征,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讨论,并由专人记录讨论结果,最后,通过整理,以讨论小组为单位,每组集体写出一篇说明文。

小组讨论作文,是合作与探究的有机结合。此法的优点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化难为易,增强自信。

4 反思

(1)“下水”作文,要求于语文教师的较多,至少,他得是个充满写作激情的、有着较高写作水平的语文教师。

(2)“原型”具有启发作用,但有时,“原型”也制约思维的广阔性。对此,教师应作正确引导,以免学生的思维进入“误区”。“口授作文法”中让学生积极发育,乃是引发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

(3)解决学生“无米下锅”问题,方法很多,“口授作文法”只不过是一种方法,教师切勿一叶障目。

(4)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教师应设法暗示,使公之于众的“良莠”之作无损于自身的形象和威信。

(5)“讨论作文法”只是对前两种方法的补充,最终目的是让写作差的学生找到自信,教师不能把它当作给自己“减负”的手段。

“营造课堂写作氛围”这一做法,尽管缺陷种种,但对消除职高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也太有裨益。

篇23:激发兴趣鼓励写作

激发兴趣鼓励写作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必须首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粗浅体会,现提出供各位同仁指正。一、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学生最喜欢听故事,让他们续编故事,则更感兴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最喜欢写想象作文。因为比起写实作文来,想象作文所受限制较少,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发挥想象。教师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开头,调动学生续编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是一个人单独编,也可以几个人即兴接编。我在教学《龙宫索宝》这篇课文时,讲到孙悟空大闹龙宫,终于索到金箍棒,这根神珍铁显出了无比的威力。同学们对《西游记》都相当熟悉,对孙悟空手中的那根变幻莫测的“如意金箍棒”更是羡慕不已。我适时地激发:假如我有一根金箍棒……老师刚讲完,学生就准备起来:有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灵机一动,眉飞色舞;有的成竹在胸,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不一会儿,各种精彩故事纷纷出笼。故事之一:假如我有一根金箍棒,我就要象孙悟空那样,对它连呼三声“长―长―长―”然后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架起一座虹桥,让满怀思乡之情的台胞,一解相思之苦;让祖国早日统一,人民早日团圆;让隔岸兴叹成为永远的历史!故事之二:假如我有一根金箍棒,我并不想要它点石成金,而只希望它能点石成草木。我要它把绿色的种子洒向祖国的大西北,让沙漠披上绿装,使沙尘不再肆虐,那“风吹草低现牛羊”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在故事之三:假如我有一根金箍棒,我也要象悟空那样,对它连呼三声“长―长―长―”棒的两端,一头连着太空,一头连着地面。我要让人们去太空旅游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如邻居串门般方便;我还要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我要证实我心中的一大疑惑:UFO到底是不是谎言?故事之四:假如我有一根金箍棒,我可在晚上睡觉前,在我们学校周围画一个圈,那么小偷就不敢再近身,我们学校的财物就不会再遗失,也不用老师们再辛辛苦苦地通宵值勤!同一个话题,在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后,演绎成了一个个富有创新性的各具特色的故事。可见,续编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有效提高作文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心里有话,一写为快我们在班级里开设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学生对班级管理有意见,想给老师提建议,与同学之间有摩擦,做错了事不敢当面承认等等,一句话,就是心里有话不吐不快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畅所欲言。这样,以实话实说为中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了沟通,使情感更为融洽。另一方面,激起了学生写的欲望,也锻炼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这些信是学生在感受特别强烈、表达欲望也特别强烈的情况下完成的,一吐为快,一气呵成,因此很多都是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的好文章。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把我当成他们最信任的人,有什么心事总喜欢写信告诉我。有一次,一个男同学写信告诉我他心中的秘密,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名女生,他在信中这样写到:“她是我班最漂亮的女孩,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她都是那么令人钦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我已不知不觉爱上了她。那次她生病住院,同学们都争着要去看她,你让我们抽签决定。当我抽到了‘去’的幸运签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到了医院面对她时,我又说不出话来。当晚,我失眠了,这是十四年来第一次……但是我不敢对她表白,我怕影响两人的成绩,再说,万一被父母知道了,真不知天会塌下来呢?……”感情真挚,一一坦陈。读了他的信后,我对他进行了两小时左右的谈心,我跟他分析了早恋的利弊,还谈到了他的人生、学习目标,以及父母对他的期望,使他理智地走好这段路。写作是为了表达,用自己的话表达心中的想法,正符合写作的本意。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积累和表达活动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如“读书小报”展评、生活故事演讲、想象故事比赛、编辑班级文刊等等。我在上学期成立了一个班内的文学社,由同学们自己取名,并在校内定期展出他们的习作。结果,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不少,毕竟在他们这个年龄,能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铅字,并上墙展览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三、博览群书,让学生胸有成竹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要体会和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这一点。开学初,我给同学们列出书单,建议他们每人买一本,相互交换。不管学习任务多么繁重,每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所谓的厚积薄发。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激发兴趣鼓励写作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质量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工作计划

学生作文,兴趣,作文教学,培养,优化

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及方法创新论文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反思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网友来稿)(综和)

浅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精选23篇)】相关文章: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氛围论文2022-06-16

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2022-10-18

关于作文教学论文2023-12-10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2023-04-27

浅谈高三英语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2023-09-26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分析论文2024-03-06

“四步法”实现小学作文有效教学2022-08-25

三年级起步作文该如何教论文2022-12-13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2022-04-29

小学语文作文起步的教学探索论文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