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

时间:2022-05-07 12:18:41 其他教师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精选9篇))由网友“Spyk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

篇1: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

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为例

信息时代的课程融入了网络技术,改变了原有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的结构.网络教学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课程学习途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信息时代课程建设的思路,分析教师、课程和学生的发展趋势,研究其三者结构的变化.信息时代的课程必须依靠教学团队的设计、建设和不断完善,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转变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7(5)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信息时代   课程建设   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  

篇2:《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依据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开发设计,以供该课程建设及其他专业课程建设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 计量与计价 课程开发 过程导向

一、行动导向教学解读

(一)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分层次地下达给学生。如果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如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步骤

行动导向教学是通过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能力的过程,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

(2)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3)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策略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形成“作品”。

(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三)教学作用

(1)“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

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3)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设计

依据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的设计既要包含一个完整工作过程的所有元素,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的建构过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课程教学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一: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建筑面积的计算;

项目二: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实体项目计量与计价;

项目三: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措施项目计量与计价;项目四: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 一般装饰项目计量与计价。由原知识体系的学科系统化转变成教学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二)课程任务设计

根据学习领域的具体工作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将学习领域分解成多个学习情境(又称教学单元结构和单元课程),并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与评价有机结合。

1.四个学习情境如下:

(1)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建筑面积计算;

(2)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实体项目计量与计价;

(3)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措施项目计量与计价;

(4)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一般装饰项目计量与计价。

2.十六个子学习情境如下:

(1)“三线”的计算;

(2)建筑面积的计算;

(3)土方工程计量与计价;

(4)桩与地基基础工程计量与计价;

(5)砌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6)混凝土工程计量与计价;

(7)基础钢筋计量与计价;

(8)梁中钢筋计量与计价;

(9)板中钢筋计量与计价;

(10)柱中钢筋计量与计价;

(11)模板工程计量与计价;

(12)脚手架工程计量与计价;

(13)楼地面工程计量与计价;

(14)天棚工程计量与计价;

(15)墙面工程计量与计价;

(16)门窗工程计量与计价。

3.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1)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的能力;

(2)建筑工程预算书编制的能力;

(3)确定工程取费和调整工程价款的能力;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5)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及集体意识;

(6)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7)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8)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9)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10)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11)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12)具有独立解决实际理由的思路;

(13)具有决策、规划能力;

(14)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

(15)具备不断积累设计经验进行工作总结的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效果

(1)使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和焕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功能;

(2)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使学生自主学习;

(3)发挥了每个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成为积极参加者的同时,又能毫无顾忌地大胆展现个人才华和发表各自的见解;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思维技能;

(5)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发挥参与性与建立自信心特点的同时,团队的自豪感及胜利喜悦使内聚力得以加强;

(6)教师模仿伙伴、咨询员、朋友、主持人等角色得以充分展现,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一体化”的新要求,既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又要具备该专业领域的娴熟技能。

四、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可顶岗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3]陶继水,吴才轩.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4]兰玲,吴才轩.建筑工程计价与管理[M] .重庆: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篇3:试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

试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依据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开发设计,以供该课程建设及其他专业课程建设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 计量与计价 课程开发 过程导向

一、行动导向教学解读

(一)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分层次地下达给学生。如果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如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步骤

行动导向教学是通过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能力的过程,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2)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3)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策略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形成“作品”。(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三)教学作用

(1)“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2)“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3)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设计

依据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的设计既要包含一个完整工作过程的所有元素,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的建构过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课程教学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项目一: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建筑面积的计算;项目二: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实体项目计量与计价;项目三: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措施项目计量与计价;项目四:曙光新城一期换热站 一般装饰项目计量与计价。由原知识体系的学科系统化转变成教学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二)课程任务设计

篇4: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创新建筑论文

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创新建筑论文

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展课程教学创新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理念。本文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剖析该课程教学创新的理念及实践方法,同时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创新策略深入研究。

关键词:工作过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及综合性等特点[1]。现阶段,我国经济产业及市场已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先进技术设备在各个行业、各领域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这就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特别是在建筑业中更是如此。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如何推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有效培养和提升专业学生在建筑工程计量及计价工作中及时发现、提出、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能掌握建筑工程计量及计价的根本依据、范围及基本要求,以便未来从事工程造价管控、工程成本分析及造价咨询等技术工作中能做好这几点:一是能够正确、全面的采集和工程造价有关的资料及信息;二是可认识并正确应用国家制定的关于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计价条例及造价软件等;三是能正确界定计价范围及妥善选用计价方法;四是可以对不同建筑结构类型、不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特点、构成、计算内容及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同时,还可对工程经济予以正确、客观的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创新的理念及方法

1.创新理念。为实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创新教学,应积极转变以往教学理念,树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具体包括这几方面:(1)基于能力本位及就业为导向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应根据现代建筑工程的计价过程,及社会企业真实建筑工程项目作为载体,对职业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职业要求、能力等进行系统分析;(2)根据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可有效突出职业能力锻炼及专业素质培养的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内容;(3)通过对专业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学习内容的分析,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设计,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4)应以国家及各地区制定的关于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相关规则制度为依据,结合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岗位资格、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等资格考试大纲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有效掌握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5)课程教学内容不但要重视通用性,还应重视时效性、实用性及政策性。

2.实践方法。聘请专家讲学。前文提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对实践操作和技能水平均有很高要求的专业课程。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中,院校专业小组可聘请国内知名的建筑专家进行实践案例讲学,系统讲解工程人员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如此分析会更为全面、深刻及客观,不受文本内容的限制和影响,对实践工作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工程一线人员为学生畅谈他们的成就、经验及教训等,及他们对行业前景的展望,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动力[2]。

3.校企合一。当前校企合一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开展,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也可进行此项教学方式。可以和当地资质较好的建筑企业开展合作,将其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的重要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在社会、企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锻炼,如此能让他们更早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发展形势,当他们真正步入社会,走上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在实习中,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专业,通过实践操作使本专业知识及技能更为充实,在基于实用前提下,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一的教学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度[3]。此外,实施毕业实习,可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真正走上岗位打下基础。

4.案例教学法。在创新教学中,可根据建筑工程计量计价一般程序收集建筑工程的图纸,并编辑成册,通过实际工作将整个工程项目串联,使课程体系更为充实和完善。在案例选择上,应尽量选择紧跟时代,较为新颖、具有代表且和实践关系较深的案例[4]。而通过案例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到的课程知识会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及时有效的应用出来,如此可有效激发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那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学生的也能够在案例中找出可实践应用的可能性。

5.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既定项目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到项目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游戏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而学生独立自主的组织、安排自身学习,解决具体项目任务执行中的困难或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该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为中心典型教学法,在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之后,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和教师引导下,实现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更好的掌握作为造价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6.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路径。课程教师可设计一定的“工作场景”,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这个模拟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传统手工算量技能,还应能够运用计量计价知识独立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招投标等工程造价相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把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项目报价等工作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熟悉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细节,将课程学习过程转变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使学生在进行此项工作中巩固课程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实操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总而言之,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良好的认识,同时对课程学习有大局意识,有效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形式,进而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创新教学的策略

前文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及实践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而为确保创新教学的良好开展,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兴趣培养、内容优化、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式及标书实践编写等方面。

1.培养学习兴趣。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内容较为繁杂,且和国家现行的工程计量计价政策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创新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最新建筑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制度等,同时还应有效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以使教学更为生动、直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可带领学生到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行业的发展情景,也可将工程造价师请到学校和学生面对面探讨专业的就业前景及行业的发展新动向,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

2.优化教学内容。我们知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直以来定额计价在我国工程计量计价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建筑工程量清单规范》的颁布及落实,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逐步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这将是为了建筑工程造价的一个主要形式,但是因我国工程投资体制的限制及施工企业实力水平偏低等因素,当前这两种计价方法一同存在的。而这两种计价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形势下,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课程内容,也就是要将两组教学法均系统的教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能灵活合理的实践两种计价法,强化他们的职业能力。此外,因该课程内容变化较快,往往和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让学生所学和未来从业所用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教师应搜集建筑造价行业相关的信息,比如规范文本、市场价格、新技术等方面,及时有效的补充到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应着重体现造价员未来职业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工作情景,以此情景来引入课程的设置,即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岗位需要造价员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我们就最大限度的在课程中培养此项技能,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施工现场对造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以相关职业活动来引导组织教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具体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培养。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情境,每个情境设定两个项目。即:情景一基础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情景二主体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情景三装饰装修工程,项目一定额计价;项目二清单计价。实训项目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重点解决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整合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给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教学日益推进的今天,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利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通过PPT的制作、计算机3D模型的有效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强化空间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识图及计算能力,在此实际教学中通过全面模拟造价软件3D模型、组织学生到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强化学生计量计价相关能力的锻炼,实现“专业课技能的一体化”。在基于工作为导向的教学中,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培养和提升学生及时有效应用计价软件来快速报价和投标的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6]。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专业教师应不但提升教学效率,在确保效率基础上提升教学工作的准确性。应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讲课程知识和信息教学技术优势有机结合,如此不但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还可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5.重视课程实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要不断充实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践,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方法的应用,特别是要注重传统手工计量计价的应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会不同形式工程量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模拟招投标会议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工程任务指导书,学生再依照此指导书,进行建筑工程的投标文件编写。学生在进行编写中,要对投标书各个环节予以完善,并对投标书进行分析及细化,进而有效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时,可通过具体的工程招投标、工程报价等程序的进展情况,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及技能,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熟悉招投标的每个细节,如此才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此外,投标书编写实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及逻辑条理的思维能力,还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不仅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高职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有所提高,为有效培养和强化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及方法,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汤骞武.浅谈行为导向教学在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6):144-146.

[2]冯剑梅,刘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清单计价)》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11(7):201-202.

[3]李清奇.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5(11):169-171.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5:317-318.

[5]任玲华,蒋晓燕,费丽渊.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开发与校企合作实践—以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04):13-14.

[6]张强,欧阳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透过案例学造价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6(05):141-142.

篇5:《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论文

一、前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近年来,“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西职院从上半学期开始对“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教学进行培训、指导、比赛、交流和实施。工程造价教研室教学团队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

二、课程设计过程

1、课程定位

组织专业教师进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确定本课程面向的工作岗位是工程造价员。专业教研室组织成立由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确定课程的技能要求是能够编制工程量清单、能够进行工程预算、能够使用造价软件。

2、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编制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

(2)能够编制招标控制价与投标报价;

(3)能够熟练使用软件编制造价。

知识目标:

(1)掌握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2)掌握招标控制价与投标报价编制;

(3)掌握广联达软件编制工程造价。

素质目标:

(1)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服从项目组长的统一安排,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在自己的项目任务完成的情况下,能够辅助其他成员完成项目任务;

(2)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根据规则和定额独立完成造价文件的编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吃苦耐劳的能力,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且经常进入施工现场,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能力;

(4)具备独立自学和创新的能力,能够随着规范和定额的更新,通过自学完成造价文件编制,且勇于创新。

3、课程总体设计

构建“学、培、赛、训”四位一体课程教学总体设计,实现学生两年不断线的课程学习。

“学”:即课内学习,以能力目标为本位,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重新设计。通过课程调研,与企业专家设计课程项目,采用实际项目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及建筑工程造价的计算。课内学习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

“培”:即技能培训,根据陕西省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消耗量定额和计价办法,按照初级造价员要求,进行岗位适应能力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学生获得初级造价员职业证书。技能培训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

“赛”:即技能比赛,我系每年举行广联达算量大赛,在比赛中选取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广联达算量软件大赛和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工程造价技能大赛。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技能比赛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

“训”:即综合实训,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和实训考核办法,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分组编制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或控制价。综合实训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

4、教学项目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来整体设计学习项目,确定本课程的项目一为西职院6号公寓楼工程量清单编制;项目二为西职院6号公寓楼工程造价编制;项目三为西职院6号公寓楼广联达软件造价编制。选取教学楼项目(框架结构)为课外拓展项目,成立兴趣小组完成实训楼项目(框剪结构)。通过不同结构工程的训练,掌握建筑工程工程清单的编制、工程组价和计价。教学项目设计进度图见表1。

根据设定的实际教学项目,进行每个项目的情景设计,引出项目任务,编制每个任务的子任务,并确定任务的目标要求。

5、教学实施

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1]在全面把握课程和企业需求的前提下,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本门课程教学中,我们将造价基础理论分配到各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中掌握造价理论知识,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学更接近工作岗位需求,做到了“课堂上练习的,就是将来工作的内容”[2]。

本课程教学中以校内建筑物作为教学和练习案例,使课程教学更具直观性、实操性和兴趣性。课内项目为我院6号公寓楼项目;课后拓展项目为3号教学楼项目;成立算量兴趣小组,完成实训楼项目工程算量与计价。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因素到多因素,不断循环递进的教学方法。同时,我系每年举办一次工程算量大赛,并参加全国广联达算量大赛,使课程教学与技能竞赛有机结合。

6、课程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模式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3]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部分,其中过程评价占60%,成果评价占40%,充分体现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三、改革成果

本课程通过几年的改革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90%获得初级造价员证。在第五、六届全国广联达算量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第一届陕西省工程造价技能大赛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第二届陕西省工程造价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双师素质专业教师。

四、结语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转变是前提,从传统课程以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训练的转变;从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4]从传统的问答习题,向任务训练的转变。项目设计是关键,项目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败。“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在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学习、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数字应用、外语应用等能力)“渗透”到所有课程中。

【参考文献】

[1] 李学锋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胡凤菊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AutoCAD》教学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2013(3)111-11.

[4] 严方,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探析[J].职教论坛,2012(35)、113.

篇6:建筑工程汁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探讨

建筑工程汁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探讨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建筑工程或工程造价专业技术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文章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作 者:林萍 LIN Ping  作者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南宁,530031 刊 名:企业科技与发展 英文刊名: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7 关键词:课程教学   建议  

篇7:谈课程、教师、学生与价值观的论文

谈课程、教师、学生与价值观的论文

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价值观是形成学生道德观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结构中各种复杂的经济、文化因素整体作用的产物。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价值观多元现象,严重地影响、干扰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及价值取向。作为教育主渠道的新课程已将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我们面对青年教师占半数以上这一现实情况时,不禁要问,青年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又树立得如何呢?现实告诉并提示我们:一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并不理想。如果能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问题与青年教师的教育问题综合起来思考,如果能将价值观培养同新课程目标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就此探寻其治本方略,岂不更好?那么,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怎样利用新课程的实施,探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明确使命,勇于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表明价值观培养是新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虽然实施的是新课程,但一些学校和教师往往还是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应带给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科成绩上。如此功利化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着原本价值观尚未牢固的青年教师,也贻误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最好时机。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这种体验,一方面取决于他自己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机体体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因教师、父母、同学对自己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产生的经验或体验。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清楚地知道,新课程肩负的时代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教学相长,敬业爱生。

优秀教师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将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深入探索、钻研的精神以及热情带给学生。教师的科学执著精神会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的敬业精神不仅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能自然地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交往活动直接作用并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爱生是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基础,是构成“尊师爱生”这一师生人际关系的情感主基调。情感的迁移作用表明,一旦师生情感交融,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将对教师的良好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涉及的某些对象上,亲其师,信其道。其实,敬业爱生的结果还不仅停留在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优化作用上,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中,教学相长的特点会得以充分体现,互动与分享过程是对师生身心的陶冶塑造过程,也是滋养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是激发情感,注重体验。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清楚地认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并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结构。认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知识领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决定认知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参与、表现等实践的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探讨与尝试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主动探究、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积极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了解知识与现象的内在联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并使之体验到探究过程的各种感受,激发情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是以人为本,注重评价。

评价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8:加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论文

加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程建设医学院校体质健康肺功能

[论文摘要]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日益下降(特别是肺功能状况)的现状,是各医学院校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根据目前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提出了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多年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通过连续多年对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因此如何改善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是加强医学院校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所面临的问题

8月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决定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随着每次监测结果的公布,呈现给我们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我们通过对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的测试,以及连续多年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呈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体能部分指标中,耐力素质(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下降明显,形态、机能指标中肺活量呈下降趋势,同时学生的体重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医学院校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医学事业的栋梁,分析找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我们改进体育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有:W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在多数医学院校的实际工作中未给予足够的重视。(2>由于医学院校对现代体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力度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对“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决乐体育”的理解片面,从而使“终身体育”仅成为一个口号而未得到深人发展。(3)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且不能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从而疏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4)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得不够紧密、不甚合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不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锻炼。(5)学生参加锻炼不能持之以恒,锻炼的方法及选择锻炼的项目不够科学合理。(6)由于现行《标准》中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比先前执行的K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所降低,使得学生整体的合格率提高,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过关,从而降低了对自己锻炼标准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改善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一)设置切实可行的体育课程,达到改善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体育课程是由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两部分组成的。首先要加强体育显性课程的建设,但由于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是有限的,所以对体育课程的建设还要通过发展体育隐蔽课程来不断完善。通过体育隐蔽课程的进一步渗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自发、自主、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并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改善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1.医学院校体育显性课程设置的内容应适当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肺功能的锻炼项目。医学院校体育显性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其开设的体育项目,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日益下降的目的。研究表明,医学院校学生的耐力素质和肺活量指标呈下降的趋势,而这两项是反映学生肺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增加一些可以提高学生肺功能水平的锻炼项目。增强肺功能通常采用的手段是进行有氧耐力的锻炼,增加以有氧代谢为主的练习。在体育显性课程设置中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增加中长距离耐力跑的训练,它以有氧供能为主,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机能,提高肺功能水平。此外,有氧运动的方法很多,除了中长距离的耐力跑,还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爬山、韵律操、太极拳、步行等项目的锻炼。总之,加强体育显性课程建设,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制定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使他们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从而改善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2.加强医学院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促进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1)重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目前各医学院校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正逐步提高,但相比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学校体育设施的投人应达到学校总体经费支出的1%一1.5%)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各医学院校应继续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资源,以求创建更加良好的体育活动场所和优良的体育健身设施,来促进体育课程的建设。

(2)加强舆论宣传,完善体育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各医学院校应加强对体育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建立和完善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板报、墙报、广播等方式向学生传输体育信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更深入地理解“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内涵;通过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体育知识竞赛及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等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自觉自愿地参加体育活动,逐步使“终身体育”从一个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也促使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得以实现。

(3)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体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体育教师,因其有比其他学科教师更近距离地直接接触学生的特点,所以他们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持久与深刻。因此,必须加强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品德修养、业务水平、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也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个潜在的、重要的因素。

(4)合理安排课余锻炼,深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自开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人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标准》为基础,配合体育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以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早操是医学院校学生一天中唯一的、固定的、可长期利用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所以,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协调配合,达成共识,严格执行早操制度,督促学生进行早操锻炼,使之逐渐养成自觉参加锻炼的习惯。同时,体育部门应做好组织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认真做好工作,指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锻炼方式与方法达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理解《标i}),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改善医学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是目前医学院校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标准》作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它的目的是要通过对个体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个体差异与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有利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标准》也明确了“健康”不仅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还是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根本理由。对于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评分标准的降低,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过关,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自己锻炼标准的要求的问题,我们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具体解决办法如下:(1)各医学院校的体育部门在实施《标准》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实施《标准》的意义及目的;(2)逐步完善医学院校学校体育考试和评价体系,在将《标准》成绩纳人学生期末考评成绩的同时,适当加大其所占比例;(3)通过《标准》的测试与评价,对每个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对存在个体差异较大或自身某些方面不足的学生,为其制订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指导其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改善。

综上所述,认真贯彻执行《标准》,有利于促进医学院校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课程的建设,能激励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形态、机能的全面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篇9:以就业为导向的《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范黎林,朱振伸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网站规划与建设》是一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课程,但目前很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考核方式单一,与实际应用需求脱节。本文通过对IT人才就业形势及人才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学习兴趣小组、项目实训、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方法。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改革;学习小组;项目实训;任务驱动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对策研究”(142400410103),河南省交通厅科技攻关项目“基于Petri网的加权物流运输网络的路径最优化研究”(2013-2-08)

作者简介:范黎林(1970-),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商务,智能交通;朱振伸(1990-),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商务,智能交通。

《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及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该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网站的规划与建设,使学生能够从标准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和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掌握成熟的网站设计工具和流行的网站开发语言,以完成网站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同时为用人单位培养能够胜任Web软件工程师、网站运维工程师等职位的人才。从目前IT行业的就业需求来看,学生掌握了网站开发和管理的技能,可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就业。

然而,目前的就业问题在于:一方面企业对网站建设与管理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和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高质量就业者稀少。这种现象反映了目前高等教育在IT人才培养上面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变化,需要对人才培养计划及时调整。具体到《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研究,结合职场对网站建设和管理人才技能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市场IT人才需求分析

1.人才需求分析。表1是来自中华英才网2010年对发布职位数量最多的热门行业的数量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等IT行业是全国招聘职位数量最多的行业,并且呈上升趋势。

表2是2014年前程无忧网对2014年全国招聘职位数量热门行业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8月全国招聘职位数量最多的行业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该行业不仅职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而且同比涨幅也在全国十大热门行业中遥遥领先。对比表1、表2可知,从2010年到2014年,IT行业人才需求成猛烈增长,IT行业仍旧为目前最为热门的行业,据统计,目前IT行业的薪酬在其他行业中遥遥领先,为高薪行业。

表3是前程无忧网对热招行业职能进行的数据统计,数据显示,具体到职能,2014年8月,全国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中的热招职能中有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美工、销售代表、软件工程师、销售经理。三个表中的信息都与《网站规划与建设》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工作岗位分析。从用人单位及人才网站如百度招聘和腾讯招聘了解到,与网站建设有关的工作岗位有:网页设计、网页制作、网页美工、网站维护、网站管理、网站推广等。下图是百度和腾讯对网站建设岗位的描述信息。

3.IT职业能力分析。分析网站建设方向的岗位工作过程,得出其职业能力即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架设与维护[3],具体即能设计、规划网站;能制作、管理企业信息资源,有一定美工能力;能熟练制作含动态、静态网页的网站;能熟练架设、发布、管理和维护网站;能利用多种方式推广企业网站、具备沟通能力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IT行业就业岗位多,但对社会需求量大,对就业者要求也较高。

二、网站规划与建设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理论与上机实践课交叉进行,理论课上教师使用实例[1]在投影上进行操作演示,上机课程学生按照操作步骤逐步操作进行练习。学生经过上机课后,可以熟练地做书上的练习,但是书上的练习题都是已经给定了创作素材和页面布局,学生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逐步操作就能够完成。甚至有的练习题连页面的边框以及布局都已经完成,学生只需要做其中的一部分,用以练习授课内容。这样练习的结果是学生能够进行页面的某一部分操作,只是限于模仿,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去应对,不知道如何采用合适的步骤去制作和完成一个网站,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学生的网站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在制作网页时不是根据先前写好项目书进行工作,从网站结构到页面布局,没有统一规划,不能够按标准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开发。

其次,网站的页面元素间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页面颜色也要协调,功能性的组件也要使用得当。经常见到学生的作业是为页面不单调而强硬使用组件,明显是胡乱拼凑完成,使得组件在页面中显得很突兀,页面不和谐[3]。

最后,页面的动态效果要和网站的功能相得益彰,学生为了使页面动起来,在网络上下载许多Flash,都堆砌在页面上,整个页面看起来混乱不堪[7]。

2.考核方式单一。大多数院校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上,脱离了大学教育能力第一的本质。很多学校在《网站规划与建设》这门课上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这样很难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同样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实验课程考核,也是采用上交实验报告及一份网站设计,而目前网上有太多的网站源码提供免费下载,多数学生采用了直接从网上下载后简单修改即上交为作业,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产生了负作用。因此在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仍然不会制作一个网站,设计出来的网页仅仅只是模仿别人已有的成果,缺乏个人思考和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适应企业需要,与社会脱节,直接导致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3.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近些年高校扩招,导致在校学生数量的剧增,而高校教育资源缺没能跟上学生数量的增长,特别是教师急缺,一位教师需要带多门课程,几百名学生。教师教学任务重,除了教学任务还有科研任务等,高校教师在教育上力不从心,不能够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指导。期末考试批改任务重、教学压力等多种原因对每个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难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制作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只能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

三、改革方式的探索

基于以上《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的弊端及不足,为了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顺利就业,能够培养学生网站规划与建设的专业能力,能够适应企业要求的能力,本课程试图进行改革探索。

1.改革理念。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自愿报名参加,采取考核淘汰制,能够跟上学习步伐的学生继续留到小组,不能够跟上的进行淘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通过考核允许再次进入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定期给学生分配实践项目,由学生按小组分工完成实践项目,由教师对项目的完成进行综合评价。

2.实施过程。(1 )成立学习兴趣小组[2],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小组分配,并选出组长,如:网页设计小组、网页美工小组等,首次成立小组只需报名,不必进行考核。(2)统一进行指导学习,由教师进行指导学习,对学生进行网站规划与建设相关知识的培养与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统一培养,由学生进行自学[4],培养学生的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3)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能够跟上学习步伐的学生对其进行警示,给其一段时间的督促学习,如若还不能跟上学习节奏,将进行淘汰。为了避免学生中途而废,允许学生延长考评时间和次数,如果该学生经过私下的努力,经过考核可以再次进入学习小组。

3.项目实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教师统一安排或学生自主提出实践项目,项目的难度选取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将项目进行分工,按照小组的不同类别进行任务的分配。同时由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开发工作,并负责组与组之间的通信联络工作,同时还要负责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由组内讨论提交项目计划,实践项目进度安排确定后即进行项目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网站的开发。通过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沟通能力。为了将子项目合并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每个小组之间要进行必要的沟通[6],实现有效地整合。通过小组之间相互的讨论学习,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个人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完成各个小组的`实践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将网站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并完成实际系统中的部署,做完这一步就完成了网站建设的整个开发流程,其中每一步对网站设计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训练。

4.轮换制度。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能够解决某一部分问题的能力,将学习小组依照网站分工进行轮换,如最做网页设计的学习小组改变为网页美工,以此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作岗位和提高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不同的实践项目选出学生作为领导进行项目规划任务的分配,进行整体架构的设计,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接触项目管理,增加项目管理经验,以适应企业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5.校企结合。学生经过了项目实训后,能够接受实际企业项目,由学院或教师从企业接受实际项目,让学生接触到实际项目中,进行与企业的交流沟通[5],进行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系统部署等网站规划与建设的全部项目,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接触社会实际需要,能够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网站规划与建设》的课程考核不再是以往的闭卷理论考试的方法,而是采用是否完成实际项目设计任务为依据的方法。期末时,教师根据学生在本学期的任务安排及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考察、分析及综合评价,完成小组内的任务,按照规定格式完善各类文档,然后即可作为期末作业上交,教师对学生进行打分给其成绩。这样既打破了传统闭卷考试的弊端,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该课程的教育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对《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打破了传统以书本授课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师导学和学习小组等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摆脱了传统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弊端。学生在课程学习技术后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个小型网站的规划与建设,在实际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为社会输送合格的IT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莉,张道军,高好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3,(2 ):170-171.

[2]叶俊。《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初探[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64-65.

[3]张春凤,高洁。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6):8733-8735.

[4]张久菊。高校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改革,2012,(12):9.

[5]范础L岣咄站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119-120.

[6]王海军。基于研究性学习下的网站建设课程改革初探[J].管理教育,2008,(12):63-64.

[7]李强。《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探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6 ):71-74.

高等职业教育与枣庄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论文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运用的论文

浅谈工程变更与计量支付管理的论文

开好活动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试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

工程量清单招标研究的论文

高职高专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重构的论文

分析工程变更计量的论文

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
《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信息时代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结构的重建-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精选9篇)】相关文章:

财会学习心得体会论文2023-03-15

入世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求论文参考2023-06-30

企业管理学论文2023-02-22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2023-05-07

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08-05

基于本体理论的档案学及其应用研究学术论文2023-02-19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2023-07-17

工程估价心得体会2022-10-10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开题报告2023-10-23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