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3-07-17 08:22:36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精选10篇)由网友“bbea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

篇1: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

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

山东薛城实验中学语文组    277000

“欲擒故纵”本出自《三十六计》,原用于军事,意思是要想使对方失去战斗力彻底瓦解,必须给予一线生机,让其滋生不战而求逃生的念头,这样会造成更有利于我方的战机。在高考文学鉴赏的考查中,往往也涉及到“欲擒故纵”表现手法的运用,许多同学对此感到很茫然,教材并没有对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作系统介绍,平时的一些资料也只是进行过零敲碎打的解说,在此就这个问题结合具体作品作一探讨,帮助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有感五首(其三)

杜甫

洛下舟车入, 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 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 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 盗贼本王臣。

《有感五首》,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秋。这是其中第三首,内容和当时朝廷中迁都洛阳之议有关。安史乱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残破,每年要从江淮转运大量粮食到长安;加上吐蕃进扰,长安处在直接威胁之下,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这首诗即为此有感而发。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首联先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相传周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次句本此。两句是说,洛阳居于全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四方入贡赋税,到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就是主张迁都洛阳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诗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转述,是因为单就地理位置而论,洛阳确有建都的优越条件。这里先让一步,正是为了使下面转出的议论更加有力。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实际上杜甫是反对迁都洛阳的,但他一则旁敲侧击,说“天中”只不过提供了苛敛之便;一则反话正说,明言百姓所待以见百姓所怨。当时持迁都之议的人们中,必有以百姓盼皇帝东幸洛阳为辞的,所以诗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讥说:百姓所望的是“翠华春”,可不是盼来一场更大的灾难!

再如: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上文对佳人的美好作了极度的夸张,结尾则突然一转,化为深切的惋惜之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但接着一句则又紧摄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这样收束,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令人闻之而怅然不已。难怪琥帝听完此歌,不禁发出“世岂有此人乎”的喟然叹息了-李夫人在这样的时刻被荐举、召见,正适合于李延年这首非同凡响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围。

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欲擒故纵”有时是和“欲扬先抑”联在一起的。

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苯。

(罗隐《金钱花》)

前两句极写金钱花名字起得好,楚楚动人,可亲可爱,此为扬;后两句出语冷隽,欲擒故纵,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此为抑。越是渲染金钱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揭露剥削者的本质,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的主旨。又如: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王诗景色清新明丽,轻尘不飞,远离友人应是心情轻松畅快;杨柳叶绿,生机一片,友人的情绪也该亢奋激昂,精神饱满。可是,景虽好,无奈友人将是他乡之客,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先扬后抑,景衬伤感。高诗景色雄浑悲怆,灰黯昏黄,雪飘雁飞,真让人痛绝肝肠。但诗人看着友人将远离自己,想到的却是更多的“知音邑者要识君”,心胸开阔,气势豪放,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先抑后扬,景衬豪情。

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欲擒故纵”之妙。

篇2:鉴赏古典诗歌的几点注意(教师中心稿)

鉴赏古典诗歌的几点注意(教师中心稿)

河南南乐一中  语文教研组   邮编:457400

诗歌鉴赏自1988年以来,一直都是高考的重要考题,以前一直以单选题的题型出现,考查的一般也只是单项评价,20全国卷参照上海卷,改为文字表述题,对诗歌的考查也由单项评价提高到了总体把握,分值也由原来的3分提高到6分,加大了解答的难度,再加上古诗自身语言凝练,表意委婉含蓄的特点,往往导致考生在分析鉴赏诗歌时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选准了鉴赏的切入角度,诗歌的主旨思想就会一目了然。现就简单介绍鉴赏诗歌应注意的几个反面:

一、抓住诗歌的题目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这首诗的核心,一般都能体现诗歌的写作缘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如:韦应易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题中“送李胄:且在暮雨中,很明显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再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吧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二、了解写作诗歌的背景

诗人在诗里所寄寓的情感往往是诗作者内心的外露,真情的表白。诗的主旨思想与诗人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如;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在35岁以前是接触到的是我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这一时期的诗歌含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35岁以后,由于诗人亲自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以及自身受到的生活的折磨,诗人被砺炼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用杜甫自己的话就是“穷年忧黎元”“三吏三别”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在作品中多是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等。从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而导致这一词时期的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国破家亡的悲哀,情绪比较消沉,写出的诗也比较凄婉,如《菩萨蛮》《含奴娇》《声声慢》等。

三、准确把握“诗眼”

诗眼乃是诗词中表现力最强和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词句。抓住诗眼便可知诗歌的情感脉络。如:

《过香积寺》                          《送李端》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少孤为客甲,多难识君迟。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其。

《过香积寺》的诗眼是“咽”与“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把作者无烦扰的寂静的心境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送李端》诗,诗眼是“悲”这一悲贯穿了全篇,统领了全诗,全诗围绕“悲”展开写了身世之悲,又写了**社会漂泊这苦,给人以悲凉之感。

四、通晓“典故”

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有着特殊的表情达意功能,其特点有两方面:一是以古说今,言在古、义在今。二是以少代多,下语简、含义丰。依据掌握典故的寓意有助于我们理解诗的思想。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用典《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赵使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透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辛弃疾这是用此典,委婉地表达自己主动请缨想为国效力的愿望。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句中用“南冠”指代囚徒。语见《五传•成公九年》:“晋侯观守军,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 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骆宾王因上疏忤武后,遭到诬陷,以贪赃罪下狱,内心充满冤屈,明显此诗借“南冠”表达了自己凄恻的感情。

五、把握意象

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委婉、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的载体。所以我们只有领悟诗歌的意象,才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些意象在古诗中反复的被使用,已经约定俗成成了某种情感的固定载体。如一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一提到“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一提到“鸿雁”,往往抒发羁旅伤愁或者思念亲人的情感等等。

再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就寄寓了作者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生出的无限悲愁之绪。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作者借孤舟表现了漂泊无依,孤独寂寞之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借月光表达了作者的浓浓的'乡思。通过意象的把握就可透析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掌握诗歌所属的流派

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经常与作品本身的风格流派有关。不同流派的诗歌所表现的感情往往不同。如: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古人表达缅怀之情,一般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感,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记叙古事,一般是抒发昔盛今衰的感叹,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战争诗和思乡诗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范仲淹的《渔家敖 秋思》等。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多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全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等。

以上是在诗歌鉴赏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在作题时应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可以在作题的实际过程中具体诗歌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

篇3:鉴赏古典诗歌的几点注意(教师中心稿)

鉴赏古典诗歌的几点注意(教师中心稿)

河南南乐一中  语文教研组   邮编:457400

诗歌鉴赏自1988年以来,一直都是高考的重要考题,年以前一直以单选题的题型出现,考查的一般也只是单项评价,2002年全国卷参照上海卷,改为文字表述题,对诗歌的考查也由单项评价提高到了总体把握,分值也由原来的3分提高到6分,加大了解答的难度,再加上古诗自身语言凝练,表意委婉含蓄的特点,往往导致考生在分析鉴赏诗歌时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选准了鉴赏的切入角度,诗歌的主旨思想就会一目了然。现就简单介绍鉴赏诗歌应注意的几个反面:

一、抓住诗歌的题目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这首诗的核心,一般都能体现诗歌的写作缘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如:韦应易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题中“送李胄:且在暮雨中,很明显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再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吧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二、了解写作诗歌的背景

诗人在诗里所寄寓的.情感往往是诗作者内心的外露,真情的表白。诗的主旨思想与诗人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如;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在35岁以前是接触到的是我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这一时期的诗歌含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35岁以后,由于诗人亲自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以及自身受到的生活的折磨,诗人被砺炼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用杜甫自己的话就是“穷年忧黎元”“三吏三别”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在作品中多是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等。从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而导致这一词时期的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国破家亡的悲哀,情绪比较消沉,写出的诗也比较凄婉,如《菩萨蛮》《含奴娇》《声声慢》等。

三、准确把握“诗眼”

诗眼乃是诗词中表现力最强和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词句。抓住诗眼便可知诗歌的情感脉络。如:

《过香积寺》                          《送李端》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古木

[1] [2] [3]

篇4:鉴赏言谈,听中求知(教师中心稿)

鉴赏言谈,听中求知(教师中心稿)

黄平科

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要善于从别人的言谈中吸取别人的长处,获得教益,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赏思维。大凡成功的言谈,都表现了说话主体的思维水平,因为言语是以思维为基础和前提的,离开了思维,言语活动就无法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都是良好思维水平的外在表现。鉴赏思维,可从分析鉴别说话者从言谈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敏捷性等)入手。一次,作家王蒙接受美国友人的采访,当问他50年代的王蒙和70年代的王蒙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时,王蒙回答:“50年代我叫王蒙,7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50年代我20多岁,70年代我40多岁,这是不同的地方。”这段话避实就虚,化难为易,反映了王蒙先生的睿智和敏捷。

二、赏新意。富有新意的言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听人言谈时,要善于从别人的言谈中吸收新信息,接受新观点、新见解,把握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开阔思维视野。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曾播出过这样一个节目:在谈到“该不该减肥”这个话题时,胖胖的张悦(“半边天”节目主持人)说:“风也没动,帆也没动,是你的心在动;胖也好,瘦也好,你心里感觉好就好,千万不要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真是妙语连珠,鲜明地表达了张越本人对身体胖瘦特征的独特看法,富有新意,给人启迪。

三、赏情感。情感常常决定言谈的成败优劣。唯有真情,方能动人。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情感真挚,爱憎分明,震撼了无数的读者。相反,空洞的说教,做作的官腔,则令人生厌。听别人言谈,要认真体会其内容是否传达了心声,表达了真情。

四、赏教益。好的言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哲理,启人心智,给人教益。上海新华无线电厂团员徐日清,在一次即兴演说中说:“时间是一把锉刀,锉断了人的生命;失败是一把锉刀,锉掉了人的.锐气;疾病是一把锉刀,锉去了人的青春;然而团组织的工作是一座时代的熔炉,可以把所有的锉刀溶化,让生命不息!锐气常在!青春永驻!”妙用比喻,发人深思。

五、赏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言谈或谈锋犀利,或风趣幽默,或委婉含蓄,不一而足。鉴赏言谈的文采,可从表达方式和修辞的运用入手,品味其成功之处。贾平凹在答《少年人生》记者问时说:“好读书,坏处多多。譬如终身受穷别想当官,没个好身体;不是好丈夫,没有好人缘、性古钻。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处,譬如说,能晓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重自尊自强自立不悲不畏不俗不谄。”这段话生动活泼,凝练典雅,富于文采。

此外,还可鉴赏言谈者的音韵和风度气质,此不赘述。

篇5:诗歌鉴赏:教师是什么

教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

教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

教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

教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

教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

教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

教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和厚脸皮。

篇6:诗歌鉴赏:教师是什么

法律说,教师归属事业单位管理,工资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经济说,教师是“臭老九”。

神圣一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篇7:诗歌鉴赏:教师是什么

在文人眼中,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花匠。

在不知情的'眼中,教师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

在医生的眼中,教师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活体。

在商家眼中,教师是一个吝啬鬼。

在妈妈的眼中,女儿当教师,容易找一个好老公。

在未婚男人眼中,娶回一个教师,相当于娶回一个保姆,一个家教,和一个文秘。

篇8:鉴赏古典诗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典诗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典诗歌

(直抒胸臆与情景交融)

.                      .蒋国本

. .03.16

一、[知识要点]

(一)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常见的直抒胸臆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种:

⑴直抒豪情壮志: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⑵直抒愤世嫉俗之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直抒悲思愁绪: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⑷直抒欢快喜悦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⑸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二)情景交融

1、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固定意象

古典诗歌中有些事物既是环境刻画,但同时又被用来隐晦地表情达意,而某些事物还历代相沿成习,以致形成一些“套路”,成为固定的意象。 这里举一些羁旅离别方面的意象,供同学们参考。

写离愁所借之物有:柳(杨柳、折柳)、草(芳草、青草)、残月、长亭、短亭、南浦等。如:

⑴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

⑵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⑷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⑸春草碧色,春水碧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写羁旅愁绪所借之物有:寒蝉、西风、归雁、夕阳、残照、斜阳、猿啸、子规(杜鹃、杜宇、蜀鸟)、鹧鸪、笛、管等。如:

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

⑵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⑶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⑷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⑸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⑺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2、借景抒情

古典诗歌中关于情与景的关系,我们所熟知的有“触景生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等艺术手法。在古典诗歌中,情与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进一步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先人的这些话,可以说是对情与景关系的`高度概括。古人写作时关于情与景的处理有些套路,即用特定的景来抒发特定的情,或者说根据特定的情来选用特定的景,诗人对其它景物可能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如果面对某种特定的景物产生某种特定的感情,这就是“触景生情”;如《春夜洛城闻笛》(全国高考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如果先有了某种情感,再想象一些与这种情感相一致的景物来渲染,这就是 “缘情布景”。如《闻雁》(北京春季高考题):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有时他们不直接抒情,而是描绘一种景象,感情寄寓在写景文字里,这就是所谓“寓情于景”。如《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待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以上“触景生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等手法,景与情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笼统地称之为“情景交融”。就写景的目的来说,是为了抒发某种特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抒发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完成的。这种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

提示:在同一首中往往运用多种抒情方式,解题时一定要分清各种手法之间的区别,抓住其运用的主要技巧,结合诗歌内容,根据题目规定的作答指向来回答,切忌囫囵吞枣,架空分析,硬贴标签。

二、[考题分析]

考题1:(20上海春季高考题)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ng),蟋蟀。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2、这句诗的抒情方式是:

考题2:(20全国高考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香积寺的周围环境?

2、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3、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反馈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 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 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 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 离杯惜共传。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景与情的角度看,诗人是怎样表达的?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篇9:诗歌写作(教师中心稿)

诗歌写作(教师中心稿)

东台市时堰中学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开发写作中的间接情感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习惯。

2. 培养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体作品的情意空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三块:谈诗、写诗、评诗。谈诗是写诗的准备,评诗是写诗的深化。写诗自然是课堂的核心。但是,从学情看,学生对的诗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层面上,大都不曾写过诗。因此,在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之前,有必要就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作必要的铺垫。

2.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3.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乡愁四韵》mp3及flash,长城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投影演示《诗歌写作》。

情感    情是诗之胚

景物    景是诗之媒)

(听听音乐《乡愁四韵》,活跃气氛)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喜欢读象余先生写的这样的现代诗歌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

尝试过写现代诗歌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

请放下。同学们,北大教授、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曾预言,诗歌将在21世纪重新回到文学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暗自高兴的同时,却不能不看到,民族诗歌的再度振兴并不是如陈先生所预言的那般轻松,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尝试着写一写诗歌好吗?

二.方法点拨

首先,我们一起把课本翻开到133页,请大家花5分钟时间把课本上关于诗歌的写作指导看一看,看看有哪些方法和注意点。

(学生看书,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课本告诉了我们哪些关于诗歌写作的方法和注意点呢?(请1学生回答)

(投影

[1] [2] [3] [4]

篇10:诗歌线(教师中心稿)

诗歌一条线(教师中心稿)

【杨清健社科论文系列】(50)

诗歌一条线(高中语文辅导读物)

杨清健

一、《诗经》

《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风格,反映奴隶社会的现实生活,共三百零五首。体例分“风”“雅”“颂”,手法分“赋”“比”“兴”。 朱熹的解说可作为代表。朱熹在《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辞。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四言体诗。

二、《楚辞》

“楚辞” 起于战国时的楚国,以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收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用楚地的方言声韵,楚辞体诗(或骚体诗),杂言,句中多用“兮”字,反映封建社会的生活。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第二次高潮,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家屈原,代表作品《离骚》。

三、《汉乐府》

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汉乐府诗保存在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五言体诗,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后人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为“诗歌的三足鼎立”。

四、《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精心的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如话家常的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五、唐诗

以唐朝诗为界,唐以前全部是古体诗,唐以后主要是近体诗,兼有古体诗而是以近体诗为主的诗歌繁荣昌盛的朝代。初唐主要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和陈子昂。盛唐主要有李白(诗仙)的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的现实主义(他们是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座”);王维(诗佛)、孟浩然、储光羲的.山水田园诗派(继承谢灵运、陶渊明);高适、岑参、王昌龄(继承刘琨、鲍照)的边塞诗派。中唐主要有韩愈、孟郊、卢仝、李贺(诗鬼)和贾岛的奇险诗派;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柳宗元和刘禹锡的通俗诗派。晚唐有“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许浑、温庭筠、韦庄、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近体诗包括律诗(八句)和绝句(四句),均有五、七言。

六、宋词

词在唐、五代已经出现,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记的题材内容,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和张孝祥等。词的特点是有词牌。从词的体式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之间)和长调(91字以上)。

七、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属于诗歌部分的是散曲,而杂剧属于古代戏曲。散曲包括套曲(套数)和小令(与词小令不同,但篇幅也较短)。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四大家”)、王实甫、张养浩、乔吉、张可久等。散曲的特点有宫调和曲牌(比词多一术语)。

2006-7-10制于南昌

高考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威尼斯商人(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总结

高考续写型题型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九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商人》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维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的说课稿

威尼斯商人 教案

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
《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歌鉴赏中的欲擒故纵(教师中心稿)(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学习文学鉴赏的个人总结2022-06-04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2022-12-20

大学语文演讲稿3分钟2022-04-30

威尼斯商人教案2023-01-12

《齐桓晋文之事》第三课时..2023-05-19

关于高中散文的教学设计2023-04-23

高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2023-10-28

蜀相 教学设计2022-09-07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战争治国篇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13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高三必修教案设计)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