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测试题(共11篇)由网友“sabe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测试题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形中是线段。
A、B、C、D、
3、《新华字典》的厚度为()。
A、11厘米B、4厘米C、4米D、11米
4、2米=厘米
A、2B、20C、200D、100
5、1米70厘米长可能是()的高度。
A、铅笔B、爸爸C、楼房D、小草
9、小红今年10岁,她妈妈今年40岁,猜一猜小红哥哥合适的岁数是()岁。
A、9B、38C、15D、42
10、小粗心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本来应该减去36,去减了63,这样最后结果比正确结果小()。
A、10B、27C、99D、37
11、比9米多3米的线段的长是()。
A、6米B、11米C、12米
12、一个排球运动员的身高是2()
A、米B、厘米
二、填空题。
1、80米-40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34厘米+6厘米=()厘米100米-50米=()米
64米-60米=()米45米+50米=()米
70厘米-9厘米=()厘米50厘米+50厘米=()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根跳绳长5()。
(2)数学书封面的宽大约是15()。
(3)王老的身高1()58()。
(4)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5)旗杆的高是12()。
(6)游泳池的长60()。
(7)筷子的.长大约是25()。
(8)楼房的高是15()。
3、在○里填上“>”、“<”或“=”。
30米30厘米100厘米1米
57米70米4米40厘米
1米50厘米60厘米20厘米1米-80厘米
53厘米+27厘米70厘米72米-34米72米-38米
85米-27米58米3厘米+47厘米7厘米+32厘米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一座大楼高20厘米。()
(2)我的身高是140米。()
(3)我妈妈的床约长2米。()
(4)我的书桌长80厘米。()
5、量一量。
()厘米()厘米
()厘米()厘米
6、画线段。
(1)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长的线段。
三、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画了两条线段,第一条长18厘米,第二条长9厘米。第二条比第一条短多少厘米。
2、一条跑道需要重新整修,已经修了40米,还剩50米,这条跑道长多少米?
3、一条绳子剪去15米,还剩6米。
(1)这条绳子原来有多长?
(2)剪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
4、一条长48厘米的铁丝,第一次剪去8厘米,还剩多少厘米?第二次又剪去20厘米,最后剩下多少厘米?
篇2: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
24÷7= 36÷5= 8×6= 29÷4=
11÷3=46÷5= 72÷8= 7×5=
9÷9=23÷4=37-8=40+37=
24+60=67-9=64-9=46+40=
24÷8=25+50=58-50=37+4=
二、填空题
1.19根小棒可以摆( )个小正方形,还剩( )根。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 )要比( )小。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 )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
4.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 )个,还剩( )个。
5.△÷8=3……□,□里最大是(),△÷□=6……5,□里最小是()。
6.一根绳子34米,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这样的()段,还剩()米。
7.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个正方体。
8.□÷□=8……3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9.□÷□=□……3,除数最大应是()
三、判断对错。(14分)
1、(4分)在线段的()里面“√”,不是线段的在()里画“×”。
()()()()
2、下面的.说法对的画“√”,不对的画“×”。
(1)一枝铅笔长约20米。()
(2)妈妈的身高大约160厘米。()
(3)20厘米就是2米。()
(4)小明每分钟大约走60厘米。()
(5)一条线段长5厘米。 ( )
(6)一个图钉长1米。 ( )
(7)比70米少20米的是50厘米。 ( )
(8)一棵树高6米。 ( )
(9)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10)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四、计算小能手。(12分)
1、(9分)算一算。
23米-8米=()米38厘米+7厘米=()厘米1米-60厘米=()厘米
50厘米-4厘米=()厘米20厘米+80厘米=()米1米-9厘米=()厘米
35米-18米=()米40厘米+26厘米=()厘米30米+15米=()米
2、(3分)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米5厘米5米50厘米66厘米6米60厘米6米5厘米
五、按要求画线段。(8分)
1.(2分)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2分)画一条比9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2分)画一条比6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
4、(2分)画两条长度和是8厘米的线段。
六、解决问题。(26分)
1、(2分)估一估椅子有多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桌子说:“我高78厘米”。
凳子说:“它比我高一些。”凳子高()。
30厘米1米70厘米
2、(4分)小明身高1米35厘米,弟弟身高1米26厘米,弟弟比小明矮多少厘米?
3、(4分)亮亮的身高是80厘米,离1米还差多少?
4、(4分)新
35米48米
(1)兔子和松鼠,谁离学校近,近了多少米?
(2)从松鼠家走到兔子家,一共要走多少米?
4、(4分)一根绳子长85米,先剪掉了20米,又剪掉了15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5、(4分)一根竹竿长13米,插入水中一截后,露在水面外的部分长5米,水有多深呢?
6、(4分)小明有一把旧尺子,只剩下4个刻度了,用这把尺子能画出哪些长度的线段?
篇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28分)
1、这枝铅笔长( )厘米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3、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把尺子的( )刻度对准物体一端,再看物体的另外一端对着几。
4、用( )作单位来量课本的长度,用( )作单位来量教室的长度。
5、300厘米=( )米 8米40厘米=( )厘米
4米=( )厘米 275厘米=( )米( )厘米
6、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高40( ) 厚约5( )
高1( )22( ) 高70( )
7、在 里填上“>”“<”或“=”。
40厘米 5米 82厘米 28厘米 6厘米 6米
2米 200厘米 3米 30厘米 495厘米 5米
1米―20厘米 80厘米 40米+3米 403米
二、选一选。(12分)
1.黑板的长大约是( )。
①3米 ②3厘米 ③30厘米
2.小敏身高95厘米,小亮身高1米。小敏和小亮相比,( )。
①小敏高 ②小亮高 ③一样高
3.一根跳绳长( )
①4厘米 ②40厘米 ③4米
4.给出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①1 ②2 ③无数
5.图? ? ? ? 中有( )条线段。
①3 ②4 ③5 ④6
6、一根跳绳长( )
①4厘米 ②40厘米 ③4米
三、判断对错。(14分)
1、(4分)在线段的( )里面“√”,不是线段的在( )里画“×”。
( ) ( ) ( ) ( )
2、下面的说法对的画“√”,不对的画“×”。
(1)一枝铅笔长约20米。 ( )
(2)妈妈的身高大约160厘米。 ( )
(3)20厘米就是2米。 ( )
(4)小明每分钟大约走60厘米。 ( )
(5)一条线段长5厘米。 ()
(6)一个图钉长1米。 ()
(7)比70米少20米的是50厘米。()
(8)一棵树高6米。 ()
(9)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
(10)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四、计算小能手。(12分)
1、(9分)算一算。
23米-8米=( )米 38厘米+7厘米=( )厘米 1米-60厘米=( )厘米
50厘米-4厘米=( )厘米 20厘米+80厘米=( )米 1米-9厘米=( )厘米
35米-18米=( )米 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
2、(3分)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米5厘米 5米50厘米 66厘米 6米 60厘米 6米5厘米
五、按要求画线段。(8分)
1.(2分)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2分)画一条比9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2分)画一条比6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
4、(2分)画两条长度和是8厘米的线段。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4: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讲授课)(1)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
(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3)
(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在下图中有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 ●
● ●
● ● ● ●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4)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篇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
. .
.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
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课后小结:
篇6: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继承(chénɡchén) 吩咐(fufù) 苏雅(sūshū)
端详(xiánɡyánɡ) 愤怒(nùlù) 求救(jiùjìu)
弄脏(zānɡzhānɡ) 纳闷(lànà) 宣传(xüānxuān)
二、比一比,再组词。
呆 国() 泪() 今()
杏() 困() 相() 令()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恩()谢 见()忘() 忘恩()()
()忧()虑 自()自() 固执()()
四、读一读,连一连。
一筐 鲜花
一种 水果
一盆 回帖
一张 乐器
五、读一读,划掉每组中不同类的词。
1、蟋蟀 蜈蚣 蚯蚓 蝙蝠 燕子
2、鸽子 蜻蜓 杜鹃 仙鹤 鸵鸟
3、琵琶 枇杷 西瓜 香蕉 芒果
六、选词填空(填番号)。
①珍惜②珍稀
1、大熊猫是()动物。
2、我们要()时间。
①人参②人身
1、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保护好我们的()安全。
2、()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七、给句子加标点。
1、爸爸您的主意真妙
2、您为什么把它剪断呢
3、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篇7: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
找到以下物品,先估计有多长,再拿尺子量一量。
答案提示:
钥匙6厘米
电池5厘米
筷子20厘米
铅笔15厘米
解题思路:
答案不唯一,请以学生练习时实际测量的物体为准。
篇8: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
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答案提示:
一共有6条线段。
解题思路:
从第一个点出发的线段有3条。
从第二个点出发的线段有2条。
从第三个点出发的线段有1条。
篇9: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
你知道怎样测量一棵树的树干一圈的长度吗?请你找一棵树,测量出树干一圈的长度。
工具:
方法:
树干一圈的长度:
答案提示:
工具:长绳、米尺。
方法:两人合作,用长绳绕大树一周,再用米尺测量绳子的'长度,记录下量得的长度。
篇10: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钢笔长15长颈鹿高4()
小华身高120()数学书长26()
答案提示:
钢笔长15厘米
长颈鹿高4米
小华身高120厘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篇1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
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条线段。
答案提示:
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解题思路:
从第一个点出发能画3条线段。
从第二个点出发还能画2条线段。
从第三个点出发还能画1条线段。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测试题(共11篇)】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10-18
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2023-02-15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2023-08-28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的教案2024-03-11
二年级人教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复习试题2022-08-0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的总结2023-05-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3-01-24
小学数学课程试题2022-09-2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8-07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试题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