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时间:2022-08-17 08:01:17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通用12篇)由网友“野生菌”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您能喜欢!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1:《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韩延寿传

正文: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言:学校。 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题目: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 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4.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补注㈠

霍光:西汉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弟,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跟随汉武帝近30年,武帝死后受遗命为辅政大臣,先后辅佐昭帝和宣帝,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

朋党:此指同一类人为私利勾结成团伙。

构会:此指结合串通。

告讦(jié):告发别人的隐私。

长老:此指年长的人。

谣俗:风俗习惯。因从民谣可见习俗,故称。

谏争(zhèng):直言劝谏。同“谏诤”。

乡射:此指州长官在春秋两季会集士大夫在州的学校举行的习射活动。

升降:此当指“揖让”的内容,涉及长幼尊卑之序,比如恭请上座、降阶迎迓等。

期会:此指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

孝弟(t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也作“孝悌”。

仟佰:即“阡陌”,田间小路。

瘖:同“喑”,哑。

功曹:此指州郡所设属官。

大化:深广的.道德教化。

断狱:判决案件。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延寿任谏大夫,(后来)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难以治理。在这之前,赵广汉任太守,担忧那里的习俗是同一类人大都为私利勾结成团伙,所以就结合串通官吏和百姓,让他们相互告发隐私,颍川从此以后把这样作当作俗尚,百姓之间有许多仇怨。延寿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用礼让来教导百姓。担心百姓不听从,就把郡中受到乡里信任拥戴的几十位年长的人一个个召请来,备办酒饭,亲自跟他们一起吃饭,用礼敬之心对待他们,向他们询问民间风俗和百姓感到疾苦的事,给他们陈说和睦亲爱、消除仇怨的办法。这些年长的人都认为不难做到,可以施行,于是就跟他们议定嫁娶丧祭的仪式用品,大略依照古代的礼仪,不许逾越法规,老百姓都遵循他的教谕。几年以后,他调任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他在颍川任职,黄霸承袭他的做法使颍川治理得很好。 延寿做官,崇尚礼义,追求古代教化,所到之处一定聘请那里的贤明之士,以礼相待给以任用,拓宽出谋献议的言路,采纳谏诤的言论;整顿学校,春秋举行乡射活动,陈设钟鼓管弦等乐器,大力推行升降揖让等礼仪,等到军事演习,设置斧钺旌旗等仪仗,习练射箭驾车这样的事项。修治城郭,收缴赋租,事先明示宣告日期,把按规定期限施行政令作为大事,官吏和百姓产生敬畏之心走向正轨。又设置正、五长,拿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给人们做表率,不许留宿坏人。乡里大街小路(一旦)发生变故,官吏就能得知消息,奸人没有敢进入东郡管界的。起初(这一系列做法)好像很麻烦,后来就都觉得便利习惯了。对待手下官吏,施加的恩惠特别厚重,可是规章誓约很严明。有欺骗辜负他的,延寿痛心地苛责自己道:“大概是我对不起他了吧,为什么会达到这个地步?”听到这话的官吏各自伤心悔恨,门下一个掾吏(因此)自刎,被人救起没有死,由于喑哑不能说话了。延寿得知这一情形,面对掾史哭泣,派医官给以治疗,厚恤他的家人。

延寿曾经外出,临上车时,有一个骑吏迟到了,他命功曹议定处罚报告。回到府门,门卒挡住车驾,希望能够进言。延寿停车询问,门卒说:“今天早上您早早驾车,长时间停着没有出发,骑吏的父亲来到府门,不敢进入。骑吏听说这事,快步走出去谒见,正赶上您登车。因为恭敬父亲而受处罚,能不有损深广的道德教化吗?”延寿在车中举手说道:“没有你,我自己都不知道做错了事。”回到馆舍,召见门卒。门卒本来是个儒生,听说延寿贤明,没有因由自我引进,所以代替门卒(借机接触太守),延寿于是接纳任用了他。在东郡任职三年,有令则行,有禁即止,判决案件的数量大大减少,成为天下最好的州郡。

篇2:《汉书·韩延寿传》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9分,每小题3分)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篇3:汉书·韩延寿传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9分,每小题3分)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召请。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

(2)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1.A

2.C

3.D

4.(1)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

(2)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篇4:《汉书·韩延寿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

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吏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 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                   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                         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答案  A

解析  欺负:欺骗,对不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A.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C.                                   D.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案  B

解析  A项使后面的“疾苦”一词名词化/与“为”一同构成被动句式。C项他们/你。D项于是/乘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答案  D

?  解析  亏:对……有损。大化:良好的社会风气;D句应译为: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有损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③是吏民对韩延寿理政方法的反映,⑤是诸生代门卒的原因,⑥是骑吏父亲的做法,都与韩延寿理政特点无关。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答案  D?

解析  D项“严格约束下属”错。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韩延寿到颍川担任谏大夫。颍川多豪强大户,难以治理。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从此把这当作风气,百姓之间产生很多怨怒仇恨。韩延寿想改变这种风气,教育百姓以礼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从,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摆酒设宴,亲自与人们相互应对,用礼节迎接,询问徭役、风俗及百姓所痛恨、困苦的,给他们陈述和睦相处、亲近友好、消除嫌怨的方法。年长的人认为便利,可以推行,于是和他们商议制定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几年后,韩延寿迁官为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韩延寿作为官吏,崇尚礼节仁义,喜好古代教化,所到的地方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官;修建学校,在春天、秋天举行乡间射戏,陈设钟器,弹奏乐器,倡导官职调动、宾主相见的礼节,等到汇集考试练习比武时,设置刀斧旗帜,练习射箭和驾驭车马的本领。修建城墙,收取赋税,事先宣告它的日期,来期望一起完成这件事,官吏、百姓严肃畏惧而跟从。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知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刚开始人们好像觉得麻烦,后来都因觉得便利而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骗或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吗?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经抢救,人没有死,但因此成了哑巴说不出话来。延寿听说了,对着掾吏流下了眼泪,派医官诊治,厚待他的家人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来是个书生,听说延寿贤能,只是因为没有让自己得志,所以临时当了门卒,韩延寿于是接待并任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天下名列第一。

篇5:汉书·韩延寿传 阅读答案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

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吏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 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 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 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答案 A

解析 欺负:欺骗,对不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A.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C. D.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案 B

解析 A项使后面的“疾苦”一词名词化/与“为”一同构成被动句式。C项他们/你。D项于是/乘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答案 D

解析 亏:对……有损。大化:良好的社会风气;D句应译为: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有损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③是吏民对韩延寿理政方法的反映,⑤是诸生代门卒的原因,⑥是骑吏父亲的做法,都与韩延寿理政特点无关。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答案 D

解析 D项“严格约束下属”错。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韩延寿到颍川担任谏大夫。颍川多豪强大户,难以治理。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从此把这当作风气,百姓之间产生很多怨怒仇恨。韩延寿想改变这种风气,教育百姓以礼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从,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摆酒设宴,亲自与人们相互应对,用礼节迎接,询问徭役、风俗及百姓所痛恨、困苦的,给他们陈述和睦相处、亲近友好、消除嫌怨的方法。年长的人认为便利,可以推行,于是和他们商议制定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几年后,韩延寿迁官为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韩延寿作为官吏,崇尚礼节仁义,喜好古代教化,所到的地方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官;修建学校,在春天、秋天举行乡间射戏,陈设钟器,弹奏乐器,倡导官职调动、宾主相见的礼节,等到汇集考试练习比武时,设置刀斧旗帜,练习射箭和驾驭车马的本领。修建城墙,收取赋税,事先宣告它的日期,来期望一起完成这件事,官吏、百姓严肃畏惧而跟从。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知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刚开始人们好像觉得麻烦,后来都因觉得便利而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骗或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吗?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经抢救,人没有死,但因此成了哑巴说不出话来。延寿听说了,对着掾吏流下了眼泪,派医官诊治,厚待他的家人。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来是个书生,听说延寿贤能,只是因为没有让自己得志,所以临时当了门卒,韩延寿于是接待并任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天下名列第一。

篇6:《汉书·韩延寿传》阅读及答案

注释:①历召:召请。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

(2)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1.A

2.C

3.D

4.(1)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

(2)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篇7:《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自皇太子、诸王侍闻者,莫不属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①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三月,进营壶头。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②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③,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援病卒。

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耶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有删改)

【注】①弛刑:打开刑具的犯人。②弇:耿弇(yǎn),刘秀称帝后,封耿弇建威大将军、好畤侯。③充:充县,故治在今张家界市永定区。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B.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C.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D.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氏在夏商周时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名有氏,贱者无名无氏。氏可用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住地名等。

B.闾里可以指乡里或城里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在汉代也是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

C.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寡鳏独分别是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马援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做太中大夫后,既善于叙述前代的事情,又善于思考军事策略。马援的军事观点常常和皇帝的意思相合,每次谋划都能被采用。

B.马援为报皇恩而临危请命。但马援夜里和送行的人告别时仍有担心。后来,马援率领的军队遇上贼兵攻打县城,他迎击贼兵,斩杀和俘获共二千多敌人。

C.马援年迈患病却壮心不已。进军壶头时遭遇酷暑,很多士兵病死,但马援并未弃战。贼兵登高喊叫,马援就让人拉住自己的腿探身察看,这让士卒感动。

D.马援深得圣心,一直得到皇帝的赞许肯定。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即使年老,被赞矍铄;壶头之战,皇帝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马前去了解战况后派出援兵,并代他监管军队。死后被朝廷赠谥为忠成侯。

参考答案:

14.B

解析: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常恐不得死国事中死是为动用法,即为国事而死,故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长者家儿指权贵子弟,不当断开。故选B。

15.A

解析:贱者无名无氏应为有名无氏。

16.D

解析:马援一直得到皇帝的赞许肯定错,壶头之战皇帝派梁松去是责问马援的,并且让人代他监管军队,是夺了马援的军权。所以说,皇帝对马援壶头之战并不是肯定的。

译文:

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人。他的祖先赵奢是赵国的将军,赐爵号叫马服君,子孙于是以马做氏。马援十二岁父亲去世,年轻时有大志向,几个哥哥都惊奇。

九年,拜任马援做太中大夫。马援力求开示恩德信义,宽厚对待下级,拿职务委任官吏,自己只总管原则罢了。熟知答问,特别善于叙述前代的事情。常常谈到三辅有德的人,下至乡里少年的事,都值得听。从皇太子、各位王爷的侍从听他说的人,没有不注意倾听忘了疲倦的。又善于军事策略,皇帝常说伏波谈军事,和我的意思吻合,每次有什么计谋,没有不被采用的。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五溪蛮夷,深入敌境,全军覆没,马援于是请求前往。(马援)这一年六十二岁,皇上可怜他年纪大,没有答应他。马援自己请求说:我还能穿甲衣骑马。皇上命令他试一试。马援扶着马鞍左右看看,来表示还可以任用。皇上笑着说:真精神啊!这老头儿!于是派马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统领十二郡招募来的士兵及打开刑具的犯人四万多人征伐五溪。马援夜里和送行的人告别,对朋友任谒者的杜愔说:我受国家大恩,年纪大了来日不多,常怕不能为国而死。现在得到机会,甘心瞑目,只是怕权贵子弟有的留在皇上身边,有的跟着我,特别难调停,心中担心的只有这件事了。第二年春天,军队到临乡,遇上贼兵攻打县城,马援迎击,打败贼兵,斩杀俘获二千多人,其余都散逃进竹林之中。

三月,进军壶头。适逢天热得厉害,士兵多病死,马援也生了病,于是被困,就凿岸为洞,躲避炎热。贼兵每次登高喊叫,马援就让人拉住自己的腿探身察看,身边的人感叹他的壮心,无不为他流泪。耿舒给哥哥好畤侯耿弇写信说:先前耿舒上书建议应先攻充县,粮虽难运但兵马可以用,士兵几万人争着想率先出击。现在壶头终于不能前进,大家郁闷得要死,的确可惜。先前到临乡,贼人无故自来,如果乘夜攻击,就可以全部消灭。伏波将军就像西域的胡商,走到一个地方就停,因此失利。如今果然发生瘟疫,都如我所说。耿弇得信,上奏朝廷。皇上于是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马前去责问马援,并代他监管军队。马援病死。

建初三年,肃宗派五官中郎将拿着符节追加策封,赠谥马援为忠成侯。

篇8:《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①,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②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籓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虽都关西

都:建都

B.莫如延揽英雄延:邀请

C.王匡等莫能当当:占据

D.欲乘机并关中并:兼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机,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

(2)(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 (当:抵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小题2】试题分析:D (①是写邓禹追随刘秀 ③是写邓禹对刘秀的认识)

【小题3】试题分析:D 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加译为广施,尺寸指尽一点力,垂功名于竹帛耳 译为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各一分,语意完整给1分。(2)这个句子中使译为派遣,举译为举荐,以为译为认为,各占1分,语意完整给1分。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几年后返回家乡。

等到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等听说光武帝镇守河北,立即驱马向北渡黄河,在邺县追上光武帝。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对他说:我可以独立任免官员,你从远方赶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想。光武帝说:假如是这样,你想做什么呢?邓禹说(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光武帝笑了,于是留他同住,私下交谈。邓禹提议说:刘玄虽然建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军、青犊军之类,动辄有上万人,三辅也自立名号,常常聚集兵力。明公虽然有建藩镇,辅助刘玄的功劳,但我还是怕您没有什么更大成就。当今之计,不如招纳英雄,努力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功业,挽救百姓的性命。像您这样的人来谋划天下大事,不会费多少时间费多大力气便可平定天下。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让身边的人称邓禹为将军。邓禹常住在光武帝住处,一起商定计策。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县到达信都,派邓禹募集奔命兵,共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另行攻取乐阳。(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派他另外率领部队,和盖延等人在清阳攻打铜马军。连连大捷,北州大致平定。等赤眉军向西进入涵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各路将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以抵挡赤眉军。赤眉军各部大举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光武帝算计赤眉军一定会攻破长安,想乘这个机会兼并关中,但他自己正进攻山东,不知该把这个任务托给谁,因为邓禹沉稳有度量,所以把西讨的计划交给他。

显宗登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为太傅,上朝见驾可以面向东方,很受皇帝的尊重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家,显宗好几次亲自登门慰问,把他的两个儿子提拔做郎官。永平元年(58),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元侯。

篇9:《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日: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日: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日: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①拂,暠之子。②申甫,拂之子。

1.对下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礼意其子相也 意: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屈:屈意

C.不听则恐见怨 见:被

D.翊举上计掾 举:举荐

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一组是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 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神传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翻译

(1)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译文:

(2)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译文:

参考答案:

1.A(意应为猜测)

2.C(①是对刘翊品行的概括,②⑥是刘翊所说的语言,并非行动)

3.D(并非一直不肯)

翻译.

(1)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2)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

参考译文:

列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为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的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亭宜。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已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篇10:《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言文,完成4 ~7 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

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节选自《后汉书 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 能匡欲者鲜矣/

C .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5 . 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

“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 .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

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

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 .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

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 .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 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

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

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5 分)

译文:

(2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5 分)

译文:

答案:

4.C

5.B(“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6.C(马融因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7.(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据”、“刎”、“所以”、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以为”、“宜”、“寝”、“从”各1分,句意1分。“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对学生不作要求。)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永初四年,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规劝进谏此事。《广成颂》的上奏,违逆(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因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监禁他。太后死后,安帝刘祜亲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从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讲官。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的厩长史。当时皇帝车马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一般,召他进京任命为郎中。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以千数。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有奢侈讲究的装饰。曾经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很少有人登堂入室。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又精深又广博的,谁又能超过我呢?”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大将军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颂》,因此被正直之人羞耻。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范晔)评价说: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高贵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大概做事艰苦,那么顾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多了。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篇11:《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参考答案

4.答案:B

5.答案:C(不是秦始皇是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6.答案:B

(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佑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7.翻译(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得分点,“二千石”“业”“无耻”“奈……何”)

翻译(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得分点:“争讼”“辄”“譬”)

参考译文

吴佑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海太守。吴佑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来刻经书,吴佑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佑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佑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暂且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佑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详细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

吴佑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佑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佑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佑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佑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田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篇12:《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天汉二年,陵召见武台,上曰:“将恶相属①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②。”陵对:“无所事③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诏陵:“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④休士,因骑置以闻。”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

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夜半时,虏骑数千追之,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相属:做别人的下属。②女:通“汝,你。③事:使用。④受降城: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的一座城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吾发军多,毋骑予女 发:派遣

B. 徘徊观虏,即亡所见 亡:灭亡

C. 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 引:后退

D. 连战,士卒中矢伤 中: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陵“有广之风”的一组是(3分)

①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②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③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④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⑤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 ⑥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陵年青时曾得到皇帝赏识,接受重任,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皇帝下诏李陵到龙勒水后,立即查看敌情、休整士兵,不忘回朝报告。

B. 李陵在浚稽山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汉军营垒,后败退上山,汉军追杀,单于又召集更多骑兵围攻李陵,挫其军队士气。

C. 李陵严肃军纪,提升士气,曾转败为胜,杀敌三千余人。曾在黄昏后着便衣独步出营,阻止左右兵士,单取单于,但寡不敌众,以失败投降告终。

D. 李陵很受单于欣赏,单于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昭帝即位后,李陵的好友任立政等三人招李陵归汉,李陵只怕再次蒙受耻辱,委婉含蓄地拒绝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4分)

(2)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6分)

参考答案

4.B(应通“无”,“没有”之意。)

5.B(②说的是单于遮断李陵军队后路,使其损失惨重;⑥只表明李陵准备投降。)

6.A(遗漏了条件,曲解了旨意。应是在没有发现敌情的前提条件下,并且要到另一地点受降城休整士兵。)

7.(1)最初军队出发时,被流放到边塞的关东众多盗贼的妻女随军做了士兵们的妻子,大多在车中藏匿。(“始”、“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大匿车中”特殊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将军威震匈奴,皇上不会顺从您(死的意愿),像浞野侯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皇上仍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何况对将军您呢!(“遂”、“为……所”、“亡”、“客”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年青时担任侍中建章监。他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

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天汉二年,李陵在武台殿被召见,武帝说:“你是耻于做别人下属吧!我派遣军队这么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使用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武帝认为他气节强盛便答应了他,(后)又传诏李陵:“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观敌情,如无所见,就沿着浞野侯赵破奴走过的路线抵受降城休整士兵,接着置马把相关情况报告皇上。”

李陵于是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扎营,与单于相对,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军队居于两山之间,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下令:“听到击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搏击攻打,千驽齐发,敌兵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数千。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战且退,南行几天,抵达山谷中。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三处受伤者便用车载,二处受伤者驾车,一处受伤者坚持战斗。李陵说:“我军士气不如前,又鼓不起来,是何原因?军中难道有女人么?”原来,军队最初出发时,被流放到边塞的关东众多盗贼的妻女随军作了士兵们的妻子,大多在车中藏匿。李陵把她们搜出来,用剑杀掉了。第二天再战,斩敌首三千多。

汉军南下,一天五十万支箭都消耗掉了,立即弃车而退兵。汉军深入到峡谷之中。单于断了汉军后路,就山势下投垒石,士兵很多死了,不能行进。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独步出营,拦住左右说:“不要跟着我,让我一个人去生擒单于!”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兵败如此,惟求一死!”军吏有的说:“将军威震匈奴,皇上不会顺从您(死的意愿),像浞野侯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皇上仍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何况对将军您呢!”李陵说:“您别说了,我不战死,不为壮士。”于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以及把珍宝埋藏在地下。李陵感叹说 :“再有几十支箭,我们足以逃跑了,可现在无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坐着束手待擒了!”夜半时,匈奴数千骑兵紧追,李陵说:“我无脸面见于是投降了。

单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昭帝即位,就派李陵过去的好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一同去匈奴招李陵归汉。李陵叫着任立政的字说:“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我该怎么办!”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汉书·韩延寿传 阅读答案

汉书李陵传原文及翻译

水经注三峡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全文翻译洪迈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范文正辞

容斋随笔 范文

容斋随笔 当当

王安石《明妃曲》存在争议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通用12篇)】相关文章:

明妃曲,明妃曲储光羲,明妃曲的意思,明妃曲赏析2024-01-04

杜甫《登兖州城楼》译文和赏析2023-11-29

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阅读答案2023-07-28

《登兖州城楼》杜甫全诗鉴赏2022-09-28

《新五代史·康延孝传》原文与翻译2022-11-05

登兖州城楼阅读答案与翻译2023-01-31

宋史韩琦传文言文翻译2023-11-03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2022-04-29

《南史·蔡景历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22-06-23

初中的语文成语典故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