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附答案(推荐10篇)由网友“玛奇玛牌沙琪玛”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附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附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附答案
⑴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⑵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便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⑶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他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⑷“×××!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⑸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⑹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⑺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有历代佳作有时事杂论,油印分发给大家。他这样新旧兼收选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⑻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⑼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疑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⑽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先生留给作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每件事不得超过15字。(3分)
小题2:文章弥漫着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敬慕之情,可为什么要对先生的相貌习惯等进行”大不敬”的丑化?(4分)
小题3:文章结尾”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怅惘敬慕”是一种怎样的的心情?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4: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位国文老师是位好老师吗?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相貌古怪凶狠,曾经狠狠骂我 ,自己选辑教材和讲课亲切,朗诵课文声情并茂,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教授许多作文的技巧……(答对两点得一分,三点得两分,四点得三分,答一点不给分)
小题1:(4分)欲扬先抑(1分),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1分)从反面衬托(1分)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等品质(1分),用外在的丑衬托了内在的美。
小题1:(4分)怅惘:离开先生近五十年,一直未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经不在人世。(2分)敬慕: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2分)
小题1:(3分)是位好老师,尽管徐老师蛮横凶狠好骂古怪,但他更是一位有见识的有作为的素养极高的老师(1分),一位爱生敬业的老师(1分),人品极高的老师(1分)。
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小题1:了解欲扬先抑和衬托表现手法的特点,明确两种手法的表达作用。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对文章主题中心理解与概括。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篇2: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⑥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⑦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令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⑧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⑨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 分析文章第③段刻画国文老师形象的用意。
2.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 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赏析。
3. 文章第⑨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 评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答案】
1. 欲扬先抑。本段刻画了一位相貌古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行为怪异、笑容狰狞的徐老师形象,通过这些看似丑化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可爱、个性鲜明;同时也与下文老师的认真敬业、才学出众形成对比反衬,饱含作者的喜爱与敬慕。
2. 把作文中多余的话,无关紧要的情节比喻为“虚泡囊肿”,与文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相呼应,可见徐老师火眼金睛,将其“削去”的必要;把删改后精华内容比喻为“筋骨”,使得文章“虎虎有生气”,表现了徐老师才华素养和教学水平之高,对学生认真负责,这种删繁就简的作文态度对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表达其对老师的感激、敬慕之情。
3. 本段作者先从时间 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将近五十年了”,可见怀念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记得如此清晰,足见怀想之深;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文末的'怅惘敬慕'直抒胸臆,'怅惘'是因为一直'未能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慕'是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
4. 本文的语言亦庄亦谐。在前文描写国文老师外在形象时,语言夸张幽默,如写其“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吸溜鼻涕时“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又如国文老师骂人马处“警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一位极富个性的国文老师形象;在后文作者回忆了先生选辑教材、课上朗读及修改作文的事情,语言凝重庄严,对先生满怀怅惘敬慕之意。
篇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有删改)
1.
1、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的内容 | 当时的印象或受益之处 |
相貌神态、上课发怒 | 1 |
2 | 提高了我对国文的兴趣 |
3 | 让我的作文硬朗挺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40字)
参考答案:
1.①凶 ②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读 ③修改作文
2.“怅惘”的内容: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
“敬慕”的内容:徐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负责。
3.答案示例1: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写的生动而令人难忘的。
答案示例2: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意对即可)
篇4:怀念一位国文老师阅读及答案参考
怀念一位国文老师阅读及答案参考
多少年了,我一直难忘我的文学启蒙老师。那是我在通师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时的1948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他向同学们问好之后,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峰”的名字:胡风、雪峰、田秀峰。正当同学们不解其意的时候,他直白地告诉同学:“胡风、冯雪峰的大名,你们一定听说过——我就是尾随其后的田秀峰。”我明白了,他是用“峰”与“风”的谐音,幽默地介绍他自己。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如此公开张扬个性的老师,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但就是这位不拘小节的老师,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从文之路。记得,这位田秀峰老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从来不出题目,而是让我们自由命题。他的理论依据是:同学们来自不同的生活领域,个性又各自相异,都在一个命题下行文,难以发现人才。全班的同学对这位老师,充满了好奇。有人说他在标新立异,还有的同学则反串了“峰”与“风”的谐音之策,将“吾师”叫成“巫师”——给他起了个巫师的绰号。弦外之音,意在针砭田秀峰老师离开国文教学的常规。
当时,语文的通称为国文。学生们虽然已经不再穿长袍马褂,但思想还处于绝对的封闭状态。我内心则对这位老师十分欣赏,尤其是那天,我在他的书架上有了发现,一本题为《一串念珠》的书皮上,印有田秀峰的名字。对我说来,这个发现引起的震撼,无异于一声雷鸣,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里,这是第一次看见有个人著作出版的国文老师。尽管那本书开本很小,书页也不太厚,但还是激起我对这位老师的崇敬。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他兴冲冲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我那篇补交上去的作文。记得,那篇作文题为《青青的河边》,是记载我们几个同学,星期天去通县西门外一个叫小闸的水塘去玩水的趣事。其中一个家在白洋淀、名叫陈景文的同学,是个水中超人,在游泳比赛中如水中蛟龙,把所有参加游泳比赛的同学,远远地甩在了后边。在文章中,我把他誉之为《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更有意思的是,田老师在朗读我的作文时,全然没有了老师之尊,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停步凝思;犹如一个大顽童,在与全班的同学嬉戏。此举,顿时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同学们有的笑,有的叫——唯有我的心跳如同擂鼓,因为此时此刻,同学们的目光都抛向了我——从小学到初中,虽然作文课也曾受到过老师的表扬,但没有被老师朗读过。多少年后,我感知从那一刻起,已然决定了我一生从文的归宿,因为我的文学潜能,在这一刻被田老师激活了,并得到了他的认可。
第二件难以忘却的事情,还是源于作文。有一次在自由命题的作文时,我写了一篇题为《桃花盛开的时候》的作文。文中叙述了我童年时,与山村的小伙伴在遍山的桃花丛林中,叠垒石塔的悲怆记忆:一个绰号叫 “小马驹子”的童年伙伴,是我们中间的头头,他不仅臂力过人,还曾有过骑在一匹没有马鞍的马,驰骋过家乡的北山,到山后一个村镇去看皮影戏的纪录。可是当我们用石头垒起一个个石塔后,悲剧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他脖子上长了一个疔疮,没过三天他就与世长辞了。他走了之后,让这个小小山村失去了宁静。有的乡亲说:他不该在山巅上垒塔,让山神背上驮着它,山神恼火了……有的乡亲说:那石塔正好对着他的家宅,冒犯了地下神灵,阴气便顺着地下中轴线进了他的家……我年纪小,心中没有那么多迷信传说,只是再看那满山桃花时,感到那些艳丽的花瓣如同浸染了血浆……我之所以写出这样一篇作文,全然因为通师附中院内盛开的桃花,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一段回忆。
田秀峰老师看了我这篇作文后,没有像上次那样在班上进行通读,而是拿着我的作文去找了我的家叔从陆人去了。家叔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曾在当时的天津《大公报》冯至主编的副刊上,发表过模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之诗作,此时家叔在通师任教导主任之职。当天,我叔叔便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并把我写的作文从抽屉里拿了出来,问我说:
“这真是你写的吗?”
我答:“叔叔,你该知道咱们村‘小马驹子’这个人呢!”
“他真的死了?”
“长疔毒死了!”
家叔告诉我:“这篇作文是田老师送来的。他认知你身上蕴藏着有待生发的文学细胞,我看了你的作文之后,也认同他的意见。你以后要多多向田老师请教,他是个有见识的国文老师。”
从此,田秀峰老师的宿舍成了我常去的地方。他一边用拳头敲击着木桌,一边激励我要多读多写多投稿。他说他虽然不是算命的先生,但他能管窥到我的未来,有可能是与文学结缘的人生。尽管这位老师难与胡风、雪峰相比,但他那百无禁忌、心口如一的个性,还是在我少年时播下了行文的种子和做人的罗盘。可惜,他只执教了我们一年国文课,就被调往天津去任教了。一年之后,我也来到北京师范学校求学,并于两年之后的1951年在报刊上发表了处女作。所以,我对这位老师给我的文学初步加薪助燃之情,一直牢记于心。
十分巧合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有一次我接受报纸记者的采访时,曾提到了这段往事。不曾料想到的是,这篇记者的报道被一个认识田秀峰老师的人看到,将报纸转给了田老师。他通过报纸给我写来一封长信,除了与我叙说别情之外,还用他年轻时任教师时的幽默,在信中问我:“我能算上个识别千里马的当代伯乐吗?”我给他任教的天津财经学院复信说:“田老师,您是一个杰出的教师,凡是好的老师,都是识马的伯乐;但您在我眼里,是伯乐中的伯乐,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不是千里马,而是一条只会拉车的笨马,您把一匹‘笨’马,调教成一匹‘奔’马,不是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吗?!”
适逢教师节到来,写此文,向催生我文学起步的老师,表达一片真挚的感怀之情。一个优异的教师,除了教人丰腴的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天职,那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素质和潜能。
(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谐音( ) (2)绰号( ) (3)归宿( ) (4)驰骋( )
19.文章第二段中的“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如此公开张扬个性的.老师,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但就是这位不拘小节的老师,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从文之路”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4分)
更有意思的是,田老师在朗读我的作文时,全然没有了老师之尊,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停步凝思;犹如一个大顽童,在与全班的同学戏。
21.阅读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田老师所做的“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的两件事。(4分)
22. 人们常以桃花比喻美好的事物,比如少女的脸颊。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却以“再看那满山桃花时,感到那些艳丽的花瓣如同浸染了血浆”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原因是什么?(3分)
23.田老师是作者一直难以忘怀的文学启蒙老师,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24. 通读全文后,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一个优异的教师,除了教人丰腴的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天职,那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素质和潜能”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8.(1)xié (2)chu (3)sù (4)chěng(2分)
19.围绕“本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老师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引出下文田老师在文学上指导、鼓励我的情节”回答。(4分)
20.围绕“本句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老师沉浸在“我”的作文中,声情并茂地朗读我的作文时的样子,表现出了老师对我作文的欣赏,以及老师上课时的投入”回答即可。(4分)
21.围绕“他曾在课堂上朗读我的作文,使我感到自豪喜悦;他认定我是一个有文学天赋的孩子,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回答即可。(4分)
22.围绕“桃花盛开的情景使我联想到一个童年伙伴的死亡,我们曾在桃花丛林中叠垒石塔,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在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所以见到桃花艳丽的花瓣,就想到了童年的伙伴,表达了对伙伴的怀念之情”回答,意思对即可。(3分)
23.围绕“从田老师的自我介绍可见他的幽默风趣;作文课上让学生自由命题,可见田老师教学方法独特;从题为《一串念珠》的书皮上,印有田老师的名字,可见田老师有真才实学;从当堂朗读‘我’的作文,并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看出他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并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等方面回答出两点即可。(4分)
24.围绕“优异的教师不仅能教书更要有善于发现学生的素质和潜能;赞美了田老师的人格魅力,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回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
篇5: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有删改)
1. 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填写表格。回忆的内容当时的印象或受益之处相貌神态、上课发怒①②提高了我对国文的兴趣③让我的作文硬朗挺拔
2.阅读划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怅惘敬慕”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凶 ②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读 ③修改作文
2.“怅惘”的内容: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
“敬慕”的内容:徐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负责。
3.答案示例1: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写的生动而令人难忘的。
答案示例2: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意对即可)
篇6:阅读《我的老师》附答案
阅读《我的老师》(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谢生命
①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阴道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
②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③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④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我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飘去。我看见它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⑤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平平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阴,而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⑥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⑦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⑧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不要绝望。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平命运勇敢的蔑视和挑战啊。
1.结合下文内容,简要概括第③段中“我完全被震撼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④段“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中“希冀的梦幻”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回答作者从杨絮纷飞飘落的景象中所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体感悟文章内容,按要求答题。
(1)纵观全文,杨絮纷飞飘落的景象引起作者对杨絮方式的惊叹,进而引发出对的思考,提出浓缩的人生感悟的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简要阐述我们应当如何感谢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你对文章感悟最深之处,并说明理由。(不超过7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絮为播种生命而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或: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2.人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或:播种生命或: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
3.例:我们应该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4.(l)播种生命生命意识(生命现象)(2)其一,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悲观,不绝望。其二,要勇敢地蔑视和挑战不公平的命运。
5.“略”。(理由充分即可。)
篇7:语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语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5. 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回忆的内容 当时的印象或受益之处相貌神态、上课发怒①②提高了我对国文的兴趣③让我的作文硬朗挺拔
16.阅读划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怅惘敬慕”的内容。(4分)
“怅惘”的内容:①_____
“敬慕”的内容:②____
17.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40字)(7分)
答: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答案示例:①凶 ②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读 ③修改作文
评分标准:共4分。①1分;②2分,2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③1分。
16.答案示例:“怅惘”的内容: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
“敬慕”的内容:徐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负责。
评分标准:共4分。共2个内容,每个内容2分。“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1分,“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1分。“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或“教学风格独到”1分,“对学生负责”1分。(“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如果答成“自己选辑教材、朗读有意思、批改作文独到”得1分。少一点不得分。)
17.答案示例1: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写的生动而令人难忘的。
答案示例2: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
评分标准:共7分。写法2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人物特点2分,语言表达1分(超过140字扣1分)。
篇8: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写的是梁实秋在清华学校读书时的一位国文老师。他学识渊博,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都很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不拘小节的“老学究”的形象。文章一开头就写他吸溜着的鼻涕和脏兮兮的大褂,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科举出身,和很多有名的作家有交情,可见他学术成就之高。只可惜清华当时并不重视中文课程,学生大都对他也是爱搭不理,纵然他一肚子的能耐也没处使,一定很郁闷吧。我又一次为我们曾经的崇洋媚外而哀叹。不过想来我们对不用考试的美术音乐的老师不也这样吗,上课写作业吃东西看小说,老师看着大概很难受吧,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还有一点给我留下很省印象的是他给梁实秋批作文的情节。几千字被大墨杠子刷得所剩无几,固然心里委屈,不过这样一来糟粕全无,留下的都是精华,文章变得虎虎有生气了。有这样的文学功力实在让人敬佩。
读着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的《藤野先生》。那也是一位认真负责,有真才实学的好老师。看来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令他难忘的好老师啊。
古之学者必有师,不论是鲁迅还是梁实秋,他们都是怀着一颗敬佩尊重的心去欣赏看待他们的恩师,深受他们人格的影响,并带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现在有些人的榜样太遥远,都是些歌星球星之类,疏不知我们身边的老是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
篇9:我的国文老师 梁实秋
作者: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练习题
15. 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回忆的内容 | 当时的印象或受益之处 |
相貌神态、上课发怒 | ① |
② | 提高了我对国文的兴趣 |
③ | 让我的作文硬朗挺拔 |
16.阅读划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怅惘敬慕”的内容。(4分)
“怅惘”的内容:①_____ “敬慕”的内容:②____
17.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40字)(7分)
参考答案:
15.答案示例:①凶 ②自己…点此查看完整答案一(答案页第五页)…忘的。
答案示例2:
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
评分标准:共7分。写法2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人物特点2分,语言表达1分(超过140字扣1分)。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鉴赏】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则凄清细腻、缠绵动人;思乡则深沉浓郁、感人至深;写景则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叙事则娓娓道来、不流于俗……总之,梁实秋的散文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读来让你爱不释手。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
全文共12自然小节,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脑袋“有棱有角”,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这一副尊容作者概之以“古怪”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行为习惯,“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这样一些习惯性动作,描写细腻,个性鲜明,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梁实秋文风的谐趣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徐先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喜欢骂人,作者连用四个小节写了徐先生的“骂人”。
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
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
本文写作特点:
一、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二、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
三、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 “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 “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篇10:《我最好的老师》散文阅读附答案
《我最好的老师》散文阅读(附答案)
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接受他的挑战。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去思考和论证。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最好的老师》)
1.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1)从文中我们知道怀森先生是教_____学科的。
A.科学
B.品德
(2)从文中我们还知道“我们” 怀特森先生________。
A.不信任
B.很敬重
2.你觉得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A
(2)A
2.我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用独特、巧妙的方法教会学生求真务实,更让我们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意思对即可)
★ 忆读书阅读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附答案(推荐10篇)】相关文章:
高一作文幸福的人2023-01-21
季羡林大师的故事2024-02-03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原文阅读2022-11-28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2022-11-29
幸福的人作文300字2023-05-03
《背影》阅读理解答案2022-10-09
叶圣陶在四川阅读理解及解析答案2023-06-06
窃读记名师教学设计2023-11-09
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与南宋以后中国社会历史变迁2022-10-21
从地震波到预警阅读答案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