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共12篇)由网友“The9–张元英”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
【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暮:晚,为时已晚 ②何:为什么 ③少:年轻时 ④阳:阳光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 ,文中“何不炳烛”所蕴涵的比喻意义是 。
答:学习的重要性 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篇2:《炳烛而学》阅读答案
炳烛而学(13分)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烛:光明,显著。⑥为人臣:做臣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臣闻之( )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 ) ④善哉( )
小题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小题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听说②好像 ③怎么,哪里 ④ 好
小题2:B
小题3:①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②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小题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小题1:
试题分析:这几个字词皆是一词多义,要从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之”为“的'”,所以是B。A句中的“之”在主谓之间,无义(古文的语言习惯);C句中的“之”是代词“这”(这件事);D句中的“之”是代词“它”,代“足”。
小题3:
试题分析:“年”“暮”“安”“戏”四个字词要理解准确。第二句的语气要译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如日出之阳”“如日中之光”“如炳烛之明”三个比喻中都有了“光明”之物,意为“希望”,意为何时读书学习都是有希望的。
篇3:炳烛而学文言文阅读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
【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暮:晚,为时已晚 ②何:为什么 ③少:年轻时 ④阳:阳光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 ,文中何不炳烛所蕴涵的比喻意义是 。
答:学习的重要性 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篇4:炳烛夜读 阅读答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C
2.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篇5:炳烛而学文言文阅读练习
炳烛而学文言文阅读练习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启示】
只要想学,任何时候都不算晚,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篇6:炳烛而学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炳烛而学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
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迟、晚
②怎么敢
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
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篇7:炳烛而学原文及翻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篇8:炳烛而学原文及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2)师旷:晋国的乐师。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3)欲:想要。
(4)暮:晚,迟。
(5)何:为什么。
(6)炳烛:燃烛照明。炳,<动词>点燃。
(7)乎:呢。
(8)安有:哪有。
(9)为人臣:做臣子的。
(10)戏:戏弄。
(11)盲臣:师旷是一位盲乐师,故自称“盲臣”。
(12)安敢:怎敢。
(13)闻:听说。
(14)少:少年(年轻时)。
(15)好:努力。
(16)阳:阳光。
(17)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8)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炳:点燃。
(19)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孰与:与……比哪一个……。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20)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
篇9:《孙权劝学》《炳烛之明》比较阅读及答案
《孙权劝学》《炳烛之明》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1)到了……的时候 (2)迟、晚。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
1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
13.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评分标准:(2分)
篇10:一日一练炳烛而学中考课外文言文
一日一练炳烛而学中考课外文言文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篇11:炳烛夜读和孙权劝学课后阅读
炳烛夜读和孙权劝学课后阅读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yin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
1.C
2.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篇12:心烛 阅读答案
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却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恰是那些明眼人。
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他们都不是盲人。
盲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到目的地。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里清明。
当别人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栏杆和电柱。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写在眉头上时,就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然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起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的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为之烦恼,此时很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上,它静静地和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而在休息的时候,心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竞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中,在大雨里,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但即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如果他们有祸,恐怕老天爷都不忍。更主要的是,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车更注意车,他们更谨慎。
从古至今,其实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如果明日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教师。
1.“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含蓄地指出了明眼人哪些生活态度。
★ 课外文言文阅读
★ 短文两篇翻译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共12篇)】相关文章:
《苦昼短》唐诗鉴赏2023-02-25
十个小学生必知的成语故事2023-02-24
日喻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2023-11-05
《日喻说 苏轼》阅读答参考案附翻译2023-11-08
梁衡《节的联想》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12-14
《凿壁偷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2022-09-27
盲人识日的寓言故事2022-04-29
日喻文言文课文翻译2023-05-22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3-08-11
《凿壁偷光》阅读答案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