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垢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3-03-13 07:37:5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张无垢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11篇)由网友“三月九日”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张无垢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无垢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张无垢勤学阅读答案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③洎(jì):等到。④趺(fū):脚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①辄执书立窗下 ②就明而读 ③如是者十四年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小题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3分)①总是(解为“就” 可给分) ②光,光亮 ③这

【小题1】(3分)双脚踏出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至今)还保留着。

【小题1】(2分)围绕“学习要勤奋”来谈即可。

篇2:张无垢勤学阅读答案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洎北归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下列的句子。 www.

①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译文:

②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参考答案: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拿③等到④这 2. .①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② 双脚踏出的痕迹到现在还隐约可见。 3.A 4.略

篇3:张无垢勤学文言文专项练习

张无垢勤学文言文专项练习

张无垢勤学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篇4:张无垢勤学原文及翻译

张无垢勤学原文及翻译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篇5: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阅读练习题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B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

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篇6:张无垢谪横浦阅读附答案

张无垢谪横浦阅读附答案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①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①:【fū】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张无垢谪横浦 ( )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

③就明而读 ( ) ④如是者十四年( )

【小题2】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小题3】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如是者十四年

B.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寝室有短窗

【小题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2分)

答案

【小题1】①降职远调贬官 ②拿着 ③光,光亮 ④这

【小题2】译文: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小题3】( A )

【小题4】李密挂角、程门立雪,头悬梁椎刺股。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大致了解短文的意思,在语境中理解字词义。注意词义的'变化,如“明”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光亮”的意思。

【小题2】把关键词解释准确,再梳通句子。“趺”:脚;“迹”:踏出的痕迹。

【小题3】A项两句“是”都是“这”,而B项中的“其”一为加强语气,一为代词“他“。

【小题4】所选之例一定要围绕“勤奋”这个主题,简单叙述。

考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知识联想。

点评:本阅读简单易答,基本上考查了学生阅读古文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第四题稍微在提高一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陈述则更好,同时考查学生的知识联想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篇7:《匡衡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匡衡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4分)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小题2:语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小题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佣作:雇佣 资:借 大学:大学问家。

小题1:D

小题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小题1:试题分析:逮,今义为“逮捕”;古义为“到、及”。资,今义为“资本”,古义有“借”的意思。大学,今义为“高等学府”;古义为“大的学问家”。

小题1:试题分析:“资给以书”中“以”是“把……”的意思。全句“就把书借给他”,“必以分人”出自《曹刿论战》,原句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这里的用法相同。所以,选D,A、用来;B、因为;C、凭借。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讲匡衡家庭贫穷,夜晚无烛读书,只好凿邻居家的墙,把邻居家的亮光引导到自己家里,好让自己继续读书。后来就演变成了“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这个成语,表层意思是借邻居家的光亮读书,实际上是形容一个人勤奋苦读的。

篇8:张籍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

答案:

8.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2分)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2分)

9. 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复恐”二字 ,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各3分)

1.张籍秋思阅读答案

2.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

3.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

4.丰碑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5.扬州郭猫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6.蒲柳人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7.珍珠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8.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9.南方的冬天_阅读练习及答案

10.课后练习《长江之歌》阅读答案

篇9:剃头张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剃头张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邵孤城

小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别人请他剃头图的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干净、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好看”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工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张,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小剃头张人活络,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独苗苗。手艺压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这天,剃头张刚把王铁匠的头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剌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人。剃头张取来一面镜子,中村满意地点点头,正要站起来,剃头张的一双手就搭到肩膀上,乍一使劲,疼得中村“哎哟”一声,刚想发怒,又忽觉从脚底下冒上来一股酸酸的.麻麻的感觉,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爽。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顿时烟消云散,中村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正享受着的时候,只听“啪”一声,剃头张什么时候已经解下围裙,正看着一脸不舍的中村,示意他已经好了。中村这才意犹未尽站起身准备开路,剃头张一把把他拉住,伸出手来。

“八格!”一名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把枪瞄准了剃头张。

“你的,哟西!”中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到剃头张手里。

剃头张从鬼子身上讨到一块大洋的新闻转眼就从村头传到了村尾,都传他好胆量的时候,他却把招牌挂到家门口,再也不出门揽生意了。这样过了一个月,地保找上了门,趁剃头张给拿捏的时候,地保悄悄说,“老张,人家中村长官看上你的手艺了啊!他托我给你传个话,问你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当差?这可是份美差啊!”

剃头张顿时停了下来:“你代我谢过中村长官的美意,我给乡野粗人剃惯了头,怕是服侍不了中村长官啊!”说完,自顾自收拾起剃具来。小剃头张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热络地一把勾住了正不知怎么下台的地保,一边就拉着他往外走。

剃头张惴惴不安地过了几天,鬼子那边却没一点动静。奇了怪了,剃头张正暗暗思量,一个熟客进门就嚷嚷起来:“老张,你儿子现在可不得了,成小鬼子身边的红人了啊!”剃头张一头雾水地问:“怎么回事?”一边就给客人围好围裙。“你还不知道?鬼子这两天清乡,你儿子立下大功了,游击队那几个据点全给抄了。好在游击队机敏,好像预先也得到了消息,提前就撤离了。小鬼子扑了个空啊!”剃头张这才恍然大悟。送走客人,剃头张匆匆下了门板提前打了烊。

清乡越来越猖獗,风声越来越紧,外面都在传,游击队已经被包围进了芦苇荡里了,鬼子兵即将要展开对芦苇荡的大搜捕。剃头张托地保给小剃头张捎个话,让他务必回家一趟。

穿着日本军装的小剃头张回家了,剃头张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自己的儿子。他冷冷打量着小剃头张:“你这一向可好?”

“好啊,挺好啊!”小剃头张打着哈哈。

剃头张叹了口气:“你不是一直想学八音刀吗?我今天就传了你吧!”

剃头张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剃刀,在荡刀片上细细打磨着。“这就是八音刀?”小剃头张好奇地问。

“八音刀不是一把刀,是一种刀功!你坐下,我演示给你看!”话说着,剃刀已经在小剃头张耳廓上着落,化作“沙”一声响,“这是雨声!”刀尖到了耳坠,稍停片刻--“唰”一声,“这是风声!”刀刃循循向上,带出一轮“悉”声,“这是穿衣声!”突然飞刀至耳丁,左右连刮发出“吱、呀”声,“这是开门声!”刀尖猛翻入内耳轮,旋、旋、又旋--“哐、碰、嗡”三声盘旋而过,“这是鸡飞狗跳声!”……小剃头张听着耳边八音响过,抑扬顿挫,一气呵成,人不由一震,顿时通体舒泰。

“你知道吗,八音刀又叫送别刀,那是专门给临终的人用的刀功,让那些即将离世的人再次回味人生那些最平凡的况味。这些年,为了给其他的剃头匠人留口饭吃,我立下规矩不再剃送终头,三十年了啊,这还是第一次!”还没等小剃头张会过意来,剃头张手中的剃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向小剃头张的喉间……

小剃头张三魂已散,六魄未去,他死死握紧了剃头张的手:“父亲,快去告诉开茶馆的阿庆嫂,就说鬼子今晚要扫荡……!”(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家邵孤城善于吸纳传统营养,锻造人文精神。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目的是让人咀嚼隐晦岁月的苦涩。

B.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剃头张高超的技艺,既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C.剃头张为中村剃头并从他那讨到一块大洋,说明他对敌人的侵略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与后文形成对比。

D.剃头张为了祖国的利益而误杀了自己的儿子,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爱国不屈的精神和保卫祖国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E.小说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剃头张误杀了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儿子,这一悲剧的情节,深深震撼了人们。

(2)简要分析剃头张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

(3)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但由于伏笔的运用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用了哪些伏笔。(6分)

答:

(4)这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八音刀”,你更喜欢哪个篇名?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答:

答案:

(1)DE [A项对小说目的的概括不全面,塑造人物以及表现战争的复杂残酷也是小说创作的目的。B项开篇没有细节描写。C项说明他在日本人面前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有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

(2)①剃头张是一个技艺精湛且具有爱国思想的剃头匠,勤劳能干,手艺高超;②为了不抢别的剃头匠的生意,不随便展示八音刀,说明他善良,为别人着想;③地保请他去给中村剃头,优厚的待遇没有让剃头张动心,说明他坚贞爱国,有气节,有不为利益所动的浩然正气;④知道自己儿子“背叛”国家之后想要了结儿子说明他热爱国家,崇尚正义,敢于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利益,爱憎分明。

(3)①小说介绍小剃头张人活络,朋友广,这是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条件。②在父亲拒绝为中村剃头时,主动承担这个工作,为获得情报提供可能性。③敌人扫荡游击队据点,游击队提前得到消息的情节,暗示了小剃头张为游击队提供了情报。

(4)(示例一)“剃头张”

①“剃头张”点出小说主人公及主人公身份。②小说情节全都围绕“剃头张”展开。③“剃头张”身上表现出的朴素的爱国情怀是小说的主旨。④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普通百姓的视角来揭示主题。

(示例二)八音刀

①八音刀是剃头张的绝技,代表着剃头张精湛的剃头技艺。②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以“八音刀”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末八音刀的传授将情节推向高潮,也蕴含文章主题。④巧妙呼应了开头他不肯轻易把八音刀传人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篇10:文言文《张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文言文《张祖传》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渣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译: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

译:

参考答案:

1.A

【试题解析】从语法角度看,A、B、C三个选项都是动词搭配名词或者代词,D项是个副词搭配动词,从语法角度看都是正确的,因而要从语意角度进行判断。从语意角度看,A项的捆绑显然与现代汉语类似,回文定位会发现绳吏之法尤峻并不是将官吏捆绑,朝廷不可能立法捆绑官员,而应该是规范、约束的意思,答案选A。

2. D

【试题解析】组合选择题要把握两个限定条件(主语和内容)和一个范围条件(段落位置)。本题中,两个限定条件是主语和内容,即题目中的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主语张祖和内容尽职尽责。尽职尽责的内容从文章的第三段,也就是张祖开始担任官职之后才出现的一个品质特色;范围条件很容易判断,位于一、二两段的选项都不涉及尽职尽责。

3. A

【试题解析】文言文的文意理解题是考查考生的细心程度,因为在人物传记中的文意理解题考查的都是翻译细节出错,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按照选项A、B、C、D的顺序回文定位时,做到以逗号为断句进行逐字翻译对照。比较容易出错的是人物名称(张冠李戴)、人物态度(态度相反)、将欲等词语的翻译(还未做的事情,选项中翻译为已做)等。A.第一个逗号前的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翻译错误,对应的原文是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也就是有人邀请张祖斩除大拇指来免除兵役,张祖犹豫不决,就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法律是可以逃避,斩掉的手指却再也长不出来了,为什么要斩去它呢?于是避开了这件事情没有做,张祖并没有真的.斩去手指,由此可见,该项错误。

4. (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试题解析】(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1)辈辱各1分,判断句式1分;(2) 添 诏各1分,判断句式1分。

【参考译文】:

张祖,字彥宗,以字为名被世人所知。十三岁时,父亲、祖父相继去世,独自侍养母亲一起居住。

洪武元年,闽中的法令严酷,约束官吏的法令尤甚。有害怕被征召劳役的人来约张祖一起斩断右手大拇指来免除劳役。张祖疑虑拿不定主意,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逃避,手指斩断后就不能再连上,何不逃离呢?于是逃跑藏匿起来。不久,斩断指头的事被发现,诏令逮捕发配去戍边。犯罪的人说张祖开始与自己相约这样做的。追捕张祖很久没有抓到。正赶上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就回来了。家中一无所有,以至于变成马厩牛圈,毁木斗桶做薪柴。张祖想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振兴门户,于是决心学习儒学。这时,皇帝下诏有八顷田以上的人家,选出一个儿子或孙子为小吏。县里文书送到(征如张祖),张祖拒不接受,手拿经书愤愤的说:我是做小吏的人吗?县令报告了按察司,按察司再发文让张祖前去,张祖像县里一样坚决不接受。使者仔细地看了看顾他,说: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于是带他一起离开了。

张祖已经通晓儒学,又明晓九章算法。当时正推行方田均税法,就把这件事交付给他。文书满几案,张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分类梳理、安排、谋划,事情做的有条有理、有据可查。

建文帝时,张祖为吏部小吏。不长时间,云南布政史张公紞被召入为吏部尚书,于是下属官吏很多都更换了,唯独说张祖办事老城、守法度而没有更换。当时建文皇帝正与方孝孺等人讲求古法治国,治理国家的事很多都改变了太祖的旧制度,变法章奏每天都传到吏部。张祖暗中对张公紞说:高皇帝起于平民,据有天下,创立新法制度,规模很大。治理国家应追求实效。现在法制已定,每天都有变更,未必胜于旧法,只给有不同意见的人提供借口,何必这么急着改变呢? 张公紞认为他说的很对,但因群议太盛,没有采用。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张公紞说:没有比张祖(再合适的)。授张祖为留守知事。

等到靖难之师渡江成功后,张祖做安吉县丞。张公紞被解除职务自杀,尸体抬回家,属吏没有敢去探视的,只有张祖前往帮助料理丧事。出殡完毕,哭着祭奠后离开,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安吉多山,向来多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不能如实上报,收上的财赋很少。张祖到任后,清廉勤勉自守,尊敬礼待贤士大夫,与他们协商探讨,在职九年,稽查核实财赋,修筑池鱼之殃堤坝,不可胜数。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的令他们登记户籍交税,免其罪过,声名卓著远扬,因考核等级最高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上任行经吴桥时去世,只有一个儿子扶丧归家。

篇11:司马光勤学阅读答案

司马光勤学阅读答案

司马光勤学阅读答案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尝:曾经; (2)为:担任; (3)若:如; (4)既:已经;

(5)俟:等到; (6)已:停止; (7)及:等到; (8)或:有时

2.翻译:

(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发奋苦读勤学,咏其文,思其义,于是所得多矣。

贾逵勤学原文及翻译

《前辈勤学》测试题附答案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的训练

勤训轮换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

宿命高考满分作文

初三学生中考发言稿

初三中考动员会校长发言稿

初三年级中考动员会校长的发言稿

初三学生中考作文

《张无垢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无垢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张无垢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11篇)】相关文章:

高三诗歌2022-09-29

初三中考动员会发言稿2022-05-07

读《中国通史故事》有感2023-02-25

励志故事2023-07-19

降低快乐的标准励志故事2023-07-02

王安石与佛教2024-05-04

初三学生中考动员会教师发言稿2022-04-30

经典励志故事:福特的人才观2022-11-26

高三,没有归程的涂鸦作文2024-05-06

九上历史教学总结2023-10-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