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10-26 07:47:33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9篇)由网友“下一步”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①?

注 ①风尘:指社会**。此句意为在**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分)

答: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 “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

参考答案

⑴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即可)

⑵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篇2:《送李端》阅读答案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分)

答: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

18.⑴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即可)⑵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7.诗人以一个“ ”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2分)

8. 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悲 掩泪 (2分)

8. 诗人写故乡衰草遍地,寒云笼罩、暮雪纷飞,渲染了送别时苍凉萧瑟的环境氛围,烘托对友人伴寒云而去以及在乱世之中后会无期的悲伤之情。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景致相融合,更增添感伤悲凉之情。(3分)

8.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寒云”“暮雪”,写环境的.阴冷,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凄冷悲伤之情;(2分)

②烘托,“寒云”伴着友人而去,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凉心境;“暮雪”伴着诗人而归,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后回家时的孤独悲伤之感。(3分)

9. 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篇3:《送李端》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李端》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词语解释】

故关:故乡。

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

相向:相对。

风尘:纷乱的世境。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2)这首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4分)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1分)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揭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余波不尽,耐人寻味。(3分)

(2)(4分)这首诗的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1分)“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加上人生“多难”,知音绝少(“识君迟”),(1分)诗人感叹的就不只是个人身世的飘零,而更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和人们**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揭示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已超越了写一般的离别之情,感情沉郁。(2分)

3、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基调的评价。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古多情伤离别,本诗以“悲”字统领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联第二句直言离别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颔联描写了一幅严寒送别图,淡雅中有几分沉郁,暗含其“悲”;颈联回忆往事身世,更见其“悲”;尾联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参考答案:

同意。(第一小问)本诗以一个“悲”字统领全文: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寒云”“暮雪”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难求,刚遇知己,却又要别离,能无悲乎!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具体分析)总之,全诗将惜别、孤寂、感时伤怀复杂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悲凉。(总述)

4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写了怎样的环境?(6分)

5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5分)

参考答案:

4.(6分)自然物象有衰草、寒云、暮雪。(3分)荒凉、寒冷、白雪茫茫。(3分)

5.(5分)社会**,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2分)为不幸身世而伤感,为“识君迟”而深感遗憾,为别离而痛苦难受。(3分)

二:

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6分)

2.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悲”为其关键。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是如何体现的。(5分)

3.诗歌前四句营造了具有怎样特点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5分)

试题答案:

1.(6分)故人渐行渐远,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留在旷野的只剩下自己,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我迈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3分)诗人描写的是一幅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1分)并于此表达出与友人告别时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2分)

2.(5分)首联交待送别时的环境,枯草寒风,友人别离,“悲”油然而生(同时由此确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起到提挈全篇的作用);(1分)颔联写送别的情景,紧扣“悲”字,“寒云”“暮雪”尤其渲染了悲情;(1分)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表现了诗人深藏内心的身世之“悲”(与前面的惜别、伤怀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的高潮);(1分)尾联写到别离本不胜伤怀,想到身处战乱,与友人后会无期,“悲”更不自胜,以“悲”作结;(1分)全诗以“悲”流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1分)

3.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苍凉萧瑟的意境(2分)。诗人送别友人时,故乡衰草遍地、四野苍茫、寒云笼罩、暮雪纷飞,这些景象都给人以苍凉萧瑟之感(3分)。

三:

(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

(3)诗人“掩泪空相向”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4)试简析“少孤为客 早,多难识君迟”一句中“早”“迟”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5)试分析首联中“悲”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阴冷,凄清。悲凉,孤寂。

别时“寒云”“暮雪”,景物阴冷,凄清。友人伴寒云而去,诗人踏暮雪而归,心情悲凉,孤寂。意思相近即可。

(2)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

答出一点得1 分,“孤”答为孤儿亦可。

(3)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空”意为徒然,徒然伤悲1 分,相见无期1 分。意思对即可。

(4)“早”说明诗人人生少孤很是不幸,又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迟”字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之感融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感情的高潮。此二字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增强了悲凉回荡之感。

(5)“悲”字是全诗的线索。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以“衰草”落笔,凄凉的景象充满悲凉的意味;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寒云”二字下笔沉重,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心境;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少孤”“多难”仍紧扣一个悲字;第四联收束全诗,“掩泪”“风尘”仍归结到“悲”字上。

四:

【1】试赏析颔联“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之境。(3分)

【2】“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联系全诗分析诗人之“悲”。(4分)

参考答案

【1】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紧扣“悲”字。写友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去,阴云密布,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诗人驻足目送,归来时已是暮雪霏霏。(1分)渲染出无限阴冷凄凉的环境气氛。(1分)烘托主客别离时依依惜别时的悲凉之情。(1分)

【2】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感伤;②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③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挟持了作者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哀伤;④社会**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了因社会动荡,与有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五:

1.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2. 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3.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寒云”“暮雪”,写环境的阴冷,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凄冷悲伤之情;(2分)

②烘托,“寒云”伴着友人而去,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凉心境;“暮雪”伴着诗人而归,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后回家时的孤独悲伤之感。(3分)

2. 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3. (1)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烘托),借“哀草遍地的故园”“伸向寒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悲伤。

(2)颈联和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依依不舍的神情。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和人们**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E.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D(C应为感叹自己,3分D“委婉含蓄”错,应为“直率明白”,2分)

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表达能力。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赏析: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篇4:闲情李端阅读答案

闲情李端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

①芸:作者的妻子陈芸。 ②盍:何不。 ③踯躅zhí zhú: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案头瓶花不绝 ②觅螳螂蝉蝶之属

③不亦善乎 ④如其法行之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② 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 )

②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 )

③ 从本文中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 ( )

参考答案:

9、(1)断; 类; 好; 做

(2)①虫子跳跃而不受控制,哪里能够模仿(画中的草虫之法)呢?

②虫子有的抱着花梗,有的踩在叶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样。

(3)√ × √

篇5:唐诗《送李端》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送李端》唐诗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象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现在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现在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何时才能相会呢?“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篇6:《送李端》阅读赏析

《送李端》阅读赏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①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

(1)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2)颈联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请简要分析。 (4分)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诗中夹杂了诗人多年漂泊之苦、朋友惜别之悲和与朋友相识甚晚之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写得悲凄感人。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写送别的环境氛围。时令已经是隆冬之际,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让人心中悲凉。诗人和朋友在这个萧瑟的季节里即将分别,心情更加悲伤。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直抒诗人惜别时的'悲伤心情,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首联这两句话为整首诗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这两句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天空浓云密布,天幕低垂,低沉阴郁,远望那条路,一直伸向远方,好像生出了寒云之外。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前路遥远,前路茫茫,这句满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不舍之情。朋友终于走远,只有诗人还静静地立在空旷的原野间,这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寂之情。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这里的人归照应了的第一联的路出,暮雪照应了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两联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一幅萧条凄凉的隆冬送友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和世事变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心中愁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想到了艰难往事,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诗人少孤,加上社会**,过早地离开家乡,浪际天涯,知音难觅。这两句不仅是诗人表达了自己身世凄苦的悲伤,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战乱给广大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在这个多难动荡的年代遇到知音,着实难得,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这句话将惜别、感世伤怀等种种复杂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使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达到了高潮,悲哀之情回荡不绝。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颈联这两句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最后两句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经历了悲伤的送别一幕,回忆过了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就更加觉得朋友的可贵,便更加不舍得朋友的别离。于是,诗人回首遥望朋友远去的方向,不禁泪流。掩面而哭是前面几联,诗人或惜别,或追伤往事而产生的所有悲凉心情的爆发。但是朋友已经走远,望不到了,哭泣也是徒然。空字表现了诗人凄凉而又茫然的心境。于是,诗人寄希望于下次见面,希望下次早点见面,但世事纷乱,风尘扰攘,社会动荡不安,不知何时才能相会。这一问,可以引发读者的遐想。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这个结尾既自然而又回味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精选了离别时的环境,使情景交融,渲染了悲情,同时,诗人没有停留在送别这个场景,又将笔触拉回到了历史长河中,将自己的离乱之苦融入了离别悲情中,这种悲情又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深化了主题。悲情从空间和时间上不断蔓延,整首诗的感情变得厚重而深沉,真挚哀婉,感人至深。

篇7:《送王昌龄》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王昌龄》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2分)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答案:

(二)(8分)

19.(2分)

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20.(6分)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篇8:卢纶——《送李端》

【年代】:唐

【作者】:卢纶——《送李端》

【内容】: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

李端:大历进士,后弃官归隐。

故关:古久的要塞。

堪悲:指不堪悲,悲伤得受不了。

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无父曰“孤”,无母曰“哀”,父母俱亡称“孤哀子”。

为客:他乡作游子。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朋友相交于流离患难之中,原本相见恨晚,却又要分别无期,其悲怆之情远过一般的离情。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篇9:《送李端》诗歌鉴赏

《送李端》诗歌鉴赏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

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

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

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

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送李端》阅读答案

送李端·故关衰草遍古诗翻译赏析

《送李端》的全诗翻译赏析

送耿处士,送耿处士贾岛,送耿处士的意思,送耿处士赏析

《送应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李端,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的意思,送

《送王昌龄》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王少府游河南,送王少府游河南李端,送王少府游河南的意思,送王少府游河南

塞上作,塞上作刘威,塞上作的意思,塞上作赏析

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教师中心稿)

《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9篇)】相关文章:

送李侍御过夏州,送李侍御过夏州姚合,送李侍御过夏州的意思,送李侍御过夏州2023-09-15

都亭驿送郭判官之幽州幕府,都亭驿送郭判官之幽州幕府李端,都亭驿送郭判官之2022-04-29

送李给事,送李给事赵嘏,送李给事的意思,送李给事赏析2022-04-30

送李侍郎赴常州,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的意思,送李侍郎赴常州2022-06-27

送李道士归南岳,送李道士归南岳张乔,送李道士归南岳的意思,送李道士归南岳2023-01-12

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方干,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的意思,送2024-04-11

送温况游蜀,送温况游蜀武元衡,送温况游蜀的意思,送温况游蜀赏析2023-07-17

送韩校书赴江西幕,送韩校书赴江西幕朱庆馀,送韩校书赴江西幕的意思,送韩校2024-02-08

送营城李少府,送营城李少府韩?,送营城李少府的意思,送营城李少府赏析2023-05-29

送宣城路录事的诗歌鉴赏2022-06-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