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深,字文深,河东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通用9篇)由网友“慕珩”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樊深,字文深,河东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樊深,字文深,河东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部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①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②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D.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答案:
10.B(3分)
11.D (3分)
【解析】乞骸骨也称赐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指游子企盼返故乡度晚年。
12.C (3分)
【解析】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然儒者推其博物。
13. (10分)
①(5分)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句意通顺3分,“延”译为“邀请”得1分,“更”译为“再次”得1分)
②(5分)(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句意通顺3分,“赡”译为“丰富”得1分,“讷”译为“不善于”、“不擅长”得1分。)
【译文】
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
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保周、叔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食之;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难,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
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事。
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
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2:《崔浩字伯深》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19 分)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该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该:尽、皆。②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③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④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⑤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⑥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⑦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稍迁著作郎中 稍:略微。
B. 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穷:困窘。
C. 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D. 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 纵:即使。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3 分)
①扬言伐姚,意或难测。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7.把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5 分)
(2)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5 分)
参考答案:
4.A(稍:不久)
5.D(①众臣之词③最好的解决方法⑤比喻取得的结果)
6.C(“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错)
7.(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左右”译为“身边的人”1分,“以”译为“因为”1分,“得罪”译为“有了罪名”或“获罪”1分,“莫”译为“没有谁”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2)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明元帝悔恨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补充主语1分,介词结构后置和被动句各1分,“恨”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召集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他的儿子姚泓还年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石打败。明元帝悔恨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
篇3:李绛,字深之,赵郡赞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擢进士、宏辞,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俄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己任。六年,拜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尝称太宗、玄宗之盛。绛曰:“陛下诚能正身励己,尊道德,远邪佞,进忠直;与大臣言,敬而信,无使小人参焉;与贤者游,亲而礼,无使不肖与焉。去官无益于治者则材能出斥宫女之希御者则怨旷销将帅择士卒勇矣官师公吏治辑矣。法令行而下不违,教化笃而俗必迁。如是,可与祖宗合德,号称中兴,夫何远之有?言之不行,无益也;行之不至,无益也。”帝曰:“美哉斯言,朕将书诸绅。”即诏绛与崔群、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张便坐。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
绛见浴堂殿,帝曰:“比谏官多朋党,论奏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若何?”绛曰:“自古纳谏昌,拒谏亡。夫人臣进言于上,岂易哉?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昼度夜思,始欲陈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将以闻,则又惮而削其半,故上达者财十二。何哉?干不测之祸,顾身无利耳。虽开纳奖励,尚恐不至。今乃欲谴诃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帝曰:“非卿言,我不知谏之益。”
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绛虽去位,犹怀不能已。十年,出为华州刺史。宝历初,拜尚书左仆射。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文宗立,召为太常卿。四年,南蛮寇蜀道,诏绛募兵千人往赴,不半道,蛮已去,兵还。监军使杨叔元者,素疾绛,遣人迎说军曰:“将收募直而还为民。”士皆怒,乃噪而入,劫库兵。绛方宴,不设备,遂握节登陴。或言缒城可以免,绛不从,遂遇害,年六十七。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七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官无益于治者 / 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御者 / 则怨旷销 / 将帅择士卒 / 勇矣 / 官师公吏治 / 辑矣
B.去官无益于治者 / 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御者 / 则怨旷销 / 将帅择 / 士卒勇矣 / 官师公 / 吏治辑矣
C.去官无益 / 于治者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 / 御者则怨旷销 / 将帅择 / 士卒勇矣 / 官师公 / 吏治辑矣
D.去官无益于 / 治者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 / 御者则怨旷销 / 将帅择士卒 / 勇矣 / 官师公吏治 / 辑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
B.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或指帝王任命、封赠的文书。“制诰”即承命草拟诏令。
C.侍郎:古代官名,本为宫廷近侍,后为台省属官。“中书侍郎”即中书省的副官。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绛在元和二年授任翰林学士,不久加官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终身在朝廷内任职,勤勉不息以匡救劝谏为己任。
B.李绛对皇帝说,谏官们也很不容易,他们进言时常常昼思夜想,担惊受怕,开始想陈述十件事,反复增减,最后下情达于君上的有十二件。
C.监军使杨叔元率领士卒冲进府库,劫持了府库守卫的兵士,李绛最后逃走,但还是被乱兵所杀。
D.李绛一生时值中唐,国势渐衰,他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勇于犯颜直谏,多次受到皇帝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乃欲谴诃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5分)
(2)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5分)
答案:
10.B
11.D
12.A
13(1)今天想要谴责呵斥他们,使得正直敢言的人闭口,这对社会没有好处的啊。
(2)李绛言行举止刚正不阿,名声在一时无双,但是把贤良和奸邪分的太清,多次被奸邪谗言所污蔑。
【参考译文】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李绛应举进士,登博学宏辞科,任满,补渭南县尉,拜任监察御史。元和二年,授任翰林学士,不久加官知制诰起草诏令。均未离朝任职,勤勉不息以匡救劝谏为己任。元和六年,授李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曾称赞太宗、玄宗时的兴盛。李绛说:“陛下若能端正磨砺自己的言行,敬重有道德之人,远离奸邪小人,进用忠诚正直之人;与大臣谈论国事,端肃而诚信,不让小人参与其间;与贤才游乐,亲和而有礼,不让无才之人参与其间;驱除对治理国家无益的官僚,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会显露出来;斥去那些盼望你驾临宠幸的宫女,那么女子无夫的怨旷就会消散。将帅经过挑选,士卒作战就会勇敢;百官之长(鲁迅解释“官师”为“考试官”,亦可。)公道正派,吏治就会和睦。法令得到施行,百姓就不敢违反。扎实地施行教化,风俗必定转化。如此,可以跟祖宗齐名,号称中兴,这会有多远呢?言而不行,无益;行而不达到最终目的,无益。”皇帝回答说:“这话说得好啊!我将把这话写在腰带上。”就下诏让李绛与崔群、白居易等人搜集编次君臣成败五十种,做成连屏,张挂在别室里。皇帝每次阅读到,都看着两旁的人说:“你们应该下定决心,不要做这些事。”
李绛在浴堂殿见皇帝,皇帝说:“你们谏官有很多集团派别,上奏论述自己意见不实,都陷入毁谤讥刺之中,想要罢黜其中最严重的人,怎么样?”李绛说:“自古以来,纳谏昌盛,拒谏灭亡。臣子向皇上进谏,难道容易吗?君王尊贵如天,臣子低微如地,加之君王的雷霆之威,那些谏官们昼思夜想,开始想陈述十件事,马上又去掉五六件,到将要把事情讲给君王听的时候,就又害怕而削减一半,所以下情达于君上仅其中的十分之二。为什么呢?担心遭遇无法揣测的祸患,顾虑对自身没有好处。即使广泛采纳谏言,给予嘉奖鼓励,还是担心谏言不会自然到来。如今竟然想要谴责呵叱他们,让耿直之士闭口,对国家没有好处。”皇帝说:“不是你说,我还不知道谏言的好处。”
李绛因为脚病请求免官,免为礼部尚书。李绛虽然离开了宰相的位置,仍然从内心深处不能停止谏言。十年(815),出任华州刺史。李绛进退仕途均奉行正道,一时名望颇大。然而对待贤者与不肖之人态度判然有别,因此被邪恶之辈所忌恨。文宗即位,召李绛为太常卿。大和四年,南蛮进犯西蜀,下诏让李绛招募兵卒千人赴蜀救援。李绛军行路不到一半,蛮军已退,所募兵卒皆返回。监军使杨叔元素来怨恨李绛,派人迎接并劝兵卒说:“将让勇敢前进的士卒回到原籍做老百姓。”兵士们都愤怒了,便喧噪聚集涌向府署,劫夺库中兵器。李绛正与幕僚会宴,来不及防备,就握持符节登上女墙。有人请他缒城出走可以避免凶祸,李绛不从,遭乱兵杀害,时年六十七岁。追封谥号“贞”。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4: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碧幽逊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被瓜缋铮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珠链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5页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11.下列对稳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蹦斯餐/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
答案:
1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吗“乃”,都是副词“于是”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B项,前一个,人称词“你”,后一个表假设“如果”;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
1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
13.【答案】(1)谢贞推测叔陵将会有叛离的心意,趁机与阮卓在叔陵处疏远自己,每次有宴会游乐,就以疾病托辞,不曾参与。学 科网叔陵非常恭谨敬重他(谢贞),不怪罪他。
(2)礼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爱交好,等谢贞病情严重时,姚察前去看望他(谢贞),问他后事。
【解析】
试题分析:(1)关键词:度、因、辙辞以疾(定语后置句)、雅;(2)关键词:友善、笃、省、后事。
篇5:臧质,字含文,东莞莒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哉。”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臧质传》,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10.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质以少主遇之 遇:待遇
B.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图:图谋,打算
C.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期:约定
D.自沈于水,出鼻 沈:沉入
【解析】遇:对待。“遇”接了宾语“之”,所以应为动词。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忧,指母亲去世。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必须解官回家,为父母守孝,守孝期满才可回朝为官。
B.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C.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弑,古时儒家尊卑思想意为以下犯上之意。如“弑君”“弑父”。此处指太子刘邵杀宋文帝,自立为帝。
【解析】“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错,寡人不是皇帝的专有名词,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即指梁惠王。文中的“寡人”是臧质的自称。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辅佐世祖时,也专横独断,贪得无厌,多次被朝廷派人检查质问。
C.臧质因击派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解析】“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错,不是臧质,应是他的父亲臧熹。
【答案】A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5分)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5分)
【解析】(1)师:军队。尔:你。生:活着。全:保全。省略句,让你活着回去。(2)以:因为。凡:平凡,平庸。暗:与“平”同义,平庸。制勒:控制,挟制。推奉:推举侍奉。
【答案】(1)还未等到那时,你竟然自动上门送死,怎么能让你活着跑回去,在你的桑乾宫喝酒吃肉呢。(“师”“尔”“生”“全”,省略句“令(尔)生全”各 1 分)
(2)因为刘义宣能力平庸,容易挟制,想表面上推戴他,暗中则自己掌权。(“以”“凡”“暗”“制勒”“推奉”各 1 分)
【参考译文】
臧质字含文,东莞郡莒县人。他父亲臧熹字义和。学习骑马射箭的技术,曾经和人一起去打猎,恰遇老虎冲出猎圈,其他人都纷纷逃跑,臧熹却奔上去射了一箭,箭一射出老虎便倒地不动了。臧质少年时代喜欢追鹰走狗,特别会赌博。永初元年(420)臧质当员外散骑侍郎,母亲去世时他离职。服孝三年后,又当江夏王刘义恭的抚军参军。因为轻佻放纵,被文帝知道,降为给事中。
魏军侵略徐州、豫州,拓跋焘率大军数十万向彭城进发,臧质率一万多人向北增援。部队溃败之后,臧质跑到盱眙城。盱眙太守沈璞已完整地作好了攻守准备,臧质见了大喜,便和沈璞共同防守。拓跋焘给臧质写了一封信,臧质回信说:“我接受皇上的命令,要消灭你们,准备打到你们的都城,还未等到那时,你竟然自动上门送死,怎么能让你活着跑回去,在你的桑乾宫喝酒吃肉呢!”二月二日,拓跋焘解除对盱眙的包围逃走了。文帝认为臧质立了大功,封他为开国子,食邑五百户。第二年,文帝又北伐,命令臧质率领他的所有部队向潼关发动攻击,臧质留恋宠姬爱妾,丢下军队,一个人回到襄阳,把雍州府仓库的现钱用了六七百万,被有关部门弹劾,文帝没有追究这些。
太子刘邵杀文帝即位时,让臧质做丹阳尹兼任征虏将军。武陵王刘骏正式登皇帝位,加臧质为散骑常侍,让他和过去一样持节。此时宋武帝正收集权力,但臧质却把他当小皇帝看待,专横独断,贪得无厌。朝廷多次派人来检查质问,臧质渐渐怀疑起来,心中恐惧,便顿生野心。
因为刘义宣能力平庸,容易挟制,想表面上推戴他,暗中则自己掌权。恰巧义宣和孝武帝有矛盾,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刘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他对义宣说:“挟有震动皇帝的权威是不能长久地保持官位的,皇帝和丞相势均力敌,一山不容二虎,犹豫未决,必定被别人抢先,招致祸害。”此时义宣还未接受丞相的职位,臧质的儿子臧敦做黄门侍郎,带着朝廷诏书劝说刘义宣当丞相,路经寻阳,臧质叫臧敦重新劝说义宣造反,而且说到孝武帝的种种罪过,刘义宣于是坚定造反的决心。臧质又派人告诉豫州刺史鲁爽,约定在孝建元年(454)秋同时起兵。鲁爽听错了话,当时便宣布起兵,并且派人到京城告诉他弟弟鲁瑜,鲁瑜连忙带家人一起逃出城,奔赴鲁爽。鲁瑜弟弟鲁弘当臧质的州府官吏,孝武帝派人叫臧质抓住鲁弘,臧质于是扣住朝廷使者,慌忙宣布军队起事。
起事失败了,臧质走投无路,于是跑到南湖,肚子饿了,摘莲子吃。追兵赶到,臧质非常窘迫潜到水下,用荷叶遮住头,只让鼻子出气,小队长俱儿望见,射了一箭,正好击在他的心坎上,接着兵刀齐下,臧质的五脏六腑都流出来了,几乎把周围的水草挽住,队长裘应砍下臧质的脑袋,送他的脑袋到城。当时他五十五岁。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6:李德裕,字文饶。穆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德裕,字文饶。穆宗即位,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德裕建言:“旧制,驸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请白事宰相者,无辄诣第。”帝然之。未几,授御史中丞。牛僧孺入相,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召拜兵部侍郎。裴度荐德裕材堪宰相,而李宗闵以中人助,先秉政,且得君,出德裕为郑滑节度使。凡德裕所善,悉逐之。逾年,徙剑南西川。初,蜀自南诏入寇,民失职,无聊生。德裕至,乃建筹边楼,请甲人于安定,弓人于河中,弩人于浙西,由是蜀之器械皆犀锐。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凡十一军。又筑城以厄吐蕃,复关以夺蛮险。岁运内粟分饷诸戍,远民乃安。于是二边浸惧,南诏请还所俘掠四千人,吐蕃以城宾服。武宗会昌二年,泽潞节度刘从谏死,其从子稹擅留事,以邀节度。德裕建遣讨之。会横水戍兵叛,入太原,逐其帅,奉裨将杨弁主留事。方是时,稹未下,朝廷益为忧。德裕即奏:“弁贱伍,不可赦。如力不足,请舍稹而诛弁。”其后弁见斩,献首京师。诸道兵出境,皆仰给度支,德裕忧多迁延以困国力。因请敕诸将,令直取州,勿攻县。未几,郭谊持稹首降。帝问:“何以处谊?”德裕曰:“贷之无以惩恶。”尽取尝为稹用者,悉诛之。策功拜太尉,进封卫国公。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虽至大位,犹不去书,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B.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C.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D.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为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敕”,古代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的名称之一。在本文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C.“公”,爵位之一。爵位用来确定皇亲功臣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主要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卒”,“死”的名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死。”可谓“死”之等级森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德裕有治政之才。他善于写文章,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能起草制定治国法令条文,历经穆宗、文宗、武宗时,皆得皇帝赏识。
B.李德裕有党争之嫌。牛僧孺担任宰相和李宗闵主持政事时,李德裕都被调出京城,凡是李德裕起草制定的法令条文,全被废除。
C.李德裕有安边之能。他招募军士,整治武器,筑关建楼,攻夺蛮险,从内地运来粮食以壮兵马,使西南二边臣服,边陲百姓安定。
D.李德裕有戡乱之智。针对兵变,提出集中力量攻打杨弁的建议;为使朝廷财政免于困窘,提出“直取州”策略;对主要反叛者主张除“恶”务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请白事宰相者,无辄诣第。(5分)
(2)帝问:“何以处谊?”德裕曰:“贷之无以惩恶。”尽取尝为稹用者,悉诛之。(5分)
答案:
10. A(根据句意和结构特点推断)
11. D(“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民曰死”)
12. B(错在“凡是李德裕起草制定的法令条文,全被废除”,应是“凡是与李德裕交好的人,全被贬出朝廷”)
13.(1)现在竟公然到宰相和大臣的私宅中去,要求那些有事禀告宰相的人,不要总是到宰相府中去。(“公”“白”“诣”各1分,句意2分)
(2)武宗皇帝问:“怎样处置郭谊?”李德裕曰:“宽赦他就没有什么办法来惩罚反叛之人。”把曾经被刘稹任用的人都抓来,把他们全部诛杀。(“贷”“无以”“为稹用者”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李德裕,字文饶。穆宗即位,凡是用来号令的法律条文都经过他亲手书写,皇帝多次召见他,对他的奖励很优厚。皇帝在政事方面懈怠荒废,所以皇亲国戚大多有所请求,挟制宦官刺探宫中话语,让大臣代人陈说请托做某些事。李德裕进言说:“按以前法令规定,驸马都尉与重要官员禁止互相交往。现在竟公然到宰相和大臣的私宅中去,要求那些有事禀告宰相的人,不要总是到宰相府中去。”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不久,授予他御史中丞的官职。牛僧孺担任宰相,把李德裕调出京城任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召见李德裕并授予他兵部侍郎的官职。裴度推荐李德裕,认为他的才能可以胜任宰相,可李宗闵凭借宦官的帮助,此前先主持政事,并且很受皇帝赏识宠信,把李德裕调出京城任郑滑节度使。凡是与李德裕交好的人,全被贬出朝廷。过了一年,把李德裕调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此以前,南诏入侵蜀地,蜀地百姓失去常业,生活没什么依靠。李德裕到了之后,于是筹划建造边卡戍楼,从安定请来铠甲精兵,从河中请来弓箭手,从浙西请来弓弩手,从此蜀地武器坚固锐利。大致从二百户人家选拔一人,让他们训练战事,给钱他们,让他们不做其他的事,形势宽缓就从事农业,形势危急就进行战斗,称他们为“雄边子弟”,总共十一军。又建筑城池来扼制吐蕃,修复关塞来夺取南蛮险要之地。每年从内地运输粮食分发各戍守士兵,边陲百姓于是安定了。从此南诏和吐蕃逐渐恐惧,南诏请求归还所俘虏掠夺的汉人四千人,吐蕃用割让城池来臣服。武宗会昌二年,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了,他的侄子刘稹独揽留事大权(留事:官名,指节度留后;也可指积压的公务),来谋取节度使的官职。李德裕建议派兵讨伐他。恰逢横水戍守的兵士叛乱,攻入太原,逐离他们的主帅,拥立副将杨弁主持节度留后事。当这个时候,刘稹还没有平定,朝廷更加忧虑。李德裕就上奏说:“杨弁扰乱军队,不可赦免。假如我们兵力不够,请允许把刘稹放一边而先诛杀杨弁。”此后杨弁被斩杀,把他的头献给了朝廷。各路军马远出自己所管辖的地方,都依靠朝廷财政支出,李德裕忧虑牵制拖延太久而使国力困窘。于是请求朝廷号令诸将,命令军队直接攻取州府,不要攻打县城。没过多久,郭谊献上刘稹首级投降。武宗皇帝问:“怎样处置郭谊?”李德裕曰:“宽赦他就没有什么办法来惩罚反叛之人。”把曾经被刘稹任用的人都抓来,把他们全部诛杀。因功劳册封授予太尉官职,爵位进封卫国公。李德裕性格孤傲,明智善辩而有风采,善于写文章,虽然到达高位,还是不断读书。他常常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武宗知人善用,对他言听计从,当时王室几乎达到了中兴的局面。六十三岁去世。
[李德裕,字文饶。穆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7:杜镐,字文周,常州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幼好学,博贯经史。兄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镐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比也。”兄甚奇之。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况谪见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翌日,迁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又尝召问天宝梨园事,敷奏详悉。再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编次馆阁书籍。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时特置此职,儒者荣之。大中祥符中,迁给事中。三年,迁镐工部侍郎。上日,赐宴秘阁,上作诗赐之。六年冬,卒,年七十六。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差误。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十载,不迁徙。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B.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C.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D.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成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太宗”是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玄宗,太祖等。
D.“工部”,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长官是工部尚书,副职是工部侍郎,下设郎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镐学识广博。当时律法中没有判罚“子毁父画像”的依据,年幼的杜镐建议比照僧道毁坏天尊像、佛像行为的判罚来处理。
B.杜镐奏对称旨。出现彗星时太宗问他能不能郊祀,杜镐持否定态度;在秘阁询问他经书的义理,杜镐的回答很称皇帝心意。
C.杜镐深得宠信。除得到财物赏赐和职位升迁外,皇帝还把专设职位赐给他,还曾赐诗于他,并在他死后录用其子孙为官。
D.杜镐品行美好。他久居僻陋之地却能安于清贫,博闻强记却仍勤学不辍,为人和善易于相处,读书人都很推崇他,敬重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
(2)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答案:
4-6 BCB
7.(1)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来备查访询问。
(2)杜镐一定亲自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来上报皇帝,得到的赏识和待遇特别优厚。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而不厌烦。
【参考译文】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杜镐自幼好学,博通经史。其兄作执法的官员时,曾有一个人毁坏自己父亲的`画像,被旁系亲属告到官府,对法律感到疑惑而不知如何处治。杜镐说:“僧人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的判罚,可以拿来比照。”其兄认为他很有奇才。后来杜镐通过了明经考试,担任集贤校理。江南被平定以后,杜镐被任命为千乘县主簿。宋太宗即位后,许多江南有资历的儒士都因为他有才能而推荐他。朝廷改任命他为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赶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现了彗星,宰相赵普召杜镐咨询这件事。杜镐说:“在祭祀的时候出现日食,都要停止;何况天象异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普对皇帝说了,就停止了这次祭祀的礼仪。第二天,升杜镐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给他绯鱼。太宗在秘阁读书,向杜镐询问经书的含义,杜镐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当天就改任杜镐为虞部员外郎,并赏赐给他金帛。太宗又问:“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近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杜镐说:“那时候,佛教还没有兴起,所以黄金价格很低。”太宗又曾经召见杜镐问他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艺人的事,杜镐回答得很详细、全面。皇帝又升他为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按照次序编排皇家馆阁所藏书籍。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紫衣和金鱼袋,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景德初年,设置龙图阁待制一职,皇帝下诏把此职赐给杜镐,加官为都官郎中。跟随皇帝参加澶渊之战,遇上懿德皇后的忌日,皇帝不清楚军中鼓乐是否应该还用,此时杜镐已经先行回京准备仪仗,皇帝命令骑快马追赶去问他。杜镐回答武王伐纣时载着周文王的木制灵位,前后设歌舞,并不忌讳。景德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给他一套衣服、金带,地位在枢密直学士之下。当时特别设置了这个官职,读书人都为此感到荣耀。大中祥符年间,升任给事中。三年,杜镐升任工部侍郎。大年初一,皇帝在秘阁赐宴,亲自作诗赐给他。大中祥符六年冬天,杜镐去世,时年七十六。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杜镐知识面很宽,记忆力很强,凡是他曾经检查阅览过的书,一定提醒书吏说:“某事,在某书的哪一卷、第几行。”核查一下,一点差错也没有。(皇帝)每次得到奇异的书,大多召见并询问杜镐,杜镐一定亲自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来报告皇帝,得到的赏识和待遇特别优厚。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而不厌烦。年纪超过五十了,还每天阅读经史几十卷。有时候在馆中住宿值班,四更天就起来朗诵《春秋》。杜镐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仅仅能够遮蔽风雨。他住在那里二十年,也不迁徙。赶上休息没事的时候,他大多是拿出酒菜来款待客人、朋友。性情和气平易,清廉朴素,有美好的品行,读书人都很推崇、重视他。
篇8:于翼字文若,太师、燕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于翼字文若,太师、燕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于翼字文若,太师、燕公谨之子。美风仪,有识度。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翼兄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寮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此寇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劳师以往,亦无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居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贺兰祥讨吐谷浑,翼率州兵先锋深入。以功增邑一千二百户。寻征拜右宫伯。世宗崩,翼与晋公护同受遗诏,立高祖。天和三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高祖行亲迎之礼,命翼总司仪制。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建德二年,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时属大旱,樗绝流。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高祖先禁群祀,山庙已除。翼遣主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岁遂有年。民庶感之,聚会歌舞,颂翼之德。四年,高祖将东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乘驿,三诣翼问策焉。翼赞成之。及军出,诏翼率荆、楚兵二万,自宛、叶趣襄城,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并隶焉。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属高祖有疾,班师,翼亦旋镇。开皇初,拜太尉。三年五月,薨。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翼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终。
(选自《周书于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B.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C.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D.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11.下列对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师,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三公之首。文中为加衔,无实际职权。
B.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和甘肃一带。
C.出,此处指朝官降职为地方官,在古代类似的表达还有黜、谪、贬、放、窜等。
D.驿,旧时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翼治理有方,得到民众爱戴。在孝闵帝即位后,于翼担任渭州刺史,施政宽和简便,夷夏各族百姓都感激喜悦,把他比做大小冯君。
B.于翼通晓礼法,别人不敢违犯。高祖迎亲时,于翼总管礼仪制度。狄人虽然蹲坐没有礼节,可是都害怕于翼的礼法,没有人敢于违犯。
C.于翼熟知军务,深受皇帝信任。高祖东征时,先派人到于翼那里请教计谋。等到大军出发的时候,又下诏命令于翼率领军队参与作战。
D.于翼谦虚恭谨,做官得到善终。于翼为人恭顺节俭,与人无争,常以骄傲自满为戒,死后获得追赠本来官职和追加蒲州刺史等优待。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劳师以往,亦无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2)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
答案:
10.B
11.C(“降职”错)
12.A(“把他比作大小冯君”错,应是把他们兄弟俩比作西汉的冯野王、冯立兄弟俩)
13.(1)出动军队前往,也不能赶上。我估计抄掠这件事已经结束,请不必再说。(“劳”“及”“了”“幸”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十天之内,就攻占齐国的`十九座城池。他统领的都督,擅自进入村庄,立即斩首示众。(“旬”“部”“辄”“徇”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于翼字文若,是太师、燕公于谨的儿子。风度潇洒,有识见器量。孝闵帝登基,出任渭州刺史。于翼的哥哥于原先在该州任职,施政颇为仁惠。于翼又以诚相待,展示信用,施政注重宽和简便,夷夏各族百姓都感激喜悦,把他们比作西汉的冯野王、冯立兄弟俩。当时吐谷浑入侵黄河以西,凉、鄯、河三州都被围攻,派使者前来告急。秦州都督派于翼赶去援救,于翼不服从命令。下属的官员都为此议论纷纷。于翼说:“进攻取城的战术,不是夷人擅长的。这次敌人来侵,不过是抢掠边境牧民罢了。怎能屯兵城下,长期围攻?抢掠而没有收获,势必自行退去。出动军队前往,也不能赶上。我估计抄掠这件事已经结束,请不必再说。”过了几天传来消息,果然和于翼预料的那样。贺兰祥讨伐吐谷浑,于翼率领州兵担任先锋,深入敌境。凭借战功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随即召入朝廷,授右宫伯。世宗驾崩,于翼与晋公宇文护一同接受遗诏,立高祖为帝。天和三年(568),皇后阿史那氏从突厥来到,高祖行迎亲的礼仪,命令于翼总管礼仪制度。狄人虽然蹲坐没有礼节,可是都害怕于翼的礼法,没有人敢于违犯。于翼后来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时过于哀伤,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不久皇上下诏,起用他就职。高祖又认为于翼善于鉴别人才,皇太子和诸王等人的老师及以下官员,一并委托于翼挑选设置。他提拔任用的人,都是百姓赞誉的,当时舆论都认为他能够选拔称职的人才。建德二年(573),出任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当时大旱,樗断流。过去的风俗,每逢大旱,要到白兆山祷告求雨。高祖之前禁止各种祭祀,山庙已经被拆除。于翼派主簿前去祈祷,当天就大雨滂沱,这年获得丰收。百姓感激他,聚会歌舞,称颂于翼的功德。建德四年(575),高祖准备东征,朝廷大臣中没有人知道这件事。高祖派遣纳言卢韫等人先后乘坐驿马,三次(或多次)到于翼那里请教计谋。于翼赞同并协助高祖。等到大军出发的时候,诏命于翼率领荆、楚士兵二万人,从宛、叶二城出发,向襄城推进,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人都隶属于他。十天之内,就攻占齐国的十九座城池。他统领的都督,擅自进入村庄,立即斩首示众。百姓因此欢欣喜悦,投奔的人如同归家一般。适逢高祖患病,下令撤军,于翼也回到了他原来的方镇。开皇初年(581),授太尉。三年(583)五月去世。追赠原任官职,加蒲晋怀绛邵汾州诸军事、蒲州刺史封号。谥号为“穆”。于翼为人恭顺节俭,与人无争,常以骄傲自满为戒,因此以功成名就终其一生。
篇9:崔斌,字仲文,马邑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性警敏,多智虑,魁岸雄伟,善骑射,尤攻文学,而达政术。世祖在潜邸召见,应对称旨,命佐卜怜吉带,将游骑戍淮南。斌负才略,卜怜吉带甚敬礼之。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除斌左右司郎中。每论事帝前,群言终日不决者,斌以数言决之。进见,必与近臣偕,其所献替,虽密近之臣,有不得与闻者,以此人多忌之。会阿合马立制国用使司,专总财赋,一以掊克为事,斌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于帝前屡斥其奸恶。至元四年,出守东平。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卒有撤民席者,投其赤子于地以死,诉于斌。斌驰谓主将曰:“未至敌境,而先杀吾民,国有常刑,汝亦当坐。”于是下其卒于狱,自是莫敢犯。十年,诏丞相伯颜总兵南征,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十月,围潭州,斌攻西北铁坝。挟盾先登。诸将怒其抗敌持久,咸欲屠之。斌喻以兴师本意,诸将曰:“编民当如公说,敌兵必诛之。”斌曰:“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诸将乃止。捷闻,帝嘉之,进资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潭人德之,为立生祠。十五年秋,被召入觐。时阿合马擅权日甚,廷臣莫敢谁何。斌从帝至察罕脑儿。帝问江南各省抚治如何。斌对以治安之道在得人,今所用多非其人,因极言阿合马奸蠹。帝乃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按问之,汰其冗员,黜其亲党,检核其不法,罢天下转运司,海内无不称快。阿合马虑其害已,捃摭其细事,因诬构以罪,竞为所害。年五十六。至大初,追封郑国公,谥忠毅。
(节选自《元史崔斌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B.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人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C.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D.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人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国用使,宋时官名,以宰相兼充,总管财政。元朝至元三年正月,设立制国用使司,阿合马以平章政事的身份兼任制国用使司的事务。
B.至元,是中国元朝第一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取《易经》“至哉坤元”之意。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
C.“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即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一般是官员。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为其立社,号栾公社,此为立生祠之始。
D.入觐,指诸侯于春季入朝进见天子。如《诗大雅》:“韩侯入觐。”后亦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斌为人机敏多智,文武双全。元世祖还没有登基时,崔斌就被召见过,应答称意。受到卜怜吉带的敬重和安童的举荐。
B.崔斌果敢决断,口风甚严。常决断群臣为难之事;每次进见皇帝,虽然与近臣一道,但他对皇帝劝善改过的意见,即使最亲近的侍臣也不得而知,因此常遭忌恨。
C.崔斌正直敢言,不畏权势。他多次在元世祖面前痛斥阿合马借设立制国用使的职位搜刮民财,盗窃国库的罪行,揭发阿合马的奸诈,最终为阿合马所害。
D.崔斌严明军纪,爱护百姓。其任东平府太守时,接到百姓投诉,驱马飞奔找到主将为百姓申冤并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卒有撤民席者,投其赤子于地以死,诉于斌。
译:
(2)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
译:
答案:
10.C(“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中“安童”是“命”的宾语、“举”的主语,亦即兼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入见”意是“崔斌进入朝廷拜见世祖”、“敷陈时政得失”意是“陈述他对当时政治得失的意见”,前后两句为“承接关系”,须断开,排除B项。)
11.D(应为秋季入朝见天子,根据原文“十五年秋”可推知。)
12.D(D项“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不是崔斌“任东平府太守”期间,应是“崔斌任中奉大夫”时。)
13.(1)至元五年,大军南征,路过寿张。有一个撤毁百姓卧席的士兵,将初生婴儿丢在地上致死,百姓向崔斌投诉。(5分,得分点:道、“卒有撤民席者”定语后置的句式、“诉于斌”状语后置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他们也是为自己的主人罢了,(现在投降了),应表彰他们,以便劝降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况且杀死投降的人也是不吉利的事。(5分,得分点:旌、以、降,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机敏多智,体格高大强壮有力,善于骑射,对于文学深有造诣,能晓政治。世祖还没有登基皇位时,崔斌就被召见过,应答称意。世祖命他辅助卜怜吉带率领游骑戍守淮南。斌颇有才略,卜怜吉带甚是敬重他。
世祖曾命安童举荐一个懂政治的汉人,安童推举了崔斌。崔斌入见世祖,陈述他对当时政治得失的意见,绝大部分符合世祖的心意。当时,世祖锐意图治,斌敢于直言,是非分明,也没有什么避讳的。崔斌被任命为左右司郎中。朝臣们每次在帝面前论事,议论终日,最后没有决断的,崔斌用几句话就决断了。每次进见皇帝,必与近臣一道,其对皇帝劝善改过的意见,即使最亲近的侍臣也不得而知,因此人们多忌恨他。正值阿合马设立制国用使,专管财政,全以搜刮民财为目的。斌说:“与其有搜括百姓之臣,不如有盗窃国库之臣。”多次在世祖面前斥责阿合马的奸恶。
至元四年,出京去任东平府太守。五年,大军南征,路过寿张。有一个撤毁百姓卧席的兵卒,将初生婴儿丢在地上致死,百姓投诉给崔斌。崔斌驱马飞奔去对主将说:“还未到敌境便杀自己的百姓,国有刑法在,你也要问罪。”于是将该卒下狱,从此以后再无人敢侵犯百姓。
至元十年,诏令丞相伯颜统领大军南征宋朝,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任崔斌为宣慰使,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十年十月,元军围攻潭州,崔斌带兵进攻西北铁坝,持盾率先登上城楼,攻占铁坝。诸将忿恨潭州军民持久抵抗,要把他们都杀掉。崔斌耐心向他们讲明兴师南伐的本意,不是杀人,而是取得土地和民众。诸将还要求:“百姓按照您所说不杀,敌兵则必全诛。”崔斌又劝道:“他们也是为自己的朝廷罢了,现在投降了,应表彰他们,以便劝降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况且杀死投降的人也是不吉利的事。”诸将又听了他的劝告。报捷传到朝廷,世祖嘉奖他,进升崔斌为资善大夫、代理中书省左丞。潭州人感激他,为他立生祠祝福。
至元十五年秋天,崔斌被召入朝。当时阿合马执政,专横跋扈,朝廷大臣没有谁敢于违抗。崔斌随世祖至察罕脑儿,世祖问他江南各省抚治情形,崔斌拿“社会安定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而今所用之人多不称职”来回答,接着便揭发阿合马的奸诈作为。帝于是下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去调查处理,裁撤多余又不称职的官员,清除阿合马的亲信党羽,核查其不法行为,撤销天下转运司。这些都得到人民的普遍称赞。阿合马怕崔斌再有对自己不利的言行,搜集了崔斌的一些小事,趁机按犯罪诬陷他,最终崔斌被害死。年仅五十六岁。至大初年被追封为郑国公,谥号忠毅。
★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通用9篇)】相关文章:
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真题2022-07-06
《晋书·郭璞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09-06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2022-05-06
季布传阅读答案2022-06-27
《河东君小传(节选)》阅读及答案2023-07-17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2022-07-19
汉郭汲字细侯文言文阅读答案2023-09-25
《晋书·卷二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2-06-04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8-30
欧阳修《石曼卿墓表》阅读答案附翻译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