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阅读答案

时间:2022-05-04 03:15:1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张衡传》阅读答案((整理11篇))由网友“我不玩”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衡传》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张衡传》阅读答案

篇1:《张衡传》阅读答案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8.下列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秦王恐其破.壁

C.单于壮.其节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衡因.上疏陈事 B.遂乃.研核阴阳

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妙尽璇机之.正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空自苦亡人之.地 秦强而.赵弱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因以讽谏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子卿尚复谁为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衡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多次被官府征召,都不去上任,大将军邓骘多次召他做官,他也不去应召。后担任官职多年,也未有提升。

B.张衡具有卓越的科学才能。他尽心钻研天文、阴阳、历算等,制作了浑天仪,写成了《灵宪》《算罔论》,后来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C.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顺帝问“天下所疾恶者”时,他“诡对而出”。在遭到朝廷所有官员群起毁谤时,作《思玄赋》来宣寄情志。

D.张衡审时度势,正直果断。他担任河间相期间,整顿法令,治理严厉,做出了另乱臣贼子心惊胆寒的壮举,受到了百姓的敬畏和赞叹。

阅读答案:

8.B(B是使动,其余的都是意动)

9.C(A.于是/通过;B.于是,就/才;C.结构助词,的;D.转折关系/并列关系)

10.B(A被动句;B.省略句/定语后置;C.状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

11.C(文中指的是“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不是所有官员)

篇2:《张衡传》阅读答案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撰写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平素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②其孰能讥之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3分)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3分)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4分)

参考答案:

8.D(征:证明。)

9.D(A项,①②相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B项,①②相同,副词,可译为“才”。C项,①②相同,介词,可译为“用”。D项,①代词,可译为“它的”②副词,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10.A(“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错,《二京赋》就是文学作品。)

11.(10分)

(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3分。大意1分,“奇”“累”各1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3分。大意1分,“慕”“徙”各1分。)

(3)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来看,还不曾有这样(灵验)的仪器。

(4分。大意1分,“验之以事”“合契”“未之有”各1分。)

篇3:《张衡传》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员径八尺(        )

2.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3. 傍行八道(        )

4. 形似酒尊(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常从容淡静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古义:____________

2. 举孝廉不行 今义:不可以

古义:____________

3. 公车特征拜郎中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____________

4. 覆盖周密无际 今义:周到细致

古义:____________

5. 振声激扬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古义:____________

6. 寻其方面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古义:____________

7. 衡下车,治威严 今义:从车上下来

古义: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观

观太学(        )

大王见臣列观(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启窗而观(        )

2. 制

其牙机巧制(        )

履至尊而制六合(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2. 妙尽璇机之正(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2.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3.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参考答案

一、1. “员”通“圆”;2. “禽”通“擒”;3. “傍”通“旁”;4. “尊”通“樽”。

二、1. 言语举止适度得体;2. 没有去(应荐);3. 特地征召;4. 四周严密;5. 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6. 方向;7. 官吏初到任。

三、1. 考察、学习/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景色,景致/看;2. 形制、构造/统治。

四、1.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2. 正,形容词用作名词,道理。

五、1. 被动句 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

2. 状语后置句 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地动仪)。

3. 宾语前置句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篇4:《张衡传》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篇5:《张衡传》

(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 于三辅(3),因入京

县 写 游学 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 五经(6),贯 六义(7)。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

学习通晓 熟悉 比世人 但 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 之情(8)。常 从容 淡 静,不好交接俗 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 神情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 庸俗 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 行(10),连 辟 公府(11)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 就职 太平

不逾 侈(12)。衡乃拟 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

过度奢侈 就模仿 就用(这篇文章) 讽

谏。 精 思 傅 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说(他们) 精心构思细致安排 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 (之)不应。

聘请(他) 应召

衡善机巧(1), 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巧妙的机械 致力钻研 常听说 术数方

学, 公车特 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 核(7)阴阳,

面的学问 特地指名征召授给 升 就 研究核实

公车:官署名 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 尽 璇机 之正(8),作 浑天仪(9),著《灵宪》、

的变化规律 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 制造出 写了

《算罔论》(10),言 甚 详 明。

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顺帝初,再 转 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 当 世(12),所居 之官

再次调转 趋附当时的权贵 担任 官职

慕:羡慕,趋附。

辄 积年不徙。 自 去 史 职, 五载 复还。

往往多年 升迁 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 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 员径 八尺,

(仪器的) 直径长

合 盖 隆起(3),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 杯 作装饰用 图形 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 都:大。

柱(4),傍行 八道(5),施 关 发 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 根杆 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 牙 机 巧 制(7),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

接它 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 铜 严

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 发 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

空隙 (里的机械) 关 动 清

扬, 伺者 因此觉 知。 虽 一龙发机,而七首 不动,寻其

脆响亮 在旁守候机械的人 觉察知道 虽然 龙首 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8), 合契 若神(9)。

(振动龙头的) 发生的方位 用事情来检验 (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 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10)。尝 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 记录的内容(来看) 这样的事 曾经

师学者 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 驿(12) 至, 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 它没有验证 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 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 巧妙 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 为河间 相(15)。时国王骄 奢,不遵典 宪(16);又

离开(京城)做 王 逸 华 典章制度

多 豪右(1),共 为 不轨。衡下车(2),治 威严(3),整 法 度,阴 知(4)

很多豪门大族 彼此勾结干坏事 一到任 树立威信 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 收禽(之),上下 肃然, 称 为政 理(5)。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 举国上下严谨守法 称赞是政治清明 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 征 拜 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 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 享年 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练习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布置:

[思考和练习]: 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篇6: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 )文 邓骘( ) B.逾侈( ) 璇( )玑

C.驿( )站 河间相( ) D.骸( )骨 蟾( )蜍(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同( )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 )同( )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 )同( )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 ( )同( )

(5)府吏见丁宁 ( )同( )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 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 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 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 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 情。

【参考译文】

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路上的开销。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 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经别的使者,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 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胡威做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赠镇东将军。

参考答案

1.A.zhǔ ;zhì B.chǐ ;xuán C.yì ;xiàng D.hái ;chán chú

2.(1)禽通擒(2)尊通樽(3)衰通缞(4)乡通向(5)丁通叮;宁通咛

3.C.

4.(1)状语后置(2)否定句 宾语前置(3)省略句(4)判断句(5)定语后置(6)疑问句宾语前置(7)被动句(8)定语后置(9)省略句(10)主谓倒装句

5.D.

6.C.解释:樵:柴,名词。

7.A.解释:A前句中的“故”为“特地”之义,副词;后句中的“故”为“故意”之义,副词。B句中的两个“每”都为“每当……时候”之义,副词。C句中的两个“因”都为“经、有”之义,介词。D句中的两个“及”都为“到”之义, 介词。

8.A.解释:A项中句①“大人清白”与句②“名誉著闻”,从句式上看均为一般性的形容词谓语句,“清白”“著闻”分别充任“大人”“名誉”的谓语,二者没有不同。句③句④则不同。句③中加点的“其都督”以判断句的身份充任“知”这一动词的宾语,这个判断句与现代汉语不同,没有使用“是”字 一类的判断词。句④中的“其都督”是指胡质帐下的都督,“其”指称“胡质”。

9.B.解释:A项中“随旅进道”是难点,“旅”指旅客,“进”字的基本意义是“前进”,文中与“道”相联系,应该理 解为“上路”。因此,A项是正确的。B项中的难点在“先其将归”。在阅读材料上下文中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前”,指胡质帐下都督想赶在胡威回家之前去预先迎候他。C项中的难点一是“阴”表示暗中;二是“资装”表示“准备盘缠”;三是“要”字,原义是“中途拦截”,指半道上截住某人。本题则选用了更能表示帐下都督心理的“迎候”一词。这一选项是本题中最难的选项。D项中“因”当“于是,就”讲,“向”当“先前”讲,“遣”当“送走”讲。

10.A.解释:题干中点明本题所需筛选信息的共同点——“其父子清慎如此”(概括性论断)。“清:公正廉洁;慎:谨慎,慎重”。第1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是在胡威询问绢的由来时胡质做的回答,表明这是正当所得,所以能表现胡质的清慎。第2句“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灶”,其内容是写胡威在归家途中辛劳地自行打理生活,也可以看做是清慎的表现。第3 句是胡质帐下都督的行为,所以无关。第4种承接的内容是胡质不愿无功接受帐下都督的照顾,于是拿出自己的路资即绢,送给对方并把他打发走了,因此,这句符合题干的要求。第5句“质其都督一百,除吏名”,胡质因不喜欢帐下都督的阿谀奉承 ,于是将其痛责并开除官职,也符合“清慎”的要。第6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是作者的评价,指的是胡质父子二人声誉好, 做到很大的官,并非“清慎”的内容。由此可见,只有A项是完全符合题意的。

11.C.解释:解答这道题的四个切入点是:胡威、胡质、帐下都督、晋武帝。C项为:“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是谁将途中之事告诉了胡质,是帐下都督,还是胡威?根据文意,帐下都督是不愿将此事告知胡质的,所以他的许多做法均瞒往胡质。而胡威清慎的本性使他“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并导致胡质对帐下都督的处罚。因此C项的概括与分析是不正确的。

篇7:张衡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

翻译译文或注释: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篇8:《后汉书 张衡传》选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后汉书 张衡传》选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衡善机巧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阳嘉元年,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②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③。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④,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⑤,合契⑥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有改动)

①﹝机巧﹞灵巧的装置。②﹝隆﹞高。③﹝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④﹝牙机巧制﹞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⑤﹝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⑥﹝合契﹞符合、相合。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衡善机巧 善:

⑵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承:

⑶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尝: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尤致思于天文 无从致书以观

B.覆盖周密无际 受任于败军之际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咸来问讯

D.于是皆服其妙 朝服衣冠

11.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古籍中,从未看到有这样的事。

B.从古籍看,这样的记载再也没有了。

12.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段关于地动仪的文字,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3分)

地动仪是汉代张衡发明的`。它的外形像 ① ,外面用篆文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还有八条口衔铜丸的龙。地动仪内部结构精巧,当地震发生时,便会有一条龙吐出铜丸,发出声响,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 ② 和 ③ 。

答案

9. ⑴擅长,善于 ⑵接受,承受 ⑶曾经(共3分。每小题1分)

10.C

11.A

12.示例:①酒尊 ②时间 ③方向(共3分。每空1分)

篇9: 《张衡传》教案

课题第1课时课题:《张衡传》范晔

学习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自主学习1、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我国南朝刘宋时期范晔编撰的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事,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注音

属文(zhǚ)璇机(xuón)算罔论(wǎng)蟾蜍(chánchǘ)

4、解释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艺: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篇10: 《张衡传》教案

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 《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

(传记) (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 ──→果

③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 然而 (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四、小结

1. 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 了解的详略安排。

五、作业

1. 书题二、三、四

张衡传

课型: 新授

授课时数: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 查讲评作业

从书题三、四、五可见,课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既有文言词句方面的知识,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识。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扫清阅读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从而理解的内涵。对课文中涉及地这些文化、语言方面的知识,必须经常地加以归纳总结整理,并迁移动用,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二、 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 .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 行:去应荐。

(1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职,任职。

(1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 应:应职,接受官职。

(1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 . 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 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 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 ⑩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4 . 课堂综合拓展练习。

解释加点词语: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

(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3)徙为上谷太守。

(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

(5)遂造太学受业。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

(7)除兰台令史。

(8)后迁玄武司马。

(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

(10) 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

(11) 时人为人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

(12) 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三、语言知识

1 . 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 . 多义词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⑺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 . 句式

⑴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⑵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附录】

板书设计

无骄尚之情

举──不行

一、品格文才 不慕名利 辟──不就

召──不应

敢于讽谏

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 全面发展

张衡传 才高于世,奇其才 世所罕见

善机巧──作浑天仪

善术算──著《灵宪》、《算罔论》 略

二、科学成就 时间、名称

造候风地动仪 构造、功能 详

效验、使用

三、政治才干 为何河间相

称为政理

篇11: 《张衡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并积累文言词句的含义

2学习张衡才高而不骄尚,不慕权贵,孜孜不倦,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3学习传记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播放视频《张衡与地动仪》(张衡出示幻灯片1张衡头像)

视频中提到了张衡与他的地动仪,相信大家对张衡最深刻的印象他发明和制作的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其实这仅仅是张衡在科学上成就突出,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有杰出表现,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今天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来认识一下——张衡。

2关于后汉书

南朝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二通过诵读熟悉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1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幻灯片2

衡少善属文zhǔ不好交接俗人hào

连辟公府不就bì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yúchǐ

《算罔论》wǎng阉竖yān

骸骨hái合契qì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一句最能概括张衡特点的句子

提示,在传记文中,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有一句话能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⑴才高于世表现在

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作《二京赋》

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善术学,《灵宪》《算罔论》

善理政,为政机智果断“称为政理”

⑵高尚的品德表现在:

从容淡静

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累招不应不慕当世之才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三从对以上材料的归纳引入对传记文章写作特点的介绍

问题1《张衡传》是一篇传记文章,范晔在写张衡的成就时,是按什么顺序叙述了张衡的一生?

提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

时间顺序

小结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线索,从开头介绍姓名、籍贯、写到逝世的年代,叙述了张衡的一生。重点介绍了张衡的才能与品德。以时间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

四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张衡。现在我们一起进入这篇文言文的字词句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张衡。

(一)请一名学生范读第一自然段,师生一起找出并讨论翻译时遇到的重点、难点字词句。

归纳总结

1请同学们说出幻灯片上的加点词的含义(出示幻灯片5)

幻灯片5

古今异义

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交往(今)移交,接替

举孝廉不行不行,不去做(今)不能做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奇,意动,以……为奇

幻灯片6

一词多义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趁(机会)

②……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依靠,凭借

①游于三辅介词在

②虽才高于世表比较

幻灯片6翻译下列句子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

2衡善属文,游于三辅介词短语后置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五、知识拓展与积累

1在文章的第一段出现了几个涉及古代官员的任命、调动、委派有关的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举孝廉不行行,去应荐。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推荐

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召来授官

就,就职,任职

累召不应召,召来授官

应,应职,接受官职

2文中类似的与官职调动、委派有关的词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积累。

小结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张衡哪些才能?明确:文学、品德

六、学习二、三自然段。

学生示范朗读二、三自然段,请学生利用课下注解,小组讨论共同翻译第二、三自然段

重难点字词

1继续积累与官员任命有关的字词

征,征召拜,任命,授给官职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璇机,也作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

句子

妙尽璇机之正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正,规律,道理

七、本课小结

问题文章分别在哪部分写了张衡的品德与才能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介绍张衡的辉煌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这篇传记较为全面地为我们介绍了张衡,这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张衡在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一些成就,张衡在科学上有个非常杰出的贡献: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可惜这个地动仪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地动仪模型就是根据《张衡传》中对它的介绍说明制作而成的。可见本文对地动仪描写的准确详细。那么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张衡的地动仪。

《张衡字平子》阅读附答案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

甘宁传的原文及其翻译

《隽不疑传》原文及翻译赏析

《晋书·左思传》的原文及翻译

《数星星的孩子》的课件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设计

劲儿作文(三十四)-星星的孩子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西藏》阅读答案

《张衡传》阅读答案
《《张衡传》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张衡传》阅读答案(整理11篇)】相关文章:

地震仪作文350字2022-07-19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2024-01-31

《晋书谢安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2023-03-24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2023-09-14

药(高一必修教案设计)2023-05-27

《数星星的孩子》朗读指导有感2023-09-12

李绅传选段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2023-08-08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2023-12-11

高中语文《吾彦传》原文及译文2023-04-07

《边城》导学案设计(高二必修五)2023-05-31